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01:12: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协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双边投资协定制度论文

[摘要]在我国已经签署的110多个双边投资协定(BITs)中,有17个规定了国民待遇,而各个BITs中有关国民待遇的定义、适用对象、适用标准等的具体措辞并不一致。审视我国BITs中有关国民待遇制度的利弊得失并积极寻求完善我国双边投资立法的对策,对于改善我国的投资法律环境和实现内外资的平等待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边投资协定国民待遇重构

在国际投资法领域,投资待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民待遇在多边和双边投资协定中被广泛采用,代表了国际投资法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甚至有学者主张,国民待遇已经成为外资待遇的一般准则。

据统计,迄至2005年底,我国已经与117个国家缔结了“双边投资协定”(BITs)。1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与一些国家进行缔结BITs的谈判或修订原有的BITs.从我国BITs的实践来看,我国对外资待遇所采用的标准主要有最惠国待遇、公平与公正待遇以及国民待遇。其中,只有17个BITs规定了国民待遇,而这17个BITs中有关国民待遇的定义、适用对象、适用标准等的具体措辞并不一致。

一、我国BITs中国民待遇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有关国民待遇的规定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查看全文

中韩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1中韩贸易协定对山东半岛与韩国贸易关系的影响

1.1中韩贸易协定对山东半岛与韩国贸易关系带来的正面影响

(1)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利于实现山东半岛与韩国的共赢。从近些年的产业产值结构看,山东半岛的第二产业比较发达,而韩国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从产业要素互补条件看,韩国在资金、移动设备以及高技术等产品上具有出口优势,但是韩国缺少能源、劳动力等,因此山东半岛与韩国可以基于共赢的目的实现贸易的进一步扩大。(2)有助于扩大山东与韩国的贸易种类。据韩国海关统计:2015年1-3月,韩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情况(如表1所示)可知:中国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中国继续保持优势。通过实施中韩贸易协定,山东与韩国的贸易种类会更加丰富,比如山东的迪尚集团成功收购韩国著名的上市服装企业Avista公司,为加强山东与韩国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3)有助于降低山东与韩国贸易的费用。依托中韩贸易协定,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实施双方贸易零关税制度,这样在具体的贸易过程中可以为双方节省大量的经济费用,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以韩国对山东出口的化妆品为例,实施自由贸易协定之后,韩国化妆品有望变得更便宜,这无疑会进一步提高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国内还可以享受到韩国医疗整形服务。

1.2中韩贸易协定对山东与韩国贸易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中韩贸易会造成技术差距进一步扩大。基于中韩贸易协定的签订,韩国高端电子产品进入山东的价格会更低,尤其是高端电子产品在中国的投资会提高山东高端电子技术的发展,但是从长期发展看,如果山东受到中韩贸易协定优惠的影响,而不思进取长期受经济结构精细化分工的影响,比如正是基于韩国高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价格比较低,因此中国企业就满足于当前的发展,而不进行技术创新,其结果是导致国内技术与韩国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双方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2)低质量的产业贸易会导致贸易逆差不断加大。中韩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虽然山东与韩国的贸易比较密切,但是双方在出口货物的附加值上却存在很大的差距,山东出口韩国的货物以出口量取胜,但是其很难弥补价值上的差额。另外韩国在山东投资的企业,其主要是从韩国进口精密配件,但是生产的产品却主要在中国市场销售,因此这些问题造成山东与韩国贸易逆差虽然有所减少,但是依然存在。

2提升山东与韩国贸易的措施

查看全文

国际投资协定中竞争中立规则

摘要:在当前的国际投资协定中,竞争中立规则存在对国有企业、非商业援助和不利影响定义过宽的问题,对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十分不利,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工具。竞争中立规则的初衷本应是政府不得格外优待与自身利益一致企业,把约束对象定义为国有企业并不准确和公平。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大企业能够影响、控制本国政府并使二者利益一致,这一概念的偷换使其能够避开竞争中立对自身的不利影响。中国的应对之策可以是要求改变竞争中立规则定义,将国有企业概念替换为“与政府利益一致企业”概念,使竞争中立规则真正公平和对等。

关键词:国际投资协定;竞争中立;利益一致

当前的国际投资协定有着越来越复杂的趋势,有关国有企业、劳工、环保和知识产权的众多规则纷纷被纳入进来。其中涉及国有企业的规则往往又被称为竞争中立规则,意为政府应在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业的竞争中保持“中立”,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不得给国有企业提供特殊的待遇。美国等发达国家是竞争中立规则的积极推动者,而中国等国有企业较多的国家则对此并不十分认同。当前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竞争中立规则真是为了使政府保持中立、为了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吗?

