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16:24: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学美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的作用
1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1.1民间美术的教学有利于形成学生对不同美术样式。和内涵的理解小学生年龄小,对美术样式和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绘画中基本都是符号化的绘画方式,比如小鸟的头就是圆形的,房子就是由三角形和四方形构成的。这样的绘画缺乏新意,比较模式化。引入民间美术,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术素材,激发小学生美术创造力与想象力,从民间美术作品中,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新画法和新符号,这样学生的绘画作品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内含也会更加深刻。1.2民间美术的合理开发有利于美术教学资源的丰富。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把优秀的民间美术引入学校课堂,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步骤。如民间美术中的编织、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都能够作为乡镇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通过寻访民间艺人和参观等活动,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和艺术特色,了解其深远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这些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会大大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多姿多彩。1.3民间美术的渗透运用有利于多学科的融合贯穿。艺术教育不能囿于音乐美术等教育活动,而应该从整体教育观念出发,渗透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将民间美术与语文、音乐、舞蹈、体育等其他学科相整合,作学科间知识的互动链接。比如剪纸中的戏曲剪纸,它就展示了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色彩艺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民间美术与历史地理的关系,承载历史和地域符号特点,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学习;再比如欣赏家乡的汉画像砖,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温习了历史知识。民间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把民间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贯通、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民间美术作品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良好运用
2.1深入学生欣赏美术的范围,培养学生审美品味。教师通过一阶段的美术教学之后,应该明确民间美术对于完善小学美术课堂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增强培养学生欣赏良好的民间艺术的习惯的力度。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从而为之后的学习构建简单的知识构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形式简单的民间美术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民间美术的基本形式,内在价值等,学生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从而为自己的创造提供良好的范本,自然而然的提升了自身的审美品位。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多彩的剪纸———动物》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搜集一些与动物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以动态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认真观看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解释,促使学生在进行直观欣赏的同时,对于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播放,让学生在作品中摸索一些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进行接下来的创造。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空闲时间采取各种形式搜集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在其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课堂时间将自己喜欢的作品介绍给其他学生,从而有效扩大学生所涉猎的美术范围,有效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和理解的能力。2.2通过民间美术作品的作用,促使美术课堂更加充实。在我国的应试教育系统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在乎理论知识的讲述,小学美术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课堂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照本宣科,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生硬的传递给学生,当涉及到美术作品,教师会将作者的详细信息和作品的完成方式等具象部分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没有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感性部分。因此,教师不应该再局限于教材,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后,教师采取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对于美术的了解,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教学内容充分吸引。由于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小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地区的风俗习惯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更多的引入该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增加学生与美术之间的亲近感,促进学生能够以更加简单的方式了解美术作品,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在生活的基础之上才能产生艺术。因此,民间艺术作品当中有很多的美术元素是非常经典的,教师将蕴含在作品当中的常用元素提取出来,让学生能够明确的将其加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并且,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从而实现学生的美术思维进行良好的培养。比如,在节日期间,一些大商场会挂出很多灯笼,粘贴具有民族特色的贴画,上面的图案并不复杂,简单的几笔就能勾勒出丰富的画面,并能从中感受到很多情绪,教师将其拍摄下来,也可以在班级粘贴这些画,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结合这些画讲述作品产生的背景,表达的意义,从而完善学生的美术体系的构建。教师鼓励学生采取除去课堂以外的学习方式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民间美术的艺术气息。2.3通过与民间美术作品的有效联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不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民间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术造诣。但是,教师需要意识到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要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材的内容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感受和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了解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解,不断丰富自己。比如,小学教师在教授“撕画艺术”时,教师让学生在进行一定程度基础知识了解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角度进行撕画作品的创造。小学生可以撕出自己喜欢的事物,也可以撕出想象中的事物。虽然学生完成的作品只能够大概明确其美术轮廓,但是却能够促使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能被调动起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这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还是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拓展小学美术教学范围。小学生从民间美术中能够学习更多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思维,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在传承和发展它的过程中,也能够使其更好的为当代美术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思考
