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15:57: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政规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计生行政规划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和关键。"十五"期间,特别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形势要求,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一法三规"和地方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行政的执政理念,积极探索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依法行政取得了重要进展。"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进一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为此,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依法行政"十一五"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决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总体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改革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提高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为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主要工作目标:深入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决定》精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要着力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公民权益保障机制和计划生育行政监督机制,力争到2010年率先实现部门工作法治化。
二、"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依法行政主要任务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创新行政管理手段,全面、正确贯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行政规划研讨论文
摘要:行政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加强对行政规划的法律控制,使其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对行政规划的法律控制主要是程序控制,包括拟定程序和确定程序,而针对行政规划的确定裁决的救济和针对行政规划变更和中止的信赖保护救济是对行政规划提起法律救济的两种主要途径。
关键词:行政规划;行政行为;程序控制;法律救济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即凡事必须有个规划或计划。个人如此,行政主体亦是如此。在现代社会,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张、可供使用的资源和资金的短缺、以及多元社会中不同利益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行政主体采取措施以统一步调、有的放矢。行政规划正是这样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它不仅可以确定各行政主体的共同目标,使行政资源作最有效的利用,而且可以在其拟定过程中广纳各方意见,集思广益,从而有利于现存问题的解决。但目前我国法学界对行政规划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亟待加以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
一、行政规划的界定
对于何为行政规划,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并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行政规划与行政计划相同,并在借鉴日本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行政规划作了如下界定:“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活动之前,首先综合地提出有关行政目标,事先制定出规划蓝图,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性目标所必需的各种政策性大纲的活动”。[1](P208)
行政规划探讨论文
摘要:行政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加强对行政规划的法律控制,使其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对行政规划的法律控制主要是程序控制,包括拟定程序和确定程序,而针对行政规划的确定裁决的救济和针对行政规划变更和中止的信赖保护救济是对行政规划提起法律救济的两种主要途径。
关键词:行政规划;行政行为;程序控制;法律救济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即凡事必须有个规划或计划。个人如此,行政主体亦是如此。在现代社会,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张、可供使用的资源和资金的短缺、以及多元社会中不同利益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行政主体采取措施以统一步调、有的放矢。行政规划正是这样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它不仅可以确定各行政主体的共同目标,使行政资源作最有效的利用,而且可以在其拟定过程中广纳各方意见,集思广益,从而有利于现存问题的解决。但目前我国法学界对行政规划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亟待加以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
一、行政规划的界定
对于何为行政规划,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并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行政规划与行政计划相同,并在借鉴日本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行政规划作了如下界定:“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活动之前,首先综合地提出有关行政目标,事先制定出规划蓝图,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性目标所必需的各种政策性大纲的活动”。[1](P208)
行政规划探究论文
摘要:行政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加强对行政规划的法律控制,使其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对行政规划的法律控制主要是程序控制,包括拟定程序和确定程序,而针对行政规划的确定裁决的救济和针对行政规划变更和中止的信赖保护救济是对行政规划提起法律救济的两种主要途径。
关键词:行政规划;行政行为;程序控制;法律救济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即凡事必须有个规划或计划。个人如此,行政主体亦是如此。在现代社会,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张、可供使用的资源和资金的短缺、以及多元社会中不同利益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行政主体采取措施以统一步调、有的放矢。行政规划正是这样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它不仅可以确定各行政主体的共同目标,使行政资源作最有效的利用,而且可以在其拟定过程中广纳各方意见,集思广益,从而有利于现存问题的解决。但目前我国法学界对行政规划的研究尚十分薄弱,亟待加以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
