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财政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9 14:04: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县乡财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县乡财政困难调研报告
“国家财政蒸蒸日上,省级财政稳稳当当,市级财政摇摇晃晃,县级财政哭爹叫娘,乡级财政精精光光。”这是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它形象地描绘出了当前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的窘境。这几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收入虽然逐年迅速增长,但基层财政仍然吃紧。尽管中央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但是基层财政依然困难重重,在西部地区尤其突出。县乡财政如何走出困境,做大财政“蛋糕”,本文以覃塘区为例,对当前我市县乡财政困难的缓解之策作一些探讨。
一、县乡财政困难状况
覃塘区成立于20**年,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全区共辖10个乡镇,总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52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20**年,全区财政收入11331万元,财政供养人数9200多人,属典型的“吃饭”财政。20**年农村税费改革后,覃塘区财政困难状况日渐加剧。突出表现在:
1、基层政权运转和工资发放困难,一些津贴、补贴无法发放。基层政府运转艰难主要体现在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由于财力所限,“吃饭”都成了问题,许多基层全额预算管理单位的办公经费在基层预算中被不断削减,办公经费标准不断降低;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被逐步推向市场,只是保留了小部分财政拨款。20**年,覃塘区区直单位按平均每人每月200元,乡镇按平均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安排公用经费。在不允许拖欠工资的硬性规定下,干部职工工资基本上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但是一些津贴、补贴无法发放,涉及干部职工福利的一些政策无法实施。如作为职工住房基本保障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覃塘区因为财力困难,目前还无法实施。
2、基层财政赤字严重,财政资金周转困难。目前,我市相当县区、乡镇财政出现赤字,尤其是乡镇一级,整体账面上虽然表现为结余,但实际上却是赤字,主要是基于各方面的考虑,把一些实际已经发生的支出作挂帐处理,不列入当年支出,以求预算收支平衡。财政资金周转基本上依赖上级财政调度资金维持运转,同时欠拨专款较严重,有时依靠借款维持正常运转。
3、县乡政府负债问题严重,基层财政风险不断累积。由于历史原因,加上不能按期归还债务,财政负债沉重。20**年末,覃塘区各级政府债务余额将近2亿元,其中,解决地方金融风险专项借款4269万元,教育“两基”欠款2596万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负债2000多万元,这些沉重的债务,进一步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县乡财政改革调研材料
*县地处淮北平原,辖19个乡镇、办事处、场。现有人口126万,耕地180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税,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乡镇债务负担过重、财政困难。20*年我县成立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按照“票据统管、采购统办、集中收付、账户统设、预算共编”取消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一切收支账户,乡镇所有预算内收入、非税收入、上缴县级国库,所有支出由县乡镇核算中心根据支出性质按规定办理支出。在不改变乡镇资金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性资金实行集中管理。
一、乡财县管改革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县实行“乡财县管”后的主要成效:
(一)规范了收入征管,挖掘了收入潜力。实行“乡财县管”,不仅规范了农村税费改革后的税收征管,而且有效遏制乡镇财政支出需求的膨胀,明显减少了乡镇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从根本上治理了乱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既从源头上杜绝了乱收费、乱摊派现象的发生,又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乡镇预算内外财力,有效保证了乡镇的基本支出需要。
(二)加强了支出管理,确保了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通过实行“乡财县管”,使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在乡镇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财政管理框架。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加强了支出管理,规范了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支出应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保障乡镇工资正常发放,杜绝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实行乡财县管后,在加强支出管理的同时,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乡镇不仅不能随意进人,还对原有的不在编人员进行了清理清退,清退人员财政一律不再供给。
(三)有效遏制了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乡镇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债务负担太重、窟窿太大。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不能随意举债,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改革后,通过彻底清查乡镇债务,对乡镇债务“先刹车、后消肿”,遏制债务膨胀。
县乡财政所事迹
局把这一工作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事情来抓,农村税费改革方面。精心组织,局领导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深入乡村和农户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可行方案,切实减轻农户负担,全县共减轻农民负担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局领导深入调查研究,改进木材特产税征管方法,实行税费挂钩征收,每年比原来增加税收0多万元。通过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年、年两年里,县本级财政消赤减债万元,年3年乡镇财政消赤减债万元。
