行政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17:02: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政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行政监管综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否健康稳定直接决定了经济能否有序运行和稳健、持续发展。而金融业有着其他行业所不具有的高风险、支付危机的连锁反应、与国家经济稳定的高度关联等特性,因此,科学、高效的金融;管对一国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主要包括内部髓管和外部管两部分,其中内部监管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基于其内部的管理权力对自身实施的审计等内部控制行为;而外部髓管是指依法享有金融管权的行政机关对金融机构及其相关的金融活动进行规制、监督和管理的行为,由于其属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的范畴,因此理论界也将其称之为金融行政监管。较之二者,后者所独具的强势型和强制性决定了其对于规范金融机构及其行为更为重要,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金融行政监管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天生具有不稳定性,是高风险的行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本身存在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诸多风险,任何一种风险对银行的成功经营都会带来致命性打击。而且这种风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并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困此,对金融业进行合理、有效地行政脓管是金融自身不稳定性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巾于金融先天的不稳定性,导致金融市场极易发生“市场失灵”现象,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进而保证本国经济的稳健持续发展,科学、全而的行政监管尤为必要。在国际上,对金融市场的行政监管通常主要包括三个方而的内容即市场准入监管、实际运营管及市场退出管,可见,行政管几乎涵盖了金融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全过程,其对r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投资安全具有至关熏要的意义。
乡镇行政执法监管讲话
抓好指导和督查。督查是工作落实的重要环节。乡镇政府自身要建立起行政执法检查、违法投诉举报、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执法监督检查,并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县级行政执法部门也要切实加强对乡镇政府行政执法的监督,确保指导督查有力,追责到位。县政府法制办和县监察局要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案卷材料、走访群众等多种形式对乡镇执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解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并将检查结果报告县政府。督查过程中要重点对乡镇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执法活动中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越权、失职、渎职以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启动责任追究程序;对情节严重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一、为什么要开展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改革试点工作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加强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客观的讲,根本原因是当前我县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是乡镇政府现在职能职责和工作格局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政府管理上推陈出新,执法监管方式和公共服务水平上加以改革,才能更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
乡镇改革试点工作是乡镇政府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新形势新任务,第一。就是上月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对全市发展作出了一圈两翼”工作部署,要求作为“一翼”渝东南建成武陵山经济高地、民俗生态旅游带、扶贫开发示范区,这些对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就是去年底召开的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县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目标。2011年,全县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在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现依法行政,合理有限赋权,扩大行政权项,优化配置资源,减少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都是需要我认真思考的因此,开展乡镇执法监管改革工作是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乡镇改革试点工作是实现三级改革试点、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需要。前几年,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行政决策听证暂行办法》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和《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这是政府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自身功能,第二。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去年,市政府又创新了三级改革试点”针对市、县级行政部门和乡镇,分别出台了关于创新行政管理培育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定》关于市级行政机关整合执法资源实施执法联动改革试点的决定》和《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这三个决定统称为“三级改革试点”市政府要求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从总体上确定了乡镇“执法监管”和“公共服务”两大职能,针对乡镇的对乡镇实行有限赋权,明确了要建立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因此,县开展乡镇执法监管改革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三级改革试点和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需要。目前我县试点改革工作已初步启动,大部分乡镇和部门拟定了实施意见,县安监局、交警大队已展开了执法培训,但整个工作与其它试点区县相比,还有差距,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希望各相关乡镇和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改革试点工作是实实在对乡镇管理体制的沉疴烂疾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实践中,第三。目前乡镇确实存在看得见的管不了县级部门存在管得了看不见”现象。看得见的管不了指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乡镇政府不明确,好像样样事都该管,但有很多事管不了往往出了事乡镇还得承担责任,对此乡镇感到很委屈;管得了看不见”指县级部门执法人员有限、精力有限,方方面面都有限,局限了管理全县某项执法工作的能力。比如县交警大队,十几个交通干警,面对1.2万余台车辆、1.8万余名驾驶人员、3000多公里的道路干线,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事实上形成了管得了看不见”这是造成乡镇行政执法不明、监管不力、执法缺位,乡镇公共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体系不全、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需要改革。这次改革试点工作就是乡镇不增机构、不增编制、不增人员、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清理界定法定职责、规范委托执法职权、合理确定协助义务等形式,通过创新服务模式、转变服务方式、强化服务职能等形式,积极探索加强乡镇行政执法监管改革的有效途径,解决和根除乡镇管理体制上的沉疴烂疾。
