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13:41: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信贷文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银行信贷文化培育论文
1以价值为导向,培育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理念
银行信贷文化战略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金融同业竞争的升级,信贷文化竞争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倍受商业银行的关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建设信贷文化,就应建设卓越的信贷文化,并通过信贷文化来体现和丰富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只有培育起广大信贷员工自觉献身于商业银行信贷事业的责任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使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源,人格化的银行信贷行为也就将会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或被动性的行动,而是员工自我价值不断追求和不断实现的过程,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投身工作,使银行的意志变为全体信贷员工的共同意志,银行的目标变为全体信贷员工共同奋斗的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应以价值为导向,重规模、重成本、重质量、重结构、重效益,深入挖掘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创新设计银行信贷目标文化模式,充分探索现代信贷文化战略,通过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价值取向的信贷文化规范,培育与银行共同的价值观,体现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利益取向,来促使全体员工从精神、理念、风气、言行直至符号和环境都产生充分的认同和自觉,进而使这种价值体系被社会和客户认同。
2以管理为主线,夯实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基石
一是要加强组织与领导。要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银行信贷文化的组织管理工作,要分别从观念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员工道德行为规范、重点业务、“品牌”等方面总结典型经验,把经验加工成理念,把理念阐释为规范,使价值内化为信念,以制度约束行为,使规范行为形成习惯,再用先进的信贷文化观念教育和引导员工,调动广大员工积极争当信贷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以点带面,唱响文化旋律,尽展文化魅力,把信贷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要加快培育与挖掘现代银行企业家。一方面,建设卓越的企业信贷文化,造就银行的核心人物——银行家尤其重要。他们作为银行全体员工的最优秀代表,是银行价值观和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另一方面,银行的个性出自银行的理念,银行的理念也就是银行家的理念。银行家作为成功银行的灵魂人物,是银行凝聚的核心,必然是银行信贷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肩负重任。
三是要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有效结合。实践证明,只有将管理制度与人本主义有效结合,银行经营才能成功。建设以人为本、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企业文化中“人情化”管理的内涵,强调了环境因素与人本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合规文化建和谐信贷感悟
构建信贷合规文化上,总之。坚持管理不能有敞口,原则不能有松口,违规不能有借口,建议合规文化,屏弃违规文化。针对新政策新流程新情况,有针对性地抓好信贷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全行信贷业务健康、稳定、有效发展,为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做出努力。
经营胜利的企业里,美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精辟论断。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利润指标,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而是企业文化。
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信贷文化。指在信贷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够体现信贷价值观的信贷基本理念、形象气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既需要宏观层面的大手笔,构建和谐信贷。也需要微观层面的小制作,这样才干形成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的生动局面。和谐意味着秩序,秩序制约着风险,和谐的信贷环境下,业务发展才更加有序和均衡。过去相当长时期内,银行业乱象丛生,合规的信贷文化更是无从谈起。一种不健康的信贷文化,或者根本没有信贷文化,极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银行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因此,只有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银行才干从内部增强生存竞争能力,真正消除不良资产的成因。
努力构建和谐信贷,市分行积极建议合规文化。进行有益的尝试。信贷管理工作力争四好:即把信贷业务做好,把信贷资产管好,把信贷队伍带好,把信贷科技用好。
1把信贷业务做好
小议提倡合规文化建立和谐信贷
美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精辟论断,在经营成功的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利润指标,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而是企业文化。
信贷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信贷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够体现信贷价值观的信贷基本理念、形象气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构建和谐信贷,既需要宏观层面的"大手笔",也需要微观层面的"小制作",这样才能形成"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的生动局面。和谐意味着秩序,秩序制约着风险,在和谐的信贷环境下,业务发展才更加有序和均衡。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银行业乱象丛生,合规的信贷文化更是无从谈起。一种不健康的信贷文化,或者根本没有信贷文化,极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银行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因此,只有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银行才能从内部增强生存竞争能力,真正消除不良资产的成因。
泉州市分行积极倡导合规文化,努力构建和谐信贷,进行有益的尝试。信贷管理工作力争"四好":即把信贷业务做好,把信贷资产管好,把信贷队伍带好,把信贷科技用好。
1、把信贷业务做好
创新文化企业信贷服务建议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3439亿元增长到7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速。与此同时,由于融资渠道不畅,束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银行信贷作为文化产业融资的核心渠道来源,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银行信贷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运作机理进行分析。
1银行信贷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文化市场管理的逐步放开,一大批的文化企业逐渐成长起来,银行信贷为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2009年国家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国内商业银行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正在逐渐加大。
