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9 20:47: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儿腹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思密达在小儿腹泻中的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208例小儿腹泻患者用思密达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大便镜检情况进行观察,各项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思密达疗效快,对各种肠炎及胃肠功能紊乱均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基本无相互作用,比较适用于婴幼儿腹泻。
关键词:思密达小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第二位常见的多发病[1]。本院采用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腹泻20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于2006年2月—2007年2月我院儿科住院和门诊患者。208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患者中,男124例,女84例;年龄在6个月—4岁,平均年龄(1.64±0.47)岁;病程1-7天,平均(2.46±1.68)天;88例来时有不同程度的脱水,无发热患者。其中104例来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
1.2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1)起病急、可能伴有发热。(2)大便次数比平时多,一般3-14次/d。(3)大便形状改变,多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4)病情以轻、中型为主。(5)实验室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大便常规偶有少量有白细胞,粪便培养未见致病菌。
小儿腹泻经验研究论文
【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经验张士卿
张士卿教授系全国名中医,现任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从医执教30余载,学验俱丰、造诣深厚。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颇多。兹就其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多见。且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小儿泄泻的病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多见,主要病变在于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合污而下,致成泄泻。《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
1小儿腹泻,脾虚为本,湿胜为标
张士卿教授认为,小儿腹泻日久不愈,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为湿邪,二为脾虚。脾虚为本,湿邪为标。由于湿为阴邪,脾主运化水湿属阴土而喜燥恶湿,故湿邪外感留滞体内,常先困脾,而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腹泻。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云:“湿胜则濡泻。”湿邪困脾日久,迁延不愈,又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之喂养调护失宜则导致脾胃虚弱,出现纳差,脘闷不舒,腹痛喜按喜揉,面色少华,神疲倦怠,舌淡苔白,食指络脉色淡而细等症状。脾虚清气不升、运化失司,则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导变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则发生腹泻。故谓:“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
2健脾止泻,温运淡渗是妙法
小儿腹泻护理研究论文
1临床资料
200506~200612本院共收住急性腹泻患儿382例,其中,男207例,女175例,年龄4个月~2岁。患儿腹泻呈水样或蛋花样便,每日腹泻6~20次,多伴有发热、呕吐及上感症状。重度脱水5例,中度脱水92例,轻度脱水65例。病程1~3d。入院后粪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RV-Ag(IgM)均阳性,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按《儿科诊疗精粹》中腹泻病情分类法[1]:轻型为84例,中型240例,重型为58例。经过补液、抗病毒治疗,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患儿均在24~48h后腹泻减至每日3次或3次以下,大便外观正常或成形,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护理措施
2.1严密观察病情患儿入院后及时细致、全面准确地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一般状况、神志、精神、面色、肢体温度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知常而达变”,精心护理患儿。①详细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性质和气味,以区别泄泻的寒、热、虚、实,分别护理;②密切注意神态、唇色、呼吸、皮肤、四肢、苔脉及体温的变化,作好各项记录;③便前腹痛,尿布浸湿,卧位不适,饥饿惊吓等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要及时找出引起小儿啼哭的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
2.2加强基础护理①腹泻患儿往往易脱水,加之饮食控制,易畏寒,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服,若出现四肢冰冷,体温不升,可用热水袋保暖,但应注意防止烫伤。②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涂5%鞣酸软膏,以保护肛门周围皮肤。③对伴有呕吐的患儿,要注意防止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及时作好口腔护理及卫生处置。腹泻患儿有时由于使用较长时间的抗生素,可使口腔霉菌生长而发生鹅口疮,因此要多喂开水清洁口腔,有呕吐时,可用棉花醮温开水轻擦口腔,已发生鹅口疮可在患处涂以1%龙胆紫药水[2]。
