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05:39: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康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康建设

建设推进小康进程

构建和谐*、全面建设小康*,关键在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自身的和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才能为扎实有效地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提供坚强领导保证。

一、坚持把提高素质作为加强和谐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

和谐班子建设,取决于领导班子成员个体素质的高低。只有班子成员和谐相处,各尽其能,才能使班子整体充满活力,为构建和谐领导班子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要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精神,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意识、大局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查找和整改在思想、工作和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团结。班子成员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自觉维护集体领导的权威工作中“一把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并以自身的行为规范和较高领导艺术激发副职的内在潜力真正调动副职的工作积极性副职要自觉维护尊重和支持“一把手”的工作对分管工作拿得起办得成上得去让“一把手”放心,让其他班子成员信任。通过班子成员之间的融洽相处、相互帮助、真心信任来带动和促进班子的团结,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和谐局面。三是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弄虚作假。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要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道、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坚持把规范制度作为加强和谐领导班子建设的保证

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求大同、存小异,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整体合力。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严格建立领导班子内部的工作分工、议事规则,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三个体系”。加强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规范新形势下领导班子决策和运行程序。在领导班子决策目标体系建设上,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并执行党委决策程序,对于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坚持领导、专家、群众共同参与,充分发扬民主,做到不经过调研不提交,不征求意见不研究,不经过论证不决策。在执行责任体系建设上,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各项目标任务量化、细化,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及要求。在考核监督体系建设上,要扩大考核过程中的民主和透明度,围绕决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抓好考核监督结果的使用,实现督事、评绩、考人、奖惩有机结合。再次,要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召开民主生活会前,要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措施,广泛征求意见,找准抓住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思想沟通工作;会上要敞开思想,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会后要联系实际认真抓好整改。同时,在下次民主生活会上,对上次民主生活会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达到巩固民主生活会成果的目的。

三、坚持把促进健康快速发展作为加强和谐班子建设的目标

查看全文

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结合珠江镇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定要深刻理解新世纪小康建设的新内涵,创新思维,改进策略,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新突破。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前进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阶段。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推进,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

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目标是要达到更高水平。正如党的十六大的正确判断,我国上世纪末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上世纪末,我国总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是刚跨入小康的门槛,特别是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全国农村至今尚有近3000万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收入人口还有6000万,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温饱但尚未达到小康。我们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不仅要求我国GDP再翻两番,而且要求“惠及十几亿人口”,是在原来“总体小康”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强调农民生活的水平和状况,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发展。“全面小康”,不仅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而且包含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民主、法制、道德、环境等非经济领域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未来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小康状态,不仅“经济更加发展”,而且“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新世纪农村小康建设的难度明显增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以上六个“更加”,有很多棘手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比如: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如何处理好"三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善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等等。在时代背景上,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恰与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重合。经济转轨和社会嬗变,必然面临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和利益调整,阻力和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查看全文

供电服务建设小康思考

党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宣布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提出,对全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各行各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对我们供电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鞭策,我们必须加倍搞好供电服务工作。

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必须发展地方经济,搞好供电服务首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华中地区最大负荷中心的武汉市,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强市富民为核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000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基础。在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学习上海、广州,追赶杭州、青岛,紧盯南京、沈阳”的口号,表示了带领武汉人民奔全面小康的决心。武汉市人大提出了一号议案,力争在10-15年时间内,把武汉建成以光电子信息、钢材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汽车及机械制造、环保产业等五大产业为支撑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全国性现代制造业基地,这样就给供电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为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证。

其次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民群众不但要求不停电,而且对供电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种“开三停四”,轮流让电的时代,人们只要求晚上能点燃3瓦的日光灯管、让孩子们能够做作业就阿弥陀佛了;八十年代,仍然时常停电,人们只要求晚上有电视看、有盏15瓦的电灯照明就心满意足了—1996年下半年以后,电力供应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停电现象基本消失,人们对电力已经有了一种依赖性,中午、晚上出现了用电“饭峰”,人们都用电饭煲、微波炉做饭,一旦停电,就会感到极不方便;另外夏季降温,冬季取暖,人们都离不开电能供应,有时故障停电,供电服务热线电话就被打爆。七十年代,人们家里有一台收音机就感到很稀奇,到了九十年代,各种家电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到了二十一世纪,更是引起家电销售大战。有一个统汁资料表明,**年,武汉市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33台,比1989年增长4.3倍,电冰箱105台,增长1.4倍,洗农机102台,增长30%,还有录相机、组合音响、家用电脑也销路看好。另外、城乡居民用电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5.9%上升到2002年的18.36%,猛增了两倍多,电能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密了。有—个客户写了一篇“电的颂歌”的文章,他说道:电与水,空气一样,成了人们的必需品,衣食住行离不开它,离开了它就要喊天;经济建设更需要它,否则现代化就难实现。

