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03:25: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刑事审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事迹材料
××,××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三级法官。**年参加法院工作,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十二年来,审理刑事案件1000余件,质量高、速度快。今年截止到十月份已审结案件120余件,案件质量、结案数均列××区法院榜首。她审理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有90以上得到调解,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高度赞扬。连续十一年被评为鞍山市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先后六次被评为办案能手,三次被评为人民满足干警,曾被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同志审结的案件质量高、速度快在××区法院是有名的。她从事刑事审判12年,审结各类刑事案件千余件,无一错案和超审限案件,也因此连续6年被评为办案能手。她审理案件,严格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不办错一案,不错判一人。为了澄清一个犯罪事实,她曾不辞辛劳到发案地核实证据;为了一个证据能否采用,她曾反复查阅资料。她有一个夙愿: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丝疏忽办错一件案子。正是她的这种认真、细致劲,使得她审结的案子至今为止无一错案。
××同志在严惩罪犯的同时,非凡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在办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始终坚持依法调解,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原则,并因此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她受理的孙某、韩某故意伤害案件,案件发生后,因为各种原因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一直得不到解决,导致他多次到法院、检察院、大大、政法委等部门上访,成了法院的上访钉子户。此案分到××手里后,××仔细阅卷,了解了案情后,她先找到被害人,做被害人的安抚工作,告诉他四处上访解决不了问题,叫他写好起诉状,交到法院,法院会维护被害人的合法利益的。接着××又找到两名被告人的家属,反复做他们的工作,终于家属们被××的诚心所感动,说袁法官,就冲你对工作的这份态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代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最后,经过××的多次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了和解协议,使这一历经几年的棘手案件化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原、被告双方都很满足。被害人到法院取赔偿款那天,带着特制的锦旗送到法院政治部,表达对××的无限感激之情。
同志们经常评论××有“一拳一手”。“一拳”是说她敢于出重拳,对抢劫、强奸、杀人、放火等重大刑事犯罪分子严惩不贷,手不软。“一手”是说她有爱心助贫困,对犯罪分子家属的生活困难,时刻挂在心上,这是法院从事刑事审判的法官所罕见的。罪犯王某与妻子口角,一气之下,点燃了自家房屋,不仅烧毁了全部家产,也危及到左邻右舍的财产,因此触犯了法律。此案开庭审理后,××了解到这场大伙使王某家的房子和生活用品都化为灰烬,王某的妻子、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了,××便从自家拿了10余件衣服和几双鞋送给王某的妻儿。王妻回到家乡,逢人便向人讲述袁法官的关爱,说现在她才知道什么叫“人民法院了。”罪犯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刑罚,其孩子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就用自己的工资为张某的孩子交了学费。少年犯平某,家住外地,与养父母不和,离家出走,因盗窃犯罪入狱。判刑后,养父母不闻不问,连行李也不给送,××从家里拿来一套行李送到看管所,平某感激涕零,表示决心改造,重新做人,报答法官的关怀。
××经常说,丈夫犯罪,妻子、孩子没有犯罪,犯罪分子的亲属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员,把爱心献给她们,暖和一下她们失望的心灵,即为稳定社会做出了一份贡献,同时也有利于犯罪分子真心改造,重新做人。××的爱心,像春风化雨滋润着罪犯家属的心田,她把党关心群众的一贯政策落实到了自己承办的具体案件上,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司法公正是刑事审判永恒主题
一、前言
公正,是司法的本质属性,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在诉讼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司法体系的建立、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司法活动的开展都以公正为终极目标。刑事审判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能,是国家法律实施的坚强后盾,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肩负着惩治犯罪,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权的神圣使命。因此,作为刑事审判部门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审判职能以更好肩负自己的神圣使命呢?最重要的就是司法公正。
二、司法公正在刑事审判中的价值
司法公正作为刑事审判追求的根本目标,是衡量刑事司法能力强弱和刑事司法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在刑事审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切实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在整个社会确立法律具有高于任何个人和组织的权威,树立起法律至上的意识和观念。司法公正对法律至上观念的形成和维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刑事审判而言,通过公正审判可以向人们明确昭示: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要受到刑法追究的,人们可以从中获得一种稳定的行为预期,并在此基础上行为遵法和守法的心理,从而使法律的评判功能和导向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人们对法律的尊崇和拥护,必然进一步维护了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2、保障了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载入宪法,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必须予以贯彻。在刑事审判中,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就是人权保障法,通过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坚决履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赋予的职责。一方面,通过依法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不受犯罪侵犯,保护被犯罪行为侵犯的人权。另一方面,就是在诉讼活动中,保障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作出罪刑相适应的处罚。通过惩罚犯罪保障被害人的人权,同时依法保障被告人的人权。
犯罪控制视野下刑事审判模式
1.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功能