一、竞争中立规则的由来和演化

(一)澳大利亚最早提出并实行竞争中立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本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了市场效率和产出增长,决定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在此背景下,竞争中立规则在1995年澳大利亚通过的国内法律———《竞争原则规定》中成为了一项正式的法律原则。该法律中竞争中立规则的含义是:政府不能在商业活动中凭借行政或者公共权利享有私营竞争者所没有的竞争优势。彼时澳大利亚的竞争中立规则规制的仅仅是政府的行为,并不包括国有企业。而且,也只是澳大利亚国内法中的一项法律原则,尚未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发生联系。

查看全文

诠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产生的竞争压力加速了技术的现代化,而技术新、效率高和清洁生产的企业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终改善环境。

关键词: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环境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诸国在内的北美共同市场。1980年,美国总统里根就提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19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而日本的实力在急剧增强,欧洲统一大市场在迅速发展。美国和加拿大为了加强北美地区的竞争能力和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86年开始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经过漫长的谈判历程,1988年1月2日,美、加两国正式签订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按照这个协定,两国将在10年内分三次取消一切关税,大幅度降低非关税壁垒。美国还同墨西哥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大纲》,并就两国贸易自由化的细节问题进行谈判。此外,美国还以加勒比海诸国不采取损害美国利益的措施为条件单方面对它们提供地区性特惠待遇,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1993年8月13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时宣布,三国已就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劳务和环境附加条约达成协议,从而为三国通向北美自由贸易道路扫清了障碍。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经济上既有较大互补性和相互依存性,又有明显的不对称性。

然而对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是否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环境以及全世界的环境产生影响,产生的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的讨论非常激烈。因此在宣布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之前,北美又制定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简称NAFTA)的附属协定——《北美环境合作协定》(NorthAmericanAgreementonEnvironmentalCooperation,简称NAAEC)。NAAEC致力于在北美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其环境合作委员会(CommissionforEnvironmentalCooperation,简称CEC)负责北美环境领域的合作与协调事务:在把北美自由贸易区建成一个包括贸易、投资、金融和劳动力流动的一体化共同市场的同时,也把环境建设跟上去,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并行发展。

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环境的影响

查看全文

我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论文

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简称FTA)谈判在历经8轮10个月的艰苦磋商后,最终于2007年4月2日落下帷幕,并于同年6月30日正式签署。尽管协定还有待两国国会批准,但鉴于双方的强烈意愿,2009年获得通过应不会有大的问题。尽管第八轮谈判后还存在重大分歧,但在随后的高级别会谈中,韩美双方出于各自重大的战略考虑,还是在敏感产业方面分别做出让步,促使谈判在两次延期情况下依然达成一致。韩美为什么要如此匆忙达成FTA,除美国政府TPA权限即将到期的原因外,双方共同战略诉求恐怕是更深层次的动力源泉。

一、韩美FTA的主要内容

韩美FTA是一个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蓝本的具有广泛内容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内容涉及农产品、纺织品、原产地、海关清关制度、卫生检疫制度、技术壁垒、投资、服务、金融、电子商务、竞争性政策、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制度、劳工问题、环境和透明度问题等19个领域。韩美FTA是美国15年来签署的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与亚洲国家签署的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韩美FTA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是不完整的、均衡的协定。依双方谈判代表所述,双方都实现了自身的目标,但却都没有实现自己的全部要求。在多轮谈判中,农业、汽车、纺织品等领域的开放问题一直是谈判的焦点。

在农业方面,美国迫切希望完全实现贸易自由化,韩国则要求将部分农产品排除在贸易自由化之外。直到谈判结束,双方才相互让步达成协议:美国同意将大米排除在外,允许韩国保持进口配额限制;韩国则宣布只要国际兽疫局(OIE)承认美国是控制风险国家,就恢复进口美国牛肉。其他农产品谈判双方也各有让步。在汽车领域,美国希望韩国废除所有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韩国则要求美国立即废除轿车关税,并在5年内废除小型货车关税。双方最终敲定,汽车零部件和小于3000co的汽车立即取消关税,大于3000co的汽车在未来3年内取消关税,小型货车在lO年内取消关税。韩国同意改变针对美国大型车的税制,并在3年内将汽车特许权税从10%降低到5%。在纺织品领域,韩美FTA最终将执行“YarnForward”规定,即:FTA下的纺织品必须在美国或韩国境内制造。这样,美韩贸易中就有61%的纺织品被取消关税。但作为特殊安全机制,对可能使相关行业受冲击的纺织品进口,2年内仍可征收关税。

