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13:45: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贷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信贷问题

农村小额信贷问题

1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1.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1)担保、保险机构产品业务比较局限。

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离不开农村信贷担保、农业保险及再保险机构。我国现行小额信贷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或担保,也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或担保形式,但是因为贷款对象都是最贫困的农民,他们提供的担保的作用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担保相比很难等同,因此在农村小额信贷中引进商业担保和保险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2)缺乏专门的农村小额信贷资金批发机构。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规模的专门向小额信贷(零售)机构提供批发资金的信贷批发机构,很多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资金不足且缺乏合法的融资渠道,必然会严重制约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壮大,导致他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查看全文

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分析

摘要:针对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况,提出了加大小额信贷资金支持、降低信贷发放标准、健全担保体系和构建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等具体对策建议,以期改善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信贷问题,推动当地农业金融发展。

关键词:大连市旅顺口区;农业金融;小额信贷

大连市旅顺口区对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十分庞大,但是资金需求与供给并不平衡。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村金融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担保贷款占比较高、贷款总量供给不足、风险管控严格等。大连市旅顺口区当地农户面临着小额信贷对农业支持力度不足、发放标准过高、缺少健全的担保体系、信用风险难以把控等诸多问题。

1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1.1信贷总量。由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户、渔民较多,且距离大连城市中心较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征突出,农、渔业聚集现象较为明显,因而当地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相对较好。截至2017年,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村小额信贷余额达到937.2万元,占全区小额信贷比重约为17%。1.2信贷结构。从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村小额信贷类型结构来看,当前其小额信贷当中,担保贷款占比高达46.3%,其中农业经营类贷款占比为26.1%,政策信贷资金和合作信贷资金占比居高。由此可见,当前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业小额贷款表现出担保贷款占比居高的特征,这也说明商业银行并未放松对此类小额贷款的风险防控。1.3信贷主要特征。大连市旅顺口区是大连农户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农业发展需求较大的区域之一。但是长年以来该地的金融需求一直未能得到满足。根据当前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情况来看,当地的农村小额信贷特征明显。主要特征如下:首先,农业小额信贷的总体规模一直不高,当前全区的信贷余额仅为1000万左右,整体信贷满足率非常低。第二,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够放松对小额信贷的风险防控,因而担保抵押类贷款占比非常高,这也导致许多小额信贷需求被拒之门外。第三,农村小额信贷的申请方多为当地农户,单笔金额非常小,规模不高。

2大连市旅顺口区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农村信贷约束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信贷约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国农村金融基础薄弱,信贷市场不完善,大量农村居民存在信贷约束,农业及农民获得贷款的机率很低。本文分析了农村信贷约束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贷;信贷约束;金融服务

在市场经济时期,农户消费已在较大程度上货币化、社会化。一方面,农民消费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不再自给自足,而是像城镇居民那样,以货币为媒介去交换所需商品;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和支出的很强的不确性。这样,农户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常常会出现不平衡,形成生产性和消费性的融资需求。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农村的信贷约束,中国农村金融基础薄弱,信贷市场不完善,大量农村居民存在信贷约束,农业及农民获得贷款的机率很低,这也成为抑制农民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我国农村居民存在较强的信贷约束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十个省的两万个农户进行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有46%的农户具有借款需求,但仅有26%左右有借款需求的农户能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网点覆盖不足。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尚有2945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有8000多个乡镇仅有一个银行网点,在全国所有乡镇中,金融服务严重不足要占1/3。

二、农村信贷约束产生的原因

查看全文

农村信贷融资担保问题

资金的短缺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改革后实行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对风险大、收益小的农村市场失去了兴趣,逐渐撤出了设在农村的网点,过度集中于城市。同时,正规金融机构受法规局限过多,适用的担保方式单一,且手续复杂,多数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不能提供有效担保,金融风险较大,风险、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往往使专业知识欠缺的农民望而生畏,从而造成了农民“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两难并存的局面。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政策和新举措,多次提出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担保品缺乏的问题,以破解其融资难题。

