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12:57: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提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提琴

电声小提琴演奏

音乐教学小提琴是最受大众欢迎的西洋乐器,被称为乐器中的“王后”。现代小提琴的出现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音色甜美、鲜明而富有光泽,富于歌唱性,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其音域宽广,既可独奏又可合奏,在管弦乐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发展已是比较成熟、完善。如今谈起小提琴,大多数人的观念还是停留在木提琴上,一般人学琴也都使用木提琴。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现代电子音乐与小提琴这一古老的弦乐器结合成为电声小提琴,诞生仅仅几十年就因其颠覆传统的百变造型与带电子味的独特音色,被越来越多的时尚年青人所青睐,在公共演出场合中应用广泛。下文从发声原理、作品、演奏技术等方面来介绍电声小提琴。

一、电声小提琴的物理原理

在弦乐器中,有多种激发弦振动的方式,如用弓摩擦琴弦,用于提琴(大、中、小、低音提琴)、二胡等;敲击琴弦,用于钢琴、木琴;弹拨琴弦,用于吉他、三弦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乐器结构是由拉弦和共鸣箱(或共鸣板)2部分组成。我们可以将小提琴分解成拉弦和共鸣箱的部份,来说明电子小提琴的发音原理。小提琴的拉弦系统相当于信号源。

电子小提琴由无共鸣箱的实木琴架、琴弦及提琴配件构成琴体,在琴弦下面装配有电磁传感器、电路装置盒等装置。当琴弦被牵动发生位移时(琴弦是铁磁物质),电磁传感器中即刻产生感生电动势,电动势经过前置放大、滤波整形,再经过二次放大,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当载有弦振动的电声信号经接收器接到后,会被送到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然后经电声换能器驱动共鸣箱发出声音。显然,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对电声小提琴而言,其音质的来源是琴弦的振动,与传统小提琴不同,它们没有琴箱体的共振带来的音色。电声小提琴在不接入电源,不接入音响时的音量只有木提琴的八分之一,因而需要更多的后期电声效果器设备的支持。

二、电声小提琴与小提琴电子音乐作品

查看全文

小提琴长串音演奏技巧

长期以来,小提琴演奏教学中长串音的掌握和处理一直是困扰教者与学者的一个技术难点。因为在小提琴作品的演绎中有着大量的长串音,而这些长串音是由不同作曲家、不同时代风格的作品创造的,也就需要不同的技术处理。笔者在长期的小提琴演奏、教学及研究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有关长串音演奏方法的经验,本文拟从长串音演奏的技术特点和类型风格两方面对长串音的演奏进行探讨。

小提琴演奏中长串音解决的技术特点所谓长串音,就是弓弦乐器(本文中特指小提琴)演奏时,一弓奏出六个以上的音符。这些不同音高,不同时值,不同速度的音符按照特定的要求,一弓奏出来,我们称之为长串音。长串音按照旋律进行方向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上行型、下行型和曲线型。由于长串音音符密集,左右手呈反向配合的特点,给演奏带来一定困难。

但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当然长串音的演奏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长串音演奏的技术关键:左手技术特点,右手技术特点和左右手反向配合三个问题分别讨论。首先,我们来研究长串音演奏中左手的技术特点。由于长串音音符密集,所以与音组中音符较少的相比较,做到音准,力度,颗粒性等诸方面的高标准就更为困难。要解决好长串音演奏的左手技术问题,可使用如下方法;

1、保持正确的手型。正确的手型对于小提琴的演奏至关重要,对长串音的演奏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它是左手技术完美表现的前提和保障。要保持左手的正确手型需做到;每个手指的指根(即第三关节)必须保持一个稳定的圆弧行。当手指按弦后,第一、二关节不要随意扭动。

2、掌握按弦的要领。按弦是小提琴演奏中保证音准、音的清晰和音的颗粒性的关键环节。要做到这几点,按弦时就必须掌握如下要领:手指的起落都要从指根发力,传达到指尖;手指各关节要立得稳;每个手指在按弦的空隙中要保持力量;这样才能使各手指在按弦做到:既灵活独立,又坚实准确。

3、肘关节的舵式动作是长串音演奏中左手换弦时的依托。长串音音符较多,通常时值也较短,要达到良好音准效果,换弦显得尤为重要。依托准确的左肘舵式动作,随时调整手指在弦上的位置,有利于保持左手手型,使音准良好。舵式动作的要领是,以肘为中心,四指成一线,用肘带动手指在弦上的平行移动。

