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9 20:54: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儿麻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儿麻醉

小儿骶管麻醉研究论文

1小儿骶管的应用解剖学特点

小儿骶管裂孔相对较大,体表标志明显,且骶骨背面平、骶角不突出易扪及,穿刺成功率较高,而且小儿骶管容积小,蛛网膜囊位置较低,局麻药物浸润完全,能够满足下腹部、会阴部以及下肢大部分手术的要求,并且连续骶管麻醉的应用,也可满足长时间手术的要求。但应注意小儿骶管内静脉丛丰富,如穿刺针过于锋利,可刺破或误入血管,再加上推药过快,压力过高,容易造成局麻药物入血,易产生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导致局麻药中毒。因此注药前,应认真反复回抽查看有无回血,及时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另外,小儿骶管内蛛网膜囊位置较低,如穿刺针过深,亦有误入蛛网膜下腔造成全脊髓麻醉的可能,所以应提高警惕[2]。它的禁忌证与硬膜外麻醉相同。

2小儿骶管麻醉的穿刺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孔巾,以22号套管针自骶管裂孔处穿刺垂直刺入达骨膜后,退针数毫米,针干渐向尾椎与皮肤呈20°~30°角方向前进,穿过骶尾韧带有突破减压感,再推进几毫米。进针不宜过深,一般以3~4cm为宜,新生儿、婴儿更浅些,避免过深刺破蛛网膜下腔,注气无阻力也无皮下气肿可确定针已进入骶管,抽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缓慢注入局麻药等。(2)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孔巾,以22G套管针自S3~4正中处垂直穿刺,穿过骶尾韧带有突破减压感,注气无阻力也无皮下气肿可确定针已进入骶管,抽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缓慢注入局麻药等[3]。(2)比(1)入路要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3麻醉药的选择和剂量

3.1麻醉药的选择[3,4]见表1。

查看全文

小儿气管内取异物麻醉研究论文

【关键词】小儿气管内异物

小儿气管内异物是常见急诊疾病,多数病情凶险。气管内取异物的麻醉比较棘手,目前报道大多采用氯胺酮复合γ-羟基丁酸钠或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但在术中极易引起患者屏气,产生低氧血症,甚至心跳停止而终止手术和术后舌根后坠、苏醒时间长等并发症。目前仍有医院采用肌注复方冬眠灵无麻醉下取异物,虽然不存在麻醉风险,但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也给患儿心身方面产生严重创伤[1]。丙泊酚麻醉诱导迅速,作用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作者对气管取异物采用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与氯胺酮复合γ-羟基丁酸钠静脉麻醉方法,在安全性可行性方面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3月至2007年10月,本院气管异物患儿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6个月至3岁。右支管33例,左总支气管17例,分支气管7例,总气管3例。异物3个月以上3例,下级医院反复取过2例;合并肺炎4例,严重缺氧2例,需不断拍打背部及变动体位。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P组:年龄(21.03±8.5)个月;体重(15.17±3.5)kg。K组:年龄(21.87±8.9)个月;体重(15.88±5.21)kg。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1.2麻醉方法

查看全文

小儿麻醉观察及护理

七氟醚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人性麻醉药,由于其诱导苏醒快、过程平稳、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并且无特殊气味,无呼吸道刺激,易于被患儿接受,且很少会引起喉或支气管痉挛,因而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全麻_1]。但研究发现,七氟醚吸人全麻,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可高达509/6~839/6l_2]。躁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耗氧增加、心律失常及延长复苏时间,亦可出现手术部位出血、坠床等意外,增加麻醉后风险及监测和护理难度,同时伴有强烈的精神及生理反应,给患儿生理心理带来伤害。因此,加强对躁动患儿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356例,其中男236例,女120例;年龄2~10岁;体重12~32kg;手术时间30~220min。手术包括:腹部手术185例,耳鼻咽喉、口腔手术59例,骨科手术53例,泌尿科手术59例。

1.2方法

入室后监测意识、ECG、BP、SpOz,面罩吸氧,氧流量为4L/min;所有患儿均行面罩吸人8七氟醚诱导麻醉。意识消失后开放上肢静脉输液,并给予芬太尼4/~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直视下行气管插管。术中用2~3七氟醚吸人麻醉维持,氧流量改2L/rain;术毕停吸七氟醚,氧流量调至5L/min,排尽七氟醚,待患儿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即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经面罩吸氧;术中严密观察监测患儿BP、HR、RR、SpO的变化及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

查看全文

小儿麻醉心理学分析论文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地向复杂、抽象发展。从最新的反射活动到随意活动,然后发展到意志活动、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从最新的无意发展为有意的,即小儿从直接受外界影响和受成人支配,发展到越来越能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行动。从出生时仅有一些素质的差别到逐渐形成个性。因此,小儿心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有规律的过程,是受先天遗传、环境影响和经验积累的制约。当小儿在患病或接受麻醉、手术时所表现的心理障碍与此有关。

三岁以内患儿,由于自我意识尚未形成,也无所谓悲观与乐观及不安情绪,只能用啼哭来表现自己的种种感觉,这与此阶段的年龄特征有关。同时,他们完全是在成人照料下生活,只跟父母和养育者,小儿的情感是需要抚爱和逗弄等。

