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06:37: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习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培养廉洁习惯
我局开展了一次“审计风险的自我教育”专题讲座。讲座对我们熟悉的案例进行了剖析,列举了当前审计风险主要的几种表现形式,分析了审计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并且阐述了审计风险极大危害性。短短四十分钟的讲座,给每个审计干部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反腐倡廉警示课,让我们明白审计干部必须洁身自好,廉洁从审。那么,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想,我们必须养成廉洁自律的好习惯。
养成廉洁自律的习惯,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审计干部不是圣人,在思想认识上也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特别是有些人爱慕虚荣,喜欢和其他人比吃比穿比房比车,比来比去就有失落感了。这样一来,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在能够腐败的时候,也许思想道德的防线就失守了……前一段时间,我们观看了《忏悔录》,现在仍然很有感触。那些领导干部在跨进腐败之门前,绝大多数都是善良、诚实、正直的人。但是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的增加,在各种糖衣炮弹的轰炸下,他们的欲望不断膨胀,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扭曲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权钱面前他们意志防线土崩瓦解,最终触及了法律的高压线,身陷囹圄,落得个家破人亡,让世人唾骂的下场。
养成廉洁自律的习惯,要求我们对法律心存敬畏,严格执法,正当执法。审计执法是审计工作的关键,倘若执法不当,就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审计风险。在审计干部队伍中,有极少数人不学法,不懂法,对法律毫不畏惧,实在是很可怕。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问手下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功成名就者最快乐”,有的说“富甲天下最快乐”,有的说“高官俸禄者最快乐”。可朱元璋听了连连摇头。唯独听到万纲说“畏法度者最快乐”时,朱元璋才频频点头。“畏法度”就是敬畏法律而老实守法,熟知法律而循规蹈矩,畏惧法律惩罚而不越雷池,自觉做廉政官员,做守法公民。畏法度者,视法度为高压线,行事谨慎,永远不触犯法律,他们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所以快乐。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更应该“畏法度”,做一个快乐的审计人。
养成廉洁自律的习惯,要求我们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检讨自己的言行。时常反省自己的行为,才能尽早的发现错误,及时补救和改过。身处审计这样一个执法部门,不可避免会面临各种陷阱、利诱和交易,如被审计单位的吃请、礼品等各种形式的贿赂。因此,在审计工作中我们要时常地将自己的行为与审计纪律“新八不准”和公务员法等的要求进行对照,对偏离正常轨道的行为及时进行纠偏,不断地进行自我批评和教育,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总在正常的轨道内行驶。如果我们没能做到时常反省自己,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犯下许多错误,等到我们发现这些错误想要改正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没有改正的机会了。其实,许多领导干部因为没有及时检讨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自己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还浑然不觉。我们要以此为戒,从点滴做起,防微杜渐,筑牢心中那道“廉政防火墙”。
如果我们养成了廉洁自律的习惯,那么无论遇到怎样的诱惑,我们都能淡然处之,洁身自好;无论身处怎样的场合,我们都能牢记肩负的职责,廉洁从审。
民事习惯调研情况
从法学角度分析,传统习惯包含民事、商事、刑事等习惯。刑事习惯在现代文明社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空间,我们只能从历史档案中去发现刑事习惯曾经的辉煌;商事阶层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发达,我国也没实行民商分立立法,所以一般的商事习惯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只有民事习惯,不管历代法律如何变化,在历史上一直繁荣昌盛,时至今日,我国各地还有各式各样的民事习惯在法律之外为规范人们行为和维护本地秩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质来看,民事法律和民事习惯都是为了平衡利益、解决纠纷、维护秩序稳定的规范措施,应该具有内在一致性,这也是法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的。但是因为民事习惯来自于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和历史形态,成分复杂,既有顺应历史、与时俱进的优良习惯如尊敬长辈、赡养老人等,也有带有明显封建遗俗性质的不良习惯如重男轻女等,而法律是现实的规范,不可能全盘迎合民事习惯,否则就失去了立法的意义。因此好的民事法律应该在调研的基础上筛选、确定好的民事习惯,认可、保障其合法实施,才能将法的强制力和习惯的渗透力相结合,树立法的权威,实现法治的和谐。
