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19:05: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效益审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效益审计

投资效益审计探究论文

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审计机关应“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投资审计同样必须适应这一要求,逐步实现由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转移。本文就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作如下探讨。

一、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

投资效益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所消耗或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与所获得的有用效果的比较,也就是投资活动中所耗与所得的关系。投资效益审计是指对投资活动所耗与所得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的活动。基于这一概念,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应包括:

(一)审查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正确性。以前审计发现,有些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不充分,地质勘探不详,存在应付、走过场现象,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不负责任,决策草率,长官意志严重,直接导致项目布局不合理,或者污染严重,破坏环境,经济效益低下,损失浪费惊人。因此,投资效益审计必须首先对建设项目立项决策进行审计,内容包括审查勘探设计单位的资质、拟建规模是否科学合理、项目选址是否满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论证是否切实可行等。

(二)审查建设项目概算。建设项目概算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投资估算框架内,编制项目从筹建至竣工所需费用的重要文件,是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审查概算包括审查概算的编制和执行两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审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查看全文

效益审计思考探索论文

内容提要:效益审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必须树立效益审计的理念,顺应时代审计的主流,大胆尝试,在审计的途径、措施、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效益审计。

〔关键词〕效益审计;思考;探索;创新

我国开展效益审计起步较晚,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展了效益审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政府不仅承担社会管理职能,而且还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向社会服务型转变。开展效益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至关重要,为此,很有必要对效益审计进行积极探索。本文拟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新审计理念,确认审计主流

效益审计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并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审计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国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实现财政财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这就说明我们开展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创新审计理念,正确认识审计工作的主流。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强化审计监督,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进行推动制度创新、方法创新,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树立“审出效益,审出水平”的审计新理念,才能有效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现状还差强人意,在财务收支方面仍然固守于“审会计”,而不是“审效益”。因此,要创新效益审计理念,抛弃局限于“审会计”的传统习惯,树立“审效益”的新理念,充分关注事业单位的每一项财务收支及其活动在经济上的节约,投入产出的效率和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

查看全文

退牧还草审计效益思考

20*,*市审计局为推进全市效益审计工作,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提出了“3+1”审计模式,即投资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管理模式。局党组要求全市审计机关积极投入精力,努力探索,勇于实践,逐步扩大效益审计工作面。两年来,我们筛选公益性投资建设项目,经过积极有益的探索,效益审计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以天祝藏族自治县退牧还草工程审计案例为基础,就如何开展效益审计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合理选项,搞好调查,扎实做好审前准备

㈠合理筛选审计项目。开展效益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要做好试点审计,使效益审计有一个实质性突破,必须选好审计项目。我们在选择效益审计试点项目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重要性,就是选择市域内近期投资额较大的项目,该投资项目能对一定区域内的生产、生活方式或经济结构有较大影响力;二是时效性,选择目前正在实施的生产性项目,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项目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该项目管理、运行提出用得上的有现实意义的审计意见或建议;三是可操作性,就是在审计中实施绩效评价时,该项目有经济或专业方面的可量化的指标,能够实施定量和定性分析,项目有可评价性;四是工作量适度性,就是在选择审计对象上不能盲目贪大,坚持以试点为目的,搞局部审计。要根据我局现有投资审计资源,选择工程建设内容相对单一、审计工作量不大的项目,便于实施阶段能高效运行。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我们对全市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了对号筛选,确定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作为投资效益审计的第一个试点项目,将其列入*市2008年全市审计工作计划。

