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14:13: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贷资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贷资产

信贷资产流转业务分析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简称“银登中心”)在2014年8月由财政部和原银监会批准成立,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下简称“中债登”)下属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公司。银登中心的功能定位于为银行信贷资产及相关权益提供促进登记、交易流转、信息披露的市场。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由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受让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收益权的模式进行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只有信托计划才能对接信贷资产收益权,信托公司在银行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上渠道具有独占性。信托公司可以作为信贷资产转让服务商,出现了以下几种主要业务模式。

1存量信贷资产流转

如图1所示,存量信贷资产流转交易模式中,资产行将原先持有的信托收益权、定向资管计划收益权等基础资产打包在银登中心登记挂牌登记,由信托公司成立财产权信托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受让该资产包,同时进行结构化分级,将收益权同步转让给信托计划各个级别的投资人。在该结构中,亦可将原信托收益权、定向资管计划收益权直接挂牌转让,集合资金/财产权信托计划的设计是为了实现两个目的:第一,资产行的资产进行打包组合,形成新的风险收益特征;第二,实现优先、劣后的结构化分层设计。交易结束后,资产行自有资金持有的信贷资产收益权实现会计出表,理财资金持有的信贷资产收益权实现非标额度释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商业银行作为资产的出让方,寻找适合或者愿意出售的资产包。监管对底层资产包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具体需与银等中心沟通请示确定。形成资产包后,将资产包收益权转让给信托公司。第二步,银行在银登中心对基础资产进行登记,将所有资产的简要信息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存储。同时信托公司与银行相互配合,发起设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并进行结构化分级,分为A1、A2、B或者优先、劣后级。集合信托计划设立以后,信托公司需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也即是银登中心的母公司进行集合信托计划的登记。第三步,完成登记后,基础资产已经在银登中心挂牌,信托公司利用集合信托计划来购买财产收益权。交易完成后,交易的过程和结果将全部在银登中心以及中债登进行登记。即信托公司在中债登登记信托的相关交易信息,银行在银登中心登记银行的相关交易信息,中间交易过程银登中心会跟母公司中债登进行核对和比对。第四步,交易完成以后,基础资产将交易过户,即确认银行资产收益权已转让到信托公司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信托公司通过向投资者出售,将收益权同步转让给信托计划各个级别的投资人。

2增量过桥资产流转

如图2所示,增量过桥资产流转是指资金行为了规避信贷总量、存贷比等各种限制,先由过桥行通过信托进行资金投放,形成基础资产,然后将该基础资产收益权打包,由集合资金信托或财产权信托受让,在该集合资金信托或财产权信托的层面上进行结构化分级,分别由资金行的自营资金和理财资金认购。在该结构模式中,银行自营资金认购AA及以上评级的资产份额时,资本计提20%,比直接投放该笔贷款按照100%计提减少资本占用,部分实现监管出表和会计出表;银行理财资金认购劣后级资产份额,由于该集合资金信托或财产权信托已经在银登中心挂牌,不再视同非标准化产品,因此不占用非标额度。但是在该模式中过桥行作为资产出让方,会有无法防范委托行不受让高资产的疑虑。目前常见的操作是倒打款,即委托行先将转让价款支付给过桥行,由过桥行通过信托计划或资管计划等发放贷款,然后将收益权或债权在交易所登记流转。或是委托行与过桥行达成协议,T-1即在交易前一天,委托行向过桥行打入一笔同业存款,委托行按照合同约定受让该资产,同业存款返回;否则面临同业存款面临信用风险,银行声誉也将有所损伤。

3几种特殊的底层资产流转

查看全文

不良信贷资产防范试析论文

频频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各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累积,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风险,动摇了国民和外国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以致于引发金融危机,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数额巨大。按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比例约为20—25%左右,按20%计算,1990—1996年不良信贷资产数额如下表:

