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状况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03:02: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消费状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消费信贷的状况与战略
一、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
中国金融机构开展个人消费信贷较晚,从1999年开始较大规模地开展个人住房贷款,此后其他个人消费贷款也逐渐开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各金融机构开办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助学贷款、医疗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在各项贷款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占绝大部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消费信贷品种逐渐呈多元化发展
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相对成熟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各商业银行为适应市场变化和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努力开发、创新个人消费信贷系列产品,业务品种日趋丰富和完备。消费信贷品种除住房贷款之外,还有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信用卡透支和其他贷款等,基本上涵盖了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
(二)消费信贷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进展比较缓慢
我国经济运行特征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过去以商品普遍短缺、供不应求为主的卖方市场过渡到了绝大多数商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在相对过剩的经济背景下,由于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实现商品价值进而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循环,才逐步尝试消费信贷这一新的消费方式。
氟橡胶生产消费状况及前景
1955年KellossMW公司开发出氟橡胶。1957年杜邦公司首次以VDF与CTFE(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形式商品化。20世纪50~60年代由于美苏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迅猛发展。尽管氟橡胶首先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才是推进氟橡胶快速增长的真正动力。冷战结束后,随着汽车工业的需求大增,氟橡胶作为高性能密封材料迅猛发展,每年以20%~30%高速度增长;70年代仍保持10%的速度增长;80年代增长速度为7%~8%;进入21世纪一直保持在5%~6%。2012年世界FKM总产能为4.0万t/a,总产量约2.3万t,开工率为57.5%。国外FKM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的杜邦功能弹性体公司、Dyneon(丹尼昂),比利时SolvaySolexis(苏威苏莱克斯),日本的大金(Daikin)公司。FKM产品可以生胶、混炼胶、硫化胶形式提供。各企业的生胶产品具有一系列黏度和特殊比重(1.54~1.91),企业可针对特殊生产工艺和最终用途提供众多产品牌号,即以各种基本聚合物为基础,采用许多硫化配方体系,最常用的是双酚A或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氟橡胶,60年代建立了中试装置,主要满足航空航天等军工行业需求。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内FKM的发展,“十五”期间国内年产能从300t增加到3000t左右,2012年我国产能为1.67万t/a,居世界第一,占比42%。我国主要生产厂家为中国化工集团的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年产能7000t,为世界最大。在品种类型上主要以26型胶(VDF和HFP共聚,类似美国杜邦公司Viton?A型胶)为主,少量246型胶(VDF、HFP和TFE共聚,类似杜邦公司的Vi-ton?B型胶)和23型胶(VDF和CTFE共聚),这几类产品占氟橡胶总产量的90%以上,胶种也以高、中门尼黏度为主,可见我国企业低端产品产能明显过剩。表1为2012年世界FKM生产企业情况。目前FKM的新建拟建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如大金氟化工(中国)公司在常熟建3200t/a装置,计划2013年投产;苏威特种聚合物(常熟)有限公司在常熟建3000t/a装置,计划2014年投产;另外,山东华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培霖化工有限公司等也拟建装置。预计2017年世界总产能将达到4.6万t/a以上,中国FKM产能将超过2.3万t/a,世界占比50%,2012~2017年产能年均增长率为3%~4%。
FKM的最大的特点是耐温、耐候和耐大多数溶剂及化学品,并具极佳的密封性和机械性能,主要用于极端温度和化学腐蚀性强的场合,因此成本较高。其硫化胶一般具有较佳的低温柔韧性和低回弹性,虽耐溶剂性能较好,但含有机溶剂会引起相当大的肿胀现象。另外,FKM对湿度敏感,需严格控制加工环境的湿度,因而加工工艺较难,致使其配合材料成本高。2009年全球FKM的需求量约为1.95万t,其中美国占世界消费量的25%,欧洲占28%,亚太占44%。2012年全球FKM需求量约为2.3万t,需求占比为美国26%、欧洲27%、中国22%、日本15%、其他10%。预计2017年全球需求量约3万t,届时装置开工率如能提高到65%,则可满足需求。2012年我国FKM需求量约0.7万t,预计2017年中国需求量将超过1万t。由于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档次较低,还无法大规模进入高档轿车、飞机、食品加工等领域,因此一方面我国需要向其他国家出口才能消化低端产品产能;另一方面我国还需进口一部分高档胶种或最终制品。从消费领域看,全球FKM类氟橡胶主要用于汽车业,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需求乏力,今后拉动需求的驱动力主要在我国。如2006年美国75%的FKM用于汽车行业,2009年降到70%;而目前我国汽车工业需求已占FKM氟橡胶用量的60%以上。