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9 05:02: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现货市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现货市场的现状与战略
中远期现货市场是传统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过渡模式,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农产品领域,如何规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中远期现货市场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现货市场的必然方向
完善的现代化商品市场体系,应是原生品与衍生品市场的有机结合。它以传统的现货市场为根基,发展出中远期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多层次、多种类型的市场,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传统现货市场中,商品从生产到销售需要经过多级中间环节,流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谈判成本大,社会资源占用多,受地理、交通、交易、地区性需求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中远期现货市场将全国乃至全球分散的交易用互联网联结起来,信息沟通、资金转换主要通过网络自动配对成交,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实现了即时转让。传统现货贸易没有即时转让机制,价格上涨时,即使有买方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也很难得到所需的货物,在价格下跌时,即使下游的买方能找到更低价格的商品,也不得不用以前订的高价资源继续生产。其次,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协商、谈判,交易费用大大降低。第三,减少了中间环节。贸易商跳过中间环节,把商品直销给下游用户,实现了双赢。第四,减少了物流,只在生产和终端销售或终端消费环节发生物流,中间多次交易不需要发生物流,流通环节得到了简化,各地资源就近配对交易,资源配置更合理。第五,实现了跨时间商品交易,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鉴于以上优势,1997年后,国家和地方大力鼓励中远期现货市场的应用与发展。目前拥有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盘的市场多达200余家,涵盖主要的大宗原料商品,其中农产品占多数,在2009新开业的35家电子交易市场中,有21家市场定位于农产品领域,交易品种包含苹果、棉花、白糖、玉米、淀粉、红枣、木材、猪肉等,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等多个领域。
期货市场是建立在现货市场背景之下的金融市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满足企业规避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要求,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规划合理安排生产,保证预期利润等。从理论上讲,农产品期货的存在与发展使农产品价格调控进入了新阶段。利用农产品期货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适时调整供给曲线,减少供给的波动性。进而使得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发生改变,农产品市场由于生产者的自我修正,“发散型蛛网”逐步转化为“收敛型蛛网”,起到了稳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作用。[1]我国期货市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0年10月,郑州商品交易所诞生,此后陆续建立了大连商品交易所(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1999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2006年),形成了涵盖金属、农产品和金融产品等交易品种的中国四大期货市场。从国外经验来看,期货市场实现大宗商品的定价,而现货市场则承担商流、物流的职责。
中国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的干扰
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指数作为基础产品的金融期货产品,其经济意义是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一定日期、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交收某一股票指数的成份股票而达成的契约;实质是投资者将其对整个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预期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的过程。
2005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300指数正式,中国证券市场从此有了统一的股票指数,同时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证券市场上流通股数量和流通市值将大幅增加,这些为股指期货的开通提供了基础条件。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以及QFII下的外资等不断进入证券市场,为保证大资金的安全运作,我国证券市场急需股指期货等有效的避险工具。为此,需要对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可能给股票市场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一、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现货市场的促进作用
从市场经济运行以及市场的发展历程看,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作为一个由众多投资者自发积极参与的市场,其存在以及发展本身就证明了其对股票现货市场,进而对整个市场体系的积极作用。
(一)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发挥了稳定证券市场与规避投资风险的积极功能,扩大了证券市场的规模。