由此可见,一方面,不良信贷资产存量数额巨大,到1996年达9500亿元,而同年全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与呆账准备金合计约为3200亿元,因此,只要不良贷款回收比例低于40%,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另一方面,不良信贷资产增量不断累加。由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及政府的干预,银行对陷入困难的企业不能见死不救,“安定团结”之类贷款的发放,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迅速累积。所以说,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存量不良信贷资产,特别是进一步预防增量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已成为减少和降低金融风险,形成良好金融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不良信贷资产成因的一般分析

查看全文

信贷扩张对银行信贷资产影响论文

一、对贷款结构的分析

(一)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的贷款结构分析

我们对贷款结构的分析选取的主要是2008年10至2009年2月间的信贷数据。在2008年前10个月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贷款增幅不大,甚至在2008年5月、9月、11月还出现小幅回落。但随着2008年10月以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国家开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放松银根。尤其在11月份以后,贷款增量明显加大。其中的贷款结构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占很大的比重,尤其是票据融资增幅惊人。

票据融资在2008年前10个月一直表现得十分平稳,但在10月份以后迅速增长。短期贷款在前10个月平稳增长,在11月份突然大幅回落,但很快在12月份和2009年1月份反弹,但总体水平仍和2008年10月份相当。反而是中长期贷款一直平稳较快增长,在2008年最后两个月和2009年1月大幅增长,出现翘尾。票据融资激增的原因可能在于:1.银行和企业出于降低融资成本、降低风险的考虑,更多使用票据融资来代替短期贷款。2.也可能是由于企业财务的套利行为,由于票据融资利率短期内急剧下降到1.5%,已经低于3个月和6个月的官方的定期存款利率,企业可以直接票据融资后存到银行以赚取利差。

(二)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贷款投向行业的分析

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的贷款主要投向了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5个行业,以上5个行业的新增贷款为2608亿元、1508亿元、1407亿元、1125亿元和1073亿元,占各自全年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5.7%、27.3%、36.6%、24.9%和20.7%,5个行业新增贷款合计占11—12月全部新增贷款的66.9%。2008年10月后,第三产业贷款增速明显。2008年12月,第三贷款同比增长18.3%,较10月末提高5.5个百分点。

查看全文

信贷扩张对银行信贷资产影响论文

摘要:2009年1至2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为2.69万亿元,与全球其他国家信贷紧缩形成鲜明对比,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对于信贷质量的担忧。从新增贷款的构成及新增贷款投向的行业,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控制能力三个角度来分析此次信贷扩张可能对未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可以看出,此次信贷扩张对银行信贷资产影响有限。

关键词:信贷扩张;不良贷款;票据融资;银行

2008年11月份以来中国的信贷呈现井喷性扩张。2008年11月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12725.13亿元,2008年12月份就达到320048.68亿元,2009年1月份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35997.235亿元。2008年12月份和2009年1月份的贷款余额达到23272.10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7%,增幅比上月末高2.84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再创近年新高。银行体系对政府4万亿计划的积极响应,也让市场越发担忧不良贷款是否会激增,现在的巨额投放是否会对未来埋下隐患。

一、对贷款结构的分析

(一)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的贷款结构分析

我们对贷款结构的分析选取的主要是2008年10至2009年2月间的信贷数据。在2008年前10个月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贷款增幅不大,甚至在2008年5月、9月、11月还出现小幅回落。但随着2008年10月以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国家开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放松银根。尤其在11月份以后,贷款增量明显加大。其中的贷款结构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占很大的比重,尤其是票据融资增幅惊人。

查看全文

信贷扩张对银行信贷资产影响论文

摘要:2009年1至2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为2.69万亿元,与全球其他国家信贷紧缩形成鲜明对比,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对于信贷质量的担忧。从新增贷款的构成及新增贷款投向的行业,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控制能力三个角度来分析此次信贷扩张可能对未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可以看出,此次信贷扩张对银行信贷资产影响有限。

