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价格范文10篇

时间:2024-03-30 01:00: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消费价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消费价格

消费价格调查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随着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逐步完善,居民消费价格已成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敏感信号,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调控和生产经营者自主决策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推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经国家统计局同意,省政府决定调整和增加我省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网点,加强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健全网点,增强调查数据的代表性我省现行的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网点是1984年抽选确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提高,原有调查网点明显偏少、代表性逐渐减弱、实效性逐步降低,因此需适度增加和调整调查网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调查制度,结合我省实际,增加和调整后的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网点将覆盖全省21个市(州)及其相关县(市、区)(见附件),具体调查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新增加调查网点的市(州)、县(市、区)从2008年1季度起开展调查工作。

二、密切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的常年性工作,各级调查队、统计、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数据的调查采集、分析评估和使用等工作。要把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网点及其代表品种与物价部门开展的价格监测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实现调查资源共用;要建立起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会商工作制度,进行价格资料交换和价格数据的评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共同研究对策建议,充分实现价格政策信息和统计调查信息的共享。各市(州)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上级部门审定后,由四川调查总队、省统计局、省物价局按季度联合对外。

三、加强领导,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实施客观、真实的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数据,是准确判断和指导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参考依据,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是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的科学依据。各市(州)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作为省政府政务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工作的领导,将该项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保障必需的调查经费,落实相关工作条件,及时帮助解决调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

各市(州)参照全省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布点,根据当地实际确需再适当增加地方调查网点的,须报经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批准,所需调查经费由同级财政负责解决。

查看全文

房屋价格对消费的影响透析

本文作者:谢琦工作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

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1.本文采用以下计量模型来分析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C=A+αDI+βRE。其中,C为消费需求,A为自发性消费,DI为可支配收入,RE为房地产价格,α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β为房屋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对上述模型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lnC=A+αlnDI+βlnRE+εt。本文的居民消费需求、可支配收入和房地产价格分别选取2000—2010年间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需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标,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选取2000年以后的数据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是从1998年开始,但是1998—1999年,真正的住房实物分配总体上并没有停止,同时由于土地市场的滞后制约了中国住宅市场的全面建立,所以导致在2000年之前,中国住宅业市场化程度很低。从2000年开始,以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中国住宅业的市场化程度才得以提升。〔14〕2.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为了避免伪回归,下面用协整检验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先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目前,计量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了各种检验平稳性的方法,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利用计量软件Eviews6.0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1。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均不能在1%、5%和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则它们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各变量的二阶差分在1%的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lnYP,lnYT,和lnC均是二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因此可以进一步检验这些变量之间的协整性。3.协整关系检验首先建立如下回归方程:lnC=0.697340+0.870683lnDI+0.025228lnRE(10.64952)(28.15170)(0.697116)R2=0.999577DW=2.400807F=9447.400然后对回归后得到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ADF统计量为-3.686364,远小于1%的检验水平,可以认为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因此序列lnC、lnDI和lnRE存在协整关系,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从上述估计结果来看,在长期中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弹性是0.8707,消费的房屋资产弹性是0.0252。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可支配收入增加1%,引起消费需求增加0.8707%;房屋价格上升1%,引起消费需求增加0.0252%。说明从长期来看,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房屋资产对消费需求只有非常微弱的影响。4.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及检验通过上面的分析已经证明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为:ΔlnC=0.000654+0.825691lnDI+0.069568lnRE-1.335899et-1(0.048157)(7.120216)(2.341576)(-3.767674)R2=0.934046DW=1.230623F=28.32399从估计结果来看,在短期内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弹性是0.8257,消费的房屋资产弹性是0.0696。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可支配收入增加1%,引起消费需求增加0.8257%;房地产价格上升1%,引起消费需求仅增加0.0696%。说明从短期来看,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房地产价格上升对居民消费需求仅产生微弱的影响。此外,通过估计结果还可以发现,短期内房地产价格上升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超过长期。