财政局领导班子,几年来。带领全县财政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爱岗敬业,大力推行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使我县财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年以来,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双文明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团结奋进齐举力优胜劣汰竞风流
行使着县乡两级政府“管家”职责,县财政系统有干部职工多人。担负着生财、聚财、用财的使命。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县乡机关运转与社会稳定发展进步。为了不负人民的重托,局领导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从我做起,勇于开拓、廉政勤政,弘扬正气,把带出一支懂管理、廉洁勤政的过硬财政队伍。局班子以团结、民主、实干、进取”为建设目标,通过抓住思想教育,采取上党课、组织学习讨论、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如何搞好班子团结,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如何开拓进取,怎样廉政、勤政”等一系列专题讨论,加强班子成员党性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能力。局长处处模范带头。财政局的班子建设中,讲大局、讲团结、讲民主、讲真诚,从自身做起。处处注意团结同志,与大家坦诚相待,不搞一言堂,坚持群言堂,凡是财政改革、人事、基建等大事,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班子里民主空气浓,班子成员都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既分工又协作,依照各自分工,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班子具有坚强的凝聚力、整合力、战斗力。同时,狠抓中层骨干队伍的建设。局里制定了岗位责任制、考核、轮岗、末位淘汰制、任前戒勉谈话制、离岗审计制等监督制约机制,通过进行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促使各项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实。仅年全局受到县以上各级惩处的就有人次。同志还被授予“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镇财政所被评为全省先进财政所。
率先垂范倡廉政堵塞漏洞强管理
就尤为重要。要带出一支高效廉洁的队伍,打铁先要本身硬,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如何对待手中掌管的钱?局里制定了财政干部的五不”原则,即:近财不沾,近财不贪,财政工作性质特殊每天与资金往来打交道。加强队伍廉政建设。近财心不乱,近财手不伸,近财嘴不馋。局里成立廉政领导班子,大力开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建议财政干部要“做事上进,做人干净,群众满意,领导放心”并以局里的先进人物陈志栾等人为榜样,进行对照,找差距。同时,运用局里违纪违规的反面例子,进行教育,敲警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使人人树立廉政为民观念。局领导带头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处处以身作则,做廉政勤政的表率。局机关建立了考勤登记、查岗制度,局领导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为了节约开支,局里对公费报销的电话实行“总量控制,分解到岗,限额报销,超支自负,节余归公,定期公布”几年来,局领导无一人超标报销电话费,每年局机关节约电话费多元;对车辆管理实行用油定量管理,按出车里程供油,私事用车照章按里程计价,先交费,再派车。局领导还带头取消了坐单位车辆到市区和县内下乡出差的市内交通费和途中补助。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局对工程建筑和招待费实行了严格的监管。去年局里新修了一栋办公大楼,基建工程和办公用具购置从头至尾,实行集体民主决定,严格按合同办事,七个局领导,无人吃施工队和商家一餐饭。确定会议室装修过程中,有一装修队给分管工程的局一个红包,当即予以拒绝。后来,装修工程通过招标,节约资金余万元。公款接待方面,凡开支一律由办公室核实开具接待开餐证明单,实行对口接待,无关人员一律不参加,对没有开具接待开具证明单和逾越规定时间报帐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局长更是严以律己,带头垂范,有人称他为“某乡一财政所长的亲属求他办事,事后到家中放下一个红包就走了没有其他人知道,还是把钱交给局纪检组,退还给了当事人。局班子坚持每月集体学习一次,半年过一次民主生活会,会上,每人都要汇报廉政勤政情况,领导们互相还要提意见、建议,负责廉政工作的局领导和监察的纪检领导,要反馈群众意见,敲警钟,教育在前,防患于未然。
加强国内县乡财政收支能力思索
近年来,中国县乡财政困难较大,已经成为妨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县乡财政能否走出困境,关系到中国公共财政的振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一、中国县乡财政收支的现状
1.县乡财政负担沉重
在地方财政层面上,县乡财政作为国家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基层政府筹集资金、分配财力,保证基层政权运转的重要职能,县乡两级政府担负着为占全国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包括一般行政管理、农村义务教育、社会福利、公共安全、支持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1999年以来,中国先后四次出台政策上调了干部职工工资,同时按照政策规定,农业、科技、教育支出要求按超出同期财政增长比例增加,使县乡财政中农业、科技、教育支出基数越滚越大。此外,虽然大多数的三农支出是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的,且近几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资金的比重逐年提高,但地方财政仍然需要配套负担了支农支出中的大部分份额,其中在很多支出项目中,地方的负担比例要高于中央,这也客观上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
2.县乡财政自有财力不足
县乡财政来源单一,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较大,在实行税费改革后全国许多县乡明显感觉到财政收入紧张。目前中国许多县域经济缺少充满活力、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县乡财政收入总量必然减少。在乡(镇)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越是财政困难的地方,农业税占的比重越大。在中国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契税后,县乡的财政收入情况更加紧张。大部分乡镇的财政收入只有几十万,乃至十几万,主要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
县乡财政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县乡是我国农村的基层单位在今后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乡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但是近年来县乡财政风险问题的凸显及其严峻化已经成为妨碍县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或隐患。因此本报告将对县乡财政风险的现状、成因、影响和防范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促进县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思路。
