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效应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02:52: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协同效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品牌竞争力的协同效应
品牌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及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特性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吸引力,从而在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方面及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比较能力。它是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品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关键不仅要注重培育企业的资源优势及能力,更要注重放大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中的协同效应。
一、品牌竞争力协同模型的提出
协同效应就是企业通过对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的功能耦合和能力整合,使企业产生的整体功能远远超出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的功能之和的效应,简单地说就是产生1+1>2的效果,使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的价值之和。
企业品牌的竞争优势是品牌竞争力的综合表现,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升华,获得产品及服务的品质优势、技术优势、营销优势,并以此为依托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和获得较大的份额,以达到企业效益回报的最大化。而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又是企业内部的品牌基础能力(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的市场能力(偏好度、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每一个希望提升品牌竞争力的企业都在致力于不断改善其品牌基础能力或表现能力。但是,当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企业文化、偏好度、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这些能够影响品牌竞争力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其并不仅仅只作用于品牌竞争力,同时也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若企业能够有意识的在这些影响的积极作用下对其他被影响因素协同发展,那么这些变化的因素通过协同效应的扩大就会产生1+1>2的效果,的这种隐性的、不易被识别的价值增值,能大大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根据上述的论述,结合相关理论,笔者提出了品牌竞争力协同因素同心圆模型(见图1),外面的一个圆代表由外部因素所形成的协同效应,里面的圆代表由企业内部因素所形成的协同效应。中间虚线形成的圆表示的是由内部和外部共同决定的品牌的竞争力。
下面本文将根据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就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内部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协同效应进行探讨。
协同效应价值判断评估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并购的溢价;企业并购中定价的溢价衡量;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企业并购成功与否,并购价格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并购的目的就是看重并购后带来的预期增长能力、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是基础、企业并购定价过程中要考虑到溢价、并购企业对协同效应是否实现进行识别,以及对协同效应的一个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衡量、对经营协同效应的定性分析、对经营协同效应的定量分析、协同效应的溢价目标企业的价值和目标、协同效应的溢价范例说明、合并后企业的销售增量不是一时能够完成的、成本的增量:等于并购后的成本~并购前的成本、量化溢价方法的优势利用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针对中国企业并购中对溢价的分析存在着不足,采用理论与数据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了企业并购溢价陷阱,描述了企业并贮中的协同效应的特点,采用了差额现金流增量法衡量并购的溢价.给予目标企业合理的并购价值。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价虚评估;并购溢价;协同效应
企业并购成功与否,并购价格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并购价格的确定也是复杂的过程,并购的价格除了目标公司自身的价值以外,还应该包括目标公司相对于出价公司的附加价值,尤其是协同效应价值。忽视目标公司对于出价公司的协同效应价值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合并双方来说,重要的在于如何对这部分协同效应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估。
l并购的溢价
并购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之后,对目标企业的内在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购的目的就是看重并购后带来的预期增长能力,因此便出现了企业价值增值,即并购的溢价。
海陆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透析
目前,关于海陆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测量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关联程度方面,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海陆经济产值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徐胜(2009)对海陆经济内在关联关系的存在原因进行了阐释,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量了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董晓菲等(2009)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其中也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量海洋经济及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关系,从而说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密切相关。对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相互作用方面,董晓菲、韩增林(2007)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但只是进行了文字分析,没有对其进行数学计量。本文着重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面板数据模型两种方法实现对海陆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的检验。