查看全文

初学小提琴

一、揉弦的种类

我们常见的揉弦可分为三种,简称为臂法、腕法和臂腕指法。

1、臂法:以小臂的前后摆动为主,腕子不动,手指第一关节略动。

2、腕法:小臂不动,以腕为轴,手前后摆动为主,手指第一关节略动。

3、臂腕指法:以小臂的前后摆动带动腕子的前后摆动,手指第一关节打开。

具体的要求是这样的:左手食指指根处稍离琴颈,拇指轻靠琴颈的另一侧,以小臂带动腕子,手松弛地前后摆动。手指第一关节随着手的前后摆动而打开,成凹凸状,指尖肉垫在弦上滚动。手向前后的幅度和密度均匀一致摆动的速度,以模仿人声颤音的速度为准。

查看全文

小提琴左手演奏做法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神州大地上数次掀起学习小提琴的热潮,犹如大海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令人十分欣喜的社会现象,不禁想到,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这样广泛的学习面再经过筛选,必定产生如薛伟,胡坤,吕思清这样的演奏大师,再者普及青少年对艺术类的学习,小到对他们的素质教育,大到充实中华民族大文化结构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将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在本人从幼年到青年,由业余学习到大学4年专业学习的20几年小提琴历程中本人对小提琴左手基本的演奏方法颇有一些见解。下面首先从基本的要领和动作说起。

左手臂的基本姿势

(一)定型

1、当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正确的持琴方法后,随时都要认真检查左手的是否摆好。具体要求是:①让大拇指轻松自如的对好中指,轻贴于琴颈旁;②让食指根关节的左侧面轻轻靠在指板的边上;③始终保持用手指肉最多的地方触弦④左手的5指除大拇指外的四指无论是否触弦,都要从持琴的左则面可以看到4个指头。以上四点经过严格的训练做到并做好,就可以让你的左手随时保持最佳状态的“框架”手型。这对于左手的音准、指头的弹性、换把、换指、揉弦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和发展,都将会起到一种保障作用。这四点犹如五个连环扣,紧密相关。缺一不可。

2、保持“三条直线”。这“三条直线”的含义是:①食指在松弛的情况下,让食指的第一和第二关节之间的骨节尽可能的于指板保持在一个相对的平行线上;②让食指的指根和掌背保持在一条直线上;③让左手的掌背的小臂保持一条直线。做到和做好这些,那么我们的左手从食指弯曲的第一关节起,连同食指根与掌背、掌背于小臂为一体,就恰好形成一个自如的“7”字手型。

3、除了让拇指摆好位置强调松弛外,按以上的要求,4个指头都要保持好自然的弯曲状态,当各个指头在琴弦上做起落时,应当是落下去、抬起来,既要强调落指的弹性,更要强调之头抬起时的弹性,还要让各个指头保持自然弯曲状态,任何时候都不要让指头因为按弦或抬指而伸直,特别是小拇指要严加注意。而指头发力和弹性,都要从指根做起,所谓劲从心中生力由指根生,这对于左手各个指头的独立性和弹性的建立、技巧的发展,都是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查看全文

小提琴表演动作放松

小提琴演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动作过程,从琴弦上流淌出来的一个个美妙的音符都是通过具体的演奏动作使琴弦振动发声产生出来。而要发出优美而有穿透力的琴声,就必须使用松弛而有弹性的演奏方法,需要演奏者放松自如地控制自己的乐器,做到这些才能在琴上随心所欲地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情感。持琴、持弓的姿势都有一定的规范方法,如果单纯强调自然、松弛,就会造成技术上的不到位、不规范,进而造成发声的障碍,因此,所谓放松应该是一个从不自然、紧张到自然、松弛这样一种经努力追求得到的协调与舒适的感觉。

小提琴演奏的动作细微而繁杂,需要演奏者对乐器的控制松弛而敏感,身体某部位一点微小的紧张都有可能使演奏几个简单的音符变得困难重重。有些身体部位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演奏动作,但其放松的重要性也必须被提及,演奏者在练习时必须注意自己的演奏状态,任何技术动作都要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越是有意识地放松,越可以切实体会到每个演奏动作的感觉,演奏时就会越有把握,越能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音乐表现上去。

演奏姿势演奏姿势是小提琴演奏的基础,也是小提琴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它直接影响演奏动作的合理和舒适与音色、音乐表现等各个方面。正确的演奏姿势会使演奏动作更为轻松和省力。在初学阶段,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一旦坏的习惯养成,将对以后的学习造成重大影响。不良姿势会使身体处于不自然的紧张状态中,影响演奏动作的顺利完成,甚至会造成生理上的负面问题,如肌肉拉伤、神经组织受伤等。

(一)站姿、坐姿与身体重心

1.站姿与身体重心站立演奏时,演奏者两脚自然分开,约和肩部同宽,同时体验身体的重量沉到脚掌上的感觉,并能自由地使身体重心在左右脚上转换。女性演奏者最好不要穿高跟鞋演奏,因为会使脚踝关节和膝关节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影响身体重心的平衡。正确的姿态应该是:演奏者身体正直,不要向左右扭曲,挺胸收腹,双肩自然下沉,两臂轻举在身体两侧,要能自如地左右上下摆动,头部不要向前伸。

