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06:48: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行为习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
伴随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孩子的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一个拥有高素质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孩子文明习惯的培养。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文明习惯往往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然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却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个讲文明的人往往具有良好品德,能够懂得体贴身边的人,尊重老师,关爱同学,孝敬父母,这都是良好的文明习惯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孩子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教师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孩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注重点滴小事,引导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比如说,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向教师寻求求助,教师可以先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而是观察这件事孩子能否自己做到,或许只是缺乏一定的引导,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件事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注意对孩子各种行为习惯的观察,找出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帮助孩子进行积极改正,比如说,孩子不懂分享,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只想到自己,不会与周围的同学分享,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可以教导孩子让孩子在吃之前,先想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事例。还有,教师要注重对孩子诚实品格的培养,要教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在孩子犯错误时,教师不要急着对孩子作出批评,可以对孩子诚实的品格作出表扬,这就能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
二、教师以身作则,示范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教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作出良好榜样,认真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避免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很多教师当着孩子的面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比如说,随地吐痰、破坏花草、说脏话等很多不文明现象,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影响。很多时候孩子会不自觉模仿大人的行为,而跟孩子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教师,可见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尽量在孩子面前不表现出很多过分的行为,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就要跟各种各样的人合作,为了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要促进孩子之间进行合作,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注意宽严相济,强化行为习惯
深化行为习惯养成指导意见
各学校整体规划,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重点突破,分步实践,认真落实,抓出实效。
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区各中小学在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积累了大量的好经验,为了贯彻落实《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特制定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习惯培养教育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外在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中指出:培养良好习惯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优质教育品牌的突出特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惯养成教育是做人教育。各中小学要认真落实《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既要纳入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又要纳入各处工作的议事日程和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要根据学生特点,明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制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计划,探索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积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各中小学还要特别注意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品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一同抓,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
二、进一步拓展教育途径。实现“律”向“自律”转变
特别是教育的训练和矫正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同的教育功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临时的生活、学习和活动中经过环境影响。通过不同的环境培养、影响和熏陶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其实质就是学前教育不应当把重点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应当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字经》开门见山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言,这里的“习”可以认为是最初的学习。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可见,幼儿期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关键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如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依据十几年的班级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有效结合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3~6岁的幼儿来讲,他们的自控力差,知道该怎样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种现象,老师们常常要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如:我发现我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我利用音乐活动《人人叫我好儿童》、《客人来了》,通过有感情地歌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我结合社会教学《学做小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的朋友》等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在语言课上,我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说长辈们的辛劳及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再比如:我班上的幼儿在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方面做得不好,我就利用童话故事《萝卜回来了》、《小白兔过桥》、《帮助朋友》等,让幼儿从故事中吸取营养,从故事中去分清是非、辨别好坏。另外我还抓住契机,结合节日进行教育。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意义,根据不同节日的名称和含义,我分别创设相应的活动进行教育。如:利用“三八”妇女节培养幼儿尊敬妈妈、关心妈妈、懂得感恩的品行;利用国庆节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论文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教育体现了学生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但我们现行的教育思想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至我们的学生仍旧是拼命读书,听从老师教诲,其他都不重要。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听老师话;在家里,听父母话。不管什么事,只要老师说了才肯做,只有老师讲了才肯听,没有主动性,没有自觉性。
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常常犯错,违反纪律,还有些同学没有卫生习惯,随地乱扔垃圾,如此种种现象,每个学校都有。而只有当老师提出来了,批评了,教育了,他们才会意识到,才会改正。然而一转身,他们又会照旧。
我们不能只怪学生,不能等到学生违反了,才去教育。但老师也不可能每天对着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或者采用惩罚的手段,毕竟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如何能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不需要老师教育,就能自律呢?