公正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和历史时期内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涵。但是,作为评价某种行为的标准和刑事司法的最高价值,公正仍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具有强烈的历史发展延续性,尤其在刑事审判中,司法公正被看作是实现刑事审判目的,合理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的一种重要保障。“司法制度和司法程序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就在于它的公正性。公正是司法价值观中的第一要素,这是不容置疑的。”(35)司法公正具有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方面含义。所谓实体公正,在刑事审判中表现为认定罪名准确、罚当其罪,也就是要公正裁判。这是人类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共同的追求。然而,由于刑事审判是由已知推断未知的活动,这一追求有时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因为法官因种种原因可能不能认定案件事实,因此其裁判仅是由法律授权终止诉讼的一种法律行为,并不能等同于实体公正。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的问题就被提了出来。所谓程序公正,是指规定国家司法权全部运行过程的理性形态。按照其实质要求,程序公正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其一,要求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这意味着法官在诉讼中处于中立的地位,并依据法律作出裁判,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干预。其二,当事人双方的平等性。这里的平等意味着人格的平等、利益的均等和权利的对等,也就是西方法学家所说的诉讼双方“平等武装”。“程序公正包含了审判公正、程序合法、公正执行等内容,其与实体公正相比,具有可把握性和可操作性,并可避免为了追求实体真相而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可能导致的更多冤假错案出现的混乱局面。”(36)程序公正从实体公正中独立出来,并以自己的可操作性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公正,使得实体公正逐步失去了在诉讼活动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可以说,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均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二者之间并无孰轻孰重之分。
刑事审判是法制社会中正义的象征,是公正精神的体现,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功能与其说是法律功能,不如说是一种社会功能,而且是层次极高的功能,是法制社会的最基本需要。从犯罪控制的角度来看,每一次公正的刑事审判都会增强犯罪控制的砝码,当事双方只有通过公正的程序获得公正的实体判决结果,才会服判息诉,定纷止争,从而权威的司法得到尊崇,司法的权威得以确立,法制社会通过犯罪控制所期望的良性社会秩序才会形成。另一方面,每一次不公正的刑事审判都有加剧犯罪失控的危险,因为对当事双方不公正的刑事审判是刺激犯罪增长的重要因素,重罪轻判无疑是鼓励犯罪人继续犯罪,轻罪重判也可能促使犯罪越来越重——假如贪污一百万元就可能被判处死刑,那他还有什么理由不进一步贪污一千万元呢?特别是程序不公正的刑事审判,不仅无法使当事双方心服口服,从而“缠讼”不已,并对刑事审判失去信心,而且更为可怕的是,不公正的程序可能“制造”大量的冤假错案,由于现代刑事审判救济程序的设立,导致刑事诉讼的多次重复进行,既降低了刑事审判的效率,又极大地浪费了本已稀缺的司法资源。上述过程中,犯罪控制的弱化显而易见。因此可以说,司法公正是刑事审判实现犯罪控制的支点。
2.提升刑事司法效率的功能
刑事审判模式的设计由于其本质上只追求公正,所谓单位时间内的办案量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最多不过是提出了一个及时或避免不合理迟延的基本原则。“这种设计在司法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巨大的挑战,那就是人们不可能容忍无限期拖延对一个案件的审理,同时把另外一个急需处理的案件阻挡在司法门外。”(37)我国台湾省有学者认为,在诉讼上追求权利与在社会上通过交易行使权力是不同的,因为除本案原、被告外,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们正在或即将利用法院。所以,不能为了某一个案件的审理花费过多的劳力、时间和金钱,从而阻碍了其他案件进入诉讼程序。(38)这就是说,在刑事审判中,每一次拖延案件的审理往往意味着我们在埋头追求司法公正的时候不自觉地误入了另外一个司法不公正的泥潭。
效率在直接的意义上讲与公正有本质区别,即“仅仅效率原则本身不可能成为一种正义观”。(39)一般而言,提升效率将使公正作出不同程度的让步,二者存在一种本质上的对立。因为提升效率一般要求相对放宽对国家行使刑罚权的限制并相对减少或缩短控、辩双方对抗的机会和时间,如此则必须容忍办案错误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然而公正与效率之间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相互对立的事物如果能找到结合点往往产生神奇的效果。追求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平衡或调和,无疑是完善刑事司法制度的最重大的课题。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所言:“提出平等与效率的抉择问题,当然不意味着每件对一方来说是好的事情,就必然对另一方是坏的。”(40)在更深远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效率是另一种形式的公正,落实到刑事审判中,就是尽最大可能无拖延地解决所有已经起诉的刑事案件。值得注意的是,司法效率是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对快速结案的片面追求,它体现了司法资源有限性对诉讼活动的制约。效率是为了使公正尽快地实现、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这是由于刑事诉讼是一种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活动,在司法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对其消费效果提出经济合理性要求也就理所当然了。刑事审判作为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司法效率的提升负有当然的责任。不过,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公正与效率无法平衡或调和而处于正面冲突的情况,还是应该确立公正优先的理念。就是说,刑事审判在考虑效率要求时,对控辩均衡对抗与法官居中裁判的“等腰三角结构”的基本格局不能因顾及效率而进行过多地改造,特别是对控辩平等这一带有极强程序性的核心要件。如果因考虑效率而使控诉高于辩护,那么刑事审判活动就成了效率优先,这与司法公正是背道而驰的。
探究刑事审判简单程序
法律同社会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其无法逃避经济功利规则的支配。以效益作为法律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标准不再是个别学者的一种倡导,而已溶入到现代立法精神之中。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无论是发达工业化所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犯罪率都明显呈上升趋势,从而给刑事司法系统造成极大压力。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司法资源的投入是相对有限的,所以要缓解犯罪率上升带来的压力只能靠提高诉讼效率。就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在刑事诉讼中大都采用简易审判程序来提高诉讼效率。我国1996刑事诉讼法修订中也创设了简易程序,但可以看到他并不完善。笔者试对简易程序的目的、模式做法理上的探析,并结合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简易程序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议。