行政食品监管论文
“春节”、“端午”、“中秋”……中华大地传承了五千年的民风民俗,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祥和。此时季节性、假日性热销食品如元宵、粽子、月饼……在大量上市。人们在饮食文化的品尝中领略和寄托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
一、节后月饼市场现状
一般来讲,中秋当晚,很多食品店和卖场中的月饼通常会撤柜。大厂家为维护自身品牌,通常会采取以极低价格论斤抛售、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员工、将月饼皮和馅料一起打碎,卖到饲料厂等3种方式处理库存月饼。而一些不知名月饼、三无月饼常常就会流向乡镇的一些批发市场。通常来说,月饼保质期一般在30-50天左右,如果是7、8月份生产的月饼,放到现在已接近或超过了保质期。一些小食品厂、小作坊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月饼再加工”。
月饼是极为特殊的时令商品,中秋节前受人追捧,节后身价一落千丈,卖不出去的月饼成了生产企业、销售商手中烫手的山芋。从调查中得知,很多月饼厂采购的馅心料质量都不错,如每公斤莲蓉成本通常要达到20元以上,每公斤豆沙成本约为11元。但过了中秋后,一些小商贩常常将回收价格压得很低,这样小商贩就能以3成的价格拿到馅心料了。这些小食品厂、小作坊甚至还有一些糕点房看准了这一点,将从市场上回收回来的月饼进行加工——工人先将月饼的外皮和馅心分离,然后再将外皮简单加工,将莲蓉、豆沙、五仁等馅心进行分类,随后外表鲜亮的“莲蓉包”和“豆沙包”就出笼了,如此糕点有的还成为一些小饭店的点心和早茶糕点。有的甚至将回收回来的月饼连包装都不换,通过篡改生产日期,又重新出现在市场上了。因为利润空间大,各路神仙均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未见有命案发生因而监管不力,造成监管漏洞。一些食品专家、学者通过研究也表明有些回收食品本身已经处于变质状态,所以对消费者的危害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即使是一些没有变质的食品,从其原料上来说,在经过反复加工之后,其产品品质、营养成分损失都很大,感官也会受到影响。此外,利用回收食品进行再加工的过程中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这个污染同样会带进一些有害成分。所以,这样的食品质量难以保障。这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极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二、对季节性、假日性食品难以回收的分析
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政府正在逐步加大对“问题食品”的打击力度,市场准入制度也在逐步推开。在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控制体现在食品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中,从源头到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工艺流程都要严格控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召回,这种方式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浪费。但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不高,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目前推行的市场准入和召回只能主要集中在中间环节。召回应该能为消费者的安全把关,因为目前召回的实施和监管是由各级质监部门执行。但是,由于我国针对食品安全的立法还不够完善,一些食品的国家标准还不很高,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也不够大。
行政成本控制监管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决定》(云政发〔〕40号)精神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确保全市县级以上行政机关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四项制度实施工作全面推进,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有关要求,在全市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以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保障政府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的落实,实现政府工作最佳绩效,厉行节约、节俭理政,以监督促效能,以制度推动廉政建设,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重点
(一)行政绩效管理制度管理重点:
(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控制重点:
行政监管效能评估体制考究
行政管理工作是各类行政机构的一项经常性、主导性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目标。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是指对行政机构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行监督检查,看其是否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认真、正确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是否努力为人民服务,是否降低了行政成本。具体内容包括,(1)是否依法依规办事。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执行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事,是否执行了内部行政管理制度。(2)是否完成计划。计划既是行政管理的指南,又是行政管理的目标,也是行政机构之间的一种定约形式。定约的执行情况就成为评价行政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标准。(3)是否合理。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合理地、有效地使用了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条件,充分发挥了现有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理想的行政管理效能。
一、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有效性
行政管理效能越来越多地成为考量行政机构行政能力的指标,但是由于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机制的缺位,行政机构进行行政管理效能评估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效能评估不及时,不能有效发现行政管理中出现的低效问题,不能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纠正和完善;二是效能评估不到位,不能评估到行政管理中的每个环节。评估了面上的工作,不能深入到点。或者正相反,评估了个别点上的工作,忽视了整个面的工作。
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选择的不恰当,往往是由于不能选择成本一收益比最低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作用,就要提高行政机构科学决策的水平,就要设计更好的效能评估工作程序。以成本一收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估可以为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提供科学工具,有助于工作程序的科学化,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评估质量。通过成本一收益分析,一是对不同行政管理领域及相应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能选择具有最高净收益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的目标;二是对不同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的成本一收益比较,能选择行政管理成本最低、净收益最高的行政管理效能评估方法。
二、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
