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21:06: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下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AH多为高血压所致,最初症状以突发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颅CT可以确诊,均口服尼莫地平,18例痊愈。结论:初诊头痛患者须重视颈强直体征,CT检查简单易行,尼莫地平口服对防范病情恶化有效。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CT;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是一种常见病,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卒中的20%。就该病的临床表现、CT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适合基层医院诊治SAH的简易策略。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6例,女14例,年龄20~89岁,其中60岁以上7例,50岁以上7例,40岁以上5例,20~40岁1例。
1.2发病形式:活动时发病6例,情绪激动1例,白天安静状态下发病12例,睡眠中1例。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下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7例中、下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予经颈静脉置管溶栓治疗,然后予以球囊扩张闭塞的下腔静脉,行彩超评价静脉通畅程度,随访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血栓完全溶解。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1年,近期疗效满意,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结论采用介入溶栓及球囊扩张治疗中、下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导管;溶栓;血管成形术
Clinicalinvestigationofcatheter-basedthrombolysisandPTAinacuteIVCSwith
thrombosisinthemiddleandlowersegmentsofinferiorvenacava
CUIYanfeng,ZUMaoheng,XUHao,GUYuming,LIGuojun,ZHANGQingqiao,WEINing,XUWei
(DepartmentofInterventionalRadiology,AffiliatedHospitalofXuzhouMedicalCollege,
腔镜室下护士素质的构成
1从业素质
护士工作相较其他医疗岗位来说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工作。因为腔镜室接诊患者的特点是急需诊治,因而护理工作中必须慎之又慎、精之更精,这就要求护士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整洁大方的仪表、端庄稳重的举止,具有良好的耐受力、敏捷的反应力和始终如一的工作热情。
2进阶素质
主要包括职业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技能。
2.1职业心理素质
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好坏决定了护士执业生涯是否能向更高层次发展。腔镜室护士的心理素质构成,可以用护士角色人格理论(theo巧ofrolepersonali行ofnurse,T即N)加以分析,“护士角色人格=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护士角色人格是指,从事护士职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境,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心理素质是护士护理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护理工作的特点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并且以良好的心境影响患者。体现在护士对患者的耐心、爱心、责任心、诚意和善意,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促进“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下颌套在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后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下颌套在经口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4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下颌套组与弹力绷带组各20例。其中弹力绷带给予弹力绷带固定,下颌套组使用下颌套固定。比较两组术后疼痛与下颌部肿胀情况,并记录术后情况、美观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疼痛程度及下颌部肿胀度均改善,且下颌套组改善程度优于弹力绷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套组引流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弹力绷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套组术区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弹力绷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套组美观舒适度及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弹力绷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套用于经口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后下颌固定中,其效果较弹力绷带更显著,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肿胀程度,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区感染风险,患者也更易接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下颌套;甲状腺肿瘤;经口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疼痛;下颌部肿胀