一、简易程序的价值取向
公正与效率作为现代程序所追求双重价值目标,简易程序的创立就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因此,如何协调公正与效率的关系成为适用简易程序必须面对的问题。研究简易程序,有必要从程序的正义性和经济性两大价值目标谈起。
(一)程序的正义性(proceduraljustice)
1.正义性是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价值
程序的内在价值是我们据以判断一项刑事程序本身是否具有善的品质的标准。正义是法律制度所要实现的最高理想和目标,也是人们用来评价和判断一种法律制度具有正当根据的价值标准。作为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审判程序本身也必须符合正义的要求,才能具备一种内在的优良品质。正如一部非正义或不公正的法律不是好的法律一样,一项不符合正义要求或公正标准的刑事审判程序也不是好程序。质言之,程序的正义性是程序的内在价值。
法院少年刑事审判报告
市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领导小组及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年以来。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强化全方位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审理刑事犯罪案件15件,结案12件,全部在审限内结案,平均审理天数31.58天,无发回重审及改判案件。现就今年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由于少年犯罪的特殊性,不仅要求审判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水平,还要求审判少年案件的法官有特殊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感召力;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法官,还必须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为此,我们注重加强了审判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是努力强化政治素质。按照院制订的政治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学习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二是开展廉洁勤政教育,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积极开展教育整顿活动,对思想、作风、纪律进行整顿;三是认真开展法官职业道德大讨论,强化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从而有效提高了少年审判法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增强了干警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秉公执法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四是加强业务学习,院党组积极支持对少年审判法官的业务培训。经常组织少年审判法官参加上级法院组织的业务培训班,学习审判业务知识及与少年审判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专业知识,如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学等,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知识指导办案。认真组织学习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犯罪学》、《心理学》等与少年审判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最高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出台后,我们及时组织全庭人员利用周日休息时间,集中进行学习讨论。
二、建立规章制度,确保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建立人民陪审员制度。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听取他们对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真正起到了既陪又审、既审又教、真正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作用。二是制定了延伸服务工作制度并纳入综合考评。建立了“缓、管、免”人员跟踪帮教登记薄及定期召开“司法一条龙”协调会议制度。为确保该制度的落实,将跟踪帮教纳入院综合考评之中,统一考核,使此项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突出未成年人特点,坚持多措并举,把庭审变成教育、改造未成年犯的重要阵地,全力搞好少年审判工作。搞好案件审理是少年审判工作的重心。工作中,我们突出未成年人特点,坚持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审判工作。一是注重庭前调查,为确保案件的顺利审理,庭审前,我们首先同未成年犯本人、家长或学校老师见面,深入了解少年犯过去的家庭状况、个人表现、道德品行等,从而做到在庭前基本掌握被告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主观恶性程度、危害大小及归案后的心理态度等,为选择审理方式、方法奠定基础。二是有的放矢搞好开庭审理。在庭审方式上,针对少年被告人的不同情况和所犯罪行,采用不同的庭审方式。对那些主观恶性小、人身危险性不大,偶然失足或一时失去理智、后果又不十分严重的未成年被告人,大胆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庭审时通知其法定人到庭,对被告人的家庭十分困难,无力聘请律师为其辩护的案件,我院依法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庭审中,控、辩、审三方充分行使职权,从不同的角度对被告人进行教育,做到“像母亲对待孩子,像老师对待学生,像医生对待病人”用诚恳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有的未成年被告人存在错误认识,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是认为不应受法律的制裁。对此,我们在查清事实的同时,进一步使他们认清危害性,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上述措施有效促进了庭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加强延伸教育。搞好审判只是完成了任务的一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也是少年审判法官的重要职责。工作中,我们针对少年犯罪的特点,广泛延伸教育职能,多措并举,防止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一是我们应邀或主动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利用以案讲法的形式,融法理、道理于实际案例中,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为了保证授课效果,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备课,通过公开发表的刊物等渠道查阅和参考了20余篇有关未成年人教育的文章,结合多年少年刑事审判工作实践,完成了上万字的讲课稿。授课中,法官以校园早恋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为线索,介绍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并深入剖析了其成因,讲解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的九种不良行为和九种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法律规制,重点宣讲了未成年人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内容。