㈡、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编制具有指导性的审计实施方案。

⒈全方位了解项目背景。天祝藏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十大牧业县之一,草原畜牧业是全县经济支柱产业。全县总土地面积1072.39万亩,有天然草原及灌丛放牧林地758.4万亩,其中:天然草原面积587.1万亩,灌丛放牧林地171.3万亩。境内草原广阔,天然草原是县内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4.75%。天然草原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有草原草场、山地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疏林草甸草场、高寒草甸草场五种类型,主要牧草有49科158属276种。天然草原不仅是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是祁连山主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气候持续干旱,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牲畜数量增加,草原超载过牧,滥垦乱挖,破坏严重,建设和保护手段落后,导致草原大面积严重退化,鼠虫害泛滥,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全县天然草原90%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严重退化面积已达202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34.4%,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比,牧草产量下降30.4%,牧草覆盖度下降11.11%,高度下降41.7%,畜均拥有可食牧草由7622.9kg下降到2122.2kg,畜均草原占有量由33.75亩下降为9亩,而且退化面积仍在逐年扩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在植物群落中,优良牧草及可食牧草比重下降,毒杂草比重上升,植被稀疏,群落结构简化。草原退化,生境恶化,草原生产能力低下,已经严重制约天祝县草原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草原退化现状,天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把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了草原生态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大投资力度,积极争取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加强草原保护和生态建设,以草原围栏建设为重点,采取补播改良、治虫灭鼠、人工草地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草原改良,恢复草原植被,遏制草原退化趋势。

查看全文

经济效益审计思考

一、对经济效益审计概念的再认识

我国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之间的关系界定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这些审计各有侧重,适用性有所不同,且名词的提法也不尽统一,但是核心都是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审计在我国通常称为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执行的,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客观评价其经济效益状况和潜力,确定其经济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通过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在内涵和外延方面的扩展。

二、当前开展效益审计的难点

(一)内在因素影响效益审计的开展

这种内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审计人力不足和综合素质不高,使效益审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展效益审计,特别是目前针对某一专项资金开展的效益审计,由于涉及了大量的项目资金和数量繁多的项目承担单位、部门,使现有的审计力量更显得杯水车薪;同时,由于效益审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审计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合规性审计,不但需要财会专业知识,还需要懂工程技术、管理技术、统计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必须运用多学科知识,效益的评价需要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宏观性、前瞻性,这样作出的评价才能得到利益相关方的信服和应用,效益审计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实际上我们往往达不到这一要求,长此下去,势必造成效益审计流于形式。

查看全文

基层审计效益选项思考

修订后的《审计法》将效益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重要目标之一,审计署五年工作规划也早把效益审计纳入重点工作之中,这说明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重心要随着目标的转移而转移,在思维定式与实际运作上要校准定位,置身其中。但是,基层审计干部多年惯于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模式,对于如何开展政府部门的效益审计,普遍存在着“过简”与“过繁”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全”认知。有的认为政府部门只能从财务简单收支的“减法”上检验效益;有的认为效益涵盖多个方面,需要进行“因式分解”,意见相佐。从目前机构运行来看,既有行政单位,又有事业单位;既有经济部门、又有社会公共部门,但又都与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就其部门效益而言,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审计监督不可能“一个药方包治百病”,也不能“一个尺码订作同一双鞋子”。因此,部门效益审计只能因部门而宜,审计人员必须在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评价上搞好选项。笔者以为,政府部门效益审计,在选项上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是要侧重于管理效益。管理出效益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一条真理,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有效途径。虽然县域内普遍推行集中核算的公共财政,但政府部门仍然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内部继续存在大量的经济活动,需要加强管理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去实现经营效益的目标。随着政府部门办公所需的经费、交通、水电、取暖、培训、考察等费用或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大了公务办公成本。倘若不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强化公务成本内部控制,任其损失浪费,就会在经费支出上形成无法堵塞的“黑洞”,不仅冲击财政预算的底线,而且在经费包干情况下必然寻求其他途径予以核销,导致经费核算不实。因此,在部门效益审计中,管理效益是监督的重要因素,要引起高度关注。要以当年经费支出为基数,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将公务支出与以前年度分析对比,在公务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查验经费增长或下降,从中透析管理方面是否存在效益,以便“对症下药”,促使强化内部管理。