一是通过银行与政府合作,打通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通道。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积极采取包括融资扶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等在内的各种措施扶持文化产业发展。银行通过与各级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凭借政府平台引入政策支持,进行宏观布局,携手搭建各类文化企业融资服务网络。2008年,中国银行与文化部签署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采取“文化部组织推荐、中国银行独立审贷”的合作方式,中行已为多个文化部推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项目涉及文化园区、工艺品制造、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2009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与上海市签订了《推进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将在5年内为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300亿元融资规模。2010年10月,工商银行湖北分行、中国银行湖北分行与湖北省文改办签署协议,为湖北文化企业提供220亿元的授信额度。银行业通过与各级政府的合作,不仅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贷款融资,还结合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尝试在推动重点文化企业整合并购、上市、“走出去”和开发多元化金融产品等更高层面进行深度合作,探索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二是初步尝试创新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方式。针对一些文化企业没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担保,只拥有版权等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的实际,部分银行逐步开展了以版权质押为核心、辅助专业担保方式向文化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服务,创新了文化金融服务产品。如北京银行从2007年以来,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中小型企业,推出了“创意贷”文化创意升级系列产品,积极研发集聚区商圈贷款、集聚区内文化创意组合联保贷款等新产品;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则面向政府重点支持的影视、出版、演艺、艺术品经营、动漫与网游六大类型文化企业,开展专门用于文化企业的文化创意产业版权担保贷款,贷款资金服务于融资项目的创作、制作、生产、销售、推广、衍生品开发等整个经营过程。同时,一些银行还积极探索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尝试信贷、债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多种工具相融合的金融产品,做好文化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对接。一些商业银行还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行业细分,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如中国银行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文艺演出等若干子行业,对于不同子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产业集中度、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不同领域文化企业的经营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有针对性地为文化企业提供具有良好适用性的金融产品。
2商业银行信贷服务文化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
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分析论文
1以价值为导向,培育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理念
银行信贷文化战略是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金融同业竞争的升级,信贷文化竞争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倍受商业银行的关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建设信贷文化,就应建设卓越的信贷文化,并通过信贷文化来体现和丰富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只有培育起广大信贷员工自觉献身于商业银行信贷事业的责任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使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源,人格化的银行信贷行为也就将会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或被动性的行动,而是员工自我价值不断追求和不断实现的过程,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投身工作,使银行的意志变为全体信贷员工的共同意志,银行的目标变为全体信贷员工共同奋斗的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应以价值为导向,重规模、重成本、重质量、重结构、重效益,深入挖掘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创新设计银行信贷目标文化模式,充分探索现代信贷文化战略,通过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价值取向的信贷文化规范,培育与银行共同的价值观,体现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利益取向,来促使全体员工从精神、理念、风气、言行直至符号和环境都产生充分的认同和自觉,进而使这种价值体系被社会和客户认同。
2以管理为主线,夯实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基石
一是要加强组织与领导。要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银行信贷文化的组织管理工作,要分别从观念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员工道德行为规范、重点业务、“品牌”等方面总结典型经验,把经验加工成理念,把理念阐释为规范,使价值内化为信念,以制度约束行为,使规范行为形成习惯,再用先进的信贷文化观念教育和引导员工,调动广大员工积极争当信贷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以点带面,唱响文化旋律,尽展文化魅力,把信贷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要加快培育与挖掘现代银行企业家。一方面,建设卓越的企业信贷文化,造就银行的核心人物——银行家尤其重要。他们作为银行全体员工的最优秀代表,是银行价值观和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另一方面,银行的个性出自银行的理念,银行的理念也就是银行家的理念。银行家作为成功银行的灵魂人物,是银行凝聚的核心,必然是银行信贷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肩负重任。
三是要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有效结合。实践证明,只有将管理制度与人本主义有效结合,银行经营才能成功。建设以人为本、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企业文化中“人情化”管理的内涵,强调了环境因素与人本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企业信贷文化建设论文
一、企业信贷文化的概念
企业信贷文化是通过实现信贷业务基本理念、组织架构、信贷操作、检查反馈的全局或局部统一,逐步建立起对外服务和经营标准化,对内管理和操作规范化的一系列的以信贷从业人员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一整套信贷质量文化体系。当前,农发行正处于内部改革的关键时期,信贷业务以及相应的信贷政策也做了重大调整,如何面对和化解转型时期的各类矛盾,预防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有效发展业务,打造现代银行笔者认为应以加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1.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
