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调研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06:40: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习惯调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事习惯调研情况
从法学角度分析,传统习惯包含民事、商事、刑事等习惯。刑事习惯在现代文明社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空间,我们只能从历史档案中去发现刑事习惯曾经的辉煌;商事阶层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发达,我国也没实行民商分立立法,所以一般的商事习惯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只有民事习惯,不管历代法律如何变化,在历史上一直繁荣昌盛,时至今日,我国各地还有各式各样的民事习惯在法律之外为规范人们行为和维护本地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质来看,民事法律和民事习惯都是为了平衡利益、解决纠纷、维护秩序稳定的规范措施,应该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也是法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的。但是因为民事习惯来自于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和历史形态,成分复杂,既有顺应历史、与时俱进的优良习惯如尊敬长辈、赡养老人等,也有带有明显封建遗俗性质的不良习惯如重男轻女等,而法律是现实的规范,不可能全盘迎合民事习惯,否则就失去了立法的意义。因此好的民事法律应该在调研的基础上筛选、确定好的民事习惯,认可、保障其合法实施,才能将法的强制力和习惯的渗透力相结合,树立法的权威,实现法治的和谐。
《物权法》是我国当代《民法典》立法工作中出台的一部重要的法律。虽然法律理论和实务界已经就民事习惯调研为民法立法之必要工作达成共识,但是在《物权法》中我们没有发现调研的痕迹和相关的民事习惯条文。后续的侵权行为法、亲属法、债权法等立法工作会相继展开,相关立法及主管部门应该及早开始民事习惯调研的准备工作,让“良善”及时入法,以增强民法典的现实可操作性。
一、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扎实开展并做好下一步的民事习惯调研的实际工作,我们首先必须明悉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民事法律的特有属性决定。民事法律是私法,以保障私权利为主,而私权利自身存在意思自治的巨大空间。如果民事法律的保障效果不能抗衡原有的民事习惯,那结果只能导致法律脱离社会现实,失去立法的价值。民事习惯本来就产生在民事法律之先,良莠并存,民事法律的出现就是要在原有民事习惯基础上加以规范。让社会秩序更稳定。与民事习惯在规范秩序和平衡个体利益方面相比较,民事法律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所以民事法律在保障效果上要强过民事习惯才可能让人们信仰法律。民事习惯本身就是在历史上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潜移默化形成的,尽管这些习惯有些是被动形成的,但民众的意思自治已经不自觉地深受其影响,根深蒂固,不可能让民事法律在一夜之间或短短几年甚至十几年完全代替民事习惯。所以,通过调研一方面可以使民事法律沿用并接受民事习惯原有的合理因素和积极效果,迎合民众的意思自治的习惯,增强民众认可度;同时也便于做好情事变更的立法工作,让民事法律根据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变化确立新的规则,引导民众逐渐走向法治文明。
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分析论文
摘要:民事习惯是我国所有习惯中流传最久、范围最广的,至今仍在我国许多地区与现行法并行或抗衡。民事行为的意思自治性特征决定了民众对民事习惯和民事法律选择的可能性。在法治追求和谐的当代,这种现象不应该在民法典制定过程中视而不见。国内法学理论界对民事习惯调研的肯定与《物权法》对民事习惯规定的漠视形成强烈反差。进一步了解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是民法典后续立法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民事习惯调研;紧迫性;调研方法
从法学角度分析,传统习惯包含民事、商事、刑事等习惯。刑事习惯在现代文明社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空间,我们只能从历史档案中去发现刑事习惯曾经的辉煌;商事阶层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发达,我国也没实行民商分立立法,所以一般的商事习惯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只有民事习惯,不管历代法律如何变化,在历史上一直繁荣昌盛,时至今日,我国各地还有各式各样的民事习惯在法律之外为规范人们行为和维护本地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质来看,民事法律和民事习惯都是为了平衡利益、解决纠纷、维护秩序稳定的规范措施,应该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也是法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的。但是因为民事习惯来自于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和历史形态,成分复杂,既有顺应历史、与时俱进的优良习惯如尊敬长辈、赡养老人等,也有带有明显封建遗俗性质的不良习惯如重男轻女等,而法律是现实的规范,不可能全盘迎合民事习惯,否则就失去了立法的意义。因此好的民事法律应该在调研的基础上筛选、确定好的民事习惯,认可、保障其合法实施,才能将法的强制力和习惯的渗透力相结合,树立法的权威,实现法治的和谐。