再次是供电行业自身的需要。供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公用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电力要先行。同时供电行业又是由一个个经营性企业组成,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投入产出,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把供电服务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地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用电,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武汉供电局用电总户数达190万户;武汉地区负荷达到340.8万千瓦,同比增长13.7%;售电量1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5%,说明电力在能源市场倍受人们的青睐。我们的服务到家了,人们用电方便了,就会心甘情愿地多买电、多用电,就可以与一切可替代能源竞争,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能得到保证。

按照党的**大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我们供电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行动。

一、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搞好城乡电网建设。在三年的城农网改造工作中,国家投入了16.2亿元的建设贷款,武汉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仅从武汉市的规划来看,“十五”期间全市就安排了包括“两区多园”在内的394个投资项目,供电负荷和供电量的年增长率将分别达7.7%和5.15%;到2020年,全市供电负荷和供电量将分别达915万千瓦和316亿千瓦时,这样就要求建设更多的发电厂、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供电服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电力是先行官”,电网建设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我们首先要抓住三峡发电、全国全省电网将进一步完善这个机遇,制定好电网发展规划,科学地测算电力需求,选好电源支撑点,搞好规划论证,使电网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其次要落实好经费,尤其是一些管线人地工程,费用较高,一公里电缆投资可建设十公里架空线路,要多向上级领导说明情况,请求必要的扶持与倾斜。三是要搞好输变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抓质量、抓进度,创建一流工程、品牌工程、明星工程,以适应各种企业及市政建设的需要。

查看全文

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讲话强调,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加以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加以推进,科学发展及社会和谐必须坚定不移加以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这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更为人口大旗、农业大旗、资源贫旗、发展难旗的敖汉指明了发展方向。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必能加快建设敖汉小康社会步伐。

一、不断解放思想,保持清醒科学发展理念

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的前提是实事求是,目的是不断实现有效的创新和突破。当今敖汉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自然资源持续减少、春旱时间持续增长的自然旗情和交通等基础条件差、资金人才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又面临着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要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期待。在认真总结敖汉治旗执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依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主动应对,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发展措施和执政方针。一是要使施政能力建设的思路更加务实。要增强水资源承载发展经济能力的战略观念,合理开发利用地上地下水资源。整合各方面力量,利用现代农业建设手段,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设施种植、地膜等避灾种植业建设步伐,确保人均水浇地或避灾种植面积达到2亩以上。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形成“需求什么→加工什么→种植什么”的发展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依据自然旗情,积极发展适应性种植,选育耐高温抗干旱等抗逆品种种植,打造再造资源,为养而种,全力推动农业经济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加速转变。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拓展农畜产品发展空间,培养自主产品消费群体,使农村食品加工业成为推动农村城市化的生力军。要树立自然资源大开发的理念,积极寻找与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主体合作,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要认识到资源是政策洼地地区的资源,是能人的资源,要制定优惠政策引资源流入或输出人员利用外部资源发展生产。二是要使保持增产增效的主题更加突出。执政能力的提高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具体通过各个产业或项目增产增效展示出来,发展每个产业或项目,即不能做秀,也不能低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是要持续获得增产增效。三是要使发展产业聚集要素的主线更加明确。要改变过去主要靠资本流入发展主导产业、资源性产业和再造特色产业的办法,变为主要靠要素流入发展生产的办法,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冶金化工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引要素流入积极发展能源、制造业等潜力产业。四是要使现代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更加普及。敖汉水稻、玉米、生猪、羊、牛、鸡、草等主要农产业都有龙头企业,但90%的生产农户都游离在市场中,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方法产工销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引导农民以资金、技术、土地使用权、劳动力等要素入股,与龙头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制定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由横向联合向“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纵向协作的链接模式发展。要推动工业园区向产业园区转变,发展配套产业,实现专业化生产。五是要使以人为本的利益分配机制更加灵活。要在体制机制及改善优化发展环境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利用体制机制和优良环境聚集可利用的生产要素发展自己。并依靠科技进步和大力招商,突破资源和市场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双重制约,使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只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用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全面进步,就始终把握了治旗执政的根基。

