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06:04: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流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小流域治理方案论文
摘要:为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本文根据**区小流域现状存在问题调研报告,提出小流域整治的对策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措施
一、前言
**区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及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土地等损毁,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针对**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二、小流域概况
市小流域治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各区(市)县小流域治污的工作目标,要求各区(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在年底前高质量地制定出小流域治污的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将在明年初正式部署20*年小流域治污及其他各项水环境整治工作。
?
最近一段时间,春城、红林同志都倾注不少的精力,多次专题听取关于水环境治理的汇报,研究有关的工作方案。要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在20*年底实现“还两江清水”的目标,只剩最后一年时间,必须抓紧时间,全力以赴,在20*年打一场治理水环境的攻坚战。应该说,近年来我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心城区地下管网雨污分流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新建了三座污水处理厂,使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80%以上;工业污染、养殖业污染和屠宰场、农家乐污染等治理也在不断推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我市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称号。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水环境的形势尚未真正好转,出境断面水质尚未达标,尤其是锦江水系双流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全年为零达标。市水务局、市环保局等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每天仍有120万吨污水排放到府河、南河、沙河等中心城区主河道。其中由于中心城区雨污分流自身尚未全部完成和一些盲点造成直排的污水有20万吨,来自支流中小河道的污水有100万吨,如果不把这100万吨的问题解决好,中心城区河道水质难以改变,出境断面地表水检测水质难以达标。因此,春城同志在听取汇报时,明确指出现在就是一个转折点。水环境治理的战略重点要实施转移,要贯彻“四个转变,一个结合”的水环境治理方针,即:“由城区河道的治理转变为整个河流的治理,由城区局部的治理转变为全流域的治理,由单一工程措施转变为多种措施并举,由重治理轻管理转变为治理和管理并重,把水环境治理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结合起来”,把小流域治污工作抓好,解决好100万吨污水这个重点。
?
刚才,市水务局局长周莉蓉同志通报了我市小流域治污工作的有关情况,双流县政府作了交流发言。双流县处于锦江下游非常重要的位置,对黄龙溪出境断面达标影响很大,因此要求他们先做了一个小流域治理的方案,总体看来还不错,可供其他区(市)县借鉴。另外,这对双流县也是一个激励,希望你们把这项工作真正抓好,特别是搞好华阳、中和、东升等黄龙溪上游几个城镇的水污染治理,为黄龙溪出境断面水质的改善作出贡献。
?
水库上游小流域规划建设思路探析
摘要:以北京市境内密云水库上游小流域为例,梳理了小流域建设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建设原则,并运用空间分析及群众座谈等手段,科学选取了规划治理区域,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工程和管理措施,为小流域规划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密云水库;生态清洁;小流域
密云水库是首都北京重要的地表水源地,事关城乡安全供水、城市平稳运行、市民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保障水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3]。特别是2014年后,密云水库还承担了南水北调来水的调蓄任务,密云水库水源地保护对于保障首都水源安全、水源地生态保护对保障首都水源安全及北京市生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基本情况
北京市境内密云水库上游流域面积3512km2,主要河流有白河、天河、黑河、汤河、菜食河、潮河、白马关河、牤牛河、安达木河等。共有小流域179条,截至2018年底,共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94条,未治理小流域85条。上游涉及22个乡镇、397个行政村,总人口20.1万人。根据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水土流失总面积595km2。
2规划治理原则
小流域生态经济综合治理探讨
1婺源小流域生态经济现状
1.1自然环境
婺源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是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限所形成的典型小流域,其东部靠近浙江衢州,南部接壤江西三清山,西部毗邻江西景德镇,北部环绕安徽黄山,地理位置独特。婺源小流域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其山地面积占婺源总面积83.09%,因而村落多呈现原始的古朴风貌,也被誉为“中国最美农村”。在婺源县,现今保留的完好古村落达170多个,其中理坑、汪口两个古村落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婺源古村流域中,其自然环境保持着原始的村落面貌,形成了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自养型农耕生态系统。婺源古村流域结构中心是原始的古村落和部分现代居民住宅,古村落的周围是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在两者的相互影响下,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这一流域渐渐形成了现在半人工化半自然化的乡村旅游胜地。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相对完整的保存状态,婺源古村流域凭借其文化与自然交融的发展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古村落文化。这一小县城在原来的农耕生态基础上,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加之其油菜花田的自然景观,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遗址,渐渐成为全国闻名的农村旅游景点。