《物权法》是我国当代《民法典》立法工作中出台的一部重要的法律。虽然法律理论和实务界已经就民事习惯调研为民法立法之必要工作达成共识,但是在《物权法》中我们没有发现调研的痕迹和相关的民事习惯条文。后续的侵权行为法、亲属法、债权法等立法工作会相继展开,相关立法及主管部门应该及早开始民事习惯调研的准备工作,让“良善”及时入法,以增强民法典的现实可操作性。
一、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扎实开展并做好下一步的民事习惯调研的实际工作,我们首先必须明悉民事习惯调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民事法律的特有属性决定。民事法律是私法,以保障私权利为主,而私权利自身存在意思自治的巨大空间。如果民事法律的保障效果不能抗衡原有的民事习惯,那结果只能导致法律脱离社会现实,失去立法的价值。民事习惯本来就产生在民事法律之先,良莠并存,民事法律的出现就是要在原有民事习惯基础上加以规范。让社会秩序更稳定。与民事习惯在规范秩序和平衡个体利益方面相比较,民事法律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所以民事法律在保障效果上要强过民事习惯才可能让人们信仰法律。民事习惯本身就是在历史上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潜移默化形成的,尽管这些习惯有些是被动形成的,但民众的意思自治已经不自觉地深受其影响,根深蒂固,不可能让民事法律在一夜之间或短短几年甚至十几年完全代替民事习惯。所以,通过调研一方面可以使民事法律沿用并接受民事习惯原有的合理因素和积极效果,迎合民众的意思自治的习惯,增强民众认可度;同时也便于做好情事变更的立法工作,让民事法律根据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变化确立新的规则,引导民众逐渐走向法治文明。
行善习惯演讲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大,正如高尔基所说的:“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既不会有和谐,也不会有温暖。”
的确,只要每个人捐献出一份爱心,那么这些爱心就会像一滴滴水珠,汇成了小溪,汇成江河,汇成了浩瀚的大海。
在我们学校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初三(1)班林文渊同学因家境贫困,产生了辍学的想法。班主任和同学们知道后便耐心地开导他,打消了他辍学的念头。然而,大家知道如果不能从实际上解决他的困难,他还是无法安心学习。于是在班长的倡议下,全班同学慷慨解囊。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大家商议后决定让班主任以学校的名义资助他。正是因为有了同学们默默的帮助,他才能和我们一样坐在课堂上,正是因为有了同学们的真心的支持,他才能和我们一样接受知识的浇灌。当我听到这件事时,觉得心里有股激流在澎湃,我知道,那就叫——感动。
慈善就像一幅拼图,环境让它散落一地,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它们一块块拾起,精心地拼装,让它完整,让它唤起我们沉睡的善心,让它温暖我们的心底。
让注意细节成为习惯
让注意细节成为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能使我们戒除粗枝大叶的毛病,工作才会一丝不苟地去做,生活才会认认真真地过。只有注意细节,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只有注意细节,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只有注意细节,才能使追求完美成为可能;只有注意细节,才会有成功的天使青睐我们。
而要想让注意细节成为习惯,首先得清楚什么是习惯。那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就是坚持!久而久之就成为习惯。只要在注意细节上持之以恒,就会使注意细节变得习以为常。而要想时时刻刻地注意细节,就得从观念上重视细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态度问题,我们不能因为问题或者错误小就忽略它,也不能因为作用或效果差而放弃它。要认识到小问题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很小的成效也能促成大的成功。滴水可以穿石,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在思想上我们要追求完美。先人曾告诫我们“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见注意细节是何等重要。因此我们要彻底和“大概、差不多、可能、基本上”等模棱两可的词汇告别。“精、准”应当是我们工作上的标尺。做到了这点,我们就会主动地去寻找和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积极认真地投入到看似平凡普通的工作中,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普通中干出不普通的效果。正所谓细微之处见功夫——寻找问题,我们不能放过蛛丝马迹;解决问题,我们更不能够疏忽大意。对已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做到亡羊补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防微杜渐。
在行动上,我们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这里要指出的是——抓重点,并不等于不要细节。相反,只有抓住重点,才能在细节上去伪存真,才能有效地注重真正的细节。做任何事情都有先后和主次之分,什么事情应当先做,以怎样的方式去做,在大脑里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哪些是细节,哪些可以忽略,在心里也要有个是非标准。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工作方式只能使事情变坏。