法官如春风细雨般的话语、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生动的案例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课后的互动环节中,经过法官的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们的表现逐渐踊跃起来,纷纷向法官提出了自己关注的法律问题,甚至还有同学对一些案例中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同学们的疑问和见解,法官一一给予了回答和评析。在热烈、融洽的互动交流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法制教育课教会了自己许多有用的法律知识,很有意义。我们还开展了全方位的普法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台法制栏目举办法律讲座。利用报刊、杂志、有限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法制宣传。还利用三月法制宣传月,配合区政法委及公检法司等部门走上街头散发法制传单,接待群众咨询。二是抓好跟踪教育,力促浪子回头。对于判处实刑的未成年犯,我们根据每人的不同特点,将犯罪原因、经历、认罪态度、帮教重点等填成表格,向监管单位介绍。对于判处管、缓、免的少年犯,我们积极建议或商请有关部门安排他们复学或就业,尽量为其铺平今后的人生之路,努力消除其内心的阴影。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离上级的要求还差的很远,和兄弟法院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做出新的贡献。在审判工作中,继续坚持依法充分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原则;坚持设立完善的领导体系和相应制度;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原则;坚持对未成年人刑罚个别化的原则;坚持以审判为中心,拓展少年法庭影响的原则。要以少年法庭建设和法治副校长工作为重点,做好“以案说法”宣传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加强审判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力争上游、进位争先。
刑事审判庭庭长述职报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年至今在院党组的领导下,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在全庭于警的支持和配合下,我所负责的刑事审判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的一各项责什目标,且达到了上级法院对刑事审判工作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刑事审判王作,××年因工作突出,被市劳动局记成个人三等功,××年出席市严打百日会战先进个人。为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刑事庭有四名审判员,二年来共收公诉案件件.结案件,结案率,收自诉案件件。审结件,结案率为。这些案件均在法定审限内结案,符合公开审理的案件全部公开审理,协助市中院及外地法院办案余次。
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思想提高了,解决好自己的意识形态问题,才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几下来不断加强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认识法官自身的使命和职责,时刻牢一记着自己是一名人民法宫,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大局意识强,服务意识强,廉洁执法、秉公办案,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
二、积极参加保先教育活动
法院刑事审判调查汇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安排,9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市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听取了市法院的情况汇报,察看了有关制度建设情况,召开了由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部门有关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法院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刑事审判的职能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制环境,被市法院授予系统“集体三等功”荣誉称号。2008年以来,收案909件同比增长12.3%,结案1018件同比增长19.6%,审判质量和数量均位于全省前列。
(一)发挥刑事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围绕平安建设,积极参与严打整治斗争,坚持把打击的重点放在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抢劫、盗窃等影响社会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上。2008年以来,打掉抢劫、盗窃团伙20个,判处三年以上中长期有期徒刑的罪犯211人,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二是从严惩处,依法打击经济犯罪。配合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审结了涉及贪污、侵占、挪用等经济犯罪案件24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对涉及经济犯罪的23名党员干部进行了依法惩处。另外,对违法发放贷款等新型、疑难案件,审判人员通过深入研究法律适用、吃透立法精神、精心审理,确保了适用法律的正确和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三是慎重对待,科学审理少年犯罪。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市法院率先通过少年合议庭采用“圆桌审判”方式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官和人民陪审员以类似谈心的方式审理案件,强化了法庭教育功能,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也有利于未成年被告人的改造。
(二)坚持标本兼治,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采用多种形式帮教未成年犯。通过建立未成年罪犯帮教领导小组,把判后帮教的重点落脚到未成年犯的健全人格塑造上。创立“新生基金会”,对家庭困难的未成年犯进行救助,目前已资助15名未成年犯;创立“新生学校”,对少年犯定期进行培训,目前新生学校授课已达14场次;创立“新生义工站”,开展服务社会活动。二是注重疏导,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针对此类案件赔偿标准提高、调解难度加大的现状,市法院想方设法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侧重化解当事人矛盾。一年来,审结刑事附带民事案件338件,占结案总数的42.3%,调解结案304件,调解率达90%。如被告人张顺与张金系多年邻居,因琐事发生矛盾,积怨较深。张金因张顺胡同垛草妨碍其通行,带人将张顺打成轻伤,后张顺与张金之母发生争执,并将其打成轻伤,两案同时公诉到法院,审判人员通过深入细致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化解了他们多年的积怨。三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犯罪,化解纠纷。在街办社区设立法官联系点,接受法律咨询,帮助村委制定村规民约和工作制度,积极化解庭前矛盾纠纷。