一是可以确保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农发行的良好形象可以给客户安全感、信赖感,客户也将按封闭管理要求营运收购资金,从而确保收购资金不流失。二是有利于保留和吸纳人才。名牌企业之所以享誉国内外,作为企业形象组成部分的企业职工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所产生的职工主人翁自豪感,不仅使原有人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干,也使外部人才愿意来企业效力。三是可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与谅解。良好的形象使公众对银行有一种预期的好感,即使农发行一时有公众不满意的地方,也会得到谅解。同时,在农发行困难时期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则更显得重要和可贵。
2.细化企业文化,突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的意义
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研究论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金融风险
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无非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因素,二是借款人因素,三是信用社自身因素。具体分析每一笔不良贷款形成就会发现,无论是社会信用环境、政策性因素、体制因素,还是企业改制、逃废债务、骗贷逃贷,还是信用社管理不善、盲目放贷、信贷管理不严等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责任没有明确到人。过去政府行为发放的贷款形成不良,其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留下来的大锅饭思想在作怪,认为都是国家的钱,不必较真,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怎么谈得上责任明确?借款人和信用社是一对矛盾,具有双方面作用,可以是共同发展共同促进,也可以是互相约束互相打击排挤,制约发展直至矛盾激化。当企业经营正常时,大多数表现为前者,当借款人经营出现问题时,或借款人不合作时,就会表现为后者。问题的关键是,何时发现、由谁发现经营出现问题,或借款人有不合作倾向。这要靠信用社的预警系统敏感度、管理人的敏捷度和约束机制的有效性,这也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关键。而管理的主体是人,是人的责任心,如果明确这样一个人时时刻刻密切关注借款人经营和行为,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就会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信用社方面的原因分析,从根本上讲,就是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控制机制,限制贷款发放人的行为,从贷款的发放、运用、收回全程控制住贷款,也就是在贷款循环过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使得贷款周转没有进行完整。纵观不良贷款的形成过程,每一笔不良贷款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人为因素,或是没有把握好政策,或是不执行制度,或是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或是存在麻痹思想,或是存在违反程序现象,或是徇私舞弊现象,等等等等不一而论,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真正落实到责任上,信用社主任一换了之,信贷员放的贷款有主任签字挡着,找信用社主任的贷款有联社审贷委员会批文,审贷委员会审议的贷款由集体拍板,到底由谁负责很难确定。所以说责任不明确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实质问题。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之所以长期居高不下,陷入不良贷款盘活了又产生新的不良贷款的怪圈,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运作长期以来一直生存在落后的信贷文化当中。可以说落后的信贷文化比巨额的不良贷款更可怕。不良贷款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化解,但落后的信贷文化会形成源源不断的不良贷款,所以治理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在农村信用社系统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
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的对策
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是指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其作用力具有持久性特征,信贷员、中高级管理人员是信贷文化的载体,信贷管理工作要用现代先进的信贷文化来规范信贷经营行为,良好的信贷文化有助于信贷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素质。一种不健康的信贷文化(或者根本没有信贷文化)有可能助长借款人赖账风气的滋生和蔓延,使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和信誉蒙受损失。
只有培养健康的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农村信用社才能从内部增强生存竞争能力,消除不良资产的成因。笔者认为,要实现上述目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农发行信贷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信贷是在经济活动中,贷款者向借款者供应货币,后者定期归还并支付利息的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农业信贷是金融组织在农村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是动员和分配农村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在供应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周转的一种形式。而信贷文化是指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其作用力具有持久性特征。信贷员、管理人员是信贷文化的载体,信贷管理工作要用现代先进的信贷文化来规范信贷经营行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一、从农村信贷的必要性看信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银行是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把信贷文化建设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业务发展的同时,丰富和提升信贷文化。
①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是商品性生产,在伴随着商品运动的资金运动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货币资金暂存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企业家手中。农发行通过信贷形式支持农村企业发展,同时也巩固了这部分企业存款,将这部分资金吸收和集中起来了,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情况下,有计划地用于农业生产。②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需要依靠农业信贷解决。农发行在信贷投入的同时,也在向农村传播农发行的信贷文化。③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农业本身的积累又十分有限。为满足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需求,必须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跟进政策性信贷投入和商业性信贷投入。④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发展银行,可利用信贷这个经济杠杆,通过调节贷款的范围、数量、利息率以及偿还期限等,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引导农业生产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
农发行在支农工作中,要树立“为三农贡献力量,为客户创造价值,为银行赢得发展”的信贷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为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贷文化对支农工作的引领作用