一、海陆经济发展存在协同效应的理论依据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1971年,物理学家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协同论认为整个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社会现象亦如此。
海陆经济之间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首先,海洋产业是陆域产业的延伸,在陆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海洋产业的发展广泛需要陆域产业的支撑,陆域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对海洋产业促进作用越大。其次,海洋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陆域产业的发展,海洋广阔的开发空间和丰富的蕴藏资源决定了海洋产业发展很好的前景,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海洋产业的发展会通过乘数效应带动相关陆域产业的发展,因此,海洋产业较发达的地区,陆域产业发展水平一般也较高,人均收入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地区。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又密切的相互联系,海洋经济发展可以很大程度地借鉴运用陆域经济的发展成果,包括制度形式、发展方式、科技成果等方面;与此同时,陆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如能源、原材料的提供,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以沿海陆域地区为依托,这同样会拉动陆域经济的发展。如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陆域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行业,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进行金融服务支持,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需要陆域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支持。
二、海陆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的分析
银行并购协同效应陷阱论文
内容摘要:目前,银行并购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巨大、强强联合、横向并购为主的特征。但实证研究发现银行并购在总体上缺乏效率,导致理论逻辑与现实表现不符,并购未能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本文从并购价格、战略、操作效率、并购整合等方面剖析了并购协同效应陷阱,并提出了相应的系统应对策略。
关键词:银行协同效应陷阱层次分析法(AHP)
发挥协同效应是银行并购的基本理念,协同效应大于零,银行并购才是有效率的。协同效应的多少也决定着银行并购的成败。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对协同效应的内在逻辑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片面地追求协同效应,最终也就导致了银行并购的无效率。
银行并购的协同效应
(一)协同效应的基本内涵
IgorAnsoff(1965)首次提出了协同战略的理念。安德鲁•坎贝尔等(2000)在《战略协同》一书中说:“通俗地讲,协同就是‘搭便车’。当从公司一个部分中积累的资源可以被同时且无成本地应用于公司的其他部分的时候,协同效应就发生了”。他还从资源形态或资产特性的角度区别了协同效应与互补效应,即“互补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可见资源的使用来实现的,而协同效应则主要是通过对隐性资产的使用来实现的”。蒂姆•欣德尔(2004)概括了坎贝尔等人关于企业协同的实现方式,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共享技能、共享有形资源、协调的战略、垂直整合、与供应商的谈判和联合力量等方式实现协同。
协同效应体育教育论文
一、概念的界定
(一)协同理论
要想了解体育教育的协同效应,我们首先应当熟悉“协同”这一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德国著名理论物理教授赫尔曼哈肯教授在对激光进行研究时,概括出了这样一个理论观点:不同系统中的子系统的性质虽然千差万别,但其在宏观结构上的质变行为,即由旧结构突变为新结构的机理却是类似或相同的,它们都遵循某种共同的规律。这就是协同理论的雏形。协同效应是协同学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其含义是指在复杂的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协同行为所带来的能量或者作用将远超子系统自身所带来的能量和作用,通过协同行为,从而使整个系统趋于统一和联合。这个原理的意思,其实就是指系统具有整体的规律性和有序性,这种特性是由各个子系统的协同作用所共同影响和产生的,这种协同的效应适用于任何一种复杂的整体系统。
(二)体育教育的协同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具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则,在这种教育体制的结构的影响下,除了其本身所必须具备的体育知识与训练方式之外,还存在着与德育、美育、智育这些教育因素的契合点,在进行体育教育时,不应当将其完全的割裂开来,应充分发挥其相互所具有的协同关系,通过使体育教育这一整体系统与其他诸如德育、美育、智育等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使体育教育乃至整个的素质教育都能被带动起来,更加完善的、快速的发展。
二、体育教育协同效应的内容
银行并购协同效应论文
内容摘要:目前,银行并购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巨大、强强联合、横向并购为主的特征。但实证研究发现银行并购在总体上缺乏效率,导致理论逻辑与现实表现不符,并购未能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本文从并购价格、战略、操作效率、并购整合等方面剖析了并购协同效应陷阱,并提出了相应的系统应对策略。
关键词:银行协同效应陷阱层次分析法(AHP)
发挥协同效应是银行并购的基本理念,协同效应大于零,银行并购才是有效率的。协同效应的多少也决定着银行并购的成败。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对协同效应的内在逻辑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片面地追求协同效应,最终也就导致了银行并购的无效率。
银行并购的协同效应
(一)协同效应的基本内涵
IgorAnsoff(1965)首次提出了协同战略的理念。安德鲁•坎贝尔等(2000)在《战略协同》一书中说:“通俗地讲,协同就是‘搭便车’。当从公司一个部分中积累的资源可以被同时且无成本地应用于公司的其他部分的时候,协同效应就发生了”。他还从资源形态或资产特性的角度区别了协同效应与互补效应,即“互补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可见资源的使用来实现的,而协同效应则主要是通过对隐性资产的使用来实现的”。蒂姆•欣德尔(2004)概括了坎贝尔等人关于企业协同的实现方式,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共享技能、共享有形资源、协调的战略、垂直整合、与供应商的谈判和联合力量等方式实现协同。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研究论文
一、并购动机畸形
企业管理层不同的并购动机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大小有极大影响。正确的并购动机是公司并购成败的一个关键要素,错误的并购动机容易把公司并购引向歧途。畸形的并购动机会使公司并购脱离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产生并购低效率的现象。
