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03:37: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下泪小管断裂26例患者,下泪小管断裂的诊断标准:有眼部外伤史,内眦处有皮肤裂伤,自下泪小点进冲洗针头时可见针头从皮肤裂伤处露出,或自下泪小点注水时水从皮肤裂伤处溢出。26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3岁,大多数为中青年。致伤原因有车祸、拳击及脚踢伤、醉酒摔伤、玻璃划伤等。伤后就诊时间多在4h之内,有1例伤后2d就诊。

1.2手术方法

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清洁伤口,局部麻醉后,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找到后做一标记,泪点扩张器扩张下泪小点,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导管自泪小管外侧断端伸出,再自泪小管鼻侧断端插入,当导管端到达泪囊顶端时,稍加扭转,顺利插入鼻泪管,注水检查确定导管位于鼻泪管中。泪点插入导管困难时,可采用逆行插入,先将导管插入泪小管鼻侧断端,将另一端适当长度截断,剪成斜面,自泪小管颞侧断端插入,从泪小点探出。导管放置好后,泪小管周用8-0尼龙线缝合,然后5-0丝线分层缝合伤口。将外露导管用胶布或缝线固定于下睑。2-3个月拔管。

1.3疗效评价标准

查看全文

泪小管断裂护理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因外伤致泪小管断裂的患者25例,其中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2例,下泪小管断裂23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6例,均是单眼,年龄13~71岁,外伤原因为车祸、撞伤、钝器击伤、拳击伤、爆炸伤、锐器割伤等。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为3h~2d。

1.2手术方法

1.2.1手术是在显微镜下进行。

1.2.2准确寻找泪小管断端这是手术成功的另一关键。在内外眦连线对应的伤口处,将伤口尽量的展开就能较快地寻找到微白色略呈喇叭口样组织,并在手术显微镜下见光滑的黏膜组织,在该组织注射生理盐水,患者感到有水流到鼻腔或咽部,就能确定此断口是泪小管鼻侧端。

查看全文

小议生物人工肾小管的构建

摘要:目的为构建一种既有滤过及抗凝功能、同时又有重吸收及内分泌功能的新型生物人工肾小管提供实验基础。医学论文方法以层黏连蛋白0.74mg/ml包被的AV400滤器为载体,将转染人Nanog基因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悬液与转染人Nanog基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C)悬液等体积混匀,分次注入实验组滤器内腔,构建生物人工肾小管。对照组只在层黏连蛋白包被的AV400滤器内腔注入不含细胞的培养基。采用PKH26、PKH67标记法分别观察ECV304、HKC在聚砜膜中空纤维上的分布;应用扫描电镜检测混合细胞在聚砜膜中空纤维上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结果混合细胞能在聚砜膜中空纤维上较好地黏附、生长。PKH26、PKH67标记检测发现细胞呈致密点片状分布;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形成单层片状。结论两种转染细胞在层黏连蛋白包被的聚砜膜中空纤维上生长良好,这为构建一种既有血管内皮细胞抗凝、同时又有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的新型生物人工肾小管奠定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转染基因Nanog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混合种植聚砜膜中空纤维肾小管

生物人工肾(bioartificialkidney,BAK)是肾脏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之一。BAK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生物人工肾小管和生物人工肾小球。当前,肾脏组织工程研究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仍存在关键的问题有待解决。如何在一定时间内快速获得大量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如何让构建的生物人工滤器既有生物人工肾小球的滤过与抗凝功能,同时又有生物人工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内分泌功能。针对如何提高一定时间内种子细胞产量的问题,我们在先前的研究中应用促细胞增殖的人Nanog基因(hNanog)来促进种子细胞的增殖。而对生物人工滤器功能兼备的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种子细胞混合种植的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伊格尔最低浓度必需介质(EMEM)培养基(美国Gibco),胎牛血清(FCS,美国Hyclone),胰酶(美国Sig-ma),PKH26及PKH67(美国Sigma),Hoechst33342(美国Sigma)。JSM—6000F扫描电镜(日本JEOL公司)。肾小管上皮细胞(HKC)由南京医科大学杨俊伟教授馈赠,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三所细胞室赠送,转染种子细胞的rAAV2-hNanog重组病毒由北京本元正阳生物技术公司包装完成,转染rAAV2-hNanog重组病毒的2种细胞ECV304、HKC由本实验室制备并保存。

2、中空纤维上混合细胞的分布

查看全文

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论文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其不仅发生肾小球的损伤,也发生肾小管的病变。而且肾小管间质的损伤程度已成为反映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重要病理指标。糖尿病肾病时在尿糖、尿蛋白等因素的综合功能下,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使其相互关系失衡,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肾间质纤维化。

【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过去的探究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变主要是肾小球的硬化。但近期的大量探究,已证实糖尿病肾损伤同时也发生在肾小管。探究证实在各种继发性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判定预后最重要的指标[1]。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是遗传因素、长期的糖代谢紊乱、血液动力学改变、蛋白尿,及炎症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因素综合功能的结果。近年来大量的实验证实,细胞因子和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在高糖、蛋白尿、慢性缺氧等因素的功能下肾组织中的一些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从而加重其病理损害。本文主要针对和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有关的细胞因子进行综述。

