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11:12: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政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思考
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通过对行政村规模的调整,能使部分设施共享,山林、土地资源统一开发,能较大幅度减少干部工资的支出,加快推进中心村形成的步伐,提高村集体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渔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最近,我们围绕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怎样缩短干部群众的“磨合期”这个课题,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力求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探索出一条比较科学的管理之路,尽快地使新的合并村正常地运作起来。现针对课题谈一些我们的看法与建议。
一、现状:我乡根据区委、区府的要求,于20*年下半年到20*年5月,在综合分析所辖的14个行政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利弊关系后,根据原行政村区域规模大小,村级经济和班子等实际,因地制宜,就近合并,由原来的14个行政村调整为10个行政村。从调整后运行情况来看,总体来说还是正常的,干部群众的思想还是基本稳定的。特别是干部的思想到位较快,通过村“两委”班子的换届,建立健全了村级组织,解决了有人管事的问题,并且村主要干部在摸清本村基本情况后,根据本村的优势和特点,基本形成了所在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为下步发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由于历史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在个别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中也存在着—些不正确的认识,对行政村规模调整还存在不少疑虑,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多余的疑虑,将在一定的阶段里带来合并村中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不和谐,对村干部开展工作带来影响,主要表现在:
1、把行政村规模调整理解为吞并。片面地认为“行政村合并是大村吞小村,是上面要并”有些甚至无理埋怨村干部无能,人为造成村与村之间的隔阂。
2、把行政村规模调整理解为“刮乱风”。认为“过去也合并过,合并不牢又分开,这次合并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又会分开的。”抓住以前合并后又分开的历史沿革问题,只简单地看到过去分的一面,不能看到现在发展的形势,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看到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必要性,观念仍停留在60年代初期。
3、担心村原有资金要统筹。认为合并后原有资金要统筹,富村吃亏,穷村享受,不少群众提出种种理由,总是想把原来的积累资金趁早用光,不切实际地向村干部提出要求上项目。
4、担心村干部办事不公平。认为没有村主要干部的村今后要吃亏,村与村之间互不服气,盲目不信任现任的村干部,这在今年村“两委”选举中已有明显的表露,出现个别人私下拉票,选举投票单边倒现象。存在以上认识的群众虽然是少数,但其危害性很大。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唯恐社会不乱,故意煽风点火,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起起哄,对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对现任干部开展工作带来—定阻力。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群众,还是能够理解行政村合并这—符合时展的积极举措,对现任干部开展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最迫切地期望是:盼干部办事能出于公心;盼有事能及时找到村干部;盼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盼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盼干部有事业心和责任心,能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干部感到村规模大了,情况一时不能熟悉,管理、服务工作面广、量大、难度高,特别是有些基础设施方面,如水利设施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
行政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为学习贯彻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摸清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问题导向,向最难处用力,确保贫困群众顺利脱贫,我镇科级、副科级领导干部组成调研小组,分赴镇所辖行政村展开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共有46个行政村,总人口18147户55242人,2017年共有贫困人口1435户2891人,占总人口的5.2%,其中未脱贫人口780户1533人、已脱贫655户1358人。2017年未脱贫人口中60岁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有808人,占未脱贫总人数的53%;残疾人口246人,占未脱贫总人数的16%。
2017年底计划脱贫人数1330人,2018年初预计社会兜底人数203人。
2016年镇建成扶贫车间17座,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2017年新建扶贫车间5座。
镇共有5个扶贫项目,分别为。
在新行政村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镇、、、、、、等七个新行政村的成立大会。这是全镇人民的一件喜事,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谨此,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关心、支持镇行政村区划调整工作的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农林局和区农办等有关部门致以诚挚的谢意。向出席成立大会的区委陈书记等领导和在座各位表示衷心感谢!