二、推进改革开放,形成推动发展强大动力

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随着市场化步伐加快,城乡差别加大,社会利益关系多样化,敖汉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突出,还有许多机制体制制度不完善、不成熟,这些不完善不成熟的体制机制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完善和成熟,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加以推进,通过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加以发展,激发和释放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以人为本,深化激发和释放活力的制度创新工作。制度创新的核心和主旨是建立按劳分配并兼顾效率优先的激励机制,激励必须充分体现决策、政务、用人等公务活动公开。要深化政治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党的工作以“定舵”为核心、人大以“民主”为核心、政府以“效率”为核心、监察以“公平”(法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要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开放旗内资源、要素等市场,完善管理和投资体制,加速资源要素利用向效率高、效益高方向流转;要完善分配制度,建立旗乡财政适度分成制,给予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打造强乡、强镇,以乡镇带村,缩小城乡差别,推进旗乡协调发展;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完善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城乡居民低保等社会救助保障制度,使全体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地户籍管理,构筑支撑小城镇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流转。

查看全文

小康房建设自查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结合南委发〔2013〕21号和南委统筹〔2015〕7号文件要求,乡在2015年度小康房建设工作中,安排专人对此项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科学选址,做到“四个禁止”,确保小康房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

乡党委书记、乡长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小康房建设工作,先后多次召开村社干部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针对阶段性小康房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安排意见,由建管办进行落实,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机构健全

乡上成立小康房建设管理办公室,建管员和驻乡国土员到岗到位,每天上班时间必须签到,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集中办公,安办成员一并参与检查和执法清理,机构运转保持常态化。

三、资料完备

查看全文

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研究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的内涵和范围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基于特殊时期、背景、条件的分析与判断

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滞后与知识经济时代兴起提出的客观要求差距很大,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明显。经济建设的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复杂,某些方面甚至相当尖锐。我们必须通过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来缩短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对西部地区实施的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必然会推动**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查看全文

小康示范新村建设总结

一、基本情况

*乡*乡和平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广元湿地公园的延伸带和南山森林公园的有机组成部份,全村幅员面积13.8平方公里,辖7个组,260户,1108人,有耕地701.19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2580元,全村有党员35名,党小组7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先导。我们结合和平村实际,科学编制了和平村生态小康示范新村建设规划,制定了用3-5年把和平村建成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和中小学生农业知识普及园区和广元湿地公园的拓展地、承接地于一体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机制要新、产业要实、环境要亮、党建要强、农民要富”的新村建设思路,拟定了以“四新一建”(发展新产业,营造新家园,打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建设好班子)为主的建设重点。

(二)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和平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新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了示范新村建设定期分析会议制度,坚持每10天召开一次有上级指导部门、乡党委成员、工作组成员、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参加的示范新村建设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三是强化督查,严格目标考核。乡党委、政府将示范新村建设列入目标管理,示范新村建设工作一项占和平村全年工作目标分值的80%,并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四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在利用会议、标语、广播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同时,积极组织村组干部、群众200余人次到苍溪、朝天等地参观学习,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和平示范新村建设工作推进组,由一名乡党委委员任组长、和平村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工作组在村上设立了办公室,工作组成员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指导建设,晚上发动群众。二是实行了乡主要领导蹲点的办法,从新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乡党政一把手坚持每天有一人蹲守在建设现场,确保了示范新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制定了倒排工期、限时办结的工作推进机制,根据建设规划,严格规定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限,进行倒排工期,完成一件销号一件,使新村建设工作实现稳步推进。

查看全文

妇联家庭小康文化建设思考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细胞和组成单元,家庭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倡导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进家庭,就很难落到实处,而进入家庭就是要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家庭文化。

一、充分认识家庭文化在小康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家庭文化?我们可以从狭义的角度给家庭文化下这样一个定义:家庭文化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创造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上所表现的精神文化因素。也可以说,家庭文化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所凝聚起来的具体生活方式的总体。

1、家庭凝聚社会和谐。家庭是由夫妻、父母、子女等近亲组成的,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自然基础,是核心最小的社会民主和生活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1994年,联合国为了体现对家庭的关注,把94年定为“国际家庭年”,同时还决定把每年的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可见,家庭的稳定与重要性已列入国际性的重要议事日程。家庭已不再是传统观念的“生育合作社”、“经济共同体”。而是承载着经济生活、瞻养老人、教育子女、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的职能和任务,为了提高一个家庭的品位其成员尤其是夫妻之间能够平等、尊重、沟通、理解、关心、帮助、信任、体贴、支持、宽容、学习至关重要,对爱情、社会伦理道德的认知度直接影响家庭每个成员特别是子女,家庭文化建设的提高就能形成合力,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就会得到提高,就会形成爱的港湾和绿洲。顺理成章,家庭一旦稳定,社会必然趋向和谐。

