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比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18:48: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性别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性别比专项治理文案
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深入宣传科学进步的婚育观念,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问题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呈现出整体偏高,长期偏高,特别是计划内二孩性别比高达194,比正常值107高出87。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将导致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我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给我市再造一个新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决定从2011年2月至2011年9月,在全市开展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专项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围绕宣传教育、规范管理、依法查处等三个环节,严厉打击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及女婴转移行为,坚决遏制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促进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为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广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二)依法查处一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的案件;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论文
早在1993年4月19日,当"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1981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47之后,出生性别比的问题就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也成了国内人口研究最为关注的一个课题。
1986年,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提议与倡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充分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与人口研究单位联合召开了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广泛、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全国及各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成因及其相关问题,当时在国内这是前所未有,在国际上也实属罕见。
迄今为止,有关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研究成果,大多数都未突破1986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对1981年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归因分析的思维定势。
近期,一些西文学者及宣传媒体,对始于80年代初的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升高成因,所作出的种种猜测、质疑与分析基本是老调重弹。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至今仍未有令人置信的相关成果可以诠释,使尚存疑点得以消除、尚存问题得以圆满答复所致。
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巴巴拉。安德森(BabaraA.Anderson)教授和布赖恩。西尔弗(BrianD.Silver)教授,针对有关中国80年代来出生性别比变动研究的近期成果与结论,在1994年关于中国的生育与出生性别比专题研究报告中,明确而坦率地指出:虽然我们对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了一些可能性解释的探索,但要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只能期盼于今后的研究。
重新认识出生性别比的概念、理论及其值域问题
人口性别比专治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工作力度,遏制全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根据金东人口计生局文件精神,经镇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决定于二零零九年7—9月集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宣传教育和利益导向为先导,以加强长期管理、服务和实施关爱女孩行动为主线,以查处胎儿性别鉴定和中期引产违法案件为手段,以部门配合、综合治理为保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确保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努力解决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7月10日—20日)
召开部门、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计生专干、计生服务员、村妇女主任、计生服务会议,明确性别比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整治措施,利用广播宣传橱窗,广泛宣传保护妇女权益,关爱女孩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禁止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的有关法律法规,形成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良好氛围。
出生人口性别比管理措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人口结构改善、社会性别平等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50号)精神,现就切实加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重要意义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是人口结构中的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从125下降到116,但仍高于103—107的正常值,综合治理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将会导致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引发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县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一定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把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深刻认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迫切需要。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综合施治,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工作目标
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通知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县属各厂矿、中学:
为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通知》(渝办发〔**〕183号)文件精神,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平衡人口性别结构,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重要意义
“十五”时期,我县广泛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深入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大力普及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国情国策意识和生殖健康自我保健能力,对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有些地方认识不到位,部门配合不力,经费投入不足,忽视长效机制建设,陈旧婚育观念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加之现代科技手段也为选择性别生育提供了条件,因此全县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据全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54(正常值为103—107),2005年县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为107.7。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将会导致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迫在眉睫。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动员全社会力量,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明确新时期广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主要目标
出生性别比偏高引起要素研究论文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多数省区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而且1990年后几乎每年的出生性别比都高于100。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现象是一个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学者们在对中国出生性别比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概括时,对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有的学者(顾宝昌,1996;KIHASA·UNFPA)认为,近年来在中国和一些亚洲人口中出现的出生性别比失调现象,可以被看作是4个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这4个因素是:①重男轻女的文化环境;②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③生育率下降的速度;④人口工作的重点。
既然中国出生性别比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异常偏高现象,必定与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政策等变化有关,必定与这个时期的生育偏好、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的管理有关,应从“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三个要素去分析造成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在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地方,首先,有一定规模的男孩偏好的人群。其次,有可以获得的性别选择信息和技术服务(尽管这些服务不一定是公开合法的);同时,还存在着对性别选择行为疏于管理的系统。“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这三个要素又是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和生育政策的大环境下发挥作用的,本文试图从人群、技术、管理系统这三个要素来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1男孩偏好的增强
顾宝昌博士认为,任何生育都可以从三方面表现出来,即生育的数量、生育的时间(间隔)和生育的质量(性别、健康和智力),这就是所谓生育的三维性(顾宝昌,1996)。
生育数量和生育时间比较容易理解,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生多生少和早生晚生(或间隔生育)。而人们对生育质量的理解就很不同,智力(聪明)、身体(健康)和性别(男孩)都可以被当作是生育质量的表现形式。晚婚、晚育、少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结果,中国现行生育政策和实施加速了它们的实现。但是,随着生育数量减少和生育时间优化的实现,人们对生育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除了希望生育聪明健康的孩子外,对男孩的期望便成为一部分人群对生育质量的需求。