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疾病呈日益增长趋势,已得到众多医学专家的关注,其中绝大部分甲状腺肿瘤为良性,无需针对性处理,但对于恶性甲状腺肿瘤或部分良性患者而言,需要及时给予相关治疗[1]。微创腔镜技术主要经胸乳、腋窝入路为主,术后颈部无疤痕,但胸部及腋窝部疤痕较为明显,但经全口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可做到术后无疤,但由于手术难度大,易引起下颌渗血、肿胀疼痛等并发症[2],需要通过包扎减轻其症状,但效果均不太满意,因此如何给予合适的固定包扎,减少术后下颌部渗血及肿胀疼痛是我院研究的重点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合理使用套筒冠固定下颌后牙缺失倾斜基牙修复,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能为临床治疗手段提供一种参考[3]。为此,本研究将4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使用下颌套固定下颌及颏下在经全口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后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甲状腺肿瘤诊断标准[4],且最大肿瘤不超过3cm;②年龄20~80岁,性别不限;③无精神及神经疾病;④无口腔疾病;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合并心血管疾病;③其他恶性肿瘤。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下颌套组与弹力绷带组各20例,其中弹力绷带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1~78岁,平均(60.33±7.94)岁;下颌套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0~80岁,平均(61.40±7.87)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进行经口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及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术后弹力绷带组换药后,给予胶布固定,加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下颌套组换药后使用下颌套固定,若包扎松落,及时进行更换,并记录换药包扎次数。两组均固定7d。1.3观察指标:①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其标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疼痛且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强烈疼痛,且难以忍受;并采用GeomagicStudio软件计算下颌部肿胀区域体积,以此评估下颌部肿胀情况。②记录术后两组患者引流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术区感染发生率。③采用我院自拟问卷针对美观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评价越好。1.4统计学分析: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观察探讨论文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血栓脱落可发生肺栓塞(PE),其病死率高达20%~30%,大多数患者可在lh内死亡。目前,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是治疗DVT和PE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而在下肢DVT的溶栓治疗中,随时有栓子脱落造成PE的危险。下腔静脉滤器(IVCF)是一种用金属丝制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器放入下腔静脉(IVC)以预防肺栓塞,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的优点。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为18例患者放置了IVCF,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1~78岁,平均(53.25±2.12)岁。所有患者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均确诊为下肢DVT形成。其中左下肢12例,右下肢3例,双下肢3例。术前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胸部X线平片检查,部分患者进行电子束CT增强肺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提示6例患者有局部性肺叶栓塞,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及发热等临床表现。
2.方法
全部病例手术均在数字减影系统(DSA)透视下完成,选用进口镍钛质滤器。
剖析依达拉奉对治疗眼睛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作用。方法将武汉市普爱医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达拉奉组34例,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滴,每日2次,连续滴注14天;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30天后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依达拉奉组30天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依达拉奉组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依达拉奉;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脑血管痉挛(CVS)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甚至导致迟发性脑梗死(DCI),成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所致脑血管痉挛的药理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SAH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3月-2007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首发SAH患者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32~65岁,平均41.2岁。全部SAH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孕妇、严重肾功能障碍(血清肌酐>200mmol/L),Ⅱ度或Ⅲ度心脏传导阻滞者除外。