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20:42: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格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党员电教新格局思考
**满族自治县在党员电教的具体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努力构建起多方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共建的开放性的党员电教工作新格局。
一、构建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县党员电教凸显时代特征,立足于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网络的探索和创新,构建开放性的教育体系。一是深化教育内容。**县力促教育内容系统化,在做好《河北党员电教》音像教材的订阅复制下发之外,还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实用科技和农民党员喜闻乐见的文艺光盘,让党员寓教于乐。今年上半年,我们就购进制作了《旗帜》、《山区农民致富三十六计》和《先进性教育主题演出节目荟萃》等光盘3套,复制6800余盘下发到396个村。二是拓宽教育对象。该县在强调党员作为教育主体的同时,还扩大党员电教的对象,将教育对象由党员向入党积极分子延伸,由党内向党外拓展。在不损害党的形象的前提下,允许入党积极分子和科技示范户参加电化教育,允许党外群众利用电教设备观看党员电教片或借看各类电教片,从而增强党员电教的群众基础。三是延伸教育网络。**县积极做好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工作,形成立体开放式的大党员电教网络。纵向延伸主要是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触角,为基层的党员群众接受教育提供更多的便利。今年,该县紧紧抓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加强基层站点建设,投资59.4万元为全县396个村配置了DVD、电视机。横向拓展主要有:一方面办好电视台党建节目,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开展党建宣传,形成党建宣传的强大氛围。龙王庙乡、肖营子镇还预制出自控频道,定期向广大农村党员播放电教片,效果很好。另一方面发挥**党建网站优势,实施“促网”工程,县委组织部拨出5万元的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全县25个乡镇和县直11个党委的网络连接工作。同时,出台《关于做好网络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推动网络党建工作提供了刚性机制。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问题,我们大胆探索建立了“网络党支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延伸了党员电教手臂。
二、构建开放性的合作体系。近几年,**县始终按照全党会社会办电教的理念,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充满活力的开放性党员电教工作合作体系。一是业务合作。电教中心与广电部门建立起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并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从重点题材制片的合作,扩大到网络资源优势、电视节目资源优势的共享和合作,充分借助广电部门的大资源,办组织部门之大电教。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电教中心工作人员与电视台记者并机工作,特别是遇到重大题材,联合创意,共同制作,一起编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质量和效率。据统计,仅先进性教育的报道在《河北新闻联播》播发3篇,秦皇岛市电视台《今日报道》栏目播发48篇。二是职能合作。这几年,在职能合作方面,该县大胆探索,与农牧、林业、水务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电教工作有效地融入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局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电教科技工程活动,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水平,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构建开放性的服务体系。**县党员电教工作紧紧围绕发展的大局,服务全县中心工作,建立并健全新形势下开放性的党员电教服务体系,提升电教工作的服务水平。一是教材服务。现在,该县每年都为广大党员订阅《河北党员电教》农村版、城市版两个版本的系列教材。宣传、纪检、教育、农业、林业等部门也拥有一定数量的电教片。应该说片源是相对丰富的,但由于管理的分散性,导致资源不能够共享,片库综合利用率比较低。对此,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各部门,建立起《电教片源统一调剂制度》,构建起多方参与、统一管理、片源共享的教材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基层党员群众的多层次的教育需求。今年上半年,共为基层党员提供各类电教片18套,全县播放收看达4200余场次。二是实践服务。目前,全县确立了6个协会党员电教科普示范基地。从全国各地选购了60多部关于果树管理、矿业开发等方面的实用技术电教片,免费下发到基地。要求示范基地每月组织党员群众收看1部以上实用技术电教片,每季度组织1次以上实用技术推广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用科技培训22次。玉艺果树产销协会生产的SOD苹果,享誉京津市场,效益前景看好。为此,县党员电教中心专门制作了SOD苹果生产科教片,在全县推广这一技术。三是信息服务。从去年开始,**县把信息服务列入电教服务的范畴,利用已有网络资源,敞开信息服务的渠道。《**党建》网站是全县党员电教宣传的主渠道,通过不断改版更新,增加了信息宣传服务的内容,适时为党员群众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信息、致富信息、产供销信息等。同时,为了提高网站的点击率,使信息服务范围最大化,建立党员“上站日”制度,逢每月第一周的周五组织广大党员集中上网参与学习。制度坚持一年来,效果显著,党员群众受益匪浅。
双带双增新格局报告
党的**大**全会强调,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在党员中开展“双带双增”活动,既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党的建设的新形势,又取得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效果。
“双带双增”即党员带头勤劳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党群关系。全区53个村党支部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以“双带”为形式与手段,以“双增”为目标和内容开展活动,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党员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能力。二年来,全区有53个村党支部、3209名党员开展和参与“双带双增”活动,带动了全区400多户农户走上了种植、饲养致富路。
一、“双带双增”改进党员活动方式,保持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
我区农村党组织在开展“双带双增”活动中,为了保持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在组织形式和党员活动方式上下功夫,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上。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我区农村党支部为搞好“双带”工作,各党支部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综合分析党支部和党员在发展方面的情况。分析认为,党支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与群众迫切致富的愿望不适应,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是各党支部切实加强党支部和党员自身建设,提倡要带领农民致富,党员必须先富,用行动来带动群众。演丰镇群庄村委会党员杨成禄,率先筹集资金种植香蕉300亩,年收入150万元。周边30户农户在他的带动下,跟着种植香蕉2000亩,年增加收入500多万元,农民高兴地说:“多亏党员带好头,我们才有今天致富的好奔头。”
