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想范文10篇

时间:2024-04-01 01:13: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构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三农老问题新构想解决论文

解决中国“三农”这个老大难问题,“三分农民”将是可行路径。以江汉平原为例,这个路径的基本构想是:将一“分”农民离土脱农,加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成为彻底的城市人即非农人口;将一“分”农民从传统的大田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不依赖或少依赖于土地的高科技农业,进行高投入、高附加值即高产出的工厂化、科技化、集约化农业;将一“分”农民从事依赖于大面积土地的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少人化的农业。同时,伴随着农村金融、科技、农产品流通等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最终实现农业人口的分流、农民数量的减少、农民收入的提高,即“三农”问题的解决。“三分农民”的新构想虽然是以江汉平原为例设计的,但这一新构想所指出的路径对湖北省以及全国其他地区,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

关键词:“三农”问题;江汉平原;三分农民

一、引言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与命运。温总理曾经在记者会上表示,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由此可见,“三农”问题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一直是中国希望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老问题、大问题,因此也就是中国要努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解决“三农”这个“老大难”问题,中国的不少学者认为,城市化与工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因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最终会减少农民的数量,从而通过农民数量的减少进而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农民的数量也是很少的,如美国农民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左右,但是其农业科技十分发达、生产效率高,因而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非常高。那么,如何减少中国农民的数量,将中国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很高的农民分离出去,既能找到消化中国农民的渠道,解决分离出来的农民的就业、生活乃至致富问题;又使中国的农产品产量不减少甚至平稳的增加,以使解决中国广大人口的吃饭问题牢固地建立在依靠中国自己的自给自足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依靠国外、看外国人脸色行事的基础之上,这是迄今学者们研究颇多的问题,但是还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那么怎么才能够找到可行的路径,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呢?我们通过研究,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得出了一条新构想。该新构想认为:“三分农民”将是解决中国这一老大难问题的可行路径和有效办法。即: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制度安排,从不同的路径将江汉平原地区乃至湖北省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大量农民,一部分引导到其他非农产业,加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到城市就业,既脱农也离土,成为彻底的、真正的、完全的城市人口;一部分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化农业升级,从传统的人畜结合型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不依赖或少依赖于土地的高科技农业,进行高投入、高附加值即高产出的工厂化、科技化、集约化农业;一部分农民从现在的地少地小、人畜耕作、精耕细作、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中走出来,从事依赖于土地多、面积大的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少人化农业。这样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农业人口的减少即农民数量的减少、农业方式的转变、农业人均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产品总数量的稳定甚至增加,有机地联系、统一、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三农”这个“老大难”问题。

为使研究有针对性、说服力和可操作性,我们以江汉平原作为研究的范本。通过针对江汉平原这块有代表性的区域,把“三分农民”构想的路径设计出来,并建构好相关的制度安排,进而再将这个构想的路径及制度安排推广到湖北及全国有类似条件的地区。下面我们先以江汉平原为例论述“三分农民”构想和制度安排,然后再将这一构想和制度安排推广到湖北及全国有类似条件的地区。

查看全文

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评价方法新构想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离析状况,主要是由其混合料组成成分中集料的分布状态所决定。基于这一点,在对目前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评价方法进行回顾的同时,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评价方法的新构想。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评价新构想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成分包括沥青、集料、添加剂和空隙4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离析是其混合料中组成成分分布不均匀性的综合反映,其中,集料的分布不均匀性又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其他3个组成成分的分布状态是由集料的分布状态所决定的。

在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摊铺过程中,离析一直是主要的问题。概括起来,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的评价方法有无损类与破损类之分。前者主要有视觉识别、铺砂试验、核子密度仪、热成像、拖地雷达、激光断面仪和地震波路面结构分析等;而后者主要有抽提筛分和截面分析等。

1离析评价方法回顾

基于已有的文献资料,本文主要评述几种目前常用的无损类和最新破损类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的评价方法。

查看全文

银行格局新构想论文

摘要:本文本着整合国内银行资源,凝聚现有金融优势,共同应对国际竞争的原则,对当前我国的银行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从各金融主体的重新定位出发,提出了新形势下对我国银行格局的新构想。

