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抄写员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9 18:53: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抄写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抄写员

小学语文教案:小抄写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文章的作者。

查看全文

小抄写员教学管理论文

(在我校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的《小抄写员》,在学生合作学习,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巧妙地创设辩论活动,甚是精彩。)

师:叙利奥虽然帮助了父亲,可却耽误了学习,他这样做对不对?

生:“对”;“不对”;“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出现了三类意见)

师:按大家的意见,我们分成“正方、反方、中立方”三个小组,开展辩论好吗?

(教师出示辩论要求:1、说明自己观点;2、说明理由、根据;3、注意辩论用语。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归纳。)

师:辨论开始。

查看全文

“辩”出来的精彩——《小抄写员》教学片段

(在我校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的《小抄写员》,在学生合作学习,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巧妙地创设辩论活动,甚是精彩。)

师:叙利奥虽然帮助了父亲,可却耽误了学习,他这样做对不对?

生:“对”;“不对”;“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出现了三类意见)

师:按大家的意见,我们分成“正方、反方、中立方”三个小组,开展辩论好吗?

(教师出示辩论要求:1、说明自己观点;2、说明理由、根据;3、注意辩论用语。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归纳。)

师:辨论开始。

查看全文

小抄写员教学管理论文

《小抄写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通过写小学生叙利奥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的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签挣钱养家的故事,赞扬了他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感的美德。入选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叙利奥的优秀品质,感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的表现方法。虽然这篇精读课文较长,而且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但其语言通俗生动,浅显易懂,主人公年龄与六年级孩子相近,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受出发,抓住重点,学习课文。一、检查预习,把握主要内容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基本能做到课前独立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大致读懂课文。所以,在布置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可首先询问学生初读课文的感受,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二、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充满兴趣,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唤醒需要,激活思维。所以阅读教学前,教师应精心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于是,针对课文中的主人公与六年级孩子年龄相仿的特点,可以设计这样的谈话:你喜欢叙利奥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从学生自身最浅层而又最真实的感受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需求,同时又是对全文的一种概括,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三、把握重点,品读体会在初步读出语言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当角色,以深切体味蕴涵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本文的写作特点,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充分让学生读读、注注、品品、辩辩,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对人物形象有所感悟和思考。1、浏览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叙利奥关心父母、懂事的词句。2、文中写了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的心理活动?用“________”划出来,并仔细体会,批注自己的感受。3、交流。边交流边朗读,借助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体会。4、辩论:假如你是叙利奥,在听到父亲的责备后,你是坚持抄写?还是停止?5、叙利奥为什么坚持下来?四、细节表演,深入体会对于叙利奥的认识,学生通过前面对描写他矛盾心理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已较深入地感受了他体谅父母的优秀品质,但若仅到此为止,容易忽视文中另一个形象——父亲,而且不能深刻地感受到叙利奥父子间浓浓的亲情。所以,教学中仍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促使学生与作者及文中人物走到一起,以产生心灵共振,情感共鸣。1、你们觉得叙利奥的父亲怎么样?为什么?你从哪个情景最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慈爱?2、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25—30自然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分角色演一演。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而“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所以,课后的小结应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轻轻地触动他们的情感,深深地震撼他们的心灵。认识了叙利奥,你愿意与他交朋友吗?假如他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六、延伸课外,拓展学习1、阅读《爱的教育》2、练笔《叙利奥,我想对你说》