指数期货交易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大大节约交易成本,这是其生命力的真正所在(见表1)。
小议中远期现货市场的问题与策略
中远期现货市场是传统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过渡模式,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农产品领域,如何规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中远期现货市场是改造和提升传统现货市场的必然方向
完善的现代化商品市场体系,应是原生品与衍生品市场的有机结合。它以传统的现货市场为根基,发展出中远期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多层次、多种类型的市场,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各种需求。
传统现货市场中,商品从生产到销售需要经过多级中间环节,流通成本高,信息收集难,谈判成本大,社会资源占用多,受地理、交通、交易、地区性需求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中远期现货市场将全国乃至全球分散的交易用互联网联结起来,信息沟通、资金转换主要通过网络自动配对成交,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实现了即时转让。传统现货贸易没有即时转让机制,价格上涨时,即使有买方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也很难得到所需的货物,在价格下跌时,即使下游的买方能找到更低价格的商品,也不得不用以前订的高价资源继续生产。其次,买卖双方无需见面协商、谈判,交易费用大大降低。第三,减少了中间环节。贸易商跳过中间环节,把商品直销给下游用户,实现了双赢。第四,减少了物流,只在生产和终端销售或终端消费环节发生物流,中间多次交易不需要发生物流,流通环节得到了简化,各地资源就近配对交易,资源配置更合理。第五,实现了跨时间商品交易,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鉴于以上优势,1997年后,国家和地方大力鼓励中远期现货市场的应用与发展。目前拥有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盘的市场多达200余家,涵盖主要的大宗原料商品,其中农产品占多数,在2009新开业的35家电子交易市场中,有21家市场定位于农产品领域,交易品种包含苹果、棉花、白糖、玉米、淀粉、红枣、木材、猪肉等,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等多个领域。
期货市场是建立在现货市场背景之下的金融市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满足企业规避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要求,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规划合理安排生产,保证预期利润等。从理论上讲,农产品期货的存在与发展使农产品价格调控进入了新阶段。利用农产品期货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适时调整供给曲线,减少供给的波动性。进而使得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发生改变,农产品市场由于生产者的自我修正,“发散型蛛网”逐步转化为“收敛型蛛网”,起到了稳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作用。[1]我国期货市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0年10月,郑州商品交易所诞生,此后陆续建立了大连商品交易所(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1999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2006年),形成了涵盖金属、农产品和金融产品等交易品种的中国四大期货市场。从国外经验来看,期货市场实现大宗商品的定价,而现货市场则承担商流、物流的职责。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分析与建议
摘要:阐述电力现货市场的全面建设,包括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优化电源结构,从而促进电力现货市场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新电改,电力现货市场,结构优化
我国不断出台相关电力体制改革措施,要求各个省份能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受电侧改革、输配电价格核定、电力能源直接交易等方式进行电力改革,以推动电力市场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电力市场正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市场化交易形式落后,电量属于最主要的交易标的物,计划管理依然属于电力系统调度的最主要形式,电力供需的变化情况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显示,这就需要不断进行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以更好的选择市场模式,设计市场规划内容,以为电力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1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特点
现货交易与中长期交易的协调机制。电力市场改革的切入点思路为两头放开和中间管住的理念,以此构建了中长期交易体系,以周期管理为主。但是,当前,中长期交易主要类型为电量合约,双方交易中所确定的总电量为年度电量或者月度电量,想要对现货市场及直接交易的电力资源进行有序协调,已经属于市场建设的关键内容。为更好地衔接现货市场与长期交易电量,必须进行中长期电量合约曲线的分解,采用金融或者物理方式执行曲线内容,在采用金融方式执行过程中,需要采用金融计算方式开展,对合约曲线与现货市场中电力应用中的偏差电量进行计算,依照市场价格,结算偏差情况。采用物理方式计算,确保安全约束内容能够被履行,并采取物理执行方式干预,以依靠现货交易内容更好的调整电量偏差情况。现货市场模式。为保障现货市场体系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现货市场模式的选择,从中长期及现货交易协调形式入手,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以中长期合约作为基础的分散式市场模式及集中式市场模式为主,后者主要电力库竞价交易为主。集中式市场模式,指的就是依靠电力库,实现物理交易与买卖双方的报价,依据发用双方的报价,集中优化全电量,并同意进行资源设计和调度。