一、当前我国银行体系的总体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业发展很快,逐渐打破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单一国有银行体系。但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仍居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总分行制组织结构,一般至少包括总行——省分行——地(市)分行——县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五个层次,这就决定了其机构的设置模式,即按省区设置分(支)行。从个体布局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原来各有业务范围的界定,尤其是农业银行,主要经营对象是针对于“三农”,但这几年来,农行在农村的经营网点被撤消了很多,发展空间正在不断地向城市扩展;中国银行原本定位于外汇业务,其经营网点主要分布在城市:而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在业务范围上已无实质性区别。四大行在所有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这从布局上讲很不合哩,因为业务量不足,效益较差。与国有商业银行阳比,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较少,主要分布于大中城市。其中,交通银行分支机构设置地域范围比较广,在所有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部分地级市设有分(支)行,县级市则基本不进入。其他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布点多在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一般地级市及县级市则几乎不涉及。城市商业银行是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由城市企业、?用窈偷胤讲普蹲嗜牍勺槌傻牡胤叫怨煞葜粕桃狄校饕⒆阌诜裰行∑笠担比俚胤骄谩E┐褰鹑诘闹髁桥┐逍庞煤献魃纾收⑿罱改昀丛谂┐宓厍姆⒄挂卜浅Q杆伲剂伺┐宕⑿钪邢嗟贝蟮姆荻睢?

二、我国银行业现有布局存在的弊端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金融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骨干,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已基本形成。特别是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后连续几年的治理整顿,中资商业银行的整体状况正不断好转,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纷纷上市,也促使其在规范与完善自身发展方面逐步提高。然而,仅以目前的状况看,我国银行业尚不足以应对发达国家国际大银行的挑战,其布局的不合理及各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弊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我国尚不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支付结算系统。当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联行自成体系,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则没有独立的联行系统,结算渠道“肠梗阻”,汇兑系统要借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跑道。在各商业银行联行业务基础上主要有三种汇划形式:第一种为系统内汇划;第二种为跨系统汇划,实行“先横后直”;第三种大额汇划通过人行转汇。从这三种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现有联行体系存在的弊端: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联行体系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方向;二是商业银行之间通汇环节多,影响资金的周转;,三是不利于其它商业银行及信用社的公平竞争;四是不便于人民银行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查看全文

保险资金运用的新构想论文

[摘要]本文从保险资金证券化出发,重点提出了分级自主保险的思路,也阐述了跨行业合并这种保险资金运用的新想法。虽然要想将这些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新构想付诸实际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但笔者认为,全方位创新才是当下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保险资金证券化分级自主保险创新

一、前言

如果把整个保险行业比作一个生命的话,那么保险资金无疑就是这个生命的血液。畅通无阻的血液循环是一个健康生命的前提,保险资金良好的运转则是一个现代化保险体制的先决条件。呆板的保险资金运用模式会让保险资金的流动性变差,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血液循环不畅,会影响到他的健康成长。提高资金运用的灵活性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而创新就是当下我国保险业一剂“舒筋活血”的良药。本文正是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抛砖用以引玉。

二、保险资金证券化的背景与利弊

众所周知,我国的保险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经营的规模和体制的完善程度都和保险业发达国家有不小的距离。面对差距,就需要我国保险业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到这个起步较晚的行业,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并规范市场,这样才能迎头赶上那些保险业发达的国家。

查看全文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创新构想论文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导向型审计

提要: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是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安全、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手段。笔者提出,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中,应不断拓展审计的新思路,譬如借鉴风险导向型的审计模式,提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切实保护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由企业和在职职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专门用于支付职工年老后退休金的货币资金,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险基金中,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地位最为重要、数额最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关系到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监督,已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本文将从微观视角出发,探索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准备工作

通过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审计的基本框架,让审计人员从总体上对所进行的工作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按照框架按部就班地进行具体审计。

(一)确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总体审计目标。我国认定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体审计目标为:通过审计全面掌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基金结余分布及基金管理运行情况,揭露资金筹集、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加强基金管理和落实各项社保政策,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把总体审计目标进行浓缩,概括为:1、安全完整:检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从征收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无挪用、贪污现象等;2、准确性:与征收和支出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以恰当纪录;3、分类:与征收和支出有关的事项记录与恰当的账户;4、存在性: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金额是确实存在的;5、发生:记录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表上的金额确实发生。这仅是笔者个人的一点见解,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审计工作的不断开展,审计的目标会进一步完善。