查看全文

语文创意阅读管理论文

精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基本课型,在精读课中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阅读顺序的多角度阅读顺序有以下三种:(1)循序阅读;(2)变序阅读;(三)以点带面。根据课文特点和个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1、循序阅读所谓循序阅读,指的是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沿着作者的思路去读。阅读时,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深入地阅读。每篇课文都可以用循序阅读的方法。2、变序阅读所谓变序阅读,就是不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而是先抓住文章结尾或文中的重点部分,如,重点段、过渡句阅读理解,然后在其的牵动下,理解全篇。变序阅读,从重点的地方突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如,《一夜的工作》,可以先理解课文结尾部分,特别是点题的句子:“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联系上文思考: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我”有什么感受?《赵州桥》一文的教学,可以先抓住“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过渡句,然后分别找出写“坚固”和“美观”的部分加以领会。3、以点带面所谓以点带面,就是抓住文中可以拎起全文的关键词句,把全文的主要内容串起来,把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抓住。如,《桃花心木》一文,通读全文以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个词语最重要?找到“不确定”这个词语以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不确定”?应该怎么做?(老天爷下雨“不确定”,给树苗浇水也应该没有规律;遇到的生活“不确定”,要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从而凸现阅读重点,丰富阅读经验。二、阅读方法的多角度1、朗读涵泳所谓朗读涵泳,就是动情朗读和揣摩体味。朗读,能得语言的声韵之味,情趣之味;揣摩,能得语言的思辨之味,体会到语言的表达之美。如,《向往奥运》文中激情飞扬,应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奥运精神的向往。此文又具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应引导学生很好的揣摩体会。如“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作者却用它在篇末独立成段,戛然而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上“终于”这个词?通过对课文的揣摩,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申奥成功的不容易,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作者再也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作者激情潮水般地倾泻。2、疑问思辩疑问思辩,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是从疑入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由题质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其次是带疑读书,要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书,寻找答案。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真正阅读的开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2、比较阅读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方法。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中的遣词造句的比较,思想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同别的文章的内容上、形式上的比较。如,《荔枝》的结尾句是“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可以让学生想想去掉这句话和保留这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有了这句话,表达对母亲的无限怀念,能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没有这句话,表达的效果就明显削弱。又如,细节描写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吃荔枝的一段话同概括地写的话(后面的一段话由教师设计)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的咏梅词可以同陆游的咏梅词比较,体会的伟大的胸襟。教材中许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4、表达阅读表达阅读,是精读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阅读内容、阅读感受等表达出来,以深化阅读、增强阅读体验。表达阅读包括口头表达阅读和书面表达阅读,二者均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口头表达可以是复述,可以是模拟导游,模拟采访,也可以是模拟辩论。如,《林海》,可以模拟导游,介绍林海风光;《凡卡》,可以模拟采访,采访凡卡的学徒经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模拟辩论:是“赞赏的爱”好呢,还是“严厉的爱”好?……书面表达可以是缩写,如缩写《小英雄雨来》;可以是扩写,如扩写《放风筝》的第二自然段,把想到的风筝写出来;可以是续写,如根据《穷人》的结尾续写;可以是仿写,如仿照《落花生》的写法,写借物喻人的习作;也可以是写读后感、导游词、采访记,还可以是小剧本等等。5、学科融合情节性强或对话多的课文,可以借助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形象性强易于构成画面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通过图画能够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如,《陶罐和铁罐》对话多,适合演一演;《燕子》画意浓,可以画一画。三、阅读角色的多角度课标指出:“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的换位:或把别人当别人、或把别人当自己、或把自己当别人、或把自己当自己。1、把别人当别人所谓把别人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尽量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文本的原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如阅读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最后把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究竟要表达什么思想。这就是把“把别人当作别人”,是提高阅读能力最基本的训练。2、把别人当自己把别人当自己,就是阅读的时候,要把自己摆进去,想象文中的一个角色(或作者)就是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感受。如《小抄写员》,读的时候把自己摆进去:假如我是这位小抄写员,蒙受那么多的委屈,还能坚持下去吗?通过移情比较,能深刻地认识到小抄写员对父亲深沉的爱,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3、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作者,根据作者的描述,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体验。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中有一段描写经孔隙从外洞进入内洞的感受。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你就是“作者”,船就要拉动了,请凭借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验作者当时的感受。又如《荷花》一文,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池塘里的一条鱼,小荷上的一只蜻蜓,想象看到的景象。把自己当作作者或文中的一个角色,凭借文字描述去体会,有助于入境入情,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4、把自己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假想在文章所描写的情境中,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唤醒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如《古井》,学完课文以后,可以“乡亲们,我想对你说”,谈学习体会。《登山》一文,可以“假如和列宁一起去登山,你会怎么做”为题,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阅读的多角度,是综合的,往往可以是阅读的顺序、方法与阅读角色的不同组合。应强调的是,多角度的阅读不是目的,有创意地阅读,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才是目的。因此,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运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

查看全文

品读爱的教育个人心得

《爱的教育》是一部以日记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名著,它明确的反映出了社会各阶层人物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对待事物不同的处事态度,暗示了只有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人们之间有了“爱”,社会才会更美好。“爱”是大家团结友爱的根本。文圣孔子说过:仁者爱人,可见仁义的人必须有一颗爱心。作者用朴素平淡的语言,描绘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克洛西,老铁匠,少年鼓手,安利柯,组成了一幅美好的人生画卷。

