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工业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9 14:50: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县域工业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强化县域工业经济策略
规模以上工业(即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因此,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是发展规模经济、增强产业聚集、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壮大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正确分析工业经济特别是规模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思考促进规模工业发展的应对策略,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县域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机制缺陷。在县域发展起来的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属非公有制经济,以民营企业为主,而且以家族式组织管理形式居多,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上存在较大缺陷。虽然家族制组织形式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优势,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较高层次后,就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缺陷,加大了企业拓展空间的难度,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县域内工业大部分属传统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尽管在培育拳头产品、创名牌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大多数产业领域,产品结构水平依然较低,缺少具有较高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市场占有率、能够带动整个产品结构升级的名牌产品群。
(3)企业之间关联度低。由于县域内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效益不高,企业间关联度低,配套能力差,没有能够形成使众多中小企业围绕大型骨干企业发展的格局,因而难以把小企业纳入大企业、龙头企业的资产链、技术链和品牌链的协作体系之中,难以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4)科技创新作用较弱。民营企业吸收科技人才难度很大,人才少、忽视科研投入,企业技术水平处于较低层次,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即使一些技术水平稍高的企业,也主要是依靠引进境外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技术在外情况比较突出。
县域工业经济转型途径研究
江阴市工业经济发展特征及转型升级迫切性
1.工业经济发展特征江阴市作为我国“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经历了乡镇企业改制的阵痛后,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工业经济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工业经济支柱地位突出。江阴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从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间,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占GDP比重从59.34%调整为56.95%,十年来仅下降2.39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34.36亿元上升为2012年的6460.99亿元,12年内翻了三番多。此外,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企业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江阴市的工业经济效益和质量逐年提高,产业发展正悄然转型。企业“橄榄型”分布特征显著。江阴地区规模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企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橄榄型”分布特征,大中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多。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003.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高达92.91%。从企业的规模化分布来看,江阴市亿元以上大型企业较多,其中华西村、新长江实业、兴澄特钢、三房巷集团、阳光集团、海澜集团、澄星实业、新扬子船厂等8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200亿元,西城三联、法尔胜集团、双良集团、华宏实业、利电能源等5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100亿元,5家企业超50亿元,8家企业超30亿元,14家企业超20亿元,25家企业超10亿元[7]。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江阴作为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一直以来较为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公共研发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到2012年底,全市近7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均设置了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3%的平均水平。其中省级以上创新研发机构超过100家;建成“三创”载体面积200多万m2,一批“530”项目注册落户在高新技术创业园、百桥生物科技园、临港新城软件科技园等三创载体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了地区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的加大,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从2005年的68.3%上升到2012年的75%,7年内上升了6个百分点。产业空间多极化布局。除了中心区域内开发区以外,个别骨干企业分布在诸如周庄、华士、新桥等工业经济较好的乡镇,形成了独特的工业经济板块。比较典型的是,2012年,华士镇亿元以上企业超过90家,工业总产值超过90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0%。从空间上看,除澄南六镇以生态功能性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以外,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首的中心区域、以临江区域四镇形成的临港新城开发区以及周庄、华士、新桥形成的澄东片区工业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0%左右,形成“三足鼎立”、特色产业功能布局的局面。
2.转型升级现实需求作为我国百强县之首,30多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业经济一度成为推动江阴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环境要素的倒逼,迫切需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率先发展的大框架下,加快推进江阴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总体而言,促使江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主导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相对偏重。到2012年底,江阴市传统的纺织、冶金、化工三个行业比重超过60%,轻重工业比接近0.5,以科技为内涵的深加工、精加工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尚未确立。二是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江阴制造业大多以原材料加工和中间产品生产为主,产业链中的延伸产品(设备)及其制造企业数量偏少、规模不大,后道产品结构不完善,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偏弱,一些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矛盾相对较为突出。三是资源要素依赖偏紧。多年来,江阴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大量增加劳动力和资源投入,大量消耗土地资源和矿物资源。资源消耗和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导致全市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水耗等指标均高于无锡和全省平均水平。
江阴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和路径
