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1 00:04: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习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论德语隐喻习得思考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隐喻思维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认知隐喻在德语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帮助学习者构建隐喻性思维,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写作、阅读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水平,加强其语用能力。

关键词:隐喻;认知;德语学习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cognitivelinguistics,metaphorisnotonlyakindofrhetoricalmean,butalsoabasicmodelofthinking.Withanintroductiontothepresentdevelopmentofcognitivemetaphor,andfromtheacquisitionofvocabulary,writingandreading,thispaperpointsoutthattheapplicationofmetaphorinteachingGermancanimprovethelearner’slinguisticknowledgeandusability.

Keywords:metaphor;cognitive;Germanstudy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现实生活中,母语者习惯于使用隐喻表达方式,用熟知的具体事物去思考谈论抽象事物,这使得隐喻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代表全世界共性的或者某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在交际过程中,话语的隐含意义会超越其字面含义,不具有相当的隐喻能力很难理解。目前,隐喻的研究范围正向多学科、多层次的方向扩展。当今的语言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尝试从认知隐喻学出发,拓展外语教学的思路并改进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隐喻能力对语言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外语学习者要熟悉这门外语所承载的文化,了解它与母语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别,对隐喻的了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认知隐喻的发展及其分类

查看全文

外语学习文化习得论文

摘要: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论文是获得良好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对目的语文化的习得。文化习得应以目的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共时文化为主;要消除文化定式,减少偏见;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

关键词:外语学习;交际能力;文化;习得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语法知识,而是培养交际能力;学习者产生的语言不仅要符合语法要求,而且要符合社会规范,要合情合理,贴切得体”(刘润清,1999:161)。“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ymes)在1972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与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相对立,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语言运用。

随着交际能力概念的提出和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习得任何语言都要习得其语用规则和文化”(刘润清,1999:167)。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语法规则,同时又有一套自己的语用规则(即如何得体地应用语言完成人际交流)。这套语用规则与其所属文化密切相关,它涉及到使用这种语言的群体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标准、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审美观点等。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群体的文化不同,其语言使用规则也不同。要实现与不同群体的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离不开对对方文化知识的了解。因此,要学习一门外语,从而获得以这种外语为载体的良好的交际能力,就必须习得它所承载的文化知识。

外语文化习得不同于母语文化习得。母语文化习得是与语言习得平行进行的,中国学生在习得母语语言知识时,也同时习得了正确得体地运用母语的文化知识;而他们学英语或其他外语时,往往强调语言知识、语法规则的学习,而忽视了这种外语所承载的文化因素的习得。因此,即使是语言能力强的优秀外语学习者,也极易在与该族语人的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交际障碍,甚至是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其后果是严重的。正如著名语言学家Wolfson曾指出的那样,外语学习者与讲这种语言的民族人交际时,他们的发音或句法错误往往可以被容忍,而他们违反语言使用得体性的现象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此,要获得与讲外语的民族的人进行顺畅交际的能力,就必须在学习外语语法知识的同时习得其文化知识。

查看全文

英语绘本对英语语言习得的兴趣

一、第二外语习得理论

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低龄的儿童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已通过了专门的英语考试,例如剑桥五级考试等等。儿童英语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看出第二语言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习得,正如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一样,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而外语阅读能够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对于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讨论,很多专家学者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三岁到十二岁左右。这个阶段刚好是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是他们进行二语学习的最佳时期。

(一)习得学习假说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主要有五个假说,这就是习得学习假说。习得学习假说分为两个不同的过程,分别是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这两个过程也是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习得”指的是学习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知识进行学习,吸收,而且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而“学得”是指“学习”,和前者无意识的“习得”对比学习”指的是学习者能够有意识的研究,并且能够理解某种语言,从而实现“习得”,能够无意识的吸收语言知识,而且能够正确地使用这门语言。

(二)自然顺序假说

在自然顺序假说里认为语言的学习都是有一定的规则,是按照顺序进行的。例如一位学习者先学习语言规则的前部分,再学习后一种语言学习规则,但是学到最后,都会回归到一定的顺序,这是具有普遍性的。