房地产价格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结果分析

从上文的实证结果来看,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房地产价格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都非常小,可见在我国居民房屋资产的财富效应并不显著。下面文章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1.房地产价格上升对已有住房居民的影响在我国,对已经拥有一套住房的居民来说,房屋大多是自住性质。因此,由于居民要用于家庭自住,无法立即变现自己的房产,所以尽管房地产价格在持续上涨,但是对于这部分居民来说也只是虚拟资产,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并不会刺激这部分居民的消费需求。如果此时居民由于居住需要购买面积更大的住宅,必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保留原有住宅继续购买新的房产;二是卖掉现有住宅再购买新的房产。在第一种选择中,由于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居民需要偿还更多的贷款才能购买自己的第二套住宅,因此必然会减少家庭的消费需求而增加储蓄。在第二种选择中,假使居民能够卖掉自己的住宅变现了房产,但是由于居住需要,他们在卖掉自己的房产之后又面临迫切购买新住宅的需要,所以此时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还会使居民为购买面积更大的新的房产而拼命储蓄,所以这部分居民为了改善居住质量也必然会增加储蓄而减少家庭的消费需求。因此,对于仅拥有一套住房的居民来说,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并不会刺激他们的消费需求。对于拥有两套及两套以上住房的居民来说,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可能会带来较大的财富效应。但是在我国由于受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有些房屋是不允许上市交易的,因此对拥有不能变现房产的居民来说,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攀升也只是带来虚幻的财富增加,家庭的消费需求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对于拥有两套及以上可以变现房产的居民来说,由于这部分人群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小,属于高收入阶层,这部分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远远低于中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他们增加的消费需求有限,也不可能引起居民消费需求总量的大幅度增加。2.房地产价格上升对没有住房居民的影响对于没有购买住房的中低收入居民来说,由于住宅是用于满足基本的居住需要,因而对这部分人群来说具有购买的刚性需求。而当前我国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供给非常有限,没有住房的居民为了购买自己的住宅,面对不断攀升的房地产价格必然会拼命节衣缩食,减少家庭的消费需求。因此,对于没有住房的居民来说,房地产价格上升的财富效应为负。综上所述,由于没有住房或只拥有一套住房的中低收入居民占我国人口的比重很大,因此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的财富效应非常微弱,这与本文实证检验的结果也是相符的。

结论及对策建议

查看全文

居民消费价格变迁研究

【摘要】通过梳理建国70年居民消费价格的演变进程,总结不同消费类型和消费层级价格变化的特点,发现未来要从三方面着力稳定我国物价水平、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一是政府对消费价格的干预要适度;二是深化价格改革,放松对服务业价格的管制;三是加快建设“低生存成本型”社会。

【关键词】建国70年;居民消费价格;消费层级;消费类型

一、引言

长期以来,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政府、学界、百姓的关注热点,它关系着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是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的依据和靶子。[1][2]中共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数据显示,消费连续5年成为经济上升的第一动力,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6.2%。因此,分析与消费上升和消费升级密切相关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梳理建国70年居民消费价格的演变历程,对比分析农村消费价格和城市消费价格的差异,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结构分析不同消费类型和消费层级的价格变化,总结CPI变化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稳定物价、完善价格机制的相关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判断建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动趋势必须以定基指数为基础,笔者以1950年为基期,通过各年同比指数连乘计算定基比的方法计算各年CPI指数。其他定基数据的计算亦采用此方法,同时,年均涨幅均为几何平均涨幅。由于数据缺失,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最新数据仅从1985年开始,为了保证可比性,笔者假设1985年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等,即1985年城市和农村CPI的基期值相等,且等于189.99%,之后年份的数据据此推算。按商品用途分,可以把CPI分为八大类,即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以及居住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八大类的数据始于1994年,为此,以1994年为基期,计算各年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其中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八大类的数据始于199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八大类的数据始于1998年。因此,在分析农村和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八大类时以1997年为基期。[3]从居民消费结构来看,居民消费一般经历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3个层次。受制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及不同家庭收入约束,居民消费一般先满足生存型,再向发展型、享受型过渡。为了更好地从消费价格的角度反映我国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特点,将食品类、衣着类和居住类定义为代表生存型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定义为代表发展型消费;烟酒及用品类定义为享受型消费。此外,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中教育一般属于发展型,而娱乐一般属于享受型,此处简单地将其对半计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中。所有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及国家统计局官网。

