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9 00:56: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想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谈想象作文
内容提要:想象作文是开发学生潜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全国统考的作文题已有想象作文的类型。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想象作文的训练。想象作文在教学上想要获得成功,还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灵活运用。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的好方法。
***
语文课难讲,因为你是填鸭式的教学,你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讲完一节课,一走了之,你的学生昏昏欲睡,自然觉得枯燥无味;课堂作文难做,是因为你总是一种机械的作文方法,总是几句老套的评语和一个几乎没有变化的分数,所以你的学生对作文自然感到厌烦、害怕或者痛恨。
怎样结合当前实际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问题已成为广大语文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文件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解放出来。”[1]解放学生的潜能,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对教师来说,不仅要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学生可以受益终生,而且可以对发展科技,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从当前教学改革的经验来看,想像作文的确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近些年来,想象作文也是一种考试趋向。全国统考的作文题便多有这种类型。如1990年高考作文题“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并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写一篇议论文。这个题目出得好,给一些想象力丰富且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创造了得分的机会。可惜当时一些师生并未从中看到想像作文的趋势,以致在第二年吃了亏。1991年的高考作文题,直接明确地提出了做想象作文,题目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圆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为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这个题目说起来比1990年的题目容易多了,可是仍有部分学生考试不理想。因为这个圆虽说很普通,身边到处都是,但是平时缺少这种训练,一时联想不出什么合适的,有人写脚盆,脚盆可以洗脚,有人写甲鱼,甲鱼可以吃,立意如此低浅,令人发笑。1992年的高考作文题,说的是雨中打扫碎玻璃的事,有“运动鞋”、“红雨衣”、“伞下的一对”,他们之中谁打扫了碎玻璃呢?要求“推想合理,符合材料所设置的情境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实际上这还是属于想象作文一类,考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这一次因为留给学生发挥余地较大,走题的较少。1993年的高考作文题:“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这则实际上也是想象作文。由新老树皮联想到新陈代谢规律,肯定老树皮的历史功勋,说明新生事物有无限的生命力。高考是指挥棒,高考重视想象作文的考察,说明想象作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当前教师的教学实践来看,想象作文的训练,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了。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新颖独特的想象作文题。如根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进行联想,写出大江奔流的气魄和赤壁的雄丽之景。这段词文字不多,但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1700多年前三国争雄的烽火岁月中去,自然地联想到古赤壁的雄奇景色,岩石壁立,怒涛汹涌,浪花千叠,有音响,有色彩,有势态,气象阔大,笔力飞动,令人情思激越,促人奋发向上。又如一则给材料的作文题,题目出得巧妙:“19世纪俄国杰出小说家契诃夫在《打赌》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银行老板和一个文人打赌——如果文人能够连续15年深居在一间屋子里,整天看书,闭门不出,不接待来客,老板就愿意输给他一笔巨款。文人同意了,于是,日复一日,春去冬来,天天坐在屋里看书,哲学、文学、历史、科学、传记、逻辑……什么书都读。15年的期限很快就要满了,银行老板担心破产,顿起杀机。他在一个深夜潜入小屋……”要求为《打赌》这例材料写个结尾。这个题目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它的正确答案是“银行老板在一个深夜潜入小屋,发现人去屋空。文人留了张纸条在桌上,说他15年里博览群书,苦读深思悟出了人生的真谛,视金钱如粪土。因此,决定废弃旧约,出走了。”这个答案,不少学生能想到,但也有部分同学写成什么“文人成了气功大师,刀枪不入了”“文人悟出人生真谛,成佛了”“文人早就死了留下的是一架会说话的机器”,这是学生不注意逻辑推理,不注意合理想象的结果。另有一则作文命题似乎十分浅显,但细一思索,却不由拍案叫好。文题是“下面是一间房子和一些家俱示意图,请你利用这些家俱布置房间(按原图大小画到房间里)然后把你所“布置”的房间描述出来(如图1所示)。描述时应就屋主人的职业、性格、各种小用具和装饰品等进行想象”。
语文想象能力培养论文