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的并购将沿着最初的行政撮合型到现在的混合推动型直至到市场驱动型的发展轨迹。由于我国企业的并购是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发生的,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并购动机早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消灭亏损企业和安置职工就业,组建企业集团从而强壮民族工业,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等。这些企业实施并购主要因为政府的推动,因而将其称之为行政撮合型。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政府干预的减少,目前并购已进入了由市场力量和政府行政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的混合推动型政府介入形式。在这种形式下,由于历史原因,上市公司大多为国有资产主导的企业,国有股比重过高,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常常放在了企业肩上。比如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把企业做大做强,最好能进入世界500强,为了实现此目标,因而许多企业盲目并购劣势企业,追求规模效应,而这种企业规模的拼接式扩大不但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反而损害了企业长期增长的潜力,破坏了企业的价值,产生并购低效率的现象。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并购后实现规模扩张或降低企业的内部经营成本,其实施并购的焦点仍在于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以便获取上市公司的未来股权再融资,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大多并不在于行业整合或发展战略重组,更可能在于利用上市公司资格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如再融资。此结论说明了我国目前实施并购动机是买壳上市。此外,我国并购还有另一个特殊动机——产权炒作,它同样不能为实现协同效应提供支撑条件。2002年3月发生的开创了我国上市公司之间控制权之争先河的丽珠集团股权争夺案就从反面证实了这一点。对丽珠股权收购案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丽珠集团股权之争并没有引起股价的大幅度波动,二级市场反应比较正常,这说明整个收购过程没有出现内幕人操纵和二级市场炒作和虚假收购现象。把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并购前后的市值,并加以比较,发现并购前后市值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所增长,说明并购综合效应显著,取得了显著的协同效益。通过对丽珠收购的主要参与方的进一步剖析,发现丽珠股权之争与以往的股权炒作有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并购行为的真实性和并购后的协同性大大增强。
西方企业并购理论中的非价值最大化动机如过度自信和动机这两个假设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有一定解释力。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家尚不成熟,喜欢炒概念,追求时髦,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相信自己的“错误判断”,使得并购重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最终结果往往是摧毁收购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治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内部人控制普遍,问题在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也尤为普遍。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比如为了显示领导能力,通过并购扩大规模进而提高对现任管理层的依赖程度而实施的并购。
小议海陆经济的协同效应
目前,关于海陆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测量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关联程度方面,运用的方法主要是海陆经济产值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徐胜(2009)对海陆经济内在关联关系的存在原因进行了阐释,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量了海洋三次产业与陆域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董晓菲等(2009)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其中也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量海洋经济及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的灰色关联关系,从而说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的密切相关。对于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相互作用方面,董晓菲、韩增林(2007)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但只是进行了文字分析,没有对其进行数学计量。本文着重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面板数据模型两种方法实现对海陆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的检验。
一、海陆经济发展存在协同效应的理论依据
协同效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1971年,物理学家提出了协同的概念。协同论认为整个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社会现象亦如此。
海陆经济之间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首先,海洋产业是陆域产业的延伸,在陆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海洋产业的发展广泛需要陆域产业的支撑,陆域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其对海洋产业促进作用越大。其次,海洋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陆域产业的发展,海洋广阔的开发空间和丰富的蕴藏资源决定了海洋产业发展很好的前景,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海洋产业的发展会通过乘数效应带动相关陆域产业的发展,因此,海洋产业较发达的地区,陆域产业发展水平一般也较高,人均收入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地区。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又密切的相互联系,海洋经济发展可以很大程度地借鉴运用陆域经济的发展成果,包括制度形式、发展方式、科技成果等方面;与此同时,陆域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如能源、原材料的提供,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以沿海陆域地区为依托,这同样会拉动陆域经济的发展。如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陆域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行业,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进行金融服务支持,沿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需要陆域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支持。