一般情况下,该模式应用中,条约双方的合约方式主要为金融性质差价合约,单一应用于金融结算之中,不需要开展物理交割,也不需要调度机构针对其进行安全校核。分散式市场应用中,主要以电力产品流动性交易为主,可让用户及发电商自主进行合约的签订,可自主进行电力价格及成交数量的确定。在这一模式下,合约形式主义为物理合约形式,在开展现货市场之前,必须依据所签订的物理合约,对自身发电与用电计划进行自主安排,并向调度机构进行计划展示,市场主体提交后用电所产生的偏差,需要由电力调度机构依据市场平衡机制进行调节。现货市场报价方式。现货市场的主要主体为售电和电力用户,其关系到市场有序建设和市场主体的培育,在现货市场参与的过程中,用户主要从报价方式入手,主要由双边及单边报价形式开展,报价形式主义为日前市场,且依靠物理执行方式对市场的出清结果进行处理。单边报价只需要由发电商将曲线向市场提供,市场出清中依靠负荷预测方式对市场价格及发电计划进行预测。双边报价必须由用户和发电商向市场提供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若是未存在阻塞状况,市场出清价格即为交点和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1]。现货市场组成。依照交易时间顺序的差异性,将现货市场进行划分,其主要包括日前、日内、实时市场三部分,在进行市场组成选择过程中,可实现现货市场的优化组织运行。日前市场属于电力交易中最关键的平台,可依据用电及发电双方的要求,进行报价集中出清形式的提交,以此构成日前交易计划,以保障下一个运行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拥有参考内容。日内市场指的是在日前市场关闭以后,为市场人员提供日前交易调整的平台内容,其交易规模大都比较小。实时市场属于与系统实时运行最为接近的市场,其应用过程中,主要作用并不仅仅是开展电力交易,更主要的是对系统运行安全及实时运行情况进行把控,从发电机组的最新报价及短期内负荷预测出发,以构成与系统最为贴近的交易计划,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但是日前市场的出清与调度计划安排之间缺少确定性的联系,日常市场出清结果与物理执行情况存在密切联系,实时市场出清结果均可应用物理制定方式进行干预。
2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建议
股票现货市场分析论文
【摘要】作为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讲,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对于把握股指期货带来的各种机遇,防范其中的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盘、证券市场结构和投资策略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股指期货股票现货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
继2007年初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之后,中国证监会先后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和《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2007年6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配套的八项实施细则。这些举措,使得金融期货市场形成了上有国务院层面的《条例》,中有中国证监会层面的规章,下有交易所层面的业务规则的全方位、立体性的法规、规章和规则体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规范了金融期货市场的建设和运作,标志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法规体系已经初步成型,同时也意味着股指期货推出前的规则准备工作基本完毕。进入7月,中国证监会陆续向各期货公司颁发了金融期货经纪业务“牌照”。金融期货牌照的发放,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渐行渐近。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彻底改变我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格局,结束我国只有商品期货的历史,进入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共存的时代。同时,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将促进股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互通,并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对大盘的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之后股票现货市场的走向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许多投资者顾虑: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效应强、保证金比例低、操作较为灵活等优点,股指期货的推出可能会造成股票现货市场中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资金转移,成交量萎缩,从而导致我国股市出现大幅下跌。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各不相同且差异很大,股指期货的推出为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一条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因此,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一部分投资者可能会从股票市场转战股指期货市场,造成股票市场存量资金的减少、市场交易量的下降,从而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股指期货为现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避险工具,增强了股票现货市场的吸引力,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由此加大股票市场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现货市场增量资金增加。同时,出于期现套利的需要,投资者对股票现货交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股票现货市场的资金量以及成交量会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而逐步放大。