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可以说,没有联想与想象便没有文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这两种能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联想能力,我将它分为三类作训练。
一、同向联想。同向即由这一事物到另一事物之间的想象飞跃是同一方向的。又分为发散联想与引申联想。
发散联想训练:例由升旗展开联想提炼论点。起初,同学们只有一个公式化的结论:红旗是用烈士鲜血染成的,应珍惜今日幸福生活。为开启联想的闸门,作如下引导:红旗出现在哪些场合?除先烈外,还有哪些人为红旗争光添彩?于是,同学们的思维飞跃到:南昌城头的红旗,长征路上的红旗,江姐狱中绣红旗,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的红旗,联合国总部上空的红旗,奥运会上升起的五星红旗,插上南极大陆的五星红旗……为红旗争光添彩的有李四光的地质学贡献,体育健儿的枚枚金牌,澳星的升空……这样四方纵横联想,红旗就变得具体可感,触手可及了,五星红旗是伟大的党升起的,我们热爱五星红旗,就更应热爱党。五星红旗指引我们奋勇前进。在改革大潮中,五星红旗更为鲜艳。我们以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等。
引申联想训炼,观一幅漫画或看一首小诗使联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例艾青的诗《小花答辩》是这样的:要是长在深山/有谁能发现/静静地生长开放/平安并非幸福/寂寞倒是痛苦/宁愿开在路边/踩扁也心甘情愿。要提炼观点写一篇评论,就必须作引申联想。诗中以小花答辩的形式,展示了小花的什么样的价值观、幸福观?小花认为她的一生最恰当的位置在哪里?为什么“平安并不是幸福?“由此联想到些什么?于是同学们联想到无数革命者不愿作“寻常床篑死”的品质,联想到“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鲁迅,联想到当今冒着风险下海的一些行政干部,联想到跳槽的科技人员,联想到太空城的科技人员,向深处联想,评论文才有深度,才有分量。
二、逆向联想。即由这一事物向相反方向想象而求得另一事物。例龟兔赛跑的故事。除了同向联想批评兔子骄傲之外,运用逆向联想便可得出新意。如:指出龟兔赛跑这种比赛的不合理性,因为两者在行走能力上悬殊过大,犹如让高中生与一个小学生赛跑,难怪兔子睡觉呢。由此联想到学校里对待不同基础的学生应作不同的要求。此外还可指出:乌龟的胜利纯属偶然。如不改革,下次必败,再联想到工作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问题等等。又如:“谈‘吃一堑,长一智’”,逆向联想可得出结论是:吃一堑未必长一智;不吃堑也可长智。必须指出的是:逆向联想容易出新意,往往以险,以巧,以奇取胜。但是又不可为此而扭曲原意,那样就会弄巧成拙。有一则材料为:有一棵苹果树枝繁叶茂,有一个果子被虫蛀了,于是管理者抡起大斧,朝大树砍去,要求从中提炼观点,联系现实、写读后感。这则材料寓意已很明显,即管理者只见一点不及其余,做法是荒唐可笑的。
作文想象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生能写想象作文。为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儿童想象的规律,依据小学生想象的特点,做到三点:一是重视想象材料的储备,二是切实进行想象训练,三是正确指导想象作文训练。
【关键词】小学生、想象、作文、积累、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目标”中,具体提出了小学三个学段的相应目标。第一学段: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对于想象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可见,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培训小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重视想象材料(表象)的储备,二是切实进行想象训练,三是正确指导想象作文训练。
一、丰富表象积累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小学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表象借助文字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学生想象力培养
一、理解课文,丰富想象
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中观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小语第五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你最喜欢诗的那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说:诗的第一句“日暮苍山远”让我们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第四句“风雪夜归人”写得很有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这样,提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能力。
二、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与逻辑性成分逐渐增强,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能把抽象的字词以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观看插图能增强感性认识。教学看图课文,可以出示挂图,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的审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欣赏《荷花》之前,先让学生看图,提问:1、先看见怎样的景象?(池中荷花茂盛,美丽的景色)2、再看什么?(茶叶)3、再仔细看什么?(白荷花)白荷花有哪几种不同的样子?你觉得它们各象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三、据文绘图,展开想象