在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小学生主动性,自觉性较差。一开始,我常采用惩罚措施,如罚抄书,罚扫地,罚跑步等,但效果总是不好,违反纪律的同学还是照样违反纪律;乱扔垃圾的同学还是乱扔垃圾。怎么办呢?难道我们教育就是靠老师来看管,靠办干部监督吗?那样我们的学生不是成了犯人。我想到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应该多采用鼓励、肯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
根据每个学龄阶段,小学生的特点,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
一、低年级学生,通过各种竞赛,通过得小五角星,初步养成。
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育校本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产生了这样一类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分析影响农村初中生养成教育的因素,德育现状堪忧及构建新教育理念的德育评价体系,以促进留守儿童成长成才,加强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德育;观念
一、分析影响农村初中生养成教育的因素
1.学生个人因素
由于农村初中生社会见闻、知识面等方面相对缺乏,加上自身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分辨意识差,对社会上的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等问题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2.家庭教育不容乐观
简述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
摘要:优化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本文从分析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化应遵循的原则入手,探讨了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化的具体途径,以期能促进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原则优化途径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实践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当代中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优缺点较之过去更加明显,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为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中学教育必须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中学生处于个体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个体行为体系雏形确立、奠基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人未来行为发展的方向,制约着未来行为能力的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学生不重视文明习惯的建立和巩固,不重视坏习惯的有效矫正,那么他们的行为就得不到健康发展,不良习惯就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他们一生,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行为水平的提高和与整个社会的行为协调情况。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一、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化应该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行为习惯培养,必须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身心成长的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目标准、内容实、措施细、效果佳,讲求严谨、及时、适时、合理和巧妙,避免形式主义。
2.具体化原则。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本着“小、细、实”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各种行为习惯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理解、掌握和践行。要以教育部颁布的《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论文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而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刿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的我,通过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总结、不断感悟,概括出以下几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共广大幼教同仁参考和借鉴。
1一日活动都是课程,课程必须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例如:我在教幼儿玩“世界商贸银行”游戏时,把幼儿分成六人一组,共分成五组,每组发一种工具若干件,制造不同形状的纸币,规定在五分钟内完成,然后把纸币存到银行,数量越多就胜利。游戏过程中需要每一组把多余的工具相互交换成自己那一组所需的工具才能完成的,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集体相互配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品德。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2一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一位哲学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密诀时,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比如:我所教的班是一个混合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有的不团结友爱、有的不讲卫生、有的没有礼貌、有的没有整理玩具物品的习惯。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一个“每天竞选班长”的行动,由本班幼儿推选,说出他的优点,然后举手表决,超过本班幼儿人数的一半就当选,最后教师总结,今天没有当选的幼儿还有很多都表现不错,可能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希望继续努力明天当选。这样既不让没有当选的幼儿感到不如别人而垂头丧气,同时又教育了他,使他改掉了不良行为习惯。
3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态度要温和,切忌粗暴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分析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1.内涵。养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思维及语言等习惯,这也是一种帮助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式。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组成之一,习惯养成往往是由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而成,其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重要性。养成教育与幼儿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幼儿来讲,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自己主动去学习,致使其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更无法激发学习热情;而如果他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那他也不会主动劳动,也无法感受劳动的艰辛,更不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最终导致将享乐做为人生一大目标,并逐渐成为社会的寄生虫。由此可知,养成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过程的重中之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其主要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更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发展。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1.立足一日活动,渗透养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一日活动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培养契机,因此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环节的不同渗透相应的行为习惯内容。如在晨间接待环节,教师迎接幼儿及家长时态度要积极热情,要用礼貌用语与幼儿相互问候,以此促使幼儿对日常礼貌用语的掌握与使用,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文明礼貌的习惯;在晨间锻炼过程中,教师带领幼儿锻炼的同时,还要将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既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又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在用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幼儿进行餐前教育,并让幼儿在用餐过程中保持安静,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用餐等生活习惯。2.关注区域活动,促进养成教育。区域活动有助于释放幼儿天性。为幼儿提供尽情发挥的舞台,既能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各种需求,还能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角色区域,教师可以在幼儿确定要扮演的角色之后,引导他们相互交流与沟通,使其对活动中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以此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养成;在科学区域,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主参与意识,帮助幼儿进行有效协商,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规范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区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让他们将所用的各项物品放回原位,这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巩固作用。3.借助绘本与儿歌,深化养成教育。当前,深受幼儿欢迎与喜爱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及途径,有助于调动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幼儿园教学中,绘本阅读与儿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由于儿歌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儿歌教学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及影响渗透其中,或直接将其编制成儿歌,以此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绘本阅读在幼儿园中受到众多幼儿的欢迎,因此教师也可以多选择一些讲述良好行为习惯的绘本,如《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别让鸽子太晚睡》《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供幼儿阅读和学习,从而促进幼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上述内容之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是幼儿长期生活的地方,是幼儿生活习惯能否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主要动力。因此,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应该共同合作,以此巩固幼儿在幼儿园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幼儿园可举办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加家长与幼儿以及幼儿园三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家长会,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内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进而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等。
“播下一个活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得知,一个好的习惯不论大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基于此,幼儿教师与家长都必须要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家校合作,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以此为幼儿日后的全面发展做好进一步的铺垫。
作者:安晓云
学前期行为习惯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从养成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幼儿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并提出F在关健期施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
论文关健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莫篆时期,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此时迈出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对幼儿来讲,养成了必要的良好习恨.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必用头脑去思考该怎样去适应生活,而能在无惫识之中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生活,为身体健康和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帮助学前儿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厂大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资任。
一、当前学前儿it不良行为习惯及其成因
当今社会,许多教师和家长都非常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健康体魄的造就、琴棋书画技艺的启蒙,而忽视r孩子良好卫公习惯.学习习恢、文明习惯等的养成.,他们认为培养学前期)L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为时过早幼儿尚小,似乎还不到(1规定孩f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可的时候孩子们长大1.自然会值得生活为什么要有规律,会知道饭前便后要洗于会自觉地在睡前不吃错等零食丁是我们不难在身边百到这样的一幕幕:吃饭挑食、偏食,满口祖话脏话迟睡迟起,躺着看书、各式各样的不良习惯,难以表述其穷尽真等孩子长大r、形成了动力定型,影响了身体健康家长才悔之太晚!