二、韩美FTA的战略意图

(一)促使韩国扩大开放范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韩国在工业化后期开始转变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政策,持续推行自由开放政策,较好地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其商品贸易占GDP的比重超过70%,服务贸易比重达13.5%,超出其他主要国家。但WTO多边贸易体系作用并不明显,相反,许多大国也纷纷加入到原本以中小国家为主的双边自由贸易体系,区域主义呈高速扩散态势。韩美FrA不仅意味韩国继续适应经济区域化趋势,也意味韩国要继续扩大开放,在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促使服务业及部分薄弱产业积极面对世界经济自由化浪潮。此前,韩美各自缔结的FTA规模较小,不足以承担经济增长点的重任,而此次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第十大经济体的FTA,会给双方提供更广阔的贸易平台和经济增长契机,每年会增加多达200亿美元的贸易额。有研究表明,韩美FTA可使韩国对美出口增加12%~17%,GDP增长2%左右。届时,GDP最高可增加135亿美元,创造10万余就业岗位。另外,非关税壁垒的撤销和公平竞争条件的形成及透明度的提高,还可增加投资和技术转移,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建立透明的会计制度,形成灵活的劳动市场,进而推进韩国整个经济的发展。

查看全文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意义和不足

摘要:《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后,两国经济关系迈上新台阶。本文拟结合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背景,试探讨中韩FAT对双方经贸往来的积极意义,并研究其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两国企业抓住机遇、共同发展给出参考。

关键词: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意义;不足

党的十七大后,我国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韩国自2003年将国家间自由贸易协定(FTA)列为国家外交战略。韩国总统朴槿惠就任后对负责对外经贸(含FTA协商)机构进行了专业化改革,更加凸显对经贸和国际关系的重视。2012年5月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正式启动。在当年11月于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上,两国元首宣布结束中韩自贸区谈判,进入推进落实阶段。2015年6月,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尹相直签署《中韩自贸协定》。同年11月经韩国国会批准,12月20日正式生效。

一、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为自贸协定出台打下基础

2000-2014年,中韩贸易增长了8倍,贸易总额从312亿美元跃升至2354亿美元,中国在韩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从9%上升到12%,成为了韩国的最大进口和出口对象。双边服务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46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61亿美元,年均增长约7%。占韩国对外服务贸易总额的16%,仅次于美国的21%。韩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自2000年以来每年平均增长21%。过去20年内中,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349%,其中对华投资增长了6倍。2014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占所有外商投资的18.4%,大多集中在移动通讯和IT生产设备方面,同时也开始更多关注中国消费需求,如化妆品等。

二、协定对促进两国经贸往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查看全文

中国服务贸易总协定制度问题分析论文

一、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简介

世界贸易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变得比以往更为复杂也更为重要。伴随着这股潮流,全球经济一体化急聚发展,而原关贸总协定所未能规范的国际投资领域一时间受到举世瞩目。在此情势下,大多数原关贸总协定成员认为启动新一轮谈判以图加强和扩展该多边贸易体系已迫在眉睫。于是一场划时代的贸易对话于1986年9月28日在乌拉圭拉开帷幕。历时七年之久,经过各种利益集团的不同较量、讨价还价以及相互妥协,遂产生了世人称之为乌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之一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二)一般原理

1.范围与定义

总协定覆盖的国际服务贸易:

查看全文

投资保护协定条例完善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际投资协定的发展及特点,讨论了中国新一资协定的变化,并进而分析了国际投资协定实践对中国的影响。本文认为,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投资保护协定的规定,在给投资者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为国家为公共利益进行管理提供法律空间。

关键词:双边投资协定投资保护投资争端解决

近年来,国际投资协定(IIA)发展迅速。除双边投资协定外,有关投资的国际规则还体现在双重征税条约、自由贸易协定、区域一体化或合作协定、以及复边和多边协议中。全球范围内平均每周就有三个以上的此类协定诞生。目前,全球共有5100多个与投资有关的国际协定,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国际投资规则体系。