一、我国农村信贷融资担保的现状及缺陷

(一)现状。

在2009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先生发言指出: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离普惠性的金融体系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目前有两亿多农户,真正可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信贷服务的大约占到三分之一。近年出版的《中国农村金融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融入资金需求的农户大约占到了60.6%,但这些想借钱的农户有42%以上没有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借到钱,即使从正规金融机构贷到款的农户,也有35.6%以上的农户表示这些贷款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截止到2009年6月末,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有118家(不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全部引入的资本还不到50亿元,吸收的存款只有130亿元,发放的农户贷款55亿元。2008年,所有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近7万亿元。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融资渠道有五个:一是政策性银行信贷(如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对农村粮棉油收购、加工企业的信贷业务);二是商业银行信贷(如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村镇银行等的信贷业务);三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四是民间高利借贷;五是民间亲情借贷。正规金融融资和非正规金融融资约各占一半。其中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融资的需求,主要通过以担保形式提供贷款。农村信贷投放中,涉及农村信贷担保的主要法律、法规为《担保法》、《物权法》、《贷款通则》等。与农村信贷担保相关的法律还包括《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条款。目前我国农村信贷担保方式主要为:保证担保、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等。

(二)我国农村信贷融资担保的主要困境。

1.信贷担保形式单一。目前,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占农村信贷的绝大部分,特别是小额信用贷款与联保贷款业务的试点,使信用和保证贷款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抵押、质押贷款虽然较信用和保证贷款的风险防御能力高,但由于农村信贷通常额度低、期限短且农村可供抵押物、质押物种类少,故抵押和质押这两种担保方式反而使用的频度较低。

查看全文

农村信贷配给问题探析

1理论分析

交易费用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科斯认为,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投机主义(Opportunism)、不确定性与复杂性(UncertaintyandComplexity)、少数交易(SmallNumbers)、气氛(Atmosphere)和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Asymmetric),是造成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由于农户和银行本身是有限理性的,二者之间又存在信息不对称,均不能对目前状况和未来发展的变化做出完全的分析和预测,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信息收集成本。市场经济具有不确定性,农户和银行双方都会把未来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容纳在合同里,农户为了规避风险,会尽可能降低约定利率,银行为了弥补可能的风险损失,会提高约定利率,导致双方的交易预期被拉大,订立契约的议价成本提升。笔者从交易费用理论出发,以农户和银行2方面的视角,建立了2个参与约束模型,分别去定性分析影响农户和银行参与市场的因素。1.1农户模型设农户的贷款规模为S,贷款利率为r,农户的贷款成本就是rS,同时,农户进入金融市场,需要付出交易费用(包括交通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可能发生的人际成本、寻租品等等),设这一成本为T。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为了防止道德风险,通常要求农户提供一定的担保或抵押品,因此,农户就要放弃抵押品的一部分权利从而产生机会成本,将这一成本设为M。农户还面临着不选择贷款,也就是低资本状态下的经营活动可能取得的收益,把这一机会成本设为y。由此,可以得到农户选择借贷产生的成本函数,即:C=rS+T+M+y(1)从收益的角度来看,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外部的不确定性,而且农户本身是有限理性的,因此农户经营成功几率,设为变量p,并且假设农户成功经营能获得的收益为Ys,农户失败经营所能获得的收益为Yf,其中Yf是小于农户的资本投入量的。由此,可以得到农户的收益函数就是W=pYs+(1-p)Yf(2)当W>C的时候农户才会选择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即:pYs+(1-p)Yf>rS+T+M+y(3)式(3)为农户的参与约束模型,由公式可知,农户的贷款风险和贷款成本很高,尤其当T市场的交易成本很高时,农户的借贷欲望会降低。且从现实的角度加以考虑,农户面临的贷款利率中也存在着银行为转嫁风险而设置的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成本,农户在比较陡峭的市场需求曲线下,没有议价的权利,只能接受这一风险成本,而且农户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很难提供抵押品。另一方面,当前市场的预期收益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农户在高资本高负债的经营条件下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而在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中,笔者认为农户本身偏向于风险厌恶,因此大部分的农户在利率均衡水平下往往会选择退出。从银行方面考虑,银行本身是有限理性的主体,在贷款申请的审核上,会受到审查人员个人素质以及审查能力的限制,必然会出现审核误差,甚至寻租行为,这就使得农户获得贷款增加了交易成本,假设银行通过申请人申请的概率是v,有(1-v)比例的合格申请者不能够拿到贷款(0<v<1),把这一比例结合在(3)式中,可以得到:v[pYs+(1-p)Yf]>rS+T+M+y(4)即农户本身的收益函数要乘上一个几率v,把方程两边同时除以v,即可得到:pYs+(1-p)Yf>(rS+M+y+T)/v(5)由于审核成功概率v是银行对于农户产生的影响,为农户的外部交易成本,如果农户申请失败,其已付出的交易成本得不到补偿。从以上分析框架可知,农户进入正轨金融市场需要付出很高的交易费用,而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农户经营难度很大,往往预期收益无法覆盖产生的成本,农户主动选择退出正规金融市场,而选择民间借贷。1.2银行模型以银行为主体建设模型,银行在借款给一位农户的同时放弃了借给其他申请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把这一机会成本设为Mb,银行贷款依然有损失的可能(这里只讨论农户经营失败后的还款能力缺失带来的违约损失),依据上文的假设,设e为农户在经营失败下平均还款水平,可以推导出银行的损失为D(1-p)(1-e),把银行的监督和人力成本设为H,银行的成本函数即:Cb=Mb+D(1-p)(1-e)+H(6)对于银行的收益,假设在本息成功收取时贷款收益为Dr,在农户经营失败的情况下,其所能收回的钱款数为De,其收益函数为:Wb=Dpr-D(1-p)(1-e)(7)当Cb<Wb时银行的才会放贷,银行的供给函数即:Dpr>Mb+2D(1-p)(1-e)+H(8)从(8)式可以看出银行方面也面临着很高的风险,首先银行要对借款农户进行考查,了解农户的还款能力,在信息流动相对缓慢、地理区位较为分散、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收集信息不易,因此银行的人力资本很高。与此同时,如农户经营失败,由于农户无力还款,贷款将变成了不良贷款,银行为了避免损失,更愿意为能提供担保和抵押品的农户进行贷款,也就是模型中e值的水平要足够高;另一方面,如果农户经营失败,那么银行的人力资本和付出的交易费用,机会成本都很难收回,因此银行要寻找的是经营能力强、诚信度水平高的借款人,而为了减少搜寻成本,银行一方面会关注固有资产规模大的农户,另一方面会与有借款经历的借款人建立长期的契约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对于农户经营成功的概率是可以预期并且可以承受的,这就使得正规的农村金融市场变成了少部分人得益的市场,而大部分的农户被拒之门外。