镇行政村区划调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自区委常委会讨论确定,以、两镇为行政村区划调整工作的试点以来,在区工作组成员指导下,在全镇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镇行政村区划调整的各项工作,依法组织了个村的村民(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合并方案:和合并为“”村;和合并为“”村和合并为“”村;和合并为“”村;吴庄、和并为“”村;和合并为“”村;翁、和陈合并为“”村。同时完成了新行政村的村务、财务领导小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在行政村区划调整中,我们坚持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始终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了行政村区划调整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尤其是村干部能统一思想,摆正位置,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在关键时刻体现了我们过硬的干部素质、过强的工作能力。下面我就前阶段行政村区划调整谈三点体会:
一是扎实奠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基础。镇党委实施行政村区划调整根本的立足点在于“推进区域经济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涉及到的每一组行政村撤并,都以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前提,综合考虑了现有行政村的地理位置、产业布局、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象近郊的礼嘉桥和村的合并定位于下步推进股份制改造和新村建设的角度,机场控制区的任家和共乐村的合并主要考虑到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实施需要,撤并后片的个新行政村,都能和工业园区的开发结合起来,主要依托、、路等几条主干道,建成新的行政村中心,谋求新的发展空间。象由、合并的村,是我镇经济最不发达的村,经镇党委研究,计划投资万建造古中公路通至该村,从而使其成为我镇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行政村之列。
二是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村级组织建设来说,区划调整是一次机遇。行政村的撤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清退机制,况且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大于基层组织换届,镇党委将充分整合资源,对合并前各村的干部梯队建设进行优势互补,通过竞争比较,搭建更加强的村级班子。行政村区划调整也是一种竞争机制,在这次区划调整中涌现出了一些工作过硬、组织观念强的村干部,积极主动,配合密切,镇党委将考虑在全镇范围内实施干部调配,为优秀的村干部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明确将农村指导员的阶段性工作放到指导村级事务上,尤其是新合并的行政村,要求农村指导员在处理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和时间驻村开展工作。
三是成功考验了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在月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以后,党政班子一帮人的精力统一集中到行政村区划调整这项工作,每天至少召集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讨论该项工作,带头形成“齐心”的工作局面。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群众的建议,镇村两级组织了各类座谈会,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工作目标,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合力。区划调整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做好、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必须通过面对面的座谈交流来分析利弊、解释政策,所以座谈的工作量很大,为此,提出了力争该座谈的对象“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党委书记负责座谈村支部书记,工作人员分工、分批逐一座谈,细致地分析区划调整的利弊,让群众自己去排最合理的方案,再从长远发展、区域规划上进行引导,确保了在座谈的阶段就达成了群众方案和党委意图的统一。应当说,在区工作组成员的指导下,对于行政村区划调整工作这项考验,镇村两级干部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行政村调整工作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我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运作情况,近期,我们邀请了有关村的干部群众,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就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运作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有关后续完善的对策及举措。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运行基本情况
一市镇原有43个行政村,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辖21个行政村,调减幅度达到了51%。21个村中有7个村是由两个以上的原村合并而成,合并村最多的一市总村为六村合一。调整后,行政村平均人口由503人增加到1030人,行政村平均区域面积由2.49平方公里扩大到5.09平方公里。由于当时的政策允许原经济合作社资产在调整过程中保持原状,所以调整后的经济独立核算单位增加到了51个(其中包括仍有独立资产的部分原自然村)。同时,因村级财务管理权利的关系,实际上原43个行政村仍保留着一部分的管理决策权力。
通过实际工作和调研情况来看,现阶段,某些方面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村庄规划整合,布局更加合理。在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大部分村小而散,在进行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往往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村与村之间的统筹规划和集中建设。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统筹考虑了整合村的地理位置、资源配置等实际,调整后的行政村布局更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有利于增强中心村的集聚辐射功能,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一市总村,由原6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而这些村都是在镇区发展规划范畴之内,合并后,从镇政府行政手段来讲,更加有利于统一调控,可以充分调动总村干部对各自然村进行自上而下管理,协调处理好有关矛盾纠纷;从镇区、村庄规划来讲,把原小而散的村合并起来,既有利于村庄科学规划和布局,又利于推动镇区的发展。相比其他村,东岙村是并村后产生成效较为明显的一个村,其原5个行政村是紧贴式的连在一起,非常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和规划,同时,村与村之间非常邻近,对于总村干部做工作也极为方便,从实际工作成效来看,现在东岙总村的自来水工程、村内道路、生态公墓、办公场所等公益事业,都是并村后总村出面争取资金办起来的。
二是选人范围扩大,干部队伍优化。行政村规模调整前,由于村小人少,一些村人才匮乏,往往难以选拔出素质好、能力强的村干部。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庄规模更大、人口更多,相对可供选择的人才也更多,在去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一大批经商办厂搞经营的农村能人加入了竞选村干部行列,村委班子中农村实用人才比往届有了一定比例的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