国际投资协定和规则的发展对中国的双边投资协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已签订了112个双边投资协定,在数量上仅次于德国。而且自2003年后中国开始商签的新一轮双边投资协定,其内容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本文拟首先概述近年来国际投资规则的发展及特点,然后分析中国新一资协定的变化,并进而研究国际投资协定方面的实践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一、国际投资协定近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协定数量剧增。至2004年,全球现有的双边投资协定总数达到了2392个。在2004年签署的73个新的双边投资协定中,有39项协定涉及发达国家,其中比利时一卢森堡、芬兰、瑞典和瑞士表现得最为活跃,每个国家都签署了五项新的双边投资协定。2004年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双边投资协定达55个,其中28个是南南协定。[1]在南南双边投资协定中,中国、埃及、韩国和马来西亚分别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签署了40余项双边投资协定。事实上,这四个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签署的投资协定远多于与发达国家签署的协定。近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数目不断攀升,这一趋势反映出,南南合作发展战略的重点最近已开始集中在投资问题上,同时它也表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正在崛起,并且开始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作用。

查看全文

国际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论文

国际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适用中的争端,主要是指在协定适用的过程中,对缔约国一方在行使对某一跨国纳税人来源于该国的某项跨国所得的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时是否合乎协定所确定的协调原则,缔约双方各自的主张是对立的。由于这类争端是因跨国纳税人对来源地国的不依协定征税申诉引发的,争端的解决不仅触及了缔约国双方的税收权益,而且触及了跨国纳税人的税收权利和经济利益。缔约国双方如何解决争端?跨国纳税人是否有权参与争端的解决?仲裁在争端解决上是否可行?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三大问题。在文中,仲裁取广义的解释。

争端

国际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缔结在于确定缔约国双方在行使各自的税收管辖权(无论是居民税收管辖权还是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时所享有的国际权利和所应承担的国际义务,因而,它应得到缔约国双方的共同尊重和善意适用。

来源地国对跨国纳税人来源于其境内的跨国所得是否依协定行使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争端主要是因为跨国纳税人与来源地国税务主管当局对以下五个问题的争议引起的:1、双方对于跨国纳税人是否在来源地国设立实际管理机构、是否构成来源地国的居民纳税人发生争议;2、双方对于跨国纳税人在来源地国的营业活动是否构成常设机构的设立发生争议;3、当双方均认为跨国纳税人在来源地国的营业活动构成常设机构的设立时,对于跨国纳税人来源于来源地国的跨国所得是否与该常设机构有实际联系发生争议;4、双方对于如何核定常设机构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发生争议;5、当跨国纳税人在来源地国的营业活动不构成常设机构的设立时,双方对跨国所得是否来源于来源地国、是否属于应税所得发生争议。

对于争端的解决,协定一般规定,跨国纳税人可以不考虑各缔约国国内法律的补救办法,将案情提交其居住国的税务主管当局,由当局在认为其所提意见合理且己方不能单方面圆满解决时设法同来源地国税务主管当局相互协商解决。⑴但是,由于相互协商程序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为缔约国双方提供协调彼此税收权益的一个约定途径,而非为跨国纳税人税收权益的救济提供必经的渠道,因而,程序只在双方的税务主管当局之间进行,跨国纳税人则被排除在程序之外,并且双方当局均无义务发动程序或为跨国纳税人寻求争端的公正解决。越来越多的跨国纳税人开始对程序表示不满,要求缔约国双方政府同意让其参与争端的解决,甚至要求来源地国政府同意以仲裁方式解决争端。少数国家,例如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开始在相互之间的协定中引入仲裁机制解决这类争端,但是,仲裁的双方当事人仍局限于协定的缔约双方,跨国纳税人的法律地位仍不确定。

仲裁

查看全文

国际投资协定管理论文

在双边、区域和多边国际投资协定中,适用非歧视原则的目的与贸易协定相似:有利于优化国际资源配置;充当自由化利益扩散的催化剂;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一个统一、基于规则的条约体系,增强投资行为的可预期性;减少交易和管理成本;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一个更为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增强外国投资者对东道国法律的信心。

在国际投资协定谈判中,所面临的挑战也与贸易谈判基本一致:在使用非歧视原则的利益和保留适当灵活性,以支持国内投资者和生产者并实现在其他特定国内政策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可行的平衡。

一、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是国际投资协定中应用非歧视原则最常用的两个标准。最惠国待遇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缔约一方的国民或公司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的投资所享受的待遇,不低于任何第三国国民或公司的投资所享受的待遇;

二是缔约一方的国民或公司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与投资有关的活动所享受的待遇,不低于任何第三国国民或公司与投资有关的活动所享受的待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