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约束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14:06: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贷约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信贷约束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信贷约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国农村金融基础薄弱,信贷市场不完善,大量农村居民存在信贷约束,农业及农民获得贷款的机率很低。本文分析了农村信贷约束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贷;信贷约束;金融服务
在市场经济时期,农户消费已在较大程度上货币化、社会化。一方面,农民消费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不再自给自足,而是像城镇居民那样,以货币为媒介去交换所需商品;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和支出的很强的不确性。这样,农户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常常会出现不平衡,形成生产性和消费性的融资需求。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农村的信贷约束,中国农村金融基础薄弱,信贷市场不完善,大量农村居民存在信贷约束,农业及农民获得贷款的机率很低,这也成为抑制农民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我国农村居民存在较强的信贷约束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十个省的两万个农户进行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有46%的农户具有借款需求,但仅有26%左右有借款需求的农户能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网点覆盖不足。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尚有2945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有8000多个乡镇仅有一个银行网点,在全国所有乡镇中,金融服务严重不足要占1/3。
二、农村信贷约束产生的原因
中小企业信贷约束
1银企博弈模型分析
1.1模型的假设
博弈参与人包括银行和申请贷款的企业,由于我们假定双方是在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博弈,故不存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申请贷款的企业有两种类型:“诚实守信”的企业和“做假骗贷”的企业。“诚实守信”的企业在投资成功时能够按期向银行交付贷款和利息,“做假骗贷”的企业在投资成功时欺骗银行投资失败,试图骗取贷款。企业投资于生产项目的资金为K+L,其中,K为企业的权益资金,L为企业的债务资金,为突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贷款分析,我们假设企业的债务资金全部来源于银行贷款,并假设企业的贷款成本为IL,贷款利率为r,贷款期限为T,银行的贷款成本为UL。当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收益为A(K+L)。A(K+L)>K+[1+r(T)]L,企业应按时向银行交付贷款和利息[1+r(T)]L;失败时,银企双方收益均为零,因此当企业投资成功时存在道德风险。银行向“诚实守信”的企业贷款,当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1+r(T)]L,银行向“做假骗贷”的企业贷款。当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将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
我们认为存在信息不对称,即企业知道自己的类型,而银行不知道企业究竟属于哪一类,银行只知道企业投资于生产项目的平均成功率为P。“做假骗贷”的企业通过做假欺骗银行投资失败,欺骗成本为WL;“诚实守信”的企业则向银行提供真实的类型。银行核查的成本是VL,贷后“核查”的效率是100%,即贷后“核查”可以准确判断企业的类型。若银行核查到企业在做假骗贷,企业必须承担事发后的惩罚成本R,R同时是银行的收益,[1+r(T)]L1.2银行与企业双方的收益分析
而我们知道,当企业成功时,企业方为:{[1+r(T)]-VL-UL,A(K+L)-[1+r(T)]L-IL};我们则从表2可以看出,在企业欺骗银行的情况下,如果银行采取“核查”策略,那么银行的得益为P(R-VL)-(1-P)VL-UL,企业的期望得益P[A(K+L)-R-WL]-IL。如果银行采取“不查”策略,银行的得益为-UL,企业的期望得益P[A(K+L)-WL]-IL。
1.3银行与企业的进化博弈分析
当前企业信贷约束及分析
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因素分析
影响中小企业借贷难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部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一些共有特性决定的。(一)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外部环境也可以分为贷币供应量,所在产业及地区,本地银行竞争情况。货币供应量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银根紧缩的时期,银行通常也将贷款放给风险相对比较小,贷款成本比较低的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在这个时期很难贷到款。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易程度,往往受其所处产业及所在地区的影响。政府与银行关系紧密,政府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干预银行的贷款活动。因此银行倾向于政府扶持的产业投放更多的贷款。一般情况下,这些处于政策扶持产业的中小企业相对于处于其他产业的中小企业更加容易得到银行的贷款。并且由于地方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同,不同地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由于中小银行往往与中小企业有着比较良好的银企关系。相对于国有银行,中小银行更有意愿向中小企业贷款。