此外,FKM还广泛用于民航、石油、化学和医疗等工业部门,其对氟橡胶的需求量的年增长速度高于汽车行业。(1)汽车行业FKM对各种车辆(轿车、卡车、越野车)用液体都具备耐高温性、低渗透性和较好的相容性,特别适用于机罩下严酷环境,是理想的机罩下零部件用材料,如燃料系统部件中的燃油管路软管、滤清器垫圈、燃油喷射密封、油泵密封等;发动机部件中的阀杆油封、汽缸缸套密封、曲轴密封圈等;尾气排放系统部件中的密封和隔膜,以及传动装置的密封等零部件都可采用FKM。目前,车用液体如齿轮润滑液、发动机机油和其他润滑剂等要设计成超常寿命,因此需加入胺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学品对密封材料有害,另外汽车用其他基础液体也需采用耐化学品的软管和衬垫。另外,环保规定的日益严格对扩大FKM在汽车上的使用起到重要作用。密封用途中,FKM能经受发动机近年不断提高的温度和燃油与发动机防冻液的腐蚀性,由于汽车生产厂家需要经久耐用的零部件,因此对FKM需求量也上升。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空气资源局的《LEVⅡ》条例于2004年颁布实施,该条例规定每辆汽车的蒸发泄漏总量不得超过0.59g/d,迫使汽车生产商将汽车燃料系统的密封和发动机的垫片由原来的硅橡胶改用氟橡胶材料。在我国,随着无铅汽油和电喷装置等在汽车上的使用,燃油胶管的内胶层也已逐步用氟橡胶代替了丁腈橡胶,由我国自主开发出的氟橡胶为内层的胶管目前在桑塔纳、奥迪、富康等汽车上广泛使用。此外在装卸车液压系统,大型装卸车液压系统连续工作时间长,油温及机件温度上升很快,在普通橡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要采用氟橡胶制品替代。由于国产生胶还未能全面进入新车市场,我国每年需花费大量外汇用于进口氟橡胶或氟橡胶汽车零配件。(2)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FKM主要用于O型圈,可在高温和极端液体中起到紧密密封作用。FKM的其他性能如耐磨性等对航空航天也十分重要,可在高真空状态下起到密封作用。目前大多数商用和军用飞机都仰仗于FKM的可靠性和特殊性能。商用和军用飞机的涡轮发动机、自备供电装置和液压制动装置按惯例都需采用FKM密封。上海三爱富开发的低温性能良好的氟橡胶也已应用于神舟工程。(3)化学/油气加工由于石油钻井越来越深,需要在高压、高温和腐蚀性化学环境下操作,因此FKM是在钻井、测井、完井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理想的设备零部件适用材料,如可生产密封件、阀门、盘根、垫片等。旭硝子的AFLAS?具有优异的耐严酷环境,在某些领域已替代普通FKM。苏威等公司也开发出高性能特殊级别的与AFLAS?竞争的产品。尽管油气加工业比较成熟,但仍在扩大,FKM的混炼胶和制品在该领域仍有发展空间。设想,如果我国掺入二甲醚的LPG罐用密封件采用氟橡胶材料,就应不会出现腐蚀、泄漏问题,这样可为大量过剩的二甲醚在民用燃气领域提供安全应用的保证。(4)其他领域FKM的其他用途很多,包括污染防治设备、液压/气动软管、管线、聚合物加工助剂等。在发电行业,高硫煤受到严格的大气防污法规监控,必须增加脱硫设施治理高温废气。该系统中的非金属伸缩节就是由FKM和耐热纤维或金属丝网制成的。FKM的其他各种消费还有食品饮料加工、制药、OA设备、涂层织物和电缆电线护套等。这些领域中FKM用于生产各种密封件,如热缩管、O型圈、垫圈和盘根等。此外,每年约有1000~2000t的FKM用作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加工助剂。FKM的市场价格依购买量及等级不同约为190~250元/kg。
FSR的分子结构一般为:CH3-SiO-CH2CH2CF3,并含有少量CH3-SiO-CH=CH2,用过氧化物交联。FSR种类较多,按产品形态可分为液体和混炼型两大类;液体FSR按硫化方式又分热硫化型、室温硫化型和不硫化型三种,分子量相对较低;按聚合方式可分为均聚型和共聚型。大规模生产的FSR主要是以γ-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为结构单元的均聚聚合物,同时也生产硅原子上带有甲基和乙烯基及三氟丙烯链节的共聚聚合物。FSR兼有氟和硅的特性,既耐溶剂、燃料和油品(类似氟碳烃)又具有高低温适应性(类似有机硅,使用温度-63~232℃),是唯一既耐燃料、燃油和溶剂又具低温回弹性、优异的耐臭氧和耐候性的材料,有着全球综合性能最好的合成橡胶之一的美称。另外,特种牌号的FSR还含有甲基苯基链节,被称为苯撑氟硅橡胶,具有耐热、耐辐射、耐溶剂的良好性能,可在300℃下长期使用。为了满足FSR在苛刻环境下的使用要求,美国道康宁公司开发了杂化型的全氟烷撑-烷撑氟硅橡胶,主要特点是耐热性、耐溶剂性和强度有了较大的改善,缺点是低温性能较差(Tg=-24℃),以及1,1,2,2-四氟丁基醚撑氟硅橡胶,因烷撑链中含有醚键,所以低温性能获得了明显地改善。FSR的主要单体为2,4,6-三甲基-2,4,6-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是由3,3,3-三氟丙烯与甲基二氯硅烷生产的。该单体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成FSR生胶。但未填充的FSR生胶强度极低,必需经过加工过程补强。
一般需在生胶中加补强填料、增量填料、改性添加剂、结构控制剂、操作剂、硫化剂、着色剂等,再按照产品的用途设计配方,经过原材料的科学配合和在专业设备上混炼,或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特殊处理才能变成有使用价值的胶料。胶料性能和橡胶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公差要求是根据客户要求设计加工的。合格的胶料按一定工艺条件装入模具进行一段硫化,必要时还要进行二段硫化后才能达到使用要求。FSR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生胶氟含量、乙烯基含量、粘均分子量以及挥发份含量。生胶的酸碱性和粘均分子量的大小会影响混炼胶的加工和胶料的硫化性能以及成品的收缩率和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所以稳定的生胶质量是保证FSR制品优良的先决条件。由于FSR综合性能优异,生胶品种较多,加工方法多样,所以制品繁多,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电子通讯、电力、电器、精密机械、石油化工、医疗卫生等领域,其中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是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业。20世纪50年代初,MecbeeET,HasjalolioneRN等在对一系列含氟有机硅化合物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稳定的氟硅化合物结构。1951年美国空军部门与美国道康宁公司合作研究,直到1956年问世了第一个商品牌号为SilasticLS-53的FSR胶料。1967年前苏联投产了4个品种。1978年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开发了FE系列FSR;1995年推出SIFEL?系列产品,是在全氟聚醚骨架末端加上有机硅交联基团的聚合物,该品最大的优点是在-50℃以下仍可保持弹性,还具备低温渗透性、优异的电绝缘性、耐蒸汽和极性溶剂,主要用于半导体、电子市场。而后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发展出多种FSR及其同系化合物并逐渐成为一系列制品。