一、县乡财政风险的现状与负面影响
对于财政风险不同的研究者通常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其不同的具体界定。但我认为迄今为止刘尚希的定义较为全面而又简洁地概括了财政风险的本质。根据这个定义所谓财政风险是指“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受到损害的可能性。”据此可以推论财政风险并非单纯的财政部门风险而是政府和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最终面临的公共风险。财政风险与财政困难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财政困难是针对现实的具有确定性而财政风险是指向未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现实的财政困难如果不消除就会转化为未来的财政风险。但是当前乃至今后的政府政策和政府行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甚至自然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未来的财政风险。对于财政风险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财政风险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债务风险即财政缺乏清偿能力是财政风险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刘立峰。财政风险一般具有体系性、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三重特点。
当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风险问题较重且呈日趋加重之势。主要表现是一县乡政府的负债种类繁多、规模较大且有不断扩张之势呈现负债问题严重化和隐性负债显性化、或有负债直接化并存发展的特征。特别是近年来县级财政的赤字面不断扩大乡镇负债普遍化的趋势已在县市级迅速蔓延。二县乡财政的增收渠道不畅财政收入的增长赶不上财政支出的扩大导致其债务清偿能力的增长比较缓慢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负债规模远远超出可用财力。
从大量文献研究和笔者的相关调查来看日趋严重的县乡财政风险问题已经并将继续产生以下负面影响。一影响县乡政府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县乡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工作陷入恶性循环。二妨碍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增加甚至形成政府运转支出挤占公共建设支出、农村公共品供给只能依赖借债或罚款的局面。三削弱县乡财政的支农能力导致实际的财政支农只能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影响财政支农的宏观效果。四助长县乡政府的“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倾向蓄积妨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五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林特产税等中央惠民政策的可持续性加剧近期和长远的农村稳定问题。
二、县乡财民风险的成因
县乡财政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县乡是我国农村的基层单位,在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乡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近年来,县乡财政风险问题的凸显及其严峻化,已经成为妨碍县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或隐患。因此,本报告将对县乡财政风险的现状、成因、影响和防范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促进县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思路。
一、县乡财政风险的现状与负面影响
对于财政风险,不同的研究者通常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其不同的具体界定。但我认为,迄今为止,刘尚希(2003)的定义较为全面而又简洁地概括了财政风险的本质。根据这个定义,所谓财政风险,是指“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受到损害的可能性。”据此可以推论,财政风险并非单纯的财政部门风险,而是政府和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最终面临的公共风险。财政风险与财政困难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财政困难是针对现实的,具有确定性;而财政风险是指向未来的,具有不确定性。现实的财政困难如果不消除,就会转化为未来的财政风险。但是,当前乃至今后的政府政策和政府行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甚至自然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未来的财政风险。对于财政风险,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财政风险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债务风险即财政缺乏清偿能力是财政风险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刘立峰,2002)。财政风险一般具有体系性、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三重特点。
当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乡财政风险问题较重且呈日趋加重之势。主要表现是:(1)县乡政府的负债种类繁多、规模较大,且有不断扩张之势,呈现负债问题严重化和隐性负债显性化、或有负债直接化并存发展的特征。特别是近年来县级财政的赤字面不断扩大,乡镇负债普遍化的趋势已在县市级迅速蔓延。(2)县乡财政的增收渠道不畅,财政收入的增长赶不上财政支出的扩大,导致其债务清偿能力的增长比较缓慢,财政收支缺口不断扩大,负债规模远远超出可用财力。
从大量文献研究和笔者的相关调查来看,日趋严重的县乡财政风险问题,已经并将继续产生以下负面影响。(1)影响县乡政府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县乡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工作陷入恶性循环。(2)妨碍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增加,甚至形成政府运转支出挤占公共建设支出、农村公共品供给只能依赖借债或罚款的局面。(3)削弱县乡财政的支农能力,导致实际的财政支农只能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影响财政支农的宏观效果。(4)助长县乡政府的“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倾向,蓄积妨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5)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林特产税等中央惠民政策的可持续性,加剧近期和长远的农村稳定问题。
二、县乡财民风险的成因
县乡财政困难问题报告