同时,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力度,走进农户和学校进行法制宣传,对判处非监禁刑的犯罪分子进行帮教。2008年通过3次集中宣判,对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和多发性案件进行严厉打击,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收到了判决一案、震慑一片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队伍建设,审判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市法院重视加强队伍管理,锻造“为民、务实、清廉、勤奋”的刑事法官队伍。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刑事审判人员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思想;通过组织“立足岗位做贡献”、“岗位明星”等主题活动,增强了干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二是狠抓学习培训和案卷质量,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实行刑事审判人员自学与集中研讨相结合、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等方法,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在抓案卷质量方面,实行承办人、案卷质量监督员、庭长三级审查制度。三是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实行审理期限承诺制度,对案件判决期限实行倒计时,督促审结,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集体会诊,庭内反复讨论,查书籍找案例,确保了案件质量。
刑事审判管辖研究论文
(一)关于最高法院一审管辖问题
法院组织法规定最高法院管辖法律、法令规定和它认为应由自己审判的一审案件,这种规定,赋予了最高法院一审管辖实为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有悖法治原理。刑诉法规定最高法院管辖的一审案件是全国性重大刑事案件。但对什么是全国性重大刑事案件,立法未进一步指明或列举规定,也未以刑法有关罪刑条文参照规定。由于立法对最高法院一审管辖设档过宽,形成最高法院一审管辖的随意性。从1979年刑诉法颁布至今,最高法院一审仅审判过“林江反革命集团”案。全国人民极为关注的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希同贪污玩忽职守案、原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贪污受贿案,按其职位级别及巨大社会危害性和恶劣影响,按立法精神及社会公正正义价值评判,在全国可谓重大刑事案件。但这类案件最高法院一审并未管辖。(注:陈希同案件是由北京市高级法院一审;成克杰案也最高法院指定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一审。)管辖规定对级别越高的法院没有约束力。对遏制极为猖獗的腐败类大要案,在审判入口处已有所失轻,不利于对重大犯罪的打击和震慑,也引起了法治意识不断上升的广大群众以及全国人大代表的注意和不满。(注:《参考消息》2001年3月24日载,全国人大代表在通过最高法院工作报告时,“以高达30%的反对票、弃权票间接地对开展反腐斗争的方式提出了批评”。)若立法明确规定最高法院一审管辖具体范围,无疑对最高法院依法管辖树立公信力,具有良好促进作用。我国法院一审是公开审判(除依法不公开审理案件外),而二审、再审、死刑复核多为书面审,规范最高法院一审管辖意义更加重大,有助于为各级法院公开审判贯彻刑诉法一系列原则制度树立楷模,更有利于树立公开审判原则的权威和昭示对此原则的尊重。
法治发达国家最高法院管辖权限是非常明确的。单一制的法国、日本最高法院没有一审管辖权。法国最高法院管辖范围虽广及全国,但在权力制约框架下法律授权十分明确,最高法院对任何罪案都没有初审管辖权,只对刑事审查庭裁定、重罪、轻罪、违警罪法院终审裁判的上诉和已生效的重罪或轻罪判决的申诉具有“撤销管辖权”,因而法国最高法院被称为“撤销法院”。(注:参见法国刑诉法第609、619、623、625条。)日本最高法院只受理上诉和特别抗诉案。(注:参见日本裁判所法第7条。)联邦制国家最高法院有一审管辖权但由立法具体规定。美国最高法院一审管辖权、受案种类由宪法规定。(注:参见美国宪法第3条第2款第2项。)德国最高法院一审管辖权由法院组织法对照刑法条文列举规定。(注:参见德国法院组织法第134条。)可见不论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均以清楚无误的管辖权限为基准,规范最高法院依法管辖,昭示分权制衡法治原则无处不在,为其最高司法权威的建树奠定了良好的法治基础。想必对我们应有所启迪。
(二)关于高级法院一审管辖问题
刑诉法规定高级法院管辖的一审案件是全省性重大刑事案件。何谓全省性重大刑事案件,立法未指明,也未对照刑法条文列举规定。由于管辖授权太灵活,以致法律规定与现实之间缺乏一致性。实务中,高级法院一审管辖刑事案件寥寥无几,大量精力用于刑法、刑诉法并未授权的依法应由最高法院承担的普通刑事犯罪的死刑复核。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贪污受贿被处极刑,在该省属全省性重大案件当无可非议,可实际上这一要案也不由江西省高院管辖,而是由审级低一级的北京中院一审管辖。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在云南任职期间共受贿1810万被判死缓,在云南应属全省性重大案件,可也没由云南高院管辖,而是由审级低一级的北京市二中院一审管辖。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受贿数额特别巨大被判处无期徒刑,也是北京市二中院一审管辖。问题还在于这类犯罪的省部级干部不仅一两人,近年来这类大要案也未呈下降趋势,(注:转引自吴敬琏《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4页;另据《南方周末》2004年1月8日李永忠文介绍,2003年一年公开报道了13名省部级腐败高官的查处情况。)而管辖方式均基本同上。
这类案件按其犯罪性质及被告人职位级别和巨大社会危害性,应属全省性重大案件,理应由该省高级法院管辖。但因立法规定抽象空洞,该省高院管辖与否都有极大余地,事实上这类案件各发案地高院都未管辖(如有法定回避情形另当别论,后面转移管辖还将论述这一问题),而是由千里之遥且审级低一级的北京市或其它中院管辖,立法关于高级法院一审管辖规定形同虚设,致实际管辖于尴尬境地。这也与刑诉法关于刑事案件由犯罪地法院管辖规定相冲突,凸显高级法院一审管辖过于随意,有损其司法权威。如此,不仅公众难以理解,且是否公正适当也无法权衡。不论是立法弹性过大还是执法不严都会淡化人们对法律的尊重,时日一长要让人相信依法办事就更加困难。这类大要案如由案发地省高院一审管辖,体现尊重当地民众知情权,对全省公职人员和当地群众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法治教育意义,对这类犯罪也有更大震慑作用,利于各界监督树立法治权威。
论刑事案件审判初探
[内容摘要]证据收集完毕后,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经过审查判断、分析、研究证据是否具有能力、关联性和证明力和大小,从而确定所收集的证据能否用作定案的根据以及证明价值的大小,证据是确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是确定有罪或无罪,罪责轻重的关键;确定案件质量,做到不枉不纵,打击犯罪,保护国家、集体、公民、财产和人身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都将起到极大作用.本文就证据审查判断、概念、特征、审查判断的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经过控辩双方质证,由法庭认定.全案审查判断证据标准及其意义进行论述.[关键词]证据审查判断特征标准引言收集证据是审查判断证据的基础,收集证据在前,审查判断证据在后,收集证据和审查判断证据紧密相连,没有收集证据就谈不上审查判断证据,反之,不对证据审查判断,就不能作定案依据,就不能查清案件事实。在司法实践中,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显得十分重要,也是一个难题,如何审查判断证据,这涉及到法律有涉及办案人员的素质,保证案件的质量,不枉不纵打击刑事犯罪,保护国家、集体、公民和财产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就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特征、审查判断的标准和意义作一论述。