2012年世界FSR总产能约7000~8000t/a。国外主要生产企业为美国道康宁、日本信越化学和Momentive(迈图,其前身为GE有机硅公司)。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氟硅化合物,并得到了FSR样品。后由上海有机氟材料研究所(上海三爱富前身)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与美国道康宁同类产品性能相当的FSR,并在上海高桥化工厂、上海制冷剂厂、上海树脂厂进行中试。1978年为国内航空等工业部门配套,经过工艺改进使得氟硅橡胶的研制技术接近了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并在航空、汽车等领域应用,但受品种少、加工工艺困难、性能不太稳定、价格贵等众多因素影响,致使我国FSR发展速度缓慢。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部门需求量增加,2012年我国氟硅橡胶生产单位已发展到5家,生产能力为1000t/a左右,世界占比为13%~14%。其中最大的企业为上海富路达橡塑材料科技公司。
作者:邬一凡黄巍徐京生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中职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
一、研究背景
2020年的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产生了重大冲击,降低了消费能力和意愿,并且导致消费结构和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不少人面临着收入下降、工作量加大甚至是丢掉工作的风险。作为国内居民消费的一部分,后疫情时代中职学生的消费状况也值得研究。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消费情况的相关研究较多,针对中职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据教育部的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职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为11249391人。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年龄都在15~18岁之间。基本都是“00后”“05后”。与大学生或高职院校学生相比,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态不太成熟,自控能力较弱,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许多中职学生都是离开了父母独自在外地求学,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引导,很容易出现不理性消费、铺张浪费的问题。广西的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家庭收入主要是依靠农产品收入和父母在外打工,疫情给他们家庭的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以南宁市某中职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调查方法对该学校的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观进行调查。共发放了3317份问卷,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中职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中职学生消费金额调查及分析
学生占比(%)如图1所示,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到月平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学生占比为15.41%,超过一半的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500~1000元区间,占比为56.17%,22.52%的学生月平均生活费为1000~1500元,5.91%的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消费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异。根据针对学生背景的调查结果,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当中有92.43%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64.66%的学生表示自己每月的生活费占家庭每月总收入的20%以上。现实中农村家庭往往不止一个孩子,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供他们读书给家里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二)疫情对中职学生消费情况的影响
小议高校学生的消费状况
(一)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简介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消费趋于高涨和不合理,多数大学生的消费受各种因素的诱导和影响较普遍,大学生中还存在不利于合理消费的心理。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人们对其关注也逐渐上升。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商家应深度拓展其消费市场,抢得先机。就大学生消费群体作出专门的研究便显得很有必要了。那么就目前我们大学生的消费是否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计划性?消费观念如何?消费水平处于何阶段?在消费中比较注重于实际还是盲目追求潮流时尚?消费层次的趋向是怎样的?以及由消费的方式和倾向所产生的一系列结果。以上种种问题,都在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
根据我们将撰写的作品所涉及的要点进行设计的问卷,其所要涉及的点大致可以分为:大学生的生活资金来源;具体消费结构,即在生活,学习,休闲娱乐,以及人际交往各项所占的比例;消费层次的差异引起的消费结构的差异;个人的消费想法等。我们力求以此研究指出大学生消费的特点以及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得到提高,更主动积极地进行自己的理财规划,
二、调查报告背景