一、行政规划的界定
对于何为行政规划,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并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行政规划与行政计划相同,并在借鉴日本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行政规划作了如下界定:“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业及其他活动之前,首先综合地提出有关行政目标,事先制定出规划蓝图,以作为具体的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为实现该综合性目标所必需的各种政策性大纲的活动”。[1](P208)
行政规划含义及性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城市人口和资本的流动日益密集化,慢慢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都市圈,相应都市圈区域内的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从而形成了区域经济。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呈遍地开花之状,从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到湖北省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河南省郑汴一体化,再到成渝经济区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获批。区域经济一体化超越了传统的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跨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由于行政区划上的条块分割,地方政府作为地区利益代表,热衷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政府的自利性往往导致政府行为的异化,在政策的制定、行政执法等方面往往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对区域市场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地区整合设置层层行政障碍,造成区域政府之间的竞争与冲突无所不在,使区域内市场的统一遭遇了权力行政的壁垒。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区域经济的整体性、系统性与行政区域上的条块分割之间的矛盾,原有的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传统行政规划体系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需求。于是,一种新型的、跨行政区划的行政规划逐渐兴起,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种区域行政规划的身影。这种区域行政规划是政府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具体的措施在将来一定期限内实现的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合理部署。区域行政规划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解决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之间固有矛盾、促进区域政府协作的重要机制。
一、区域行政规划的内涵分析
(一)区域行政规划的涵义
在我国,区域行政规划习惯上简称为区域规划,在区域经济学和区域地理学上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概念,然而,在法学视角上目前鲜有涉及。不过,随着公共行政从传统的行政区行政向“广域行政”、“区域行政”和“协作式行政”拓展,以及为了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区域经济的整体性与行政区域的条块分割之间的矛盾,在我国行政机关的正式文件中,对其已有所规定,如2005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中明确指出:“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4月25日的《关于区域行政规划的若干问题》中规定:“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2010年4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我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39号)中指出:“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是编制区域内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依据。”可见,区域行政规划是区域政府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具体的措施在将来一定期限内实现的对跨行政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经济和公共事务进行合理部署的一种行政规划模式,区域行政规划是具有独特个性、特殊的行政规划类型之一,具有区域性、行政性和经济性特征。区域行政规划不以固有的行政区划为界限,超越了固有的行政管辖,强调的是跨区域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及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和对话,体现了政府规划权在行政主体之间的运行关系。
(二)区域行政规划的分类
分类是为了科学地说明对象,可以说,没有分类就没有科学。对区域行政规划进行类型化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区域行政规划,正确理解其性质具有法律层面上的重要意义。为了对区域行政规划进行更加切合现实法治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区域行政规划进行分类。其一,以区域行政规划的编制机关不同为标准,可以将区域行政规划分为共同上级机关统一编制制定的区域行政规划与区域行政机关平等协商共同编制的区域行政规划。前者的编制主体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和区域的共同上级政府机关及其职能部门,这主要是基于我国《宪法》第8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第59-61条对中央和地方职能划分、地方行政机关作为上级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的法律定位。可见,中央政府对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等公共事务具有管辖权,区域的上级政府对所管辖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具有管辖权[1]。而后者起主导作用的是区域地方政府,由区域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区域事务的协调和管理。这种模式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都市区域主义”为代表,其对世界其他地方进行跨行政区管治和协调发展的探讨产生了较大影响,也为解决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之间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基于自愿参与、平等协商,以弹性、动态协作的方式,通过精心规划、充分协调、科学管理来实现区域的共同繁荣[2]72。这样根据区域行政规划编制机关的不同进行分类,既能体现区域行政规划特征之区域性、行政性,又能将其与一般规划彻底相区别,更有利于进一步对区域行政规划的实施、效力及其纠纷解决机制进行研究。