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者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16:06: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学教育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学教育者

小学教育者建国60周年征文

母亲,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和共和国同龄;我,一个生活在幸福中的青年,也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同是老师,在风风雨雨中的六十年时光里,演绎出了祖国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六十岁的母亲,一生的故事都离不开教育。年幼的母亲好学上进,尽管当年的日子困苦的几乎连饭都吃不上,可母亲依然以优异的成绩,于1964年毕业于单县一中,并成了被保送上学的对象,可是阴差阳错,母亲没能上成,从此母亲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由于母亲是当时村里学问最高的年青人,所以,她做了村里的第一个民办教师。

当民办教师的日子里,母亲的生活是艰辛的,更是艰难的。学校条件极差,三间土坯房本是生产队的牛圈,收拾收拾就成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没有粉笔,没有黑板,母亲就自己动手做,她还抽空纳鞋底挣钱为穷苦的学生买学习用品。母亲常在日记中告诫自己,要牢记的教导,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要不记个人得失的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事实上,母亲也是这么做的。整个学校,母亲既是校长又是任课老师。全校所有的学生,都在这间土坯房里一起上课。母亲马不停蹄,白天里,她教完了一年级再教二年级,教完了二年级再教三年级……晚上,她还要给大人们上夜校,夜校回来她还要在昏暗的劣质油灯下批改全校学生的作业,母亲的眼睛被熬成了高度近视。即使这样,母亲仍说自己是在享受党和人民给她的福。

母亲年年都是县里的优秀教师。我记事时,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每月也只有三元五元的收入。儿时的我,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不满,我们兄妹四人常说她不是我们的妈妈,而是她那四十多个学生的妈妈。的确,下雨天,母亲会冒雨给路远不能回家的学生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嗓子好,会唱歌,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她会在学生学习疲劳时教给他们。母亲的课堂,永远都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睛。她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

由于种种原因,母亲没能转正。但她始终深爱着教育,为了这份爱,母亲甘心情愿做了代课老师,这一教又是十几年。我不能忘记年过五旬的母亲,风里雨里骑着一辆破旧的解放牌自行车来回奔波三十里的身影,为了下一代,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她依然恪尽职守,从不让一节课马虎过去。

几年前,因为母亲身体有病,她不得已离开了陪伴她半生的讲台,尽管她离开了讲台,可她与教育的情结仍是那么的深。现在的母亲,身体日渐衰退,虽然她早已离开了讲台,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教育,我每次去看望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好好教学,千万不能误了人家的孩子的前途。”她最关心的,也是我的学生我的教学成绩。在工作上,她不容许我有丝毫的马虎,她常常告诫我要认真工作。每周回家,母亲都会给我上一课,她会不厌其烦的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讲给我听,大到如何讲解一类课文,小到如何分析一个汉字,母亲甚至把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都给我预料到了……

查看全文

小学教育者建国60周年征文

母亲,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和共和国同龄;我,一个生活在幸福中的青年,也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同是老师,在风风雨雨中的六十年时光里,演绎出了祖国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六十岁的母亲,一生的故事都离不开教育。年幼的母亲好学上进,尽管当年的日子困苦的几乎连饭都吃不上,可母亲依然以优异的成绩,于1964年毕业于单县一中,并成了被保送上学的对象,可是阴差阳错,母亲没能上成,从此母亲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由于母亲是当时村里学问最高的年青人,所以,她做了村里的第一个民办教师。

当民办教师的日子里,母亲的生活是艰辛的,更是艰难的。学校条件极差,三间土坯房本是生产队的牛圈,收拾收拾就成了村里的第一所学校,没有粉笔,没有黑板,母亲就自己动手做,她还抽空纳鞋底挣钱为穷苦的学生买学习用品。母亲常在日记中告诫自己,要牢记的教导,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要不记个人得失的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事实上,母亲也是这么做的。整个学校,母亲既是校长又是任课老师。全校所有的学生,都在这间土坯房里一起上课。母亲马不停蹄,白天里,她教完了一年级再教二年级,教完了二年级再教三年级……晚上,她还要给大人们上夜校,夜校回来她还要在昏暗的劣质油灯下批改全校学生的作业,母亲的眼睛被熬成了高度近视。即使这样,母亲仍说自己是在享受党和人民给她的福。