二是因人制宜,科学分类。全区农村各党支部把党员与农户进行不同类型分类,对党员与农户根据各自的技能、专长、经济基础强弱等状况进行分类。组织经济基础好、有技术专长,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联系1至2户有致富潜力的农户,带动开发一个致富项目,让经济基础好,劳动力强的农户先富起来,再逐步分层带富农户。演丰镇苏民村委会党员吴干,从2002年起开始带头致富,种植反季节瓜菜300亩,年收入达45万元。他致富后主动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冬季瓜菜。周边村的农户在他的带动下,每年种冬季瓜菜800多亩,年增加收入100多万元。由于农村各党支部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上,增强了农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党员的“双带”下,全区出现党员致富户30多户,农户致富户400多户,同时培育了一批后备村干部。
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思考
城市社区是城市一定生活空间的居民所形成的以区域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在党的*报告中强调,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认真贯彻党的*这一精神,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对于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社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充分认识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必要性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社会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但是,要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结合新的实际,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就是改进和加强从而搞好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新的构想。我们党之所以提出这一构想,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它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这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具有蓬勃活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宗旨和伟大使命,要求它始终坚持先进性,始终保持蓬勃活力。党的基层组织处于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基础部位,直接联系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状况如何,对整个党能否坚持先进性,是否具有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经合一的单位组织是城市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城市社会构成的主体,也是居民活动最主要的空间。那时,城市基层党建主要是依附于功能相当完善的单位特别是公有制单位进行的。因而人们感到社区党建无足轻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社会结构形式逐渐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转化,原来被称为“小社会”的单位的许多附加功能已经剥离了出来,其中大部分转到了社区。城市居民生存和生活的主要空间也从单位转移到了社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主要以公有制单位为依托的城市党建工作格局就必须进行重新审视。如果不与时俱进,仍然固守原来的那一套,城市基层党建就可能被虚化。只有把视角转向社区,构建起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把社区党建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同时又不忽视一切需要而又可能搞好的单位党建,才能把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搞好,从而为党保持先进性和充满蓬勃活力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这是增强党的整合功能,凝聚社区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要把这一任务落实到基层,在城市社区必须提高自组织能力,必须把基层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整合起来。然而,城市社区原来就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不易整合的问题,而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进一步加大了整合的难度。一方面,城市社区出现了不少有别于公有制单位的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它们彼此间的共同利益机制相对较弱,也往往缺乏与社区共存共荣的整体观念;另一方面,社区内不少居民由“单位人”转换成了“社会人”,他们和单位的联系越来越脆弱,有的甚至完全脱离了单位约束,而社区又缺乏单位对他们的那种硬约束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凝聚核心对社区进行整合,社区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一纸空文。在我国,没有任何一个别的组织具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巨大政治优势以及由这种优势所决定的强有力的整合功能。但是,如果社区党的组织软弱涣散,它应该具有的政治优势和整合功能就会丧失,社区的自组织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只有构建起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把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使之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社区坚强的凝聚核心,我们党才能把社区各种组织、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使之步调一致地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迈进。
第三,这也是在新形势下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风险的重要举措。现在,我们虽然已胜利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甚至可能出现风险。这种挑战和风险也必然反映到社区中来,从而使社区党建经受新的考验:一是在同一社区内,既有从业人员,又有无业人员;既有在公有制单位工作的人员,又有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人员;既有本地人员,又有外来人员;既有高收入者,又有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众。就业方式的不同和收入差异的客观存在以至拉大,往往会使人们在利益上、观念上、感情上乃至政治倾向上产生隔膜和矛盾。这对党如何协调好不同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保护和调动起来是一个新的考验。二是随着和外界物质流动、信息流动、人员流动频率的加大,社区内会出现各种思想文化的涌动和相互激荡,腐朽文化有可能滋长乃至泛滥。其中少数人特别是无业青年居民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有可能出现精神颓废和道德失范的情况。这对党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文化阵地,既高扬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把社区居民培育成“四有”公民是一个新的考验。三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盛衰兴亡频率加快以及劳动就业关系受到极大冲击的情况下,社区内会不断产生新的下岗、失业人员,经常滞留着一批劳动后备大军,加之流动人口增加,社区内不稳定因素会有所增加,治安形势更加严峻。这对处于第一线的社区党的组织维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是一个新的考验。四是社区内党员更多地处于换岗和换业状态,流动频率增大。有些党员从原有党的基层组织中游离出来后,把自己变成“口袋党员”乃至“隐形党员”,从而导致党员角色意识的弱化和党员作用的降低。这对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也是一个新的考验。所有这一切,不是简单地用一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的口号就可以解决的。只有认真研究社区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构建起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使“加强”成为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增强社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社区党组织在战胜困难、化解风险,保平安、促发展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建新格局问题思考