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股指期货因为其具有高杠杆率、低成本、交易便捷的优点,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交易量迅速增加。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价指数后,短短三年时间就大幅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现货股票成交量;在日本,其指数期货成交量更是远远超过现货市场成交量,最高时曾超过现货市场成交量的10倍。人们据此认为,由于开放指数期货使得资金从现货市场大量移转至期货市场。其实不然,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同期股票现货市场的成交量也大幅增加,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票指数后,短短三年时间里,股指期货和现货交易量大幅提高。香港在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当年就增长了60%,之后,股票交易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00年上半年,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达到17566亿港元,比恒指期货推出前同期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增加近50倍。Kuserk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虽然股指期货的交易量超过现货市场,但股指期货使用T+0与杠杆交易,实际参与交易的资金仅是现货市场的5%-10%,并且很大一部分是场外资金大量流入造成的,而不是对股市存量资金的分流。因此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资金面,投资者不用过多担心。
股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监管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种上市交易的日期也越来越近。衍生品交易在提供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等积极功能的同时,也因其复杂性、高杠杆性、虚拟性及高风险性等特点,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由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联合监管问题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在回顾和分析1987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暴跌事件的基础上,以史为鉴,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未来的联合监管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
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和期市暴跌事件的回放及分析
在1987年10月19日,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一”,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开市之后,道,琼斯工业指数(DJIA)继上周末已经下挫108点之后,当天由2250点左右暴跌508点,跌幅近23%;成交量急剧放大,10月19日当天的成交量超过6亿股,是9月份日成交量的三倍。反映NYSE股票现货价格的另一个重要指数——标准普尔(S&PS00)指数以及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交易的S&PS00股指期货也大幅下挫,特别是S&P500股指期货当天下跌幅度超过28%。如图1所示。
10月20日上午股市和期市继续下挫,后在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股市从中午开始反弹,到1988年下半年,道·琼斯工业指数重新回到2000点之上。
关于美国股市的这次暴跌,美国政府、监管当局,交易所以及理论界都出版了各种报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其中由美国政府成立的布兰迪委员会(BradyCommission)给出的关于市场机制的报告(PresidentialTaskForceOnMarketMechanisms),即著名的“布兰迪报告”,以及由美国股票现货市场监管单位——证监会(SEC)给出的报告,将股市崩盘归罪于股指期货所带来的组合保险策略(portfolioinsurance)和指数套利(IndexArbitrage)行为,以及引发的由计算机控制的程序交易(ProgramTrading)对股市的负面影响。由于1987年10月19日当日S&P500期货指数开盘价格就比现货价格低,实施组合保险策略的投资者卖出指数期货以降低持股比例,期货市场上,的卖压使期货合约价格低于理论价格,计算机程序认为有套利机会,进而买进指数同时卖出股票,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继而又触发了组合保险者在期货市场上的卖压,如此恶性循环,这种瀑布效应(CascadeEffect)终于使股市大跌。而且由程序交易引发的大量的交易指令造成抛盘远大于买盘,电脑交易系统来不及平衡处理,以至交易者看见的实际成交价及报价并不是真实的即时行情,而是几十分钟以前的价格。直至收盘,NYSE的交易系统还积压了未处理委托单达45分钟之久。在股市一路下跌的情况下,交易者看得见价格,但抛不掉股票,更加剧了恐慌心理。Kleidon(1992)用“StalePriceModel”(过期价格模型)来描述这一现象。