母亲年年都是县里的优秀教师。我记事时,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每月也只有三元五元的收入。儿时的我,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不满,我们兄妹四人常说她不是我们的妈妈,而是她那四十多个学生的妈妈。的确,下雨天,母亲会冒雨给路远不能回家的学生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嗓子好,会唱歌,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老师,她会在学生学习疲劳时教给他们。母亲的课堂,永远都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睛。她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多才多艺。

由于种种原因,母亲没能转正。但她始终深爱着教育,为了这份爱,母亲甘心情愿做了代课老师,这一教又是十几年。我不能忘记年过五旬的母亲,风里雨里骑着一辆破旧的解放牌自行车来回奔波三十里的身影,为了下一代,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她依然恪尽职守,从不让一节课马虎过去。

几年前,因为母亲身体有病,她不得已离开了陪伴她半生的讲台,尽管她离开了讲台,可她与教育的情结仍是那么的深。现在的母亲,身体日渐衰退,虽然她早已离开了讲台,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教育,我每次去看望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好好教学,千万不能误了人家的孩子的前途。”她最关心的,也是我的学生我的教学成绩。在工作上,她不容许我有丝毫的马虎,她常常告诫我要认真工作。每周回家,母亲都会给我上一课,她会不厌其烦的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讲给我听,大到如何讲解一类课文,小到如何分析一个汉字,母亲甚至把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都给我预料到了……

查看全文

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方式探究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初级阶段,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虽未发育成熟,但却是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都有着巨大作用。本文简要分析目前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多角度探讨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方式

1前言

创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创新思维培养逐渐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将创新教育渗透到小学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需从自身教学观开始改革,与时俱进,为学生创设符合思维发展模式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理念,逐步引导学生的高效学习。

2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教育体制普遍将考试成绩摆在第一位置,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过早的被应试教育裹挟,受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教育者必然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方法陈腐,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意培养。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往往作为教学主体,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学生则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认为将教科书上的知识记住就是最终的学习目标。这种固定的教学思维一旦形成,学生就很难主动思考问题和深究问题,更难以主动将所知所学活学活用。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相对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思维一旦成为固式,必定限制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我国鼓励小学生创新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机制也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使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操作难度更大。在发达国家,小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的课程是在博物馆、天文馆、图书馆上的,学生的学习途径相对更多,但我国基础教育的手段和载体都尚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是影响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另一因素。当前,不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学校,对于小学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的选择都面临着重新定位。

查看全文

浅谈音乐艺术课发展模式

摘要:在整体国民素质提高的大发展趋势,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小学教育、语文教育的关注,这也与高考改革以及当下的提倡传统文化发展有关。所以,基于这样的发展态势,高职院校如何发展小学教育、语文教育专业的音乐艺术课就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从其重要性和发展模式现状及改进方法等角度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育;音乐艺术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的发生了变化,新增设或加强了素质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发起了挑战。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对于小学教育、语文教育专业中下设音乐艺术课程设置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小教、语教专业音乐艺术课程设置重要性

