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9 18:07: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小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蚕共育技术
1蚕室蚕具的准备
共育小蚕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一般要求共育室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每共育10盒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m2、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m2可共育蚕至4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还需要约5kg漂白粉、1盒抗菌素、1包“防病一号”、石灰20kg等蚕药。
2抓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
要使共育的小蚕不感染病原,蚕体强健,必须做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一般在养蚕前1周左右进行,如果用共育室催青蚕种,宜在蚕种出库前5~7d进行消毒。消毒前首先应清理好蚕室环境,铲除周围杂草,疏通水沟,共育室内更应打扫干净。然后进行“两消一洗”即先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一般保持湿润几小时后即可进行清洗,待室内及蚕具晾干后再进行消毒。养蚕前最后1次消毒一定要做到全面彻底。消
毒后要避免蚕室、蚕具再次污染,并将蚕匾等用具晾干,待养蚕时使用。
3蚕种补催青
小蚕共育技术
1蚕室蚕具的准备
共育小蚕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一般要求共育室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每共育10盒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m2、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m2可共育蚕至4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还需要约5kg漂白粉、1盒抗菌素、1包“防病一号”、石灰20kg等蚕药。
2抓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
要使共育的小蚕不感染病原,蚕体强健,必须做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一般在养蚕前1周左右进行,如果用共育室催青蚕种,宜在蚕种出库前5~7d进行消毒。消毒前首先应清理好蚕室环境,铲除周围杂草,疏通水沟,共育室内更应打扫干净。然后进行“两消一洗”即先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一般保持湿润几小时后即可进行清洗,待室内及蚕具晾干后再进行消毒。养蚕前最后1次消毒一定要做到全面彻底。消
毒后要避免蚕室、蚕具再次污染,并将蚕匾等用具晾干,待养蚕时使用。
3蚕种补催青
小蚕共育研究论文
1重视蚕种催青、补催青及收蚁工作
无论低温或高温天气,不经过催青保护都会使小蚕体质虚弱、发育不齐、抗病力低,催青技术是养蚕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蚕种从冷库领出后应尽量避免不利的气候环境,缩短蚕种在途中时间,集中回到催青室后及时将蚕种摊开,采用两段简易催青法,即出库后1~4d和出库后5~9d2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线标准下进行保护。第1阶段(出库后1~4d):温度为24~26℃,干湿差1.0~1.5℃,自然光线下保护;第2阶段(出库后5d至点青):温度27~28℃,干湿差0.5~1.0℃,每日感光18h,人工增加光照6h。催青过程中温度过低(低于20℃)或过高(高于30℃)都不利于蚕种孵化,低温时要注意加温补湿,高温干燥要补湿降温;同时为让蚕种感温均匀,每隔3~4h要调换蚕种的位置,保证蚕种上、下、左、右感温均匀。
当1张蚕种有80%~85%卵已点青时,小蚕共育户及时从催青室领回,用宣纸将蚕种包好,平铺置于消毒过的蚕匾中,用消毒好的黑色湿布四周盖好,不许漏光,促使蚕卵转青齐一,室内温度调整到25~26℃,湿度80%~85%,干湿差1.5~2.0℃。
从点青包种之日算起,观察留样蚕种,一般当天上午点青完到第3天早上6时感光收蚁;下午或晚上点青则宜第4天早上6时感光。收蚁的具体做法是:将黑布揭开,平铺蚕种使卵面朝上,均匀感光。春季气温低上午9时左右收蚁,夏秋季气温高宜在上午8时前收蚁,收蚁时需动作快,同批蚕种的收蚁时间不可拖延太长。
2做好蚕室温湿度调节
在温湿度调节方法上应防止重加温轻补湿,重白天轻夜晚,重晴天轻雨天,重食桑期轻眠期,重温湿度轻换气等方面的不足。应做到适温适湿,避免温度过低(低于20℃)或过高(高于30℃),须确保按小蚕各龄期的标准温湿度饲养。1龄28.0~28.5℃,干湿差0.5℃;2龄27~28℃,干湿差1℃;3龄27℃,干湿差1.0~1.5℃,各龄期眠中比平时适当降低。无论春季或夏秋季,1~2龄须上盖下垫,全防干育,3龄只盖不垫,半防干育。掌握10日眠3眠,各龄期眠中不盖。避免低湿饲养,适时补温,昼夜和晴雨天室内温度保持平衡,忌饲养过程中温度忽高忽低。每日给桑前30min揭开薄膜通风换气,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均匀,使小蚕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小蚕共育技术试析论文
