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03:13: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写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写意画研究论文
我们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纹样上,已经可以见到我国人物画以线造型的手法的运用。原始人用粗放的线去记录自己的生活、狩猎、祭祀和原始的意识,这些情感冲动的痕迹带有中华民族早期的朦胧的审美情趣。
原始社会的图形,以及秦、汉、魏以前的绘画,从表现方式来看,似乎更多的带有粗放的、自由的写意因素。自晋代以后的人物画,已经开始以一种理性式的严谨而工整的作风去替代原始的感性式的粗放而自由的作风,将这种工整式的绘画即工笔画推向艺术表现上的高峰,形成了我国绘画史上一个工笔性绘画的极其灿烂的时期。宋以后的人物画,其表现题材逐渐由宗教和宫廷生活走向民间的世俗生活,尽管在感觉上不如唐代的严肃宏大,但由于绘画的视野扩大了,宋代人物画从总体上看显得更丰富、生动、亲切。一种更自由、奔放、概括、洗练、粗细结合的画风逐渐形成。这种活泼的绘画中,很具代表性的是以石恪、梁楷为代表的“简笔画”,他们的艺术可能受到唐代张璪、王墨、王维等人的“笔飞墨喷”、“不贵五彩”的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和启示。传世的梁楷《泼墨仙人图》是现代能见到的这种作风的代表作,表现上的成熟度显示了一个新画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使中国人物画开始了意笔与工笔并行发展的新阶段。
石恪等人探索了人物画新的审美角度,梁楷则以自己精美而成熟的作品显示了新风格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以其作品在艺术创造上的分量取得了意笔人物画在绘画史上应有的地位。梁楷等人强化了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特色,进一步进行了“以意写形”的探求,作品达到了高度的“形神兼备”的境界,使人物画更多地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进而调整了作者主观与客观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大胆的以主观的情感和意愿去提炼、取舍、夸张、想象、改造、强化所描绘的对象。
元、明、清的意笔人物画一直与工笔画并行发展,现在所能见到的元代的作品并不多,一般以人工景意、工意相间的作品居多。元代意笔任务画坛中没有出类拔萃的像梁楷那样有创造性的画家,意笔人物画至明代,才有了较大的发展,明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创造性更多,他的作品多数是工笔,只画过少量的工意相间的作品。他师蓝瑛,人物画自成一格:造型古拙,用笔浑厚而含蓄,画面具有装饰味。其画风对清代的意笔人物画发展影响较大。从现在的眼光看,陈洪绶仍然不失为一位有影响力的画家。
意笔人物画至清代,画家人数颇多,其中因其创造性而影响较大的有“扬州画派”的一些画家以及清末的大画家任颐(伯年)。“扬州画派”以人物为主的画家有罗聘、华碞、黄慎、高其佩,以及受他们影响的闽贞等。罗聘、华碞、金农重古朴,高逸、黄慎重仓劲,他们的作品意境和章法一般都奇绝,能突破程式,颇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黄胄在《黄州画语录》中评价华碞:“华碞在笔墨有所创新,落笔便有神韵,有清一代大师也”。用笔浑厚,转折自如,墨色华滋,造型概括而有整体感。
任颐以及任熏、任熊是清末的三位多产的画家。任颐师任熏、任熊,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末的一位在人物画成就很高的画家。他还吸取明代陈洪绶古朴的造型方式,用爽利洗练的笔墨,生动多变的章法,给后代留下了近万张作品。任颐在某种程度上总结了我国意笔人物画的主要精神和技法,将意笔人物画推向又一个高峰。任伯年的人物画应是三百年来的大家,却又为不少同道视为民俗画匠,其实任伯年无论功力、才情皆非常人所及(《黄胄书画论》)。纵观我国古代意笔人物画的历史,从宋到清,历时千年,一头一尾是高峰,中间元代不如明代。我认为就对意笔人物画发展的贡献而言,应首推梁楷和任颐。
电影艺术风格中写意性体现综述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电影亦不例外。电影的艺术风格是指从题材、视听语言、思想主题、情感抒发方式等方面形成的一致趣味。“写意”是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观,原是中国画法中的术语,《辞源》“写意”条解释为“以精炼之笔勾勒之神意,注之艺术家的主观灵魂意向。”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是写意的精髓。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写意已成为一种至高的境界,它不以“写实”“形似”作为追求目标,其主旨在于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中国很多艺术形式都是讲究精神气韵的,电影也在于此。电影的“写意”不像中国传统绘画那样真的泼墨挥洒,而是要在摄影机有形必录的写实空间之外营造一个集含蓄性、虚空感、隐喻性于一体的意象空间体系,以传达影片的“象外之象”“境外之旨”。概括来说,中国电影艺术风格中的写意性表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叙事结构的简洁含蓄
“崇尚简洁”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写意性的重要特点之一,因为“简”就意味着概括、含蓄,易于抒情表意。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张艺谋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已经到了非常纯熟的程度,无论是做摄影师还是做导演,张艺谋都从“简洁”二字人手。他所执导的电影《红高粱》就是以主旨的简单和画面色彩及其感性表现的强化而取胜的,张艺谋剪除了不必要的枝蔓,压抑了理性的精神,从而保持了感性的单纯突出。“简”有时又可以理解为“淡化”。而电影中故事情节的适当“淡化”就可以创造出电影的意境美。正如写意画一样,中国传统的艺术意境并不追求情感的快意宣泄,而是追求司空图主张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韵致,更重视表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趣意兴。观众审美的感受与影片所要传达的意蕴,常常是在简洁的叙事中慢慢得出来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周星教授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中也讲到:“在电影的纪实潮流中,创作出现了情节更为淡化,韵味更趋淡远,人物更求淡泊,情感更加含蓄的散文诗式电影。这批电影把纪实推向极致,结构推向似有似无,意境推向耐人寻味,画面推向诗情画意的地步。”