查看全文

区域经济报道新构想

区域经济报道是热点,也是难点。说其是热点,不少地市报一半以上的头版头条让给了经济报道,深度报道的选题集中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多媒体时代,以理性与深度见长的经济报道依旧是纸质媒体的宠儿。经济报道的难点也不少,专业人士觉得报道很业余,普通读者又觉得罗列大量数字的报道太“硬”,铺天盖地的经验报道、成就报道,一个单薄的事实产生无数“经验”,一个发虚的数据写出优秀“成绩”,经济报道往往成为报道量最大、却最难产生精品的“鸡肋”。

但是,对于地处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地市报而言,最激烈的城市化进程还未到高峰期,经济报道潜力巨大,拥有横向融合大经济区与城市群的宽度,向下延伸至区县、乡镇的深度。四川《泸州日报》近年来的采编探索中,走出一条立足本土、放宽视野、稀释宏观、提炼微观的路子。平台策略:党报“言商”创品牌泸州日报社在创办晚报之后,面临着如何差异办报、错位经营的问题。在时政报道同源同质,社会新闻与文体报道转移到晚报做大做强之后,日报选择了经济领域,创刊了《泸州日报•酒城商界》专刊。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基于泸州本土经济特点而决策的。泸州是一个传统的商贸城市,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各种业态均在迅速发展,升级与洗牌频率较高,报道空间不小。

作为党报的专刊,《酒城商界》创刊之初就大胆“言商”、大声“言商”,开辟“个性商人”栏目,以大篇幅报道让本土企业家纷纷走上一版。之所以用“个性”命名栏目,就是再不能让报道变成企业免费的广告,而把企业家的故事、最有个性的一面以纯粹的新闻报道体现出来。报道刊出以后,产生了两个“想不到”:一个“想不到”的是读者,没想到党报会以这样的方式报道本土企业家,另一个“想不到”的是企业家们,没想到党报会给他们这样一种宣传空间。在报纸引起企业界和读者高度关注之后,静态选题开始向动态选题转向。时值泸州新一轮商圈洗牌之时,《酒城商界》刊出解读性的前瞻报道《酒城商业新版图》,对日益白热化的新旧商圈、核心商圈之争进行报道,并借此展开话题,引发各方评论。在泸州激起了从企业界、消费者到市领导的热切讨论。尤其是身处竞争中的商家,生怕在这种时刻失去发言的“话筒”,纷纷主动表明观点。报纸的本土影响力得以迅速提升。创刊成功,但不能局限于简单地“在商言商”。企业需要宣传,但并不需要赤裸裸的商业宣传;经济需要报道,但也不需要一堆数字加几个生硬的概念把读者打蒙的报道。随后,《酒城商界》在经济报道领域全面拓展,设计了多层次的栏地市报区域经济报道新思路□张涌(泸州日报社,四川泸州646000)者展示自己的风格,扩大报纸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

保持报纸风格稳定性。地方党报要结合自身地域特征和实际情况,研究受众心理,找准报纸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点,给版面立“规矩”,这对于赢得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纸风格是一个团队运作的综合产物。任何一种设计风格,一定会是团队整体素质的体现,其中渗透着主编、记者、编辑、美编、摄影、排版员等每个人的个性魅力,是诸多个性的组合。要在版面革新上下工夫,根据本土受众群的需要,运用各种版面要素,确立适合自身的版式格调。巧用用本地元素。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地方文化,把地方文化元素应用到版面设计中,可以体现报纸的地方特色。加入当地文化的特质,在版面设计中用好本地文化元素,使报纸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做亮栏目,增添亮色。作为报纸,要想留住读者,一定要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多在版面中突出读者爱看的稿件,增加版面亮点,使之成为视觉中心。积极开展读者感兴趣的栏目,和读者巧妙互动。巧用醒目的栏目标识,或用框线加以突出,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策划活动,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一些恰当的活动策划,设置一定量的贴近民生、民情和民意的栏目,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同时增强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在现代传媒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好编辑对信息的选择、对新闻的整合策划功能、对报纸版面的整合,形成有别于新媒体的新闻特点,这无疑是新媒体时代对报纸编辑最直接、最根本的要求。而也只有做到并做好这一点,纸质媒体才有可能办出特色,最大限度地留住读者,在当前多变的传媒环境中拥有一席之地。目体系,陆续开办了访谈报道———《封面访谈》、调查报道———《观察》、经济动态信息———《服务100%》和《维权3.15》等。在策划选题方面提倡不拘一格的“大经济”领域的思路,什么话题热就紧跟什么话题,紧跟什么话题就抓住其在经济领域的落脚点。赋予经济报道深度与热度,一不靠抄文件,二不靠泡会议,一份经济专刊呈现出精、深、细、活的品质。做好经济报道,需要重新定义报纸本身,除了是经济信息的载体外,更是办报文人与企业商人之间的桥梁,文人不再是传统地做文章,商人不再是简单地算算账。两者贴近、相融,就会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策略:走出本土解读本土越是本土的,越是主流的。但以怎样的角度观察、报道本土,决定了经济报道的成败。

