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业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02:12: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消费信贷业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剖析消费信贷业务的前景
一、我国各类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为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融资需求,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完善拓展,促使住房信贷、汽车信贷、助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
1、个人住房贷款。2002年初开始修改《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2002年6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健康发展。2009年以来,我国在贷款的发放及相关方面一直给予支持和优惠,同时对房地产的开发及个人按揭贷款的风险也非常重视。2010年初,针对第二套住房贷款购买的家庭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2、汽车消费贷款。目前,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汽车消费信贷需求不足。其次,汽车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较低。此外,汽车登记系统缺乏全国联网,也是银行信贷后无法跟踪监控的薄弱环节之一。据业内人士透露,消费者持观望态度的原因是贷款利率高、手续繁琐。建议利用多种融资渠道的开发来发展汽车金融公司,且在车辆抵押和登记、违约处置等诸多非金融环节方面有法规保障。3、助学贷款。自1999年的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以来,经办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很不高,其根本在于过高的成本和防范措施的风险。然而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参与助学贷款模式的不断拓展和完善,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带来了希望,也给他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二、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消费信贷业务为个人的工作、生活及学习带来了便捷,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本身的国情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政策弊端,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1、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缺失。个人信用制度是一个体系的东西,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等多个方面。现今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涉及范围比较狭隘,只有极少数的信用内容,却不能全面有效反映出个人资信状。当前,我国信用制度存在缺少法规制度监管、居民本身的信用意识不强以及征信机构发展缓慢等问题。2、消费信贷业务地区差异明显。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地域差异都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内陆的东中西地区、沿海与内陆城市以及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经济发展都极不平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地区差异明显。沿海发达城市如江浙沪以及经济开发特区城市的消费信贷额达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而西部十二省(区)市的占有率却不到20%,其在农村的占有率更低,发展极其缓慢,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农民借贷极其不便;其次,由于地方落后,很多流通渠道不通畅,很多银行对农民的信贷消费需求没有充分认识,没有给予重视;其三,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农民的消费信贷观念薄弱。3、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我国银行一般都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才发放消费贷款,从而降低银行的损失程度,然而现实中抵押品变现的费用相当高,抵押型消费贷款形同虚设。另外,我国缺乏可靠及信用高的担保机构,对于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较少,从而导致消费信贷风险转移机制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一旦借款人无力还款,在无风险转移机制的情况下,一切损失和后果都将由银行自行承担,对消费信贷业务的继续开展十分不利。
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论文
摘要: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经逐渐成为银行利益和收益的来源,但是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由于消费信贷业务基础条件落后,又存在对象多、范围广、期限长等特点,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脆弱,不具备应付各种风险的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银行应该进一步提高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把信贷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关键词:消费信贷;信贷风险;征信体系
1我国消费信贷的特点
1.1人们对消费信贷的认识不断改变,但有待深化
消费信贷产生以前及产生初期,很多人认为中国人节俭的传统会使其不习惯于借贷消费方式,可是,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不断扩展及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对它的关注却日益增加,有调查表明,在深圳有90%的人表示现在或将来需要消费信贷。显然,“寅吃卯粮”这种消费观念和行为在目前已经变成一种正常需要,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消费信贷的知识却少得可怜,调查表明,即使在文化层次和个人素养较高的深圳,对消费信贷有所了解的也只占被访者的20.8%。
1.2消费信贷的品种不断增加,但尚未达到多样化水平
启动旅游消费信贷业务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制约我国旅游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旅游消费信贷的市场定位;旅游消费信贷的拓展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迅猛,业务品种不断增加、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西方人视旅游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其社会福利和各项保险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制约、商业银行既是消费受理方,又是授信方、银行服务质量的制约、忽视旅游消费信贷的宣传营销,消费者知之甚少、人群定位――青年市场、类型定位――境外旅游、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放宽条件,简化旅游信贷的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协作,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等,具体请详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迅猛,业务品种不断增加,旅游消费信贷也应运而生。但与国外发达国家旅游信贷一直有稳定的市场相比,目前旅游消费信贷在我国才刚刚起步,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障碍。自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以来,多年来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市场反应寥寥。据统计2005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7686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286亿元,国内旅游人次12.12人次,在当前我国旅游需求增长、旅游收入逐年增加、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形势下,重新启动曾经面临退市的旅游消费信贷业务,对我国旅游业和金融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制约我国旅游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1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
西方人视旅游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其社会福利和各项保险健全,即使没有存款也要外出旅游。中国人则不同,相对于攒钱购房、购车来说,旅游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只有在有足够余钱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额外消费。尽管政府大力提倡居民进行消费信贷,但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50%居民并没有消费信贷意向,在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下,个人信贷消费发展缓慢,旅游信贷消费更是举步维艰。