《物权法》是我国当代《民法典》立法工作中出台的一部重要的法律。虽然法律理论和实务界已经就民事习惯调研为民法立法之必要工作达成共识,但是在《物权法》中我们没有发现调研的痕迹和相关的民事习惯条文。后续的侵权行为法、亲属法、债权法等立法工作会相继展开,相关立法及主管部门应该及早开始民事习惯调研的准备工作,让“良善”及时入法,以增强民法典的现实可操作性。
一、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民事习惯调研方法分析论文
一、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扎实开展并做好下一步的民事习惯调研的实际工作,我们首先必须明悉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民事法律的特有属性决定。民事法律是私法,以保障私权利为主,而私权利自身存在意思自治的巨大空间。如果民事法律的保障效果不能抗衡原有的民事习惯,那结果只能导致法律脱离社会现实,失去立法的价值。民事习惯本来就产生在民事法律之先,良莠并存,民事法律的出现就是要在原有民事习惯基础上加以规范。让社会秩序更稳定。与民事习惯在规范秩序和平衡个体利益方面相比较,民事法律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所以民事法律在保障效果上要强过民事习惯才可能让人们信仰法律。民事习惯本身就是在历史上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潜移默化形成的,尽管这些习惯有些是被动形成的,但民众的意思自治已经不自觉地深受其影响,根深蒂固,不可能让民事法律在一夜之间或短短几年甚至十几年完全代替民事习惯。所以,通过调研一方面可以使民事法律沿用并接受民事习惯原有的合理因素和积极效果,迎合民众的意思自治的习惯,增强民众认可度;同时也便于做好情事变更的立法工作,让民事法律根据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变化确立新的规则,引导民众逐渐走向法治文明。
2国内外成功的民事立法基本都有民事习惯调研的事实。从国内看,中国民事法律真正出现是近代才开始有的事情,而每一次民事法律立法、修订之时,都伴有规模大小不一的民事习惯调研活动的开展。比较著名的如清朝晚期开始的《大清民律草案》和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中华民国民法》都是在开展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民事习惯调研活动基础上完成的。
从法律制度史的角度进行分析,罗马时期的市民法(Iuscivile)就是“一种习惯,它直接构成对社会现实的法律写照;它是一种活生生的传统。”([意]朱塞佩,格罗索著:《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第100页)日本、瑞士等国的民法典都在立法之前对民事习惯进行了调研并赋予其一定效力。
3民事习惯的潜在性需要调研甄别和发掘。民事习惯的潜在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这些习惯形式上已经深深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支配着我们的举手投足,具备了自然而发的特性,猛然间要我们明确说出日常民事习惯,反而不能,以致立法者是否也面临这样的境地?如是,调研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防立法把我们身边的优质潜在习惯资源忽略。二是民事习惯实际上已经转化为我们头脑中一种定向的思维模式,如经常碰到“法人”是“法定代表人”简称的习惯笑话,真正习惯上意识到“法人”不是“人”的不多。对于国人习惯思维不能认可的这种舶来品名词,坚持留在民事法律中是否具有现实意义?能否顺应民事习惯改成本土化的概念?我国几十年的法律实践证明,法律与民事习惯的结合疏密将直接影响民法典的实施效果。三是民事习惯因民族、地域、领域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使得民事习惯在特定民族、地域、领域之内是显在通行的,而对于其之外的人们来讲大多数是神秘而潜在的规则,无法共通。民事习惯调研对于这样具有特定条件的民事习惯也要大力发掘,寻找相应法理对策。
教导处针对低年级教学常规的调研
开学整整一个月了,学校安排了一次对一年级的全方位调研。在每天的巡视中,总觉得一年级组很不容易,老师们工作都是十分认真的、十分辛苦的、也都十分要强,起始年级的管理水平很高,倾注了全体老师的心血。感觉教导处这份调研报告较好地反映了一年级老师的责任心与爱心,所以破例引用到我的个人博客,以供老师朋友们了解之、学习之。
老师们,我们都知道,一切成功的教育都要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简单而言,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都深知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年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启蒙期、关键期。作为担负着“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我们肩上的那一份责任是神圣的,那一份担子是沉甸甸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始的常规做得好,后面就会很轻松。孩子们入学已经近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面,他们的常规做得怎样,都养成了哪些习惯呢?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于本周三通过“听、查、看”等形式,对各班的班级管理,教学常规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做了一次调研,时间只有一天,也许这样的调研结果会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也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天时间,让我们参与调研的12位成员都不约而同地感叹:这一个月来,一年级组的所有老师们,你们真的辛苦了!向你们表示敬意!