从城市区位看,泸州地处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川南城市群、环渝经济圈的交汇地,从产业与节点看,又是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交汇地,定位于立足四川、依托重庆、拓展滇黔,建设结合部中心城市。所以,《泸州日报》每年都要花大力气推出“他山之石”重头经济报道。这个系列的报道就是让记者走出泸州,在兄弟报社的帮助下,为泸州经济“照镜子”。于是,派出的骨干记者踏访川、滇、黔、渝的各个城市。说是“照镜子”,是因为并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而是针对泸州精心选题。针对市里对经济软环境的要求,选择了以率先公布市级领导干部电话、搞“马上办”的眉山市进行报道,写出了《眉山风暴启示录》;针对泸州面临交通大跨越以后的谋篇布局,选择了与泸州交通区位格局类似的遂宁,写出了《抢跑者遂宁》;针对泸州提出的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选择了泸州毗邻的、同样提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遵义,写出了《转折之城在转折中崛起》……“他山之石”系列最初推出,就在一版大篇幅刊载,当时在泸州引起很大的震动。《泸州日报》在选题策划上,不是把外地成就报道“移植”到本地就了事,而是探索出一种“间谍式”的报道角度,挖掘别人的智慧,推动自己的工作。报道发展到后来,泸州凡是有重要工作推动,市里首先安排《泸州日报》要做“他山之石”报道。

查看全文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新构想

社会科学,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显然,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人和人的思想行为的,因此,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同时,它又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锐利武器。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所在,越来越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其科学意义是重大的。因此,越来越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并成立了相应的群众性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可以肯定的讲,这一群众性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与推进实践上,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人们也深切的感觉到,随着形势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需要有一个更新的发展。无论是从组织上、形式上、作用上,以及工作理念上,都必须以务实态度加以提升,所以,各级政研会组织在多次布置研究课题时,都有一项关于如何加强政研会方面的内容。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才提出了以下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方面的新想法。 一、必须从组织形态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直接纳入党的领导。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冠以了群众性组织的名头,因此,为了突出群众性,在组织形态上,它的某一级组织往往是按企业类别专业类别或性质相同、相近的群体来划分。如就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来讲就有供电学组、发电学组、修造学组、科研院校学组等等,就社会来讲则是以企业为单位。他们的上级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于组织成员的会费缴纳,从经费上似乎也体现了群众性组织的特性。然而,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担任这些组织的各种负责人基本上都是企业里相应的不同级别的领导人,如会长由党委书记担任,秘书长由宣传部长担任。所以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是“官”办的群众性组织。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产生初期具有民间性、群众性的话,那么发展到今天,我们认为,它必须更紧密的纳入到党委的领导之下,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社会实践中发明创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今天我们要探索其科学性所在,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构造完整的科学体系,显然是各级党组织的重大命题。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在组织形态上突出党管性、在研讨上突出群众性。否则,“犹抱琵琶半遮面”,反而会使此项工作日趋形式化,最终导致松散,而丧失掉凝聚力和生命力,人们的关注力也将淡化起来,从重视走向弱视。从实践上看,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如营口供电公司过去在组织形态上没有从根本上纳入到党的组织管理上来之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就缺乏深刻性,普遍性也不足,具有很强影响力的文章产出也较少。1996年党委把研究小组从专业学组改为以党支部为单位后,就发生了明显变化,每年产出的论文、调查报告等少则20余篇,多则近百篇。而且有的文章上了《工人日报》,多篇文章参加了全国性或国家级别的论坛,各种层次奖项不断获得,其成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但有力地指导了企业实践,而且也引起了外部的关注。由此看来,从组织形态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直接纳入到党的领导之下,确实是很必要的。就省公司范围来讲,这种形式主要应该体现在基层,即取消专业小组形式,改为以党支部为单位,这样就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直接作为党组织的一项常规工作紧紧地抓起来。而省公司目前划分的学组形态,由于具有很强的交流性,仍需保持。说穿了就是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是我们党的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我们各级党的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我们必须确定这样的原则:组织形态突出党管性,研讨形态突出群众性。如果这个原则确立起来的话,我们就应该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思考并完善这方面的建设。