关键词:信贷扩张;不良贷款;票据融资;银行

2008年11月份以来中国的信贷呈现井喷性扩张。2008年11月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12725.13亿元,2008年12月份就达到320048.68亿元,2009年1月份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35997.235亿元。2008年12月份和2009年1月份的贷款余额达到23272.10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7%,增幅比上月末高2.84个百分点,同比增速再创近年新高。银行体系对政府4万亿计划的积极响应,也让市场越发担忧不良贷款是否会激增,现在的巨额投放是否会对未来埋下隐患。

一、对贷款结构的分析

(一)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的贷款结构分析

我们对贷款结构的分析选取的主要是2008年10至2009年2月间的信贷数据。在2008年前10个月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贷款增幅不大,甚至在2008年5月、9月、11月还出现小幅回落。但随着2008年10月以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国家开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放松银根。尤其在11月份以后,贷款增量明显加大。其中的贷款结构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占很大的比重,尤其是票据融资增幅惊人。

查看全文

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之浅见

一、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截至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2005年-2008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阶段。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推进资产证券化从理论走向实践。同年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的“2005年第一期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建设银行的“建元2005年第一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交易。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批政策规范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境内正式开展。随后,以不良资产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开始试点。但自2005年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无论是一般信贷资产证券化还是不良资产证券化均发展缓慢。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被短暂叫停。2.2012年-2013年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阶段。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批准了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根据2012年重启以来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情况统计:2012年全国共发行5单产品,规模共计192.62亿元;2013年全国共发行6单产品,规模共计157亿元。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并首次将城商行纳入试点对象。同年11月,银监会指定6家农村商业银行为全国首批农商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3.2014年-2016年信贷资产常态化发展阶段。自2014年起,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日渐常态化。2014年全国共发行66单产品,规模共计2819.81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15年全国共发行388单产品,规模共计4056.33亿元,同比增长44%。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首次试点始于2014年5月,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代表城商行首批试水信贷资产证券化,分别发行“14京元第一期”和“14甬银第一期”。同年8月顺德农商银行发行14顺元第一期,代表农商行发行了第一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填补了农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空白。城商行和农商行奋起直追,截至2015年底发行单数已经达到30%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发行首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始于2015年1月,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发起的“汇元2015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成功发行。以不良资产为基础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也于2015年重启,2016年5月中国银行发行首支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二、常态化发展面临的难点和挑战

(一)发行成本较高。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整个流程中,由于参与的中介机构数量较多且流程相对复杂,发起人需要支出一笔不菲的费用。发起机构的发行利率与自身信用水平和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对于自身实力本来就相对较弱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来说,证券化成本费用占比更高,并且其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偏小,难享规模优势,各项成本难以摊薄,因此财务负担相对较重。(二)信用评级整体偏低。信用评级是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否顺利发行的重要节点。一方面,从目前全国的村镇银行以及已完成改制的农商行发展情况来看,虽然这两类机构在资产质量、流动性、贷款集中度、资本充足情况等各方面风险监测指标都较为优良,但从单个机构来看,达到资产证券化发行人门槛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湖南省辖内法人金融机构仅有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两家银行开展了此项业务。另一方面,外部评级及增信方式较少。一是目前市场上权威的评级公司较少,对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缺乏全面了解,并且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等方面的评级经验明显不如其他类别贷款丰富,评级结果容易出现偏差。二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较少采用外部信用增级方式实现信用增级,相关配套扶持政策较少,信用增进手段明显不够。例如湖南省内发行的5单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均仅采用了优先/次级结构设计的内部增信方式而没有采用第三方提供的信用担保这种外部信用增级方式。(三)基础资产质量较弱。对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来说,受政策导向和发展重心影响,客户主要为中小微和涉农企业,这类企业具有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基础资产的规模和质量普遍较弱。特殊的资产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资产的筛选难度,难以符合对入池资产的稳定性要求以及审批周期较长的实际情况。其次,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区域经营的特性决定了贷款地区和行业比较集中,易受当地经济环境波动以及区域性限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基础资产的特性导致其产品的竞争力相对较差。(四)证券化产品类型单一。基础资产的质量和类型是证券化产品能否实现顺利流转的关键。2015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公司信贷类证券化产品发行额3178.46亿元,占比高达78%;其他资产类型占比较小。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而言,公司信贷类证券化产品的占比更高,证券化产品单一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阻碍。在湖南省内,目前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类型全部为企业贷款。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只有台州银行和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了2单以个人经营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五)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上位支持力度不够。目前国内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信托法》、《破产法》等,专门用来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范还是空白,更不用说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专门针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体系,有的仅仅是一些法律效力相对较低的部门规章、政策指引和规范性文件。(六)投资对象局限性较大。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主要都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定向发行,发行市场单一导致了投资主体结构单一、数量有限以及范围狭窄。另外,还存在金融机构间的互持行为。对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非银机构参与度不高。例如,湘元2015年第一期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者中有11家银行机构,其中7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占银行类投资者的64%。大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仍然集中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体系内,一旦发生违约,相关风险仍然聚集在该体系内,起不到有效分散行业风险的效果。

