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18:30: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新概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概念

欧洲道路设计新概念

1背景

根据行车动力学推导的几何设计标准在保证道路设施本身的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研究表明,90%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即便一条在行车动力学上能满足要求的道路也不见得是安全的。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提出的路侧宽容设计是基于在提高出行效率的同时提高安全性的目标下提出的,路侧宽容设计实际上是一种被动安全措施,它并没有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相反,这种更宽、更直的设计使司机以更快的速度驾驶,速度越高意味着司机发生错误的几率越高,事故也越严重。对于以提高出行效率为重要目标的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运用宽容设计的概念是合理的,但在其它等级道路中,出行效率并不如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那么重要,因此设计应使车辆减速以提高安全性而不是鼓励司机高速驾驶然后在发生事故后通过所谓的宽容设计来挽救他们。同时,从法律上讲,司机在一条满足规范要求的道路上发生了事故,需要为此承担责任的是司机本人而不是公路设计人员和公路主管部门,这种法律上的倾斜也阻碍了在设计人员和公路主管部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的发展。通过横向比较可知过去几十年间美国在降低死亡事故率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不如欧洲那样成功,这与欧洲国家在道路设计中更多考虑人的因素有直接关系。关于道路中人的因素的研究表明,司机是根据其所处的环境来采取与环境相适应的驾驶行为。因此,只要根据特定的道路功能提供特定的驾驶环境,司机就会本能的根据这种环境采取相应的驾驶行为,从而保证司机的驾驶行为与设计的初衷相吻合。“自解释道路”概念正是基于这种原理提出来的,简单的说它就是指能够通过道路本身使司机采取安全驾驶行为的道路。完美的“自解释道路”应是不需要任何限速标志和警告标志的。

2“自解释道路”概念的应用

“自解释道路”应具备让司机识别道路类型和控制速度的功能。司机通过判断道路特征来识别道路类型,因此只要能够在同一种道路类型中提供一些特别的道路特征,并保证这些特征的连续性和唯一性,司机能很快识别道路类型,并根据经验采取相应的驾驶行为。但在众多的道路特征(如路面宽度、路面颜色、中央分隔带宽度、标线形式、是否有护栏、是否有自行车道等)中哪些对司机的识别起到关键作用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根据初步的试验结果,目前所知道的只是司机仅会选择两种特征作为他们判别道路类型的依据,更多的信息对司机来说没有意义,司机也没有能力通过选择两种以上特征将道路分类,此外,通过实验还发现道路分类并不能对速度产生绝对的影响,但在同一道路类型中,司机会采用近似的速度。另一方面,因为速度很容易测定,而且它也是影响道路安全的根本原因,因此目前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如何让司机控制速度方面。以下介绍了在农村环境和城市中欧洲道路设计的一些新概念,虽然很多资料中将它们与“自解释道路”分开论述,但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因都符合“自解释道路”的原理,因而可将它们都认为是“自解释道路”。

2.1农村环境中对速度的控制措施

2.1.12+1道路2+1道路是一种新型的双向3车道道路(如图1),在一个方向有两个车道,而另一个方向只有一个车道,每隔一定距离(一般为2km)通过过渡段将有两个车道方向中的内侧车道转换到另一个方向。这种道路的主要好处是车辆利用同向车道而不是对向车道超车,从而有效降低了正面碰撞的事故率。虽然欧洲各国都普遍采用了2+1道路,但横断面形式各国都不一样,如图2所示。瑞典的2+1公路设置了较宽的中央分隔带,并在中间设置了钢缆护栏,这从根本上杜绝了利用对向车道超车,但撞击护栏的事故时有发生,但都没有人员伤亡,护栏的破坏也导致维护费用有所增加。英国和德国的2+1公路则用中央双实线标线代替了护栏。根据笔者在欧洲各国和南非考察时观测的结果,在没有中央护栏的2+1公路上,在单车道方向中,司机因知道前方不远就会提供超车需要的双车道,因此极少有司机在单车道时冒险利用对向车道超车。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双向双车道道路,2+1道路减小了行车道和硬路肩宽度,这种信息使司机意识到应采取更低的速度驾驶,因此降低了犯错的概率和事故的严重程度。2+1公路在我国的运用中应采用哪种横断面的形式,作者认为这取决于我国驾驶员本身,鉴于我国驾驶员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的现状,采取中央标线的方式对防止司机利用对向车道超车的作用应不大,因此作者建议可尝试使用瑞典的标准断面,但从减低维护费用和减少占地考虑,初期暂不需要设置图22+1道路典型横断面(单位:m)护栏并将土路肩缩减至0.75m或0.5m,经过一定时期的观察,若2m宽标线的中央分隔带还不能降低正面碰撞的事故率,则需要增设护栏。

