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攻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06:21: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效率攻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广系统效率攻坚方案2篇
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增强全局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破解效能建设瓶颈,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实现我局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为目的,进一步解决事关文化广电事业发展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重点治理政令不畅、执行不到位、效率低下、办事推诿等机关单位通病,着力解决工作职责不明、服务承诺不兑现、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实现机关以及各单位、各部门办事效率有质的提升。
三、主要措施
水务局效率攻坚活动方案
第一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彻底解决影响本单位优化发展环境等突出问题,消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梗阻现象,着力构建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为使我局“效率攻坚年”活动取得成效,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进一步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和简化办事程序,确保政令畅通,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执行力和操作力等,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和措施:
(一)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实现政令畅通,提高执行力和操作力关键是要认真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和规定的落实,促使全体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的大提高。为此,局党委、局纪委将加大工作力度,结合防汛工作重点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制度、规定以及防汛纪律、防汛责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暗访,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和责任不落实等现象,彻底整顿工作纪律松懈和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的发生。通过强化效能建设,促进全系统作风建设大转变。同时,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各单位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真实、准确”地公开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办事程序以及办事规程,要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年度机关效能考核重要内容,保证政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国土局“效率攻坚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破解效能建设瓶颈,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目标任务
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为目的,进一步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和简化办事程序,重点治理政令不畅、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办事推诿、事难办等机关顽症,着力解决工作职责不明、服务承诺不兑现、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实现办事效率有质的提升。
三、主要措施
继续开展机关效能督查、政务公开等专项督查工作;强化内设科股室、各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合理简化办事程序,全面清理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落实服务承诺制。具体措施:
房管局效率攻坚活动方案2篇
第一篇
为纵深推进我局的机关效能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效率攻坚年”活动的决定,彻底转变我局机关作风,切实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新”目标。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破解效能建设瓶颈,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目标要求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主管局的工作部署,积极探索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突出问题,使我局各职能股室和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自身素质和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上新的提高。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为目的,进一步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和简化办事程序,重点整治政令不畅、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办事推诿、事难办等机关顽症,着力解决工作职责不明、服务承诺不兑现、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少数机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实现机关办事效率有质的提升。
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对脱贫攻坚的作用
摘要: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对于脱贫攻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中主要就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对脱贫攻坚的作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脱贫攻坚;作用实现
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目标,发展生产、切实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在脱贫攻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贫困乡村发展生产,则重点针对农村产业发展,因此,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完善农村对经济管理体制、激发贫困乡村脱贫发展内生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贫困乡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形式