u因此,中国电影中的“简洁”所传达出的是景外之韵,是从“一点”到“无限”境界的延伸,而这正是中国电影区别于欧美电影的标志。张艺谋的作品《黄土地》《我的父亲母亲》和《英雄》都淡化了故事情节,使得叙事行云流水,强化了影片的象征性、隐喻性效果。黄土地在叙事手法上运用了不同以往的开拓性创作方法,即在构思上以写意统帅,用黄土地那震撼的“黄”这个可见的视觉形象暗喻着理性的内涵——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民族精神的开掘,情感亦是淡而含蓄。正是这种不够激烈外露的情感激发着观众对它的参与和体验。而《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虽然淡化了故事情节,不着意讲述一个具体的故事,然而张艺谋却通过其纯熟的音画造型技巧传递给观众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表现了一个中年男人对那种浪漫、那种美好纯情的向往。这种叙事手法也可在许多新生代电影作品中看到。比如霍建起导演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其中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也没有生离死别的情节,构成影片主体的仅仅是“离村”“遇侗家姑娘”“见转娃”“父子夜谈”等生活片段,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弱化,我们反而更加深了对片中人物情感和景物的体验以及感悟。这种高度节制的叙事方式所营造出独特的审美韵味是繁琐冗长的叙事结构所不能完美传达出的。
二、镜头画面的虚空悠远
中国众多的电影艺术家为广大观众营造了一个个经典的感人至深的意境,这些艺术家明显地受中国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取景上一般很少用到近景和特写,描绘景物一般都是以远景和整体面貌出现的,这在中国电影艺术家对于影视画面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空间广大和人物渺小的特点,可表现出作品的层次感和虚空幽远的意境,而中国电影艺术家们对于镜头画面的处理正暗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远”空间。影视画面镜头中远景的运用势必会突破镜头画面有限的范围,使镜头远离观众而延伸至悠远的想象,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意境。例如《英雄》中镜头的选取就是大量采用大全景及远景,通过对周围大环境的描述,最终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具有诗情画意的优美图景,给人以飘逸优美的美学效果。而台湾新电影运动主将侯孝贤在他的影片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偏重于中远景的运用,这正说明了“远”的传统绘画美学原则在其诗情盎然、韵味悠长的影像风格中的长久存在。在镜头的角度和运动方面,中国传统绘画遵循散点透视法则,画家常以鸟瞰的方式观照大自然。游动视点的美学观念决定了移动摄影在中国电影中的普遍运用。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就是极其善于运用移动摄影构图的大家。王家卫在其执导的影片中从不拘泥于局部的构图,而是在运动中去把握影片的整体风貌,在拍摄时其摄影机的机位经常是变动变化的,从而使得影片的画面产生了像流水一样的流动感,而视点尽量保持时空的完整一致,这是一种类似于中国画的全方位式的多视点透视法,这与传统的写意性美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空镜头和空白也可以营造出如“写意画”般浓郁的诗化意境。《英雄》中无名被万箭穿身钉在大门上,却留下干干净净的“人”字形状,即是对“留白”技巧的运用。空镜头其实并不“空”,其可体现无限空间以及凝滞的时间,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构成妙不可言的美学意境。王家卫的影视作品中亦常用空镜头以抒情,传达整部影片思想的意境,如《东邪西毒》里看似平静的海水以及《重庆森林》里高楼之间偶现的布满乌云的天空等,都不仅仅是普通转场,而是要与人物情感相结合以构成深层次的意境。
三、造型设计的寓意象征
写意人物画创作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中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写意挑战超越
一、使命与挑战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画家以自己的作品进入市场,成为体现价值的收藏热点,成为一种能够流通的特殊商品。画家在这种选择性极强的情势下,努力提高技艺、开掘表现领域,创作符合市场需要的作品,同时传承宏扬中国文化,创作出具有时代烙印的精品,这样一来,绘画艺术方面得以大的发展,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在更多更广的层面上传播。但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一剂腐蚀剂,它带来的活跃和变数似乎在一夜之间让人觉得无法捉摸,艺术品成了最不可估量的特殊商品,往往一名不文的东西,经过某些魔术师般的手一变,成了让人仰目的天价作品,成了少数高消费的人手里的玩具,身份的象征等等,而真正的文化欣赏价值被抛在了一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难不对进行艺术品创作的人加以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不用作更多的赘述,用社会上的流行语说是“浮燥”、“向钱看”,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很多。所以,正确地做好中国人物画艺术理论梳理工作,更好地运用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方法,对于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艺术大发展和产业化转型的时代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写意人物画到底表现的是什么,它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它能够得以上至远古的人在原始陶器上的作画开始到各种不同材质和制作手段加入的当代中国人物画赖以生存的本质东西是什么々它的人文关怀本质应该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功能和价值体现是否符合当代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发展诉求?它的具体存在理由是什么?它的服务对象和消费对象到底是哪些阶层,和人群?以及正在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和将来,它的状态和地位将是什么样的?——这些大的宏观的抽象问题的提出同历代中国画家的实践活动似乎是脱节的。对于个体的画家而言,他们无须也无暇去考虑这种看起来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他们需要的是实践,用大量的实践去探索或者说补充这些理论潜行的基础,而把理论的问题留给了那些艺术理论家去解决。这好像是一种俗成的约定,就像在厨房炒菜的师傅既不想也绝不会去大堂叫卖一样。但是,这些问题直接面对画家、艺术理论家和观众、收藏者等,毋庸置疑的是存在的,无论怎么都是绕不过去的。