1、调查时间:2007年5月-2007年10月
中国液化气进口和消费状况分析
去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石油产品象柴油、汽油和煤油消费量的增长明显减慢,但液化气消费量仍在以两位数的幅度上升。初步估计1998年中国液化气消费量增长了大约15%,从1997年的1,010万吨增加到1,160万吨。在1997年,中国液化气消费量已经超过墨西哥,成为仅次于美国(5,210万吨)和日本(1,980万吨)的全球第三大液化气消费国(见表1)。在低价格的刺激下,中国去年液化气进口量创历史最高记录,从1997年的358万吨增加到477万吨,跃增了1/3。国产液化气增长13%,达到大约720万吨。在国内液化气市场,进口液化气所占的份额从1997年的35%扩大到41%。
由于韩国去年进口量减少,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现已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液化气进口国。液化气生产:商品液化气产量猛增1998年,中国国内液化气产量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在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减少0.3%、汽油、柴油和燃料油产量分别减少1.2%、0.4%和9.4%的同时,液化气产量增长13%,从1997年的635万吨增加到720万吨。液化气的增产部分几乎全都作为商品售出,炼油厂自用做原料和燃料的数量仅从1997年的101万吨增加到104万吨,而商品量却由534万吨增加到616万吨,增幅达15%。价格因素促使炼油厂增产商品液化气由于近年来民用清净燃料需求不断上升,加上液化气市场的逐渐放开,炼油厂商品液化气产量持续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而炼油厂自用液化气数量却一直保持在大约100万吨左右的水平。炼油厂自用液化气中有l/3用做原料,生产烷基化油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产品。主要由于价格因素,炼油厂宁愿让象烷基化一类装置严重开工不足或停工,也要多挤出一些液化气外销。在过去两年里,国家两次将计划内液化气价格调高,调后价格比调前的每吨800元提高了一倍。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夏季,国家计委将计划内液化气价格从每吨1,2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时规定计划外液化气价格按每吨2000元由企业自行确定。目前,计划内液化气仅占水平液化气产量的不到1/10。绝大部分商品液化气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定价销售。去年炼油厂出厂价最高时曾在春节期间涨到大约2,300元。催化裂化能力扩大使液化气产率提高商品液化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内为增产汽油和柴油而大规模建设和扩建的深度加工装置,特别是催化裂化能力的不断扩大,为增产液化气创造了有利条件。在1987年到1997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翻了一番,达到2.27亿吨/年,年均递增幅度是7.4%,而催化裂化能力增加了160%,达到7375万吨/年,年均增幅达10.0%。在轻油收率增加的同时,液化气产率也显著提高。在这10年里,商品液化气产量的增长幅度从最初的5-10%提高到近两年来的超过15%,使液化气成为石油产品中增长最为活跃的品种之一。年产量140万吨增加到534万吨,10年来年均递增14%,而同期原油加工量的年均递增率只有不到5%。液化气产率也提高了一倍,从1987年液化气产量占原油加工量的20%提高到1997年的4.0%。
液化气进口:低价格刺激进口恢复增长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在经历了1997年的停滞之后,在国际市场低价格和国内库存状况改善这些有利条件的支持下,恢复了较快的增长步伐。全年液化气进口量比1997年跃增33%,从358万吨增加到477万吨。平均进口单价却由1997年的每吨235.68美元降低到169.15美元,是至少7年来最低的。中国自90年代初开始大量进口液化气,进口量从1990年的11.67万吨增加到去年的476.59万吨,年均递增幅度达59%。随着进口的增加,价格因素对进口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最明显的例子是1997年,当年初沙特阿拉伯液化气合同价(CP)涨到每吨330美元的历史高峰时,中国的液化气进口几乎停滞。
高价格抑制进口需求1997年2月份的液化气进口平均单价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每吨达358.68美元。消费高价进口液化气甚至造成民怨沸腾。进口成本的高涨,使得一些进口液化气用户纷纷转向国内炼油厂的液化气供应,当年的液化气进口量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仅上升了1%。去年沙特液化气合同价的平均水平是自1995年以来最低的,为每吨丙烷137.90美元和每吨丁烷143.60美元。7月份沙特合同价曾降到每吨丙烷和丁烷105美元,8月份丙烷仅涨2美元,丁烷价格不变。中国进口量继而在9、10两个月连破单月进口最高记录,分别达到54万吨和57万吨。
从近几年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和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的变化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液化气市场需要一个较低的价格环境.在较低的国际价格下,预期今后至少5年内即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登陆前,中国仍将具备大量增加液化气进口的潜力。储运设施为增加进口创造条件除价格低这一最主要因素外,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另一个背景是南方沿海几座储运设施投入运转。去年7月份,与日本丸红合资的华安公司8万吨冷冻液化气库在广东深圳投产。而在珠海与阿科公司合资的九丰公司6,000立方米压力库的即将投产意味着广东省今年的液化气进口量还将以显著幅度上升。尽管进口增加的重心正由南向北转移.但去年厂东省仍旧是中国的液化气进口中心。虽然广东省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比例由1997年的74%降到了69%,但进口量仍有接近l/4的增幅.从266.18万吨增加到去年的327.19万吨。