(一)个体经营方式。该种方式建立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以个体方式为主发展部分农特产品简单加工和生产,此种方式生产方式灵活,但不便于规模化生产经营,在贫困地区政府主要是通过村“两委”对分散的农户生产进行引导,但该种生产方式过于分散,效率较低,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同时也是农村生产经营户贫困的一个主要构成原因。(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是整合乡村集体经济资源而形成的经济形式,比如土地、林木、农畜等已经明晰的资源产权或受益权或者自愿入股的现金等,折股量化到每个成员,参照股份制的管理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因为是以股份合作形式进行的经济管理,采用公司化组织管理的方式来提高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本区域的资源使用效率、单位劳动生产率,并给组织成员创造了更多的利益分红,此种方式需要有较高的市场化组织水平,大多数出现在大城市周边乡村或发达地区,在很多贫困乡村,尤其是贫困发生率较高的深度贫困村,此种经营管理方式还不够普及,由于交通、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人口素质等原因制约,还需进一步做好推广发展和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三)农业发展协会和企业(大户)带动形式。此种农村经营方式较为常见,主要是部分农业生产大户或村集体成立的生产发展协会,将农户组织起来,加入协会,农户有些情况在加入该组织的环节还需要交付一定的费用,协会有的属于社团组织形式,有的属农村经济组织,一般由协会出面引导或代表,与企业或个人签订种养殖或加工协议,然后组织农户进行种植、养殖、加工以满足订单需求。这种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一定程度出现在贫困乡村,并已取得了一定效果,对脱贫攻坚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此种方式生产效率与股份合作制相比有一定差距,集约程度不够高,面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还有所欠缺,但在经济发展滞后的贫困乡村,此种方式相比农户分散的自给自足式生产活动生产效率和市场效益要高,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农村经济管理方式。
二、贫困乡村经济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按照全省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座谈会要求,镇对全镇开展脱贫攻坚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路、方法、成效进行分析评估,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难处进行汇集研判,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领导机构,充实工作人员
为集全镇之力,有序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镇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镇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农林、畜牧、民政、财务等技术、业务人员和贫困村联村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担任。
为明晰责任,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镇成立了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个脱贫攻坚工作专班,按专班侧重配套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组长和工作人员,下设相应办公室负责日常业务。
二、措施有力,严格落实扶贫攻坚相关工作
一是对全镇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进行了有效的精准识别。扶贫必先识贫,镇严格按照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的标准和程序,摸清了全镇贫困底数,确定了村、村2个贫困村和全镇142户,350人的贫困人口。通过镇干部全面入户查访,清楚掌握了全镇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并对精准识别信息进行了细致的建档立卡工作,完善了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脱贫攻坚六有信息系统的信息录入,为下一步扶真贫、真扶贫打下牢靠的基础。
脱贫攻坚档案规范化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档案局、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和规范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和全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培训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县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百日攻坚”行动中档案管理任务,确保精准扶贫档案真实完整、系统安全、有效利用,发挥好档案在脱贫攻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结合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强化责任落实,推进改革创新,以档案管理规范程序为基本点,以强化管理推进工作落实为着力点,切实达到档案材料客观全面,档案管理高效规范,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二、目的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痕迹记录,反映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历史依据。要做到扶贫档案内容详实,数据精准,逻辑合理,与大数据平台相符。避免精准扶贫档案痕迹材料不具体导致的无档为据、说不清楚,切实把档案管理工作做细做实、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确保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范围和时间安排
街道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整治汇报
为进一步严肃脱贫攻坚工作纪律,确保全县各项脱贫措施落到实处,保障专项扶贫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实施和各类专项资金安全、高效、透明使用。根据射脱贫办发﹝2018﹞6号文件要求,我处聚焦“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等重点工作,认真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自查自纠,现将阶段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治重点
1.在继续巩固深化扶贫领域中是否存在“贪污侵占、截留挪用、骗取套取资金的问题;
2.扶贫项目中是否存在分配安排、审核审批、检查验收中以权谋私、徇私舞弊、优亲厚友的问题;
3.脱贫攻坚工作中是否存在滥用职权、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
4.在脱贫领域工作中是否存在效率不高、项目推进缓慢,监督检查实效性不强,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在脱贫攻坚中搞数字脱贫、资料脱贫等问题。
干部作风大整顿“三大攻坚”实施方案
按照市委要求,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提速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区结合实际,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三大攻坚”活动,即:招商引资攻坚、项目建设攻坚、工业提速攻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经济开发区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为有利契机,切实解决全区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提速为核心,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为主题,提高效率为手段,扎实工作为基石,按照年初制定目标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造势、再加压,提高信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抢抓当前秋季有利天气,破解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提速难题,全面掀起新高潮,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坚决完成“三大攻坚”活动目标任务,推动全区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担当尽责。