2、时展要求搞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发展水平、稳定状况、文化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富裕、文明、幸福、美满的家庭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家庭的作用是生育人、培育人、维系人、塑造人。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信息社会的进步,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有些人一味追求金钱、利欲熏心,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把家庭、亲情等等抛到脑后,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尤其是青少年有些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追求刺激,以钱为尊、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低迷俗气,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千百万青少年是可爱的后代、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不仅影响千千万万个家庭,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因此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搞好家庭文化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3、各种文化社团活动的应运而生,不断成为提高家庭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搞好家庭文化建设,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一些单位、社团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顺应形势,寓教娱乐,成为提高家庭文化建设的最佳途径。如经常参加单位举办的文化广场、摄影、书法、绘画、联谊会、协会等活动,通过广泛的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家庭的文化素养,逐步培养家庭成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及顾全大局的良好道德情操,通过群体活动的窗口,使家庭成员更好地在“树家风、重家教、讲家德、改家貌”中尽心尽力,互相取长补短,把家庭融入社会之中,使家庭既有文化氛围,又有时代感,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查看全文

城乡小康建设工作计划

*年是全面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向"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全省城乡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年,全省城乡建设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和村庄建设整治示范、小城镇建设;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和谐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以建筑节能为重点,推进资源节约型城乡建设,为推进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提高规划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序推进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组织编制区域性规划和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完成《*省沿江风光带规划》、《*省沿海城镇带规划》,适时编制《苏南地区综合交通规划》,积极配合建设部编制《*城镇群规划》,整合区域空间资源,引导城镇空间和产业布局的合理集聚,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做好修编《*省城镇体系规划》的准备工作。加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与省有关部门重大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相互协调和衔接。在完善区域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常和*三大都市圈建设,率先开展*都市圈五年(*-2010)建设规划纲要研究,适时开展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的前期工作。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和三大都市圈规划,不断深化相关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全省各市、县(市)规划期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力争城市(县城)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加快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和省辖市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重大专项规划的制定。大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98个重点中心镇规划期至2020年总体规划的修编,启动重点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动一般建制镇主要街道与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大协调、督促和检查的力度,加强对城乡规划全覆盖的指导和督促。组织专家加强技术指导,开展经验交流、典型示范、专题培训等活动,提高全省城乡规划编制质量和规划水平。大力推行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和城市规划公示制,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审查和实施监管力度,严格规划编制和审查报批制度,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规划引导和监督管理,严格按规划实施修缮、维护,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二)以加强村庄规划、村庄建设整治示范和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三项工作为重点,努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剩余的3000个"三类村庄"以及列为建设整治试点示范村庄的村庄建设规划。对于其余的规划保留村庄,努力推进村庄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指导农民建房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查看全文

县小康建设工作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村建设工作推进会,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我县*村建设工作。刚才,凤生同志传达了全市*村建设工作动员会议的主要精神,春旺同志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有关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推进全县*村建设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最近,省政府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要求各级政府把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放在城乡发展中统筹安排,放在“三农”工作中统筹推动,放在整体建设中统筹部署,促进这项工作尽快取得进展。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省、市专题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建设*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统筹部署上来,加快推进我县*村建设工作,切实抓好这项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

(一)推进*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县是个农业大县,近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怀宁,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乡村规划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地方的村镇建设存在着“散、乱、差”的问题,农民建房普遍存在着“富建设、贫规划,有建设、无规划,有新房、无新村”的无序现象,土地等资源不合理使用的浪费现象相当普遍,乡村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乱盖乱建现象比较突出,社会公益事业相对贫乏等等,这些无序状态不利于我县农村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了乡村建设的协调和谐发展。因此,在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把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二)推进*村建设是顺应群众意愿的德政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我县绝大多数农民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广大农民迫切希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迫切要求解决好住和行等问题,并已成为他们丰衣足食后的新要求和最大愿望。同时,现在又处于农民新(改)建房屋的活跃期,实施康居工程,建设*村的战略决策适时适宜,顺乎民意,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