查看全文

泛读中英语词汇习得

一、词汇习得中存在的问题

何谓习得?应用语言学中所说的习得是指“掌握语言的某一方面或语言整体的过程或结果”(李延福,1996),它监控语言学习的过程并指导说话人的语言行为。何谓习得了一个词?戴曼纯(2000)认为,习得一个词就是掌握其完备的知识。Wallace(1982)认为,习得一个词就像本族语者那样“认知”一个目的语单词,包括识别其书面和口头形式,随时回忆起来,与适当的物体或概念联系起来,以适当的语法形式使用它,口头上清晰地发音,书写中正确地拼写按其正确的搭配使用它,按其适当的正式程度运用它,意识到词的内涵意义与联想意义。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认为词汇的习得是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单词难以有效、永久地记住,词汇量的缺乏是最大的“拦路虎”。目前常见的各种英语语言测试中,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等,阅读理解(Readingcomprehension)部分均占整个考试内容很大的比例,许多考生往往因为生词问题而影响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性。听力差有很大原因也是由于原本就不认识这个词,还怎么指望能听得懂呢?写作、翻译就更不用说了,词汇这个基础不牢固,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都会受到制约。因此,学习第二语言,其语法无论学的多么好,语音无论掌握的多么漂亮,没有词汇来表达各种意义,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经过了解,词汇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不能准确认读国际音标,导致单词读不准或不会读,这种欠缺给掌握词汇带来了障碍,增加了记忆单词的难度。二是记单词的方法不妥当,死记硬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好不容易记住的词很快就忘记了。等到一旦要拿起一篇英语文章来,仍然觉得到处是生词、望词生畏。三是课外阅读量不够大,平时很少接触课外材料,越不读,生词越多,生词一多,就越不肯读。所以,语汇无疑是学语言进行阅读和交际最大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根本就谈不上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几乎就是一个不断的词汇记忆、积累和运用的习得过程。

二、增加词汇的习得—通过加强泛读学习并结合音、形、义来牢记单词

如何克服词汇这道难关,提高阅读能力与效率,加强这门语言各方面的技能,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背诵是我国汉语学习的传统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诵能解决认知词汇的所有问题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种认知策略中的死记硬背策略曾一度被广泛运用,也造成学习者习惯于用汉语来解释英语词汇的习惯,这样,其实只记住了孤立的单词,不能灵活运用,而且也容易遗忘。不难理解,英语词汇在我们大脑中的记忆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记住一个词而从来不去用这个词,那么没过多久这个词就会被打入冷宫,直至被完全遗忘,孤立地背单词难以长久记忆。当然,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靠背诵成功的例子,如李阳的疯狂英语,某些英语语言测试中的得高分者,但他们也往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就行的。

怎样才能有效地使所学的词汇从短时记忆转人长时记忆呢?认知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从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汇习得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学习者不断与各种阅读篇章的接触。语言学家们也普遍认为,第二语言中的绝大多数词汇是泛读过程中偶然习得的。Krashen提出:"Extensivereadingwillleadtolanguageacquisition,providedthatcertainpreconditionaremet.Theseincludeadequateexposurelearningenvironment."通过泛读记忆单词具有很多优势,首先,词汇学习与阅读活动兼顾,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更有利于词汇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期记忆,扩大词汇。巩固一个单词除了定期到第一次见到它的地方和它会面以外,最好要在其它场合多次遇见它,印象更深,如果你在其它场合和它重逢几次,那么,这个单词基本上就牢记在你的脑子里了。通过泛读语境提供的音、形、义将更多的被动词汇转化成主动词汇,增加英语词汇的理解和在特定语境中的活用能力。其次,它具有上下文,那些你熟悉的单词又可以通过本句或上下文内容帮助你猜测不懂的词义,达到理解的目的。泛读正是在语境的基础上,提供了理解英语词汇的大背景和其它的条件。再次,通过泛读的词汇习得更具自主权。大部分英语泛读教材内容很丰富,包括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因此涉及到的词汇也多。如,众多的英文报刊"TheTimes","TheNewYorkTimes","TheWashingtonPost","NewsWeek"及国内的"21thCentury"."ChinaDaily",这些报刊中的文章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等各方面的内容,会引起学习者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而可自由选择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扩大某一方面的词汇量。而反过来,词汇量的多少也决定着所阅读材料的难度、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的快慢。

查看全文

英语词汇习得模式与启示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等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其学习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而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关于英语词汇学习的研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中,传统封闭式英语语言词汇习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一些新英语词汇习得模式得以产生与发展,并对英语词汇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给予了众多启示。本文基于经验归纳与总结,就大数据时代英语词汇习得模式及其启示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英语词汇;习得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相关工具逐渐应用到英语语言学习中,推动了英语语言学习理念与方法的改变,为英语学习者构建了诸多全新英语词汇习得模式。在此基础上,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与培养,学习自主能力得到提升,有效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求。因此,在当前高度重视英语语言学习,注重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大数据时代中英语词汇词的模式的研究,以期探寻优质教学与学习路径,促进英语语言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1“英语习得”的相关概述