按治疗方法分为依达拉奉组(n=34)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史、出血量CT评分、经颅多普勒(TCD)探测的大脑中动脉(MCA)流速基础值以及用药前Hunt-Hess分级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止血、降低颅内压、尼莫地平片(60mg/6h)、预防并发症、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依达拉奉组加用:生理盐水100ml加依达拉奉30mg,快速静脉滴注(2次/d),共用14天。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肝、肾功能,注意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观察时间为发病后30天内。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护理探讨论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严重病症,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好转或治愈出院,是值得高兴的。但切不可忽视早期预防便秘的护理,否则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或不幸。对此,笔者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68岁,于1994年2月27日入院,经治疗病情基本稳定,于1994年3月14日便秘,泡服便乃通茶剂,30min后患者因在床上用力排便,突然意识丧失,鼾声呼吸。体格检查:颈强1F,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2mm,右侧3.5mm,对光反射迟钝,克氏征阳性,血压120/90mmHg,脉搏72次/min。立即行20%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给氧,病情不见好转,脑疝形成,呼吸心脏停搏,经一系列抢救无效而死亡。
例2,患者,女,63岁,于1994年10月30日入院,无语言障碍及肢体瘫痪,经治疗病情好转,1994年11月20日欲出院,却因用力排便,突然喷射性呕吐,意识不清。体格检查:颈强1F,双侧瞳孔等大,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克氏征阳性,大便成形,并不干硬,尚未排完,血压140/100mmHg,脉搏快难以数清,急查心电图:室性早搏。立即行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和2%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等治疗,神志转清,病情稳定,但留有后遗症:失语、左侧肢体偏瘫,于1995年1月14日出院。
例3,患者,男,46岁,于1995年3月26日入院,神志恍惚,经治疗当日神志转清,嘱患者及家属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3周,半流质饮食,多吃富含粗纤维食品(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每1~2天大便1次。至1995年3月29日8am,责任护士发现患者仍未解大便,立即泡饮便乃通茶剂,看服入口2次,1h通便。此患者恢复较快,于1995年4月14日治愈出院。
2护理措施
戏曲声腔发展探究
【摘要】本文从中国戏曲声腔的发展分为的五个不同阶段,南曲、北曲的形成阶段;昆山腔与弋阳腔争胜的阶段;梆子、皮黄兴起发展的阶段;地方小戏兴起发展的阶段;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时期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戏曲声腔乱弹声腔系
中国戏曲声腔的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南曲、北曲形成的阶段。(2)昆山腔、弋阳腔争胜的阶段。(3)梆子、皮黄兴起的阶段。(4)地方小戏兴起发展的阶段。(5)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时期。
1南曲、北曲形成的阶段
南曲与北曲,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出现的两种戏曲声腔。
南曲,指南宋时浙江温州出现的一种戏曲,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又叫“戏文”,“南戏”。南戏的音乐是在当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后又大量吸收了宋词的音乐。后人把南戏的音乐称为“南曲”。
琼剧唱腔艺术风格研究
一、琼剧唱腔的旋律特色
掌握双音腔、三音腔、多音腔、装饰音、倚音以及虚字衬韵等是美化唱腔旋律的手段。这个要素的掌握和使用,有些是有章可循的(唱腔曲谱上标明的),有些则是灵活掌握和个性突显的。如曲谱上标明的,就要按其音程和旋律的路线图完整地沿线行腔。而对唱腔曲谱上没有标明的,则要根据字词声调的调值和尾韵音予以贴切的顺延,或根据自己声音的特点和特色予以“装饰”和“垫韵”。如:︱753︱24—︱,大人喂如纯粹按照曲谱上的音高去演唱,听起来就成了“懒人喂”,这就错表了唱词的原意。故演唱者应该根据“大”字的声调调值,分别在“7”音前加上装饰音“6”,在高音“2”音前加装饰音“7”,这样唱起来不但给人听清楚和明白了唱词的准确意思,也美化了唱腔的旋律。再如:︱5753︱243244︱1244767︱5—︱,原是小姐到啰吓书房如完全按照曲谱上演唱就显得单调古板,且有些字词还容易被人误解或听不清楚。这样的情况就要依靠演唱者根据字词的调值对其进行或上或下的倚音衬垫,并运用双音腔、三音腔、多音腔的美化。故上述谱例在实际演唱中应作如下完善:将单音腔变成多音腔,再将“到”字音符的上加倚音以垫饰,并在其后面的多音腔用上虚字“啰”音,接在用上虚字“吓”音行腔,这样演唱出来不仅让人完全听明白唱词的意思,而且旋律更有色彩、美好动听了。在一般的情况下,其拉腔大多使用字词的韵音过渡和衔接。
二、琼剧唱腔的伴奏特色
戏曲的形式是“以歌舞演故事”,这早有定论。这也说明了戏曲表演中“歌”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而“歌”者,在于“唱”。从戏曲音乐上来讲,舞台上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剧情高潮的推进,都是通过优美的唱腔去体现、去展示的。所以说,地方戏曲音乐的伴奏主要在于唱腔伴奏。唱腔伴奏也即伴腔,其手法也比较多,如包腔、跟腔、托腔、垫腔、衬腔、带腔、简腔、保腔、色腔、追腔、重腔,以及包中有带,带中有跟,跟中有托,追上又衬,先弃后重,重后再包等。托腔。一般地说,演员的唱腔与伴奏的音乐线条是不同的,但每句最终的落音却必定要相同。处理好托腔的要求,是伴奏时要紧跟着演员的唱,奏出抑、扬、顿、挫的准确节奏,营造强、弱、缓、急的情绪氛围。保腔。戏曲界有句行话:“台上失误台下帮,演员有错乐队保。”由此可见,这个“保”字是非常重要的。在演出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特殊情况,如演员忘腔脱板、忘记台词等。