市第三次党代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和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任务。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下同)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我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否存在着影响构建新格局的突出问题?应当采取哪些对策措施?这无疑是加强和改进我县“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亟需弄清的问题。对此,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两新”组织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两新”组织大量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党的特殊领导对象和执政基础。我县现有“两新”组织(含个体工商户5969个)6252个,从业人员总数为18843人,有党员1127名,党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98%;有党员业主363名,党员业主数分别占“两新”组织业主总数和党员总数的5.8%和3.22%。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两新”组织是农民进入城市的“大市场”。城市带农村是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规律。城市怎么带农村?简言之,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农村。那么,城市依靠什么吸纳农民就业?显然主要是依靠“两新”组织。据随机抽查,我县48家私营企业的2325名员工中,有1730名是农民,农民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高达74.4%。由此可见,“两新”组织特别是具有明显非公有制特征的新经济组织,是农村劳动力进城(包括进入小城镇)的主要“收留者”,是城镇使用农民工的最大“市场”。从一定程度上说,大多数农民工在城镇谋生、就业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在“两新”组织中由农民变市民的过程。
(二)“两新”组织是城乡互促互进的“大载体”。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这两个“离不开”的重要交叉点即是“两新”组织。一方面,“两新”组织在促进农村商品流通业发展、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起着有目共睹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广大农村也为“两新”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绿特产品资源,同时,国家还为“两新”组织参与“三农”工作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因此,很大程度上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两新”组织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两新”组织是统筹城乡党建的“大熔炉”。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一方面,指的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必须城乡统筹,不能各行其是,更不能相互拆台;另一方面,指的是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这个大局。“两新”组织中吸纳了城市居民、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不同群体,汇集了“老板”、管理者、“打工者”等不同阶层,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就是要引导“老板”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积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就是要把“两新”组织的优秀员工,包括优秀农民工吸收到党内来,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就是要把“两新”组织中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社会人”凝聚到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来。因此可以说,“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大熔炉”,是统筹城乡党建的“试验田”。
党建工作新格局意见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全会精神,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果,健全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和谐龙江”建设进程,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要求,现就构建共驻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共驻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大意义
街道社区是党在城市的工作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在街道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已经成为社区党建工作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共驻共建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地方党委对推进共驻共建工作重视不够,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尚未形成;有的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党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突出,协调、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强;有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单位”意识浓厚,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为此,各级党委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构建共驻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和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努力形成共驻共建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共驻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构建共驻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区域性大党建的理念,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健全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以双向服务为目标,以建立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整合社区内的组织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党建新格局问题的思考(市)