但也有很多人士认为,将股市崩盘归因于而股指期货以及套利交易的证据太薄弱。持这种观点的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供的《CME报告》、美国股指期货的监管单位——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提供的《CFTC报告》、以及美国会计总署提供的《GAO报告》等。这些研究报告驳斥股指期货交易引发崩盘的最有力反证时指出,1987年股市崩盘是全球的普遍现象,没有股指期货的国家也未能幸免;有股指期货交易的5个国家的平均跌幅为21%,低于其他国家28%的水平,因此,股指期货交易不仅没有助长股市下跌,反而减少了股市波动。此后几年的一些研究认为,当时宏观基本面的一些情况已经不支持股价的持续上涨,10月19日的暴跌只不过是市场对宏观基本面变化及前期股市过高涨幅的一种修正,只不过修正的方式过于猛烈。其支持的主要证据之一是:从股市暴跌的前几个月开始,整个市场已处于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美国的短期利率指标——联邦基金利率由8月份的6.5%提高到10月的7.6%;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1987年8月前的12个月内大约为9.8%左右,而在股市暴跌的前两个月下降至4.2%;在1987年3月至1987年9月之间,长期政府债券年利率上升了200个基点,由7.6%上升至9.6%,正常情况下按股利贴现模型,意味着股票价值应该下跌除非上市公司的预期利润和股利分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果股利增长率仍保持当时9%的水平不变,而贴现率在长期债券利率之上增加5个百分点,按此假设下的股利模型将意味着股价将下跌36%左右。然而实际情况是,在此期间股票市场并未受到利率上升的负面影响,股指反而上升了10%。另外,在1987年10月12日开始的那一周,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有关取消上市公司并购税收优惠的提案,这一提案一旦正式实施将会大大遏制些利用高财务杠杆进行并购的行为,而这种并购行为被认为是促使1987年上半年以来股票价格上涨的催化剂。另外,刚刚公布的8月份贸易赤字也达到出乎市场预料的高水平。在宏观基本面对股市极为不利的大背景下,股票现货市场本身即存在巨大的做空动力,股指期货至多算是股市崩盘的帮凶,而不是元凶。
股票现货市场联动影响论文
[摘要]股指期货作为一种规避系统风险的工具,越来越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引入股指期货将对现货市场产生的联动影响,讨论了蛛网模型下的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稳定效应,并提出了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分析模型,为今后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作好充分的防范。
[关键词]股指期货;股票现货;联动
一、引言
随着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引入,基金的大规模发行上市以及交易基金(ETF)即将上市,机构投资者规避系统风险的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由于股指期货本身有低交易成本、低保证金、高财务杠杆、现金交割及更能掌握整体指数趋势的优点,因此,使得股指期货广受机构及基金经理人的青睐,用来作为避险、套利的工具。随着股改的推进,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得以逐步解决,市场趋势正逐步由熊市转为牛市,在客观上消除了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制度性障碍。推出股指期货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规避市场风险、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已经时不我待了。2006年10月2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就四项有关股指交易的相关细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至此,股指期货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对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
二、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稳定效应——蛛网模型
蛛网理论是考察市场均衡的恢复与稳定条件的理论。它是用供求关系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如农产品),价格和产量在偏离均衡状态后就会发生不同波动的情况。上世纪70年代,合理预期学派曾批评“蛛网模型”忽略了决策人合理预期的作用,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不再流行。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决策往往是基于有限理性,而“蛛网模型”正是基于有限理性。特别是当考虑到很多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的交互影响时,人们对一种商品变化趋势无法形成合理预期,便会根据当时的价格做出结果有时滞后的决策,因此“蛛网模型”还是现实的。虽然这一模型更适合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分析,但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也有着某种延迟或时滞,故其中的稳定效应或机制还是值得在讨论股指期货时借鉴的。
电力现货市场对电网企业影响及策略
[摘要]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是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的核心环节。电力现货市场下市场交易体系和价格体系必将发生巨大变化,文章针对电力现货市场对电网的运营管理影响效应和电网企业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力现货市场;影响效应;策略分析
为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深化进程,中共中央、国务院9号文宣告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开始意见,其配套文件中提出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在此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相继了《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和《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指导电力市场建设工作,并将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等8个地区确定为第一批电力市场建设试点。根据国家的部署,浙江、广东、云南等省份已先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的试点,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1电力现货市场影响效应分析