布莱克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进步诗人和画家。他从小喜欢想象,六岁那年放学路过一座公园,在夕阳的余辉里,树木花草呈现出一片迷离的五彩斑斓的颜色。这情景让小布莱克目荡神迷,顿生奇想,眼前出现了一片美妙的梦幻:许多漂亮的仙女身穿彩衣,生着翅膀,在公园里嬉笑游戏。这就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奇妙的想象世界。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象。如教学古诗《登鹳鹊楼》时,先介绍鹳鹊楼,然后逐句理解。上联就登楼所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把黄昏时的一片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下联:诗人由眼前壮丽景色,又想到了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于是又吟唱出极富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田地。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思维活跃,脑海中出现了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诗意绘成图,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更加体会其真实内涵。不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此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汇成一幅图,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浅谈写作想象力培养
摘要:想象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释想象的定义及重要性,接着从以下三方探析作文想象力的培养:一、想象是小学生作文的需要;二、积累是想象的基础和前提;三、训练是提高想象力的主要途径。最后总结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经验,博览群书,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想象力培养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任何心理过程,不论简单或是复杂,都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创造力与想象力关系密切,具有创造力的人一般都具有超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因为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爱因斯坦之所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能经常保持童真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因为有了想象力……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想象力则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把发展学生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本文就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做些尝试性的探析。
一、想象是小学生作文的需要。
写作需要生活,写作更需要想象。生活赋予文章丰满的血肉,而想象则给文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文意得到了升华。通过想象,我们可以使抽象化为具体,使静止的音符继续奏响,使片段的两头得以延伸,使浓缩获得到扩展……写作时,如果具备了想象的能力,在对材料进行加工时,就可以打破生活中的种种规则限制,或是超越时空,奇思妙想,使文章魅力无穷。
构建革命文学想象
“革命文学”倡导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有比较长的过程,学界一般将其源头追溯到1922年后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文学主张。虽然田仲济先生早在1979年就提到“文学研究会”已经在“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但当时并未引起学界注意。近年来,有学者揭示了长期被遮蔽的1927年武汉政权时期出现的“革命文化”、“无产阶级文化”[2](P418)言论,另有学者再次把革命文学的源头明确追溯到“文学研究会”,认为“文学研究会才是初期革命文学的最先倡导者。”[3]这些不同观点的出现,其意义不在确认谁是革命文学的首倡者,它的重要价值在于突破了以往革命文学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革命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其实,如果把“革命文学”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适度区别开来,那么,至少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种关于革命文学的想象,即文学研究会、早期共产党人、创造社“元老”们分别倡导的革命文学。
一、文学研究会倡导的“革命文学”
1921年前后,文学研究会的核心成员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李之常等人在《文学旬刊》、《文学》周报上展开过一次关于“文学与革命”问题的讨论,讨论者曾积极倡导“革命文学”。一般文学史著作往往从正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念出发,对这次讨论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只看作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一种过渡,零星地谈到其中的某些观点,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先进性”或“局限性”的注脚。其实,这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关于“革命文学”的讨论,更是一种具有独立价值和意义的文学现象,它展示了文学研究会作家对“革命文学”的独特想象。其特点主要有:
(一)既强调文学的功利性,也强调其独立价值
文学研究会以倡导“为人生”的文学观闻名,但它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谈文学的使命的。它倡导“革命文学”,也是立足于“文学”。无论是要求揭示现实社会的黑暗,还是要求展示未来社会的光明;无论是强调反映底层民众生存的悲惨,还是强调要担当唤醒民众的重大责任,都是以“文学”为轴心,在强调“文学”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文学家具有重要的主体性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强烈的文学功利性目的与相对的文学独立性追求,既矛盾又统一。郑振铎的《新文学观的建设》一文,就是从“文学是人生的自然的呼声”,“文学以真挚的情绪为他的生命”出发,强调“文学之高尚使命与文学之天真”共存,认为:“文学就是文学;不是为娱乐的目的而作之而读之,也不是为宣传,为教训的目的而作之,而读之”[4](P347、346)。李之常在《支配社会底文学论》一文中,以与郑振铎同样的思路来说明:在鼓动民众起来革命的过程中,文学和文学家的作用高于革命理论和革命家的作用。他认为:“今日底文学是人类活动底结晶”,是“新时代底指导者,鞭策者”,断言“革命底完成者在中国舍文学又有什么呢?”[5](P82、81)郑振铎、李之常的观点合乎文学研究会的主流意见。文学研究会在提倡“为人生”的功利性文学观时,就强调“文学”本身也“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应该成为“治文学的人”的“终身的事业”[6](P72)。文学研究会之所以会由最初的着重批判传统的“文以载道”,到把全部工作的重心放在扫除“游戏消遣”的文学,当然有与鸳鸯蝴蝶派争夺文学阵地和读者等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们认为“游戏消遣”的文学既像“载道”文学一样具有宣扬“卑劣的思想”以毒害青年的作用,又以“游戏”的态度纯粹把文学当作“工具”而不是“终身的事业”,因而对“文艺”的“侮蔑”就更甚。
(二)既要求表现底层民众的悲惨生活,也宣扬“爱”与“美”
语文想象断想管理论文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作文题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对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无数的实例证明。想象是青少年极为可贵的品质。此次全国高考作文,从发挥想象力的角度讲,思维空间无限广阔,符合青少年善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创造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辛格曾说过:“可以预料,经常处于幻想状态的人至少在观念中具有相当强烈的探索倾向,也可以在编造逸话奇闻的故事方面具有创造力。”
中央电视台1999年7月14日在“新闻30分”中报道说,英国已决定在大学专设幻想学士学位,重点培养和造就在想象力方面的专门人才。
今年的高考试题与之不是不谋而合吗?
什么是想象呢?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智力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思维离不开想象思维,想像是人生理机制中最宝贵的素质,想象是以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种形象思维。根据心理学给想象所下的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
作文想象翅膀管理论文
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小学生在做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但是,时下小学生写起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
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
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积累·运用七》的作文练习中让学生围绕“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
歌唱想象力探究论文
想象是人的大脑所具有的思维能力,是“人在知觉材料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①。想象力则是人对外界物象经过大脑过滤、判断并作出选择后,对“知觉材料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②。一般思维正常的人都具有这种能力,然而这种能力的大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都需要进行后天的培养。特别是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的人,更需要这种能力的培养。
歌唱是一门非常复杂和特殊的艺术门类。它以人体为发声器,歌唱者本人就是自己的“乐器”,而这件“乐器”在操纵过程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那难以观察的、活的嗓音官能给声乐教学与学习带来了特殊困难,同时也给声乐教学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正是由于歌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且又抽象的物理音响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强调声音位置、气息流动、保持共鸣等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的歌唱,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声正确与否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实际上是想象的结果。想象力越丰富,对音乐的感受力就愈加敏锐、愈加强烈。拉·福雷斯特说:“音的想象永远先于音的行动,绝对必要”③。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对抽象的声音概念进行认真思考与重组,以尽快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
