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04:20: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消化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消化科护士分层培训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能级培训手册在消化科护士分层培训及专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01月~12月将自行设计消化科护理能级培训手册应用于科室护理人员,根据各能级人员特性和培训需求进行全年分层培训,根据落实情况和效果评估手册查看培训效果,比较2016年度、2017年度护理人员常规考试成绩、护理质量得分及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运用能级培训手册后的护理人员的常规考核成绩、护理质量得分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后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学习主动性增加,在重点专科及医院等级评审等质控检查中获得好评。结论能级培训手册能够为护理分层培养提供系统规范的方法,同时有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及科室专科建设。
【关键词】能级培训手册;分层培训;专科建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消化内科,独立成科于2015年,现有注册护士18名,全体为女性,均参加培训,年龄24~46岁;学历:本科10名,大专8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9名,护士5名。根据医院护理能级晋升评定要求,通过竞聘、护理部审核:现N0级护士2名,N1级护士4名,N2级护士8名,N3级护士4名。1.2效果评价。①科室对护士常规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每月一次,护理理论考核80分为及格,三级操作和专科操作考核90分为及格,采用2016年理论考核试卷及操作考核标准。②每月由科室质控小组对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护理部印发的《护理质量考核手册》,包括基础护理质量考核、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考核、分级护理质量考核、专科护理质量考核等15个项目,使用百分制。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培训手册的制作与应用
2.1培训手册制定依据。2.1.1工作职责和核心能力N0级:掌握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各种制度、工作流程;N1级:逐步适应岗位职责,完成一般常规工作,能负责病情较轻病人的护理;N2级: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胜任岗位职责要求,能独立负责重病人的护理;N3级:能独立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承担临床带教、专科护理指导、护理管理。2.1.2分层培训需求N0级:人际沟通、基本理论、基础技能、急救技能、规章制度、工作流程;N1级:专科疾病知识、专科技能操作、急救技能培训;N2级:急救技能、危重病人评估方面、专科护理新进展;N3级:科研、管理能力、专项护理技术、带教、授课能力。2.2培训手册内容。消化科各级人员核心能力要求、消化科分层培训模块、护士分层次使用安排表、护士能级他评表、培训记录、护理操作考核记录、危重症护理体会记录、读书报告记录。2.3培训手册应用。人手一册,所有计划、目标、考核项目年初时制定完整并统一解读发放。存放于科室开放公共区域,随手可取。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各个主题中的课程培训需求有明显不同。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对各个专题的培训方式有一定差别。2.4培训记录要求。每一能级有主要及侧重记录内容。N0~N1级:接受培训记录、危重症及疑难病人护理体会、读书报告;N2级:参与或接受培训记录、危重症护理体会、读书报告、培训新入科护士记录表;N3级:参与或接受培训记录、危重症护理体会、读书报告、培训新入科护士。2.5考核标准及记录。不同层级考核标准不同。N0、N1级:主要考核制度、流程、护理常规、专科理论知识考核、三基操作考核、专科操作考核。其中N0为新入职的护士,取得执业证书前,所有操作只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消化科护士分层培训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训练在消化科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各层次护士培训的要求,设制特定的情形,采用情景演练方式对消化科12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消化科护士专科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医生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培训后消化科护士团体协作能力增强,医生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大大提高,护士专科理论、操作技能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提高消化科各层级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关键词】情景模拟训练;消化科;分层次培训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应当对护理教育方式进行完善,积极推进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注重提高护士的护理实践能力[1]。情景模拟是利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创设出情景,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开展各种技术操作以及处理事情的一种方法[2]。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新进护理人员多,消化科新护士比例显著增加,由于护理经验不足以及护理技巧的不娴熟,难免出现应急能力低下、抢救不及时的现象。自2017年7月-2018年3月我科采用情景模拟训练对消化科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取得了满意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消化科注册护士12人,年龄22-36岁;文化程度:大专4人,本科8人;层次:N01人,N12人,N27人,N31人,N41人。1.1.2培训内容理论培训包括:专科疾病相关知识、应急预案、演练流程、操作要点、配合要点等。操作培训包括: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输血、危重病人转运等操作流程,同时掌握消化科常见严重突发事件(消化道大出血、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急性左心衰等)的识别与处理。1.2方法。1.2.1培训方法。1.2.1.1主题确定。一月一主题,根据本月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是发生的不良事件来确定下月情景模拟训练的主题。1.2.1.2人员分配。每次训练均分成两组轮流进行,每组6人,年资均按低-中-高分配。1.2.1.3情景设计N3以上护士负责撰写演练情景稿,每月一次,要求每次设置的场景要贴近实际,尽可能还原真实场景,不仅让参与演练的护理人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使演练更具感染力。1.2.1.4组织演练。最高年资护士扮演医生(N3或N4),负责医嘱与病情沟通;相对高年资护士(N2或N3)为组长,负责统筹指挥;相对低年资护士(N0、N1或N2)为组员,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听从组长指挥,与组长及其他组员团结协作。另外,选一人演家属或其他特定角色。1.2.1.5总结点评。该组完成后,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组织另一组成员按层次对该组人员的演练过程进行点评,指出靓点及不足,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培训效果。