小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从专业设置上来说,这是两个截然不同而又具有相似性的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是各大高校开设的以培养适应当下课程教育改革的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小学教师的培养课程,而语文教育专业则只是针对于语文这单一学科来进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从这一层次来讲,语文教育专业对于学科专业性要求更高,更有侧重。但是对于教育来说并非是简单的传授给学生知识那么简单。所谓教育即是教书育人,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之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也对小学教育和语文教育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究其本质还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常规的知识性课程外也要设置相应的艺术类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多项素质发展。对于小学教育及语文教育的现实要求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培养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时候,必须提高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技能测评要求,同时增设或加重对于小学教育转业和语文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设置,以提高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在艺术类课程中,音乐课作为现阶段中小学教育中最常见的素质类课程,颇受众多高职院校喜爱,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高职院校大都在小学教育专业和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下设置了音乐艺术课程,以此来进行教育者层面的素质技能拓展。音乐艺术课程作为素质拓展类课程的宠儿也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的。音乐作为一种最常见最便捷的艺术形式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交流手段来运用。对于音乐的学习也是相对来说较为便捷的,更多的是对于学生个人音乐天赋的要求,但音乐天赋却不是学习音乐艺术课程的必要条件,而只是学起来较为轻松一些的工具而已,所以整体而言,音乐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并不高,而对于外界条件的要求,比如说环境、器具等也并没有硬性的要求,所以在这个层面看来,音乐艺术课程的可操作性远远大于其他类别的艺术课程。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都有必要开设音乐艺术课程。

二、高职院校小教、语教专业音乐艺术课程设置的发展模式现状

查看全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制定了新的目标。相比而言,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随着当今时展,要适当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教育意义,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当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教学管理;小学教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也应当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但是由于当今大部分学校还采取着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没有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思想,制约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使其无法得到创新和改革。教育者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现今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办法,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跟上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步伐,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小学教育方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当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理念还较为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很多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尽管一再强调要注重以人为本,要全面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改变的只有教学内容。教师没有将教育理念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转变过来,对于学生的要求和能力判断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学生最基本的素质教育。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学校还以学生的成绩来判断教师的水平,长期以来便无法顺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是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查看全文

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策略

小学教育是奠基的教育。小学教师不但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启蒙,也为他们提供精神和思想的启蒙,小学教师在我们一生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小学教师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核心任务之一[1]。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时期:一方面,小学教师教育正在经历培养体系的转型。1998年开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开始设置,师范教育由“三级结构”向“二级结构”转型并最终将实现“一级结构”[2]。当前,我国有150所左右的院校开办了小学教育专业,每年招收和毕业的小学教师师资人数十分可观,小学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一定提高。但是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仅有17年的时间,培养小学教师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实践、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另一方面,国家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为小学教师教育带来诸多新的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导致基础教育中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红利消失促使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型社会需要基础教育具有创新力的人才支撑;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正在引起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那么,把握新形势下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势,思考小学教师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小学教师教育改革能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关系到未来我国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到“教育强国”中国梦的实现。