二、目标任务
1、招商引资攻坚目标。搜索有价值企业信息1000条以上,发送拜访函700个以上;新对接重点企业20户以上,力争新生成6个重点攻关推进项目;力争与经济开发区(镇)、经济开发区等2个以上开发区(园区、镇)开展对口合作交流并尽快签订合作协议。
2、项目建设攻坚目标。一是新开工项目建设。争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白肽冻干粉生产项目和食品有限公司碳烤肉串项目结束试生产,进入正式投产阶段;金亿冷链食品项目钢结构冷库主体完工,设备安装调试,进行试生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孵化基地项目年底设备进购完毕,进行安装调试。二是续建项目建设。中药配方颗粒项目配方颗粒车间4层主体建设工程及7个单位建筑物的砌筑工程;长白山灵芝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完成厂房内部施工,安装调试设备,年底试生产;江天保健品及木耳深加工项目完成研发楼、锅炉房、消防水池及设备间主体封闭;五行泰和医药、保健品生产项目完成研发楼及办公楼外墙保温、仓库及钢结构车间主体工程。
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审计研究
[摘要]脱贫攻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作为国家治理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机构通过发现扶贫开发冲刺阶段影响脱贫效果的难点、重点问题,揭示扶贫攻坚战中隐藏的违法违规、不作为等问题。对于有效促进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精准扶贫审计是新时期党领导下的国家审计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的重要攻坚作用。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扶贫攻坚阶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审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扶贫审计要适应新常态、形成新理念、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方法、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现代审计方法+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审计全覆盖、在精准审计的基础上助力精准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数据;审计全覆盖
一、攻坚阶段我国精准扶贫审计面临的问题
扶贫工作一直是国家经济社会治理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2013年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精准扶贫时代,围绕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开展扶贫、脱贫,国家治理的思路和能力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推进扶贫方略的落实,保障政策效果实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要建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机制。在审计实践中,国家审计把推动扶贫政策落实、规范扶贫资金管理、维护扶贫资金安全、提高扶贫资金绩效作为审计工作的着力点,不断加大扶贫审计力度,较好地发挥审计在精准扶贫、脱贫治理监督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根据有关精准扶贫政策效果数据显示,我国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然而,随着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要如期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既定目标,不仅时间紧迫、而且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尤为艰巨,审计要针对扶贫攻坚的“硬骨头”,精准定位扶贫审计工作的更高层面的需求,深入基层差异分析,关注区域持续发展与产业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促进完善扶贫考核评价工作,有效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等审计方法,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针对这些审计目标需求,审计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精准扶贫信息数据采集滞后于审计目标需求。根据中央出台的针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指导性方针政策,强调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必须精确到每一户每个人,以此强化信息化监督与管理工作。在实施建档立卡工作后,审计人员根据建档立卡信息即可获取相关的审计数据和审计证据,以反映精准扶贫审计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但在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由于基层信息技术发展滞后,相关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信息获取不全面,甚至有些信息无法获取,影响了审计对政策实施效果和滞后性的分析,如由于前期精准扶贫中,对于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实施与管理缺乏经验,相关数据收集工作滞后,影响了审计对于政策效果的分析。另外,由于当前信息孤岛、审计技术发展以及审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审计较多的聚焦直接相关数据的分析,而对多渠道信息的综合采集与分析印证数据资料真实性与审计综合评价政策效果的探索不足。(二)缺乏覆盖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机制。目前,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贫困人口多分布在偏远地区或偏远山区这些贫困地区,贫困户获取资源与发展能力较差,同时,由于审计人员不足、扶贫审计工作量大等原因,难以实现对偏远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全覆盖审计,影响了审计对于扶贫政策落实、项目推进中存在的扶贫开发进度慢、扶贫资金被乱用、滥用等问题的及时揭示,影响了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而在扶贫攻坚的冲刺阶段,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是扶贫工作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审计作用发挥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现有审计资源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总结审计经验,深入调查和分析,拓宽审计思路和方法,实现对偏远地区、落后地区扶贫项目的推进,将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政策精准落地,将扶贫工作置于审计监督的“阳光下”运行,实现全过程、全覆盖的精准审计。(三)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审计工作后续评估。对精准扶贫项目进行审计的后续评估,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扶贫项目的评估,评估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对扶贫人员的评估,是否真正地做到了“脱真贫、真脱贫”,全心全意在做扶贫工作。