1.2.2考核与评价方法。取培训前后各3个月消化科护士专科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的成绩,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医生调查表中主要调查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专科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所对比结果以P<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消化科护理管理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科病房预防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方案的实施价值。方法:2017年7~12月对消化科病房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选择2017年1~6月未进行医院感染为护理管理方案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护士医院感染考核成绩。结果:护理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率分别为8.00%、1.00%(P<0.05);护理管理方案实施前后护士的医院感染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减少消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
关键词:消化科;病房;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消化科为医院接诊、抢救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通常消化科患者多病情危重、病因复杂,救治过程中多需接受侵入性操作,如胃管插管、放置支架、ERCP手术等,一旦发生感染,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消化科病房的预防感染尤为重要[1]。有学者指出[2],消化科病房疾病谱多样,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交叉感染,造成医院感染。如何确保消化科病房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是本研究的重点。2017年7~12月医院对消化科病房实行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7~12月对消化科病房实行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选择2017年1~6月未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时为实施前。1.2方法。1.2.1加强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职责》等相关文书,并进行考核。结合医院的《医院感染考核惩罚标准》,每月由消化科主任及护士长组成考核小组,对消化科病房护士进行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通过学习和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相关的知识水平,提升工作质量[3]。1.2.2改善环境每日对病房进行开窗通风20~30min,每晚下班后用0.20%的强力消毒液进行拖地。座椅、桌子及诊床等每天用0.20%的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每月定期监控空气细菌情况,每季度检查紫外灯,不合格的及时更换[4]。1.2.3卫生宣传抓好卫生健康的宣传,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在走廊安装投影仪,播放医院感染的相关视频,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感染意识[5]。1.2.4提高待遇消化科病房护士工作量大,严重缺编,这就造成医院感染质量下降,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为此需增加护士的人员编制,提高护士绩效奖金,使让护士积极投入预防医院感染工作[6]。1.2.5完善制度诊室要认真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器械、物品要消毒处理,并做到在操作前后洗手。血压计和听诊器等常规的检验器材每周要消毒,每天用紫外灯照射两次,对于需要消毒所使用到的酒精、免吸收消毒液定期核实消毒使用日期[7]。1.2.6床单元消毒法对消化科病房床单元实施分区,分为A(治疗台至护士小桌)、B(医疗仪器、设备至治疗区域)、C(患者床头桌至病床)三个区域。用消毒毛巾对各个区域进行擦拭,再用床单位消毒器在密闭状态下对病床进行30min消毒处理,当换下的床单、被服有明显污染时,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装入黄色的感染性塑料袋,并做好“感染性织物”标识,密闭送洗衣房清洗。对换下的床单、被服必须依据“医院医用织物洗涤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处理[8]。1.2.7加强培训对消化科护士进行理论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管理评价标准》《护理差错评定标准》《专科护理风险管理流程及检查方法》。讲课老师是医院专家及外聘专家,理论学习时间为30课时。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护士的医院感染考核成绩。医院感染考核在实施前后向护士发放问卷,内容为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常见处理方法等,满分100分。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消化科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近年来,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护理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难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要,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层级护理模式在临床上越来越被重视起来,通过落实责任制度,对护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1]。本文探究在消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科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54例,患者的年龄为20~46岁,平均年龄(36.10±3.11)岁。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4.65±3.23)岁;观察组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23±2.91)岁。所选取的患者均取得他们的知情同意,无严重的心脑肾等危重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对所了解到的情况做详细记录,每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进行详细记录,认真执行主管医师所下的医嘱[2]。观察组采用层级护理,首先成立层级护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对小组内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对护理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分配,护理值班人员应由一名护师与一名护士组成,共同执行医嘱工作[3]。小组的管理人员定期对组内护士进行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考核,对消化科的常见疾病进行了解,熟悉护理的标准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提高护理的质量。家属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工作同样重要,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对患者的用药、饮食及起居的照顾。1.3疗效评定标准。①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内容包括病区管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整体护理评分、护理文件评分,满分100分,其中护理质量越高评分越高。②比较两组院内感染率及护理差错率,护理差错包括错抄漏抄医嘱、损坏标本、手术器械准备不全等[4]。1.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观察组在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件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院内感染率及护理差错率比较。观察组感染率(0.00%)、护理差错率(2.00%)均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率(10.00%)、护理差错率(8.00%)均高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消化科疾病护理研究论文