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和特征审查判断证据,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或诉讼人对证据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以鉴别其真伪,确定其有无证明能力和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的一种诉讼活动。审查判断证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既包括国家专门机关,也包括当事人及辩护人或诉讼人。我国传统诉讼理论基于从狭义上界定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将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限定为国家专门机关,实际上从广义上来讲,除了专门机关为了确定案件事实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外,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或诉讼人也要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以便向审判人员提出如何认定事实方向的意见,使审判人员能够对案件事实作出正确的认定,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地适用法律作出公正处理。因此,审查判断的主体不仅包括专门机关,也包括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或诉讼人。专门机关审查判断证据与作为诉讼参与人的当事人等审查判断证据,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专门机关和当事人等审查判断证据,都是通过对证据材料进行分析、鉴别以确定其真伪,判断其有无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已经证明力的大小,这是二者共同之处。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1)专门机关办案人员审查判断证据是一种职权行为,即基于侦察权、检查权和审判权而进行的活动,而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人等审查判断证据则属于非职权行为;(2)专门机关办案人员审查判断证据,可以运用其在办案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同时有具有法律赋予的必要手段和方法,以及相应的物质条件保障,相对于当事人等审查判断证据,更有其优势;(3)专门机关审查判断证据,是为了正确地处理案件,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而当事人等审查判断证据,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或委托人的利益;(4)在审查判断证据的效力方面,专门机关审查判断后认定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即可直接作为处理案件或者作出某种处分的依据,而当事人等对证据的审查判断,通常只是提出证据的前提,该证据能否作为认定案情的根据,还取决于专门机关是否采信该证据。将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或诉讼人作为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既符合诉讼实践,也有利于保障其行使诉讼权利,促使其履行诉讼义务,从而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2、审查判断证据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如果说收集证据是认识过程是第一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的话,那么审查判断证据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这一阶段的活动方式,与第一阶段的收集证据相比是不一样的,它是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大脑,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形式来进行的。当然,审查判断证据与收集证据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但两者往往相互结合、交替进行。司法人员、当事人等必须首先收集证据,这是审查判断证据的前提;对于收集到的证据材料,司法人员、当事人等经过审查判断,如果发现有疑问或遗漏,则必须再去收集证据以便消除疑问或补充证据。把新收集的证据和原有的证据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研究,就可以使司法人员、当事人等对案件事实的认识不断趋于正确。这实际上是司法人员、当事人等对案件事实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3、审查判断证据的目的是确定证据具有证明能力和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司法人员、当事人等通过对证据进行分析、研究和鉴别,其目的一是为了确定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因为证据具有能力和证明力,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二是为了确定证据与案件事实联系的紧密程度,联系越紧密,其证明力越大,反之,其证明力就越小。4、审查判断证据的任务有两项,一是对单一和多个证据的审查判断,二是对全案证据的审查判断。司法人员、当事人等对单个或多个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其目的是为了审查核实某一证据或某几个证据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而对全案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其目的则是为了判明所有已查证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证据能否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二、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从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学理来看,审查判断证据可分为对个别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和对全案这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个别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即刑事诉讼中对单一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的内容,主要包括:证据是否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证明的内容是否真实;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等。1、定案证据必须客观真实性。《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3款明确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法庭》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的要求,法庭应当根据案件是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证据的真实性:(1)证据形成的原因;(2)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3)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4)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5)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在审查判断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时,执法人员应注意的是上述法律规定的“属实”是指客观真实。