其二,以区域行政规划之间是否具有上下从属关系为标准,区域行政规划可以分为上位区域行政规划与下位区域行政规划。前者如跨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者如所跨区域之内的任一区域的住房建设用地规划。上位区域行政规划是指效力居于上位的规划,其一般具有政策性、方针性、原则性,为下位区域行政规划制定的依据;下位区域行政规划在效力上从属于上位区域行政规划,在内容上为上位区域行政规划的具体化。这一划分的法律意义在于明确规划的效力,以协调规划之间的矛盾,使规划保持一致。其三,以区域行政规划拘束力的大小为标准,区域行政规划可以分为拘束性区域行政规划与非拘束性区域行政规划。这是从区域行政规划效力的角度进行的划分,拘束性区域行政规划,又称强制性区域行政规划,是指设定或者变更区域行政规划主体的权利义务对其构成实质影响的规划,对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均有约束力的规划;非拘束性区域行政规划是指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未予直接设定或变更,未构成实质影响的规划,但对行政机关具有拘束力,其往往通过提供一些政策、建议或信息,引导行政相对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采取相应的行为,以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
行政规划司法救济探究
一、行政规划救济的必要性
在公权力主体行政的理念中,行政规划是为公共利益之需要而对社会资源的再配置。但在实践中,受到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多元的利益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公权力主体不可避免地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进行权衡与博弈,在此过程中,私益的受损已是一种常态。目前,由于传统的行政法理论并不能够完全地适用于行政规划,而且不论是从过程还是从结果意义上来说,行政规划都急需要一套完整的且适合的理论和制度来规制和解释。最为重要的一点,行政规划已经引起了公民权利保障方式上的变革,传统的行政法权利救济偏重于权利的事后救济,但就行政规划来说,事后的权利救济自然重要,但事前的权利保障显得更为关键,这是由于行政规划与一般行政行为的特殊性,行政规划一经确定,就会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产生不利影响和限制,这在普通情况下是无法得到消除的,也就是说恢复原状的请求得不到实现,就算事后得到了一定的补偿或赔偿对相对人权益损失来说也是有限的。所谓无救济即无权利,因此对在行政规划中遭受权益侵害的相对人的司法救济和保障自然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探讨。再言之,行政规划也有其与众不同之特点。笔者以为,行政规划的特点有三:
1.准立法性。行政规划其本身通常是一个规范性的文件,这使得行政规划在后续行政行为或者政策实施过程中取得基本标准和纲领的地位,这一点与一般的行政立法是共通的。但是又与行政立法相区别,立法是一般性大纲规定,而行政规划则须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并保证实施。
2.政策性。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国家的治理更是如此,这客观上就要求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科学的规划,已然在目前政府行政行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政策的一大特点就是因势利导,实事求是,这也让行政规划产生不稳定性。
3.裁量性。相对于其他行政行为来说,行政规划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根据政府行政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而构建出作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行政目标的蓝图,具有强烈的政策性。基于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利用成文的实体法律规范的方式对政府的行政规划进行完全的规制是不实际的,就算存在实体法上的制约,也仅仅只能是原则性的规定,借以给行政主体指明规划之方向。因而政府机关有了大量的自主权也就显得合理。综观行政规划之特点,由于行政规划自身的准立法性,大多数时候使得行政主体既是规范的制定者又是实施者,故而给私益被侵害的出现留下一个节点。再者,由于规划的政策性而使得行政规划的实施产生变数,对公民的信赖利益造成威胁。行政行为自古以来就具有的裁量性也让行政权力的滥用留下极大空间,这就是公权力与私益的矛盾。诸多学者对此做出巨大努力,最有效的途径在于权利的保障和救济。正因为行政规划的特点注定行政过程中公民私益在与公权力的冲突中始终处于下风,所以对行政规划救济途径的探寻显得尤为重要。
二、行政规划救济的对象
小学普法行政规划范文
每年度做到落实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法制宣传教育资料、法制教育时间和师资,坚持发挥学校第一课堂的作用。邀请法制副校长每学期至少来校上一次法制课或作一次法制教育讲座。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五五”普法规划为统领,以学校领导、教师、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对象,以灵活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为载体,以学法、守法、用法为主题,以增强教职员工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目的进一步整合法制宣传教育资源,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工作,提高法制管理水平,为我杭坪镇教育事业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营造更好的法制环境。
二、主要工作:
发挥学校领导和党员教师学法用法的示范带头作用。
一)深入开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学法用法活动。
行政科年度规划
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为领导决策搞好服务。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和政策理论水平。通过积极参加办公室统一组织的集中学习和自学,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以及胡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论述,并做到学中有笔记、学后有心得。通过学习使大家的政治思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提高。二是扎扎实实搞好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今年我将根据本科特点和办公室实际,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认真学习好《政府办工作职责》办公室工作人员应知应会》等,还要学习微机、法律、市场等有关知识,以极大提高同志们业务素质,拓宽大家的知识面,提高服务水平,为更好做好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认真开展调研活动,为县领导和办公室领导决策搞好服务,争取今年每人在正定风采》刊物以上发表信息调研文章三篇。
值班频繁,
二、认真做好办公室值班工作和市长公开电话交办件承办等工作。一是努力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困难,认真做好日常及节假日值班工作,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及时接听好每一个电话,认真做好电话记录,对反映的问题及时答复,重要事项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并根据领导指示认真转办、催办,及时汇报办理结果。力争今年值班工作继续被市政府办公厅评为先进单位。二是认真受理市长公开电话和市长短信热线反映的问题,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市长公开电话、市长短信热线交办件和县长公开电话投诉事件,做好登记,及时汇报、交办,并督促落实,确保按时办结率达100%进一进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力争群众反映问题处理率达98%以上。确保今年市长公开电话工作被市政府办公厅再次评为先进单位。