一、新形势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改革趋势

(一)小学教师综合化培养。小学教师综合化培养就是培养具有知识更加广博、能力更加全面的小学教师,特别是培养不同于学科知识限定在一个学科领域的专科型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综合化培养是当前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培养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在呼唤教育公平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近30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迅速扩大。同时,农村小学教师待遇低,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师资水平差,加上农村小学校点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小,教师学科结构性短缺矛盾十分突出[5]。特别是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地区较为先进的小学教育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促进教育均衡,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迫在眉睫。为此,面向农村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主要体现综合培养的价值取向,其基本特质包括农村情感的深厚性、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能力素质的综合性三个方面。2015年6月1日,经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突出“卓越”“乡村”“全科”三个关键词,并指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明确提出,“通过公费定向培养、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小学培养补充全科教师”。目前,重庆、湖南、江西、江苏、福建、四川、浙江及广西等10余个省区已经逐步开始探索、实行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以重庆为例,作为率先开展职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地区之一,2013年首次招收农村小学全科教师700名,2014年招收1100名,2015年招收1600名,以后增至每年2000名。每年小学全科教师招生人数占重庆市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招生人数的比例50%以上,并在逐年增大。2014年9月18日,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从2015年开始,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0所高校已经成为“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实施单位,开始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探索[6]。当前,如何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分配实习实践时间、提高教师教育者的素质等进一步提高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质量,已经成为小学教师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关注的重要领域。第二,培养能够胜任综合化课程教学的小学教师。早在2001年6月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经过多年研究,借鉴欧美教育模式,逐步理清了小学教育的改革方向是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减少课程类别区分,提高学生的活动和时间学习时间。2011年出台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小学教师“熟悉至少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熟悉至少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与小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学会设计综合性主题活动,创造跨学科的学习机会。”这些对小学教师知识、多学科教育教学的综合化能力要求,体现的就是全科教师的特质。如何综合课程、提高效率,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将小学所有十几门课程整合为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类课程,这种小学教育课程改革走在了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列。培养适应小学教育综合化改革需要的、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小学教师,是对未来教师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二)高校与地方政府、小学等有效协同培养。教师职业是应用性职业。以实践为取向,加强教育实习和见习,可以促进师范生迅速了解小学教育的实际状况,促进师范生能迅速消化教育理论知识,促进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情感,了解小学教育对于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未来教师从教能力。传统的小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以高等院校为主,地方政府、小学学校等只是被动的发挥辅助作用,教师教育中实践和理论时常顾此失彼的问题。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小学学校等协同培养新机制,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小学学校等各自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研究及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同,是提高小学教师培养的质量的有效举措,已经成为小学教师培养的一个趋势。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率先采用大学—政府—学校协同创新模式(简称UGS模式),与东北三省教育厅以及23个试验区的105所学校进行深度合作,使得教师教育扎根于基础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庆师范大学在2013年组建的由“高校(University)和区县政府(Government)、区县教育研训机构(Institute)、小学(School)”共同组成的UGIS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联盟在协同培养小学教师趋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7]。UGIS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区县政府、教师研训机构、小学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适宜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包括适时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就业机制、招生机制、职前职后一体化机制等;二是区县政府等提前置入小学教师大学培养的全过程,将考核前移至四年学生全程培养过程中,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三是利于多方互动,实施高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利于双方教师的交流,实现同侪互助。学校还积极探索建立起“学校自评、学生评价、主管部门评价、第三方(社会)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的“五位一体”科学评价体系。此外,华南师范大学则尝试采取建立“‘学训研’共同体”的培养模式,打通小学教师职前与职后培养之间的阻碍,提高小学教师培养质量。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求UGS(大学、政府、中小学)视域下贫困地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根据区域特点着力创设小学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则与北京市各区县的60余所小学建立合作共建伙伴关系,它们既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基地,又是未来的小学教师与在职小学教师成长的共同体,同时也是首都师范大学为首都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基地[3]。以上模式避免了高校在小学教师培养中唱独角戏,既利用了高校智力支持和优质资源,又发挥了地方政府的政策、规划等优势,形成了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共赢机制,有效的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三)小学教师特色化培养。高等院校的小学教师培养与区域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形成特色化培养,是小学教师培养的一个趋势。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群体差异等发展不平衡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决定了这种状况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将存在。因此,小学教师培养需要注意到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的差距,不能“生搬硬套”一个模式,而是要体现培养院校的自身特色,在体现国家对小学教师整体要求的同时,又符合区域小学教师需求的实际情况,提高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融合性,促进每一个未来小学教师得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上海市是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师范大学在小学教师的培养上着力突出国际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国际能力和国际素养。