三、推动常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力。一是推动地方金融创新改革。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地方金融创新改革,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中小微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对于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好、扶持涉农和中小微企业信贷力度大的机构,要继续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支持。二是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扩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过程中,应鼓励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从需求端带动资产证券化交易市场的发展,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体系。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债券市场的准入门槛或将部分高等级的证券化产品向社会公众发行。三是强化相关配套措施。建议政府部门尽快建立一套统一的法律体系专门来规范资产证券化业务,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证券化会计处理准则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处理体系,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铺平道路;税务部门应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其税收负担;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也应扩大对不同基础资产信息披露的范围,比如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制定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要点。(二)进一步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能力。一是加速升级提质进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尤其是部分农村信用社应力争在较短期限内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缩小与开展该项业务准入条件之间的差距,并将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经营模式升级转型的契机。二是加强相关信息披露。发起机构要主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如实披露资产信息;要对入池资产的情况逐笔进行全面及动态披露,披露延伸至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整个生命周期,并给予投资人及第三方估值机构查询每笔资产明细信息的权利;要督促各中介机构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在各环节担当起信息披露的责任。三是丰富基础资产种类并进行分散化构建。基础资产质量是证券化产品顺利实现流转的关键,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优先选取优质信贷资产开展证券化来积累相关经验,并逐渐将适当比例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不良资产纳入资产池。另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也应分散化构建资产池,降低由于入池资产的行业和区域集中度高带来的风险。四是尝试走品牌化、系列化发展道路。借鉴一些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的经验,形成品牌化、系列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序列,通过自身以及借助第三方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能力。五是积极成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联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自身规模较小、实力不足、“船小”难出海的现实,成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联盟,搭建成员行合作的桥梁、促进产品信用增级,从而实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共赢。(三)进一步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合力。在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财政、央行、银监、证监等监管机构在保持高度的客观性、独立性以及公平性的同时,应形成工作合力,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体系。一是强化监管标准,通过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各阶段设置监测标准、注重完成质量以及加强审慎监管,来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减小证券化业务的整体风险。比如对信用评级机构建立科学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二是建立动态监管协调机制,在分工合作的同时应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跨部门的动态监管机制,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割据。三是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权威全面的信息,将投资者纳入监管主体的同时解决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查看全文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

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意义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一系列用途、质量、偿还期限相同或相近,并可以产生大规模稳定现金流且将已经形成的信贷资产集合起来,经过一定的组合包装,以其为基础资产向投资者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过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1.增强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分散贷款的非系统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可以交易流通的证券,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不改变负债的情况下,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从而有效改善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协调了传统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则可以有效地分散资产组合,降低贷款的非系统性风险,同时也可以继续维持其原有的稳定的客户群。

2.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改善资本充足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标准,通过对贷款进行证券化可以降低资产风险度,改善资本充足率。开展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中间业务,以最小的成本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在有限的资本条件下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匹配。

3.有利于增强盈利能力,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将期限长、利润薄的贷款提前兑现,从而加快信贷资产周转速度,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另外,贷款银行在出售基础资产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手续费、管理费等收入,也可以为其他银行资产证券化提供担保赚取收益,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4.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虽然近几年通过努力,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国际水平,且不良贷款绝对额巨大,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隐患。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不良资产成批量、快速转换为可转让的资本市场产品,重新盘活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将银行资产潜在的风险转移、分散是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