随着中小银行的发展,区域范围内银行之间竞争不断加剧,这有利于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二)中小企业自身因素中小企业由于对财务报表不透明、固定资产投入偏低、可抵押担保品不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高度合一等因素,都使得中小企业风险升高,降低了银行对其放贷的意愿。1、企业基本特征因素:企业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企业成立时间,规模大小,所有权性质。(1)企业成立年限往往决定了企业与银行关系紧密程度。而银企关系越紧密,越有利于消除两者信息不对称对信贷融资的影响。(2)银行偏向于向资产规模大的企业贷款。因此企业规模越大,受到的信贷约束通常也越小。(3)国有控股或者大股东背景良好的企业通常比较容易得到银行贷款。而这个因素通常与地区的金融发达程度和法制水平有关。2、企业经营特征因素:企业经营特征决定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在实际情况中,银行比较重视主营业务收入、长短期借款数量,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
政策意见
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还是需要从中小企业自身治理、金融体系和宏观政策三个方面去解决。(一)中小企业自身治理方面公司财务状况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放贷的重要考量因素。建议企业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同时注意财务风险,提高自身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性。(二)金融体系方面1、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创新信贷产品。中小企业有着广泛、直接接触的是市县级的商业银行,而这一级的授权授信额度有限。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基层银行的授信额度,使基层银行有一定的信贷经营决策权。满足符合信贷要求、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同时结合中小企业特点提供金融服务支持。2、发展中小商业银行,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同中小企业一样,中小型银行一般也具有地方背景的特点,其发展往往依赖地方经济。因此更能与当地中小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基于这个特性,中小银行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更加偏好于向中小企业放贷。因此应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加深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便捷的金融服务。(三)宏观政策方面1、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行多种类、多形式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首先需要制定有利于担保机构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信用担保机构有序健康发展。其次还需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担保机构行为。再次强化风险管理,推进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平等合作,建立风险共担制度。通过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使中小企业走出只能用固定资产担保的限制,提供更多的担保贷款的形式。2、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体系,保证其有良好的融资环境。主要涉及《中小企业促进法》、《财税法》、《担保法》、《破产法》,特别《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文件。但是由于其制定过于原则,而措施不大具体,所以在具体实施中不尽如人意。应当对其进一步深化,继续推出税收优惠、金融政策以及技术扶持等多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本文作者:黄昀工作单位:复旦大学
数字金融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
[摘要]在理论分析数字金融与家庭信贷约束的关系与内在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通过构建内生Probit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延伸金融可及半径和带动数字支付,从而提升金融可及性与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缓解家庭信贷约束,且数字金融对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在城乡方面存在异质性。研究对于增强我国家庭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金融;家庭信贷约束;金融可及性;数字支付
一、引言
信贷约束,是指信贷需求主体在信贷市场现行条件限制下,无法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即借款人自己所期望得到的贷款金额不能被信贷机构所满足的情况(Blinder&Stiglitz,1983)。已有文献指出,信贷约束的形成受到资金配给制度(Boucher,2008)、人情面子观念(王芳,2005)、高昂的信贷交易成本(Blinder&Stiglitz,1983)、金融机构受到严格管制(Cater,1988)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参照尹志超(2018)的计算方法,使用2019年CHFS数据,发现我国居民家庭总体信贷约束为17.04%,远超发达国家信贷约束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家庭信贷约束依然较为严重。已有研究指出(尹志超,2018),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因此缓解信贷约束,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数字金融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1月,央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明确提出要将数字元素与金融服务相融合,推动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金融交易方式和服务模式在不断地演进,使得数字金融逐渐成为金融发展的主流。与传统金融相比,数字金融具有覆盖区域范围广泛、服务成本更低、服务群体更加普遍多样等特征(杨米会,2021)。数字金融作为新兴金融模式,通过先进的服务方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王修华等,2022),对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而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家庭信贷约束,进而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机制与研究假设