问题还是提出了: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无论如何是不应该同艺术实践分开的。随着高校艺术教育井喷似的发展,那些原本很多来自民间的艺术家连同他们的艺术品一起走进了高校的艺术殿堂,我们似乎有了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变化是令人欣慰的,像当年留洋的徐悲鸿先生把民间的高手齐白石请进中央美院,以后发生的事情一直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大美谈一样。民间艺术家第一次有了和理论家结合的契机,他们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使他们开始把自己的艺术实践加以总结,这些文字不多但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阐述中国写意画中的形神并重
“窥一斑而知全豹”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现在,多用此句形容通过局部了解全部。我国的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画,也是从一个小的方面来表现大的场面,是为“以小见大”,并以含蓄,高雅,独特,富有意境等优点而著称。好的东西必然是耐人寻味的。而中国绘画的简化特征就很明显的显示了这一特征,比方说一个德国的教授说中国的绘画很好,好在哪里呢?好在表现事物时非常的简练,能够用简单的寥寥数笔勾勒出画面,比如他欣赏的一幅画,只用了两笔画出了一艘船,又用了两三笔画出了一个老头在船上钓鱼,剩下的全是空白一片,然后他就能从画中看出许多东西来,比如它的意境比较孤独;还可以从中想象出河水在流动,能够“看”到远处的山,感觉到空气中的潮湿感和远处的几只水鸟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简化不简单的风格以及含蓄而意境悠远的特征。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做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一、不求面面俱到的形似,但求神似
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态的束缚和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表达。最开始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后来引申到中国的写意画领域,逐渐成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由于创新开拓的观念,表现上增加了自由的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既定客观世界的形象制约,又出于外形的限制要求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使得绘画有形的表述,还带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幻化境界。但由于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感悟千差万别,审美情趣各有所好,因此中国写意画家笔下对形与神的概念就有了不同的侧重。偏重工细一路的借形以抒发自我性灵的审美需求,既强调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又具主观的表现意识,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并重的目的,如注重写实的工笔画就属此类。既注重形的制约,又注重自然精神与自我心境,情感的结合,达到一种意蕴平和、雅俗共赏的境界才是必要的。
二、高度自我,高度忘我(进行简化时的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
擅花鸟、山水的朱耷的画的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他作画主张一个字:“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皆具。他的山水画多为水墨,风格上体现出枯索冷寂,满目凄凉的特质,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了画家高度自我的内在性格,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但其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意境荒凉寂寥。在创作时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清代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这又反映出他高度忘我的创作境界。八大山人能诗,书法也很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内容不多,有了题诗之后意境也就变得完整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非常巧妙。这就是中国艺术审美上的简化特征。有“西方现代绘画之父”之称的塞尚,主张将自我融入画中,达到我即画,画即我的境界。他曾说:“风景变成了人,变成我内在的一个有思想有生命的东西,我同我的作品融成一体了。”这种精神和石涛的画论竟如出一辙,是完全相同的。
三、取长舍短,融汇于我(概括,生动)
写意花鸟画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如何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创造性选择、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短时间内学好工笔画和写意画,是职业中专绘画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并着重指出,明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特征、要素和技巧是学好绘画技术的关键。
关键词:花鸟画;写意;工笔;技巧