二、必须在形式上突出学术性。

当前,就省公司而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缺乏学术性主要体现在形式上。每年一次的学组会实际上并没有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模式基本上是听取各单位政研工作汇报、评选先进政研会、评选优秀论文、分组座谈(党委书记一组、宣传部长一组)、领导到会讲话、布置相关工作等等。很显然,会议没有安排学术交流,虽说事先收集了论文,但是仅仅局限在评比人员范围内,结果会议变成了评比会和座谈会。这几年,大家对评比颇有微词,已经产生了反感,其原因是各家的工作大致雷同,当然不排除有的单位有特点,而评比也是必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家会产生反感呢?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会议把工作主体搞错位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会议,它的中心任务应该是开展学术的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互相启发,所以会议绝大多数时间应该对此进行安排。现在我们恰恰在这方面缺项,所以它必然显得苍白。我们认为,对此应该加以改善,即在保留原有的形式状态下,把工作主体转移到学术交流上来。对此我们可做好如下设想:第一是把省公司级别的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学组会、年会)改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坛或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高峰会议。其理由是,参加此等会议的人员构成基本上是各个企业的党委书记和宣传部长及省公司的相关领导,这些领导都有着较强的理论水平,其层次相应也较高,而且党委书记本身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宣传部长也是开展理论研究的具体组织者,而收集上的论文相应质量也较高,因而冠以上述名称是比较贴切的,同时又在形式上提高了会议品位,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二是开展学术交流。思想政治工作既然是科学,研究它的文章又称之为理论,显然其本身就具有学术性。这些学术成果不能被封在集子里,或束之高阁起来,因为我们必须看到,每年形成的论文集,很少有人去翻看学习,所以我们必须提供适当的场合去进行交流,学组会是最佳的交流场所。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一是由论文作者本人现场宣读论文,由与会人员评判,根据得分多少直接评选出优秀论文,这个做法将会耗去大量时间,但交流的内容多。二是仍采取现在的做法,事先评出优秀论文(专家评选行为),然后现场宣读优秀论文,这样做耗时少,但交流内容也少。如此,学组内就会形成交叉感应,相互启发,座谈起来也丰富得多,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也有利于理论研究的提高。三是在研究与交流上,我们发现近几年似乎论文偏多,而赋有深度的专门调查较少,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开展工作调查,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可直接参与交流,以引发我们对某些问题的思考。第三是提倡学者风范。现在我们一些论文作者撰写的论文底气不足,缺少学者风范,应引导他们在撰写论文时要以学者的身份出现,要敢于讲话,写文章不能缩手缩脚,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品位。当然,文章首先要讲思想性和逻辑性。我们的一些作者,往往否定自己写的不是论文,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什么叫理论?实际很简单,观点加逻辑就等于理论,理论系统化了那叫理论体系,所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者身份出现时,不能首先矮人三分,而要自我提气。第四是先进政研会的评比可以两年搞一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考察各单位是不是就理论谈理论,所研究的成果是否有效地指导了自我实践。因为当年产生的理论成果需要有一段时间进行检验,所以必须把这个时间让出来。很显然,我们在评选先进政研会的时候,必须把理论成果应用做为一项基本条件,而不是仅仅看开了几个会,收了几篇论文上。第五是基层仍为研讨会。其理由是,基层相应理论水准偏低,有些论文缺乏系统性,有的明显缺乏逻辑性,所以他们之间恰恰应该开展研讨,边研究,边讨论,互相激发。如果基层冠以论坛、高峰类的名头,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你层次上也不够分量。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把上下层次明确区分开了,即学组会为论坛会或高峰会,基层则为研讨会。这些形式的划分不是唯形式而形式,而是有着一定的理由和实际内容的。