有些演奏者在练习时为了“省力”,放松了对演奏姿势的要求,如琴头随意低垂着,身体倚靠在钢琴或墙上,这样不仅使发音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在正式演出时无法适应正确的演奏姿势而引起技术动作的变形。

查看全文

小提琴演奏技能障碍及对策

毋庸置疑,小提琴是最具“歌唱性“的乐器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辉煌历史,其音乐艺术成就已成为器乐中的“领军人物”。世界音乐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和百花齐放的小提琴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共同形成了今日小提琴艺术的音乐文化“盛宴”。笔者以《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号)为例,谈谈如何正确地演奏作品及技术障碍的解决。

一、如何练习作品

一个人小提琴水准的高低,除了其自身条件(通常指手指条件,神经反射灵敏度)、从事专业时间的长短、授业导师的程度外,还与其天分(悟性和对音乐的敏感度)和练琴效率也有极大的联系。客观条件无法改变时,唯有从练琴效率上提高。任何以小提琴为专业的人士都会有自己的练琴习惯,演绎作品也一样。必须全方位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才能更好的把握作者的主旨。但如何练习作品以及练习的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完成作品的质量。

二、了解作者

通常拿到一部作品,一定要先了解作者及其风格、时代、创作环境,不能盲目上手。就《帕格尼尼第二协奏曲》而言,作者帕格尼尼(1782-1840)是众所周知的小提琴史上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小提琴家(准确地说应该介于古典和浪漫主义之间),其《二十四首随想曲》把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他的演奏技术也可谓是“集大家之成”,不仅影响了后来小提琴演奏艺术的进步和发展,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扩宽了小提琴的“演绎空间”。由于想要技巧保密,生前出版的作品极少,绝大部分是去世后出版。

作品有《二十四首随想曲》、《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有着鲜明的意大利民族风格,小提琴艺术具有明显的开拓性,因此具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另外,由于当时意大利小提琴学派为取得优美而纯净的声音放弃了色彩的变化,使小提琴演奏只局限于“平稳的连续演奏”,这些趋于公式化的音乐语言,无疑成了当时小提琴演奏发展的障碍,这也是18世纪末曾经统治欧洲的意大利小提琴学派衰落的原因。而帕格尼尼的出现,给当时的音乐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他打破了以往的“陈规”,在音色、音区、力度变化、感情幅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突破,为小提琴歌唱性的演奏开拓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查看全文

小提琴演奏和表演艺术探讨

摘要:小提琴与钢琴、古典吉他被誉为世界三大乐器,只有经受过系统性的训练,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高难度演奏技巧的演奏者,方可呈现出此种乐器的价值。本文对小提琴演奏中握弓、运弓、音准把控、揉弦、把位共五项技巧进行了介绍,围绕小提琴舞台演奏性质、影响小提琴舞台表演效果的多重因素、解决影响小提琴舞台演奏效果的有效方式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讨,希望为小提琴爱好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舞台表演;舞台演奏性质

小提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弦乐器,共由四根琴弦组成。在演奏时,一般由演奏者一手持弓,一手固定琴身并适当拨动琴弦,使弓与弦在摩擦的过程中发出动听的旋律。小提琴在世界各国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且已成为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不可或缺的乐器,被誉为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通常情况下,演奏人员需以一侧下巴支撑琴身,故舞台演奏小提琴是对演奏者技法和耐力的双重考验。

一、小提琴演奏技巧简析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在下列数个方面注重对技巧的掌控。

(一)握弓和运弓的技巧综述

查看全文

小提琴艺术教育要领探究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学方法。我国首位大教育家孔子,就是中华启发式教学的鼻祖。他用这一方法,成功地培养出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国古代林林总总的私塾和书院,之所以培养出大量人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是重要原因之一。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顿超直入,明心见性。除了“坐禅”,用“参话头”、“棒喝”,教人参禅悟道,有如醍醐灌顶,是典型的“启发式”方法,很值得教育界借鉴。启发式教学法,是与填鸭式教学法截然相反的一种科学的、实用的、灵验的教学方法。前者是“引而不发,跃如也”,而后者是越厨代庖。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奥秘,在于遵循普遍的心理规律,开启和调动学生内在的感知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同时就是遵循了普遍的辩证规律——内因(学生心理)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教师教学)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启发式教学法,遵循普遍的心理规律和辩证规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升堂入室,把枯燥的“要我学”变成了愉悦的“我要学”,进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堪称无为而治,事半功倍。