查看全文

音乐创新概念的培养

我校自年月申报广州市重点课题《开展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的研究》下的子课题《开展小学生创造活动的研究》后,认真地制定了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和计划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一系列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我们创设了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谈到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我校开展小学生创造性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确立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如下四个方面:

一、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

主体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它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活泼的成长。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因此,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实验组把最初的目标定位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积极地进行创造上。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我们让学生根据自身听到音乐后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四小天鹅舞曲》时,我让学生听完一遍音乐后,先不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心中的问题,然后带着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次欣赏乐曲,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欣赏,再由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四小天鹅舞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问题、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创造。

音乐是生活不是学科,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这恰恰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表演欲比较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小会演、音乐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再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看问题的方式与低年级明显不同,总能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我们可以为他们创设环境,提供条件引发创造。如:拿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学生们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开始制作,随之我们再让学生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三、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查看全文

全脑开发新概念

左脑占优势?

现代人大脑两半球的发展极不均衡,左脑的使用远远超过右脑,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是通过语言文字构建的,所以一般人都非常重视对语言能力的训练。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孩子智力培养的通常做法也是尽早教他们说话、写字、计算等,而儿童入学后在学校所得到的训练也是有利于对左脑的培养。可以说现有的教育和教养措施实际上都只是促进了左脑功能的发育,而对大脑另一半的训练却少而又少。

由于人们习惯了偏爱左脑的思维方式,而相应另一半的机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就使人脑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

最常见的误区

当今的儿童教育中,一种不好的现象是左脑接受了过度的训练,人们过分地看重读、写、算、分析推理和逻辑推理,导致了左脑在习惯上占有主要的地位,而右脑被置于从属的境地,似乎可有可无。甚至那些善于使用右脑的孩子还被错误地认为是能力不强、智力落后,因为当代的智力测验也侧重于左脑的机能。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也是早早地进行左脑潜能的训练,给他讲故事,教他认字,让他背诵儿歌或唐诗。这些无不是左脑的功能,其它方面的训练则很少进行。这样久而久之导致了右脑功能的退化。

查看全文

走入网络时期及教育新概念

一、网络化时代对于教育的挑战

世界的网络化,这是时代对于我们的巨大挑战。这个又一次起源于西方的科技革命,使得我们又一次面对西方文明发展的优势。我们不能忘记,在上一次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西方领先了东方。在那一次西方的挑战面前,我们中国人曾经历的失败,由此而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痛苦,是决不能忘记的。这一次我们必须自觉地迎接挑战。在战胜这一次挑战中,教育应当发挥何种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自觉思考的问题。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致力于教育与因特网联网的发展计划。亚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时代提出的挑战,正在致力于建设教育网与教育信息上网的工作。计算机网络当然是要有物质性的技术基础的,因此有关教育网络化的问题就不是仅仅在理论上的务虚就能解决的。但是,网络时代的科技发展与上一次即工业革命的科技发展的一个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上一次科技革命是以有形机械设备等巨大的生产规模为标志的,而这一次用阿尔温·托夫勒的话说,叫做“信息炼金术”。今天的主要资产,是所谓“无形资产”,即信息。由此可见,网络时代的教育变革,恐怕也不仅仅是以有形计算机、光缆、人造卫星,甚至像电话线这样的物质设备,仅有这些东西,还不能成为真正信息意义上的网络。所以,网络化时代的教育变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与网络时代相应的教育思想观念。笔者把这样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以“教育新概念”名之。但这决不意味着笔者提出的是一套系统的教育新概念,作为一种初步的探讨,只能说这是提醒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必须思考与“网络时代”相应的“教育新概念”问题。

二、教育的新生产力基础已经形成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个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今天教育的生产力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新生产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网络为主要标志。既然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新的发展,那么网络时代的教育观念必然会有很大的转变。今天,马克思给我们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将仍然是教育新观念的基础。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可惜的是,我们始终牢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这条基本原则,却并不总是能使我们自觉地思考今天的教育。至少在今天的教育界,还很少有人注意到今天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根本

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之所以说是根本性的,是因为它是划出历史学家们努力寻找的划分历史时期的根本性界限。美国某些未来学家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三种文明或三次浪潮,就是以生产力发展为依据的。人类在某一片土地上定居下来,利用自然力:土地、水、风、耕牛等等,创造了农业文明,掀起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次改革浪潮。第二次改革浪潮是以机械力的利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就是机械化。然而今天,据未来学家说,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又在发生一次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也是划分出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这就是信息正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要素。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这种新生产力有许多可见的标志:财富不再主要表现为庞大的厂房、机械设备;从事间接生产的人,即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所谓“白领”和服务性人数,超过了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蓝领工人”;生产中的竞争,主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以至于演变出了“人才大战”;生产的资源,不再只是所谓“土地”、“原材料”或“货币资本”,用未来学家的话说“知识——广义地说,包括数据、信息、意象、符号、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是现在第三次经济浪潮的主要资源。”(注:阿尔温·托夫勒,海蒂·托夫勒著,陈峰译:《创造一个崭新的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1页。)。