2样本与设计

2.1样本地区数据收集自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根据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获嘉县人均GDP为22591元,排名是86/108,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0307元/a,排名是106/108,由此可知,获嘉县是一个欠发达县域,其经济发展状况欠佳,较为符合调查目的,笔者研究的主体是个体农户,希望通过调查农户的个体特点和基本情况找到影响贷款可得性与满足度的非价格因素,样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同时意味着其信息流动性差,农户与当地银行机构的交往程度有限,会使得非价格因素引起的信贷配给问题更加严重。2.1.1调查设计为了更准确的调查影响农户进行信贷选择的因素,笔者在问卷设计时着重于问题的全面和完整性,把问卷分为了4个部分,包括农户基本信息、民间借贷情况、正规金融的借贷情况和实际的借贷信息。调查中走访了十余个村落,选择了不同发展水平的村落,在满足一定随机性和调查方面性的前提下进行了集中的走访。笔者在调研时还关注到了不同的主体,包括银行和当地的有关政府部门,了解当地的金融发展现状,从而多角度完善调查设计。2.1.2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1)农户基本信息。大部分农户的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而且初中水平所占比重最高达到了46.24%。受调查农户中50~60岁是比重最大的一组,而且40岁以上的占到了75%,说明目前农村老龄化程度很高,年轻人比较少。2.2实证设计2.2.1变量定义Y为农民是否得到贷款的虚拟变量,1表示得到,0表示未得;根据银行模型的分析,笔者认为银行参与市场时主要考虑借款人的诚信度,信息搜寻成本低以及还款能力的个性特征。由此,变量中选取了是否党员、是否本村大姓2个与诚信度相关的0、1变量,选取受教育水平做为信号传递变量,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及以上5个等级,家庭富裕程度与还款能力和信贷风险相关,釆用五分量表。笔者对农户获得贷款满足度进行变量设计,在问卷调查中询问了农户3a来从正规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量,以及3a来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实际取得的贷款量,把第i个农户信贷申请额设为Xi,把第i农户的信贷满足额设为Yi,第i个农户的信贷满足度设为Zi,那么计算公式即为:Zi=Yi/Xi,把Zi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与模型1比,模型2增加了是否有多次正规金融贷款经历这一解释变量。2.2.2模型设计这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研究,笔者建立了logit回归模型,具体的回归模型为:F(pi)=epi/1+epi(9)E(Yi)=pi=β0+β1×namei+β2×agei+β3×polii+β4×asseti+β5×educi+ui(10)关于农户贷款满足度研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体模型如下:Zi=β0+β1×namei+β2×agei+β3×polii+β4×asseti+β5×educi+β6×expi+ui(11)2.2.3研究假设假设1:党员和本村大姓的农户代表着更高的诚信度水平,贷款可得性和满足度更高;假设2:农户的教育水平越高,传递出贷款人能力越强的信号,贷款可得性与满足度越高;假设3:家庭富裕程度与还款能力和信贷风险相关,因此对贷款满足度和可得性的影响也应该是正向的。假设4:在正规金融有多次借贷经历的农户,信息不对称程度弱,信贷满足度高。