二、海陆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的分析
税务共享搭建及协同效应分析
一、引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及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特别是海外业务、国际化战略的推行,使得原始的、分散式的财务管理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以中兴通讯、海尔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为代表的财务共享中心的搭建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列,为企业决策层、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也将财务人员从重复、人为出错率高的业务中解放出来,为智慧财税体系的建立迈出关键的第一步,也为同样重要的税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指引。财务共享中心的成效显著,运行渐趋成熟,但是,税务共享中心因其服务主体以及税务管辖的特殊性都有别于财务体系,因此,并不适合直接嵌入传统的财务系统中,应当独立出来,在集成财务系统数据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内控,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税收环境。
二、税务共享中心搭建的大环境分析
税务大环境的变革,从税务局端来说,原本国税、地税双重机构合二为一,使征管部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办税流程,降低企业遵从税务管理过程中的双重作业成本。在税务行政裁量权的规范方面,借此或许可以达到减少各地方政府与税务机构对市场主体的干预行为。从企业端来看,由于国地税的合并,将企业目前需要遵从两个征管机构的约束改为面对一个税收征管机构,此时,企业的涉税成本较低。从税务局与企业的数据交互层面来讲,如果企业建立税务共享中心并将部分数据与税务局的系统对接,那么,纳税申报系统的数据以及税务局其他系统(比如千户集团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可为税务管理部门突破当前的数据瓶颈和指标体系的功能制约提供依据。因此,“国地税合并”事宜是当前企业筹划税务共享中心的最大利好,也是最佳的启动时机。
三、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根据四大的相关统计,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税务管理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借助Excel电子表格进行税务管理,甚至仅使用手工处理方式。在企业对业务系统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的同时,更显示出企业对税务管理系统的不重视。(一)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税务信息化系统。没有建立税务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大多面临以下的问题。1.企业涉税操作流程不规范,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涉税事项多而杂、涉及面广且税务政策更新较快,使企业对于税务政策的整理及税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难度较大。同时,由于行业不同、涉税环境不一致,使企业在制定税务制度时无标杆企业参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地。2.税务风险管理模式落后,涉税风险提示不足。目前,很多企业虽然成立了税务部门或设置了税务岗位,但其职能倾向于最基本的开票、纳税申报等。对于日常经营活动风险的管理、监督不到位,对涉税风险的起点、合同签订环节没有把控也没有跟踪,对突发事件没有对应的应急程序,因此,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方式是被动的、应急的。3.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通。集团公司都存在诸多子、分公司,地理位置较为分散,经营范围、税种及税率多种多样。财务信息尚可通过财务软件以合并报表的方式传达,但其涉税信息最多通过一张报表来反映,或者通过特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手工统计。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纳税主体之间的差别、集团公司整体性的筹划都不能直观的展现,了解情况仅限于税务管理人员,决策人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了解集团整体的情况。(二)已经建立税务信息化的企业,仅处理基础涉税业务。目前,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税务信息化平台,但仅局限于发票管理方面。比如,实现由纸质发票向电子发票的转移,由扫描认证发票向网上勾选认证发票转移。更先进的大型企业可能会与税务服务商合作,建立针对发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商以企业增值税发票为核心,为企业提供从销项开票、进项抵扣到纳税申报的涉税业务服务。以上税务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作为税务共享中心的雏形,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税务风险防控服务,也让企业对涉税风险的控制方式从“被动”逐渐转为“主动”,提升了对税务风险的监控能力。
小议并购的协同效应及措施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重组效应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环境带给中国企业海内外并购重组最佳时机本文重点研究了企业并购重组的协同效应,阐述了企业并购重组的风险,针对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购重组是企业进行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有效方式。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并购重组更是国内企业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引入外资,做大做强优势企业,救活劣势企业的大好机遇。
一、金触危机环境带给中国企业海外并助盆组最佳时机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海外并购规模越来越大。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重组的现状
金融危机虽然令经济不景气,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迎来了新的海外并购投资机会。仅2009年1-8月,中国海外并购就达76起,涉及金额超过400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如2009年3月31日武钢集团以2.4亿美元并购加拿大矿业公司(ConsolidatedThompson)19.9%的股权。2009年4月1日,华菱钢铁集团以8.26亿美元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公司FMG集团17.4%的股权。2009年4月14日,中国五矿有色以12.06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企OZMinerals公司部分资产。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涉足两大方向:一是自然资源类;二是技术产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