信息是生产力,并不是只在今天的这个时代才出现的,其实信息的生产力性质,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中也如此。但是在农业文明时代以语言文字为基础进行信息传播,在工业文明时代以印刷技术为基础进行信息传播,这些信息传播方式,既不能把信息的巨大力量释放出来,也不能导致信息的大量生产。我们说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新的生产力要素,但这并非说世界已经是新的生产力占主导的世界。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生产力水平的文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农业文明的水平上。当今的中国也是三种文明并存。但是,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想落伍于时代,我们就必须发展最高的文明。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想落后于时代,我们就必须使我们的教育建立在最新生产力的基础上。“教育先行”,这个我们早已接受下来的观念,在网络时代的巨大变革面前,成为切实的要求。事实上我们今天的教育还是没有能够做到先行,但是在知识成为主要生产力要素的今天,没有“先行”的教育就难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笔者认为给我们今天现实教育以很大影响的,还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认识到这一点,对中国当代出现的“应试教育”与历史上曾有过的“科举教育”有相似之处,就不会感到奇怪了。所谓“应试教育”,在笔者看来就是农业文明水平上的教育。继续维持这种教育是可怕的。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或者说我们今天对于“素质教育”所达到的认识水平,大体上也还在工业文明的水平上。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育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教育思想。这一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当然还应坚持,但是,如果我们确认“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网络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素质教育”还应有更新的内涵。

查看全文

新概念教学研究论文

新概念的“学”既承接上文的“教”又具体地阐述乐学,即在良好的教

学模型,民主自由的空气,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努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大环境中,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的由未知转为已知的原动力,继而使之产生乐学观念。新概念的“学”从本质上是肯定和接受学生中心观的,学生可以从个人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出发,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是具有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的人才,推而广之则使乐学成为大气候。

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指出,创造教学的具体特征是:“使学生能敏锐地感受或意识到存在着的问题缺陷、知识差距、缺损因素、不和谐因素等。综合所得的信息,明确困难或创造缺损因素,搜寻答案,进行猜测或对缺损提出假设,对这些假设进行检验和再检验,完善这些假设,最后将结果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这说明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只有在这种充满智慧主动性的开放式的求知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所以要强化主动思维,在学习技能上强化自学、自评、自控,并且在此三项技能的训练中加入批判意识,从而顺利产生乐学心理。

1.自学。自学就是学生自己选择目标,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自定步骤去学习。自学能力依靠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运用适合个性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学业倾向的一种技能与能力。鉴别学生会自学的标准是:A.摄取知识的主动性,即具有较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摄取知识。B.克服困难的坚韧性,即不仅在顺利的条件下学习,而且能在有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顽强地克服学习上的障碍。C.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即善于质难问题,哪怕是老师和教科书上的论述,也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想想,是否有道理。因而表现出在学习中往往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而喜欢探究其来源;对于书上某些似乎不容置疑的定律、定理、敢于提出异议;对于老师教学中的失误敢于指出;对于社会上流行的观点敢于持不同的见解。

2.自评。通俗地说自评是根据学习目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成就上的变化作出评估的过程。学生的自我评定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功能表现有三:A.自我诊断能力。学生能分析自己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的优势与不足,了解自己已经学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通过与自己过去比较,进步了多少,在与同学与集体与社会比较中,明确自己学习水平属于什么地位等能力。B.自我定向能力。不仅了解自己的学业水平的确切位置,而且能判断出自己和他人问题之所在,并能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强化优势,矫正错误,弥补缺陷,自己为自己指明学习的努力方向。C.自我激励能力。能对学习过程获得的肯定,积极的反馈产生激励作用,善用多种参照系评估自己的学习,不断地调整和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和增强自己的成就感与学习兴趣。

3.自控。从元认知的角度来讲,自控,即自我监控,就是自己对学习过程不断进行积极、自觉的反馈和调节。它包括制订学习计划,调节认知策略,检查学习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矫正目标方向等。自控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是:A.学习内容的计划性。即目标意识清晰对于各学科的课内外知识一般都能做到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换言之,不是即兴式的遇到什么就学什么,而是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学习。B.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一般都有一套比较合乎规律的学习作息制度和学习习惯。在时间的利用上,能考虑到各科学习特点和科学用脑的方法。自觉地坚持以转换大脑的兴奋区域为方式进行积极的体息。C.查漏补缺的自觉性。能够主动地、积极地根据学习反馈的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自觉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查看全文