在电力现货市场中,每个市场实体不仅要通过现货交易确定的价格反映电力的实时供需状况,而且还必须通过双边谈判、集中竞价、挂牌交易等多种方式开展的年、季、月及月内、多日的交易来反映电力的实时供需状况,从而提高电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电力现货市场下,市场交易体系和价格体系必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对电网的运营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增加电网企业营业收入不确定性。电网电力现货市场上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发电商的市场力风险;二是用户欠费风险;三是预测负荷不确定性的风险;四是大用户直供风险。另外,和其他商品市场相比,电力现货市场上供求变化更加频繁。因此,电力现货市场上价格的波动远超过其他的商品市场。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电网营业收入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第二,降低电网主营业务收益率。根据《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以确保清洁能源发电和规范发电在电力现货市场上优先上网。电网公司购买优先发电厂生产电力的购买价格可能会高于公司原统购统销模式下的平均购买价格。加上近两年来中央要求工商业电价持续下降,预计未来公司的供销价差将进一步缩小。电网购销价差空间的变化和成本的变化将大大压缩电网的利润,降低电网的收益率。第三,挑战电网企业现有业务模式。在电力现货市场上,对于电力直接交易,电网在提供正常的输电服务以外,还需要提供两大类服务: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直接服务主要包括实施电力平衡、辅助服务和阻塞管理等方面;间接服务包括电费结算等服务。在直接电力交易的情况下,电力平衡、辅助服务和阻塞管理服务仍然存在。目前电力现货市场运营中,依然由电网主导;当参与市场的电力用户的总规模很小时,对整个电网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当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规模变得相对较大时,以上服务将挑战现有的电网业务模式,电网需要适应性调整其业务模型,并建立一种针对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模的电力平衡、辅助服务和阻塞管理等服务。第四,增加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在传统模式下,电网承担着电网全部运行安全的责任。在电力现货市场运营环境下,由于电网公司提供的是电力传输服务,而电力供应涉及供电方、电网公司以及用电方。电网的安全运行涉及电网的调度运行和安全控制、电网的规划和电厂与电网的协调等多个方面。这导致整个电网运行安全责任的边界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市场交易体系和交易规则的变化,对于电力市场参与者行动目标和商业利益有深刻影响,然而新的交易方式下电力系统的物理属性和技术功能没有变化,伴随多主体的进入和交易复杂化,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在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中,安全或可靠性事故不仅会导致大规模停电,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利益损失,并且无法保证电力市场交易的实现。
2电网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
火电企业经营适应性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深入推进,截至2019年6月,八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地区已纷纷启动模拟试运行模式,这标志着建立符合国情、省情的电力市场体系逐渐拉开帷幕。本文通过介绍电力现货市场的构成和模式,分析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面临的问题,并从提高火电企业在新的电力市场体系下的经营适应性出发,提出相应举措,以增强火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电力;现货市场;火电企业
一、电力现货市场介绍
(一)电力现货市场构成。电力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的组成部分,电力市场包括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容量市场、电力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电力现货市场一般由日前市场、日内市场、实时市场以及辅助服务市场的全部或一部分等组成。日前市场作为现货市场的主要交易平台,其以一天作为时间提前量组织市场,形成与电力系统物理运行相适应的(如通过市场确定火电开机方式)、体现市场成员意愿(按照实时电力曲线报价)、可执行率高的交易计划;日内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在日前市场关闭后对其发用电计划进行微调的交易平台,以应对日内的各种预测偏差(如新能源发电出力、负荷预测偏差、机组故障等非计划状况);实时市场通常提前1小时组织实施,为系统安全运行和电力平衡服务,使交易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更好吻合;辅助服务市场的作用是备用服务交易、调频服务交易、其他辅助服务交易[1]。(二)电力现货市场模式。电力现货市场模式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分散式模式指以中长期实物合同为基础,发用电双方在日前阶段自行确定发用电曲线,偏差电量通过日前、实时平衡交易进行调节的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电网阻塞少且发电侧集中度高的地区。集中式模式指以中长期差价合同管理市场风险,配合现货市场采用全电量集中竞价的模式,其适用于电网阻塞较多、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目前各试点省份大多采用“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模式。(三)电力现货市场的成交方式。现货市场一般采用统一出清的方式,即由市场成员自愿参与申报,并对所形成的交易计划进行实物交割和结算。根据系统优化目标,采用全电量、考虑全网络约束统一出清,出清电价一般采用节点边际电价(或分区电价)。现货市场出清电价主要反映电力供需平衡关系和系统阻塞成本。(四)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立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电源结构、网络阻塞、市场环境、调度系统所用的技术支持系统的数学模型类似于美国PJM市场。现阶段我国电力市场呈现出电力资源与负荷需求倒挂、市场与计划并存、电力设施分布不均、火力发电机组占比较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的特点,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作出科学安排。