随着基础与临床医学的发展,边缘交叉学科的渗透,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在原专科护理基础上新理论、新观点及新的护理方法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满足了病人身心整体护理的需要。现综述如下。
1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在原有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近10年来纤维内镜技术已成为诊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手段。护理上术前应给予病人安慰,插管前10min肌注安定10mg,皮下注射阿托品1mg,对大出血者可先行气囊压迫6~8h等。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注意生命体征、粪便颜色,了解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溃疡病合并出血者,术后按溃疡病饮食要求进食;食管静脉注射硬化剂治疗后6h无出血者可进冷流质食,2天后逐渐增加流质浓度,在8~10天过渡到软食。
放射介入止血治疗是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经插管向局部病变血管注入止血药物(灌注法)或栓塞物质(栓塞法),而达到止血的治疗方法。护士应做好病人的术前护理,如备皮、碘试敏、心理护理等,备好急救药品器材。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24h,穿刺点以砂袋压迫,穿刺的肢体伸平,24h内病人咳嗽、大小便、呕吐时需用手按压穿刺点,若出现出血,应立即用大拇指在穿刺点上方1cm处用力压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对短期留管给药病人,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导管通畅。[1,2]
2肝硬化的护理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是近年治疗肝硬化的新技术。1989年德国学者Richter[3]首先报道了3例临床应用结果。我国于1993年初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4]TIPSS术前护理除进行备皮、试敏、心理护理等准备外,还要给病人准备单人病房,对室内物品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TIPSS术后近期主要的并发症是肝功能暂时性减退、腹腔及体内出血、感染及内支架移位或阻塞等。因此,术后病人宜绝对卧床休息24h,48h内限制活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水电解质平衡,记录24h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5,6]
精细化管理在消化科病房护理中的运用
摘要:护理质量一直属于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工作。而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渐深化,改革传统的护理模式,优化护理管理也已经成为医院各科室目前一项重要的任务。精细化管理模式尤然而生,此模式不仅能有效利用护理资源、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调整,还能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既优化了工作流程,同时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消化科;病房护理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其食品中化学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再加之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饮食和作息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现代人们患消化道疾病的几率逐年增加。消化道疾病患者通常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且常常会伴有并发症,而且治疗病程长,导致其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及风险[1]。而近年来在消化科病房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对其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已成为备受医疗领域关注的课题。精细化管理是指让具有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强的护理人员给住院患者提供更细心、更舒适的护理服务,并且创立让患者满意的护理品牌。传统的消化科病房护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也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采纳。而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消化科的护理过程中更能确保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本文皆就将精细化管理引进并贯彻于消化科病房护理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已在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属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具体是指要求管理者对受管理者的每件事,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均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定规范化的制度,将每个人的任务系统化,对每个人的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使整个科室的运转保持高效、精确和协同的状态。减少或者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失误的发生,当出现意外事故时,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所在,及时补救。同时也是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优化,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将护理人员被动消极、得过且过的观念进行改善,转化成积极主动地服务意识。
2精细化管理措施
消化科药学服务的方法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对临床药师的访谈和调查,并结合相关的病例与典型的事件十分详尽的讲述了临床药师在消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具体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临床药师在消化科的临床工作方面能够充分的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开展相关的药物使用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通过他们在一线的工作经验,为患者的健康科学用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临床药学;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消化科