在这本世界著作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数那篇“小抄写匠”了。一个四年级小学生裘里亚,家境非常贫困,因为他父亲的工资很低,所以只能靠兼职抄写员来维持生活,经常抄到深夜。裘里亚知道父亲每天抄到12点,他就等12点以后,偷偷帮父亲抄写,每天都是这样,这导致功课大幅度下滑,久了,父亲不再理他,他多次想放弃,但还是忍住了,终于有一天,父亲发现了他的行为,泪声俱下……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小小的裘里亚忍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只为了家庭,这难道是常人能忍受的吗?设身处地想,如果我是裘里亚,很难想象我会怎么办。是隐瞒会委屈,还是告出实情,我想很可能是告出实情。他的精神令我敬佩,令我感动。

卡隆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心灵高尚的男孩,在弗兰谛欺负克洛西,他忍无可忍拿墨水瓶打弗兰谛不小心打中老师时,卡隆勇敢地站起来承认错误时,尽管不是他仍的,我就感到了卡隆的心灵美。同时也感到弗兰谛的恶。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卡隆正是这种人,如果天下所有人像他一样,那该多好啊!世界充满光明、美好,大家相互帮助、关心,天下将是和谐、太平!

有好就有坏,弗兰谛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个无恶不作的无赖。别人哭,他笑,拿刀子报复斯代地,打碎夜校玻璃,在小孩子的葬礼上笑,在课堂上放鞭炮等等,我厌恶他,又觉得不能失去他,失去,书的内容就好似缺了什么。总之我还是厌恶他的。

作者亚米契斯把大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使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真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样写出那么好的文章。

查看全文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是一部以日记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名著,它明确的反映出了社会各阶层人物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对待事物不同的处事态度,暗示了只有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人们之间有了“爱”,社会才会更美好。“爱”是大家团结友爱的根本。文圣孔子说过:仁者爱人,可见仁义的人必须有一颗爱心。作者用朴素平淡的语言,描绘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克洛西,老铁匠,少年鼓手,安利柯,组成了一幅美好的人生画卷。

在这本世界著作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数那篇“小抄写匠”了。一个四年级小学生裘里亚,家境非常贫困,因为他父亲的工资很低,所以只能靠兼职抄写员来维持生活,经常抄到深夜。裘里亚知道父亲每天抄到12点,他就等12点以后,偷偷帮父亲抄写,每天都是这样,这导致功课大幅度下滑,久了,父亲不再理他,他多次想放弃,但还是忍住了,终于有一天,父亲发现了他的行为,泪声俱下……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小小的裘里亚忍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只为了家庭,这难道是常人能忍受的吗?设身处地想,如果我是裘里亚,很难想象我会怎么办。是隐瞒会委屈,还是告出实情,我想很可能是告出实情。他的精神令我敬佩,令我感动。

卡隆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心灵高尚的男孩,在弗兰谛欺负克洛西,他忍无可忍拿墨水瓶打弗兰谛不小心打中老师时,卡隆勇敢地站起来承认错误时,尽管不是他仍的,我就感到了卡隆的心灵美。同时也感到弗兰谛的恶。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卡隆正是这种人,如果天下所有人像他一样,那该多好啊!世界充满光明、美好,大家相互帮助、关心,天下将是和谐、太平!

有好就有坏,弗兰谛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个无恶不作的无赖。别人哭,他笑,拿刀子报复斯代地,打碎夜校玻璃,在小孩子的葬礼上笑,在课堂上放鞭炮等等,我厌恶他,又觉得不能失去他,失去,书的内容就好似缺了什么。总之我还是厌恶他的。