通过课程结构调整,为学生搭建发展国际化能力的平台,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加强实际案例研究、特聘小学教师为大学教师等实践环节,使得学生能够适应上海国际化化程度较高的实际需要。重庆市同样为直辖市之一,却是西部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社会格局。尤其是三峡库区和渝东南较偏远地区,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缺乏,学科专业教师结构性短缺矛盾非常突出。为此,重庆市的高校在小学教师培养上着重解决小学教师“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难题,着力加强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在重庆市政府“提前录取、经费保障、定向就业”等政策的支持下,人才培养突出“农村情感的深厚性、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能力素质的综合性”的特点。一方面,通过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步从一种道德和情感的维度去认识和体会一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所具有的情感特征和心理特征,同时形成一名农村全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行为特征和能力特点,能够“下得去,干得好”。另一方面,基于高校、区县政府、区县教育研训机构和小学共同组成的人才培养联盟,为学生争取“留得住”的政策,营造“留得住”的软硬件环境和条件。(四)发挥大学“文化育人”优势。文化的最大作用是教育人。“文化育人”就是融入文化在小学教师教育中,彰显学术文化、专业文化、学习文化等的作用,提高培养的小学教师素质。实现“文化育人”是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这既是小学教育专业办学层次提升的迫切需要,也是小学教师综合化培养的迫切需要。首先,小学教师教育需要重建大学“学术文化”。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半数以上办学实体是由中师转型而来,而中师具有重视小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但是大学学术文化略显缺失。在大学已经成为小学教师培养主体的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首先是大学的一个专业,必须将其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沃土。以课堂教学为例,小学教师教育需要“大学课堂学术文化”,通过构建大学课堂学术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自由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学术报告文化、规范文化、礼仪文化,最终通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现大学课堂的育人目标[8]。其次,小学教师培养落实到专业学习上,则是“营造卓越教师养成的专业文化”,达到每位未来小学教师在所教的学科教学中,真正实现“变教为学”[3]。以数学学习为例,数学教育哲学家郑毓信说的“如果您的教学始终只是停留于知识与技能的层面,您就只能算是一个‘教师匠’;如果您的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数学的思维,您就是一个‘智者’,您给学生带来了真正的智慧;如果您的数学教学能给学生无形的文化熏陶,那么,即使您只是一个小学教师、即使您身处偏僻的深山或边远地区,您也是一个真正的大师,您的生命也因此而充满了真正的价值。”可见,数学文化对于培养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着其未来职业价值的实现程度。当然,小学教师教育中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样需要“专业文化”的融入。最后,小学教师的培养要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文化”底蕴。“学习文化”就是要求学生实现“四个学会”: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学习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文化”是其今后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是成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重要前提。小学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面临:专业课程学时调整导致教学任务压力增大的问题;学生专业兴趣分化与文理课程兼修冲突的问题;课程评价体系与学生多元化发展不适应等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小学教师培养中的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的育人功能,着眼于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重视学术文化、专业文化、学习文化等的建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将是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五)尝试“‘互联网+’小学教师培养”。“互联网+”,依照现在比较学理的说法就是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而将这种学理的说法通俗一点的表达就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9]。“互联网+”将引起小学教师培养体系中“教和学”的内容、方式、效率和教育评价等方面深远的教育变革。“‘互联网+’小学教师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第一,“互联网+”下小学教师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得海量的小学教师教育的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不再受就读专业、学校和任课教师水平等因素限制,获得方式更加方便,获取成本更加低廉甚至为零。例如,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MOOC)把教育扩大到课堂以外,免费为任何能够上网的人提供来自一流大学的几乎涉及所有专业类型的课程。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三大MOOC课平台Coursera、edXhe、Udacity已经汇聚了上万门课程和数百万的注册学习者。我国线上教育资源的建设同样进展迅速。2004年教育部首批认定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156门,推荐使用课程资源365门。课程涉及语文、数学、外语等各个学科以及教育技术、教育学(类)、心理学等16大类。2013年12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为440项,包含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所有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教案、习题库等资源均实现网上共享。特别是在2013年3月立项的“教师教育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类课程为50门,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课程均是小学教师培养院校的传统优势学科的优秀课程。第二,“互联网+”下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更加多样化。例如,2015年7月教育部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有200万名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其中2万堂将被评选为“优课”。“优课”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可以为教师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参考和借鉴。网络“晒课”为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见习机会。“互联网+”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学习者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学习,时空和经费对人的学习需求的限制降到极小,个性化发展更为可能。第三,“互联网+”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以实践环节为例,跨区域、跨院校、跨时间的合作培养小学教师成为可能。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培养院校已经在着手建立交互式远程多媒体资源系统、交互式视频录播教室、实习实训管理信息系统等,为高校和小学之间实现远程授课、远程观摩、远程指导提供渠道等。例如,江苏省教育厅为培养训练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提出建设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其应用了众多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优势,实现了远程教育见习,将小学课堂教学情况适时直播,可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时在线对多个教育见习基地课堂教学情况同步观摩。同时实现跨区域、跨校在线教师实时视频、音频交互,开展课堂研究。远程教学情境可以录制后反复播放和使用,能够帮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教学反思,提高学生教学实践学习的效率。尽管“‘互联网+’小学教师培养”面临:开放教育生态中,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学习过程的碎片化让学习者学习深度下降;在海量信息和知识前,学习者学习能力不足等巨大挑战。“互联网+”小学教师培养还需要解决线上与线下学习融合中效率与效果并存等问题。但是,问题恰恰是小学教师培养改革和发展的驱动力。正如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的,“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互联网+”下的小学教师培养将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二、新形势下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策略