摘要: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小学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然后提出了小学美术教学优化策略,分别是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设置课堂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重视学生课堂与课后的问题探究;挖掘实际生活中的美术场景;发挥美术名家的榜样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榜样作用
小学美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强化小学美术教学可陶冶学生情操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美学教学中,有效发挥育人价值,可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新课标中对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需积极培养学生绘画、审美及想象能力,利用美术教学来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效发挥小学美术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育人价值具体体现在:实事求是、思辨创新、笃行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绘画创作中,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需明辨事理,在提升辨识能力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小学生创新能力[1]。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需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陶冶情操、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力等。
二、小学美术教学优化策略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因为学校经济条件比较差,所以很多教学设备也都比较落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无法有效运用教学设备,这样就导致课堂十分枯燥、单一。针对这些情况,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会灵活应变,根据农村特色挖掘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基于此,下文详细分析了对乡土资源的挖掘以及在美术教学中的使用。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
农村具有十分丰富的乡土资源,如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建筑文化等,这些文化在经过一定的转化以后会变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并且将其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会带来很多惊喜,效果也会出人意料。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乡土资源的挖掘与应用。
一、乡土资源的挖掘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教育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换一句话,教育即生活。而对乡土资源的挖掘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激发美术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其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农村美术教师对乡土资源要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融入课堂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有趣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美术知识。另外,农村乡土资源不断发生变化,可以将更加丰富的资源提供给农村美术教学,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挖掘乡土资源,丰富美术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教学美育渗透研究
摘要:美术是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的学科,其中更加需要注重渗透美育教育。只有让美育教育与美术完美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的美的理解得以深化和升华,才能让学生的美的感受融入心中。本文在阐述美育之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基础上,探索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希望可以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教育;渗透;路径
美术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其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带给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而是在于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的美之体味能力得以提高。也正是因为此,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美育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美术教学的核心,也是美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
1美育之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美育教学开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欣赏美与创造美,欣赏美与创造美需要紧密结合,实现美的能力的发展。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对学生关于造型艺术之美的感受、评价能力以及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培养,这一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都很难予以取代的。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美育的渗透,能够使学生从美术活动中对结构、色彩与思维角度进行认知,有助于发展学生大脑的认知力,培养其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帮助其获取对美的感知,强化探究性体验活动,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理解美、崇尚美并践行美,加快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美育与美术教学的融合极为重要,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2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路径
小学美术教育德育渗透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是美术技法的传授课程,而且是美育的重要阵地。通过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可以更好地促进德育的实施。本文探讨了美育的性质及重要性,分析了美育和德育的关系,指出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要依据多学科整合的思维,通过美育来实施并促进德育工作的方法,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育;德育;学科整合;功能互补
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最早提出和使用“美育”一词。席勒认为,美育是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观照,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人的心灵,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在美术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即视美育为欣赏画作,忽视了美育的重要性,也忽视了美育与德育不可分割的关系。有些美术教师也过于强调美术技法的教授,忽略了美育对学生道德品质的促进及养成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加强道德品质的培养,以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1.目标及功能上的联系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与德育的内在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接受约束,形成一定习惯和品质;美育主要是通过作品赏析及艺术创作,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愿望产生影响,而这些关于美好事物的学习、欣赏、创作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促使他们去追寻美的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精神导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美育渗透德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2.教学方法上的区别。美术教育中的美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点评以及学生创作艺术作品的形式,让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达到一定要求;德育属于规范性的教育,通过讲解一些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及一些人物事迹,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觉性的道德品质,或者说,德育是重于说理的、规范类的教育。但是,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更加感性、多样化和自由,属于潜移默化的心灵熏陶,旨在通过教育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升华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追求。