本次调研,共听课26节,其中包括语文7节,语文阅读课3节,数学6节,音体美8节,品德校本2节。从早读晨会、午餐午休,再到路队放学,一天的跟踪调研,让我今天的这份调研总结报告就归结为两句话:一是,一年级的老师值得赞;二是,一年级的学生值得夸。
一开学,因徐英老师的突然休假,让我们一年级组有些措手不及。徐英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梁琴芳和陆辉两位老师毫无怨言地主动承担了;宗晓珍老师年纪渐长,身体也一直不算强硬,刚刚才脱掉的班主任一职,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又义不容辞地给担上了。年级组里本就人员不足,再少掉一人,年级组长徐美琴那的分饭、值班,午睡等一系列安排,又要全部重来,无形中又增加了组内其他老师的工作、任务……所有的困难,我们一年级组都通过自身的力量一一克服了,保证了日常教学的正常开展,苦了,累了,但你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开展得那么井井有条,那么出色!
从调研中发现,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是智慧的。你们的管理处处都彰显着智慧。课堂上,老师们都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用要求与激励同步的方法来组织教学,都能注重情境性与情趣性,采用多媒体课件、游戏等多种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比如宗晓珍老师,她利用小组争星、奖小红花、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掌声等一系列手段来激励着孩子,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一直都很专心,整节课都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梁琴芳老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巧用拍手游戏,寓教于乐,孩子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周亚君老师,美术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大自然图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带着浓烈的兴趣在一场美丽的欣赏中感受着艺术的熏陶,整整一堂课,孩子们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纪律非常好。朱蓉蓉老师,注重了音乐课的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建一个创造性表现的舞台让其自由展示。虞武琴老师的校本课虽然没有教材,但虞老师安排巧妙,前半节课,指导学生做正确规范的眼保健操,利用多媒体,细细指导认准穴位,怎么按、怎么揉……我们的每一位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孩子们的听讲、发言、读书、坐姿等方面,都在用心地鼓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课堂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在班级管理上,各位老师也都建立了一套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个人荣誉感,用榜样激励进步。班级黑板的一角都写清楚一周行为训练的重点,围绕重点,有目的地进行一周训练。比如徐美琴老师,就积极培养小助手,给小助手挂上激励性命名的胸牌,让自己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课前,小助手就会用编好的儿歌口诀跟同学们进行互动的应答:眼——看到;手——放好;身——坐正!让孩子在耳熟能详的儿歌口诀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的班主任,课间就实行了坐班制,教室里的孩子休息的,活动的,秩序井然,基本没有大声喧哗、你追我跑的现象。你们管理的智慧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轻松的赏识的氛围中,收获着一份成功的喜悦。
从调研中发现,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是关注细节的。你们的教学管理关注了细节。在张平平的语文课上,一个孩子站起来发言:老师,我能一来头连着说吗?张老师笑了,立即纠正到:不说“一来头”,改成“一起”吧。一个小小的细节,老师关注到了,把方言和普通话的转换,有机地进行着。写字课上,宗晓珍、徐美琴、虞武琴、袁萍等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详细示范,一个人一个人地巡视指导,再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比对,注重孩子的坐姿和写姿、注重书写的结构和笔画。一本本整洁的作业本上,有的打上了红圈圈,有的印上了小红花,有的盖上了你真棒,……错误的地方,也能明显地标出,及时订正。晨会课上,能积极协助队知识宣讲团的成员讲解队知识,你看,宗老师在亲自示范教行队礼,徐美琴老师手把手地在教系红领巾,还强调着文明礼貌,虞武琴老师在认真教唱队歌,袁萍老师还适时进行着安全纪律教育……午餐时间,每人一块纸巾或者毛巾,垫在自己的课桌上,防止弄脏桌子,每个教室里用餐都是那么安静而有序……这一个个细节的关注,让我们的孩子体验着,成长着,收获着!