成本一收益分析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估算和衡量的方法。它是一种计划方案,是预先做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单位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成本一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对预期目标的几率有所把握。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是一个普遍的方法。经济学可以用它来研究各种条件下的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探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将成本和收益的概念推而广之,几乎可以无所不包,其他社会科学也可运用它来分析人的行为。
底层行政监管工作思索
监察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监察局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能,开展行政监察,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为促进廉政勤政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就全区行政监察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进行专题调查,总的感到基层行政监察工作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发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还存在着对行政监察工作不够重视,行政监察职能弱化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监察的职能发挥,影响了廉政建设和行政效率,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一、行政监察工作现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行政制度创新与完善,给基层行政监察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行政监察机关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行政执法部门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三是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自觉不自觉接受监督和规范个人和行为。
(一)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成为贯彻实施行政法规的负责人,成为带头学习行政法规的典范,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思想和管理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确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不断提高,自行确定“土政策”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日趋规范
行政组织财务监管革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有效的杜绝违法违纪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和中国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处在一个中等的发展水平阶段,虽然没有严重的滞后,但是发展也不是很迅速。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与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的。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对于预算外的经费管理处于一种“捆不住、收不拢”的局面;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相当一部分的事业性费用支出没有计划,在资金使用的时候没有进行提前的预算,只有在使用之后才发现是否已经超出了预算;第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难以体现,在出现利益分歧的过程中,单位成本会计往往都是先考虑自身的利益,或者是只维护自身部门的利益,对全局利益的考虑不够全面。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一)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功能
许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测的功能,往往会造成在经费的开支上面超出了基本预算。在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的时候没有进行提前的预算,只有在使用之后才发现是否已经超出了预算,明显没有将财务管理预算功能放进日常管理之中,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对资金有效控制的想象出现。因此,财政部门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特点,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预测,将资金的优化设计提高到一个更深的层次。在一般情况下,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任务,对于任务的有效完成,就需要扩大事业性支出的比重。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实践,能够看出用于事业性支出的额度不能够低于整体额度的80%,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我国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中的标准,有效的制定资金使用的额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事业性支出额度与整体额度的比例,并定额行政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的最高资金支出额度,对出现超额的部门要进行处罚,对有大量结余的部门要进行奖励。
行政监管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个政府凝聚民心。树立权威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也空前提高。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攻坚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行政管理,清楚认识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信用行为、巩固升华行政文化,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义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
第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行政管理下实行量化积分式监管
一、量化积分式监管模式的设计和管理
(一)搭建基础平台一是建立积分档案。以市场主体经济户口为基础,整合工商巡查系统、执法办案情报中心、消费者投诉申诉举报、联合征信系统等信息资源,建立完善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积分档案。积分档案包括登记、年检等基本信息,获得商标荣誉、违法失信等经营情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积分等内容。二是建立操作系统。以工商监管巡查系统为实行量化积分式监管的操作平台,依托现代移动终端设备、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即时录入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及对应的积分情况,纳入积分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将监管巡查系统与市场主体经济户口和企业经营信息公示平台链接,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建立公示平台。结合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企业经营信息公示平台,根据《管理细则》向社会公示企业积分情况,以增加违法失信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增加守法诚信市场主体的交易机会,促进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二)构建指标体系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对400余项与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有关的条款进行分类,结合各业务处室重点工作,形成30-40个具体指标项目,设置加分指标和扣分指标。各指标项目根据不同情况设置具体积分分值。一是扣分指标设置。将市场主体违法失信行为划分为严重行为及一般行为,对两者分别制定行政扣分细则和扣分标准,分值在1-24分之间。市场主体出现因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受到严重处罚或产生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视为严重行为,给予扣12分及以上处理。一般行为,指除严重行为外的违法失信行为,给予扣1-12分的处理。如未妥善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的扣3分,虚假宣传的扣3分,受到群体性申诉举报并查属实的扣6分等。二是加分指标设置。给予注册商标、荣获诚信经营户等荣誉称号的经营者加分奖励,单项加分分值在1-3分之间,年度累计不超过12分。