二是要侧重于专项效益。随着国家公共财政的深化改革,较大比重的转移支付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等将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倾斜,推动地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态势下,地方政府不少部门领导把相当精力投入到向上争取资金上。不仅可以彰显政绩和工作能力,而且可以在任期间对上对下负责和向社会有个交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在争取资金前有的建设项目缺少科学论证;有的虽然论证但跨年度拨付资金而发生市场变化;有的欠缺项目建设后的管理手段等等,使争取到的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上发挥不出应有效益,甚至根本没有效益或者不得不续建、改建、重建,导致专项资金使用的基本立意事与愿违。所以,在部门效益审计中,要延伸到专项资金的专项效益审计,使部门效益与专项资金效益有效链接,使之衬托出部门的整体效益状况,依此作出评价,推动专项资金发挥出应有效益。

三是要侧重于工作效益。这里所说的效益,是部门员工行为和提供的劳务所取得的成果和收益,也是日常工作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劳动成果的比率。有人认为部门工作效率不应纳入效益监督范围,超出了经济监督范畴。其实不然,效益是物质或劳务的客观属性,是以大小决定各人的主观评价。绩效是以人的劳务来体现的,是与物质或经济相互关联的。公共财政为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劳务报酬和部门职能对应的资金支撑,就应该付出相应的劳动消耗量并取得应有的劳动成果,只有如此,才能说明部门在履行职能中产出了相当的经济或非经济的效益。假如公共财政只是输出了劳务资金,而未获得与之相对称的成果输入,这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实际上工作效益上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否则,只能印证政府部门没有效益可言。正如企业只有工资付出而没有工人创造产品,企业只能倒闭。基于这一观点,部门工作效益就应纳入监督范围。不论是任何职能的政府部门,是经济行为还是公共服务行为,年度都制定了工作计划、内容和目标,并有相应的资金作保障,其绩效就是监督的对象,就象西方的三E审计一样,进行综合评价,才能正确反映部门的实际效益状况。

四是要侧重于领导效益。地方政府部门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经济和服务经济建设是第一要务。但是,部门的经费管理、专项资金和工作绩效又是部门领导班子起决定性作用,甚至部门主要领导起着主导和决策作用的。目前的管理体制说明着领导水平决定着领导效益,领导效益与管理效益、专项效益、工作效益是环环相扣的。领导履行经济责任或经济契约的履行情况是否有效,影响着经济活动、经济效率和经济效果的预期。经济活动的适当性和环境性与领导行为有着很大的关联度,领导效益在部门效益中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对部门效益的审计监督中,要把领导的经济决策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放在关键环节,既对部门效益连环监督,又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监督,通过评价领导行为,提升领导效益,推动部门效益的进一步优化。

查看全文

试探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内涵

【摘要】本科题的研究,拟从分析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运用、投资效果等四个方面入手,客观评价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揭露重大违法违纪及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问题,提出促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善公共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审计建议。同时,对公共投资效益审计项目的选择、审计目标的定位、组织方式的确定、评价指标的采用、审计方案的要点、审计报告的结构等内容进行研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关键词】公共项目;投资;效益审计

近年来,我国对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系和框架逐渐完善,政府职能由原来的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干预,逐步转向只对市场失效部分进行补充,政府投资管理的重点转向了公共投资项目。与此相适应的国家审计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也应当转向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如何加强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已成为当前国家审计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概念、目标

(一)公共投资项目效益审计概念

公共投资项目,是指由政府财政性资金或政府组建的特定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筹集的资金投资或参与投资的项目,也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的项目。公共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和非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对这类公共投资项目可以采用项目法人责任制进行管理,由项目法人充当项目业主,担负项目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的功能,可以用经济评价指标评价该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非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一般是非盈利性的,主要是提供社会公共产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投资项目。由于非经营性公共投资项目提供的是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很难用经济指标评价,因此如何评价这类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是效益审计的难点。

查看全文

审计效益开展对策思维论文

[摘要]效益审计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审计的中心工作,也是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方向。本文从经济发展需要、审计事业发展、克服官僚主义等六方面论述了我国实行政府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展政府效益审计的七大对策。