三、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成果转化,加大指导力。

近几年,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文章的增多,质量的提高,省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越来越关注成果的认定与转化,越来越看到自我理论指导力的重要性。因而连续几年都设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成果奖,这个做法是非常积极的,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就省公司范围内,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成果的转化还显得不足,很多成果并没有推广开来,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还存在了“银行”里,因而导致了它的指导作用搁浅了,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所以,我们必须珍惜这些成果,下大力气促进转化,使其真正发挥指导具体实践的作用。固然有些成果没有普遍性,但是借鉴性总还是存在的,有借鉴就会发展到有运用,有运用就会体现出指导,指导力形成了就必然会推进工作发展。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新构想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必须从组织形态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直接纳入党的领导;必须在形式上突出学术性;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成果转化,加大指导力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冠以了群众性组织的名头,因此,为了突出群众性,在组织形态上,它的某一级组织往往是按企业类别专业类别或性质相同、相近的群体来划分、很显然,会议没有安排学术交流,虽说事先收集了论文,但是仅仅局限在评比人员范围内,结果会议变成了评比会和座谈会、近几年,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文章的增多,质量的提高,省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越来越关注成果的认定与转化,越来越看到自我理论指导力的重要性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社会科学,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显然,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人和人的思想行为的,因此,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同时,它又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锐利武器。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所在,越来越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其科学意义是重大的。因此,越来越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并成立了相应的群众性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可以肯定的讲,这一群众性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与推进实践上,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人们也深切的感觉到,随着形势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需要有一个更新的发展。无论是从组织上、形式上、作用上,以及工作理念上,都必须以务实态度加以提升,所以,各级政研会组织在多次布置研究课题时,都有一项关于如何加强政研会方面的内容。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才提出了以下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方面的新想法。

一、必须从组织形态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直接纳入党的领导。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冠以了群众性组织的名头,因此,为了突出群众性,在组织形态上,它的某一级组织往往是按企业类别专业类别或性质相同、相近的群体来划分。如就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来讲就有供电学组、发电学组、修造学组、科研院校学组等等,就社会来讲则是以企业为单位。他们的上级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于组织成员的会费缴纳,从经费上似乎也体现了群众性组织的特性。然而,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担任这些组织的各种负责人基本上都是企业里相应的不同级别的领导人,如会长由党委书记担任,秘书长由宣传部长担任。所以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是“官”办的群众性组织。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产生初期具有民间性、群众性的话,那么发展到今天,我们认为,它必须更紧密的纳入到党委的领导之下,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社会实践中发明创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今天我们要探索其科学性所在,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构造完整的科学体系,显然是各级党组织的重大命题。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在组织形态上突出党管性、在研讨上突出群众性。否则,“犹抱琵琶半遮面”,反而会使此项工作日趋形式化,最终导致松散,而丧失掉凝聚力和生命力,人们的关注力也将淡化起来,从重视走向弱视。从实践上看,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如营口供电公司过去在组织形态上没有从根本上纳入到党的组织管理上来之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就缺乏深刻性,普遍性也不足,具有很强影响力的文章产出也较少。1996年党委把研究小组从专业学组改为以党支部为单位后,就发生了明显变化,每年产出的论文、调查报告等少则20余篇,多则近百篇。而且有的文章上了《工人日报》,多篇文章参加了全国性或国家级别的论坛,各种层次奖项不断获得,其成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但有力地指导了企业实践,而且也引起了外部的关注。由此看来,从组织形态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直接纳入到党的领导之下,确实是很必要的。就省公司范围来讲,这种形式主要应该体现在基层,即取消专业小组形式,改为以党支部为单位,这样就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直接作为党组织的一项常规工作紧紧地抓起来。而省公司目前划分的学组形态,由于具有很强的交流性,仍需保持。说穿了就是要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是我们党的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我们各级党的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我们必须确定这样的原则:组织形态突出党管性,研讨形态突出群众性。如果这个原则确立起来的话,我们就应该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思考并完善这方面的建设。