3结果与分析

从似然比统计量可以看出,logit模型总体通过了检验。从回归结果来看,只有农户收入水平和农户的教育水平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因此只有假设2,3得到了验证,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的收入水平越高就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原因可能有3点,首先,农户收入水平越高,就代表农户的还款能力越强;其次,农户收入水平较高,就更有可能提供抵押品,银行的风险降低,就更有意愿放贷;最后,农户的收入水平越高,本身的经营规模也就越大,资金需求量也就越高,本身借贷的可能性也会提高。同时教育水平与农户的借贷成功率也是正相关的,具体的原因可能有2点,首先,农户的受教育水平与收入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农户的受教育水平越高,收入水平也相应较高,还贷能力较强;其次,农户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对正规金融的认识程度就越高,更有助于其获得贷款。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中发现农户家庭财产水平,受教育年限以及是否有贷款经历,这3个变量分别通过了0.01,0.05和0.05的显著性检验,可以得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的贷款满足度就增加10.1%,农户的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a,农户的贷款满足度就会增加2.16%,同时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经历的农户要比没有贷款经历的农户贷款满足度高12.6%。这3点使得假设2、3、4得到了验证。假设1没有得到验证,原因可能是调研地区是欠发达地区,缺乏规模性的产业组织结构,而且交通网络不健全,信息流动速度慢,农村内部的社会资本信息无法有效的传递,也就无法成为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审核的关键要素。

查看全文

农民汽车消费信贷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汽车消费逐渐走入农村家庭,农民家用汽车的消费增速很快。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促进我国农村汽车消费信贷发展,成为拓展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关键。该文以山东省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与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研,分析指出了汽车消费信贷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并通过实例进行论证,以期为山东农村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居民;汽车消费信贷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山东省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汽车是作为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重性的特殊商品,在农村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农村居民出行日益频繁,货物流通量逐步增大,农民对于汽车的需求正逐年上升。根据山东省统计数据可知,截至2017年,仅有32.4%的农村家庭拥有汽车,汽车消费信贷在山东农村地区有着巨大市场,探讨农村汽车消费信贷的现有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对促进农村汽车信贷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次调查以山东省各地市的农民为对象,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山东省农民汽车消费信贷现状,借助网络和实地调研方式对农民进行调查,调研期间,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15份问卷,有效问卷212份,最终对所有确认并有效的样本进行了随机抽查,确认样本可信。

1山东省农村汽车消费信贷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1.1调查对象年龄分析。在所调查的人群当中,年龄在18~25岁的人数有10人占4.7%,26~35岁的人数是有27人占12.7%,年龄在36~49岁的人数最多有89人,占42%,年龄在50~59岁的人数有62人,占29.2%,60岁以上的人有24位,占11.3%。调查对象主要是中壮年农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能力,有实现购买汽车愿望的能力,具体如表1所示。1.2调查对象学历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大专或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多占到41.0%,其次是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占到30.7%,高中或中专学历的人数占28.30%。由此可以看出,高学历水平的农民占比较小,在利率计算方面可能存在知识盲区,出于谨慎性,其对于消费贷款的接受度较低。如表2所示。1.3调查对象收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有59.6%的农民表示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平均月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有一定差距。调查对象平均月收入在3000~6000元的人数最多有88人,占41.5%,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有83人,占39.2%,平均月收入在6000~10000元的人数有40人,占18.9%,收入在10000~15000元以上的只有1人,占0.5%。调研结果基本符合山东省统计局年鉴数据,具备科学性,具体如表3所示。

2山东省农村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小议银行信贷的问题

摘要:论文实证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在金融机构资产结构中占绝大比重,在经济、金融、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银行经营者应按“权利与责任对称。收益与风险对称”原则,建立健全短期和长期的激励约束机制。如绩效与收益挂钩、期权收入制、年薪制和补充养老制度等多种经济激励方式的不同组合等。