从总体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现状将长期存在。准确把握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趋势基础上,我国小学教师教育需要迫切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并采取如下应对策略:(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教师教育政策有效引领。苏格拉底在《理想国》中就提出国家在教育和培养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国家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目前关于小学教师培养的国家相关政策并不够完善,部分教育政策的引领作用仍显滞后。例如,培养卓越小学全科教师是国家提出的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小学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国家层面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相关配套政策的仍然不足。例如,2017年全科小学教师才进入国家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体系,相关的考核细则和办法仍待完善,对于全科小学教师的学科领域、教学阶段等要求并不够明确。于是,全科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和从业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小学传统分科教师使用体制的种种制约。又如,在当前城乡差距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政府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对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即使是同处西部,不同地区对于小学农村教师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仍然具有很大差异。在重庆市等部分西部地区实现了小学农村教师的“订单式”培养,在招生、培养、学生就业均有相关政策进行保障。同时,大多数西部地区对小学教师培养仍然不够重视,缺乏财政投入等相关政策的支持,甚至出现“学校急、教委和政府不急”的状况。进一步完善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认证等有关制度,发挥教育政策的引领作用,是小学教师教育需要迫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二)需要充分发挥小学教师培养院校主观能动性。高校是小学教师培养的主体。培养中小学教师是高师院校应有的主业和担当,培养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小学教师是进一步深化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在当前形势下,高校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争取在促进国家级及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一方面,通过调整课程方案,突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加强文理学科的融合,注重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更新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教育见习与实习环节,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等措施,修炼“内功”,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小学教师培养院校要加强小学教师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当地政府政策支持,争取“外援”。以湖南省为例,2006年湖南幼儿专科学校自发开展“湖南农村小学教师调研与思考”的课题研究,真实地反映了湖南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通过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订单式培养”小学教师政策在湖南省落地实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三)需要特别重视小学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当前小学教师培养的新趋势,给小学教师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卓越小学教师,小学教师教育者首先要实现卓越。但是,目前小学教师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专业水平等并不能够适应小学教师培养中课程综合化、培养过程协同化等趋势和特点。一方面,我国的小学教师教育的主体既有重点师范大学,也有地方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小学教师培养高校的师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西部不发达地区小学教师教育者的学历亟需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小学教师培养院校办学层次处于过渡阶段,处于由中等师范教育到高等师范教育的转型期,教师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并不能够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对于小学教师培养的要求。为此,国家、地方政府和小学教师培养院校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通过人才引进、教师培训等方式,为小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需要教师教育者自身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改变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加强教育研究,适应小学教师培养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作者:叶志强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查看全文