职业中专的学生基础较差,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新课题,在绘画方面,许多学生无素描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达不到预定目标。为此,教师都在尽力探索使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笔者在工笔画和写意画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物点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工笔画和写意画。现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一、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在教学上,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化、数只鸟,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使他们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笔墨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以整幅地作画了。
二、突出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画理和技巧
写意梅花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摘要:当前对于美术而然,我们正处在图像化时代,美术教学对课堂活动设计提出新要求,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多样化的美术学习中开展美术个性化学习,强调美术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给个性化学习的活动提供足够的可能。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尝试个性化教学,发挥美术个性化的教学优势,积累实践经验。而写意花鸟画教学更提倡个性化,写意梅花教学更提倡充满活力,充满创新,充满个性。由于计算机等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国画作品欣赏教学资料的收集、欣赏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领悟国画作品的方法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关键词:写意梅花;个性化教学;目标个性化;方法个性化;内容个性化;评价个性化
写意梅花个性化教学是一充满个性的美术活动,每个学习美术的学生都是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个体参与个性化学习之中。尤其是写意梅花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创新,充满个性的活动;美术新课程的实施,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时机。改革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对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提供生机与活力,提供美术教学以灵感,使美术课堂上的学生的个性凸显,充分启发美术课堂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绘画方法不再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而是美术学习的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和情境而获得。不同的美术学习的学生有不同的获得知识的方法。
一、写意梅花教学目标个性化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目标都由老师提出,面对学习美术的学生不同的兴致、不同的美术基础,一样的教学目的大大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根据美术教学大纲要求及写意梅花的特点,本课题将确定个性化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个性化
美术写意花鸟画教学策略
【摘要】花鸟画,是我国国画艺术中的一种,以花、鸟、虫作为写意对象。花鸟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已经在画坛占据了独特的位置,其影响也至为深远。高中阶段教育,不仅应该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还应该对其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等精神层面进行熏陶。增添美术这门课程,让学生们在绘画中领略中华艺术文化,培养自己的兴趣,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花鸟画;阶段教学;提升;技巧;兴趣
花鸟画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学生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高中生身心修养健康的发展。其写意的风格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内涵、陶冶性情的作用。执笔方法和用墨技巧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水平。落笔成形的绘画风格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和耐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美术课上激发自己的兴趣,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阶段性的教学让学生们逐步了解花鸟画
1.从基础开始,稳扎稳打。基于大多数学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国画,所以教学应该从国画的材料开始导入。例如:笔(勾线笔、染色笔、排刷)、墨汁、纸(绢、熟宣纸)、砚、中国画颜料、调色用瓷盘、笔洗、毛毡等绘画用品。为学生们讲解绘画工具的用法和性质特点,让学生们对花鸟画有一个初步了解。色彩调配的教程中,教给学生们基本的调色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理解下初步感受绘画的过程,例如画一些简单的瓜果、昆虫等,在实践中深刻理论,获得进步,体会中国画的魅力。2.在欣赏和领略名人作品中深化艺术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组织、有纪律的学习中国画,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艺术。可以让学生们接触欣赏一些对画坛影响深远的花鸟画画师:“老师家里盖了一座新房子,可是这座房子还没粉刷上家笔下的作品,例如:徐渭的《兰花图》、边景昭的《竹鹤双清图轴》、赵佶的《柳鸦芦雁图卷》,从中让学生们感受花鸟画的意境,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还可以适当的对学生们进行临摹练习和辅导。让学生对笔、墨、色彩这三大部分进行更深刻的了解。3.提升学生绘画技巧和创作表现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通过临摹或创作作品训练学生们较熟练地运用笔、墨的变化,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从而较好地掌握国画技法,让学生开始学习画面组合更加复杂的画作,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老师通过介绍,丰富学生们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自发形成一种画面设计的理念,最后落款,完成画作的创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成就感。