二、必须在形式上突出学术性。

当前,就省公司而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缺乏学术性主要体现在形式上。每年一次的学组会实际上并没有有效地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模式基本上是听取各单位政研工作汇报、评选先进政研会、评选优秀论文、分组座谈(党委书记一组、宣传部长一组)、领导到会讲话、

查看全文

历史教学的新构想

“问题”是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问什么”、“如何问”、“为什么问”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否则“提问”与“回答”就会流于形式,实现不了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学从传统的满堂灌转向启发疏导,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思维素质,在这一转型中,课堂设问对提高课堂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应体现:一要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符合历史学科的内在逻辑;二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教育学的内在逻辑。

一、如何设计课堂设问

有效地启发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值得探究的课题。有效设问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设想一堂历史课:

情景一:从头至尾都是教师一味地灌输历史知识与概念,教师一相情愿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相对还比较生动的话,或许学生可能会记住教师讲授的部分教学内容;但如果教师的个人魅力不足,教学语言比较乏味,只可能导致学生哈欠连天,昏昏欲睡,即使不想睡觉的学生,也是思维停滞,思维分散不集中,一堂课下来学生或许根本不知教师所云。

情景二:一节课中教师只有寥寥无几的一两个问题,或者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无疑而问,学生根本无需作答,又或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大而不当,学生无从思考。以上这些情况,教师虽设计课堂问题,但并未精心设计,提问不到位,甚至是无效提问。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是令人乏味的课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将设问贯穿于教学始终,此方式可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找准教学的核心内容。历史知识内容纷繁复杂,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设问,才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增强问题的深度和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是处处而问,时时而问,而应在关键处设问。

二、问题设计要遵循“三问”

查看全文

铁路客运营销革新构想

1、铁路客运营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1铁路客运营销改革的必要性

旅客运输是铁路生产经营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满足人们社会交流、经济活动等,铁路客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全社会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胆实践和取得的成绩相比,铁路旅客运输及其相关经营领域的改革显得比较迟缓、被动。公路网的迅猛发展和客运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民用航空业的逐步成熟,铁路客运已经受到严重挑战;沿江、沿海的铁路受到水运市场重大冲击。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分析,1996年铁路客运周转量有较大下降,公路和航空客运周转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96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运周转量为9337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长3.7%,其中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分别完成客运周转量3357、5060、168、752亿人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长一9.4%、9.9%、一2.3%、10.4%,铁路旅客发送人数1996年比1995年下降了12.3%。由此可见,其它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为了保持铁路客运在客运市场中的应有地位,必须从中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中国铁路的实际出发,改革铁路客运营销体系和指导思想,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两个转变,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市场化的营销改革。因此,必须对我国铁路客运营销进行全面改革。

1,2铁路客运营销改革的可能性

1.2.1铁路客运营销改革基本具备了政策条件

铁道部提出,“九五”期间,推进铁路运输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政企分开,企业重构,市场经营,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铁路运输管理新体制,运输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走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集约化经营的轨道。运输企业的两个转变,一是转变现行的运输管理体制,解决政企不分,管理层次多,机构重叠,队伍庞大,生产布局和劳动组织的设置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二是转变现行的运输增长方式,解决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效益,;重生产,轻经营,运输生产与经营管理相脱节;运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运输经济效益增长不高等间题。铁道部提出,作为运输企业改革的实施目标,要层层建立起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运输生产与经营紧密结合的经营责任制。铁路局、分局、站段都要实行内部模拟市场经营,实行纵向核算、横向清算,改变以生产指标为主的运输企业考核体系,建立起一套突出经济效益的、与职工收入紧密挂钩的新的考核指标体系,使参与运输生产过程的所有部门、各个单位、每个环节都建立起经济关系,做到层层分解经营目标,层层落实经营责任,层层加大考核力度。铁路客运营销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现行的营销战略、机制和管理体制彻底改革,改善目前铁路客运经营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加强服务环节,广泛吸引客流,拓展多元经济,提高整体效益。铁道部的一系列政策为客运营销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和政策保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