1重视蚕种催青、补催青及收蚁工作
无论低温或高温天气,不经过催青保护都会使小蚕体质虚弱、发育不齐、抗病力低,催青技术是养蚕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蚕种从冷库领出后应尽量避免不利的气候环境,缩短蚕种在途中时间,集中回到催青室后及时将蚕种摊开,采用两段简易催青法,即出库后1~4d和出库后5~9d2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线标准下进行保护。第1阶段(出库后1~4d):温度为24~26℃,干湿差1.0~1.5℃,自然光线下保护;第2阶段(出库后5d至点青):温度27~28℃,干湿差0.5~1.0℃,每日感光18h,人工增加光照6h。催青过程中温度过低(低于20℃)或过高(高于30℃)都不利于蚕种孵化,低温时要注意加温补湿,高温干燥要补湿降温;同时为让蚕种感温均匀,每隔3~4h要调换蚕种的位置,保证蚕种上、下、左、右感温均匀。
当1张蚕种有80%~85%卵已点青时,小蚕共育户及时从催青室领回,用宣纸将蚕种包好,平铺置于消毒过的蚕匾中,用消毒好的黑色湿布四周盖好,不许漏光,促使蚕卵转青齐一,室内温度调整到25~26℃,湿度80%~85%,干湿差1.5~2.0℃。
从点青包种之日算起,观察留样蚕种,一般当天上午点青完到第3天早上6时感光收蚁;下午或晚上点青则宜第4天早上6时感光。收蚁的具体做法是:将黑布揭开,平铺蚕种使卵面朝上,均匀感光。春季气温低上午9时左右收蚁,夏秋季气温高宜在上午8时前收蚁,收蚁时需动作快,同批蚕种的收蚁时间不可拖延太长。
2做好蚕室温湿度调节
在温湿度调节方法上应防止重加温轻补湿,重白天轻夜晚,重晴天轻雨天,重食桑期轻眠期,重温湿度轻换气等方面的不足。应做到适温适湿,避免温度过低(低于20℃)或过高(高于30℃),须确保按小蚕各龄期的标准温湿度饲养。1龄28.0~28.5℃,干湿差0.5℃;2龄27~28℃,干湿差1℃;3龄27℃,干湿差1.0~1.5℃,各龄期眠中比平时适当降低。无论春季或夏秋季,1~2龄须上盖下垫,全防干育,3龄只盖不垫,半防干育。掌握10日眠3眠,各龄期眠中不盖。避免低湿饲养,适时补温,昼夜和晴雨天室内温度保持平衡,忌饲养过程中温度忽高忽低。每日给桑前30min揭开薄膜通风换气,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均匀,使小蚕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小蚕共育技术分析论文
1蚕室蚕具的准备
共育小蚕要有条件较好的共育室。一般要求共育室能保温保湿,光线均匀,空气流通,水泥地面,墙面批灰,有天花板便于消毒和清洗。每共育10盒蚕种需蚕房面积10~15m2、蚕匾80个(每个面积0.7m2可共育蚕至4龄饷食),以及相配套的蚕架等蚕具。还需要约5kg漂白粉、1盒抗菌素、1包“防病一号”、石灰20kg等蚕药。
2抓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
要使共育的小蚕不感染病原,蚕体强健,必须做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一般在养蚕前1周左右进行,如果用共育室催青蚕种,宜在蚕种出库前5~7d进行消毒。消毒前首先应清理好蚕室环境,铲除周围杂草,疏通水沟,共育室内更应打扫干净。然后进行“两消一洗”即先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一般保持湿润几小时后即可进行清洗,待室内及蚕具晾干后再进行消毒。养蚕前最后1次消毒一定要做到全面彻底。消
毒后要避免蚕室、蚕具再次污染,并将蚕匾等用具晾干,待养蚕时使用。
3蚕种补催青
剖析金寨县养蚕技术发展过程论文
摘要介绍了金寨县蚕种催青、养蚕方法、上蔟技术、采售茧、消毒防病和养蚕布局的发展历程,以期为桑蚕饲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桑蚕饲育技术;发展历程;安徽金寨
金寨县是安徽省9个重点蚕茧生产县之一,产业的规模曾连续34年居全省之首,养蚕技术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创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蚕种催青
解放前蚕农不懂蚕种催青与补催青技术,每年春天桑树发苞时,农家妇女把蚕种放在胸前暖种,15d左右孵出蚁蚕。1954—1981年,采用木炭加温,室内四壁喷水补湿。1980年由“渐温常规催青法”改为“三段简易催青法”,简化调温补湿操作程序。1982年购进2台电热加温补湿器,并配有自动控制装置。1983年又购进7台,基本上实现电气化催青。1987年以后,催青室安装空调器调节温度,用自动补湿器调节湿度。催青式具也进行革新,1985年之前,一直采用木条作插种线架放置蚕种进行催青,从1986年开始改用木制催青框,可以放置双层蚕种,插种简便速度快,同时提高催青室利用率,且洗刷消毒方便。2006年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借此机会进行了全自动化蚕种催青室改造,目前蚕种催青实行全自动化操作,紫外线消毒,电脑模拟控制,设定温湿度室外进行操作[1]。
2养蚕方法
蚕业管理站工作报告
使专业人员能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掌握栽桑养蚕新技术的运用推广,5重抓专业技术队伍的业务培训学习。健全制度,责任到人。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创新产业新技术的运用推广。积极引进外地先进经验,灵活运用于我县蚕桑生产,为促进我县蚕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一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重抓落实。为蚕农提质增效工作的动身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经大家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学习、促生产、扎实推进效能建设