查看全文

服务价格变动及居民消费探讨

一、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

服务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观测近十年的服务价格指数,可以发现2006至2015年期间石家庄市服务价格水平变动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据其涨跌情况可将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2006-2008),服务价格逐年下行;第二阶段,(2009-2011)服务价格快速上涨;第三阶段,(2012-2015)服务价格涨幅稳中收窄。此外,根据服务价格原始数据变动趋势的三个主要阶段及相同阶段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结合相应时期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方针,我们发现服务价格是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第一阶段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居民消费价格持续快速上升,通货膨胀严重,此时服务价格减速下行,呈现出与高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反的变动趋势,以缓解该时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高涨的紧张情况。2006年,服务价格上涨2.1%。在服务价格的57个基本分类中,6个基本分类价格上升,其中景点门票、长途汽车票、理(烫)发以及私房房租分别上涨79.8%、30.5%、16.5%和15.0%,涨幅较为明显。此外,7个基本分类价格下降,其中保险费、飞机票和技能培训费降幅较大,降幅分别为16.5%、14.3%和11.9%。2007年,服务价格下降面扩大,价格下降的基本类别由上年的7种变为9种,且降幅较大,汽车保险费和美容分别下降21.8%和17.4%,车辆维修服务费下降13.0%,当年服务价格总体由升转降,降幅为0.1%。2008年,受大环境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普遍上涨。服务价格上涨面扩大,但涨幅多数控制在10.0%以内。在下降的基本分类中,衣服清洗下降20.0%,飞机票降幅为12.7%,降幅较大。受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当年服务价格下降0.3%。

(二)第二阶段

受前期出台政策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于2009年迅速回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石家庄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发挥《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快中部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东部工业聚集区建设,提升西部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旅游业发展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此期间,服务价格逐年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步扩大,石家庄经济保持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2009年,共27种服务基本分类发生价格变动,具体表现为“21升6降”。其中,服装缝纫价格上涨22.1%,公房房租上涨11.6%,暖气收费价格上涨15.8%。受2008年房屋贷款利率连续下调影响,2009年房屋贷款利率降幅达34.5%。2010年,57种服务基本分类的价格呈上升或持平状态,其中21种基本分类价格上涨,其中飞机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达到24.3%。此外,2010年10月份,石家庄市进行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大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小幅上调,医疗保健服务类价格上涨1.2%。2011年,58个服务基本分类中有26种价格上涨。受房屋租赁市场活跃、房屋贷款基准利率调整、银行利率折扣优惠减少等因素影响,该年住房租金类价格上涨15.0%,自有住房类价格上涨9.9%。另外,洗浴价格上涨36.0%,清洗价格上涨28.4%,家庭服务上涨23.4%,修理服务价格上涨13.6%,以及健身活动价格上涨11.8%。

查看全文

商品价格消费者反应论文

内容摘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影响消费者心理感知和判断,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数量的重要因素。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有个人、专家、商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五个因素。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基本模式有三种:价值评估模式、意识比拟模式和平衡协调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工商企业的实际定价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关键词:心理反应模式商品价格影响因素应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商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购买意愿,以及购买数量的多少。所以,商品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心理中最敏感的因素。价格作为客观因素,它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必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者对市场价格产生心理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个人因素;专家因素;商品本身因素;购物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消费者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个人的消费经验、消费者家庭以及消费者的个性、爱好和兴趣等三个方面。

查看全文

统计局消费价格调研报告

一、基础工作检查情况

为做好此次数据质量检查评估工作,局领导专门召开会议,明确开展消费价格数据质量检查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有效地保证消费价格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为各级政府提供可靠的宏观决策依据,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切实做好七个方面:

1、我县居民消费价格调查于2008年5月16日建点,并正式开展工作。2008年末,我县常住人口37.93万人,户籍人口36.1185万人,我县在选定网点中,严格按照消费流通和消费价格调查方案要求抽取,根据县内各类商店的不同规模和地域分布情况,合理选择和设立调查点,设立调查网点88个,代表规格品762个,其中消费零售代表规格品714个,农资代表规格品48个,调查网点分布合理。

2、严格遵循省队<<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案>>的调查制度要求,选取代表规格品,紧紧围绕方案要求,所选的规格品准确齐全,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保证同质可比性,满足了我县物价调查工作的需要。选定规格品是按规定的合格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有注册商标、产地、规格等级等标识。

3、为了真实准确地做好价格调查工作,保证调查数据的质量,坚持采价制度,对规格品坚持直接采价渠道,严格按照采价的“三定”原则,由各采价点专人负责采集当月的价格。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频繁的商品,实行每5天采价一次,价格相对稳定商品和各类政策性调价商品,实行每月采价两次,以确保源头价格资料真实可靠。