学龄前小儿,脑神经发育接近完好,大致接近成人生理发育,心理发育也逐渐成熟,能把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比较,但毕竟是个半幼稚、半成熟的孩子,依恋心理明显存在,自控能力差,但可塑性也特大,喜欢受到鼓励和夸奖,以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学龄期小儿,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知识经验的增长,已有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存在来拟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和规定行为准则,当患病时心理压力与成人近似,非常注意医生和家长对自己疾病的态度,因此,要注意避免增加患儿的心理压力或创伤而影响治病配合与效果。

2术前的心理状态

查看全文

小儿手术中复合麻醉应用探讨论文

小儿单一麻醉,很难满足较长时间的手术,复合麻醉可扬长避短,以提高小儿麻醉的成功率及其安全性。我院应用该方法施行小儿手术90例,麻醉安全有效,优于单一麻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3~14岁,手术包括下肢、腹部、会阴、尿道成型术、外伤、烧伤疤痕松解等。

1.2麻醉方法根据小儿手术部位、时间长短及病情等差异,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静脉麻醉氯胺酮(Ⅰ组),连续硬膜外阻滞+静脉麻醉乐维静[1](Ⅱ组),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阿托品0.015~0.02mg/kg,苯巴比妥钠0.05~0.1g。按小儿麻醉常规操作,学龄前儿童宜在肌肉注射氯胺酮5~8mg/kg或静脉注射乐维静2~2.5mg/kg麻醉下完成。经鼻给氧,开放静脉。使用FD-M99P多参数监测仪测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脉搏(P)。配制复合液:(1)用5%葡萄糖200ml+氯胺酮200mg,滴速维持30~50滴/min。(2)用5%葡萄糖200ml+乐维静400mg。

2结果

Ⅰ组醒后有哭闹、兴奋、呕吐、复视。

查看全文

小儿麻醉心理学研究论文

摘要: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其住院和接受医疗期间可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机体低抗力下降,而削弱机体对麻药的耐受力,不利于麻醉诱导及管理,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文章初步探讨了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小儿麻醉心理学心理反应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儿手术麻醉前如未做好适当的心理准备,不仅影响麻醉的实施及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1953年Eckenhoff提示一个事实[1]:每6个接受扁桃体摘除术的儿童中,就有1个在术后出现人格障碍;若麻醉诱导骚乱不稳,则2名儿童中就有1名产生精神创伤症状。因此麻醉医师必须能够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在术前为病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减少或避免小儿的精神创伤,便于麻醉的实施,本文从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地向复杂、抽象发展。从最新的反射活动到随意活动,然后发展到意志活动、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从最新的无意发展为有意的,即小儿从直接受外界影响和受成人支配,发展到越来越能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行动。从出生时仅有一些素质的差别到逐渐形成个性。因此,小儿心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有规律的过程,是受先天遗传、环境影响和经验积累的制约。当小儿在患病或接受麻醉、手术时所表现的心理障碍与此有关。

三岁以内患儿,由于自我意识尚未形成,也无所谓悲观与乐观及不安情绪,只能用啼哭来表现自己的种种感觉,这与此阶段的年龄特征有关。同时,他们完全是在成人照料下生活,只跟父母和养育者,小儿的情感是需要抚爱和逗弄等。

查看全文

小儿麻醉心理学研究论文

摘要: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其住院和接受医疗期间可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机体低抗力下降,而削弱机体对麻药的耐受力,不利于麻醉诱导及管理,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文章初步探讨了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小儿麻醉心理学心理反应

小儿的心理状态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儿手术麻醉前如未做好适当的心理准备,不仅影响麻醉的实施及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小儿的精神创伤。1953年Eckenhoff提示一个事实[1]:每6个接受扁桃体摘除术的儿童中,就有1个在术后出现人格障碍;若麻醉诱导骚乱不稳,则2名儿童中就有1名产生精神创伤症状。因此麻醉医师必须能够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在术前为病儿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减少或避免小儿的精神创伤,便于麻醉的实施,本文从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小儿麻醉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地向复杂、抽象发展。从最新的反射活动到随意活动,然后发展到意志活动、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从最新的无意发展为有意的,即小儿从直接受外界影响和受成人支配,发展到越来越能按照自己的目的来行动。从出生时仅有一些素质的差别到逐渐形成个性。因此,小儿心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有规律的过程,是受先天遗传、环境影响和经验积累的制约。当小儿在患病或接受麻醉、手术时所表现的心理障碍与此有关。

三岁以内患儿,由于自我意识尚未形成,也无所谓悲观与乐观及不安情绪,只能用啼哭来表现自己的种种感觉,这与此阶段的年龄特征有关。同时,他们完全是在成人照料下生活,只跟父母和养育者,小儿的情感是需要抚爱和逗弄等。

查看全文

静脉套管针应用论文

我们采用静脉套管针针芯进行腰麻,用于小儿下腹部、下肢手术麻醉,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期行下腹部、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6月~6岁,ASAⅡ级。依对应年龄、体重和手术随机分为A、B两组(n=30),A组为腰麻组,B组为全凭静脉麻组。