1.2治理现状
1.2.1群众生态环保参与积极性低
近年来,婺源朝着旅游景区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导致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当地旅游参与者还未形成良好的习惯,随意将垃圾丢弃,不按管理规定进入河水、湖泊嬉戏,这与游客的环保意识低有直接联系。此外,当地居民参与积极性较低,面对垃圾不及时处理,这些人为的破坏累积起来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
小流域综合治理问题及路径
摘要:对祁县伏西河小流域总体情况和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对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治理的主要举措,以期对同类型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伏西河;祁县
伏西河小流域属于汾河流域,该区山高坡陡,地表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对伏西河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是可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可以减少汾河流域水土流失。研究成果对正在实施的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研究区概况
1.1流域概况
伏西河发源于峪口乡上庄村的君寨沟,全长20.5km,小流域总面积26.99km2,为季节性河流,仅在洪水季节有水。该流域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季干旱多风,夏秋季雨水较多。据祁县气象部门资料记载,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0.2℃,多年平均蒸发量1585mm,多年平均降雨量441.8mm,年最大降雨量659.5mm,年最小降雨量203.6mm,降雨年际、年内变化较大。流域地貌主要类型为土石山区,属低中山区,地面坡度组成大多集中在25°以下,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7.0%;小于5°的土地面积达323.84hm2,占总面积的12.0%,基本上都是耕地;5~25°的土地面积1754.16hm2,占总面积的65.0%,主要是荒地、坡地、林地以及其他用地;大于25°的土地面积达到620.7hm2,约占流域总土地面积的23.0%,位于沟谷两边的陡坡处。
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分析
1.地形地貌
涞源县盆地边缘山区小流域位于县城西北部,地形起伏,地面高程852~892m,北高南低,平均纵坡1/60。现状各支沟东西向切割严重,植被较差,上段河道为“V形”断面,边坡1:1、深约5m;下段河道为复式断面,底宽3~4m,边坡1:1,深4~5m不等。河道内杂草丛生,部分河段滩地种植农作物,局部河段由于无序取土及农业活动等致使边坡陡直、河底坑洼的现象。
2.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壤土(Q4)分布于表层,以粉土为主,含植物根系,层厚为0.5~0.7m。第四系上更新统中粉质壤土、粘土(Q3eol+pl)具氧化铁染色,含云母、姜石、砂粒,层厚为1.1~6.3m。第四系中更新统卵石(土)(Q2al+pl)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粒径一般为2~15cm,占总质量的50%,粗砂、砾砂充填,最大揭露层厚为30.4m。工程区地下水埋藏较深(35m深度内未见地下水),最大冻土深度为1.5m。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3.防洪标准及规模
根据县城城市规划,至规划期末(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32万人,建设用地38.37ha,人均11m2,确定县城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鉴于工程地处县城上游,洪水和汛后泥沙对县城影响较大,工程按50年一遇标准一次实施,相应洪峰流量为11.4~28.6m3/s。
小流域治理规划在乡村振兴的作用
[摘要]实施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规划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是对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商州区小流域治理工作经过“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一、二期从2007年开始2017年结束长达十余年的治理后,已基本覆盖商州区需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结合商州区流域治理措施及成效,提出未来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我们应对现有治理成果进行保护和利用,在流域内完善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挥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独有的优势,对流域内面源污染控制、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提升。
[关键词]清洁型小流域;规划;乡村振兴;使命
1基本情况
商州区地处秦岭东段南麓、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总面积2672km2,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属八山半水分半田的陕南土石山区。商州区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为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5℃,日照时数1900h~2100h,日照率为42%~49%。多年平均降雨量达到758mm,无霜期209天。商州区在2007年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以前水土流失面积为1538.29km2。
2水保治理现状及清洁型小流域实施的必然性
2.1小流域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