2.3严格隔离措施对患儿严格进行床旁隔离,其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换下的尿布在现场直接丢入袋中,并封好拿出室外。被大便污染的非一次性尿布、被服、便盆、地面等,均应作相应的消毒处理。接触污染的尿布和衣物后要清洗双手。病儿用的奶瓶、奶头,每次用后煮沸消毒,喂奶前洗手。护理患儿前后均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小儿腹泻的中西医护理论文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护理
小儿腹泻(infantlediarrhea)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多发。临床以大便增多,粪便稀或完谷不化为主证。我们对腹泻患儿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06~200612本院共收住急性腹泻患儿382例,其中,男207例,女175例,年龄4个月~2岁。患儿腹泻呈水样或蛋花样便,每日腹泻6~20次,多伴有发热、呕吐及上感症状。重度脱水5例,中度脱水92例,轻度脱水65例。病程1~3d。入院后粪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RV-Ag(IgM)均阳性,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按《儿科诊疗精粹》中腹泻病情分类法[1]:轻型为84例,中型240例,重型为58例。经过补液、抗病毒治疗,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患儿均在24~48h后腹泻减至每日3次或3次以下,大便外观正常或成形,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护理措施
2.1严密观察病情患儿入院后及时细致、全面准确地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一般状况、神志、精神、面色、肢体温度以及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知常而达变”,精心护理患儿。①详细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性质和气味,以区别泄泻的寒、热、虚、实,分别护理;②密切注意神态、唇色、呼吸、皮肤、四肢、苔脉及体温的变化,作好各项记录;③便前腹痛,尿布浸湿,卧位不适,饥饿惊吓等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要及时找出引起小儿啼哭的原因,并给予正确处理。
石榴皮汤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论文
秋季腹泻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近两年来用石榴皮汤治疗不伴有脱水或有轻度脱水的病儿8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3岁,6~12个月24例,13~24个月36例,25~36个月28例;发病3天内40例,5天内32例,7天以上16例。诊断标准均为腹泻蛋花汤样或水便,便常规检查除有少量的细胞外无异常,经抗生素加助消化药治疗无效或未经治疗的。
1.2方剂石榴皮10g,白术10g,山药10g,党参5g,云苓10g,厚朴10g,扁豆10g,肉桂5g,焦山楂10g,焦麦芽10g,藿香10g,甘草5g,水煎约80~100ml,每日分3~4次口服,每日1剂,发热口渴去肉桂加黄连、滑石,呕吐重加竹茹。
1.3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腹泻消失,便形状正常,每日1~2次。(2)有效:日泻次数明显减少,但便形状尚未正常。
2治疗结果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8例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4±1.1)岁;病程2~5个月,平均2.3个月。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患儿大便次数每日均4次以上;黄稀便28例,水样便17例,黏液便10例,脓血便4例,黏液脓血便6例,豆渣样便3例;伴发热28例,腹胀35例,呕吐26例,脱水25例;轻度营养不良20例,中度营养不良1例;电解质紊乱36例。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脓球(+)~(++)22例,红细胞(+)~(++)23例,黏液(+)32例,脂肪球41例;大便培养:致病性大肠杆菌26例,侵袭性大肠杆菌14例,变形杆菌6例,霉菌2例。将68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根据大便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并给予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为主,同时佐以中药敷脐治疗。主方用七味白术散随证加减。方药组成:党参、黄芪、苍术、茯苓各10g,木香、藿香各6g,炙甘草3g,葛根8g,乌梅5g。伴便溏不臭、完谷不化、四肢不温,加干姜、肉桂;腹胀加大腹皮、砂仁;大便伴黏液、肠鸣腹痛,加黄芩、黄连、白芍;大便稀烂夹有奶瓣不消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加焦三仙。本方用量为2岁以上小儿,2岁以下小儿剂量酌减。每天1剂,水煎2次,取汁150~200ml,分次频服。中药敷脐:药用肉桂、吴茱萸、丁香、五倍子,各等份,共碾细末,以成药藿香正气水调和均匀,摊于伤湿止痛膏或胶布上,直径约2cm,厚约0.4cm,对准患儿脐部贴上即可(使用前用酒精棉球将脐周擦净),每日换药1次。两组患儿均治疗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
思密达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208例小儿腹泻患者用思密达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大便镜检情况进行观察,各项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思密达疗效快,对各种肠炎及胃肠功能紊乱均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基本无相互作用,比较适用于婴幼儿腹泻。
关键词:思密达小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第二位常见的多发病。本院采用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腹泻20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于2006年2月—2007年2月我院儿科住院和门诊患者。208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患者中,男124例,女84例;年龄在6个月—4岁,平均年龄(1.64±0.47)岁;病程1-7天,平均(2.46±1.68)天;88例来时有不同程度的脱水,无发热患者。其中104例来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
1.2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起病急、可能伴有发热。(2)大便次数比平时多,一般3-14次/d。(3)大便形状改变,多稀便、水样便、蛋花汤样便。(4)病情以轻、中型为主。(5)实验室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大便常规偶有少量有白细胞,粪便培养未见致病菌。