国务院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从今年起,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这项政策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9亿农民的关爱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各地农民为之欢欣鼓舞。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制传统,从根本上破解了“黄宗羲定律”,对此,社会各界都曾予以高度评价。
但是,取消农业税之后会带来一系列经济问题。比如:取消农业税之后,原来搭在农业税上的收费是否应该取消?如果所有的税负(包括收费)都取消的话,中国9亿农民还要不要承担税负?本来困难就较多的县乡财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县乡财政今后怎么办?总之,取消农业税这项政策出台后需要经济理论界迅速回答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其他许多配套改革迅速跟上,否则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初衷能否实现是令人怀疑的。为此,我们就取消农业税后的县乡财政困难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以其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一、取消农业税将使县乡财政“难上加难”
1.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后的县乡财政本来就较为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我国县乡财政收支规模在不断扩大,县乡财政运行普遍较为困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乡财政则更为困难。据有关部门统计,**年和**年,全国欠发工资县分别达到779个和797个,出现欠发工资的县涉及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全国乡镇本级预算收入1051亿元,平均每个乡镇预算收入231万元;同年,全国乡镇政府负债总额达到1081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238万元。①「何成军:《县乡财政困难:现状、成因、出路》,载《中国农村经济》,**年第2期。」由于《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允许出现财政赤字,不能举借债务,所以,一些县虽账面无赤字,却普遍存在巨大的隐性赤字,即以当年应付未付的各种支出拖欠,或以负债、寅吃卯粮等形式存在的赤字。因此,实际发生赤字县、乡的数量和赤字规模可能会更大。
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的县乡财政运行普遍较为困难的原因,当然是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的,除此之外,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一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使事权有所下移,财权有所上划。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年,全国财政收入1134万亿元,其中,中央占51%,省级占10%,地(市)级占17%,而有着2千多个县级财政、4万多个乡级财政的两级财政收入共计仅占22%.①「李茂生,陈昌盛:《中国:农民减负、县乡财政解困的财政对策》,载《财贸经济》,**年第1期。」但是,县乡两级政府却承担着义务教育、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农业基础设施、城镇社会保障等刚性很强的事权。由此可见,县乡两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统一是比较严重的。二是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有比较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与之配套来矫正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不均等,以保证最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为县乡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分税制改革以来,转移支付制度从无到有,比重不断提高,显示了中央财政的均衡调控能力增强,但与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公共产品和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比仍很不够。转移支付制度中沿用的基数法对于中西部以农业为主的县乡极为不利,单一的专项补助形式在整个转移支付中的比重也太大。并且,转移支付的法制化、透明度、规范性也不够。这种不健全的转移支付制度使得一部分县乡政府花较多的精力跑关系要钱,造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使转移支付出现不公平,挫伤另一部分县乡政府的积极性,加剧了县乡财政的困难。三是近几年来的农村税费改革使一些县乡财政收入减少。近几年来,中央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农村税费改革真正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加重了一些主要靠农业税费为经济支撑的县乡财政的困难。四是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制约县乡财源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受宏观经济大背景的影响,不少县域经济中的小工业生产被淘汰,农村经济发展也乏力,致使一些县乡财源不增反减,财政收入难以增长。五是财政供养人员过度膨胀,致使一些县乡财政成为“吃饭”财政,甚至“吃饭”难保。
县乡财政分税制研究论文
摘要:面对如何解决取消农业税新形势下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国内学术界目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通过继续贯彻、完善省以下分税制来解决,另一种则强调要“因地制宜”而不能统一化地实行省以下的分税制。本文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澄清两者的一些实质性分歧所在,并进一步探讨面对财政困难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关键词:县乡财政困难;省以下分税制;事权;财权;财力
Abstract:howtoresolvethefaceoftheabolitionofagriculturaltaxinthenewsituationoffinancialdifficultiesincountiesandtownships,thecurrentdomesticacademiathereweretwodifferentpointsofview,aviewthatshouldcontinuetoimplementandimprovethetaxsystembelowtheprovincialleveltoaddress,andtheotherstressesTo"localconditions"andcannotbeunifiedintheprovincefollowingtheimplementationofthetaxsystem.Inthispaper,thesetwoviewsarecomparedandcomments,bothtoclarifysomeofthesubstantivedifferencesandtofurtherexplorethefaceofthefinancialdifficultiesofcountyandtownshipfinancialsystemreformshouldgo,whatkindofroad.