数字金融缓解家庭信贷约束的理论机制在于: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实体机构对数字金融的限制逐渐减轻。数字金融通过先进技术使得金融服务迅速普及到相对落后的地区,大大延伸金融可及半径,提高居民获取金融产品的可能性。而且基于长尾效应,数字金融为大量零散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而获取了大量受众(王华等,2018),金融可及性逐渐提高,而金融可及性提高会加剧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业务竞争,降低家庭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居民获得贷款的难度降低(顾俊青,2019),因此金融可及性可以有效提高家庭信贷需求。第二,在传统金融中,银行等金融机构凭借有限的手段掌握的客户信息不够完善,于是在银行与客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Stiglitz(1982)指出,信息不对称的金融市场会阻碍部分家庭享受需求的金融服务,并且面临严重的信贷约束。除此之外,信息不对称会使得放款人出于安全的目的加大对贷后资金的监督从而增大成本(尹志超等,2018),促使利率高于均衡水平,导致还款人负担过重而违约,不利于信贷约束的缓解。另一方面,在数字金融的诸多功能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支付功能(尹志超等,2019)。数字支付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多样化金融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居民家庭在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时往往需要先绑定银行卡、信用卡(Mishra&Bishtss,2013),通过与银行卡绑定的移动支付软件进行直接支付,因而交易双方会为金融机构留下大量交易数据,掌握客户更多的金融信息痕迹,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并通过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精准判断客户的信用风险等级,避免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信贷利用率(Mbiti&David,2013),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客户信息积累,为不同地区、不同家庭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进而使家庭更有可能获得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综上,提出本文待验证的假设如下:H1: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提升金融可及性,放松家庭信贷约束。H2: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带动的数字支付可以缓解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利于缓解家庭信贷约束。
企业信贷约束分析论文
1银企博弈模型分析
1.1模型的假设
博弈参与人包括银行和申请贷款的企业,由于我们假定双方是在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博弈,故不存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申请贷款的企业有两种类型:“诚实守信”的企业和“做假骗贷”的企业。“诚实守信”的企业在投资成功时能够按期向银行交付贷款和利息,“做假骗贷”的企业在投资成功时欺骗银行投资失败,试图骗取贷款。企业投资于生产项目的资金为K+L,其中,K为企业的权益资金,L为企业的债务资金,为突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贷款分析,我们假设企业的债务资金全部来源于银行贷款,并假设企业的贷款成本为IL,贷款利率为r,贷款期限为T,银行的贷款成本为UL。当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收益为A(K+L)。A(K+L)>K+[1+r(T)]L,企业应按时向银行交付贷款和利息[1+r(T)]L;失败时,银企双方收益均为零,因此当企业投资成功时存在道德风险。银行向“诚实守信”的企业贷款,当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1+r(T)]L,银行向“做假骗贷”的企业贷款。当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将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
我们认为存在信息不对称,即企业知道自己的类型,而银行不知道企业究竟属于哪一类,银行只知道企业投资于生产项目的平均成功率为P。“做假骗贷”的企业通过做假欺骗银行投资失败,欺骗成本为WL;“诚实守信”的企业则向银行提供真实的类型。银行核查的成本是VL,贷后“核查”的效率是100%,即贷后“核查”可以准确判断企业的类型。若银行核查到企业在做假骗贷,企业必须承担事发后的惩罚成本R,R同时是银行的收益,[1+r(T)]L1.2银行与企业双方的收益分析
而我们知道,当企业成功时,企业方为:{[1+r(T)]-VL-UL,A(K+L)-[1+r(T)]L-IL};我们则从表2可以看出,在企业欺骗银行的情况下,如果银行采取“核查”策略,那么银行的得益为P(R-VL)-(1-P)VL-UL,企业的期望得益P[A(K+L)-R-WL]-IL。如果银行采取“不查”策略,银行的得益为-UL,企业的期望得益P[A(K+L)-WL]-IL。
1.3银行与企业的进化博弈分析
信贷革新担保物权约束原因