当然,成功不会一蹴而就。注意细节也不能够靠一时心血来潮。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作风,只能使注意细节流于形式,最终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人们常常说做事情要循序渐进,其实说的也是一个注意细节的问题。只有把一件事情规划好了,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一步步地前进,成功就会向你招手。俗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不注重细节而一味追求速度,正是成功之大忌。磨刀不误砍柴功,注意砍刀是否锋利的细节,才能有效地完成砍柴的任务。
改掉不好的化妆习惯
许多人生活在“习惯”和“传统”里,但科学证明,一些习惯无益甚至有害人的健康。以下错误的美容“习惯”,你要尽快抛弃,不能大意。
全家共用:共用化妆品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母女共用、夫妻共用,这些都是有害的;人的肤质存在差异,选择化妆品应因人而异。儿童因皮肤稚嫩,对化妆品的安全性、无刺激性要求更高,不宜使用成人用品;而儿童化妆品成分亦不适于成人使用。因此,使用化妆品,还是各用各的好。
使用“肤轻松”:许多长痘痘的年轻人都习惯以肤轻松等外用药来救急,有一些人甚至用此类外用药充当护肤品长期使用。其实,这类外用药大多含激素,长期使用,副作用很大,不仅不能有效治痘,还可能使皮肤出现问题。
产品单一:许多人用化妆品习惯一用到底,这并不科学,比如粉底霜,冬天因气候寒冷干燥,应用具保湿功能的粉底液,但用在夏季就容易脱落。人的肤质状况随季节、年龄等因素不断变化。从中性到混合性、油性至干性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皮肤的不同时期应选用不同的化妆品,给皮肤最需要的关爱。
素面朝天最好:化妆过度固然会对皮肤产生伤害,但认为不用化妆品,不用护肤品就不会增加皮肤的负担也不可取。比如夏天,紫外线很容易晒伤肌肤。如果选择SPF值合适的防晒用品,就能使肌肤少受伤害。
天然化妆品安全:如今,“绿色”、“天然”成了人们挂在嘴边的环保概念。什么产品一旦有了如此头衔,就可放心使用了。其实,即使天然化妆品,使用天然植物,也还是要添加一些防腐剂等化学物质来保质的,况且,天然植物同样可能引起过敏。所以,如果你是过敏体质或敏感型肤质,面对“天然”也要清醒。
改掉不好的化妆习惯
许多人生活在“习惯”和“传统”里,但科学证明,一些习惯无益甚至有害人的健康。以下错误的美容“习惯”,你要尽快抛弃,不能大意。
全家共用:共用化妆品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母女共用、夫妻共用,这些都是有害的;人的肤质存在差异,选择化妆品应因人而异。儿童因皮肤稚嫩,对化妆品的安全性、无刺激性要求更高,不宜使用成人用品;而儿童化妆品成分亦不适于成人使用。因此,使用化妆品,还是各用各的好。
使用“肤轻松”:许多长痘痘的年轻人都习惯以肤轻松等外用药来救急,有一些人甚至用此类外用药充当护肤品长期使用。其实,这类外用药大多含激素,长期使用,副作用很大,不仅不能有效治痘,还可能使皮肤出现问题。
产品单一:许多人用化妆品习惯一用到底,这并不科学,比如粉底霜,冬天因气候寒冷干燥,应用具保湿功能的粉底液,但用在夏季就容易脱落。人的肤质状况随季节、年龄等因素不断变化。从中性到混合性、油性至干性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皮肤的不同时期应选用不同的化妆品,给皮肤最需要的关爱。
素面朝天最好:化妆过度固然会对皮肤产生伤害,但认为不用化妆品,不用护肤品就不会增加皮肤的负担也不可取。比如夏天,紫外线很容易晒伤肌肤。如果选择SPF值合适的防晒用品,就能使肌肤少受伤害。
天然化妆品安全:如今,“绿色”、“天然”成了人们挂在嘴边的环保概念。什么产品一旦有了如此头衔,就可放心使用了。其实,即使天然化妆品,使用天然植物,也还是要添加一些防腐剂等化学物质来保质的,况且,天然植物同样可能引起过敏。所以,如果你是过敏体质或敏感型肤质,面对“天然”也要清醒。
民法渊源中的民事习惯
摘要:民事习惯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我国的审判实践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司法方面对于民事习惯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学界对于民事习惯的研究也比较少,对一些相关的概念也争议较大。本文首先对习惯、民事习惯这两个相关概念做出解释,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接着进一步分析我国民事习惯的立法现状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所存在问题并且给出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民事习惯;立法现状;法律作用;存在问题
一、民事习惯的概念、特征
“习惯”这个词语在语意上主要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第二种是指人们对于新的生活环境的适应[1];一般情况下,在法学上我们所说的习惯是指的第一种,同时在法学上又存在着民事习惯的说法。很显然,习惯的范围要大于民事习惯,但是民事习惯相比于习惯,它在产生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民事习惯是在不涉及公权力的情志调整他们之间私有的权利义务关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惯例。从这个层面上说,民事习惯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普遍性。只有民事习惯在特定的区域普遍存在并且人们乐于按照这种习惯去解决民事纠纷、矛盾,才能使得这种民事习惯存在下来[2]。第二,妥协性。民事习惯是人们在调整自己的私权利义务关系的过程中,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相互退让而最后得出的一个公平、公正为大家所接受的结果。第三,强制性。民事习惯的这种强制性更多的是一种来自于人们内部的强制性,而非法律上的强制性。正如前文所诉,民事习惯是人们在调整自己的私权利义务时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使得之后出现类似的纠纷时,人们会自觉的选择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或者结果,而这种自觉更多的就是一种人们内心的强制性,当然这也不排除外来的压力所给予的一种强制力。