Keywords:financialdifficultiesofcountiesandtownships;taxsystembelowtheprovinciallevel;powers;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financial
前言
我国近年来县乡财政困难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的局面更加严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的县乡财政更是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县乡财政困难,财经理论界做了大量的研讨,其中最核心的争论焦点是为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对省以下分税制还要不要贯彻的问题。近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几位学者——贾康和刘尚希等在《中国改革》等期刊中发表的几篇论文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具有典型性,他们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向了一个新高潮。本文就将以这些研究为基础,对这几位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总结、比较、评述,并进一步深入分析面对县乡财政困难分税制改革究竟应该走向何处。
试议县乡财政监管的问题及办法
一、县乡财政监督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县乡财政监督主体弱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机构编制不健全,在县乡一级,很少有独立的财政监督专职机构,一般财政监督机构和其他机构合并办公,因此使得责任心不强,监督工作大受影响。二是人员不足。县乡财政部门基本没有配备专职的财政监督人员,自身财政部门都是一人多岗现象,很难在配备专职财政监督人员。三是自身素质低,没有经过专门的正规财政知识培训。
(二)县乡财政监督制度障碍。我国县乡财政监督管理制度障碍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缺乏一部较为完整,较为系统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现今我国并不存在一部法律,对财政部门的监督主体、对象、内容及职责等作出解释,也没有对县乡财政监督作出相关规定。第二,在当前的法律法规制度中,很少涉及到财政监督的部分。
(三)县乡财政监督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当前我国的县乡财政监督管理体制中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主要在于:第一,县乡财政的资金来源较广,项目数量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财政监督管理的程序环节较多,管理链条很长。第二,县乡财政监督管理人员较少,工作压力较大。
(四)县乡财政监督管理的保障力度不够。目前县乡财政监管保障不力主要体现在:第一,很多地区县乡的财政信息系统并没有完全建立,县乡财政的网络系统硬件较差,软件系统不兼容,信息管理水平很差,人员使用水平较低。第二,财政监督管理体系中,目前县乡财政使用的仍旧是纸质手段,并采用人工手工录入,网络使用率低。
二、强化当前我国县乡财政监管的对策思考
县乡财政发展论文
1县乡财政困难的主要表现
(1)财政包袱沉重,潜在风险较大,县乡财政难以满足公共服务需要。
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加大力度,加强财政税收法制建设,努力提高中央财政的两个比重,导致地方可调控能力减弱,特别是贫困地区财政更加困难,缺乏最低限度的公共支出保障。一是人均收支水平非常低,财政仍然是“吃饭财政”;二是基础设施特别是教育交通、文化设施等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历史负债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在“吃饭财政”下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只能靠融资,地方财政难以满足公共服务的需要。
(2)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清,财政收支责任不对等。
目前的财政体制由上级政府单方面决定,上级政府存在自我扩大财权的便利,下级政府居于被动地位。事实上,县乡级政府是政策的最终执行者,一方面承担了庞大的事权,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比发达地区更多的公共基础建设公共社保。公共教育等历史上由于财力所限而未能承担起的公共支出任务,任务繁重,矛盾错综复杂,庞大的事权与现行财权和相应的财力极不对等。
(3)财政转移支付不科学、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