1.宏观层面转型升级路径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江阴市作为百强县之首,需要在工业企业中分离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贸易营销、信息和商务服务等服务环节,形成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前、产中、产后完整的生产服务体系,提升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适当将区域内诸如冶金、纺织等位于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线(华西村的冶金、周庄的纺织)转移出去,转型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江阴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之一,形成专业生产服务对工业经济的配套支撑,突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强化市域工业经济的集约化布局。构建“一城两翼”的空间布局框架。“一城”主要指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都市经济为特征的城市经济产业,工业实施“退城进园”策略,不再扩展工业用地空间。“两翼”分别指临港新城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新城依托港口岸线资源,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现代物流为特色的四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则依托现有IT、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打造全市新兴产业发展高地,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中观层面转型升级路径全面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一是加快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壮大以光伏、风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以工程机械装备、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成套装备及其配套产业为主要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石化新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等产业。二是集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培育发展以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生物芯片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新传感器产业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具有江阴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同时,通过淘汰一批、重组一批、转移一批的方式,降低冶金、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规模,提高其发展质量,从整体上改变江阴市工业经济的轻重比。推进产业“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在全市着力推进示范和试点企业建设,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重点项目实施,形成示范推进,典型引路,服务支持的发展模式;二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研发技术的紧密结合,不断突破自动化关键技术、工业控制自动化关键技术等,努力提高江阴钢铁、机械、纺织、能源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骨干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管理生产周期,提高劳动效率和企业综合竞争力,有效推进信息化与生产制造业高度融合。
探究县域工业经济飞速前进分析论文
2009年,县委、政府提出“准确把握形势,积极抢抓机遇,力保经济增长,促进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实施“四大”战略措施,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渗透、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煤电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确保了全县工业经济一直持续呈现出规模企业高位增长、骨干企业快速发展、重点项目不断推进、乡镇工业不断提高的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县域经济发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立足特色资源,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手段,全力实施“三大工程”,工业经济持续呈现出块头明显增大、效益明显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发展势头。
随着神武高等级旅游公路、十房高速、谷竹高速和十宜铁路的开工建设,将彻底打破制约房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房县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大变局,为此,作为经济主管部门,特对2010年全县工业经济提出以下思考。
一、2009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2009年,全县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30%,占年计划28.5亿元的116%;实现工业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51%,占年计划7.5亿元的131%;工业占GDP比重达到33.4%,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61%,全县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办大工业的氛围已经形成,工业经济的比重增加,块头壮大,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2、工业企业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军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保障机制探析
一、开展科技创新
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的开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政府的引导。因此,县域政府部门需要对现有科技支持政策作出树立,通过分析不足与弥补劣势来对科技支持政策作出完善。同时,县域政府部门有必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出发点,构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并以科技创新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据,结合县域自身产业结构,来构建全面的科技创新保护机制与产学研合作机制,从而使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县域政府部门有必要设置科技创新监督部门,并负责对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作出监督,对企业开展自主科技创新进行引导。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自主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与金融机构资金介入的科技创新融资体系,从而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工作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县域政府部门所发挥的引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因此县域政府部门需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对民间资金进行吸引,并对科技研发单位进行资金注入与扶持,从而确保工业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风险投资可以利用。另外,在财政投入方面,县域政府部门应当将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资金,并保持一定的年增长幅度,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近年来,太谷县加大科技投资的力度,建立医药园区、食品园区,鼓励企业开发研制新产品,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在科技研发上,采取“企业投入、政府奖补”的办法,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2013年太谷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达8085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2377万元)的1.44%;,占全县GDP(660005万元)的1.22%;占有科技活动项目企业总产值(269660万元)的3.0%。
二、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式方式,对于实现区域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首先有必要以节约降低能耗、节能减排为指导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则应当根据区域产业优势推动特色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强调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对环境进行保护,并对资源做出充分的利用,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同时要求工业发展中做到污染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县域政府鼓励企业在生产中使用清洁生产方式,并降低生产能耗,通过革新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消耗量。另外,在县域工业园的建设中,需要重视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通过实现企业之间的废物交换和重复利用来构建生态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当然,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仅仅依靠一家企业是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的,因此,县域政府应当用政策进行引导、法律进行规制,促进社会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氛围。为了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应当重视对自身的优势资源做出充分的利用。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有利于构建县域特色产业,同时有利于提升社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此方面,主要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挖掘县域优势资源。这种优势资源指的是县域中能够创造独特经济价值的各类特色资源,包括生态环境资源、社会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产业结构资源等;二是要对产品特色做出定位。特色产品的定位不仅要以资源为依据,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实现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来选择生产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活力的产品;太谷县建立的恒达循环经济园,利用生产煤焦的余热来发电,发的电能够满足整个生产的需求,既利用了余热,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又为企业的生产降低了成本。