当前实现担保物权的制约因素从法律体系协调性观察,缺乏统一并相互衔接的优先权制度。担保物权优先受偿以及法律除外规定与其他法律法规并不统一,缺乏衔接。《民法通则》和《担保法》中均未对优先权作出系统规定,只是在《〈担保法〉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以及《海商法》、《民用航空法》等一些特别法中有所体现,而这一优先顺位体系尚不明晰和周全,政策选择缺乏充分合理性。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欠税在先的税收债权优于担保债权,新《破产法》规定企业职工劳动债权优先于银行担保债权等等。
《物权法》第一百七十条则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由此看出,在特殊情况下有担保的银行债权不一定就优于无担保的普通债权。信贷人不能确定其担保物权的优先受偿顺序,一旦发生清偿,信贷人的担保权益将有可能受到侵害。从司法实践效果观察,担保物权制度保障物权的手段与效果有瑕疵。其一为实践中,担保合同被裁定无效的居多。据对某市近400件破产案件的调查统计,出于安置职工和社会稳定需要,在新《破产法》出台前,该市比照试点城市破产政策,91.6%的企业破产案件裁定银行与企业间订立的担保合同无效,裁定有效的8.4%的案件中,银行贷款受偿率普遍不足5%。诉讼执行难,债权银行往往是赢了官司,资金很难完全执行到位。
1998~2008年某市银行胜诉案件5116件,金额6.7亿元,其中,未执行的4907件,金额6.1亿元,分别占95.9%和90.1%。其二为抵押担保审查不严,担保合同问题多。表现为重复抵押担保,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主管部门对外担保,为自己担保,办理抵押物登记机关不对等。其三为抵押物管理难、处置难,银行合法权益常受侵害,表现为部分贷款企业随意处置、变卖、毁损抵押物现象时有发生,银行在行使抵押物处置权时,交易成本远远高于企业办理抵押时的成本,银行蒙受了巨大的资产损失。
从担保物权登记制度观察,现行操作办法有待改进。抵押贷款资产评估部门多、手续繁、时效短。当前,尽管《物权法》就担保物统一登记作出了详尽规定,但由于担保物权登记的法律依据不统一,登记机构不统一,分散在十多个行政部门,且登记手续繁琐、登记时间长、费用高,企业以其若干类财产为担保申请贷款时,需要和信贷人一起,到担保物所属的若干个不同的登记机关进行担保物权登记,而且登记机关要求提供的材料不统一、登记的内容不统一、效力不统一、责任不统一、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大大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成本,增加了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
优化担保物权实现环境的建议构建统一的优先权制度,制定明确的优先权规则。立法部门应专门研究优先权统一衔接的问题。优先权制度是担保物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优先权制度中,同一担保物上竞存的权利之间的优先顺位规则应该是明确的,以保证担保权人及其他债权人清楚了解自己设立于该担保物之上的债权优先受偿顺序。优先权制度应体现“登记在先,受偿在先”的基本原则。建议专门出台对《物权法》中有关担保物权的优先权司法解释,方便金融机构及时做好资产保全工作,对已有的法定优先权的适用附加合理的条件,减少金融债权的风险。同时适时修改《民事诉讼法》,规范担保权的实现程序,保证基本担保权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建立统一的担保物权登记管理制度与高效的执行制度。以《物权法》实施为契机,建议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建立统一的担保物权登记管理制度,将分散于十多个相互独立的登记管理权集中于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建立高效的担保物权执行制度,使债权人能够准确地预见执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以及处分担保资产所能够回收的金额。
农村信贷市场农户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户资金短缺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障碍。为解决农户融资难这一难题,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出发提出不同的方案。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刘建荣提倡在农村大力发挥道德力作为金融资本中的信贷担保。经济学认为农户融资难的关键在于:解决借贷双方之间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Laffont和Martimort的合约激励理论认为:为了保证借贷交易顺利达成,在借贷合约中引入适当的机制,从而能够减少农户的有限责任租,降低贷款担保品要求。胡士华(2011)在借贷合约中引入监督机制后,得出只要贷款监督是有效的,中介监督、监督均可以降低最低担保品,有利于融资。激励约束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追逐利益最大化,所以每个理性经济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动;激励约束理论使行为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正好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一致,即利益相关者目标不冲突。其实不管是伦理学还是经济学都离不开这一理论。刘建荣(2011)在农村大力发挥道德力提高金融资本中的信贷担保作用就是变相的道德激励约束。胡士华(2011)在借贷合约中引入监督机制就是实实在在的约束。基于农村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模型,运用合约理论,在借贷合约中引入监督机制、提高农户收入、降低风险,研究其对抵押担保品影响的机制及效应。进而结合激励约束理论,通过SWOT方法研究建立在农村信贷市场上对农户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后得出有关农户融资的一些重要启示:为解决农户融资难这一难题,在农村信贷市场上建立对农户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最重要的途径。
二、农村信贷市场上农户的SWOT分析
融资模型表明有效的贷款监督,农民收入的提高、风险的降低均可以降低最低担保品,有利于融资。以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农村信贷市场上的农户进行SWOT分析,从而从监督、收入、风险三个方面建立农村信贷市场上的农户激励约束机制。