查看全文

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探讨

摘要:本文以现代资产信贷化为研究视角,首先对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特点做出多维度剖析,然后聚焦于深化市场化运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期待为加快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步伐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国

2005年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开始实施试点操作,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展示出自身的特点,为进一步推动该项业务的发展应该继续深化市场化运作的程度。

一、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特点剖析

第一,资产证券化试点经过了多轮审查,但是其仍旧不属于商业银行的常规化业务。现阶段,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产品的发行需要经过行政审批,在发行机构的发展中没有像贷款、存款等业务那样实现常规化。第二,基础资产集中在对公贷款这一部分当中。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实践中,基础资产主要集中在了那些比较优质的企业当中[1]。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1)可以实现证券化的资产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2)对公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轻视资产而重视负债表的效应是比明显的;(3)在试点操作的角度分析,在实现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单笔贷款的规模是比较小的,而笔数是比较多的,抵押物的手续变更是非常复杂化的,这就使得操作的时候往往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第三,交易的结构比较简单、透明化程度比较高。欧美国家与地区在证券化的过程中基本上应用的都是“发起———分销”的复杂模式,在这一点来看,中国的操作过程中,普遍利用的是信贷资产中出表型资产支持证券化,所以交易的结构是比较简单、透明的。从基础资产分层这一角度上来看,欧美国家与地区在操作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将基础资产进行多层打包,之后再实现证券化操作,从而生成复杂的产品,例如CDO等,与原是资产相比来看,分销产品的期限与风险特征都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而从我国试点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交易结构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了该行业当中那些比较优质的对公贷款的单层证券化操作,基本上不会实施比较复杂的“再证券化”。从信用增级的角度上来看,国外的产品通常都需要大规模的外部信用增级,这样才能切实保证产品评级的持续性增高,其中最普遍的就是CDS。而我国在证券化的过程中,基本上都集中在那些资质比较优秀的企业当中,优质化的资产以及基础资产在证券化过程中会生成现金流量,这样的模式就使得清偿安排实现了简单化,在发展实践当中基本上是可以满足优先档证券评级的时候实际需求的信用增级量的。第四,商业银行是证券化过程中的主要投资主体,整个市场的吸引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我国金融业发展实践中,信贷市场中支持证券的80%左右都是商业银行,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的参与程度仅占15%左右[2]。近年来,在固定收益市场的整体收益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信贷资产证券化收益水平对于投资主体的吸引力逐渐降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上都属于过手型使收益形式,这就导致收益率水平直接受到证券化所消耗的成本这一因素的影响。在如今的信贷市场环境之下,让那些优质化的信贷资产去支持证券的操作过程中是非常难以找准发行时间节点的。在整个发展历程当中,定价与发行中普遍披露出的基本问题,使得发起主体的各个商业银行相互是持有信贷资产证券的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化。

二、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政策思考

查看全文

农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市场风险,我国农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也必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率风险,对利率风险有效的管理将是农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紧迫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信贷资产作为农行的基本业务和盈利主体,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农行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农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利率

一、利率市场化给农行带来的风险及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措施

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形成以中央银行调控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市场利率为主的利率体系。利率水平的预测和控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虽然从每个金融机构的自身来看,它对自己的金融产品具有定价能力,也就是说它能确定本机构的筹资成本和贷款收益,但它的定价水平能否被市场所接受,则取决于能否与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因此,它的定价能力是受到限制的,必须考虑市场利率水平,与市场利率保持一致。

从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来看,结合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经验,我国农业银行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循序渐进地构建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是实现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农业银行的机构设置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同步市场改革进程,管理的力度滞后于风险的强度,内部职能分工不够明晰,日常工作管理重点在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只是其市场风险管理中的一个方面,并未在银行日常经营和风险管理中充分考虑。以信贷管理部、资产风险管理部等部门替代资产负债管理部,一些行以信贷风险管理作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心。