20世纪80年代“TheMonitorTheory”(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五大假说的提出为英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理论基础。“TheMonitorTheory”是由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他将“习得”(Acquisition)与“学得”(Learning)分开,并明确指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的来源在于学习者潜意识中的知识习得[1]。与此同时,Krashen也提出“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与“自然顺序假说”。他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可通过“ComprehensiveInput”(可理解性输入)进行语言知识的习得,只有获取与掌握充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自然习得语言结构。同时,良好的第二语言学习情感,能够促进习得动机的产生,克服语言输入与习得之间存在的障碍,提升语言学习质量与效果。在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出之后,其他学者对语言习得也进行了研究,MerrillSwain就针对Krashen的“输入假说”提出质疑,并结合加拿大沉浸式语言教学项目,通过自身归纳与总结,提出“输出假说”。MerrillSwain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可理解性输入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二语习得的唯一来源,要想促进语言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升,除需要可理解性输入外,也需要“可理解性输出”[2]。基于“输出假说”,有利于提升学习者词汇知识应用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成效。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间被人们所熟知与认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对学习者习得存在重要影响;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应被动接受,需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与信息的主动加工者;提倡学习者应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获取学习思路,构建完整而科学的知识网络体系。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模式得以产生,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得到广泛应用。

2大数据时代英语词汇习得模式类型与特征

查看全文

小议年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埃利斯,1985)。在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也可以说,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明显、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我国,有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多数为英语),对于那些连母语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过早学习第二语言真的有利于语言发展吗?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比成人更擅长学习第二语言。对此,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研究。

1关键期假说

在这个领域,影响最大的研究是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PeriodHypothesis)。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更有优势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学习者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一样成功,而且很容易产生外国腔。这是因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与了语言学习,大脑可塑性较强,语言习得较快,也较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脑发生了侧化,逐渐失去可塑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

2关键期的相关研究

关键期这一假说,是针对母语习得提出的,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对于关键期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学者们看法不一。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学者提出非生物基础的解释,认为语言输入和认知发展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习得水平出现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赞成关键期理论的学者则以实证研究为依据,坚信关键期假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被推翻。

查看全文

习得外语教学论文

一、习得—学习假说与实践应用

习得—学习假说是五大假说中最基本的。克拉申认为人会使用两种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方式掌握二语能力,即习得和学习。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集中在意义层次上获得语言知识的过程,在自然交际中习得的语言能力,不为习得者觉察。学习是有意识地通过学习语言规则和形式得到语言知识的过程。语言表达的主要来源是习得的知识,而在监察输出过程中则使用学习到的知识。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然、真实的语言,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

1.聘请外教。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聘请外教或外国留学生到中学讲公开课或者面对面与学生交流。

2.加大对中学教师听说能力的培训。中学英语教师听说能力普遍较弱,语言运用能力随着长期汉语化的课堂教学逐渐减弱。学校可以给英语教师提供各种语言能力方面的培训机会,同时更新英语教学观念,使外语教师教学的注意力从英语语言组织结构向语言的意义和运用转变。

二、自然顺序假说与实践应用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习得者在自然交际场合习得语言,与语法结构的习得先后顺序极为相似。二语规则的习得顺序具有可预测性,有些语法结构习得的早些,有的晚些。比如,动词现在分词、名词复数及系动词的习得要先于助动词、冠词习得,接着才慢慢习得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形式,最后是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形式和第三人称单数所有格(s)。根据此理论,教师就可以预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教材的重组与知识考察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这一理论,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删减、重组,设置题目时合理安排难易梯度。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学情,从而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查看全文

外语习得的文化建设探索

本文作者:全阿芬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外语学院

(一)文化思想观的建构在中国的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面临着一场场不同级别的考试,这些考试在刺激学习者努力的同时也多多少少隐盖了正确的语言教学思想。要想在外语学习中构建文化思想观,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适应跨文化教学的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类英语文学作品、观赏外国影视佳作、利用网络资源等方式,更多地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与跨文化意识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拓宽文化视角,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修养。在这里,以英语交际中的文化意识的建构为例。我们知道,外语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会运用。无论学了多长时间的英语,无论学了多少英语,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教学大纲上对“说”英语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从而引起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甚至失败。有人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它容易造成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因此,地道而得体地运用语言,不但与正确地使用语言同等重要,而且还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的基础。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表达思想以外(达意),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交际。在口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则着重导入知识文化(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以说,英语学习中对目的语文化了解掌握得越充分,越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只有把彼此双方的文化差异都考虑进去,做到求同存异,才会避免出现交流障碍和文化冲突。比如,在日常交际中,例如见面打招呼,中国人在吃饭前后,常会问候他人,“吃了没?”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如果我们中国人向一个美国人问“你吃了没?”,美国人会认为,“你吃了吗?”的问候意味着“如果你还没吃的话,我邀请你到我家去。”所以,如果用我们中国的文化方式来对待英语国家的人,就会产生文化冲击,涵义上的差异会导致交际双方尴尬的局面。