三、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
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求县域政府部门能够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求县域政府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与财政支持力度,通过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来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等。同时政府有必要从政务方面做出改革,通过构建问责制度、限时制度和责任追求制度来实现行政效应的提升,从而为外资的引进构建绿色通道;其次,在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推动县域服务型行业的发展,如信息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金融产业的发展中。其中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交流平台,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则能够优化工业发展中的流通,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则能够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因此,这些行业的发展也是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太谷县政府提出以服务促发展,完善各项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引入社会资本完成水秀新型产业园区、玛钢铸造园区道路、天然气管道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在土地供应上,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实行分级警示管理,建立用地黑名单制度;建立存量闲置建设用地库,加大自主造地力度,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确保落实1000亩建设用地指标。在资金保障上,完善政银企融资合作长效机制,做好助保贷工作,拓展产业升级贷业务范围,开发互助贷产品。
县域工业经济较快发展调研报告
一、园区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实施好×ד工业立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县工业连续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2007年3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工业发展载体”的发展目标,组建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班子,成立了专职工作机构,抽调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至此,××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进入实践阶段。
(一)园区规划完成情况
2007年10月,《××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于2007年11月通过市级评审,2008年8月通过省级评审,2008年10月经县委常委会决议通过,2008年11月27日经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查通过。2009年3月,《××工业园区田园片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通过县委、政府批准实施,成为指导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为“一园两片”的框架结构,控制面积9.7km2,位于田园镇、柯街镇境内,占地面积9.73km2。产业布局包括轻工食品、林竹产品、生物制药、特色矿冶、新型建材,其中:轻工食品、林竹产品、生物制药布局在“田园片区”及“柯街片区”南部;特色矿冶、新型建材布局在“柯街片区”北部。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县各级党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和《××县经济贸易局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中共××县经济贸易局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的通知》。作为局党委的主要负责人,我在参加集体学习和坚持自学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想,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确定以“加快我县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为此次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调研主题。在开展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同时,我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查、走访座谈等方式,着重对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园区软、硬件建设情况,园区企业的发展现状,园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开展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澄清了家底,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发展信心,逐步掌握解决园区发展困难的工作方法。
一、园区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实施好×ד工业立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县工业连续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2007年3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工业发展载体”的发展目标,组建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班子,成立了专职工作机构,抽调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至此,××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进入实践阶段。
(一)园区规划完成情况
2007年10月,《××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于2007年11月通过市级评审,2008年8月通过省级评审,2008年10月经县委常委会决议通过,2008年11月27日经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查通过。2009年3月,《××工业园区田园片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通过县委、政府批准实施,成为指导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为“一园两片”的框架结构,控制面积9.7km2,位于田园镇、柯街镇境内,占地面积9.73km2。产业布局包括轻工食品、林竹产品、生物制药、特色矿冶、新型建材,其中:轻工食品、林竹产品、生物制药布局在“田园片区”及“柯街片区”南部;特色矿冶、新型建材布局在“柯街片区”北部。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县各级党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和《××县经济贸易局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中共××县经济贸易局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的通知》。作为局党委的主要负责人,我在参加集体学习和坚持自学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想,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确定以“加快我县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为此次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调研主题。在开展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同时,我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查、走访座谈等方式,着重对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园区软、硬件建设情况,园区企业的发展现状,园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开展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澄清了家底,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发展信心,逐步掌握解决园区发展困难的工作方法。
一、园区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实施好×ד工业立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县工业连续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2007年3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工业发展载体”的发展目标,组建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班子,成立了专职工作机构,抽调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至此,××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进入实践阶段。
(一)园区规划完成情况