二、火电企业提高适应性的举措
(一)深入研究相关政策。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火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这一环境下火电企业需渗入研究相关政策,以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具体包括:1.深入研究省内交易规则,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电力市场、煤炭市场、宏观经济等)及自身阶段性特征科学制定方案;2.加强商业模式研究,根据规则情况与用户协商制定出理性的商业模式,规避双方的风险;3.加强对竞产业创新研究2020.10(上)争对手的研究,积极搜寻相关信息,加强沟通,避免误判;4.加强需求变化和电力供应能力研究,加强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研究;5.关注宏观经济态势、国际贸易趋势、用户行业景气发展、气候变化趋势、一次能源价格变化趋势等,进而研判未来现货市场价格变化趋势;6.加强对电网运行的研究,实时跟踪电网运行相关信息;7.加强不同类型的用户生产过程的研究,协助企业根据电能量价格变化情况,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用电曲线[2]。(二)提高灵活性。1.提高参与辅助服务能力。面对新能源发展趋势,火电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和路径依赖。未来火电企业的关注点不再是追求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等传统考核指标,而是如何更好地调峰。对此,企业应优化机组运行策略,以提高主动参与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给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现货市场创造更多的消纳空间。2.调整技改投资策略。火电企业未来应围绕提高设备的调节能力来安排技术改造投资。不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在机组节能降耗的前提下,重点提升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调节能力,保持较好的经济运行状态。3.加强成本控制。电力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特殊商品,且自身暂不能大规模存储,发、输、配、用瞬间同步完成的特性,为了保证电力平衡以及用电可靠性,供大于需是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新能源电力的参与加剧了这种现象。此外,由于再生能源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导致其发电侧报价趋于边际成本。在市场导向下,电力价格预计呈下行态势,这将倒逼火电企业降本增效。通常来讲,火电机组发电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消耗量随着发电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主要为燃料成本等。固定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不受发电量变动影响的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设备维修费、固定材料费、薪酬、各项管理费用等。在固定成本压降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火电企业要深入研究控降燃料成本。通过拓展采购渠道、稳定长协煤合作、错峰采购煤炭、掺烧经济煤种、强化厂后管理等方式降低发电单位变动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4.提升业务能力。(1)加大人员投入、业务培训力度。现货市场是知识经济,火电企业必须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同时为其创造参与系统及区域组织的各类培训机会,切实提高业务能力。要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大营销”体系建设,确保相关信息传递顺畅。(2)提高报价精准度。电力现货市场为电力短期供需平衡提供了市场化手段,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短期运行的经济效率最大化。火电企业需根据自身状况制定更贴近市场实时负荷需求的市场报价,报价精度要求更高。火电企业需要综合收集相关数据,结合趋势提升发电边际成本的预测能力,提高预测准确度和实效性,以支撑现货交易中的报价策略。(3)分配好不同交易电量比例。作为电力现货市场稳定运行的保障,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相辅相成,随着现货市场建设推进,辅助服务有望逐渐摆脱行政命令式的运行方式,借力市场化进一步发展。以往辅助服务以电源侧为主,市场化程度提高后,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应该由电源、电网、需求侧三侧协同完成。火电企业应加强辅助服务定价管理(成本、收益率等),以应对现货交易中可能开展的辅助服务交易需求,同时考虑机组参与市场交易电量和辅助服务交易电量的分配比例,实现收益最大化。5.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现货市场发展初期,发电侧既报量又报价,用户侧暂时只报量不报价。火电企业要实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及时了解电网运行相关信息,掌握其他发电主体发电能力,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判断,制定合理的市场应对策略,而上述行为没有系统支撑无法实现。为了更好地开展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加强营销信息平台建设。6.综合能源服务建设目前很多火电企业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主动转型发展,向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方向迈进,并布局新能源项目、成立售电公司进入电力零售市场,以增加综合竞争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1)新能源建设。