(三)制定管理细则以年为周期实行积分管理。一是市场主体一年内积分为正数且无扣分的,授予“守法诚信经营单位”称号,并向社会公示。二是首次非故意实施的轻微违法失信行为不扣分,要求相关市场主体进行自检自查。三是年度累计扣分未达到12分的,当其全部违法失信行为被纠正、处理期间届满、处理措施执行完毕后,次年恢复正常状态,扣分清零。同时,根据行政扣分的递增,逐级增加行政处理程度。如扣3分实施行政告诫,扣6分实施行政处罚等。四是当年累计扣分达到12分及以上者,主要采取四种处理措施:该年扣分不清零,以12分计入次年,次年新增扣分未达12分者,于该年12月底前清零;次年发生的违法失信行为,按照法律法规中最严格条款执行;将扣分达到12分及以上的市场主体积分详细情况向社会公开,未达到12分的不公开;要求必须参加相关法律法规考试。
(四)形成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制度体系。科学设计行政积分指标和程序等,制作包含违法失信行为积分指标、处理程序、监督办法、行政复议等内容的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积分管理手册,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工作程序和自由裁量权等,建立健全行政积分监督检查制度,行政扣分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予以纠正。给予被行政扣分市场主体一定行政复议期限,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对跨部门的监管工作需要争取市政府实行“统一受理、按责转办、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的工作机制;发挥查处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对确实因客观条件无法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实行备案制,参照实行积分管理;加大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整合共享应用,形成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五)建立分析系统通过分析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积分变化情况,评价市场经济秩序水平和工商干部监管工作效能,科学制定决策。一是分析区域整体状况,突出监管重点。以年度市场主体户均扣分分值作为市场秩序好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设定辖区内不同区域的市场主体监管等级,突出重点开展市场巡查等各项监管工作,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分析行业规范化程度,开展专项行动。按行业分类,以行业内市场主体户均扣分情况为指标,对各行业进行综合比对和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三是分析工商干部监管效能,科学实施考评。以辖区市场主体年度户均积分的升降作为市场监管工作效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纳入工商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同时采取抽查等方式确保行政积分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实行量化积分式监管的效果预期
小议行政听证体系对抽象行政方式的监管
摘要:目前我国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监督乏力的现状。根据我国目前法律的特点,有必要将行政听证制度引入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本文着重进行行政听证制度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必要性分析,并阐述其对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听证制度;抽象行政行为
所谓行政听证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相对人表达意见、提供证据的程序以及行政主体听取意见、接受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法律制度”。听证制度所要求和体现的精神却是这样的,即通过公开、合理的程序将行政行为建立在合法适当的基础上,避免行政行为给相对人带来不公正的影响,从而实现行政管理公平、公正这一崇高的价值目标。
根据行政行为对象的不同,行政行为通常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从内涵上讲,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制定的,具有普遍性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在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和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同具体行政行为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行政行为对象的不特定性,即如果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对象做出的,则该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如果是针对不特定的对象做出的,则就是抽象行政行为。此外,与具体的行政行为相比,抽象行政行为还有几个特点:第一,抽象行政行为一般都能反复适用,长期有效;而具体行政行为通常只能一次性适用,一次性有效。第二,与具体行政行为相比,由于所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对象,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约束力。第三,在我国,行政诉讼的范围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而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性。在我国现阶段,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性,不是司法审查的对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抽象行政行为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的抽象行政行为有以下不足:第一,部门利益法制化。行政机关往往借助抽象行政行为扩权,以“法”争利,抽象行政行为成了强化部门利益、扩张行政权力的的工具。第二,重复立法、越权立法,破坏法律的严肃性和法制的统一性,损害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抽象行政行为是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实施抽象行政的主体广、层次多,上至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下至乡镇政府都有权制定各类效力不一的规范性文件,在实际生活中它们具有重要影响,是很多行政机关的执法依据。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一样,一旦违法同样可能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造成不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有时甚至超过具体行政行为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同时,行政机关往往集制定、解释的权力于一身,如果不对抽象行政行为予以有效的监督,就不能达到制约行政机关权力、保证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
抽象行政行为所体现的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是为适应现代社会事务广泛、复杂、多变,行政管理需要及时迅速做出反应的状况而出现的,与权力机关立法相比,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简便、及时、高效,适应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根据上述对行政听证制度和抽象行政行为的初步阐述,笔者将对行政听证制度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进行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