就以最简单的精准扶贫技能培训项目来说,开展何种类型的技能培训班,开展多长的培训时间,培训结束后能够使学员达到怎样的效果,这都需要在一套健全的评估机制下,不仅对扶贫项目评估还要对扶贫人员的绩效开展评估。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公告,2018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据国务院扶贫办提供的数据,145个贫困县中已有7个县和2580个村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减少173.19万人,贫困发生率平均下降3.89个百分点。此次审计共查出违纪违法、损失浪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金额39.75亿元,占抽审资金的6.35%,较2016年下降1.6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后续评估机制,大量资金被闲置和违规使用,统筹不到位,造成了国家扶贫资源的浪费。(四)审计结果整改落实与持续监督。在开展精准扶贫审计工作之后,扶贫资金作为开展扶贫项目和其他活动的基础,必须要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审计,虽然审计整改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依然存在整改不到位的情形。审计问题整改不到位一方面是地方审计部门在针对扶贫项目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但由于对非重点扶贫审计问题不够重视,导致问题被挤压很难及时整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扶贫审计工作是先由地方审计部门管理开始,上级部门接受地方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地方审计部门受限于审计报告格式无法全面反映和揭露当前本地区的实际问题,国家允许地方审计部门对小问题自行处理,大问题反复整改,但在整改过程中由于自身权利有限,针对很对问题没有权限整改;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过程中,也会导致审计整改低效率、不合格,问题继续滞留等情况。
二、大数据助推审计实现全覆盖
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真实、存储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建立与相关部门的数据接口,即可获得以前需要大量走访才能获得的详尽的审计资料,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所有项目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分析,有利于解决审计覆盖不全面,解决审计队伍力量不足的问题,又有利于通过数据信息的相关印证与全面分析,提升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有利于满足扶贫攻坚冲刺阶段审计工作需要,系统全面关注扶贫政策的整合绩效,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发挥审计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效果。(一)运用大数据构建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审计推动扶贫政策、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扶贫、通过推动建档立卡后续信息系统完善、运行机制,完善精准扶贫审计工作中管理机制、建设包括全部村户信息的统一系统,通过实施动态管理形成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为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奠定基础。搭建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在解决审计全覆盖力量不足和监督不力之外还能够反馈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互联网等其他高科技技术是推动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的重要力量。通过建设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可以构建涵盖帮扶对象识别信息、扶贫决策信息等信息集成系统,并运用扶贫项目监测评估机构推动扶贫网络建设,使帮扶人与贫困户通过借助扶贫互联网平台,了解国家扶贫政策和政策落实进度,将扶贫工作公开透明的展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促进精准扶贫工作脱贫的目标。(二)落实大数据联网跟踪审计促进精准帮扶。在进行精准扶贫审计工作过程中,经帮扶对象与帮扶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建立责任链条,层级递进确定责任人与帮扶对象的关系,一对一专人进行负责,即将贫困对象与村级领导挂钩,整个贫困村由专门的县级领导负责,县级领导向上由市级领导带领,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异地搬迁等任务,切实落实到每一个贫困身上,真正做到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做到精确到户的精准脱贫。在搭建的信息平台上可以对扶贫资金流向、扶贫项目进展情况等进行实时审计,并根据精准帮扶政策、资金以及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实施监督,及时发现隐患和问题,为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事前和事中有效监督,推动扶贫工作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实现大数据联网审计的基础上,可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基本资料数据化实现异地交互审查,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效率,减少舞弊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大数据的应用还将优化审计取证方式,为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和“全覆盖”提供创造了优良条件。(三)结合经济责任进行绩效审计提高精准监督。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与民政、财政部门对接进行大数据匹配与分析,将扶贫项目的工作进度以工作流的形式呈现,实现从项目立项到检查验收的全过程动态实时监管。并将绩效审计作为领导干部主要经济责任考核指标,建立扶贫考核机制以增强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合理配置扶贫资源,设立为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衡量标准,引入扶贫中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关注权力运行情况和决策情况,扩展精准扶贫中针对绩效审计的领域和范围,借此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精准”和审计监督“全覆盖”。(四)加强利用审计结果提升审计整改。如何利用好审计结果关键在于审计报告的质量。借助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在提高审计人员的报告利用率之外还能提升社会群体的监督水平。公告制度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相关部门人员格局实时的审计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审计进展。各级审计单位应协调一致、加强沟通,并通过共同监督整改工作来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及时向上级汇报审计结果,提升审计结果利用效率。审计部门应当对由地方政府自行整改的项目加强审查,避免出现整改不力和未予整改的情况。同时,针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情况要与司法机关的相关部门合作,提升惩处力度,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精准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