小儿腹泻液体疗法教学设计体会
[摘要]目的小儿液体疗法是儿科学的重难点,所以设计教学,分析如何教学更能让学生理解。方法选取某学校临床医学院学生共98名,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这些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名。给对照组的学生按传统方法讲授课程,即根据卫生部规划的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中的编排顺序和儿科病例进行授课。给实验组的学生按照“三三制”补液教学法并结合实际儿科病例进行授课。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88.039分,病例考试平均成绩为90.013分;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71.310分,病例考试平均成绩为72.342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与实际联系更紧密的事情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会使他们提升更快。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创新,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
[关键词]液体疗法;教学;体会
小儿腹泻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一组病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的问题,是婴幼阶段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来说,液体疗法是治疗小儿腹泻的主要方法,被广泛地用于临床。但是液体疗法内容涉及的知识太多,连教师都觉得教起来有些难度,学生更是感觉抽象难以理解,同时小儿腹泻液体疗法也是儿科学的重点以及难点,而且这方面的治疗已经比较成熟,或者说是遇到了瓶颈,最近几年都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研究,学生学得比较艰难。目前儿科教材的相关内容及编排顺序也增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所以怎么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以及发散思维学会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该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部分知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学校临床医学院学生共98名,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这些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名。其中实验组有男24名,年龄19~23岁,平均(21.0±0.5)岁,女25名,年龄20~22岁,平均(21.0±0.8)岁;对照组有女性23名,年龄20~23岁,平均(21.0±0.4)岁,男26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4±0.5)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腹泻灌肠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总结灌肠液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介绍灌肠液的配制及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方法对符合腹泻病诊断标准,需要用灌肠液治疗的腹泻患儿,可采用“思密达、云南白药、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四联药物保留灌肠,利用心理护理、操作护理、病情观察及基础护理等措施予以指导。结果经护理指导后,需用保留灌肠治疗的腹泻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结论指导、帮助腹泻患儿及其家长配合灌肠液进行灌肠治疗非常重要,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显著。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为世界性公共问题,在我国属第二位常见病,感染性因素多见。在2003年~2005年的10月~12月,我科收治小儿腹泻的患儿140例,均符合腹泻病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痢疾,重度营养不良及其它全身性疾病合并症。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符合条件的1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男39例,女31例;发热30例,呕吐36例;轻度脱水42例,中、重度脱水28例。对照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发热28例,呕吐35例;轻度脱水40例,中、重度脱水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幼儿腹泻临床综合治疗分析论文
【关键词】综合疗法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摘要】小儿慢性腹泻病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病,病因复杂,治疗较困难,易造成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已成为临床关注热点。作者2005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常规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传统中药口服和敷脐综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6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8例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4±1.1)岁;病程2~5个月,平均2.3个月。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患儿大便次数每日均4次以上;黄稀便28例,水样便17例,黏液便10例,脓血便4例,黏液脓血便6例,豆渣样便3例;伴发热28例,腹胀35例,呕吐26例,脱水25例;轻度营养不良20例,中度营养不良1例;电解质紊乱36例。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脓球(+)~(++)22例,红细胞(+)~(++)23例,黏液(+)32例,脂肪球41例;大便培养:致病性大肠杆菌26例,侵袭性大肠杆菌14例,变形杆菌6例,霉菌2例。将68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