1糖尿病时肾小管间质的变化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早期肾脏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增厚,随着病程进展,可逐渐发展为肾小球细胞外基质进行性积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而最终发展为不可逆性肾组织结构毁损。正常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具有旺盛的代谢活性和潜在的增殖能力,并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糖尿病患者在尿糖、蛋白尿和慢性缺氧等因素的功能下,其TEC极易发生结构和功能损伤。因TEC和尿液直接接触,尿液中的蛋白、细胞因子等有害物质可直接引起TEC损伤、活化及表型转化,并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后的改变被认为是肾间质纤维化的起始因素[2]。主要因为TEC在结构上和肾间质紧密相连,损伤的TEC可直接参和间质炎症、纤维化,或通过吸引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促进间质固有细胞增殖而在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功能。肾小球蛋白高滤过造成的肾小管的蛋白负荷为诱导间质炎症的关键信号;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过滤至肾小管,导致溶酶体破裂、能量供给降低,并且一些特定成分可直接损伤小管细胞,从而造成小管间质病变[3]。同样,Mark也认为和肾小管接触的蛋白尿将会引起小管四周炎症及纤维化[4]。此外,糖尿病患者处于一种慢性低水平的炎症状态。体内有多种生长因子参和炎症反应,并功能于极性很强的小管上皮细胞,使细胞间紧密连接消失、极性破坏,小管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减弱,加速细胞外基质沉积,导致间质纤维化[5]。由此可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已成为糖尿病肾病自然发展的必然趋向。

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

查看全文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护理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因外伤致泪小管断裂的患者25例,其中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2例,下泪小管断裂23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6例,均是单眼,年龄13~71岁,外伤原因为车祸、撞伤、钝器击伤、拳击伤、爆炸伤、锐器割伤等。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为3h~2d。

1.2手术方法

1.2.1手术是在显微镜下进行。

1.2.2准确寻找泪小管断端这是手术成功的另一关键。在内外眦连线对应的伤口处,将伤口尽量的展开就能较快地寻找到微白色略呈喇叭口样组织,并在手术显微镜下见光滑的黏膜组织,在该组织注射生理盐水,患者感到有水流到鼻腔或咽部,就能确定此断口是泪小管鼻侧端。

查看全文

小管出流灌溉系统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国产微灌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灌水器易被堵塞的难题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的现实,打破微灌灌水器流道的截面通常尺寸(一般直径为0.5~1.2毫米)而采用超大流道。以φ4pe塑料小管代替微灌滴头,并辅以田间渗水沟,形成一套以小管出流灌溉为主体的符合实际要求的微灌系统。主要适宜于保护地蔬菜、花卉栽培中应用,在保护地应用该项技术时可配合地膜覆盖,以降低保护地环境湿度。

关键词:小管出流灌溉系统

(一)小管出流灌溉系统的特点与适用条件

小管出流灌溉系统是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开发成功的一种微灌系统。它主要是针对国产微灌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灌水器易被堵塞的难题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的现实,打破微灌灌水器流道的截面通常尺寸(一般直径为0.5~1.2毫米)而采用超大流道,以φ4pe塑料小管代替微灌滴头,并辅以田间渗水沟,形成一套以小管出流灌溉为主体的符合实际要求的微灌系统。主要适宜于保护地蔬菜、花卉栽培中应用,在保护地应用该项技术时可配合地膜覆盖,以降低保护地环境湿度。小管出流灌溉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1)节能、堵塞问题小、水质净化处理简单小管灌水器的流道直径比滴灌灌水器的流道或孔口的直径大得多,而且采用大流量出流,解决了滴灌系统灌水器易于堵塞的难题。因此,一般只要在系统首部安装60~80目的筛网式过滤器就足够了(滴灌系统过滤器的过滤介质则需要120~200目)。如果利用水质良好的井水灌溉或水质较好水池灌溉,也可以不安装过滤器。同时,由于过滤器的网眼大、水头损失小,既减少能量消耗,又可延长冲洗周期。

(2)施肥方便果树施肥时,可将化肥液注入管道内随灌溉水进入作物根区土壤中,也可把肥料均匀地撒于渗沟内溶解,随水进入土壤。特别是施有机肥时,可将各种有机肥理入渗水沟下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水、热、气条件下熟化,充分发挥肥效,解决了滴灌不能施有机肥的问题。

查看全文

小管出流灌溉管理论文

(一)小管出流灌溉系统的特点与适用条件

小管出流灌溉系统是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开发成功的一种微灌系统。它主要是针对国产微灌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灌水器易被堵塞的难题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的现实,打破微灌灌水器流道的截面通常尺寸(一般直径为0.5~1.2毫米)而采用超大流道,以φ4PE塑料小管代替微灌滴头,并辅以田间渗水沟,形成一套以小管出流灌溉为主体的符合实际要求的微灌系统。主要适宜于保护地蔬菜、花卉栽培中应用,在保护地应用该项技术时可配合地膜覆盖,以降低保护地环境湿度。小管出流灌溉系统具有下列特点:

(1)节能、堵塞问题小、水质净化处理简单小管灌水器的流道直径比滴灌灌水器的流道或孔口的直径大得多,而且采用大流量出流,解决了滴灌系统灌水器易于堵塞的难题。因此,一般只要在系统首部安装60~80目的筛网式过滤器就足够了(滴灌系统过滤器的过滤介质则需要120~200目)。如果利用水质良好的井水灌溉或水质较好水池灌溉,也可以不安装过滤器。同时,由于过滤器的网眼大、水头损失小,既减少能量消耗,又可延长冲洗周期。

(2)施肥方便果树施肥时,可将化肥液注入管道内随灌溉水进入作物根区土壤中,也可把肥料均匀地撒于渗沟内溶解,随水进入土壤。特别是施有机肥时,可将各种有机肥理入渗水沟下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水、热、气条件下熟化,充分发挥肥效,解决了滴灌不能施有机肥的问题。

(3)省水小管出流灌溉是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只湿润渗水沟两侧作物根系活动层的部分土壤,水的利用率高,而且是管网输配水,没有输渗漏损失。据北京海淀区试验,可比地面灌溉节约用水60%以上。

(4)适应性强对各种地形、土壤、各种果树等均可适用。

查看全文

乳腺小管癌病理分析论文

【关键词】乳腺小管癌

乳腺小管癌(tubularcarcinoma,TC)是乳腺癌中少见的一种病理类型,以往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及诊断标准掌握不一致,导致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相差较大。作者报道自1996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手术切除的乳腺小管癌标本15例,着重探讨其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8岁,平均45岁。按WHO(2003年)乳腺肿瘤分类标准,诊断为单纯型12例、混合型3例。肿瘤部位:外上象限8例、外下、内上象限各3例,乳头乳晕下1例。5例行乳腺癌根治术,7例行改良根治术,3例行保乳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仅有1例(混合型)发现2/20只淋巴结内有转移灶。

1.2方法

查看全文

急性肾衰病患临床护理研究论文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以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为特点的综合征。目前其精确定义仍不确定,因为现有实验室检查尚不能判定肾功能的突然变化。肾脏具有一系列功能,包括分泌激素,调节酸碱平衡及调节血压。目前,临床仍以尿量及血清肌酐来监测肾功能并指导临床治疗。尽管对ARF作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是相当一部分病人发病及死亡的原因,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年,急性透析质量发起组(AcuteDialysisQualityInitiative(ADQI)Group)根据尿量及血清肌酐,提出危重病人ARF分期定义,被称为RIFLE(risk,injure,failure,loss,andendstage)。在20000例病人回顾性研究中发现RIFLE可独立预测ARF病人住院死亡率。另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发现RIFLE可预测心脏手术病人ARF的死亡率。

RIFLE分期在肾功能衰竭诊断方面向前迈进重要一步,但早期识别肾功能损害并提供有价值治疗仍较困难,尽管有报道肾功能损伤的蛋白生物指标(类似于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指标一样)可以更早的发现肾脏疾病并提供更加及时治疗。而目前对手术病人尚缺乏预防肾功能衰竭的特殊治疗措施。

一、ARF的原因

ARF分为肾前、肾本身及肾后原因。肾前氮质血症是由于绝对或相对肾血流量不足,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缺血性肾小管坏死(ATN)。肾脏原因分为血管、肾小球、间质及肾小管原因。肾后原因包括膀胱及输尿管梗阻。危重病人ARF主要是肾本身原因,ATN是大部分病人潜在原因,文献报道大于70%,ATN起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由于缺血及毒性反应引起。在ICU中,败血症是急性肾衰的第一原因,几乎占50%以上。

二、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理生理

查看全文

肾病检验研究论文

糖化血红蛋白(HbAl)主要是指血液中与葡萄糖结合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根据电泳分为HbAla、HbAlb、HbAlc三种。其中HbAlc占糖化血红蛋白总数的70%,大多数学者认为HbAlc能更确切的反映血中葡萄糖特别是真糖的真实情况。并且HbAlc的检测避免了每日的血糖值的波动,与病人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本文通过联合检测78例DM患者的HbAlc、空腹血糖(FBG)、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糖尿病肾病(DM)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DM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均系本院住院及专科门诊患者,按WHO(1999年)DM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37~84岁,平均56.43岁。根据实验目的及患者HbAlc实测水平(正常参考范围4%~6%),将其分为低值组21例(HbAlc≤6%),中值组37例(HbAlc为6.1%~9.0%),高值组20例(HbAlc>9.0%)。

1.1.2健康对照组27例,均系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38~78岁,平均58.22岁。血糖及HbAlc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排除高血压、DM、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

1.2测定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