二、学好中国画,做好中国人
写意花鸟画教学建议分析论文
摘要:如何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创造性选择、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短时间内学好工笔画和写意画,是职业中专绘画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并着重指出,明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特征、要素和技巧是学好绘画技术的关键。
关键词:花鸟画;写意;工笔;技巧
职业中专的学生基础较差,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新课题,在绘画方面,许多学生无素描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达不到预定目标。为此,教师都在尽力探索使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笔者在工笔画和写意画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物点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工笔画和写意画。现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一、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在教学上,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化、数只鸟,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使他们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笔墨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以整幅地作画了。
二、突出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画理和技巧
地域美术资源在写意花鸟画教学的运用
摘要:写意花鸟画教学是高校国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作为记录与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展现学生的绘画技法,而且体现学生的人文修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修养的培育。充分利用地域美术资源开展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修养的有效方法。该文分析高校写意花鸟画教学现状,讨论地域美术资源在其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地域美术资源;高校教学;写意
花鸟画地域美术具备独特的艺术特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贴近,相较于教材中的知识,其能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立体的知识体系。尤其在写意花鸟画教学中,应用地域美术资源能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在作画过程中的表现。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地域美术资源在写意花鸟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高校写意花鸟画教学现状
写意花鸟画在国画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在高校艺术类学科中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学科建制还是教学传承都日臻完善,近年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与优秀作品。但随着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写意花鸟画也面临一些冲击,部分作品存在创作题材陈旧、与生活脱节等问题。高校写意花鸟画教学主要围绕临摹与写生两部分开展,要想提升学生的创作表现力,教师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提升教学水平[1]。临摹教学是写意花鸟画的教学重点。在高校写意花鸟画教学中,临摹以对临为主,学生在临摹过程中从构图、造型、笔墨三方面出发,应先在临摹前理解所临摹画作的基本笔墨特征与规律。但临摹教学往往更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则难以激发其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变体临摹,即转变创作角度,完成探究性临摹。变体临摹需要学生在理解临摹样本的基础上分析笔墨,适当强化或夸张个性化表现手法。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构图借鉴、题材嫁接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此增强学生临摹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完成创新过程[2]。写生与临摹不同的是更注重表达花鸟鲜活的生命形态,可以提升学生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在写意花鸟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前人的绘画技法。写生也是写意花鸟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在写生教学中可引导其了解花卉等动植物的基本形态、生长规律等,以此保障学生临摹作品的准确性;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写生,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二、地域美术相关概念