其中仅珠江三角洲的珠海和深圳两市进口量就达243.79万,占全国总量的51%。广东省在国内是前屈一指的液化气消费大省,1997年的液化气消费量达294万吨其中进口液化气占90%。生活用即民用消费量约占广东省液化气消费总量的9成.即264万吨,可以说进口拔化气全部用于民用消费。工业及商业用消费量只有30万吨仅占广东省消费总量的10%。江苏、浙江和福建是中国液化气进口的新热点。在福建省,去年12月份与台湾合资的华兴公司3万吨冷冻库在福州开始运作。在江苏太仓,华能阿莫克公司早在1997年11月份就投产7一座3.l万吨的冷冻库。今年7月份,江苏张家港和上海金山卫还将分别建成3.1万吨和5方吨的冷冻库。江苏在国内液化气消费量的排名中紧随广东、黑龙江和浙江省名列第4,但如是消费进口液化气的第二大省。1997年进口液化气占全省液化气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去年估计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8成以上。1998年该省的进口量增加90%,从1997年的35.67万吨增加到67.70万吨,相当于1993年全国的进口量。浙江省的进口量翻了一番,由11.00万吨增加到22.48万吨。在浙江省1997年80万吨的液化气消费量当中,进口液化气仅占14%。福建省进口量则从18.25万吨增至30.89万吨。同样是沿海省份,福建省78.5%的城市燃气普及率明显低于上海(94.8%)、浙江(94.9)和江苏(87.8%),因此福建省增加国产或进口液化气消费的潜力还很大。
媒介消费支出状况及影响因素
所谓正常品,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提高,那么这种商品就被叫做正常品”。低劣品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降低,那么这种商品就被叫做低劣品”。而对于那些商品的消费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无关的商品则不能算是低劣品,而只能称为非正常品。在传播学和媒介经济学的研究中,很少对媒介产品究竟是属于什么样的经济产品进行研究。仅在媒介经济学的教科书上,曾举出黑白电视为例子,说明其属于低劣品,即在20世纪70年代,收入上的提高使得穷人用彩色电视机替代了黑白电视机,最后导致黑白电视机需求的下降。不过,大部分的媒介产品都被认为是正常品,如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2008年第三季度DVD销售量下降了9%,其原因在于当年的经济危机对消费者的总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而消费者总收入下降了,购买DVD的数量也就随之下降②。但也有一些研究却显示某些媒介产品不属于正常品,其与个人收入无关,如琦③(2005)通过对853个香港居民进行随机的电话调查,发现仅有几个用户付费使用网络新闻,而大部分人对网络新闻都没有支付意愿,而影响付费使用网络新闻的因素是年龄、报纸的使用,而收入却与付费使用网络新闻无关,因此,对于受众来说,网络新闻并不是正常品,不过,琦所关注的是网络新闻,而不是指互联网,互联网除了提供网络新闻,还提供其他交流、娱乐、表达等,因而,我们还是把互联网看作如报纸、杂志、电视、付费电视一样为正常品。基于上面的论述,本研究提出以下第一个假设:假设1: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产品的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媒介消费支出与对媒介的态度过去有研究从消费者态度的角度分析了其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如宋迪嘉等④(2005)在消费支出研究中聚焦于公众对待酶制品的接受上,他的研究表明,公众对于酶制食品的接受态度是一系统的过程:一开始顾客对于食品有自己的评价,然后通过收集信息做实际的评判,最后做出购买决策。⑤而所谓效用,往往被操作化为满意程度,满意程度与态度高度相关,为此,态度越积极,满意程度越高,效用就越高,从而就会达成购买。媒介消费支出是一种行为,它究竟与受众的媒介态度呈什么样的关系呢?过去研究显示,网络新闻目前的支付情况不佳的原因,是在于与报纸新闻比较,人们对网络新闻的态度并不那么喜欢⑥。如在2004年,网络出版协会对41个主要新闻网站的25852名用户进行调查,这些用户认为网络媒介与非网络媒介相比,更为之“不令人满意”“不很喜欢”“不感到满足”,正是由于态度决定消费支出,所以网络新闻的付费订阅才难以普及。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假设2: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消费支出随受众对媒介的态度喜好增加而增加。
媒介消费支出与媒介使用时间受众使用媒介,需要付出时间和(或)金钱。媒介消费支出是考察受众付出金钱获得媒介这一方面,而媒介使用时间是受众付出时间使用媒介这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媒介消费支出和媒介使用时间都属于媒介接触,并且是媒介接触的两个重要方面。媒介接触是研究受众特征的一个重要角度,1959年,美国学者卡茨提出代表性的媒介接触行为过程的基本模式: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公式显示媒介接触是受众特征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当前中国,媒体和受众都在经历持续的分化和互相影响,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和媒介消费日益多样化。媒介消费支出与媒介使用时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过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麦库姆斯(1972)⑦最早的关于相对常数假设理论研究中讨论过媒介使用时间,但是他是将媒介消费支出合在一起讨论关于媒介使用的。相对常数假设理论处理媒介使用时间的一个办法是引入机会成本。任何一种商品的使用都有其价格和额外的由于使用它所带来的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相关研究并未从实证分析探索媒介消费支出和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在微观角度下,分析媒介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时候需要考虑媒介使用时间,这是因为作为一种媒介使用行为,不同受众的媒介使用时间必然会对媒介消费支出产生影响。另外,机会成本的概念与市场的产品是紧密相关的,例如,在电视出现的时候,看电视的时间究竟来自于何种机会成本呢?可能一些是来自于听收音机的时间,但并不会都是,一些可能来自于睡觉时间,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娱乐,甚至是工作时间,为此,媒介消费支出和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难以确定,因此,这里只能提出以下问题,而不是假设:问题1: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消费支出与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研究方法