这就要求在演出中每个乐手都要全神贯注,在伴奏中注意配合好演员演唱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一旦出现此类情况,乐队的每位乐手都必须能够随机应变,如在伴奏中根据不同的情形,或用跟腔连带,或用过门音乐弥补,或重复某个上句或下句的旋律挽救,或用鼓介提醒,使演员不至于因偶然的一点失误而影响情绪,避免出现更大的失误,迅速地把已出错的局面挽回来。衬腔。从传统的伴奏来说,因琼剧艺术是一个以唱为主的剧种,因此每当演员行腔较为简炼之时,乐手伴奏旋律时往往会增加一些华彩的装饰音符,以达到唱简伴繁的效果。垫腔。垫腔的目的,一是在于使乐句更为流畅,二是填补演员在演唱中呼吸处和句末处的空档。因此,于唱腔的短暂间歇时,在上下句之间及句末处,伴奏应就势介入简单的小插句作辅垫,既起到将相间的词、情绪的连续性和情感的交流融合连缀起来,使得乐句更为流畅,又达到装饰性的效果。简腔。对于速度较快、情绪激越、一字一腔的唱段,乐队伴奏只按唱腔的骨架音,用分解和弦式样的音型来加以表现即可。这种伴奏,旨在讲求音乐旋律上色彩性的效果,以达到唱腔上的丰富性。带腔。一出剧目中,不仅会有重场戏、高潮戏的出现,通常还会有几个小高潮。一场戏中,也大多会有几个小层次的处理。每到这个时侯,演员的情绪也会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酝酿得比较饱满。也就在演员开唱前,乐队以简洁有力的形式一下子带出唱腔,或者是在锣鼓过门之后,紧接着用几个音符推出随后的唱腔。带腔所占的时值不长,大都在一两拍之间,但要求精、准。包腔。这种手法主要用在乐句的顿逗之处,以及乐句的句结之处,使唱腔的起伏层次更加分明。一般地说,包腔所占的时值都比较短,一般不超过两拍,而且包腔的结束音与它所包承的唱腔落音必须相同,以示句段清楚。跟腔。领奏乐器紧贴唱腔,要求平正严谨,不带华彩,轻重徐疾相一致,与人声交融在一起,着意于用乐器的音色润泽唱腔。其余的乐器,即按各自的性能稍作发挥,但绝不能有喧宾夺主之处。这种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让观众充分地领略到演员的演唱风格和演唱特点。弃腔。演员先行用清音开唱行腔(即干起),乐队随后才在适当地方插入伴腔或奏过门。追腔。多数是后于唱腔一拍,用追循的手法跟上唱腔以增加情趣。重腔。在演员行腔之后,乐队紧接着重复唱腔一次,可以依样重复,也可以变化重复,如压缩、延伸或加华彩等。在伴奏中,重腔手法应用较广,随处可见。
综上所述,要唱好琼剧板腔,就必须掌握海南话的语音,熟悉双音腔、三音腔和多音腔的运用,并且要把握好音准、节奏、强弱、情感的处理以及乐队伴奏的基本手法和规律。只有这样,演唱“琼剧板腔”才会出口成曲、字正腔圆、优美感人。“唱戏不贴调,害人难吹箫,琴弦断完了,鼓槌打翘翘。”这是流传在海南民间的海南话谚语,意为唱戏音调如不准确,就会给人以很难配合与协助的尴尬。又有道“不知长短轻重,胡搅蛮缠乱碰”,说的是唱戏如踩不准节奏和不分强弱,就像人走路或跳舞一样缺乏规则,就会给人产生胡蹦乱跳的“逆反碰撞”感觉而难以接受。唱戏如不理解和领会唱词意思、人物性格及腔调的风格与特点,就不能准确地传情达意,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琼剧演员要重视和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多听音乐并带乐伴唱,依托节拍器或多走正步训练节奏感,并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唱词的意思和情感。
参考文献:
平利弦子腔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韵味和艺术创造力,是特定群体的情感纽带。本文以平利弦子腔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缺陷和优化策略,为平利弦子腔在遵循现有创作规律和审美价值的同时,加快其市场化、大众化进程,推动平利弦子腔成为地方民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这种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美术、书法于一体的古老表演艺术重焕活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利弦子腔;发展困境;动态保护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非遗名录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中国戏曲志》统计,20世纪初我国尚有400余种戏曲剧种,但目前仍在演出且发展前景良好的剧种不足50个,许多剧种在内外交困中濒临消失。随着文化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平利弦子腔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征
弦子腔是具有完整板腔体的成熟戏剧音乐体系,其源起于陕西、湖北、重庆三省接壤的秦巴山区,地理上南北皆通的独特性是平利弦子腔发源的土壤。从历史脉络来看,平利弦子腔产生于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平利女娲山水田河的“莲花落”艺人李敬模、李增模兄弟在皮影戏的基础上,首创弦胡伴奏,并在演唱中吸收、借鉴其他剧种的精华,增加本地劳动号子和山歌调子元素,形成演唱落板时吆调伴唱的独有喊腔,由此取名“弦子腔”。清同治、光绪年间,平利弦子腔李家班第三代门师开始接收异姓子弟,以开放、交流、并蓄的策略推动平利弦子腔走向艺术成熟。民国时期是平利弦子腔的发展鼎盛期,皮影班社多至14个,从艺演职人员超过百人,除李家班外,还有王家班、汪家班、樊家班等知名团体。平利弦子腔兼具宫廷音乐的华美风尚和民间艺术的朴素风格,整体旋律延展性极强,节奏类型丰富,可以演绎出复杂的情绪变化。从乐器来看,平利弦子腔的主奏弦胡是用竹筒、木板、竹根、牛皮做成的,打击乐器“芽子”是由梨木板做成的,此外还有堂鼓、暴鼓、大锣、铙钹、小钹、勾锣、马锣等。这些乐器极富地方特色,所用原材料都来源于当地植物或动物制品,经过民间艺人的钻研和搭配而构成独树一帜的乐器组合。从表演题材来看,平利弦子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当前民间留存的经典剧目《女娲盗镜》、《群英会》等皆源于生活,平利境内流行的神话传说、历史趣闻、生活寓言等都是其素材。从唱腔来看,平利弦子腔拥有完整的唱腔体系,有悲怆的“苦腔”,有欢快的“平腔”,还有伴唱号子的“唱腔”,以不同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来表现演唱者的喜怒哀乐。弦子腔属于传统的五声宫调式,含有大三度和小六度,“1、3、5、6”构成平利弦子腔的骨干音,尤其重视“6”音1。平利民间有“吃肉要吃丸子肉,看戏要看弦子戏”的俗语,足以证明平利弦子腔浓厚的世俗艺术风情和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平利弦子腔的继承和保护工作陆续开展。1985年,平利县政府组织人力对平利弦子腔的原始唱腔进行录音、记普,编纂成《平利弦子腔音乐集成》。2011年,“弦子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开启全国性的弦子腔保护工作。相较于京剧、昆剧等分布范围广,曾作为官方正统曲艺或贵族文化盛行的剧种来说,平利弦子腔的地方属性浓厚,乐器和方言唱词限制其流行范围,使得其文化生态环境固化、老化,在保护中易遭遇阻碍。
2平利弦子腔的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