要“积极探索构建城乡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实现各类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构建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课题。当前,亟需我们正视问题,把握要素,从基础环节寻求新突破。
一、构建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亟待解决五个问题
一是内在动力不强的问题。目前,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被动做党建工作的思想障碍,城市与农村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党建工作条块分割,资源配置失衡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亟待深入研究城乡党建工作的内在联系,找准城乡党建工作合作互动的结合点,激发城乡党组织联动联建的内在动力。
二是资源利益差异的问题。城乡党建联建工作常常难以推动,普遍存在“联”而不紧、“联”而不顺、“联”而不宽的问题,特别是在共享人才资源、服务资源等方面往往难以操作;城乡党建资源也难以充分互补,农村和“两新”组织党建资源相对匮乏,而城市和机关党建资源相对闲置,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党的建设统筹发展。
三是联动效应对接的问题。推进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等工作难以对接,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目前尚难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推开,而如果仅在某个区域形成闭环管理,无疑成本过高,效果甚微。基层在整合党员教育网络实行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也碰到诸多矛盾,受到行业所有、部门所有等因素的束缚,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四是辐射平台打造的问题。乡镇、街道党委是城乡党建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村、社区党组织是城乡党建的连结点、主阵地。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如何切实承担起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优势的辐射平台,尚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人力、物力倾斜。
劳动保障新格局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施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更好地服务****,推进和谐,促进发展,延伸协调,拓展业务,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各项职能作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各项制度,全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局党委决定,从20****年起在全局系统创新工作模式,综合各项业务,加强协调力度,通过完善大保障体系,实施大培训工程,搭建大就业平台,开展大维权活动,增强大服务能力,完成大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劳动保障工作新格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省委八次党代会和市委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和谐稳定、坚持务实创新、坚持诚信为民、坚持一流推进,以加强基础建设为支撑,以强化相关业务链为手段,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为目标,大力构建劳动保障工作新格局。要加大统筹力度,加强综合协调,增强协同运作,积极拓展延伸,努力使劳动保障业务不断向广度、深度推进,为城乡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大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认真解决城镇职工、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通过扩大各类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基金征缴力度;通过延伸、拓展各项服务,增强社会保障能力;通过加强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减压阀”和“稳定器”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编织社会保障“安全网”。
主要是:
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思考
党的*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就为基层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课题。当前,亟需我们正视问题,把握要素,寻求突破。
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亟待解决五个问题
一是内在动力不强问题。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被动做党建工作的思想,城市与农村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党建工作条块分割,资源配置失衡现象突出,亟待深入研究城乡党建工作的内在联系,找准城乡党建工作互动的结合点,激发城乡党组织联建的内在动力。
二是资源利益差异问题。城乡党建联建工作常常难以推动,普遍存在“联”而不紧、不顺、不宽的问题,特别是在共享人才资源、服务资源等方面往往难以操作;城乡党建资源也难以充分互补,农村和“两新”组织党建资源相对匮乏,而城市和机关党建资源相对闲置,都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乡党的建设统筹发展。
三是联动效应对接问题。推进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等工作难以对接,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目前尚难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推开。基层在整合党员教育网络实行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也碰到诸多矛盾,受到行业所有、部门所有等因素的束缚,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四是辐射平台打造问题。乡镇、街道党委是城乡基层党建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村、社区党组织是城乡基层党建的连结点、主阵地。他们如何切实承担起城乡党建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成为资源整合优势的辐射平台,尚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人力、物力倾斜。
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思考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实行组织联建,建立城乡结合的基层组织体系。传统的按照地域、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使城乡党组织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基层党建的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例如,可以按照“按需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居委会、企业、部门与村在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动性等因素,大力推行村居联合、村企联合、部门联村等模式,跨区域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走出一条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新路子。