查看全文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定价方法分析

1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总体定价框架

1.1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定价的适用性分析。RMBS与CLO是两种最为典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美国由于受到金融市场与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RMBS成为了美国的主要资产证券化产品,而CLO业务则相对较少。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其一,检验抵押贷款的提前偿还能力是RMBS产品估值定价的主要步骤。美国具有固定的住房抵押利率,享有“借新还旧”的放贷政策,这使得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提前偿还变得极为敏感,更有利于RMBS产品的推广与发行。相对而言,我国在信贷危机的惨痛教训下,在选择信贷产品时极为谨慎,而CLO产品的组成结构相对简单,基础资产大多为银行的优质贷款,更适用于中国证券市场发行。1.2定价框架概述。(1)基础数据。基础资产栏是信贷资产必要的输入信息,主要包括:每笔贷款的本金偿还方式、未偿还本金数额、利率、利率调整方式、最后还款日期等,为后续的本金、利息回流做好充分准备。(2)现金流分析。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现金流分析具有“分——汇总——拆分”的特点。具体可整理为:其一,资产池分析。对资产池中的利息偿还及本金偿还进行收集,并准确发送至利息账户与本金账户;其二,信用分析。经常被用于CLO定价当中,准确反映资产池中每笔贷款的违约分布。其三,提前偿还分析。经常被用于RMBS定价当中,准确反映住房抵押贷款的提前偿还情况。其四,现金流校正分析。构建现金流模型,对资金池的本金账户与利息账户进行有效校正,并以此为依据各时期的偿还金额。(3)折现定价。在资金池校正过后,初始的无风险现金流已经转变成为具有风险的现金流,此时可以利用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对各个风险现金流进行折现统计。比如说,各档债券的起始发行价格为100元,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发行价格,结合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来进行债券现金流折现,进而从中找到最优解,最终确定收益差价。