三、认真做好政府及办公室会务工作。做好县政府和办公室召开的各种会议的组织、通知、会前准备和会中服务工作。做好会议室、领导办公室的部置、清洁卫生工作。确保县领导工作顺利开展和县政府及办公室各种会议顺利进行。
对印章严格按照程序做好请示、登记、盖章管理。②在特殊时期,四、印信管理工作。①进一步加强县政府印章和政府办及各科室印章的管理工作。按上级有关规定或领导指示做好进京信等各种证明信的办理工作。③认真办理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因机构变更启用新印章工作。④做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证办理事宜。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购车报批手续工作。
企业行政规划范文
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公司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机遇与压力的一年。为此,调整工作心态、增强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种种不足之处,为了促使自己尽快地成长,特订立以下年度工作计划:
总结过去的同时我要对新的一年有一个好的计划,转眼之间又进入新的一年了新年要有新气象。一个从事管理工作不长,经验不足的工作人员,很多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要求,这样才能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一.经济预算方面
1.依据预算计划报销费用,在此上要合理、节约、按时、准确地来执行
2.管辖固定资产的自检
3.行政费用报销的核准
行政规划中私益保护分析论文
一、行政规划中的利益冲突—权力与权利的博弈
在现代汉语中,“利益”被解释为“好处”,通过利益的获取,主体的需要将会得到满足。当能满足利益需求的资源的有限性与对利益追求欲望的无限性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利益冲突。“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2}利益冲突的产生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欲望的无限性。利益矛盾和冲突,贯穿于以往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使人类历史呈现出扑朔迷离、迂回曲折的外貌,但同时也使其表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包括不同个体、群体、阶级、民族、种族、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归根到底都源于某种利益矛盾和冲突。{3}序1
与其他行为主体一样,行政主体的行为同样也是为了一定的利益,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规划权、作出行政规划行为也是如此。就行政规划权的本质属性而言,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规划权应该是为了公共利益,因为行政权作为公权,其存在的唯一正当性就是其公共属性,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公益的维护和提倡,可以说是现代国家积极的任务,也是许多实际政治运作行为所追求的目标之一。”{4}181行政规划权的运行本身就是一个集合、维护公共利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利益发生一定的冲突,特别是与私益之间的冲突。
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需要,就此而言,这是与私益相一致的,因为相对人本身就是公共利益的享有者。但是,公共利益的享有者是社会大众,就个人而言,从中可以享有的部分毕竟是有限的。而行政规划则不可避免地会改变现状,会对部分相对人的私益造成不利影响。因而,行政规划中公共利益与私益虽然有一致的一面,但公益与部分私益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一般关系是“命令-服从”的关系,行政更多地具有管理、命令、强制的色彩,而较少有服务、指导、合作的理念融入其中。政府通常直接向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乃至公民个人发号施令。个人附属于单位,单位附属于政府。政府不仅通过计划对国家实行宏观管理,而且通过各种红头文件、命令、指示对单位实行微观管理,单位对个人实行直接控制。{5}11在此背景下,个人的私益观念受到很大的抑制,公共利益与私益之间的冲突虽然也存在,但显得并不突出。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利益多元化的局面逐步形成,私益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重视。因而,行政过程中公益与私益的冲突也就相对显得明显。此外,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利益多元化的局面也日益形成,私益的表现形态也日趋多样化,这不仅使得协调公益与私益之间的冲突更为困难,而且还可能出现私益假公益之名的情况,即出现“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的运用违背了其公共属性,并不是真正为了实现公益,而是假公益之名以扩张私益。在行政主体广泛存在部门利益、小集体利益的今天,这种情况更为普遍。这种“公益”与私益之间的冲突实际上是私益与私益之间的冲突。当然,由于公共利益属于不确定性概念,“公益是一个不确定多数人的利益。这个不确定的多数受益人也就符合公共(公众、社会大众Publikum)的意义。”{4}166而且公共利益是相对而言的,当个人与一个小的集体相比时,个人无疑代表的是个体利益,而小集体代表的则是公共利益。但当小集体与一个更大的集体相比较时,则小集体就不能再代表公共利益,而由大的集体取而代之。因而,在现实中,正确判断公益与私益,无疑具有一定的难度。
行政规划中的公共利益与私益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规划权与相对人权利之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利、权力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权力利益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托马斯·霍布斯(ThomasHobbes)将权力定义为“获得未来任何明显利益的当前手段”。{6}20“权力标志着一个阶级实现其特殊的客观利益的能力”,{7}108-109“对物质利益的控制一经济权力一是权力的主要形式之一”。{8}132由此观之,权力与利益的关系十分密切,权力既可能成为正当利益的维护手段,也可能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其次,权利与利益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权利是主体为追求利益而可以采取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利益。“权利是利益的抽象化和法律化的表达形式,通过利益范畴我们可以看到权利范畴的社会生活和人性底蕴。”{9}权利的本质是其利益属性,主体需要的权利,总是与他追求或维护的一定利益有关。但利益本身不等于权利,权利本身同样亦不等于利益。权利本身是追求利益的法律活动形式,通过行使权利可能得到利益,但也可能得不到利益。
利益的取得总是与权利或权力紧密联系的,因为,“利益是主体所追求的目的,权力和权利则是主体追求目的的手段”。{10}33具体言之,权力与权利分别是获取公共利益与私益的手段。私益的取得与维护有赖于权利的行使,对于公益而言,其取得和维护则有赖于权力的运用。因而,在行政规划中公共利益与私益的冲突,也就表现为权力与权利的博弈。而利益冲突的结果如何,也就取决于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力量对比以及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