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歧视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19:02: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性别歧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就业性别歧视及法律问题剖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的迅速发展赢得了宝贵的资源基础;以市场供需为导向的劳动力配置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程度的自由。经济发展引致了大量的社会需求,这都为就业岗位的增加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这些变化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然表现为劳动力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强需方市场。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并没有获得太多的优势,反而被用人单位视为劳动力成本高,实用性差的代名词。在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于身高、外貌、性别等各方面的歧视早已是屡见不鲜,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的歧视更是远远多于男大学生。
关键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责任
本文所指的就业性别歧视即是从狭义的角度进行考察研究的,因此对“就业性别歧视”作如下限制性定义:就业性别歧视是指任何基于性别及与性别相关的因素而非特殊工作本身的要求所作的取消或者有损于就业上的机会均等的区别、排斥或特惠。
1就业性别歧视的危害
1.1就业性别歧视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在遭遇性别歧视后,受歧视者无法获得与他人平等的体面劳动的机会,无法获得支撑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必然会产生自卑等消极甚至厌世情绪,促使逆来顺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当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的因素不再是自身的努力程度和知识的积累厚度,而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的性别,这必然导致“读书无用”的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和社会整体发展的思想蔓延。
1.2就业性别歧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从短期来看,企业拒绝雇用女性劳动者可以不必承担“产期、经期”等“四期”的工资费用和找人替岗的额外费用,似乎节约了用工成本,可以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然而从长期来看,这种歧视的存在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首先,企业的形象遭受损失,实施就业性别歧视的企业必须承担“唯利是图”“不承担社会责任”等恶名,这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损失;其次,企业可能错失拥有优秀人才的机会,承担高昂的“错过成本”;最后,实施就业性别歧视的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会受到来自于市场的惩罚,承担额外的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
试探中国就业性别歧视规避措施
摘要: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性别歧视就业市场传统文化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小议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现象
摘要: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性别歧视就业市场传统文化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心理透视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心理分析
论文摘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在就业环节中遭受性别歧视日益突出这一社会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环节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发生的基本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处置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心理学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界定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现象已经引起了政府与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我们来说,应深人分析形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具体原因,研究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对策措施。这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何为性别歧视?何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对于性别歧视,联合国在1979年经过广泛讨论和反复修改后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认为,所谓对妇女的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做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这应该是目前关于性别歧视的一个最为权威而科学的定义,它准确地阐述了性别歧视的基本含义、内容。而对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来说,我们则可以从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得到这样的解释与结论,所谓“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即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的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由以上两个概念的交叉、包容的部分,再结合大学生就业中女大学生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的现象,可以这样认定:所谓大学生就业环节中性别歧视实际上就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女大学生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它损害的有关情况与现象。
了解了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基本概念,既为我们正确识别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各种表现形式及现象提供了科学的客观衡量标准,也为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一般说来,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I、女大学生求职经历普遍艰难,找到工作所需的时间和心理成本较高。根据王小波对南开大学2000年应届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女大学生求职经历要比男生艰难得多。女生寻找工作的时间和心理成本更是普遍要高于男生,女生投递简历的份数多于男生而获得面试的机会却普遍少于男生。故往往心理压力和挫折感也就比男生大得多。尽管在付出更大的求职成本之后,多数具有较高素质的女大学生也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就对此类问题有所忽视。
国内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成因及解决对策剖析论文
摘要: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性别歧视就业市场传统文化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漫谈就业性别挑剔问题
摘要: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性别歧视就业市场传统文化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职业性别隔离影响妇女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职业性别隔离和就业市场歧视理论;劳动力市场结构理论和统计性歧视;职业性别歧视的成因;职业性别歧视的后果以及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妇女的就业状况是妇女社会经济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尽管妇女就业率不断上升,但并未改变其地位的性质、隔离与聚集是对应的、职业性别隔离分为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两种、就业市场歧视理论,也称雇主歧视理论、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定义隐含着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的歧视、西方有一个著名的二元劳动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女性主义的“禀赋”理论、职业性别歧视的后果主要包括、消除职业性别歧视的对策主要包括等,具体请详见。
妇女的就业状况是妇女社会经济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很高,但是,男女劳动力的职业分布却存在着差异。本文在介绍职业性别隔离和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后果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职业性别隔离的对策。
许多国家的研究表明,20世纪以来,尽管妇女就业率不断上升,但并未改变其地位的性质。职业与行业中的性别不平等状况并未发生很大改变。由此导致了男女在报酬上的差异及贫困的女性化趋势的加剧,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到了妇女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或工作中的性别隔离现象的存在。这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职业性别隔离和就业市场歧视理论