2CLO产品与RMBS产品的定价方法研究

2.1我国CLO产品定价方案。在我国经济市场上,CLO产品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且多为现金流。在市场发展初期,通常会注重考虑优质贷款人池,这样不仅有助于流动债券的形成,还能进一步降低金融债券的信用风险,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由此可见,西方成熟的市场定价方法,不适用于国内产品的发展,需从证券的本源展开深入研究,分析现金流的风险系数,确定定价方法。(1)现金流分析。它是汇总逐笔贷款的主要环节,是实现本金现金流格挡债务拆分的重要保障。在分析过程中,基础资产的笔数直接决定着现金流模型与资产池模型的工具选取,然而由于CLO的贷款资产通常在一百笔左右,且具有利率调整、贷款期限、还本方式等较为灵活的特点,致使开发工具较为处理,基于这种情况,通过采用Excel建模的方式进行现金流分析。此外,由于浮动利率是我国对公贷款的主要发放方式,再投资的风险性较小,提前偿还率较低,因此从信用较低来讲,提前偿还风险对CLO并不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有需要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提前偿还率假设,提高现金流分析的准确性。从而得出,信用模型的构建是现金流分析的主要步骤,国内通常采用Copula及因子Copula定价方法。然而,由于因子Copula定价方法需要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对于资产价值带来的诸多影响,所以更优于Copula方法在国内证券市场的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优于我国宏观经济因素较为掌控与体现,以至于模型构建常常出现较大的误差,进而很难确定两种方法在使用中的优劣。目前,我国CLO定价还存在基础数据不足等相关问题,在选取定价方法时,应根据不同机构的数据获取需求进行两种方法的有效取舍。(2)折现定价。借助提前偿还模型与违约模型的提前偿还数据及违约数据,进行本金现金流与利息现金流的有效调整,从而实现风险资产在各档债券现金流的剔除,提高折现定价的投资收益率。现阶段,我国CLO债券多以100元面值形式进行发放,票息是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的差价,改差价就为CLO在一级证券市场的定价。同时,由于CLO的支付机制所定,在分配完善优先级债券、税费、服务费等相关利息过后,应根据投资者的资金投入情况,将剩余利息准确转入他们的本金账户。2.2我国RMBS产品定价方案。RMBS主要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形式呈现,房屋回收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贷款价值比,因而偿还违约对于RMBS所带来的影响较小,信用模型构建环节可以省去,如有需要可根据历史平均违约情况估算一个违约率。由于国内外的发展行情不同,提前偿还因素对于国内外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说,美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较为稳定,当市场利率趋于下降时,借款人可利用市场的低利率进行重新负债,进而将融到的资金偿还之前的高利率房贷,因此可得美国RMBS提前偿还与市场利率具有直接关系,所以调整期权利差是他们较为常用的定价方法;而我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较为浮动,提前偿还的影响因素不仅是市场利率,更与借款人的支付能力、消费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对于国内RMBS产品而言,不再具有利率衍生的特性,在选择定价方法时,应根据模型预测或给定的提前偿还速度,对资产现金流进行直接调整,从而实现现金流的折现定价。(1)现金流分析。经验模型与计量模型是RMBS资产提前偿还的主要研究对象,条件性支付率与月提前偿付率更是RMBS提前偿还的必要指标。其中,条件性提前支付率主要是指提前还款速度的衡量指标,计算周期为一年;月提前偿付率主要是指每月提前偿还的本金占月初未偿本金的比。经验模型是根据美国的经验法而定,是我国最早的个人抵押贷款法则。以PSA法则举例来说,美国公共证券协会通过整合贷款者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还款能力进行模拟,研究表明在贷款执行初期,贷款者的提前还款率较低,当资产池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月提前还款率相对稳定,直至还款率保持不变。计量模型主要是从计量角度进行提前偿还研究,该种方法通过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影响因素,预测出投资者未来的还款速度,降低投资风险。计量模型可分为比例危机模型、回归模型两类,其中比例危机模型主要是通过引入歇火因子、再融资冬季、贷款账龄等变量因素,研究其与提前偿还率之间的关系;回归模型主要是指通过分析经济经景气程度、贷款特征、借款人特征等因素,度量提前偿还的影响程度。(2)折现定价。目前,我国RMBS产品多以100元面值位主,票息为5年定期、1年定期、7天回购利率为基础的贷款基准利率加点。此外,由于RMBS产品在发行过程中,极可能产生负利差资产池现象,使得在设定RMBS支付机制时,无法更好地满足优先级债券利息、服务费、税费的合理分配,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应使用本金账户弥补利息账户的支付不足,以免由于各档债券收益不均问题,为各档债券的现金流造成不良影响。

3优化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定价方法的有效策略

3.1注重数据积累,加强队伍建设。现阶段,要想进一步优化我国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加强数据积累。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条件、国家实情等诸多因素均存在差异,所以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型方法与数据信息会出现“水土不服”问题,因此应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基础数据,努力探寻适合于我国市场发展的定价方法;其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从事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所以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应致力于打造复合型团队,提高投资者的综合体验,推进证券市场的稳健运行;其三,优化业务流程,完善政策体系。国家政策是资产证券化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构建具有中国市场特征的内评体系、定价系统至关重要。所以,在证券市场运行中,应结合我国的资产支持证券投资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优化各个环节的审批流程,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消耗,推动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3.2完善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率曲线。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主要取决于未来现金流及折现银子的测算,具体方法有:第一种,无风险现金流用信用曲线折现法;第二种,风险现金流用无风险曲线折现法。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主要依据国债或中票来确定利率区间的定价方法,因而确定产品的提前定价基准,完善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率曲线至关重要。3.3攻克二级市场流动性难题,健全市场化定价机制。首先,建立健全第三方估值体系,提高产品的市场流通性;其次,完善做市商制度,准确掌握市场发展行情,了解投资者的实际需求,提升市场发展活力;最后,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提高投资质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可以将资产、保险、基础等管理公司转化为资产证券化的投资力量,进而提高产品的多元性与流动性,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