通过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火电企业可以利用现货市场机遇,优化项目单位间互补运行策略,以火电为基础,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同时,通过对各资源发电侧的通盘把握,提升参与日前市场中的报价能力,组合得出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报价策略。(2)成立售电公司。通过搭建售电公司平台,可以充分享受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将售电侧红利。现货市场的作用在于搭建发电侧与用电侧沟通的平台,对需求精准、快速响应,售电市场的作用在于将无序、被动的用电负荷转变为主动、友好的用电负荷,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发输配环节的资源利用率。火电企业可以依托行业优势,将人力、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整合,做强、做优售电公司,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如开展增值服务,每天每小时代用户、发电公司申报,实时分析市场形势,提供信息服务和报价决策支持,依靠技术、信息能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深究期指推出对证券市场意义
1.资产价钱介绍
资产价钱动摇率建模是实务操作和金融学研讨的一个主要问题,作为资产价钱风险度量指标,动摇率关于了解资产价钱的动态特征是极为重要的。动摇率是标的资产投资报答率变化水平的度量,也是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机期权定价等模型的中心变量。动摇率关于企业的投资与财务决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形式、经济周期及相关宏观经济变量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是表现金融市场质量和效率的最简约和有效的指标之一。目前对动摇率的测算办法主要能够分为历史动摇率办法和隐含动摇率办法。历史动摇率是基于过去的统计剖析得出的,假定将来是过去的延伸,应用历史办法估量动摇率相似于估量标的资产收益系列的规范差。由于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证券市场价钱动摇性惹起的市场风险能否有改动,关于投资者正确停止理性投资,把握市场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人们普遍以为股指期货有利于躲避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风险,有利于促进现货市场安康开展,因此世界性的股指期货种类疾速涌现。市场动摇性是市场价钱对信息的反响而惹起的动摇水平,用以度量市场的风险。动摇性关于市场运转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与市场信息效率的联络十分严密。股指期货推出的初衷之一就是为股票现货市场投资者提供一种避险工具,躲避系统性风险,停止风险管理。假如其上市后显著加剧了现货市场的动摇性,则无疑加大了现货市场的风险。这与各国货地域买卖所推出股指期货的初衷相违犯。
Bessembinder和Seguin(1992)剖析了1978年至1989年S&P500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状况,发现期货市场的引入使现货市场动摇性减小。Lee和Ohk(1992)研讨了1984年至1988年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与恒生指数的关系以为,股指期货不但没有增加现货市场的动摇性而且在某种水平上减小了动摇幅度。Robinson(1994)对1980年至1993年FT-SE100指数的期现货市场的研讨标明,引入期货市场后现货市场动摇性减小。Antoniouetal.(1995)对1987年至1993年DAX指数及期货的研讨标明,股指期货降低了现货市场的动摇性。Antoniou和Holmes(1995)应用日收益率数据,对FT-SE100股票指数期货的买卖对根底现货市场的动摇性的影响停止了研讨标明,期货买卖招致了现货市场动摇性的增加,但这种动摇性并非来源于投机者扰乱市场的消极效应,而是来自于信息的增加,期货市场的引入进步了现货市场信息流的速度与质量。
Edwards(1988a,1988b)对S&P500指数和价值线指数在推出期货市场前后的动摇性停止的剖析标明,股价指数的日动摇增加不是由于股指期货惹起的,期货市场使得现货市场更为稳定和完善。
Beckettihe和Roberts(1990)研讨了S&P500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以为,抑止股票指数期货买卖量不能减少股票市场的动摇,而断路器机制和进步保证金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股票市场动摇。Freris(1990)对香港恒生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的现货市场动摇性停止了剖析,以为指数期货对股票指数动摇没有产生影响。Hodgson和Nicholls(1991)剖析了引进股指期货后澳洲一切普通股指数的动摇状况发现,股指期货并没有加大澳洲股市的动摇。Baldauf和Santoni(1991)在研讨S&P500指数时思索了ARCH效果,以为指数期货上市对股票市场动摇性影响并不显著。Brorsen(1991)对引入指数期货前后S&P500股票市场的动摇性能否发作了显著变化停止了检验。他发现,虽然短期(日)股价变化的方差发作了显著变化,但长期(5日和20日)指数价钱变化的方差并没有发作显著变化。Gerety和Mulherin(1991)经过研讨道琼斯工业指数期货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发现,变异比率并无明显改动。Lasstsch(1991)对MMI股票指数期货和构成指数的20只成份股的关系停止了研讨以为,期货买卖没有使现货市场动摇变大。Lee和Ohk(1992)分别研讨了美国价值线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澳洲一切普通股指数、新加坡买卖的日经指数和英国的FT-SE100指数期货与相应的现货市场的关系,发现美国市场中期动摇上升,长期并无影响;香港市场的动摇短期降落,长期上升;澳洲市场无显著变化;日本市场的动摇显著上升;英国市场的动摇短中期上升,长期并无影响。Pericli和Koutmos(1997)对S&P500股指期货的研讨标明,除了1987年10月股灾的特殊状况外,指数期货与期权买卖并未促使现货市场的动摇产生构造的变化。Charles和Sutcliffe(1997)研讨了1978年至1995年世界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12种股指期货与股指动摇性后显现,创办股指期货后,股指动摇性不变的占7例,动摇性减少的占4例,动摇性增加的只要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