文化环境因素对国际营销的影响透视论文
摘要: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我国企业必须重视各种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指出了文化环境因素在国际营销中的具体体现,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提出了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文化国际营销影响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营销的最大区别就是,要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打交道。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在语言、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不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而且对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往往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也就是说,在某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有效的营销方法在另一个文化里可能就没有效果,甚至产生误解、摩擦和冲突。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我国企业必须重视各种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并适应这些不同的文化环境。
一、文化环境因素在国际营销中的体现
1.语言
语言是思想、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工具,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了解各国的语言文字,并掌握它,这对于沟通思想、掌握市场信息、做好产品介绍和广告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外市场做广告时,语言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几乎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国家还使用多种语言,如在泰国做广告,要使用英语、汉语和泰国语。由于广告语言要求简洁、精炼,这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应尽量选用当地的语言做广告,或请当地的经销商、商协助把本国的广告信息以当地顾客可以理解和愿意接受的语言传达出去。
漫谈优秀数学教师的习性
【摘要】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给出了优秀数学教师应有的习惯,这有助于对优秀教师的认识,从而为塑造优秀教师提供参数。
【关键词】优秀数学教师;调研方法;课堂组织管理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我们不仅要在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方法下研究受教育者——学生,更应该在新的起点和新的背景下研究教育者——教师。但在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的今天,对以往给优秀教师的定义和诠释的后面却隐藏着很多的困惑。由于在对优秀教师的认识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对优秀教师这一角色的认识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顾与辨析,可以帮助我们塑造未来的优秀教师的形象。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1.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蜡烛观”和“发展观”;2.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界定——“师范性”和“学术性”之争;3.教师职业角色的冲突——“社会的楷模”与“平凡的一员”;4.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5.教师专业的发展进程——“教书匠”与“教育家”。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教师,我们从优秀教师具有哪些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的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对优秀教师的认识,进而为塑造优秀教师提供参数。
一、问题的提出
优秀数学教师的习惯有哪些?向优秀数学教师学什么?为什么习惯如此重要?这是因为良好的习惯能造就成功人士。也正如萨穆尔·斯迈尔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带着上述目的和想法。笔者在呼伦贝尔市13个旗(市)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进行调研,调研题目为“优秀数学教师的习惯”,被采访的数学教师有汉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朝鲜族、满族、俄罗斯等民族,职称有初级和高级职称,年龄在28~55岁之间,教龄均为3年以上,最高可达30多年教龄,学历均在专科以上。
二、调研的方法及过程
情系三江源全国政协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专题调研纪实
5天时间,2000多公里行程,这样的行程却是行走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上。即使对于普通的年轻人,都是艰苦的考验。而对于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的全国政协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专题调研组的成员来说,就更赋予了另外一层含义。在之后的行程中更加验证了青藏高原确是艰难之旅——很多调研组成员都是用氧气袋支撑着走完了全程。
是什么支持他们来到青藏高原?把目光聚焦在三江源?