关键词:银行信贷;资产结构;激励与约束机制;期权收入制;绩效与收益挂钩

年月日,中国签署了WTO议定书,加入了WTO。中国加人WTO五年以来,在业务范围方面中国对外资银行将先后开放国内企业和居民的外币业务、中国企业和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在地域范围上每年开放一些城市五年内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部开放。按照中国加人WTO的承诺,中国银行将在2006年底前向境外全面开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全部金融业务的格局被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和证券市场及不断涌人中国的外资银行所打破。在我国外资通过合资参股己经进人我国的18家商业银行,占我国银行体系总资本的15%。但1998-2003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大约仍占我国全部金融资产的63%,并且占有全国60%左右的存贷款市场份额,可见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它们的任何行为都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甚至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在在经济、金融乃至社会生活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兴衰成败对我国整体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银行收人结构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利息收人、非利息收人和非营业收人。在早期银行收人绝大部分来自于其传统存、贷业务的利差收人,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业的收人结构和业务范围不断发生改变。利息收人所占比重不断缩小,非利息收人比重不断、扩大。即便如此商业银行利息收人在总收人中还是占重要的部分:当前世界大银行的非利息收人可占到总收人的40%,利息收人占60%左右。所以信贷仍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主营业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绝大部分来源于传统的信贷业务。由于我国信息不公开、法律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资本市场不发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我国经济仍然长期依赖于银行信贷。虽然我国的金融机构资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2000年到2005年信贷资产持续保持绝对资产比重,并呈现明显增长趋势。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人员虽然责任重大,承担了包贷包收、终生责任追究的高风险,但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收益,即在信贷运作过程中存在着“权利与责任不对称,收益与风险不对称”,信贷人员在信贷决策中没有多少决策权,但却要承担信贷损失的责任。现行的分配制度存在不少弊端,各银行分支机构对信贷人员的奖励一般都很少,薪金收人与其他岗位人员差别不大,有的甚至不如组织存款人员的收人。银行职工收人由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份组成,虽然个人报酬与工作绩效联系了起来,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成比例。从国有商业银行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由于受宏观环境、观念障碍、制度环境欠缺、现行法律法规障碍、自身条件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度,股票期权、职工持股等长期激励类的措施目前难以实施,但国有商业银行可借鉴期权激励理论的核心,结合信贷人员的实际情况,从信贷工作的风险性、复杂性等特点考虑,对信贷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奖金+风险津贴三位一体的新型报酬体系。

查看全文

农村小额信贷问题探究论文

1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1.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1)担保、保险机构产品业务比较局限。

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离不开农村信贷担保、农业保险及再保险机构。我国现行小额信贷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或担保,也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或担保形式,但是因为贷款对象都是最贫困的农民,他们提供的担保的作用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担保相比很难等同,因此在农村小额信贷中引进商业担保和保险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2)缺乏专门的农村小额信贷资金批发机构。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规模的专门向小额信贷(零售)机构提供批发资金的信贷批发机构,很多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资金不足且缺乏合法的融资渠道,必然会严重制约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壮大,导致他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查看全文

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及对策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存不足;未来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方向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按照人民银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全面试行和推广了小额信贷活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提出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小额信贷资金供给存在较大缺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自立能力弱、行政干预造成小额信贷风险加大、支农措施与农户需求不匹配、不断强化小额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通过市场定价机制实现持续经营、为小额信贷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创新小额信贷模式满足农户的各类需求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模仿孟加拉乡村银行(GB)的小额信贷模式在河北省易县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开启小额信贷在中国的试验之路。199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在全国17个省的48个县(市)推行小额信贷项目,开始了以下岗职工为对象的城市小额信贷。

2000年,农村信用社按照人民银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全面试行和推广了小额信贷活动,以自由存款和中央银行再贷款为资金,开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小额信贷,引发了关于小额信贷理论和实践的论证。2005年为“小额信贷年”,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到200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内蒙古五个试点省(区)开始倡导商业性小额信贷的试点,这些地区成立了山西平遥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贵州江口华地小额贷款公司、四川广元全力小额贷款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融丰小额贷款公司、陕西户县信昌和大洋汇鑫小额贷款公司共计7家试点商业性小额信贷公司。

2008年5月4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提出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政府鼓励民间资金和海外资金进入小额信贷领域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国各地呈现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相继成立并开展小额信贷项目的良好局面。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存不足

查看全文

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村小额信贷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金来源。目前,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提出相应对策,以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信贷资金;信贷政策

“小额信贷”(Microfinance)是指专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是向贫困家庭提供非常小的贷款以帮助他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扩大现有的小本生意。农村小额信贷以贫困或中低收入农村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特定目标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这是农村小额信贷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金融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一)小额农贷资金供给渠道狭窄

农村信贷供给渠道狭窄,形成了求大于供的局面。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开始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不能广泛吸收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