1.2麻醉方法:患儿术前禁食6h,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4~6mg/kg、海俄辛0.01~0.02mg/kg。入室时予肌注氯胺酮5~7mg/kg,入睡后面罩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静滴5%葡萄糖盐水4~10ml/(kg・h)。A组行腰麻,一人固定小儿,取右侧卧位,予屈髋屈膝不屈颈,确定腰3~4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2G或24G国际通用型号静脉套管针针芯经穿刺点刺入,达蛛网膜下腔后观察针尾部脑脊液流出,接注射器,按患儿脊柱长度,注入0.5%布比卡因0.15mg/cm,随即平卧,术中辅以咪达唑仑0.05mg/kg镇静。B组以2mg/(kg・h)持续输注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亦辅以咪达唑仑0.05mg/kg镇静,必要时予氯胺酮每次1mg/kg。

1.3监测与记录指标:采用欧美达7100监护仪连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记录入室、术始、术中(术始30min)、术毕的数值,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唤之能应、睁眼或哭闹)、B组氯胺酮的公斤体重剂量,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查看全文

腹腔镜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躁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靶控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运城同德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全麻,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BIS靶控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躁动情况、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T0、T1、T2时血氧饱和度(SpO2)及T0时心率(H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1、T2时HR[(97.24±9.31)次/min、(95.38±6.27)次/min]高于对照组[(90.74±8.25)次/min、(90.34±12.10)次/min],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1.26±0.39)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的(2.67±0.81)分、19.51%;苏醒时间(3.24±0.86)min,短于对照组的(6.92±1.10)min,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BIS靶控丙泊酚静脉麻醉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躁动发生率,患儿术后苏醒快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脑电双频谱指数

丙泊酚静脉麻醉血流动力学躁动静脉全麻为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常用方法,丙泊酚作为短效麻醉药,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但由于无法实时监测血药浓度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若仅仅依据麻醉医师的判定给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1]。BIS靶控装置有利于对麻醉深度进行有效控制,提供个体化的麻醉深度,以改善由于麻醉过浅或过深所致的疼痛恐惧及嗜睡等现象,提升麻醉效果[2,3]。本研究探讨了气管插管BIS靶控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躁动的影响,以优化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于运城同德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1例,研究获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34±1.05)岁;手术类型:疝修补15例、阑尾切除26例;体重11~39kg,平均(22.08±1.13)kg。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29±0.98)岁;手术类型:疝修补17例、阑尾切除24例;体重11~37kg,平均(22.15±1.10)kg。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意识清晰,精神状态良好;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①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②存在过敏史;③严重肝肾功能损伤。1.3方法2组术前常规禁食禁水,入室后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监测基础生命体征。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全麻,以0.25%罗哌卡因0.5mL/kg行骶管阻滞,随后将6~10mg/kg丙泊酚经静脉通道持续静脉滴注,术毕丙泊酚停止用药,采用1μg/kg芬太尼镇痛。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BIS靶控丙泊酚静脉麻醉,以2mg/kg丙泊酚、2μ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诱导麻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根据BIS反馈的信息对丙泊酚靶向输注速度及剂量进行控制,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控制BIS值在40~60,依据患儿实际情况添加0.05mg/kg维库溴铵。1.4评价指标①血流动力学:记录2组麻醉前(T0)、插管即刻(T1)、术毕(T2)时SpO2、HR水平。②躁动:苏醒即刻采用苏醒期躁动(PAED)量表[4]评估,主要包括患儿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行动带有目的性、眼睛注视护理人员、无法被安抚、不安宁等方面,总分为20分,躁动程度与评分间呈正相关。③统计2组苏醒时间。④不良反应:嗜睡、呛咳。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静脉套管针护理分析

我们采用静脉套管针针芯进行腰麻,用于小儿下腹部、下肢手术麻醉,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期行下腹部、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6月~6岁,ASAⅡ级。依对应年龄、体重和手术随机分为A、B两组(n=30),A组为腰麻组,B组为全凭静脉麻组。

1.2麻醉方法:患儿术前禁食6h,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4~6mg/kg、海俄辛0.01~0.02mg/kg。入室时予肌注氯胺酮5~7mg/kg,入睡后面罩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静滴5%葡萄糖盐水4~10ml/(kg・h)。A组行腰麻,一人固定小儿,取右侧卧位,予屈髋屈膝不屈颈,确定腰3~4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2G或24G国际通用型号静脉套管针针芯经穿刺点刺入,达蛛网膜下腔后观察针尾部脑脊液流出,接注射器,按患儿脊柱长度,注入0.5%布比卡因0.15mg/cm,随即平卧,术中辅以咪达唑仑0.05mg/kg镇静。B组以2mg/(kg・h)持续输注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亦辅以咪达唑仑0.05mg/kg镇静,必要时予氯胺酮每次1mg/kg。

1.3监测与记录指标:采用欧美达7100监护仪连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记录入室、术始、术中(术始30min)、术毕的数值,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唤之能应、睁眼或哭闹)、B组氯胺酮的公斤体重剂量,记录患儿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