“我们是带着感情来的”
“我们是带着感情来的。”在调研组到达西宁的第一天,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崇汇就开宗明义地说。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与全国政协有着深厚的感情。2003年春天,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的一次联组讨论中,长期关注三江源生态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何玉成在发言中指出: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治理。他的发言引起了九三学社中央的高度重视。2003年7月,九三学社组成考察团,赴三江源地区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的建议》。这一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03年8月21日,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
2004年7月,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联合组成调研组,再次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调研报告中再一次建议国务院尽快批复《规划》。
中职生隐性职业素养论文
一、调查问卷设计
此次调研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主,同时辅以资料查阅。针对不同调研对象,课题组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调研问卷。调研对象主要分为三大类:在校学生、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实习医院。针对学生的问卷设计,主要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及就业观两个模块进行调研。在日常行为习惯模块,主要就学生迟到课堂表现、参加集体活动、文明礼貌等11个问题进行设计;在就业观模块,主要就学生的工作薪资期望、毕业后选择的城市等问题进行设计。我校2013级护理、助产等四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调研活动。此次发放调研问卷255份,回收232份,其中有效调研问卷220份,达94.8%。针对教师的调研问卷,主要从学生课堂纪律、道德品质及社会能力三个模块进行问题设计,其中课堂纪律模块从学生迟到、旷课、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性、学习态度、教室卫生情况等七个方面进行内容设计;道德品质模块涉及礼仪礼貌、诚实诚信、助人为乐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设计;社会能力模块涉及自我约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设计,调研对象主要是我校2013级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发放调研问卷32份,回收32份,达100%。针对医院实习单位,问卷涉及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十四个指标,如工作责任心、实习积极性、敬岗爱业、社交礼仪、职业认同感、职业道德素质综合评价等方面。实习单位涉及广西区内市、县等各级医院,其中有柳州市中医院、宜州人民医院、融水县人民医院、三江县人民医院等25个实习点,发放调研问卷25份,回收25份。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行为习惯方面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学习习惯方面,75%的学生有过上课迟到现象,31.2%的学生有过旷课经历,91%的学生有过上课玩手机的情况,58%的学生几乎没有参加过课堂发言,而仅有18%的学生上课经常发言,67.8%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卫生习惯方面,62%的教室卫生不尽如人意,学生有随手乱丢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的行为;另外,从学生和老师个别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有翻墙外出的行为,有的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密切,甚至会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二)思想道德方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分析
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的通知》,郴州市教育局组成调研组,于今年3月份对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学校有关人员座谈会,听取相关单位的汇报,实地调查评估等形式,调研组对郴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疏理,对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一、主要成绩
近几年,郴州市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活动全过程,着重从“文明礼貌、传统文化、感恩教育、心理健康”四个方面入手,设计载体,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有效地促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上新台阶。1、抓习惯养成教育,用文明礼貌之“花”灿烂人生。郴州市教育局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以习惯教育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中小学校抓好习惯教育。为了让习惯教育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市各中小学校均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中。一是向家长发放《致家长倡仪书》,告知学校习惯教育相关内容,制作并使用家长意见回馈表格,意见回馈要贯穿年度。二是给每位家长配置校本教材《习惯好,一生好》,使家庭教育多一位“指导教师”,既指导家长对自己言行的改进,又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三是搭建远程教育平台,市教育局依托家长学校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基地,开设“卓越父母”公益讲座。目前,已经与中国家庭教育平台爱.自然生命力和全国1000多个家庭教育亲子导师合作,由刘鸿、何定武等20多位知名老师进行授课,讲授如何引导孩子快乐学习,培育孩子自信,养成良好习惯。四是实施家长开放日制。学校定期对家长实行全面开放制度,请家长全程陪同孩子的一日生活,听课、看作业、就餐等,让家长参与到孩子习惯教育培养的活动中来。五是利用“家校QQ群”,协助家长建立与学校要求相一致的家庭教育活动目标,围绕活动目标开展适宜家庭习惯教育,使家长明白“要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家校配合,让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2、抓国学经典传承,用传统文化之“根”滋养灵魂。为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市教育局在各中小学校推行国学经典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本人志于学,无奈无人师指点,心甚苦;今,经父母认同,入四小求学,以学校为家,立志圣贤……”每年9月1日,郴州市四完小秋季拜师礼上,拜师队伍空前壮大,许多家长加入诵读的行列,孔子广场上诵读声声传古韵,经典字字润童心。此外,市教育局还在裕后街社区打造“苏仙家训家规家风教育基地”,挖掘郴州传统文化,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桂东县教育局等单位主办了“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风”经典家规家训诵读比赛,临武县教育局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好家风进万家现场书画赛,使科学的家教理念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家庭,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昔日“城不城,乡不乡,乱丢乱骂不像样”的小学生纷纷变成了谦谦君子,市民由衷地称赞“乡里娃,城里伢,进了学校都成好孩娃。”3、抓爱心感恩实践,用感恩教育之“树”润泽心灵。为了让感恩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市教育局精心组织策划以“爱心感恩”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去年5月份,针对民办郴州适存中学进城务工子弟多等特点,市教育局与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同学们首先为现场的教职工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老师的祝福。然后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第一组以“跪羊图”的画面,在烛光中传达爱心;第二组用小话剧表演“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表达了学习《弟子规》的意义在于落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第三组声情并茂地朗诵组诗《大爱无疆》,体现了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是社会和谐统一的道德力量和精神支柱;第四组用手语唱起了《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情、社会的关爱之心……市教育局还组织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首嫣嫣、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谭继红等“身边好人”走进校园,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青少年走正道做好人,让孩子们有目标可行;营造感恩氛围,让孩子们在文化中熏陶,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夯实了良好基础。