(一)样本数据1.样本数据的获得方法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时间为2011年11月,其调查的对象总体是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16周岁及以上现住在广州的居民。这次调查是通过QQ网络调查,根据QQ的创办者腾讯公司称,截至2011年底,QQ活跃账户数达到7.117亿,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到1.5亿,QQ已成为当前中国网民比较常用的网络沟通交流工具。另外,这次调查采用配额抽样,虽然配额抽样不同于传统的按比例分层抽样,但却能产生与总体特征较为可比的数据。其具体配额过程如下:①使用QQ号码登陆;②点击QQ右下角“查找”;③在弹出窗口查找方式选择“按条件查询”,国家选择“中国”,地区选择“广州”;④根据前几年的网民统计数据中的性别和年龄数据的分析,确定每个学生配额完成9份有效问卷,其中要求选择16岁到22岁的2人,23岁到30岁的3人,31岁到40岁的2人,40岁以上的2人,并且控制9人的男女比例为5:4;⑤通过QQ资料显示和最初问题的筛选查找到合适的被访者;⑥问卷必须要完成第五大题个人基本情况的关于区域分布部分“请问你家在广州的哪个区呢?”才算为有效问卷。参与访问的调查员为选修笔者《网络经营管理》和《网络传播概论》的学生。为了保证信度,访问员完成访问后需要填写该次成功访问的QQ号码是多少,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老师安排学生采取事后随机抽样问卷进行信度复查。最终共成功访问1317名被访者,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对于不合格样本及存在着缺失值的数据予以整体删除处理,总共得到1162个数据,问卷及格率为88.2%,以下的数据将围绕1162个数据进行分析。2.样本数据的代表性由于无法找到住在广州市的网民总体的数据,所以只能将样本数据与全国网民的数据及居住在广州市市民的统计数据作一比较。当样本数据与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28次统计报告中的全国网民数据对比时,发现样本数据(使用QQ者)与统计数据(一般网民)之间在性别方面基本一致,误差在1%以内,在年龄方面,20-29岁的样本比统计数据要多10%左右,在学历方面,样本比统计数据要高,职业分布各项差别则不大。当样本的区域分布数据与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区域分布比较时,发现样本与统计数据基本一致。因此,就整体上来看,从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学历、区域分布数据方面来看,样本数据对住在广州市的网民这一总体是有足够的代表性的。
(二)变量的操作化定义1.因变量媒介消费支出。本研究中媒介消费支出分为报纸、杂志、电视(含数字付费频道)、上网几项,考虑到目前广播基本没有什么支出,就没有把它设为考察的项目,其具体问题如下:①请问您个人平均每月在报纸消费上的支出大概为?②请问您个人平均每月在杂志消费上的支出平均大概为多少元?③请问您家平均每月在电视消费上的支出大概为多少元?其中数字付费频道的支出大概为多少元?④请问您个人平均每月在上互联网(包括手机上网)的支出,即网费(不包括网络购物)平均大概为多少元?2.自变量(1)收入。其测量问题为“您个人现在的平均月收入约为?”参照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设计了如下选项:①无收入②500元以下③501~1000元④1001~1500元⑤1501~2000元⑥2001~3000元⑦3001~5000元⑧5001~8000元⑨8000元以上⑩不知道/不愿回答。(2)对媒介的态度。本项调查共设置测试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包括手机上网)项目,各项目依照不同的程度从“一点都不喜欢”到“非常喜欢”分5级。(3)媒介使用时间。本项调查共设置测试对报纸、杂志、广播项目,各项目依照不同的程度分为从“不看报纸(不看杂志或不听广播)”“5分钟以内”“5分钟到15分钟”“15分钟到半小时”“半小时到1个小时”“1小时及以上”六级,还有一选项为“不知道/不愿回答”。对于电视、互联网项目,则按从“不看电视(不上互联网)”“1小时以内”“1小时到2小时”“2小时到5小时”“5小时到8小时”“8小时及以上”分六级,还有一选项为“不知道/不愿回答”。3.控制变量为了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本研究将年龄、性别、学历作为控制变量,人口统计数据(例如性别、年龄、学历)按照标准的问卷测量去收集。性别(男=1,女=0);年龄(实际数字),学历(从小学程度及以下到研究生及以上分六级)。对新闻的兴趣从非常感兴趣到极不感兴趣分五级。
医疗消费论文:新时期医疗消费的状况辨析
本文作者:胡希家徐芸徐盛鑫叶向明工作单位:卫生经济研究杂志社
医疗保健居民有效消费不足
当前,“看病贵”已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看病贵”反映的就是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幅过快、水平过高。医疗保健居民消费增长快尽管当前我国医疗保健消费总体水平不高,但是医疗保健居民消费却增长很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5%~30%左右,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6]。医疗保健消费的快速增加,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投资意愿在日益增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1991~2006年,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的8项支出构成排序发生了明显变化,食品支出虽然仍位居第一,但比重已快速下降(下降18.0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所占比重快速增长,从1991年的2.21%上升到2006年的7.14%,上升了4.93个百分点,见表1。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居各类消费性支出增幅之首1998~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从205.16元增长到699.09元,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速度14.59%,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领头羊”,见表2。