为什么在一些地方男孩被当作一种质量优势而推崇呢?许多学者(解振明,1998)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下,尤其是中国农村地区,生育男孩首先是生产上的需求,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加剧,妇女作为弱势群体其经济地位相对于男性在恶化,这就使得在传统农业社会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得到延续和强化;其次,中国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在人口流动日益增强的今天不仅没有根本变化,而且由于丈夫外出妇女更被锁定在家庭和社区,在社会治安不好的地方,没有男人的家庭更是担心会遭到欺辱;再次,是养老送终的需求,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地方,养老送终主要依靠自己的儿子孙子,女儿孙女儿出嫁后要赡养丈夫家的老人。此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较弱的中国农村,重男轻女的社会性别意识仍然顽固地渗透在文化习俗、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等各个方面。
人口出生性别比研究论文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多数省区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而且1990年后几乎每年的出生性别比都高于100。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现象是一个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学者们在对中国出生性别比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概括时,对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有的学者(顾宝昌,1996;KIHASA·UNFPA)认为,近年来在中国和一些亚洲人口中出现的出生性别比失调现象,可以被看作是4个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这4个因素是:①重男轻女的文化环境;②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③生育率下降的速度;④人口工作的重点。
既然中国出生性别比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异常偏高现象,必定与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政策等变化有关,必定与这个时期的生育偏好、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的管理有关,应从“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三个要素去分析造成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在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地方,首先,有一定规模的男孩偏好的人群。其次,有可以获得的性别选择信息和技术服务(尽管这些服务不一定是公开合法的);同时,还存在着对性别选择行为疏于管理的系统。“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这三个要素又是在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和生育政策的大环境下发挥作用的,本文试图从人群、技术、管理系统这三个要素来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主要原因。
1男孩偏好的增强
顾宝昌博士认为,任何生育都可以从三方面表现出来,即生育的数量、生育的时间(间隔)和生育的质量(性别、健康和智力),这就是所谓生育的三维性(顾宝昌,1996)。
生育数量和生育时间比较容易理解,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生多生少和早生晚生(或间隔生育)。而人们对生育质量的理解就很不同,智力(聪明)、身体(健康)和性别(男孩)都可以被当作是生育质量的表现形式。晚婚、晚育、少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结果,中国现行生育政策和实施加速了它们的实现。但是,随着生育数量减少和生育时间优化的实现,人们对生育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除了希望生育聪明健康的孩子外,对男孩的期望便成为一部分人群对生育质量的需求。
为什么在一些地方男孩被当作一种质量优势而推崇呢?许多学者(解振明,1998)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下,尤其是中国农村地区,生育男孩首先是生产上的需求,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加剧,妇女作为弱势群体其经济地位相对于男性在恶化,这就使得在传统农业社会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得到延续和强化;其次,中国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在人口流动日益增强的今天不仅没有根本变化,而且由于丈夫外出妇女更被锁定在家庭和社区,在社会治安不好的地方,没有男人的家庭更是担心会遭到欺辱;再次,是养老送终的需求,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地方,养老送终主要依靠自己的儿子孙子,女儿孙女儿出嫁后要赡养丈夫家的老人。此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较弱的中国农村,重男轻女的社会性别意识仍然顽固地渗透在文化习俗、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等各个方面。
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论文
早在1993年4月19日,当"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1981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47之后,出生性别比的问题就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也成了国内人口研究最为关注的一个课题。
1986年,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提议与倡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充分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与人口研究单位联合召开了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广泛、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全国及各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成因及其相关问题,当时在国内这是前所未有,在国际上也实属罕见。
迄今为止,有关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研究成果,大多数都未突破1986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对1981年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归因分析的思维定势。
近期,一些西文学者及宣传媒体,对始于80年代初的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升高成因,所作出的种种猜测、质疑与分析基本是老调重弹。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至今仍未有令人置信的相关成果可以诠释,使尚存疑点得以消除、尚存问题得以圆满答复所致。
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巴巴拉。安德森(BabaraA.Anderson)教授和布赖恩。西尔弗(BrianD.Silver)教授,针对有关中国80年代来出生性别比变动研究的近期成果与结论,在1994年关于中国的生育与出生性别比专题研究报告中,明确而坦率地指出:虽然我们对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了一些可能性解释的探索,但要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只能期盼于今后的研究。
重新认识出生性别比的概念、理论及其值域问题
计生委性别比治理意见
为贯彻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关于将2012年确定为“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的通知》精神,根据省统一部署,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贯彻意见:
一、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的各项总体要求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全国集中整治“两非”(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专项行动成果,实现到“十二五”末将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15以下的目标,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决定,将2012年确定为“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要求各地以完善机制为中心,以加强协调为重点,以督查考核为保障,集中力量攻克影响工作深入开展的制度性障碍,为完成“十二五”期末下降目标奠定扎实基础。各地各部门要统一认识,把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中的各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改进社会管理、服务民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实行标本兼治,切实抓紧抓实,务求取得实效。
二、进一步完善有效工作机制,确保我市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
多年来,我市各级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强力推进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确保了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正常。但存在隐患不容忽视。如:“六五”普查结果显示:0岁组出生婴儿我市性别比111.68,超出了103—107的正常值,加之全省性别比已呈现由北往南上升和扩大的态势,加之我市流出人口较多,发展不平衡,孕情掌握不清等因素的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做到警钟长鸣,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一)不断完善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出生人口性别比综治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发[]25号)精神,根据《省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实施意见》(人口组[]7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是新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控制在正常值域内,但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特别是二孩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升高趋势。这种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仅损害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制约家庭的幸福和发展,而且将给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严重影响。各级政府要从维护人口结构安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以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以下简称“两非”)以及遗弃女婴等违法犯罪行为为突破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统筹推进,确保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保持平衡,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
二、综合治理,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各地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履职,群众参与”的原则,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努力构建宣传倡导、优质服务、利益导向、严厉查处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婚育文明倡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