法律法规规定的真实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客观的真实,即符号案件情况的真实,不以当事人和审判人员的意志和认识为转移,因此当事人和审判人员不能反驳它,而只能通过不断的证据活动认识它。二是法律的真实性,法律规定一旦某种情况得到了证明,就假定另一种情况是真实的,如推定。法律的真实允许当事人反驳,一旦当事人提出了成立的反证,法律的真实就不复存在。从判定的需要来看,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反驳,而要做到这一点定案证据就必须符合客观的真实。可以说,客观真实是证据的最基本属性之一。定案证据的客观真实性与执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不矛盾。可客观事实性是从唯物论的角度认识定案证据所得出的结论,而主观能动性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认识定案证据所得出的结论。事实材料只有经过当事人是举证和执法人员收集的活动,才能够进入执法程序,才能成为定案的证据;对于执法人员已经调查收集的证据,哪些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使用以及应当如何使用,实际上仍然需要审判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予以甄别、筛选和判断。实际上,定案证据的客观真实和执法人员主观认识是相统一的关系。2、定案证据必须与本案相关,具有关联性。定案证据必须与本案相关,即具有相关性。所谓相关性是指证据与特定的证明对象有关,是证据对特定的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和价值,据此,对查明案件事实有意义的事实材料既具有相关性;而对案件事实或者其他证据没有任何影响事实材料,与本案无关,没有相关性。在审查判断定案证据的相关性时,执法人员应当将其与证据的真实性区别开来,逐一审查,在认定某一个证据是否具有相关性之前应当分清该证据对象是什么,如果该证据的证明对象不是本案实体法或者程序法规定的事实,该证据就没有相关性。3、定案证据必须具备合法性。定案证据的合法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案证据必须是通过合法的手段调查收集的事实材料,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调查收集的证据是非法证据。二是定案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的事实材料只能是一般的证据材料,而不是定案证据,即使其具有真实性和相关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诉讼的程序公正,并有效树立司法的权威。法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审查证据的合法性:(1)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2)证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的要求;(3)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反情形。4、定案证据必须经控辩双方质辩,由法庭予以认定。只有经过控辩双方口头或者书面质辩的事实材料才能作为定案证据。据此,执法机关在认定定案证据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关情况,并且为当事人提供表达意见的充分机会。这是诉讼公正、民主的一个体现。个别证据经过审查判断以后,法庭应当判断证据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一般而言,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1)书证原件或者与书证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副本、节录本;(2)物证原物或者与物证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录象质料等;(3)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印件;(4)一方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对物证或者现场的验笔录。但是,经过审查判断以后,下列证据不得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这些证据是:(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是证言;(2)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3)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4)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印品;(5)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和证言。对于这些证据必须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情形下,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可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这是对定案在数量上的要求,即证据充分性方面的要求,数量上的要求既不是指每一类证据都要齐备,也不是指证据越多越好,而是指案件事实都有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证据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得到合理排除,得出的结论是惟一的。三、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是衡量执法人员认定案件事实应当达到的程度,其内容与证明标准一致。这句就要求审判人员应当对案件的全部证据,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是执法人员对全案事实作出最终认定结论必须达到的目的标准。案件事实清楚以证据确实、充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案件事实清楚以证据确实、充分为前提,而证据确实、充分是对案件事实的整体要求,它不但要求每个证据都能查证属实,并且要求证据要有一定的数量,能够相互印证。这是对定案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要求。《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应当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事实方面不允许有错误,这是最高的证明标准要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具有适用范围的限制。此标准仅仅是执法人员对全案证据作出最终认定结论的标准,而不是案件的某一个阶段或者部分案件事实的认定标准。2、优势证据标准。优势证据标准,是指执法人员认定案件事实成立的可能性大于其不成立的可能性的标准。这种标准使用于采取紧急适用于采取紧急或者临时性措施的案件证据是审查、判断或者案件部分证据的初步审查、判断。例如,《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有犯罪事实”并且符合其他两个条件,司法机关就可以作出逮捕决定,这种措施所确定的证明标准仅仅是一种优势的可能性,而不是完全的确定性。3、合理可能性标准。合理可能性,是指司法人员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情理,具有成立的一般可能性。合理可能性标准类似于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学的“表面证据标准”和日本证据所说的“疏明”标准。表面证据,是指根据第一眼、第一印象、外观、从其第一次出现时即可作出判断、假设的证据,除非有证据证明相反的情况存在。所谓疏明,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虽然没有达到证明的程度,但是足以促使法官推测大体上确实程度的证据就可以证明标准。