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发达的水平,医疗制度和规范也日趋完善。本篇文章将会通过介绍消化科临床药师的学习实践和经验总结,对相应的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借鉴经验。
1抗菌药物管理
消化系统的疾病是医院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往往是由不规律的饮食和食用了不干净的事物而引起的。通常会表现为各类肠道炎症,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而治疗这类肠道或消化器官的疾病会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是,我们国家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可以参考。虽然许多的医疗机构都会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抗生素的使用和学习,但是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依然得不到缓解。我国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占总使用药物的绝大多数,并且远远的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需要医疗部门和医疗管理部门能够共同协商解决。
2ADR上报标准化流程
浸入式英语教育在消化科中的实践
【摘要】高度国际化的现代社会中,医学英语能力对于年轻医师的职场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的大学医学英语教育存在不足,住院医师进入职场后又存在英语教育断层,进而限制其未来临床及学术研究的上升空间。浸入式英语继续教育秉持“从书面到口语,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将英语实践活动贯彻到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的各项学习工作中,囊括了经典教材及文献学习、病例报道、英语交班及查房、国际患者诊疗、内镜室英语拓展等各个方面。由简至繁,帮助住院医师逐步克服对于非母语的畏难心理,在提高英语技能的同时注重与各项临床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浸入式;英语;继续教育;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实践
当代社会高度国际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为应对卫生行业的快速增长以及对外学术交流的需求,各大医学院校都会开展《英语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1],甚至部分临床课程采取全英语教学[2],然而有调查显示,90%的医务人员对大学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并不满意,所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3]。临床实习阶段又鲜有相应的英语实践机会,远低于现有的医学生要求。住规培医生培训周期较长,专业相对固定,评估培训效果更可靠[4],目前住培医师的专业英语教学尚未得到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及住院医师自身的重视[5],可以考虑将英语继续教育贯彻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英语继续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接受教育者的畏难心理,主要是对于非母语的交际畏惧[6],在临床往往谈英语而色变。笔者接触不少医师,大多为博士学历,不少还有海外求学或访学经历,然而在临床英语应用方面仍有力不从心之感,“话在心里口难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从书面到口语,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提倡多元化的“浸入式”英语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夯实基础,拓展所学。
1英语文献阅读
医学英语专业性强,词汇结构复杂[7],通过经典原版教材或临床最新指南的学习,引导熟悉专业词汇与地道的英语表达。选择特定的疾病,必须是本科室的常见疾病,而在诊断治疗方面却又有一定的复杂性。笔者所在消化内科选用《CecilMedicine》原版教材中“急性胰腺炎”这一疾病章节,将之解为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不同的部分,每周固定一天在晨交班结束后安排不同的人员进行阅读。相应的章节需要提前打印发放到每位医师的手中,阅读者充分准备,力争口语准确、专业词汇熟悉,而与会者不仅仅是旁听,还要做到全程参与,对于阅读者进行英语点评或进一步讨论。在教材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选择了国际胰腺病协会(IAP)对于急性胰腺炎诊疗的最新指南,进行区块化划分学习。英语阅读还可以延申到某个研究领域的最新专业文献的分享,可以组织小规模的文献分享沙龙[8],围绕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如胰腺疾病、肝病、肠道疾病等进行开展。
2英语病例报道
医学期刊多学科审稿实践
《中华消化杂志》为了严格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始终采用三审一定的审稿制;然而,医学学科本就分支众多,加上学科日趋细化,以及多种新学科的兴起,造成不少审稿专家对本学科各方面的研究无法做到全盘掌握,这些都加大了审稿的难度[1-3]。2015年4月,在《中华消化杂志》编委工作会议上,各与会专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就如同临床上开展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一样,期刊也应该进行全面、系统的多学科审稿,除了已有的消化专科审稿外,还要增强对所刊登论文的影像学检查、病理照片和统计学应用等方面的把关力度,尽可能减少错误,从而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
1多学科审稿流程的设计与实施
1.1审稿专家的遴选
根据《中华消化杂志》刊登论文所涉及的学科,初步拟定第1批先增加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和统计学科的审稿专家群。首先,由主编、副主编和编委提出所推荐的多学科审稿专家的名单,然后,编辑部和被推荐的审稿专家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最后,4个学科有近20位资深的医师加入多学科审稿专家的队伍,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
1.2审稿专家的培训和经验交流
这些多学科审稿专家在本专科虽然都是精英或骨干力量,但是审稿对他们而言,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在不断的熟悉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4];因此,编辑部经过精心筹备,于2015年8月邀请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学科审稿专家参加了第1次多学科审稿培训讨论会。会上,编辑部详细介绍《中华消化杂志》的概况,包括期刊的学术地位、学术定位和发展目标等,让这些可能不太熟悉本刊的非消化科专业的审稿专家对期刊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使他们能够积极支持与配合开展多学科审稿工作[5]。编辑部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解说本刊的审稿流程,并安排多学科审稿专家进行审稿经验交流。经验丰富的教授级专家介绍了他们的审稿经验,年富力强的年轻医师则提出了不少设想。讨论中与会审稿专家认为:审稿中最重要的是评价文章的科学性,而且要重视从方法学角度来评判;审稿时还可以通过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间接判断文章的价值;当遇到自己不那么熟悉的稿件时,可以向其他擅长此领域的专家咨询;与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相比,统计学科的审稿工作量较大,所以可事先请作者提供由统计学教研室开具的审核证明,从而减轻统计学科审稿的负担;对于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的图片,可采用规范化、结构式的标题和描述,并且图中都应有标志箭头,以便读者阅图。这些真知灼见对编辑部也有很大的启发,使编辑部对多学科审稿的操作充满了信心。