(一)农村信贷市场上农户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第一,农户是农业的唯一生产者。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户是农业的唯一生产者,所以农户在整个社会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第二,农户忠厚老实,违约风险极低。我国是传统美德的国家,不仅道德规范趋于完善,而且通过与邻里的日常交往发挥着显性与隐性的作用,使农户淳朴、诚实、善良、吃苦耐劳。《小康》杂志调查得出:农民的信用是最高的。鉴于农户先天的优良品质,农户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的风险较低,即农户故意违约风险极低。
银行业结构特点对信贷的约束
一、引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货币政策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在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还未完全实现,这就限制了通过利率传导的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而通过银行传导的信贷渠道仍然是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渠道。因此,以组织资金融通任务为主要任务的银行业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在现实经济中,银行资本充足率程度的差异、流动性水平的不同和规模大小的区别使得各个银行表现出异质性特征,这就使得每个银行对货币政策都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对信贷规模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力。与国外相比,中国银行业具有市场集中度高、受政策性控制强、有效竞争不充分等特点,因此,关注中国特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对完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本文在Kashyap、Stein、Matousek和Sarantis的模型基础上,通过选取中国不同类型的57家银行1998—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①,对1998年中央银行正式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控制以来的中国银行业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从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和规模三方面特征入手,同时引入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虚拟变量,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考察了中国银行业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及内外资银行的传导效应的差异性。
二、相关文献回顾
将银行产业组织理论引入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研究,是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Kashyap、Stein和Cecchetti指出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和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2-3]。同时由于有些银行有能力通过非存款资金缓冲流动资产,所以不同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是不一样的,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关银行业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反应程度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银行资本充足率特征与银行信贷渠道传导
20世纪90年代初,学术界开始关注资本充足率对银行和经济的影响,随着巴塞尔协议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围绕资本充足率对银行信贷行为和货币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更是大量出现。Modigliani和Miller认为,在资本市场完美的条件下,银行的资本水平对贷款没有任何影响,因为银行能够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以满足贷款的需求[4]。因为MM理论提出完美资本市场的要求过于严格,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满足,所以更普遍的观点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不完善的条件,银行资本可能会影响银行贷款,这也是资本充足率影响银行信贷和经济的理论基础。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试图分析在巴塞尔协议最低资本充足率的约束下,不同资本充足率的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不同影响情况。Peek、Rosengren、Kishan和Opiela认为,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冲击下,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更容易削减它们的信贷供给,原因在于资本不充足的银行由于资金限制而没有能力获得更多的非存款性融资(Non-DepositFinancing)[5-7]。VandenHenvel对美国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本约束对贷款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资本约束强化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途径[8-9]。戴金平等人认为: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行为不仅有效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和风险意识,而且强化了“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10]。
民营经济信贷结构约束及建议