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单位实际。不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业务上重点学习栽桑育苗、栽桑、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及方格簇的运用推广。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定期与不定期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扎实推进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二、抓蚕桑亮点。促进产业发展
促进全县蚕桑产业发展。1重抓20年高产优质桑园基地的规划建设。
二春蚕饲养技术
1饲养二春蚕的好处
一是增加发种量。二春蚕一般占一春蚕的70%以上。可饲养12张/hm2以上,年平均发种可达52.5~60.0张/hm2,提高了单位面积的饲养量和产茧量。二是气候相对夏蚕及中秋蚕适宜。二春蚕时桑叶质优良,大田农作物未到农药使用高峰期,保证了蚕作的安全,适宜饲养。三是二春蚕比中秋蚕产量高,茧质优。2003年丰县二春蚕平均产量570kg/hm2,比中秋蚕的502.5kg/hm2增67.5kg/hm2,增长13.3%。2004年全县二春蚕平均产量636kg/hm2,比中秋蚕的591kg/hm2增45kg/hm2,增长7.6%。实践证明二春蚕产量远高于中秋蚕,而且二春蚕的茧质也明显好于中秋蚕。四是由于推迟了夏伐时间,黄化叶及硬化叶少,叶质较好,并且减轻了某些桑树病虫害,如桑象虫、桑天牛等。五是饲养二春蚕后,可以将两季秋蚕合并为一季秋蚕,8月25日左右出库,这样可以利用秋季最佳气候条件避免加温。二秋并一秋可以减少饲养环境中病原物,大大降低秋蚕发病率。
2二春蚕的饲养技术
2.1适时出库
一春蚕一般比常规出库时间提前2~3d,二春蚕出库一般在5月22~23日,6月初收蚁,确保6月底前上蔟。这样既能避开大蚕高温多湿或高温闷热等不良环境,又能提早夏伐。
2.2收蚁时间与饲养量
县蚕管站效能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重抓落实。为蚕农提质增效工作的出发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经大家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学习、促生产、扎实推进效能建设
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在业务上重点学习栽桑育苗、栽桑、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及方格簇的运用推广。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定期与不定期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扎实推进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二、抓蚕桑亮点,搞好桑园管理工作,促进产业发展
1、重抓20年高产优质桑园基地的规划建设,促进全县蚕桑产业发展。
2、做好桑园管理工作。抓好翻挖、嫁接、施肥、除草、及防治病虫害等各项工作,为多养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促进了蚕业的稳步发展。
蚕桑局上半年业务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规模发展,科学推进蚕桑专业村建设
建设蚕桑专业村,走成片栽植,集约发展,是立足我县“三农”工作实际,加速蚕桑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去年建设双庙乡九贤寺蚕桑专业村的基础上,今年全县又从浙江调回“农桑14号”嫁接良桑苗82.5万株,在双庙乡九贤寺村、南岳寺村、芝麻沟村、福善镇牌坊村等蚕桑专业村,栽植成片密植桑园817.5亩,使专业村新发展良桑面积**到了1200亩。蚕桑专业村桑树基础和桑树质量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激发了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专业村今年春季发种量在全县发种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普遍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基本实现了我县蚕桑生产发展模式,由分散发展向重点突破,由分散种养向规模发展的转变,并逐步形成了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特色产业。
(二)集中共育,科学推进蚕桑生产技术更新
“养好小蚕七成收”。养好小蚕是突破我县养蚕单产不高,经济效益偏低的瓶颈的关键措施。今年在巩固福善小蚕共育的基础上,又在双庙乡九贤寺村、南岳寺村、三合寨村、芝麻沟村、科技园新增小蚕共育室9个,共育小蚕515张,使全县小蚕共育室**到了13个,共育量**到了755张,实现了专业村村村有共育,重点社小蚕共育化。严格操作技规,共育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龄期经过缩短,解决了蚕农年龄偏大、技术缺乏、养小蚕难,养蚕与农活打斗等问题,降低了养蚕成本,深受农民欢迎。
(三)改良簇具,科学提高蚕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