小学教育监督员代表发言

编者按:今天能参加Xx小学的教育工作会议,感受学校对我们的信任与肯定,内心深感荣幸。在此,我谨代表关注教育事业的Xx小学全体教育监督员郑重承诺:我们将以更多的热情关注实小教育教育,要当好**教育解说员,更要当好**教育宣传员,真正做到与**和谐并进,与教育同兴共荣。我们将以更多的关爱支持**教育,呼吁社会应该给教育者、给老师、给学校更多的关爱与宽容,因为我们相信这种爱与宽容会放大映射到我们的孩子身上。我们将以更多的举措促进**教育,作为Xx小学教育监督员,我们承诺将站在学生家长的视角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站在社会与学校的交接处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站在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发挥积极参谋的作用。我们将以更高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我们需要认真学习更多的教育知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不断提高监督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仁:

下午好!

今天能参加Xx小学的教育工作会议,和各位同仁一起被聘为Xx小学教育监督员,感受学校对我们的信任与肯定,内心深感荣幸。作为一名教育监督员,我们既获得了一项荣誉,更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此,我谨代表关注教育事业的Xx小学全体教育监督员郑重承诺:

一、我们将以更多的热情关注**教育教育

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子孙后代,是事关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Xx崇文好学之风自古有之,“Xx学”传统源远流长。作为教育监督员,我们将秉承Xx学优良传统,以主人翁的姿态,以对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对教育事业极端关注的态度,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教育,把更多的关注献给**教育,既要当好**教育监督员,也要当好**教育解说员,更要当好**教育宣传员,真正做到与**和谐并进,与教育同兴共荣。

查看全文

小学素质教育革新综述

小学阶段教育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它是一项奠基工程,具有导向作用,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之一。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必须首先从儿童抓起。小学要给一个人的一生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小学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九五计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颁布施行,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小学基础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当前小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误区,正在影响制约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这些误区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使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从教育的本质、功能、机制去认真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内涵。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具体的德育目标、工作内容和实施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学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并及时进行总结。换句话说,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教育理论创新是教育的生命、教育发展的动力,但是究竟什么样的理论才算是创新,教育理论创新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教育理论创新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的教育理论创新其标准是不同的。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理论创新应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标志的原创性成果。实际上教育理论创新的标准因为历时性和个人价值观多元性的影响,很难做到最大的客观公正与统一,总之,依据学生兴趣进行引导的自发创新就是教育创新的根本,创新的目的要依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的兴趣,优化学生的创新结构,从基础教育出发,寓研于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客体,以探索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乐于探求、发现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养成一种善于追根寻源的习惯,这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改革的办法求得解决。要从根本上克服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保证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健康的进行,使之更好的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依法治教,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改革的基本方针,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向创新教育的改变,着眼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并进一步培养大批跨世纪优秀人才,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小学素质教育改革创新论文

【摘要】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的最基本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作者反思现行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对小学教育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思考,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创新

小学阶段教育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它是一项奠基工程,具有导向作用,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之一。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必须首先从儿童抓起。小学要给一个人的一生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小学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颁布施行,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小学基础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当前小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误区,正在影响制约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这些误区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使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从教育的本质、功能、机制去认真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内涵。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我们要制定具体的德育目标、工作内容和实施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学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并及时进行总结。换句话说,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查看全文

合理惩罚小学教育论文

教育当中的惩罚早已存在,在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背景下,惩罚在教育中受到各种争议。怎样能够将惩罚适当性的在教育中得以科学应用,是当前小学教育当中的最大困惑,故此加强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小学教育中合理惩罚及功能体现

(一)小学教育中合理惩罚分析

小学教育当中的合理惩罚要能够满足相应的条件,要合法以及合乎道德,还要合理化的惩罚还要能够体现出教育性,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所以要能够和教育要求相符合。在教育中惩罚的要素主要有实施惩罚的主体,即教育者;对象则是违反纪律的受教育者;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维护纪律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有着对立性和有限性,其中在对立性方面主要是教育惩罚实施并无有固定方法和标准,要求灵活运用和因材施教,而有限性的原则则主要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二)小学教育中合理惩罚功能体现

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自身有着相应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有着培养作用,合理的惩罚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对犯过的错误承担责任,并通过这一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从而使得学生能学会对错误负责,从而促使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在学生违反了纪律而受到了相应的惩罚时,能够避免学生在将来走向社会时由于不遵守社会规则而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或者是法律的制裁。合理的惩罚也能够有效维护课堂教学的秩序,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得教学顺利进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