会计引进的提升与创新思考
一、会计引进的提升、再创新
(一)会计引进创新的界定
引进,是引进主体按照有关规定或要求,采用一定的方式,为事业的发展从外界吸收优秀的人才或先进的事物"引进按其范围分为国外引进和国内引进,按其内容分为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管理、引进理论与方法、引进模式和其他引进"一般而言,从国外大量引进的是技术引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引人国外的先进技术,以便迅速提升本国或地区、企业的技术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引进的目的是在于更好地利用,其中最重要地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简称引进创新)"引进创新,是引进主体对依据国际通行规则通过一定方式引进的项目,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创造性的活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以利用各种引进的技术资源,在其单项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最基本的创新形式"在进人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特别重视而普遍采取的形式"会计引进创新,是会计引进主体对依据国际通行规则通过一定方式,引进会计的理论、方法、模式和管理等项目,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创造性的活动"会计引进创新的前提是引进,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会计引进项目很多,如从国外引进的有:会计准则的引进,管理会计的引进,实证研究方法的引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项目的引进,报告综合收益的引进,B兀C(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Business&Teehnol"盯EdueationCouncil的简称)课程模式的引进等等"在引进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后才能再创新"。
(二)会计引进亚待创新开发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会计的发展历程中有两次大的引进:第一次大引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从苏联全面引进会计的理论、方法、制度、模式、教材与体制等,对其中一部分内容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造,从而初步建立了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工作、会计体制和会计教材体系;第二次大引进是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年代,从发达国家全面引进西方的会计的理论、方法、准则、模式、教材与体制等,对其中一部分内容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改造和完善,推动了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工作、会计体制和会计教材的改革并使其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但在学习与借鉴西方会计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是有人认为全盘照搬西方的有什么不好?,也有人认为西方会计理论最先进"在一次讨论编写会计教材的会议上,有人更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现在不用编写教材,翻译美国的现用的教材就可以,而这正是最先进的教材,要自己编写还是落后的教材"从一些现象表明,在有些部门和有些人士重视引进而忽视引进之后消化吸收的再创新,以致形成某些西方会计理论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正确认识,使之谬误流传,影响很大"西方会计有一种所谓经典理论,会计一分为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对内会计"这种理论在一定范围内流传至今,还奉为真理"实际上,这种理论是偏颇的,远非如此,会计不只是一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也不只是对外报告的会计,而重要的是内部需要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某些内容也需要对外披露"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原因之一就是重视会计的引进,并坚信引进的就是正确的,而忽视对会计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会计的引进再创新是重要的:其一,引进不创新会形成不实用,引进的内容全盘照搬,一般说,对我国的会计工作和会计教育是不实用的,如削足适履勉强采用,又会造成各种危害;其二,引进不创新会形成落后,光引进不长进,引进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消化吸收和应用,同时从国外引进的内容又在所在国不断地发展,而我们不可能随之引进,相应会使依赖引进的会计工作处于落后状态,陷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泥潭;其三,引进不创新会形成受制于人,会计的运行建立在引进的基础上,随引进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步人后尘,沿着他人的足迹踌珊前进,使自己受制于人,处于被动地位;其四,引进不创新会影响内生创新发展动力,长期仰望引进,没有引进就不会行走,依靠引进,使人养成惰性,不思进取,压抑内生创新发展的动力"可见,会计引进不创新潜在着诸多的隐患"在会计引进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的再创新,对会计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其一,会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增强会计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会计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创新,是增强会计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再创新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引进项目组织者的研究思想、研究路线、研究组织、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机制等,从而增强引进者的会计创新能力"其二,会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会计水平的重要形式"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会计的某种先进的前沿的理论、方法、模式、准则、制度,或教材、专著等,学习和掌握其内容,以其先进性、前沿性不高起步的起点,并进而再创新,形成在原有引进基础上又有发展的并具有创新性的会计的理论、方法、模式、准则、制度,或教材、专著,从而提高了会计水平"其三,会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加快会计发展的有力手段"会计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特点:投资少,节省研发经费,风险小,有一定的参照系,弥补高素质研究人才不足,减少自行探索时间,创新开发周期相对较短,见效快,可以较快提高会计创新能力和会计水平等,因此,在会计界广泛采用,促进了会计事业的发展"。
二、会计引进再创新的基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