3.教学内容上的联系与区别。小学美育及德育的共同点在于两种教育都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都在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它们都包括心理教育。然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用良好的思想道德来引导学生,调整以及约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及秩序来约束人的行为。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班规、校规等,这些制度上的规范要求,带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而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育目标在于保持人本身精神世界的平衡,激发学生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上全面、健康地成长。通过维护每个人的内心世界、精神和谐、人际交往关系和谐及人与世界的和谐发展。美育更关注学生审美实践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及审美思想,使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及创造力得到提升。美育主要依靠美的形象来打动人,使学生在不自觉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对楷模的模仿作用下,学生会更容易被教师引导。在这一层面,德育往往依赖美育发挥其约束作用,使得一些规范不会沦为形式化的条文,让学生意识到这样做是应该的,是主动去接受而不是被迫接受约束。所以,德育可以让学生划清好与坏、善与恶的界线;美育则通过鲜明的导向性作用,使人的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下去并得以提升。
二、德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小学美术民间艺术实践与尝试
摘要:民间艺术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种类,是当地民族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结构汇聚成的一种审美意识,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与造型模式。该文分析小学美术课堂中引进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教学模式与实际操作策略,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因时制宜、适当地开展民间美术课程。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族民间艺术;实践;尝试
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和运用能力。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与相应的美术文化类型,并能促使学生认可、传承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鉴赏民间艺术。在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本土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直观感受,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一些民族艺术的创作活动,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为此,课题组制定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龙里县第一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民或小商贩家庭,这样的家庭生活环境使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事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师应在教学中预设情境,使学生回忆以往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如,在《本土民族风情摄影艺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以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逐渐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在玩中学”的乐趣。同时,教师通过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的精华,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加深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理解。
二、好奇心探知欲,推动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培养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创造的能力。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应该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或策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始终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培养和塑造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1.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根据小学生差异化的个性,发展学生美术方面的特长,这是美术课教学贯彻国家教育目标,实现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对美术课教学的新要求。
2.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做起:(1)从一年级时就开始着手。从一年级学生着手,对美术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2)塑造学生对美术素养。要从美术最基本知识开始入手,告诉学生美术的画种,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类型、名称、分配、属性等基础知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画画,大胆地涂鸦,敢于动手,提高美术的实践能力,让其感受到画画带来的快乐。
二、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教学已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在日常的训练中,有效地进行分组,使各小组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积极提出各组的建议,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办画报,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合作画画比赛。让各小组创作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加强各组成员的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翻转课堂在小学美术的实践
摘要:在分析翻转课堂在小学美术中的优势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实践案例,对如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实现课程内容合理导入、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实现美术教学拓展延伸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美术;自主学习构建
翻转课堂,能使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自主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由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主导,有利于小学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还应加强翻转课堂在小学美术中的实践分析,继而更好的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翻转课堂在小学美术中的优势
翻转课堂又被称之为“颠倒课堂”,对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流程进行了颠覆,由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教师则将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组织学生通过协作方法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达到最终教学目标[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取该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时间的安排,并且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所以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通过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该模式下,可以一改小学美术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美术知识的局面,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比重得到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进行美术教材上基础知识的讲解,也能实现知识的拓展,实现对学生美术知识学习情况的全面把握,因此能够使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2]。此外,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翻转课堂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转变,由学生进行课堂的主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思考,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得到美术思维、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种能力的锻炼,因此能够得到美术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还应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促使美术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美术中的实践