所谓职业性别隔离,主要是指某一性别的人口在某一些职业上的高度密集,形成与另一些人口职业的隔离状态。正是由于这部分职业高度密集于某一性别的人口,所以才会有隔离情况。隔离与聚集是对应的,某些职业聚集了某一性别的职业者,所以才产生出与另一性别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之间的隔离状况。在做职业隔离的时候,我们发现,女性在很多声望低、工资少的职业高度密集,很多技能要求高、收入较高的职业将女性排除在外。
职业性别隔离分为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两种。水平隔离是指男女劳动力在社会声望和地位等处于同一水平的不同职位、职业和行业的就业隔离分布状况,而垂直隔离是指男女劳动力在社会声望和地位等不同的职位、职业和行业间的隔离分布。除了人们在初始就业时由于就业范围和就业领域不同会引起这两种隔离外,职业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也是隔离形成的重要途径。
探究就业对于女性歧视的维权研究论文
摘要: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自然吸引了社会上更多的关注。她们在社会上有着天之骄子的荣耀,但同时也是一个易受侵害的特殊群体。作为有知识有思想的群体,女大学生们虽置身校园,但琅琅的读书声仍然掩盖不住社会上纷杂的喧嚣声。据反映,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找工作难、求职面试屡屡受挫,给她们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由于一些同学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其合法权益时常受到非法侵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中合法权益的维护。
关键词:就业歧视;求职面视;女性权益
据悉,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至2005年全国女大学生已占毕业生总数的44%。2006年高校毕业生激增至413万,比2005年增长75万人,女性比例更是居高不下。而2006年全国对毕业生需求约为166.5万人,比2005年实际就业减少22%。需求和供给的严重失调,使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根据人保部门2010年2月15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而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同时,女大学生求职还常常遭遇性别歧视。西南政法大学曾组织了对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性别歧视。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约有7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截止2月底,2010届女性大学毕业生签约率21%,明显低于男性的29.5%,确实显示出女生不是“半边天”。此外在调查中,四成以上女大学生认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性别歧视。其中,在歧视情况排名中,政府机关居于首位,其次是事业单位,第三是国有企业。
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全国两会上,女大学生就业遭歧视的话题备受关注。3月7日,在全国妇联副主席宋秀岩为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带来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中显示:九成以上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有性别偏见,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200多年,人权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就业原则作为劳动权的基本内容得到广泛认可。保障就业平等是现代国家共同而重要的社会目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就业性别歧视在今天却依旧盛行的状况?在男女平等倡导了几十年的今天,这种现象,显然与我们所处的和谐社会不相吻合,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找到必要的解决之策。
女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的维护透析论文
摘要: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自然吸引了社会上更多的关注。她们在社会上有着天之骄子的荣耀,但同时也是一个易受侵害的特殊群体。作为有知识有思想的群体,女大学生们虽置身校园,但琅琅的读书声仍然掩盖不住社会上纷杂的喧嚣声。据反映,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找工作难、求职面试屡屡受挫,给她们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由于一些同学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其合法权益时常受到非法侵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中合法权益的维护。
关键词就业歧视求职面视女性权益
据悉,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至2005年全国女大学生已占毕业生总数的44%。2006年高校毕业生激增至413万,比2005年增长75万人,女性比例更是居高不下。而2006年全国对毕业生需求约为166.5万人,比2005年实际就业减少22%。需求和供给的严重失调,使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根据人保部门2010年2月15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而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同时,女大学生求职还常常遭遇性别歧视。西南政法大学曾组织了对女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性别歧视。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约有70%的女大学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截止2月底,2010届女性大学毕业生签约率21%,明显低于男性的29.5%,确实显示出女生不是“半边天”。此外在调查中,四成以上女大学生认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性别歧视。其中,在歧视情况排名中,政府机关居于首位,其次是事业单位,第三是国有企业。
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全国两会上,女大学生就业遭歧视的话题备受关注。3月7日,在全国妇联副主席宋秀岩为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带来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中显示:九成以上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有性别偏见,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公布至今已经过去了200多年,人权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就业原则作为劳动权的基本内容得到广泛认可。保障就业平等是现代国家共同而重要的社会目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就业性别歧视在今天却依旧盛行的状况?在男女平等倡导了几十年的今天,这种现象,显然与我们所处的和谐社会不相吻合,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找到必要的解决之策。
女大学生就业论文
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社会性别歧视与刻板印象、公共政策与社会组织责任、女大学生性别意识与心理因素等角度探讨了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性别歧视与刻板印象
一些学者认为性别歧视在当今社会成为一种越发普遍的现象,甚至成为一种习惯。王丽(2012)认为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偏见仍将长期存在,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这也是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难以消除的一大原因。在某种意义上讲,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其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性别歧视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最为直接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困境、政策缺失及女大学生自身独立意识和因素较差是女大学生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的主要成因。如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法律法规不健全、生育保险制度不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薄弱等。傅静(2009)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社会文化所塑造的固化性别角色、国家保障女性就业权的法律可操作性差、高校课程设置中缺乏性别平等内容等因素造成了社会对于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职业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专业、职业方面的期望及一般看法。如姜晓琳(2007)认为,在“女主内,男主外”等传统性别观念影响下形成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着女大学生的择业,限制了女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选择空间。
(二)公共政策与组织责任
主要表现为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公共政策操作化失灵,企业在承担其对于女大学生就业时责任心的普遍下降与习惯性淡漠,高校扩招、专业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就业服务流于形式等,这些都使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更为严峻。如学者们所指出的,性别公正缺失使得公共政策干预女大学生就业成为必要;缺乏性别意识指导而制定的就业保障政策在公平的外衣下伤害了女性的平等就业权;现行有关男女平等的公共政策操作化失灵加剧了事实上的性别不平等;高校缺乏对女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导致了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如涉及女生就业方面的就业技巧辅导、就业心理辅导、就业合法权益保护及就业观教育等分类指导与系统教育工作仍有待加强(吴琼,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