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长1998~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59%,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10.92%),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3.78%提高到5.07%,提高了1.29个百分点,特别是城镇低收入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增速明显超过其收入增长幅度,低收入居民家庭医疗消费占生活消费份额过大,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的城镇居民家庭,由于医疗消费支出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且低收入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长高于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导致收入越低的居民家庭医疗消费支出挤占正常消费的情况越严重[7],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导致医疗消费支出压力增大,形成恶性循环,见表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量的急剧增长外,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为此,大多数医疗机构都开设了特需门诊及特需病房、添置了先进的设备仪器、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专科治疗中心、增加了检查治疗的项目、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为广大病人提供更加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居民对基本医疗的有效消费不足尽管当前医疗保健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要求高,但居民对基本医疗的有效消费却仍显不足。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998年我国居民两周未就诊率为38.5%,2003年提高到48.9%,2008年回落至37.6%;其中2003年农民的两周未就诊率达到45.8%,两周未住院率超过30%,31.4%的农民有病采取“自我医疗”的方式[8]。居民两周未就诊率、未住院率较高,显示基本医疗的有效消费不足。
医疗保健公共消费低对其他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
我国医疗保健公共消费一直都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甚至有下降趋势,这也间接导致了我国医疗保健居民消费比重的提高。医疗保健公共消费在医疗保健消费中的比重偏低医疗保健公共消费包括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据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19980.4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5732.5亿元(占28.69%),社会卫生支出7196.6亿元(占36.02%),两者合计占64.71%[8]。可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加和各项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医疗保健公共消费有所提高,但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却仍然较低,远低于OECD国家,如加拿大(70.5%)、芬兰(75.1%),甚至低于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如阿根廷(71.3%)、古巴(85.5%)、泰国(74.3%)(以上均为2008年数据)。医疗保健公共消费不足,对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通过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消费结构的对比发现,相同收入水平下,由于我国政府在过去数年中对教育、医疗等社会发展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我国城乡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比重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8个和1.45个百分点[9]。有研究显示,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额外支出对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达到5810.7亿元,以此推算,如果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到位(5810.7亿元约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7.2%),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支出比重得以降低至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居民消费率可以从目前的38.2%提高到41.3%,最终消费率可由目前的52.1%提高到55.2%,比目前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9]。
保健品和特需医疗市场
小议云南文化消费的状况的战略
本文作者:范永庚邹玲工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在区域优势上,发展云南本土旅游业
旅游业是云南省的支柱性产业,目前,云南的旅游业名列全国前茅。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因文化而雅致,文化因旅游而丰盈。在旅游业的横向方面,针对旅游业现状,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稳定现有旅游成果,牢牢占据旅游业市场;二是提高旅游区内的服务设施,进一步从硬件上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提高旅游业增加额;三是开创新型的旅游线路,如怒江州的三江并流生态旅游等都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的眼球,必将成为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另一瓶颈;四是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在价格和景点分配上,可以将旅游景点打包性的推销出去,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旅游发展效果,加大各新闻媒体与策划力度的密切结合,从而达到宣传的力度。在旅游业的纵向方面,一是建立“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古城的风俗特色游,促进文化产业消费。同时加快三大城市的古城完善和修葺,添加必备的设施投入,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二是建立澜沧江为中心的“怒江生态——西双版纳”的民俗游。