一般认为,习Im是在长时间41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良好的习惯即指人们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巩固并达到自动化程度的,可以使起居饮食有规律,保持清洁、文明和健康生活的行为方式。它们主要体现在卫生、品德学习等方而。培养孩子在这些方面的习惯,事关孩子的健康发育、学习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形成,如同帮助他们学步,是极其重要的。笔者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在多年的观察、走访、调查基础上发现.幼儿身上主要存在以下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重班级常规建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育人环境好比一片沃土,会使幼儿在这片营养丰富的土地上健康成长。“嫩枝易变也易直”,说明幼儿的可塑性强。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现象较为普遍。通过观察、了解发现,普遍存在自我服务意识差、自私、集体观念差,缺乏谦让、互助精神等现象。为此,要培养班级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得先抓好班级常规,营造一种文明、礼仪、好学的班级氛围,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教师必须从幼儿的日常行为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逐渐把全体幼儿的行为统一到一个标准上。例如,规定班级幼儿在校内必须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养成幼儿不讲粗话、脏话的习惯;要求幼儿见到垃圾随手捡到垃圾桶里,培养幼儿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要求幼儿集中活动时要安静,从小养成社会公德意识;要求幼儿进园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培养幼儿从小有礼貌……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如果教师能实实在在地做好这些琐事,会使幼儿的行为习惯逐渐规范。其次,要抓好幼儿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幼儿有良好的行为表现,若没有经过长期训练就难养成习惯。抓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应着重突出两点:一是以活动为载体,针对班级幼儿的特点,事先制订训练计划,每个阶段训练的重点应各不相同。根据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周重点,可以在班级开展如“争当文明小天使”“每周之星”“文明伴我行”之类的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欲望。二是强调持之以恒。养成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长期抓,因为习惯成自然需要时间。例如,班里有一个男孩子,父母离异后,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教育缺乏,因此,身上有不少不良习惯,如爱撒谎、动不动就与人打架等。我针对他的不良习惯矫正不止一次,但收效不佳。我没有因此而放弃,采用谈心、跟踪等方法,对他的不良习惯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纠正,只要他有点滴的进步就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这位男孩改掉许多不良习惯,连他邻居都夸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可见,幼儿的行为规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注重养成教育的一贯性、连续性。
二、树榜样形象,以教师规范带幼儿规范
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好模仿,因此,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幼儿不能做的自己绝不做,以教师规范的行为来影响幼儿,使之行为规范化。例如,我要求大班幼儿必须用普通话与老师、小朋友交谈,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我都是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有一次我用方言与配班老师交谈,幼儿马上效仿也使用方言交谈。可见,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如此幼儿自然而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请幼儿帮忙时,我会说:“谢谢!”在我的影响下,班级小朋友之间自然形成了借东西说声“谢谢”,不小心撞到小朋友说声“对不起”等礼貌行为。可见,教师的一些生活习惯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示范,尽最大的努力给幼儿做出表率,做幼儿的楷模。幼儿便会从教师的良好习惯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班级只是幼儿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还得借助幼儿园这个大环境来催生。幼儿园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大环境,如在幼儿园门口设立“文明小礼仪”,带动全园幼儿入园主动与老师、小朋友问好、问早;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楼梯、走廊、通道等处创设反映良好行为习惯内容的环境。同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增强家校联系的密度,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教讲座,成功家教经验交流等活动来让家长增强认识,知道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习惯,同时也实现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培养教育孩子的心得经验。还可以根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及时整理家长反馈的信息,并针对幼儿在家的表现,建立特殊生跟踪档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到附近社区参观,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文明礼仪以及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行为,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高教育的横向一致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前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他们增长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基础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只有这样,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才会凸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