二、民事习惯的现状及其作用
(一)我国民事习惯的立法现状
语文阅读习惯论文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给阅读教学提出的两大任务。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是阅读动力的一种定型。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为阅读能力。语文教育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论述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如:“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哪些阅读习惯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方法是多种的,笔者的看法,大致可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引发阅读动机。阅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阅读的内部动机,也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引发阅读动机,首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端正阅读态度;其次要通过讲述、对比、训练等方式暗示习惯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
2.激发阅读兴趣。实践证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专心注意,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意识记;可以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启发学生自觉。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二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及时强化这些行动,克服懒惰的心理。
4.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阅读方法指导要寓方法于实践,主要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来实现。如通过《古井》(六年制第八册)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就可按下面程序进行训练:
反复实践养成习惯论文
【论文摘要】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学校养成教育的内涵,列举了当前中职生养成教育现状,分析了造成中职生缺乏良好养成教育的多种原因,提出了实施学生养成教育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中职生养成教育培养
叶圣陶老先生是这么解释教育的: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校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而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一、学校养成教育的内涵
学校养成教育大体包括心理养成、行为规范养成、学习能力养成、艺术兴趣养成和其他素质养成。心理养成。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当、条件相等同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更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养成教育就重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行为规范养成。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能力养成。是否会学习可以说是素质教育成败的一个观察口。因此,学校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考试。要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特长。活动课向学生推荐一些学习科目,学习书目,学习方法;综合课发展综合能力;实践课培养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服务性实践,家务劳动实践,公益劳动实践及其他学科性买践。总之,各种课程和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学习能力养成。
语文阅读习惯分析论文
许多人在阅读时有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或妨碍阅读速度,或影响阅读理解,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一个好的阅读者必须克服这些不良习惯。
一、读出声音
阅读时把每个字都读出声。出声阅读会拖慢速度。很多时候,你并没有真正读出声,只是在脑中将音调发出,但这很容易带动嘴唇,使其上下不自觉地移动,从而减慢阅读速度。如有这种情况,你可以尝试在阅读时将手指紧贴嘴唇。
二、逐字阅读
逐字阅读并不能增加对文章的了解程度,它只会妨碍对全句的理解。这就好似某人看不见一片森林,只是因为他过于着意每一棵树。如有这种习惯,尝试阅读意思,而不是阅读字,那就好比听别人讲话时,听他的意思而不是听他说的每一个字。
三、移动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