查看全文

自主学文教学管理论文

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未来社会即将来临。其突出的特点,一是知识剧增、知识更新日益加剧,未来人才必须学会学习,具备不断吸收、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相互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协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人才必须具备自主、自立、自强、富有独创精神的坚强人格,又必须善于交际、合作,能积极协调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如今,“学会学习”成为人类在21世纪获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我校开展了“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的教改实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文,笔者在实验班中主要进行了下列尝试:一、营造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营造要做到二点:1、尊重关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亲切礼貌的语言,“能把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吗?”“能把你的劳动成果同大家分享吗?”“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谁愿意帮助他?”这样的语言,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学生之间有一种亲和力。课堂上学生言论自由,“百家争鸣”。因为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得以形成。2、投入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为此,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的“倾注感情”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并非指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我们的老师在上课中常碰到一种情况: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较踊跃。而独自站立发言的勇气常没有。为什么这样?学生主要是怕说错,被批评被笑话。有些老师碰到这情况,常发脾气。我觉得教师抓住契机,来点幽默,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怯意,让学生爱说,乐说。记得开学初的一节课上,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后,用不是很自信的眼神望了望我。我学着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的样子,来句:“恭喜你,答对了!”这位学生美滋滋地坐下了。可一位调皮的学生插上一句:“恭喜发财!”我趁势一句:“你在恭喜那位同学发知识之才吧!”这样一“恭喜”,学生笑了,害怕的心理一下没了,只见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举了起来。这样的课堂对话,犹如两块玉石相互碰撞,擦出了情感的火花,使得语文课堂情趣共济,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学生的感情、人格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体现。二、留足自由独立的学习时空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通过独立的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得到内化——吸收、外化——表达。而大教学班不利于开展个体活动已是客观现实。为此,有意识地增加预习及自学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书及查找资料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课堂上,笔者在学生自学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等,借助独立、积极主动的个体活动,为群体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和学困生,给予必要督促与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同学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课堂上形成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气氛。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现列举几种: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表现形式很多,如学生可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等。笔者在平时的单元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时,布置学生自己出一份考题,学生在自主完成出考题的这项学习任务时,要去看课本,查阅资料,而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他们的主体作用就得到了发挥,学生的个性就得到了体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小组合作。合作小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保证了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一般每组四人,有组长,其余三人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新课程倡导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如:教学《小抄写员》一课,笔者在引入课题时设计一个挑战性问题“小组先自己阅读这篇课文,读熟后在小组里互讲小抄写员的故事,最后各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参加竞赛,到讲台上把新朋友小抄写员介绍给大家”各小组大声朗读,为了能迎接挑战,组员读熟课文后,就互相介绍起来。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既体现了民主化教学的“全体性”,又使胆小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使那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3、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合作伙伴。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同学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的即兴表演、分角色朗读及语文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这种学习方式尤其受学生欢迎。笔者的教学实验班学生在上期曾出过三次手抄报。学生自由组合,撰稿的,编辑的,誊写的,插画的各尽其职,他们出的手抄报一次比一次好。又如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一环节,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学生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课堂上的表演妙趣横生,甚有意思。在此同时,作为教师的我真正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好处。4、学生当“老师”。我们学校的课题试验中测中有一问答题:“你认为语文课还可以怎么上?”很多学生就提出让学生当“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课上先在小组里试讲,然后选派同学到班上上课。这样做,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自己坐到学生的位置上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让学生来体验做老师的甘苦。在古诗教学和作文评讲中,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如作文评讲课上,让一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引领着全班学生评讲作文,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没看到的地方,教师可来一句:“允许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吗?”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场面,往往令学生终身难忘,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早就在无形中进入了学生的头脑,下次习作,他们就会扬长避短了。在这样的场景中,往往还会使很多学生受到感染,在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学生会更谦虚,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胆小的人也会争着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个性引向了好的方向,教师何乐而不为呢?5、探究学习。“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而应呈现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求得多种答案。要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针对课外阅读、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观点等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如教学《草船借箭》,可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神机妙算)进一步探究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勾画出文中语句)再进一步研读,感悟其神机妙算的原因是识人心,知天文,晓地利。再借助多媒体,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很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6、实践活动。“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养成,重在“实践”二字,必须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亲自去调查研究,去进行各种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搜集春联,办班刊,自编作文选,开朗诵会,搞辩论赛,搞课前新闻小播,搞每日一记、每日一摘,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课外阅读比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并学会分析、整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获得自己所没有的知识,获得教师没有办法教给的技能。学生在自主学文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查看全文