[关键词]政府效益审计;效益审计的必要性;效益审计对策

20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审计行业完成了从传统财务审计为中心向绩效审计为中心的转变。绩效审计是对政府事业、项目、组织是否经济、高效率、有成果运作的情况进行独立评价和检查,目的是为公共措施的执行和后果提供相关信息。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审计主要以真实和合法性审计为重点,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审计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审计署已经做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并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的战略决策。我们国家的效益审计,相当于西方国家的绩效审计,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绩效审计。由于条件所限,我国的效益审计主要是审核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搞全面的效益评估。为了推进我国的效益审计,必须跳出就审计论审计的思维模式,从更加广阔的领域深刻认识我国开展政府效益审计的必要性,并探索出我国开展政府效益审计的对策。

一、深层次理解开展政府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效益审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国家审计恢复至今,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的职能逐步转变。同时,公众对政府行为也提出了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

查看全文

经济效益审计方式分析

为达到经济效益审计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手段和措施就是济效益审计方法.如何正确地运用经济效益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做好经济审计能够便于审计人员抓住被审事项中的根本问题,同时也保证企业的经济行为得到更好的执行,完成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此外也可以有助于审计人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缩短经济效益审计的时间,因此,审计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我们所说的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也可以称为经济效益审计模式,在各种经济效益审计、任何项目的效益审计都通用.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可以总结为这几步:"搜集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从而做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事实上,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检查分析,同时还需要尽可能的搜集证明经济效益目前已达到水平和存在提高效益可能的审计证据,然后把审计证据和审计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判断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接着做出审计评价,最后再提出审计意见和改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议.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要运用大量的技术方法来评价企业已经达到的经济效益水平,这样才能很好的证实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程度,同时也才能进一步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的途径.从技术方法的选择上看,主要有以下这些方法:

(一)传统的审计方法所谓的传统审计的方法是指过去用于财务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核对法、审阅法、查询法、调节法、鉴定法、盘点法、观察法等.在经济效益审计中,为了保证审计数据的正确性,审计人员必须要审核有关经济效益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财务数据.

同时,在审查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挖掘潜力时也要运用某些传统审计的方法.

查看全文

效益审计内容方法初探论文

决策是领导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党的十六大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在我国,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行使着很大的权力,掌握着众多的资源,决策稍有不慎,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特别是在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是否把决策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便成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就我国行政体制中承上启下的县(市)区域领导干部经济决策中的效益性审计内容与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经济决策中的效益审计

伴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日益受到社会关注。而领导干部对公共财政资金享有支配权和决定权,因此,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中的效益性进行审计,是效益审计的核心内容。

什么是经济决策?经济决策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达到目标的若干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决定和行动的过程。

经济决策中的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被审计经济决策事项真实性与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运用有关技术方法对经济决策事项过程及其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评价的审计行为。

经济决策中的效益审计目标是以揭露经济决策失误、决策无效益或效益低下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查看全文

环境效益审计技术方法初探

环境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包括环境信息收集技术方法和环境效益分析评价技术方法。前者用于发现事实、收集数据、核实有关说法、测试相关程序,后者用于将环境损失或环境效益货币化,以经济评价反映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环境信息收集技术

环境效益审计的信息收集技术沿用了一部分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比如审阅法、核对法、函询法、观察法、盘点法等,但也有其自身独特的方法,主要有:

实地观察。对整个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布局情况加以观察,了解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看其工作功能的发挥,并获得对组织的整体印象;对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取得环境治理状况的直观印象;对于项目、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可以了解环境保护项目的运作过程。

面谈。向有关人员分别提问并获得回答,采用口头询问同时做文字记录的方式。被询问者可以是被审计单位的高级主管、一般管理人员、当事人,也可以是有关外部人员包括某方面的专家等。通过与对方的交流了解不同观点、发现线索,但审计人员对所提供的信息应保持客观评价。

问卷调查。当需要向很多单位和人员了解相同或相近的问题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关键环节:一是设计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非常明确,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某种诱导性;二是保证调查对象对有关问题有清楚的了解;三是要求问卷发送渠道的顺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