法律承认疏明的目的是为了迅速地处理问题,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证据方法也只限于能够立即进行调查证据方法。合理可能性标准中适用于部分案件事实的临时性认定结论。例如,在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证据保全的案件中,人民法院在采取措施之前,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只要做到合理的可能性就可以了;警察在询问某人时,只要有合理的怀疑就可以进行。可能性的大小因案而异,司法人员应当根据不同案件的情况和现有的证据,作出灵活具体的认定。四、审查判断证据的意义审查判断证据是诉讼证明活动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已收集的证据是真是假,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是否需要收集新的证据等,要通过审查判断来确定;而已有的证据是否足以认定案件事实,也要通过审查判断来证实。因此在诉讼证明活动中,审查判断证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审查判断证据是检验收集证据成效的惟一方法。只有经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才能确定已收集到的证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足以认定案件事实。通过审查判断证据,可以鉴别的真伪,去伪存真,以保证采用的证据具有客观真实性。只有经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才能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作出正确的认定,从而使案件的结论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对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运用是完成认定案件事实这个任务的必经程序。案件事实的再现不是案件的重复,而是通过收集证据,并经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去伪存真,运用证据证明的结果。没有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没有运用证明活动,确认案件事实是不可能的。2、审查判断证据是确定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根本手段。某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资格,需要审查判断。对于证据的真伪、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联系以及证据证明力的强弱等,必须由司法人员、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人通过分析、研究和鉴别才能确定。3、审查判断证据是完成证明任务的必经程序。三大诉讼均明确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所谓查证属实,其实质就是审查判断。离开了证据的审查判断,对证据的查证属实就是一句空话。而且,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经过收集证据、审查判断证据、提出证据和认证等环节才能完成。
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先进事迹
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十佳法官先进事迹材料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三级法官。1992年参加法院工作,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十二年来,审理刑事案件1000余件,质量高、速度快。今年截止到十月份已审结案件120余件,案件质量、结案数均列××区法院榜首。她审理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有90%以上得到调解,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高度赞扬。连续十一年被评为鞍山市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先后六次被评为办案能手,三次被评为人民满意干警,曾被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
××同志审结的案件质量高、速度快在××区法院是有名的。她从事刑事审判12年,审结各类刑事案件千余件,无一错案和超审限案件,也因此连续6年被评为办案能手。她审理案件,严格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不办错一案,不错判一人。为了澄清一个犯罪事实,她曾不辞辛劳到发案地核实证据;为了一个证据能否采用,她曾反复查阅资料。她有一个夙愿: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丝疏忽办错一件案子。正是她的这种认真、细致劲,使得她审结的案子至今为止无一错案。
××同志在严惩罪犯的同时,特别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在办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始终坚持依法调解,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原则,并因此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她受理的孙某、韩某故意伤害案件,案件发生后,因为各种原因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一直得不到解决,导致他多次到法院、检察院、大大、政法委等部门上访,成了法院的上访钉子户。此案分到××手里后,××仔细阅卷,了解了案情后,她先找到被害人,做被害人的安抚工作,告诉他四处上访解决不了问题,叫他写好起诉状,交到法院,法院会维护被害人的合法利益的。接着××又找到两名被告人的家属,反复做他们的工作,终于家属们被××的诚心所感动,说袁法官,就冲你对工作的这份态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代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最后,经过××的多次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了和解协议,使这一历经几年的棘手案件化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原、被告双方都很满意。被害人到法院取赔偿款那天,带着特制的锦旗送到法院政治部,表达对××的无限感激之情。
同志们经常评论××有“一拳一手”。“一拳”是说她敢于出重拳,对抢劫、强奸、杀人、放火等重大刑事犯罪分子严惩不贷,手不软。“一手”是说她有爱心助贫困,对犯罪分子家属的生活困难,时刻挂在心上,这是法院从事刑事审判的法官所罕见的。罪犯王某与妻子口角,一气之下,点燃了自家房屋,不仅烧毁了全部家产,也危及到左邻右舍的财产,因此触犯了法律。此案开庭审理后,××了解到这场大伙使王某家的房子和生活用品都化为灰烬,王某的妻子、孩子连穿的衣服都没有了,××便从自家拿了10余件衣服和几双鞋送给王某的妻儿。王妻回到家乡,逢人便向人讲述袁法官的关爱,说现在她才知道什么叫“人民法院了。”罪犯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刑罚,其孩子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就用自己的工资为张某的孩子交了学费。少年犯平某,家住外地,与养父母不和,离家出走,因盗窃犯罪入狱。判刑后,养父母不闻不问,连行李也不给送,××从家里拿来一套行李送到看守所,平某感激涕零,表示决心改造,重新做人,报答法官的关怀。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常常说,丈夫犯罪,妻子、孩子没有犯罪,犯罪分子的亲属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员,把爱心献给她们,温暖一下她们失望的心灵,即为稳定社会做出了一份贡献,同时也有利于犯罪分子真心改造,重新做人。××的爱心,像春风化雨滋润着罪犯家属的心田,她把党关心群众的一贯政策落实到了自己承办的具体案件上,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