1.2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制约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防范论文
摘要: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虽刚刚起步,但它的前景广阔,同时也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方面。本文拟对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进行探讨,以利于更好地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和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是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内容,而其中份额最大、目前开展得最好的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成为银行业和房地产业中的热点。分析和探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主要是围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来进行的。
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主要风险因素
房地产信贷引起银行巨额坏帐从而引发金融动荡,可谓屡见不鲜。1955~1980年间,日本住宅地地价上涨约40倍,而同一时期各产业现金工资总额仅增加14倍,进入1980年代以来,日本商业用地地价高涨,另一方面为抑制急剧的日元升值,采取金融宽松措施,使房地产信贷进一步扩大,并最终成为进入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在1992年之后的二、三年间出现了房地产开发热,尤其是海南、北海的房地产更是热得炙手,要不是及时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抑制过度的房地产开发热,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如此,海南和北海的积压房地产的处理问题,至今仍未彻底解决。前几年发生在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过度的房地产信贷也是元凶之一。
房地产业是我国近十年发展最快、关联度最大、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房地产的发展带动房地产金融的发展,个人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7年的190亿元上升到2003年末的1.2万亿元,增长63倍。2003年末的坏帐率为1‰~2‰,但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往往在3~8年后大量显现,而2003年末的贷款余额大部分是在2000年之后发放的。那么,讨论和分析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大体来说,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分为政治风险、法律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或信用风险)以及市场风险(或商业风险)。所谓政治风险,是指贷款住房所在地区或国家发生社会动荡,政权极不稳定,从而引起房地产价格的急剧贬值,导致个人住房贷款难以收回的风险。而法律政策风险,是指个人住房贷款手续的完备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存在问题以及税收法律制度、宏观经济政策在个人住房贷款期内发生大的变化或调整,从而影响到整个住宅类房地产的市场租金和市场价格,进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安全性带来影响的风险。道德风险(或信用风险),是就开发商和购房者而言,如果他们不注重自身信用,故意违约导致个人住房贷款不能如期支付给贷款银行的风险。市场风险(或商业风险),则指因市场供求的变化,使贷款住房的市场价格出现较大贬值,或者取得贷款支持的购房者发生非故意违约不能支付到期贷款,因而不能全部归还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政治风险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下面仅就与法律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或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或商业风险)相关的一些具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1.选择项目风险一种情况是个人住房贷款所选择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本身存在严重问题,具体来说又包括如下情况:一是规划报建手续瑕疵,如因土地出让金未交而未领《国有土地使用证》等,这些房地产项目极容易在购房户和开发商之间产生集体纠纷,现实中这种纠纷的往往造成购房户集体拒付个人住房贷款,对这种项目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将给金融机构带来极大的风险。二是该房地产开发项目事先未作好市场分析,市场定位不明确导致该项目本身根本就没有市场前途;三是开发商自有资金不足,或者开发商缺乏经验,没有高素质的人员组成的管理队伍等。出现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烂尾”或不能如期交房,如果银行不慎选择了这样的项目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则该贷款从开始就面临成为呆坏帐的可能。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在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与维护管理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准则。它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等。也有人认为,它还包括个人违约风险预警机制及风险管理和风险转嫁制度。
征信数据的使用机构覆盖面窄,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才能分享这些数据,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村镇银行等许多金融机构目前仍无法参与数据库的共享,亦没有财力和权力建立与之相应的大型中央数据库。
个人信用内容不全面,数据更新不及时。目前征信系统中只涉及到极少数的信用内容,大多为银行资信记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个人资料,使得数据不能够全面有效地反映个人资信状况,加之数据更新比较缓慢,银行在授信时无法完全信任这些数据。
相应的法律法规滞后。无论是对于征信机构的准入机制或是规范,还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个人违约的惩戒,法律法规的制定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探究论文
消费信贷,又称信用消费,是指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商业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主要用来购买劳务、房屋和各种耐用消费品的信贷。消费者能够通过消费信贷的方式预支远期的消费能力,提升即期消费水平。1985年,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放了深圳市首笔同时也是全国首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但之后十余年间发展一直缓慢,且业务品种只停留在单纯的住房消费信贷上。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至此,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才开始蓬勃发展。同时,消费信贷业务品种也由之前的单一品种发展到如今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多种形式。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在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与维护管理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准则。它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等。也有人认为,它还包括个人违约风险预警机制及风险管理和风险转嫁制度。
征信数据的使用机构覆盖面窄,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才能分享这些数据,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村镇银行等许多金融机构目前仍无法参与数据库的共享,亦没有财力和权力建立与之相应的大型中央数据库。
个人信用内容不全面,数据更新不及时。目前征信系统中只涉及到极少数的信用内容,大多为银行资信记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个人资料,使得数据不能够全面有效地反映个人资信状况,加之数据更新比较缓慢,银行在授信时无法完全信任这些数据。
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及影响因素