4、抓心理健康教育,用健康心理之“基”成就未来。面对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寄宿生增多和青少年心理问题集中凸显这一实际,市教育局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会同市文明办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意见。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如郴州市八中开设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第一间师生心理辅导室,由6名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的专业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形成了及时、准确、有效的个案辅导工作流程。与此同时,市教育局为加强家庭教育巡讲导师团队力量,与“爱•自然•生命力”体系1000多名导师合作,在2017年进学校、社区、街道的基础上,继续将家庭教育巡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聘请湘南学院心理学教授到中小学校授课,帮助初、高中生纾解心理压力,并邀请家长参加,让每一位家长都可以无偿地享受到政府教育资源,真正从根本上获益,提高家庭幸福指数,让孩子在健康快乐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快乐成长。
二、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郴州市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违纪违法现象明显减少,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正逐步养成。但调研组也看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重智轻德”,进城务工子女难管,孩子成长环境欠佳,部分孩子思想空虚。为加快推进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研组建议:1、切实加强对整体工作的领导。各级组织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担当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统筹领导责任,按照中央文明办的部署,结合郴州实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总体安排,把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切实加大优化道德风气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用好的思想熏陶孩子,用好的行为好的家风影响教育孩子,为孩子营建一个良好的成人成才的家庭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加强典型的宣传引导;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选好内容,不拘形式地开展既丰富多彩又富有成效的活动,着力优化社会道德风气。继续开展好“手拉手”“爱心助学”等活动,重点关注家庭生活困难群体,为贫困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3、坚决依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大力整顿社会文化市场,加强校园及周边书报摊档的严格管理,强化网络内容建设,坚决取缔含有色情、赌博、暴力、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充分利用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运用各种方式向未成年人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最美少年、优秀团员和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活动,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4、努力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一要出台家庭教育纲领性文件。明确家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和家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二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市场化培训机构的作用。扩展家长学校的施教内容,从单一的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学习,扩展到育儿教育、儿童心理学等方面;鼓励公益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服务,建立家庭教育市场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制度,调动培训机构指导服务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使其与家长学校实现优势互补,为家长提供“菜单式”的服务项目。三要引导鼓励家长主动走进学校、融入社会,参与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来。
作者:张贵付 单位: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
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调研思考
摘要: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已经开展了三年,课题组通过调研,旨在了解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课程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完善课程建设做好准备。从调研结果看,总体上课程的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更加坚定了继续开设本课程的决心,因此,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总结。此外,还总结了有关本课程建设的一些经验,例如,重视任课教师的选聘、重视课程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及教学实效等。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调研;思考
一、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调研
(一)调研基础及准备工作。近年来,课题组成员一直关注着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的问题,且大多数成员都担任过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积累了大量关于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素材和经验,这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题申报以来,课题组成员积极行动,通过协作分工,开展了编制问卷、引发问卷、编制座谈会提纲、组织开展座谈会等一系列工作,为即将展开的课题研究做好了充分准备。(二)调研工作开展及结果。课题组成员在分工的基础上,于2018年6月-8月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学生(335人)中开展了关于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专项调研工作。调研工作以调查问卷和师生座谈会两种形式开展。首先,课题组成员组织学校2016级200名五年制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的是《关于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调查问卷》,问卷题目由课题组成员参考相关研究、结合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实际情况而编制。调查问卷编制的原则是:结合目前开设的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完成情况)、课程满意度等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应用于今后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调查问卷发放给10个班,每班发放20份,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分出较好、中等、较差三组学生,每组各发放三分之一的问卷。五年制高职每班35人左右,参与调查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左右,而这些参与调查的学生在每班是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学生做完调查问卷之后及时回收问卷,取得99%的有效问卷。因此,问卷调查的效度和信度是有保障的。其次,课题组3名教师及13名五年制高职任课教师与45名五年制学生代表于2018年7月14日在学校会议室开展了关于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座谈会。座谈会围绕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开设的问题和不足展开,师生共同总结了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开设的经验和不足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素材和成果。通过开展调查问卷、教师和学生座谈等调研活动,课题组收集了丰富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条件。调研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是:91%的学生认为开设素质养成教育课程是必要的;76%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素质养成教育课;82%的学生对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内容较为满意;78%的学生认为课程达到了教学目标。在座谈会上,关于课程开设必要性的问题,约85%的学生觉得课程很有必要开设,97%的五年制高职任课教师认为学校应该开设素质养成教育课程;谈到课程设置的问题时,有3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每周应再增加2学时;83%的同学对本课程的教学形式较为满意;86%的学生认为通过上素质养成教育课,自身文化素养得以提高,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二、关于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思考