[摘要]为检验伊犁阿勒玛勒小流域治理模式可靠性,根据该流域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为各项指标分配权重,引入模糊评价法,对综合治理模式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针对该流域制定的上游、中游、下游治理模式,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生态效益,同时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至优秀等级。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效益评价
新疆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是该地区长久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小流域周围遭受侵蚀较为严重[1]。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流域为伊犁阿勒玛勒小流域,该流域覆盖面积较大,位于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如何制定科学治理方案,成为了新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开展的首要解决问题[2-3]。为了改善该流域水土流失问题,我国提出了很多综合治理模式,本文对部分治理模式在此地区应用可行性进行探究,通过对治理模式的效益进行评价,从而为该新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性参考意见。
1伊犁阿勒玛勒小流域概况
阿勒玛勒小流域位于巩乃斯河谷的中部地带,南部地势偏高,北部地势偏低,流域总面积大约63m2。其中,下游地区为平原区,常年遭受洪水冲击形成冲洪级扇土质,坡度在5%以下;中游地区为丘陵区和低山区,较下游地区坡度高5%左右,最高坡度10%,最低坡度5%;上游地区为水源涵养区,最高坡度为30%。该流域所在地区遭受水力侵蚀强度较大,地表沉积着较多松散物,影响了小流域物理环境,并且该地区大面积开荒,地表面植被覆盖率下降。降雨季节的到来,容易受暴雨的影响,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据统计,该流域遭受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土壤侵蚀模数超过了4000t/(km2·a)。为了改善该流域侵蚀问题,于2010年~2020年开始加强对该流域的治理,并为其配备了可行性较高的优化治理模式。
2伊犁阿勒玛勒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小流域风沙治理论文
摘要摘要:刘窑头流域为荒漠草原区的治理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即以治理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浅层水开发引导农民致富为突破口,以造林、封山育林(草)、人工种草为手段,以提高土地生产率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目的,发展区域经济,使流域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小流域风沙治理模式
刘窑头流域是黄河上中游管理局1997年批复实施的水土保持重点生态项目,旨在探索西部荒漠草原区的风沙治理途径,经过4年的试验探索,顺利完成各项任务,2001年底被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命名为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并推荐为黄河流域精品试点流域。
1.流域概况
刘窑头小流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中部的青山乡,属鄂尔多斯缓坡丘陵区和毛乌素沙漠边缘接壤地带,总面积24.55km2,其中摘要:水土流失面积为22.21km2,占总面积的90.5%,且多为中强度侵蚀。流域内辖二个自然村,96年底共有60户,325人,其中劳动力120人,人均有粮245公斤,均纯收入629元,属我县的贫困村。
该流域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多沙大,干旱少雨等自然灾难十分频繁,年平均气温7.6℃,无霜期128天,年平均降水294.6mm,且分布不均,多集中于6、7、8、9月份,形成雨季,年蒸发量达2179.8mm,为降水量的7.4倍,气候干燥,年均风速2.8m/s,主害风为西北风,年大风日数达30天以上,沙暴日数达20天,并呈愈演愈烈之局势。
小流域治理与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榆阳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地带,为了推进风沙区水土流失治理,在分析了大河塔小流域基本概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防风固沙的角度提出机修梯田、谷坊建设和植物治理措施,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为陕北风沙区治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水保;风沙区;治理;节水;经济效益
陕西省榆阳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14.1mm,多年平均风速2.0m/s,历史最大风速28m/s,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其西北部为风沙草滩区,植被覆盖率低[1],在风力为主,流水、风化、重力、霜冻作用为次的外营力作用下,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推进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现以大河塔镇大河塔小流域为例,对该小流域治理方案和经济效益进行探析。
1存在问题
近年来,榆阳区政府在营造防风固沙林、改造沙漠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风沙区,林牧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得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矛盾突出。比如大河塔小流域,土地总面积13.63km2,其中耕地148.60hm2(水浇地57.98hm2,梯田3.90hm2,坡耕地83.23hm2,沟台地3.49hm2),占总面积的10.91%。农用地面积较大,林牧业用地偏少。区内乔木林54hm2,占总面积的3.96%;灌木林260.02hm2,占总面积的19.08%;疏林地354.83hm2,占总面积的26.04%;荒地399.75hm2,占总面积的29.34%,小流域现状治理程度为29.17%。因此,采用梯田、谷坊、植物等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就显得尤为必要。
2梯田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