摘要:本文基于江苏省常熟市261份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问卷调查,采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常熟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满意度及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准确度等是城乡地区共同的显著因素,前两个因素对城市起正向作用,对乡镇及农村起负向作用,而后三者因素对城乡都是正向作用。最后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地为常熟的银行就如何有效、健康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提出对策建议,从而提高常熟金融的竞争力,也为其他地区的银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
一、引言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的增长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改善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基础。而消费信贷则顺应了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要求,个人消费信贷是消费信贷的一种,专门为居民个人而打造。通过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可以使部分想改善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居民提前实现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有利于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顺利实现社会的消费升级。并且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灌输人们适度提前消费的新观念来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还可以优化居民的资产结构,通过信用消费的方式结合居民的收益和风险,从而培养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预期收益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增长点,它的快速发展,大大刺激了消费、扩大了内需,拉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且健康的增长。因此本文通过了解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需求现状,分析影响其需求的因素,得出更好地推荐个人消费信贷的建议。
二、常熟城乡居民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性分析
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论文
自199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消费信贷的政策措施,使得我国消费信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自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数据显示,1997年消费信贷余额仅占银行发放贷款总额的0.2%;至2001年,这一比例已增长为7.2%。从表面上看,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前景应该是非常乐观的。但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一、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借款人风险是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借款人还贷能力。消费信贷的贷前调查要涉及对贷款申请人还款能力的评价,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容易造成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
2、借款人信用,即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它取决于借款人的品质。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目前判断消费者信用主要依靠申请人自己提供的有关收入证明材料,但是我国居民收入的透明度低,这种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值得怀疑。在缺少个人信用制度的情况下,在银行有存款或信用卡的客户还好,银行多少掌握一些比较可靠的信息,对于其他的消费者,银行则无从了解消费者的道德品质、历史状况:对借款人的个人收入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对消费者的还款能力也难以进行准确的评价。这必然加大了消费信贷的风险。
目录一、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摘要:本文对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进行阐述,从立法、银行行为和征信三个角度分析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以及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问题的规避提供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
个人消费信贷指的是个人以消费为目的向银行提出的借款行为,金融机构为了满足个人消费需要提供相应的借款,约定还款规则、利息以及双方的责权义务后,为个人提供贷款的金融活动。个人消费信贷的行为主体是银行,消费信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提前消费的需要,消费信贷所出借的款项通常数额小、还款时间短、利息少、可重复,是信贷活动中风险较小、收益率较高的一种信贷活动。但是个人消费信贷并非是毫无风险的,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同时向多个金融机构提请个人消费信贷却无法偿还的行为,都引发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银行作为提供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金融机构,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为个人消费提供的信贷业务包括了住房贷款、购车贷款、助学贷款等多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提前消费的需求。个人向银行提请消费信贷大多数都需要说明消费目标,银行根据消费目标和提请金额设计贷款年限,并根据信贷行为产生当下的金融市场情况决定利率,与个人达成贷款协议,形成合同之后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总体而言表现为个人还款能力不足、恶意拖延还款或者不还款导致的利息和本金难以收回,形成赖贷或者死贷的情况。这些行为导致银行利润受损,虽然个人消费信贷数额小,但是追回难度大,从整体而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并不低。信贷风险的成因复杂,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形成并不单纯由提请贷款的个人引起,社会监管和银行风险防控机制等,都应该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负责。
2.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成因
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论文
消费信贷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国内消费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消费信贷已成为当前各商业银行争夺金融市场的热点,给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渐显露。因此,在加快发展消费信贷的同时,必须谨慎对待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我国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的背景
过去,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一方面与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有关,另一方面,政府也倡导要勤俭持家,不鼓励消费,消费信贷基本上没有市场,更谈不上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年均增长连续保持在7%以上,国民收入大幅增长,储蓄率不断提高,截止2004年底,全国的储蓄额达到8万亿人民币。这为发展消费信贷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从1998年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政策,在政府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我国消费信贷业务更是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快速发展,各家商业银行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争食消费信贷蛋糕。
二、快速发展中的消费信贷显露出的问题
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的先天不足,加上发展中的不规范,发展过程中显露出如下问题:
(一)消费信贷是在国家政策的倡导、宣传、推广中快速发展的,这种诞生方式带有浓厚的政策性因素,即外部因素。各金融机构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一方面为配合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为争夺消费信贷的市场份额存在降低风险意识、放宽条件发放消费信贷可能。比如,从全球范围看,商业银行中的消费贷款利率要比大部分商业贷款的利率高出3-4个百分点,属成本高、风险大的信贷品种,然而在我国的消费信贷利率却比大部分商业性贷款低,这种做法显然与银行的商业化发展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