文人画精神融入中国写意油画论文
摘要:中国当代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在油画表现形式上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传统文人画中的美学经验以及绘画技法对当意油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但同时我们还需面临的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与理解,深刻领悟意象写意的深层内涵等。中国的“写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来界定,也不是以作画速度的快慢去体现,更不是简单的样式模仿,它是由“写意性”精神的内涵决定的,只有内在精神才具有实质性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文人画写意写意油画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升温,中国当代油画越来越受西方现代绘画观念、思想、风格的影响。油画作品同时也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多种风格。中国油画家也同时对油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使得中国油画更趋向多元与个性化。“中国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表现、抽象和象征成为新的艺术取向,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并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绘画原本就具有表现意味的写意性,使中国油画家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表现主义产生了某种共鸣。”,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片坦然,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写”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并经由一个“写”字,把画家的性情感怀淋漓尽致地表白“。写”还是一种充满着“道”的意识,伴随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意”,使内心情思得于表达。这正是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实质内涵。
早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中国油画风》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油画中国风从绘画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法能够达到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的气质,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由此可见,老一辈油画家也早已意识到“油画中国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然而最能体现“油画中国风”实质内涵的“意象油画”,经过油画家们多年努力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展现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正处于新的发展势头。意象写意油画的出现,在艺术语言、表达样式逐渐模糊的今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国当意油画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如,画面色彩比较单纯。“文人画受道家的影响很大,道家中又数老子庄子的影响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画的精神中也是将“自然”作为绘画的准则。并且老庄对于色彩主张“朴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要素之一。中国当意油画中,画家作品体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极其明显的,:“作品基本色调一致,甚至是单色画,造型上也极力简化,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面效果和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人画非常注重通过“虚”和“留白“来体现画家的情怀,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同时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现出画面的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齐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的观点,并成为历代绘画艺术的要求和作品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空白处是虚,也是实,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观赏者自然会产生联想。由此可见,中国绘画最重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正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这里的“气”,包含有宇宙万物本体和生命与艺术家自身元气的综合,“韵”则指的是物象的风姿神貌。“气”和“韵”构成了物象表现的生命力,也是构成画面耐人寻味的重要因素。中国画追求空灵,讲究“虚”和“空”的处理,其理论也是由阴阳观演化而来的。虚空是画面产生“气”的重要元素,这“气”不单指具体物象,也指表现物象之虚空。没有虚空,就不会有灵气流动的迹象,更不可能产生“气韵生动”的生命力。中国当意油画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气”,让观者也更荡气回肠。油画画面中的留白处还可以借助油画颜料的特有质地形成肌理。这种肌理感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很强的张力,成为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如画家何多伶近几年的作品,以及青年画家毛焰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