市长在行政村工作推进会讲话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根据行政村融合三步走的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全市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推进会,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自2011年开展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以来,该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部分村还没有实现融合,少数村融合后成果巩固工作还不及时、不到位,省委巡视组对此也提出了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总结、推进与深化。二是村级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圆满成功,村级配套组织、运行机制等逐步健全,为行政村融合巩固深化工作提供了机遇。三是面对下一步换届的考验,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将重心下移,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夯实基层基础上,为换届选举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为做好该项工作,前段时间,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了调研,对已经融合村以及没有融合村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行政村巩固深化融合的工作计划、思路和实施意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等一下,施侍伟同志还要作具体动员部署。在这里,我首先简单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两年来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取得的成绩
2011年和2012年是我市推进难题破解,加快发展,实现奋力追赶的关键之年,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对长远发展负责的精神,组织力量攻坚,着力破解了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拆迁、世贸城转型升级、"4·10"事件善后处置等一系列难题,形成了当前的良好发展局面,上级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最早启动,在2008年部署实施以来,在组织部门的牵头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合力攻坚,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回顾两年来的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至少有6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是自我加压,拉高标尺,超额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两年来,各镇乡街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狠抓任务落实,形成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工作氛围,超额完成了任务,全市通过考核验收的融合村达到223个,占应融合村总数的82%,取得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重大成果,特别是佐村等几个镇自我加压,全面完成融合任务。这个成果来之不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两年我市干部精神状态与执行力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二是理顺关系,夯实基础,初步破解了行政村区域调整后村级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两年的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有效改变了行政村区域调整后行政村、自然村"两张皮"以及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管理监督不到位、组织运行不顺畅、村级基础不扎实等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遗留问题,行政村的统筹协调能力明显增强,工作关系得到理顺。这一点,在这次村级组织换届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果没有村级组织强有力的工作执行,换届工作就不会这么顺利。
行政村党组织换届思考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区委的部署和要求,我区行政村党组织于今年第三季度全面进行了换届选举。在全区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各级组工干部的精心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此次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整体比较顺利、成效比较显著、启示比较深刻。作为部署指导此次换届选举工作的具体职能部门,我部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对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化进程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初步谋划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些设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7月中旬,区委组织部召开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开发区党工委组织委员碰头会,下发了《关于全区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相组通〔**〕17号),全面部署我区行政村党组织换届工作。对今年换届选举的特殊性即一方面在行政村(社区)全面推行“两推一选”的选举方式;另一方面同步对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进行反复强调,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具体分三个阶段来组织实施换届选举工作。一是试点阶段,从7月13日至8月9日。在元和街道众泾村、太平街道黎明村、北桥镇北渔社区、开发区徐庄社区进行以“两推一选”为主要内容的换届选举试点。二是全面推开阶段,从8月10日至9月30日。充分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完成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任务。8月11日,区委召开了全区行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区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并对这次换届选举工作进行集体业务培训。截止至9月18日,参加此次换届选举的88个行政村党组织全部换届结束。三是工作总结阶段,从9月初至10月中旬。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开发区党工委全面总结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上报书面工作总结。9月27日,区委组织部邀请部分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部分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部分老党员代表总结座谈换届选举工作,寻找工作不足,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二、主要做法