一、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已在地区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末温州共有工业企业14.61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40.21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67.7%。生产总值和应交增值税均占全市生产总值和应交增值税的90%以上,吸纳了大约75%的就业人口。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以传统轻型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阶段迈进,轻工业的行业优势进一步巩固
近年来,温州重化工业比重逐年提高,重工业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2003年温州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轻重工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2.07:37.93演变为2010年的34.7:65.3。工业结构调整突出的表现是部分轻工行业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轻工业总量最大的两个行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以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2008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87.21亿元、478.36亿元,两者占轻工业的比重为43.27%。
(二)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由于产业结构的规律性变迁,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近几年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45.9%,比2008年提升2.1个百分点。当前温州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过渡阶段,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商贸、金融、现代物流、通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力推动,并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推进。
物权担保对信贷创新约束成果
年第10期《物权法》的公布施行,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和丰富了担保物权制度内涵,所体现的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具有划时代意义。调查显示,担保物权制度从具体的操作实践到最终法律层面的正式确立,对我国经济金融生活已经产生深刻而重要影响与积极作用。
一、担保物权制度在推动信贷产品创新中的效果观察
(一)以应收账款为质押标的物的隐蔽、公开保理业务不断成熟并广泛应用担保物权制度的完善,尤其是《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应收账款引入银行信贷的质押标的物打开了法律通道,银行开办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法律障碍被清除。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信用社先后出台了系列配套措施,人民银行制订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应收账款电子登记公示系统同步上线运行,工行印发了修订后的《贷款担保管理办法》,并配套出台了《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孝感市安陆建行、汉川市各银行先后开办了隐蔽保理业务试点,累计办理隐蔽保理贷款1亿元、2.8亿元。据初步统计,2009年,孝感市共有67户企业申请应收账款质押贷款118475万元,银行实际发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116945万元,此品种的信贷满足率达到了98.71%,远高于平均信贷申请满足率35%左右的水平。
(二)动产抵押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相对《担保法》而言,《物权法》关于动产引入抵押的范围更全面,抵押物品种更丰富,有关抵押登记管理的规定更详尽,动产担保在法律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此背景下,孝感市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信用社在具体信贷管理与操作上,改变了贷款抵押侧重于不动产的谨慎做法,也改变了动产抵押仅限于保值和易于变现的保守策略,逐渐消除了“动产易动”的恐贷症心理。调查显示,2009年,汉川市金融机构发放动产抵押贷款余额达到了26.3亿元,就连成立不足1年的村镇银行也对近20家小企业发放动产抵押贷款近3500万元。
(三)权利质押在孝感开始了破冰之旅《物权法》关于银行信贷抵质押物的界定,在法律层面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莫过于正式把应收账款引入了银行信贷质押范围,扩大了纳入质押的范围,如股票权利,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出台后的林权等引入质押不再存在法律上障碍。权利质押贷款在孝感开始了破冰之旅。2007年11月,汉川农发行以股票权利为质押,为某公司发放质押2000万元,这是孝感辖内银行机构首次以股票权利为质押发放贷款的成功尝试。孝感市建行则探索以收费权为质押营销贷款,以4500万元的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质押贷款1700万元,汉川市农发行以企业的林权证作为质押标的物,对康欣木业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8482万元等。可以预见,《物权法》将权利引入银行信贷质押的范围,为银行信贷创新预留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银行信贷营销也将有更多新的增长点。
(四)仓单质押信贷试点已经启动担保物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虽然在操作技术、制度规范、管理方法等多方面没有达到成熟标准,孝感市相关银行还是启动了该项业务的试点。安陆市农业发展银行实行专人驻点,专户管理。贷款专户储存,收购资金凭驻点信贷员签字支取,按入库进度监督资金支付的管理办法,对湖北禾丰米业公司先后发放仓单质押贷款近7000万元。能够预料,随着更多银行信用社启动该项业务的试点,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