批阅作文心得体会

阅读学生的一篇篇作文,不外乎拔草、做饭、洗衣、扶盲人过马路……老而又老的题材,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孩子的心是最纯洁、最真诚、最美好的。可是,孩子的笔下的作文内容为什么如此空洞、枯燥,感情为什么如此单调、苍白?分析其原因,不仅仅是自身素材的匮乏,更重要的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分析自然、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品味情感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和灵魂,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不浸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基调,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准确理解文章的情感,也就能把握文章的主题了。为此,我们首先应让学生学会“感动”。语文教材里,有许多词句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例如,教学《鲁本的秘密》这一课,我就让学生回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体会鲁本爱妈妈,偷偷艰辛地攒钱,为的是在母亲节这一天送一支漂亮的胸针给辛劳的妈妈积淀情感,而重病缠身的母亲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儿子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心愿未了,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仍是生病的儿子…….母亲爱孩子,孩子爱母亲,这是多么感人的情呀!教学《小抄写员》时,学习了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后,我又让学生说一说《鲁本的秘密》《秋天的怀念》的故事,再次教育学生父母的爱是无私伟大的,回报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资格;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动情地告诉学生——那一声声“精彩”和“糟糕”,无不浸透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企盼……一次又一次动情的讲述,学生深深体味到了孩子与父母之间不可分隔的情感——那就是爱。而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时,同学们分明已深深品味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他们满怀深情地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激发阅读热情,积淀情感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要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现在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偏低,我曾对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接触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只有几人,家中有订阅少儿杂志或报刊的也只有几人,而买书的大多只买作文选之类,少部分偶尔完全不看课外读物……如此不爱读名著,不爱读书,疏远书籍,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空洞乏味,视野狭窄,浅薄幼稚!于是,我告诉学生,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不在青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例如,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小勤奋学习历史、地志、山海经和一些旅游探险的书籍,这些都为他后来用优美的散文和日记体裁写成《徐霞客游记》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教授,他们不但对数学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喜爱文学,能背不少诗词,写出优美的文章。针对学校图书室存书量不多、书籍老旧且学生自身少书、阅读量少的情况,我带领学生成立班级图书角,每人贡献几本,再把书籍进行归类,按类别抄写在纸上并张贴在教室墙上,供同学们参考借阅。为了丰富班级图书角,我常把给我的孩子订阅的杂志,如《故事大王》《儿童漫画》《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等等都贡献出来。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每星期抽一节课让学生阅读。我还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广泛而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能受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熏陶,充实文化底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①、新闻报道。每节课前5分钟,由一位同学从指定观看的电视节目,如:《异想天开》《智慧树》《东方儿童》《神奇地球》等节目中,任选自己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内容向同学们介绍,且谈谈自己的体会。②、课本剧表演。如学习了《小抄写员》这一课,我要求同学们分角色分情节表演课本内容,尤其是表演被父亲发现秘密后的情景时,同学们更真切地体验到了什么是父子情深。③、开展辩论会、故事会,评选“最佳辩手”“故事大王”。为了有话可说,学生就得让充分地占有材料。于是,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可空前高涨了,他们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参加比赛,评选优秀……在紧张激烈的参与中,学生们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审美能力提高了。除此之外,我常鼓励学生制作卡片、剪贴报纸、摘记背诵格言名句等等,使阅读积累逐渐形成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在一次半期考试中,作文题目为“——,我为您骄傲”,陈龙同学写下了题为“雷锋叔叔,我为您骄傲”的作文,开头是题记,引用了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他在文中谈到,以前自己并不喜欢帮助他人,是雷锋叔叔让他懂得这样做是不对的,自私自利的人是渺小的,从此他热情地帮助别人,并且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看了这位同学的作文,我既惊讶又欣慰,惊讶的这篇作文取材的新颖独特、与众不同,欣慰的是这位同学平时的阅读积累已见成效,成了考场上信手拈来的素材。如果每个学生有了充实的文化底蕴,积淀了丰富的情感,那么还担心学生写出的文章词汇贫乏,内容空洞,毫无审美情趣吗?

查看全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一、开课导入艺术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遇》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也很适用。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状态调整到最佳。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再现,更是学生认识的需要。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往往能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耳目,拨动学生心弦,启发学生思维,触发学生情思。导入所用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往往有重大影响。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础。纵观众多语文教育名家,无不在导入的设计上精益求精,设计的精品更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如:我在教学《梅花魂》时这样导入:我们已学过《梅花》《墨梅》这两首古诗,谁能把它们背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学生踊跃背诵。师:学习了这么长时间,还能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很棒。同学们,那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文章,他具体写出了梅花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国人的精神,你们想学习吗?学生都兴奋地说:“想!”然后我板书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研究导入艺术,采用什么方法导入效果最好,要因文因人而异。有时还需对多种方式综合运用,运用好了,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新课改的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几乎都是由老师提出的,而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创造提问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教师提问要有艺术,还要让学生会提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模式。新课程强调,通过设计真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要以问题为中心,即教学是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又让学生提出问题走“出”教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不论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提问都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和质量,那么提问有哪些窍门呢?从教师“教学”方面看:同志提出:“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怎么问”的问题,就是要教师讲究提问的艺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提的问题令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呢?那就要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还可以抓住课文重点设计提问,也可以采用对比、想象的方法提问。如:教学《小抄写员》时,课文先赞扬了叙利奥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根据这一中心,我设计以下问题:“叙利奥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当被爸爸误解后,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是什么力量使他坚持工作的?”从学生“质疑”方面看:“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让牛顿产生疑问,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蒸汽机把水壶顶起来让瓦特产生疑问,才有了蒸汽机的发明。只有会疑问,才能促使自己积极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那么,学生如何质疑呢?必须紧扣题眼,抓住过渡句,对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进行质疑。

三、引导点拨艺术

何为“导”,叶圣陶先生解释说:“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它不是单一地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