(一)把握原则,加强指导,狠抓“三个环节”。一是试点引路,坚持“由点及面”。在“两推一选”试点工作中,我部指派专人对四个试点单位选举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跟踪,寻找加强村党组织换届工作的切入口,及时发现新问题、找出新方法、推广新经验,做到边试点边完善。元和街道党工委在众泾村试点的第一天就把其他各行政村书记集中到现场,观摩“两推一选”基本程序,强调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打好基础。二是深入基层,调研摸底。在选举工作开展前,各单位都组织人员进行了横向到边、纵深到底的全面调查摸底,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村党组织班子的工作现状,特别是对于一些情况复杂的重点村、难点村及时派驻强有力的工作组,为顺利开展换届选举工作“排忧解难”。黄桥街道在整个换届选举期间共召开老党员、企业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各种类型的座谈会38个,反复征求了各方面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全面考察了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拟任人选,为正式开展换届选举工作作了充分准备。开发区党工委针对行政区划调整原黄埭7个村并入开发区的实际情况,通过民主测评、党员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对7个行政村“两委”班子人员进行了全面考察,及时调整了3个行政村的党组织书记,为顺利开展“两推一选”换届选举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突出重点,开展培训。抓好培训,提高选举工作组织者的业务能力,是搞好换届选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搞好换届选举的有效保证。为此,我部在试点工作结束后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区行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下发了《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工作流程》,对各党委(党工委)分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换届选举工作作了系统的培训。会后,各党委(党工委)又及时将区委有关换届选举的相关政策、精神及时传达到相关干部和选举工作人员。望亭镇党委及时组织全体镇级机关干部、各党支部、组织委员参加的改选培训会,同时多次组织召开村组织委员碰头会,明确工作要求,努力做到法定程序一个不能变,规定步骤一步不能少,党员群众应有的权利一点不能缺。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三个到位”。一是舆论宣传到位。为强化对群众的教育和引导,避免一些地方选举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确保“两推一选”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各党委(党工委)牢牢把握舆论先导,多次召开会议,并采用村务公开栏、标语、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实行“两推一选”开展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两推一选”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营造浓烈氛围,使“两推一选”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黄埭镇党委利用“两推一选”的契机,针对村级财务、宅基地审批、违章建筑等难点热点问题走访调查,对症下药,化解矛盾,为换届选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各党委(党工委)都按照我部《关于全区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明确分片包村的班子成员具体负责,驻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分工到位,各司其职。太平街道每村有2名三套班子领导挂钩指导,确保了换届选举的有序进行。三是时间精力到位。为了确保此次换届选举工作的质量,各党委(党工委)按照准备阶段、民主推荐阶段、党内考察审核阶段、投票选举阶段和总结归档五个阶段分步实施。明确要求各领导小组成员以及联络员集中精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下村指导,确保“两推一选”工作顺利开展。渭塘镇党委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成12个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对全镇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及时解决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选举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按照依法自愿、尊重民意、规范有序的原则,自200*年5月13日开始对全县的行政村规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实施,至6月中旬,随着新村党组织和村务工作小组的建立、新村合署办公、新村干部经过培训到岗到位,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行政村数量由738个减少至359个,调减幅度为51.4%,村平均人口由856人增加到1761人,村域平均面积由1.5Km2扩大到3.1Km2。较好地实现了平稳过渡,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调整的动因
我县的行政区划自建国以来几经调整、几经变更,而行政村的区划却相对比较稳定。自化以来,我县的行政村个数经历了由少到多,相对稳定和局部调整,部分村划归越城区的过程。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前,全县19个镇和街道共有738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63.2029万人,村均人口856人。其中平原行政村数为390个,村人口386510人,村平均人口为991人;山区行政村为348个,村人口为245519人,村平均人口为706人。平原1000人以下的村237个,涉及村人口150217人,1500人以下的村320个,涉及村人口251034人;山区500人以下的村133个,涉及村人口45186人,800人以下的村234个,涉及村人口110048人。调整前全县共有村干部3805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调整前全县行政村现状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全县区域面积1233.76平方公里(含海涂114.03Km2),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6个。二是规模小。全县最小的一个村(稽东镇高锋村)只有35户、102人,全县人口最多的村为华舍街道蜀阜村,全村总人口为3237人。三是区域小。全县村域平均面积仅为1.5KM2。四是分布散。村庄布点零星散乱。五是发展不平衡。从村级可支配收入的总量看,2002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36个。
由于村规模过小、数量偏多,布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四难”:一是干部难挑;二是负担难减;三是规划难搞;四是设施难配。随着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适度调整行政村的规模已是农村工作的必然趋势。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个数由738个减少到现有的359个,村平均人口为1761人。其中1500人以下的村146个,1500—3000人以下的村186个,3000人—4000人的村有25个,4000人以上的村2个。村平均密度为每百公里32个,其中村人口最多的是湖塘街道宾舍村,为4135人;最少的是马鞍镇平水村,为216人(将撤村建居);全县村平均区域面积从1.5km2增至3.1km2,最大的村是平水镇梅园村,区域面积为13.6km2。全县共有村干部2324人(含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成员)。
行政村做好领导考察实施意见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
根据市、县关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意见精神,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各行政村去年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营造“办实事、创新业”的良好氛围,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从11月初至11月中旬对全乡各行政村两委班子进行考察。现就届末考察的有关事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目标要求