依托目前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调整部分文化产业和服务
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以绝大部分居民消费为基础,通过分析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生产出适合的文化产品,或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服务,其中包括文化消费服务的具体内容和价格。譬如要调整目前云南省文化市场定价过高的产品和项目,如豪华电影院电影票价、大理、丽江等景点门票等,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从而做到经济学中“薄利多销”的效果。一旦文化消费定价过高,超过了老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势必出现单极消费局面,即只有富人才能消费的情况,单纯靠高价位反而不能换取高额的文化消费的提高。这也是文化消费的本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既要有标志性目标,更要贴近群众、社会、生活,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文化消费的队伍中来,最终实现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总量的目标。
扩大珠宝玉石进口,加快当地民族民间工艺的生产
消费信贷发展状况研究
消费者信贷的进步,从某种层面来讲可以缓解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有限性以及逐步提高的日常需要之间的冲突,便于发展销售市场、拓展内部的需要,加大消耗品的生产,形成生产—消费—生产的一个循环链,为了经济的不断提升发挥推动作用,也可以优化社会的信用结构,让债权和债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信用的内在约束机制和社会的信用水平。青海省的消费信贷还处在改进的层次,种类有限,主要的信贷有:国家的助学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几大类。
一、青海省消费信贷进步的现实情况
(一)全面情况
从全面来看,青海省消费信贷余额呈上升趋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从根本上改善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是促使消费信贷发放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被运送到青海,并且因为交通的便利降低了运输成本,相应的降低了商品价格,刺激了消费。青海省消费信贷的产品主要有个人住房款、汽车消费款、国家助学贷款,在这期间,个人住房贷款占主要的作用和地位,其占比近90%;个人住房贷款、助学贷款和其他消费贷款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汽车消费贷款与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二)从消费信贷结构看
从四大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结构来看,仍然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消费贷款余款的余额最高。四大商业银行各消费信贷产品占消费信贷的比重情况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最高是建设银行,占比为95.11%,占比最低是农业银行69.15%;汽车消费占比最高是农业银行,占比为3.94%,最低是建设银行,占比为1.87%;助学贷款占比最高是农业银行,占比为6.49%,最低是中国银行,占比为1.42%;其也消费贷款占比最高是农业银行,占比为20.42%,最低是建设银行,占比为1.06%。农业银行其他消费贷款占比高的原因是近来年大型家用器件贷款增加所致。从总体情况来看,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结构比重比较符合各行的业务定位。
当前能源消费的状况与战略
一、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现状
中国能源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常规能源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0.7%。其中,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达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海域,探明储量分别占据世界第十二位和二十二位;此外,我国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潮汐、地热、风力及核燃料资源储藏量都比较丰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各种能源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都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都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更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目前,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是1.0吨标准煤,美国是11.7吨标准煤,日本是5.5吨标准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是6.8吨标准煤,世界平均值为2.1吨标准煤。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将持续上升。预计2050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际,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将在3.0吨标准煤以上。因此,能源总量供应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另外,我国能源资源可用度较低。由于存在着较多制约开发的因素,我国煤炭可靠建井储量严重不足;石油地质资源较丰富,但可采储量过少,增储难度极高;天然气起步晚、起点低,探明率不高,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但增储迅速、前景广阔。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
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