4、遵循《居民消费价格调查业务培训手册》,对于特殊商品的价格,缺货不超过三个月的,用辅助调查点或沿用上次价格;连续缺货三个月的,年底若更换代表规格品,并备有新规格,对每一个商店,每一个调查点,都进行核实和认定;商品打折期间按实际价格如实登记,当打折结束后,按恢复实际价格进行登记;行业或政策性调价的商品如:车票、液化气、成品油类等价格按加权平均法计算。

查看全文

食品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的作用

摘要:食品是维持居民生存权利的基本消费品,在居民消费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在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食品价格波动频繁,且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通货膨胀等三个方面来研究食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作用途径,对了解两者其内在的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食品价格波动;居民消费需求;作用机理

一、引言

近年来,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食品价格波动频繁且变动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2014年我国食品价格指数变动为103.1%,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的波动幅度。部分如干鲜瓜果、液体乳及乳制品等食品的价格波动幅度甚至达到108%以上。食品是关乎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品,食品价格上涨必然降低居民食品消费数量与消费质量,加大居民消费压力并造成不满情绪,进而对居民实际消费福利产生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瓶颈,扩大内需不仅是政府工作部署中的重点工作,也是稳定经济增长态势的必要手段。因此,从城乡差异、收入差距以及通货膨胀等三个角度研究食品价格上涨或下降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两者作用关系的研究,在扩大居民消费、保障居民福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食品价格波动福利损失的城乡差异

食品价格波动对城乡居民消费会产生不同的福利效果,一些学者对这种差异也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徐永金,陆迁(2012)认为粮食生产价格与主产区生产福利变动方向保持一致,且在大多数时期,粮食生产价格上涨会促进主产区总福利水平的增加。苗珊珊(2014)研究表明粮食价格上涨有利于粮食净出售者的农村居民福利增加,但不利于粮食净消费者的城镇居民消费福利。城乡低收入群体对粮食价格波动较为敏感,且农村贫困人口所受不利影响要高于相应的城镇人口。城乡居民面对食品价格波动所表现出的消费福利差异主要是由其各自不同的角色所决定的。农民居民作为粮食生产者,在满足自身消费后会将剩余的粮食进行出售,粮食价格上升会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效应。但城镇居民不同,仅仅作为粮食净消费者,是粮食价格上涨不利后果的直接承受者,其消费福利也明显降低。这与祁毓(2010)探寻居民收入来源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结论相一致,即相比其他收入来源,城镇居民的工薪收入提升居民消费率的作用效应最大,而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消费效应最大。但粮食价格上涨对农村居民产生的福利增加效果可能并不是非常明显。因此,从粮食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食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需求表现出明显的负面作用,但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则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表现出稍微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迅速,粮食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明显降低,农村外出打工者的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表现出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占比已基本赶上农业经营性收入比例。娄峰,张涛(2012)研究认为短期内,农户工资性收入上升不利于粮食生产,会引起粮食价格上升,但中长期内,农户工资性收入增加会刺激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伴随着农村居民进城务工现象的普及,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农村居民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会受到城市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消费意识与消费需求。同时,城市中大量的就业机会与较高的薪资水平增强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城市商品供给足够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食品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积极的影响,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则与食品价格波动呈负相关关系。

查看全文

居民消费价格工作总结

一、精心组织、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当前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我局组织调查人员学习了今年新修改颁布的《统计法》和新出台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以及《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案》的调查制度要求,通过不断学习,牢固树立正确依法开展调查工作的法治观念,着力为经济建设发挥统计信息服务作用。局领导以各种会议为契机,定期不定期召开消费价格调查研讨会,使每个调查员都能相互交流、充分掌握,进行价格资料交换和价格数据的评审,从而进一步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

二、强化基础工作,确保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价格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晴雨表”,是揭示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温度计”。为进一步加强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基础工作,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可靠,为此从年初我们就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来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加强调查网点建设,增强调查数据的代表性

调查商店和农贸市场的选择是消费价格统计的一项基本工作,我县在选定网点中,结合实际,合理布局,按照《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案》要求抽取,调查网点分布合理;严格按照消费价格统计调查商品服务目录选定代表规格品,所选的规格品准确齐全,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满足了我县物价调查工作的需要。

查看全文

发改委居民消费价格运行考察报告

2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1.0%,涨幅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3%,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