家具设计新概念管理论文

多年前,在一部电影中看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情节。性格浪漫的女主人公趁着未婚夫上班,偷偷溜进他的公寓,把里面乱七八糟的杂物统统扔掉,只留下一张造型别致的椅子。等他回到家,目瞪口呆地问:“为什么把我的东西都扔掉?”她却天真地笑着说:“我们可以坐在椅子上看日出日落、听音乐,家里有这张椅子就足够了。”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欣赏“越少即越美”的设计概念,但是不少设计独特的家具产品,的确让人产生“家里只要有这一张椅子就足够”的想法。以下介绍一些设计别致美观的家具作品,看看它能不能成为你家中的“主角”。

大床跳跃色彩更夺目

各种各样的研究报告告诉人们,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时间要花在睡眠上,因此选择一张合适的床,让这些珍贵的睡眠时光不至于浪费,实在是明智的想法。但如果能够选择一张不但舒适而且别致、美观的床,那么在睡眠以外的时间,这张床,还可以成为卧室的点睛之处。简练的直线构成床的骨架,没有多余的修饰,风格带点硬朗味道。这张床的色彩将是明年大热的橙色,活泼的色彩打破了直线给人的冷酷。别以为橙色太夺目,难以搭配,深蓝色就是它的好搭挡。选择一对深蓝色的枕头,“时尚卧室”就是这么简单。

椅子几何元素味道浓

观赏这一作品的时候,不妨动脑筋想想,如果要抽去一根线条而不影响作品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可以抽去那一条?答案当然是不存在的。只要细心观察,整张椅子的设计实际上只由一条线盘绕而成。椅背与坐垫的设计同样简洁。直线、圆弧、方块,几何元素被设计者玩得令人叫绝。色彩方面,则选用了红木家具的深棕色,添上几分古雅味道。

餐桌长着曲线的“脚”

查看全文

创新纪录社区服务新概念

一、政策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发(2006)14号文件]。

我们的研究工作立足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和模式,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治理模式,探寻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使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到社区,这必将对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城市社会体制形成冲击和突破性的创新。

二、工作目标

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以网络沟通和物理沟通平台为基础,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实现社区服务平台化、公共服务社区化、公益服务社会化、便利服务连锁化的目标,寻求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体制的新突破。项目具体目标和任务包括:

(一)整合资源,搭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查看全文

统计学课堂教学新概念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建构主义理念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因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学生“学”的特点出发,探讨统计学教师课堂“教”的特色方法。

一、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的特点

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学生学习有如下特点

1、学生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即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学科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统计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统计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2、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当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生不是被动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学生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虽然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但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正如统计的特点具有社会性)。此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与教师、统计专家等展开充分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是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查看全文

机电一体化产品创新概念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对机电一体化产品创新的概念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产品创新;概念设计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概念设计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同时也是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内最具创造性的阶段。其中,包含的原理与方法论对相关产品研发者起到关键的引导效用。因此,对机电一体化产品创新性概念设计进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概述

1.1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电一体化基础上建立起的包含系统与构件、基本元内容的集合,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含义则是依据产品使用周期中各个环节所需要求对产品实施功能改造、分析和子功能开发,进而实现其满足功能结构要求的系统化设计活动。这种设计工作的过程包括前期规划、设计概念以及对计划进行详细化和丰富化,并加以改进补充。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的程式化内容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代为实现,但除此之外难以被程式化的方面还需产品设计人员通过人工设计逐步完成。通过构建人机协同的概念设计理念,对其功能与组织开发的过程按照模块化思想进行划分,以此实现这一设计工作的层次性、协调性。目前,发达国家对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的深入研究大体集中于其调控系统的设计。机电一体化的理念自1971年被提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容也在逐步丰富,尤其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消费需求的升级,更加迫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对自身性能、可靠程度提出更高要求。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传感技术、AI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集成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进步,都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革新打下了技术根基,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朝着更优质、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创新概念的培育

摘要:本文针对校研究课题《开展小学生创造活动的研究》,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作了四个方面的阐述:一、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创造。三、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四、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增设创新思维测试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教学模式积累创新

我校自2004年10月申报广州市重点课题《开展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的研究》下的子课题《开展小学生创造活动的研究》后,认真地制定了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和计划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一系列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我们创设了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谈到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我校开展小学生创造性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确立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如下四个方面:

一、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

主体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它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活泼的成长。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因此,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实验组把最初的目标定位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积极地进行创造上。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我们让学生根据自身听到音乐后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四小天鹅舞曲》时,我让学生听完一遍音乐后,先不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心中的问题,然后带着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次欣赏乐曲,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欣赏,再由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四小天鹅舞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问题、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创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