实行共育共管,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在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趋势下,党员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日益频繁,呈现出从业方式多样、从业地点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可以采取异地培养、委托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不断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在教育培训方面,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提高。在管理监督方面,可以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实行活动互联,建立城乡共赢的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立足城乡实际,探索建立城乡联动的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共建活动,实现城乡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开展城乡党员干部双向交流活动,加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协调,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立足市、县、乡部门特点和优势,采取组织“定对”、自由“结对”、群众“选对”等形式,大力开展部门包村帮扶活动,重点帮扶班子“软、散、懒、瘫、乱”的后进村,帮助其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把城乡党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科学规划、有效整合,重点是推动城市和机关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乡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互补效应。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选拔企业能人进村任职等多种方式,促进优秀人才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在经费保障上,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党费划拨、基层单位筹集、部门支持、社会赞助等渠道,落实城乡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城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城市社区党建新格局的思考
城市社区是城市一定生活空间的居民所形成的以区域为纽带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在党的*报告中强调,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认真贯彻党的*这一精神,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对于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社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充分认识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必要性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社会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但是,要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结合新的实际,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就是改进和加强从而搞好城市党的基层组织的一个新的构想。我们党之所以提出这一构想,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它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这是坚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具有蓬勃活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宗旨和伟大使命,要求它始终坚持先进性,始终保持蓬勃活力。党的基层组织处于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基础部位,直接联系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状况如何,对整个党能否坚持先进性,是否具有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口吼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经合一的单位组织是城市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组织,是城市社会构成的主体,也是居民活动最主要的空间。那时,城市基层党建主要是依附于功能相当完善的单位特别是公有制单位进行的。因而人们感到社区党建无足轻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社会结构形式逐渐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转化,原来被称为“小社会”的单位的许多附加功能已经剥离了出来,其中大部分转到了社区。城市居民生存和生活的主要空间也从单位转移到了社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主要以公有制单位为依托的城市党建工作格局就必须进行重新审视。如果不与时俱进,仍然固守原来的那一套,城市基层党建就可能被虚化。只有把视角转向社区,构建起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把社区党建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同时又不忽视一切需要而又可能搞好的单位党建,才能把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搞好,从而为党保持先进性和充满蓬勃活力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这是增强党的整合功能,凝聚社区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要把这一任务落实到基层,在城市社区必须提高自组织能力,必须把基层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整合起来。然而,城市社区原来就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不易整合的问题,而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进一步加大了整合的难度。一方面,城市社区出现了不少有别于公有制单位的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它们彼此间的共同利益机制相对较弱,也往往缺乏与社区共存共荣的整体观念;另一方面,社区内不少居民由“单位人”转换成了“社会人”,他们和单位的联系越来越脆弱,有的甚至完全脱离了单位约束,而社区又缺乏单位对他们的那种硬约束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凝聚核心对社区进行整合,社区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一纸空文。在我国,没有任何一个别的组织具有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巨大政治优势以及由这种优势所决定的强有力的整合功能。但是,如果社区党的组织软弱涣散,它应该具有的政治优势和整合功能就会丧失,社区的自组织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只有构建起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把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使之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社区坚强的凝聚核心,我们党才能把社区各种组织、各方面力量整合
起来,使之步调一致地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