2007年10月,《××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于2007年11月通过市级评审,2008年8月通过省级评审,2008年10月经县委常委会决议通过,2008年11月27日经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查通过。2009年3月,《××工业园区田园片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通过县委、政府批准实施,成为指导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为“一园两片”的框架结构,控制面积9.7km2,位于田园镇、柯街镇境内,占地面积9.73km2。产业布局包括轻工食品、林竹产品、生物制药、特色矿冶、新型建材,其中:轻工食品、林竹产品、生物制药布局在“田园片区”及“柯街片区”南部;特色矿冶、新型建材布局在“柯街片区”北部。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县各级党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和《××县经济贸易局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中共××县经济贸易局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的通知》。作为局党委的主要负责人,我在参加集体学习和坚持自学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想,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确定以“加快我县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为此次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调研主题。在开展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同时,我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查、走访座谈等方式,着重对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园区软、硬件建设情况,园区企业的发展现状,园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开展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澄清了家底,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发展信心,逐步掌握解决园区发展困难的工作方法。
一、园区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实施好×ד工业立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县工业连续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20*年3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工业发展载体”的发展目标,组建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班子,成立了专职工作机构,抽调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至此,××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进入实践阶段。
(一)园区规划完成情况
20*年10月,《××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于20*年11月通过市级评审,2008年8月通过省级评审,2008年10月经县委常委会决议通过,2008年11月27日经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查通过。2009年3月,《××工业园区田园片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通过县委、政府批准实施,成为指导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为“一园两片”的框架结构,控制面积9.7km2,位于田园镇、柯街镇境内,占地面积9.73km2。产业布局包括轻工食品、林竹产品、生物制药、特色矿冶、新型建材,其中:轻工食品、林竹产品、生物制药布局在“田园片区”及“柯街片区”南部;特色矿冶、新型建材布局在“柯街片区”北部。
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县域工业经济大文章
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县域工业经济大文章
——平罗县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展望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助推器,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欠发达县尽快改变面貌的根本性举措。平罗县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县,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发展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资源开发为契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动力,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才能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才能尽快跻身于西部百强县之列。
一、“十五”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全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工作全局,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等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积极应对行政区划调整、煤、电、油、运、水紧张、“非典”、禽流感、五号病、霜冻灾害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困难,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县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五”计划目标全面完成,为“十一五”规划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年增长69.9%,年均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亿元,年均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亿元,年均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6.5亿元,年均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00元(1070美元)。预计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25亿元,年均增长15.2%;县级财政收入2.64亿元,年均增长30.3%,完成“十五”计划的277.8%,财政支付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的36.6:33.9:29.5调整为2005年的22:52:2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8.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29.5%提高到2005年的40%,提高10.5个百分点。
县域工业经济较快发展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示精神,根据省、市、县各级党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和《××县经济贸易局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中共××县经济贸易局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的通知》。作为局党委的主要负责人,我在参加集体学习和坚持自学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想,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确定以“加快我县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为此次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调研主题。在开展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同时,我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查、走访座谈等方式,着重对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园区软、硬件建设情况,园区企业的发展现状,园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开展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澄清了家底,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发展信心,逐步掌握解决园区发展困难的工作方法。
一、园区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指示精神,实施好×ד工业立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县工业连续倍增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2007年3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建工业发展载体”的发展目标,组建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班子,成立了专职工作机构,抽调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至此,××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进入实践阶段。
(一)园区规划完成情况
2007年10月,《××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于2007年11月通过市级评审,2008年8月通过省级评审,2008年10月经县委常委会决议通过,2008年11月27日经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查通过。2009年3月,《××工业园区田园片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通过县委、政府批准实施,成为指导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为“一园两片”的框架结构,控制面积9.7km2,位于田园镇、柯街镇境内,占地面积9.73km2。产业布局包括轻工食品、林竹产品、生物制药、特色矿冶、新型建材,其中:轻工食品、林竹产品、生物制药布局在“田园片区”及“柯街片区”南部;特色矿冶、新型建材布局在“柯街片区”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