小学美术审美教育探究
[摘要]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更要注重手工课的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手工制作机会,展现学生的手工作品,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积极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
美术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无论学生是否从事与美学相关的工作,都需要有更加积极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能力去欣赏身边的事物和景色,需要以更具审美能力的眼光对待事物和生活。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
一、融合生活,强化审美感知
美术教学不能脱离于实际生活,而是要紧密结合生活、融入生活,以生活的视角看待美术、以美术的眼光欣赏生活,这既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需要、是学生认知的需要,也是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挖教学资源,融合学生实际生活,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例如:在《漂亮的包装纸》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给学生呈现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纸,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包装纸的美,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感知。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呈现的包装纸中分别都有什么颜色、什么花纹、颜色和花纹都是怎样排布的?通过以上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颜色搭配、花纹搭配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感应用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化的教学任务:班级中一位同学的生日就要到了,请同学们亲手设计制作礼品包装纸,为这位同学设计出更精美的包装礼品。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以更加合理的颜色和绘画方式搭配和设计,培养学生美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意识。
二、发散想象,提升审美体验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探究
一、趣味——感受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之“妙趣横生”
在正式学习美术课本上国画的知识前,大部分孩子还没有真正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事物,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的原动力,那如何让孩子保持兴趣呢?1.“变魔术”。好奇心可以引发人去探究,引发人去思考。教师要创造一个“魔术”的环境,让孩子能从中获得新奇的感觉,使他们对美术课充满好奇的向往。《彩墨游戏》是三年级孩子首次接触中国画的学习,在本次教学中没有刻意强调孩子对于中国画技法的学习,而重点在激发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中感受“玩”彩墨游戏得到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强调体验水墨效果的体验,让孩子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强烈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于彩墨画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能从侧面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初步感受到水墨之“韵”。2.玩技法。在国画创作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比如:揉纸法。当我们要画树干上的皱纹和嶙峋怪异的岩石的时候,我们有时可以采用“揉纸法”。宣纸经过团皱之后就有很多细小的皱纹,用手略平整一下。用笔画时,因为有小皱纹,所以画的线条不均匀,用来表现粗糙的树干、岩石等效果非常好。还比如:扎染法。其中有一种是画前扎染:扎后浸墨色(彩色),或者用笔涂墨色(彩色),鼓励孩子根据水墨(彩色)的效果和自己的感受,适当的夸张和变形,因势造型,使之成为妙趣横生的作品,感受到水墨之“趣”。3.讲故事。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采用小故事的形式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的能力。在国画的教学活动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如果我们通过讲授国画大师小趣事或者编一些国画小故事,就会变枯燥为有趣。4.编儿歌在教学中,我把造型规律和技法编入小儿歌中,方便孩子的记忆和理解。比如:要画青蛙时,我就编写了这样的儿歌:“白云毛笔淡绿色,中间两笔画身体,左右各添两条腿,肚皮眼睛淡墨色,再用深墨画花衣。”这样的儿歌琅琅上口,同时,帮助了他们记忆造型和用笔用墨。这样的儿歌,不仅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韵味——解读小学美术国画作品之“思想意蕴”
1.跟着大师画国画。齐白石一生勤奋,作画无数,所画的题材无数,为后世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妙品佳作。他笔下的事物,造型简洁拙朴,构图单纯,色彩明丽。画面,给人不只是可居可游,还有可亲之感。白石老人有句非常经典的画论,那就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五年级的美术课有一连串的国画课,《花鸟画(一)》《花鸟画(二)》《山水画》《有特点的人脸》,我决定让孩子跟着齐白石大师画国画。这并不是临摹齐白石老人的作品,而是在他的画作中感受他用笔用墨的技巧,感受他的笔墨韵味。比如:在五年级的花鸟课的导入,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齐白石花鸟画,并以灵动的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为孩子营造了文化的氛围。使孩子们很快就被画面吸引,融入到本课主题的思维当中,较好地为新授课进行了铺垫。演示教学是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以齐白石老人的《菊花》为例,跟着大师学画菊花。在孩子的创作中,再次的情境营造,循环播放齐白石花鸟画,欣赏之余,就鼓励孩子大胆用笔,尽情发挥,在实践中体会水、墨、色相互渲染、混合所达到的效果。2.在诗词中画国画。我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从简单入手,给《咏鹅》配画,咏鹅的内容我们很熟悉: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启动孩子:你听到了诗,你能想到什么呀?孩子思考想象:浅浅的河岸,清清的河水,雪白的羽毛……苏东坡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我们平时也经常将“诗情”与“画意”联系在一起,说明诗与画是密不可分的。师生共同欣赏国画大师给《咏鹅》所作的配画,让孩子感受到诗文给国画碰撞的魅力火花。当然,诗配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开始就让孩子表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种高难度的诗文。比如:“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中的葫芦、“桃子压枝垂”中的桃子,让孩子用国画的形式表现,慢慢地逐步深入学习。通过向大师学习、在诗词中学习国画,让孩子们学有所“依”,学有所“韵”。
三、滋味——体会学生参与国画写生之“有滋有味”
李四光说过: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步骤。艺术创作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国画的创作也是如此。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就是写生。国画写生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当然在写生内容是要尽量选择一些孩子喜爱的,以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比如:在低年级画国画的时候,我就请孩子到校园里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种叶子,请孩子细细地观察叶子的造型,叶脉的纹理,叶子的颜色,然后开始画一画。注重启发孩子从各个方面及多个角度观察事物的特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如在写生小鸡时,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不同的笔墨、夸张的手法,使鸡的形象人格化写生教学是国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开展写生训练,不仅能很好地丰富国画教学的内容,而且对孩子的观察、思维、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学得更有“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孩子学习国画教学是有规律可循,但是无固定的模式,要真正提高孩子学习画国画的兴趣,让孩子在快乐的国画游戏中去感悟、体验。这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把中国画教学从儿童抓起,让“三味”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使孩子在快乐中体会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学生家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