(一)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1、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开展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第一,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偏小,身体和心理未发育成熟,是对其进行素质养成教育的良好时机。众所周知,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起点为初中毕业,其年龄大约为十五六岁,比一般高职学生小三岁左右。年龄偏小,学生身心发展必然落后于高职学生。从身体发育上看,五年制高职学生处于从少年后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青春发育期,身体发育逐渐走向成熟;从心理上看,他们处于易于叛逆的青春期,情绪行为和心理波动较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处于逐步形成的时期,比较不稳定,行为容易产生偏差。因此,教师要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投入极大关注,教育要精细化,这样才能在这些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促使其成长成才。素质养成教育课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二,五年制高职学生面临着中职升高职的学业压力,对其开设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可以使其逐步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升入高职打好基础。从学校前几届五年制高职学生情况来看,他们入校前两年没有开设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加之班主任管理工作因客观条件不够细化,使得五年制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未能改掉入学时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升入高职后跟不上高职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渐掉队。从近几届五年制高职开设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及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自身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基本都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基本能达到合格,升入高职后能够较好地适应高职学习生活。这充分说明了素质养成教育课开设的效果。2、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于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契合五年制高职教育实际,有利于更好地达成五年制高职教育目标。五年制高职的五年学习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相当于中职或高中的阶段和相当于大专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深入和继续。总体而言,前一阶段更为重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此,在五年制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阶段,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对学生开展素质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开展素质养成教育,应依托素质养成教育这门课,对学生实施素质养成方面的相关教育,最终达成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第二,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加强和细化学生管理工作。五年制高职教育中一块重要内容就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管理问题。高职学生和五年制高职学生相比,一般认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难度更大。这还是由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大多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其自身特点所决定。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采用课堂活动的形式,一方面便于老师直接进行学生心理教育、情绪疏导,进而开展学生管理;一方面,使得学生可以直接与老师对话,表达自己的诉求,反馈自己对于学习和管理的意见。这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努力下,素质养成教育课堂将变成和谐、温馨、有序的课堂。这将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还有利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细化和加强。第三,有利于督促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各科成绩。从开展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实践经验来看,在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前就严格遴选在学生管理方面表现优秀、在教学中广泛受到学生好评的基础课教师作为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同时,请这些班主任担任本班的素质养成教育课主讲教师,有利于班主任有效地开展素质养成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努力学习各门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各科成绩。(二)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实践经验。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已经开展三年,从提出设想到课程开设,再到实践中的不断完善,一路走来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师生的好评。现将近几年的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实践经验总结如下。1、重视素质养成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的选聘。在学生入学之前,选派优秀教师作为本课程任课教师兼班主任。这些班主任都是在学生管理方面表现优秀、在教学中广泛受到学生好评的基础课教师,为之后开展学生管理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证。2、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核心,重视课程内容和形式的选择。素质养成教育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素养的基础课程,课程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而逐渐提升自身素质。此外,课程中有一项基本内容必不可少,即班主任处理班务活动,通俗说就是开班会。在班会期间,班主任结合学生一周的情况和表现,对每一名同学的表现给予评价,鼓励先进、批评落后者,以强化和细化班级管理工作。鉴于以上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教学与管理相结合,其教学形式也灵活多变、丰富多彩。丰富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多样的教学形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课程教学注重教学实效,确保完成预定教学计划。素质养成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中心,通过开展对学生的相关管理和教育,最终达到使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提升的目标。因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班主任应统筹设计授课计划,做好课程教学规划工作。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三)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仍需不断加强。从调研情况看,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在一些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不足。例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和形式还不够丰富多样;课程目标的完成及课程标准的完善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素质养成教育这门课程尽快完善并得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