农发行信贷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信贷是在经济活动中,贷款者向借款者供应货币,后者定期归还并支付利息的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农业信贷是金融组织在农村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是动员和分配农村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在供应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周转的一种形式。而信贷文化是指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其作用力具有持久性特征。信贷员、管理人员是信贷文化的载体,信贷管理工作要用现代先进的信贷文化来规范信贷经营行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一、从农村信贷的必要性看信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银行是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把信贷文化建设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业务发展的同时,丰富和提升信贷文化。
①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是商品性生产,在伴随着商品运动的资金运动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货币资金暂存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企业家手中。农发行通过信贷形式支持农村企业发展,同时也巩固了这部分企业存款,将这部分资金吸收和集中起来了,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情况下,有计划地用于农业生产。②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需要依靠农业信贷解决。农发行在信贷投入的同时,也在向农村传播农发行的信贷文化。③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农业本身的积累又十分有限。为满足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需求,必须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跟进政策性信贷投入和商业性信贷投入。④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发展银行,可利用信贷这个经济杠杆,通过调节贷款的范围、数量、利息率以及偿还期限等,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引导农业生产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
农发行在支农工作中,要树立“为三农贡献力量,为客户创造价值,为银行赢得发展”的信贷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为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贷文化对支农工作的引领作用
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分析论文
一、以德治社,育人为先。任何内控制度都不能面面俱到,农村信用联社管理层应思考如何逐渐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形成道德约束力。以人为本是德育的关键,诚信和道德的重建是信贷文化确立的根本,是一门对人的思维改造的艺术。“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农村信用社中高级管理人员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只有摒弃居高临下的官场作风,员工才会以诚相待;只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正气才能主导工作氛围。信贷文化的内涵很大程度上是信贷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道德的回归。由于信贷业务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不能也不可能通过刚性的制度来确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制度的完善只能降低而不能消除信贷员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信贷风险的控制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员工爱社敬业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农村信用社健康信贷文化的培养土壤,有着润物细无声,功到自然成的效用。
二、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和信贷激励机制。道德的培育与制度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可能凭空甄别员工的品质,故而从信贷调查到信贷各业务环节都应明确各自的责任。随着农村信用社省级成立后相关制度的健全,信贷资金的规范运行、效益和风险将更具有预测性,因而对信贷风险的早期判断是可以逐步做到的,超前采取措施有可能使农村信用社的损失降到最低。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贷前认真调查,不放过任何可疑点和风险点;贷中坚持审查、贷后及时跟踪,敏锐发觉客户经营质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信贷工作强烈责任心的基础上。不可否认,在农村信用社众多的不良贷款中,属贷前调查不实、贷后管理不严甚至没有贷后检查成因的,不在少数,而没有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无法从主观上解决人为的、或者是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农村信用社损失更是屡见不鲜。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还必须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客户经理的收入和提升应与其营销业绩紧密相关。
三、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信贷五级分类。在“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法的引导下,许多基层信用社忽略了对虽未到期但却可能已经产生内在风险的贷款管理;引导了借贷过分强调抵押和保证的作用,关注次要还款来源,忽视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这是一种扭曲的信贷文化。如果透过关系发放贷款,说明这家农村信用社没有信贷文化;而如果是透过抵押物来发放贷款,虽然这种判断方式比政策指引和关系贷款要好,但是问题在于抵押物的价值会发生变化。这种过分依赖抵押的信贷文化甚至有可能引发经济泡沫和通货紧缩,资本主义国家已有这方面的教训。前几年美国企业以房地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然后用贷款购买新的房地产,从而不断推动房地产价格上升。这种循环在银行依赖抵押的贷款决策程序下得以持续。当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经济崩盘时,银行只得吞下巨额资产缩水的苦果。作为一家永久运行的企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它的现金流,要真正考虑借款人的长期现金流状况,而不仅是抵押物厂房、机器设备等等,这是现代农村金融人最重要的信贷标准,这就是信贷文化。如果农村信用社城区农村信用社只重视借款人名气、和关系,而不关注其现金流,那就不是信贷文化,而是政治文化、关系文化了。原武穴市益兴城市信用社1997—1998年向湖北多菱动力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放贷1400万元发生损失就是一个例证。
四、积极支持广泛“三农”的发展。一个具可持续发展力的制度和文化应该是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目前金融界形成的片面追求新发放贷款要达到100%安全、对信贷人员终身追究贷款责任的信贷文化是低效的、缺乏生命力的,是以削弱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为代价的。从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出发,支持广泛“三农”的发展也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切实分散信贷风险,为自身业务发展拓宽市场空间。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第二目标,与其挖空心思、不惜血本去争取黄金客户,不如以宽容大气的姿态来关注一下广泛涉农中小企业,以农村金融人的慧眼来识别和扶持那些诚信守法、人力资本雄厚、第一还款来源可靠的中小企业。在这种良性信贷文化推动下,农村信用社也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提升省级农村信用联社的综合竞争力,在邮政储蓄、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争夺农村金融市场的“与狼共舞”时代站稳脚跟。当然全社会还要为农村信用社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作不懈努力,让信誉度差、违法乱纪的借款人无立足之地,让诚实守信的人文风尚和商业氛围成为社会价值观,真正使信用和法制成为保障农村信用社健康运行的平台。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