二、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小提琴艺术教育的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学懂理论;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具有才华;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拥有本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琴而后识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戏曲演员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熟能生巧。”以上这些警语,都强调实践出真知。搞艺术必须有才华。但才华不仅来自天赋,更主要的是来自勤奋的实践。俄国大作家契诃夫认为,才能就是劳动,他一生都在“不住手地劳动”。如他大学毕业后,一边辛苦行医,一边勤奋写作,先后写了一千多篇小说,最终磨练出杰出的小说创作才能。在艺术史上,凡是大作家,总是笔耕不辍,凡是大书法家,大多留下“墨池笔塚”,凡是大歌唱家,总是曲不离口,凡是大演奏家,总是器不离手。创作产生于创作过程中,真才华、真本事来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刻苦实践。要学好小提琴,要成为小提琴艺术家,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奋实践方能成就。总之,小提琴艺术教育,教师要用启发式教学法少说一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课让学生多做一些,并注意把启发与实践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使启发有明确的实践目的,让实践成为启发的必然结果。

三、强化艺术修养

艺术作品是富有美感的审美对象,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审美结晶。艺术家要将“造化”与“心源”熔铸为完整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以高深的艺术修养为根基,这是艺术家不同于工匠的精神特质。艺术修养之高低,决定艺术作品之优劣。艺术修养是怎样的,艺术作品便是怎样的,这是艺术的铁律。因此,小提琴艺术教育不能就事论事,就琴弄琴。而要在小提琴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启发学生拓宽生活视野,历史视野,文化视野,美学视野,艺术视野,尤其要增强人格精神修养,从而丰富人生阅历,丰富历史感,人生感,生命感,宇宙感。

查看全文

小提琴演奏发音技巧

在众多的乐器中,小提琴以其优雅的造型、极具魅力的音色、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以及演奏难度极大,被冠以“乐器皇后”的美称。很多初学者认为小提琴难就难在拉不准,拉不快,或者是快而不清楚,无法掌握高难度演奏技巧,而多忽略了小提琴的另一个演奏难点,即如何发出优美的,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色。那么,如何才能发出这种声音呢?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

一、建立正确的音色概念

要想获得正确的发音,首先就要建立正确的音色概念。音色可以分为差的、好的(正确的)、有艺术表现力的。而我们的最终理想就是要发出有艺术表现力的音色。这三个层次的音色既是不同的概念,又密切相关,后者是前者的更高层次。差的音色是指:初学者由于各方面都还不够协调,而发出粗燥或虚浮的声音。正确的音色指:让琴弦充分振动,发出穿透力强的声音,这种声音泛音多,明亮而有宽度,纯净而不粗燥,是一种圆润的、美的声音。

关于音色,首先要培养正确音色的辨别能力。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教育家卡尔·弗莱什说过:音色的调配永远应该是乐曲解释在音“诗”的不同内容启发下,内心自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需要的结果。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反复练习,能拉出好的音色。但这种声音的艺术表现力还不够,还无法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不同的曲情乐意和演奏者的个人感受及独特的个人风格而变化。

二、怎样演奏出正确的音色

在音色训练的最初阶段,首先应使学生认识演奏中最常用的基本音色,并掌握控制这种声音的能力。接下来应该对两极音色有所认识和掌握,即极端紧张和极端松弛的音色。极端音色运用的范围不是很广泛,但其运弓难度都非常大,对它们的专项训练可以非常奏效地提高音色控制能力。总的来说,好的音色取决于技术方面和情感方面。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查看全文

小提琴演奏的现状及策略

小提琴演奏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它的音色轻盈悦耳、沁人心脾,它宛如优美的歌声在你耳边盈绕。在我国,小提琴的演奏艺术深受人们喜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学习小提琴的人数越来越多,作为小提琴的爱好者在学习和演奏时往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音准问题,下面就如何解决此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大家探讨。

一、音准在小提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音准是小提琴的“灵魂”和“生命”,是伴随小提琴学习全过程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

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发现自己所演奏的旋律不那么悦耳,问题就出在音准上。小提琴的音准与其本身的构造有关,它们拥有一种“无形”的键盘,眼睛只能看到黑黑的指板,却看不到具体的音高位置,这样就给演奏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掌握这类音准需要有很好的耳朵,即对音高非常敏感。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就是学琴者必须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技巧的练习意义就不大了。

二、学习小提琴存在的音准问题及对策

小提琴的音准问题历来是小提琴教学和演奏中的一道难题。这道难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也困扰着教师。学生每天练琴时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纠正音准上。小提琴拉不准音有主客观两个原因,从客观上讲,小提琴本身是一件音准很难掌握的乐器,它除了四根空弦是固定的音高外(GDAE),其他所有的音都要靠演奏者在演奏中自己在指板上寻找。指板上面没有看得见或摸得着的有关音的位置的标记,这无疑就给演奏者在音准上的把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从主观上来说那就是演奏者没有掌握拉准音的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演奏方法后,要拉准每一个音就完全可以做到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