乡党委组织力量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届末考察,全面掌握各行政村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实绩和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情趣爱好、身体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形成村干部任期赛业绩、群众民主评议干部的良好氛围,探索使德才兼备的农村干部与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脱颖而出新机制,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全面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发挥好村两委的核心保垒作用,助推全乡改革发展、维护稳定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考察对象:各行政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经民主推荐确定为考察对象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
三、考察内容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思考
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通过对行政村规模的调整,能使部分设施共享,山林、土地资源统一开发,能较大幅度减少干部工资的支出,加快推进中心村形成的步伐,提高村集体的综合实力,从而促进渔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最近,我们围绕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怎样缩短干部群众的“磨合期”这个课题,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力求通过实事求是的分析,探索出一条比较科学的管理之路,尽快地使新的合并村正常地运作起来。现针对课题谈一些我们的看法与建议。
一、现状:我乡根据区委、区府的要求,于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5月,在综合分析所辖的14个行政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利弊关系后,根据原行政村区域规模大小,村级经济和班子等实际,因地制宜,就近合并,由原来的14个行政村调整为10个行政村。从调整后运行情况来看,总体来说还是正常的,干部群众的思想还是基本稳定的。特别是干部的思想到位较快,通过村“两委”班子的换届,建立健全了村级组织,解决了有人管事的问题,并且村主要干部在摸清本村基本情况后,根据本村的优势和特点,基本形成了所在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为下步发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由于历史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在个别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中也存在着—些不正确的认识,对行政村规模调整还存在不少疑虑,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多余的疑虑,将在一定的阶段里带来合并村中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不和谐,对村干部开展工作带来影响,主要表现在:
1、把行政村规模调整理解为吞并。片面地认为“行政村合并是大村吞小村,是上面要并”有些甚至无理埋怨村干部无能,人为造成村与村之间的隔阂。
2、把行政村规模调整理解为“刮乱风”。认为“过去也合并过,合并不牢又分开,这次合并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又会分开的。”抓住以前合并后又分开的历史沿革问题,只简单地看到过去分的一面,不能看到现在发展的形势,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看到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必要性,观念仍停留在60年代初期。
3、担心村原有资金要统筹。认为合并后原有资金要统筹,富村吃亏,穷村享受,不少群众提出种种理由,总是想把原来的积累资金趁早用光,不切实际地向村干部提出要求上项目。
4、担心村干部办事不公平。认为没有村主要干部的村今后要吃亏,村与村之间互不服气,盲目不信任现任的村干部,这在今年村“两委”选举中已有明显的表露,出现个别人私下拉票,选举投票单边倒现象。存在以上认识的群众虽然是少数,但其危害性很大。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唯恐社会不乱,故意煽风点火,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起起哄,对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对现任干部开展工作带来—定阻力。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群众,还是能够理解行政村合并这—符合时展的积极举措,对现任干部开展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最迫切地期望是:盼干部办事能出于公心;盼有事能及时找到村干部;盼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盼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盼干部有事业心和责任心,能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干部感到村规模大了,情况一时不能熟悉,管理、服务工作面广、量大、难度高,特别是有些基础设施方面,如水利设施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
副区长在行政村托管移交会讲话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讲两点意见。
一、要从新一轮发展的高度,深刻领会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意图
打造产业聚集区是市委、市政府乃至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们区来说更是打造产业集聚新平台、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难得历史机遇。根据《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我区共有108.87平方公里面积纳入集聚区规划控制区。这一规划的实施,必将会为我们加快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建设,顺势打破现有的土地、规划等制约瓶颈;必将会为我们加快引育大项目、大企业,乘势争取更好的政策、机遇等发展环境。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调研组,对该集聚区管理体制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了开发区和有关乡镇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借鉴了周边县区的经验做法。昨天上午,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结合《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中关于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精神,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准入、统一融资、统一管理”和实行统分结合的原则,作出了将镇6个村委托开发区统一管理的决定。做出这个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这是产业集聚区重点开发建设的需要。根据产业集聚区规划,这6个村整体或部分在“十二五”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临沪工业区5.96平方公里范围内。将6个村委托给开发区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优势,有利于在今后5年中重点开发,加快培育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是这是全区“十二五”期间平台开发建设的需要。“十二五”期间,要加快产业转型,缩短与周边先进县区的差距,必须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来支撑。这就需要向白米溏以西拓展平台,以更大的力度来保障项目引进和本地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