(二)基础语言能力的建构我们知道,要想顺利地进行语言交际,除了交际过程中的文化意识之外,还必须要有语言交际的基础———词汇。在语言教学中,词汇是基础。就像我们盖房时需要准备的建筑材料一样,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应被重视。对于学习英语的大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字面意义,更要了解词的内在涵义,否则,就会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犯错误。如,在英语中,white常常让人与清白(pure)联系起来。向西方新娘的婚纱多为白色,从而也就有了whiteday(吉日),whiteroom(绝尘室)之说。当然,在汉语和英语中,某些词也有共同的指向。比如:black(黑色),在两种文化中,均为“坏的”,“邪恶的”。因此,才有了如下用法:黑钱:blackmoney;黑市blackmarket;黑名单blacklist;污点blackmark。在英语中还用类似的表达,如:blacksheep,败家子;blackingratitude忘恩负义等。其次,挖阅读材料中的文化信息,也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习得者所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主要是课本中的篇章。为此,要想向习得者进行更多的文化渗透,较好的方式就是挖掘课文中的文化信息。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通常,主体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完整篇章,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地融入文化知识。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领略到大量的文化内涵。教师既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地欣赏一些简单的国外名著,也可以去阅读一些报纸杂志。这样可以使学生原汁原味地感受英语语言和文化。当然,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也为学生了解更多的语言文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多渠道,全方位体味到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的使用受制于其所属文化的各个因素。但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既然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又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的“习知”,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对文化视而不见。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使用,文化又影响着习得者对语言的使用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作为外语教师,就应该具备文化意识,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的渗透贯穿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帮助外语习得者更多地了解目标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我们的习得者才能既学到了语言知识与技能,又了解到异域文化的内涵,使他们在用外语进行交际时尽量避免失误,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查看全文

二语习得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摘要】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为教师增加了更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外来语言的学习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排斥感和畏难心理,这也会使教师失去教学的积极性和不断创新性,这样就会使英语教学发展停滞不前,但是,通过引入二语习得理论就会对英语教学的现状有所改进,能够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二语习得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语习得对英语教学的重要影响,能够体现出二语习得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快速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第二语言的学习。

【关键词】二语习得;英语教学;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体系和模式中逐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尤其对于英语语言的教学,传统的方式使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难题,同时学生因为学习困难也不愿意学习外语,所以,二语习得理论的引入十分重要,不仅仅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将教学重点逐渐转化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纠结于某些语言上的错误,这对于教师来说,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自由主动地研究英语语言的基本内容和在实际中的应用,使英语教学不再成为难题,而是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语言学习过程,促进英语教学能够快速地发展。

一、二语习得理论介绍

二语习得理论的基本内容。二语习得理论结合了多方面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格局,形成了不同的基本理论构成了二语习得理论,其中主要包括普遍语法论、监控理论以及环境论等三个构成部分。首先,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通过遗传基因能够赋予人类最普遍的语言知识,这种先天性的语言就叫作普遍语法,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该天赋,那么无论是母语还是二语都无法习得,因为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数据在输入的过程中并不充分,不能够达到习得的程度,所以,普遍语法论能够广泛适用于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也是最基本的理论;对于监控理论主要包括了情感过滤假说、语言输入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以及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这5种假说。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只介绍一种假说为例,针对其中的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而言,克氏认为语言的习得主要需要经过习得和学得两个过程,其中习得主要是指学习者借助与外界的广泛交际和实践,并没有意识到接收到了该语言,同时能够在无意识下,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得主要是指有意识地进行研究,并且通过理性的方式理解这种语言,所以能够充分地看出,习得能够使学习者对语言的学习更加充分和自由,表达方面也比较流利,而学得则会使语言的学习更加趋于刻板化和教条化,是对语言有规则的监控,这就证明了习得的重要性,这就是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总之,二语习得主要取决于主体对于目标语的文化的趋同、接触、接受以及适应程度。

二、二语习得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查看全文

语言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启示研究论文

语言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是指儿童随着发育成长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而成功地获得母语的过程。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儿童,除非有生理疾病障碍,都能获得语言能力,尤其是言语能力。小孩掌握母语的过程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只要有适当的语言环境,小孩无需要任何外在的力量和有意识地学习便可顺利地掌握母语。为此许多语言学家对母语的习得过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发现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将语言习得中的某些因素借鉴于外语学习,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要解决好“借鉴”问题,首先应分析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之间的本质差异,把握好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和外语学习的特殊规律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探索外语教学应在哪些方面采取改进措施,是很有意义的。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本质差异

1、语言习得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1环境方面(surroundings):

儿童习得语言是在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习得语言的世界。习得过程中具有接触语言的广泛性,儿童可以从父母那里,从所有可能接触的人那里接受全方位语言输入,周围的一切都是儿童习得母语的真实语境,语言的输入(languageimput)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儿童在多次重复的现实生活的真实语境中,逐渐习得了言语的能力,即与人交际的能力。所以母语习得的环境是整个社会,离开了这个社会环境就不存在习得的过程。

1.2认知方面(cognitive)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