与上月相比,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八大类商品与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呈“四升三降一平”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2%,衣着类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居住类与上月持平。

一、食品价格上涨明显。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3%,环比上涨1.7%,涨幅均较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9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9个百分点。

1、粮食价格明显上涨,食用油价格继续下跌。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大米价格下降2.7%,面粉价格上涨8.5%,粮食制品价格上涨2.2%,以小米、玉米面为代表的其他粮食价格上涨11.3%。本月下旬粮食类中面粉价格出现了普涨,环比上涨2.3%。面粉涨价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抗旱措施,但受旱的大部分麦区旱情尚未根本缓解,抗旱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小麦产区预期收成减少,老百姓产生惜售心理,致使市场上小麦价格上涨;二是去年化肥等农资和农业用工价格上涨导致种粮成本增加;三是与各大超市节前低价促销、节后价格恢复有关。**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宣布上调**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上调幅度在13%至15.3%之间,今后小麦、面粉价格可能还会呈现小幅上涨,但不会脱离政府的调控范围而出现大幅波动,上涨空间是相对有限的。油脂价格在上月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同比下降6.2%,其中植物油下降3.5%,植物油制品下降18.5%,动物油下降28.8%。油脂环比下降0.5%。

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下降明显。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下降4.5%,环比微涨0.1%。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8.4%,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尤其是本月下旬猪肉价格回落的幅度较大,使得猪肉价格环比下降0.9%。牛、羊肉价格同比在上月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涨,分别上涨3.2%和2.3%,但涨幅明显回落,较上月分别回落了4.4和0.9个百分点。牛肉价格环比下降0.1%,羊肉价格环比上涨0.9%。

3、鲜菜、鲜果、糖价格上涨明显。本月鲜菜、鲜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8%、6.3%,环比分别上涨9.4%、7.1%,是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持续冷空气的影响造成鲜菜生长的不正常,大部分地区的蔬菜出现减产,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绝产现象。调查统计的25种蔬菜中,除韭菜、萝卜价格下降外,其余蔬菜全部上涨,芹菜、莴笋、黄瓜、冬瓜、丝瓜、茄子、青椒、洋葱、大葱、蒜苔等一些蔬菜价格比上月涨幅超过10%以上。受春节前后外地鲜瓜果停运的影响,本月调查的9种鲜瓜果价格较上月全部上涨且涨幅明显,除苹果、梨、葡萄的涨幅低于5%外,其余6种鲜瓜果涨幅均超过了5%。此外,糖类中的食糖、糖果及巧克力制品等价格受春节期间需求旺盛的影响明显上涨,致使糖价同比上涨6.7%,环比上涨2.2%。

查看全文

消费价格数据质量检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消费价格统计调查,规范价格统计基础工作,提高居民消费价格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我县(cpi)源头数据的准确性,我局根据消费价格调查队《关于消费价格专业基层数据质量检查内容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对调查网点分布、代表规格品选取、采价渠道及频率、原始台帐建立及调查员工作量等基础工作对数据质量进行了及时、认真的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础工作检查情况

为做好此次数据质量检查评估工作,局领导专门召开会议,明确开展消费价格数据质量检查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有效地保证消费价格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为各级政府提供可靠的宏观决策依据,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切实做好七个方面:

1、我县居民消费价格调查于20*年5月16日建点,并正式开展工作。20*年末,我县常住人口37.93万人,户籍人口36.1185万人,我县在选定网点中,严格按照消费流通和消费价格调查方案要求抽取,根据县内各类商店的不同规模和地域分布情况,合理选择和设立调查点,设立调查网点88个,代表规格品762个,其中消费零售代表规格品714个,农资代表规格品48个,调查网点分布合理。

2、严格遵循省队<<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案>>的调查制度要求,选取代表规格品,紧紧围绕方案要求,所选的规格品准确齐全,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保证同质可比性,满足了我县物价调查工作的需要。选定规格品是按规定的合格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有注册商标、产地、规格等级等标识。

3、为了真实准确地做好价格调查工作,保证调查数据的质量,坚持采价制度,对规格品坚持直接采价渠道,严格按照采价的“三定”原则,由各采价点专人负责采集当月的价格。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频繁的商品,实行每5天采价一次,价格相对稳定商品和各类政策性调价商品,实行每月采价两次,以确保源头价格资料真实可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