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无意想象充满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看到空中浮动的白云,不由自主地把它想象成为一个人物形态或其他物象,这种想象往往是自发的,没有特定的目的和要求的。而有意想象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自觉进行想象,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声乐学习和教学活动中需要的正是这种有意想象,要求学生在声乐训练中要能够想象出将要发出的每一个音及其最佳的歌唱效果,并在实际的演唱中努力地达到那种最理想的效果。
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演唱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师除了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声机能是否协调之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启发学生去思维,去想象,通过聆听和模仿,在内心的想象中积累起识别良好声音的概念,这种想象可称之为“歌唱意念”。用这种“歌唱意念”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寻找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就像舞蹈家创作一个舞蹈,首先要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作品的构思、布局和动作的设计,头脑中要首先有角色的形象。同样歌者在演唱时也应在头脑中设计出歌唱的声音形象,然后在演唱时,努力使自己的歌声与预先设计好的声音形象相吻合。比如:用什么样的音色、力度、情绪来完美地表现一首歌曲的风格。这样预先想好了再唱的方法,就是在歌者头脑中进行的对歌唱时声音的构思与造型,将非直接地在歌者头脑中建立起对音高、音色、音质的反射作用,在声乐学习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另外,从歌唱机能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建立大脑意念,形成自己头脑中准确的声音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歌唱者的喉头、声带、软腭、舌根、肺功能器官,不像人的手臂和腿屈伸那样可以随意控制。对于没有学过唱歌的人,要他自如地打开喉咙,抬高软腭,放下喉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不能指挥自己的喉头上下移动,即使有时唱对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喉头位置是怎样放下来的,唱错了也弄不清楚错在哪里。歌唱发声是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大多数与发声机能有联系的各组神经、肌肉,基本上是半自动的、不能随意指挥的。必须是掌握吐字、发声、共鸣、呼吸、情感等神经肌肉群的复杂、精确的自然协调动作,才能发出动听的声音来。但是,如果只有这些相应的肌肉收缩,而没有一个正确的声音形象标准来控制这种收缩,就容易过头或不足,很难恰到好处。而凭借由良好想象力建立的大脑意念,就会比较容易协调、统一地指挥和控制复杂的肌肉收缩,全神贯注于自己头脑中想象出的准确的声音形象,并让唱出的声音与自己头脑中的声音形象一致,就会获得正确的、明亮结实和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声乐教育家克利平杰说:“除非学生脑子中有声音概念,否则就不能期望他发出良好的歌声”④。因此,在教学活动和声乐学习中,要注重强调学生用大脑意念去指导自己的歌唱,在听觉记忆上树立正确的发声概念,以准确的声音想象去指导正确的歌唱。这就首先要求教师本人要富于想象,善于想象。声乐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意念的诱发下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在发声训练时,我们经常谈到“竖起管子”这句话,它其实是一种器官机能的协调动作,是一种整体的机能状态,是配合大脑的想象与联想所形成的一种感觉。但实际上它是不存在的,只是在歌唱时感觉到的机能状态与“管子”的形状类似而已。又如:为了使学生在歌唱时保持喉头的稳定,教师常常告诉学生把喉头想象成为提琴的“码子”,提琴的“码子”在演奏中是不能上下移动的,不然提琴就没办法拉了,演唱也是同样的道理。诸如这样的教学提示,就是把一些抽象化的东西通过想象转化为形象化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掌握。再如,鼻咽音和胸音是由歌唱发音的两大主要共鸣体产生的。鼻咽音作为歌唱发音的“顶”发挥高位置的作用,胸音作为“底”发挥根基作用,二者一高一低,上小下大,形成想象中的锥体形态,还有发音共鸣位置靠前靠后的感觉,以及各共鸣腔的状态感觉等都是依靠大脑的想象和综合判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空间形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歌唱正确的发音技巧。在这方面,我的教学体会是:要把所唱的每一个母音唱响,就必须根据表现的需要,预先从心理上去想象并在预想的音上去做形着色,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发声部位简单而又自然的行动。这既是我自己始终在做的,也是我要求所有学生去做的。我们只有认识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才能充分运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凭借想象力,自己发现自己、自己矫正自己,寻找出自己最美、最好、最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来。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想象并非是说来就来的,它是建立在平时的生活体验之上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获得准确音乐想象力的基础,没有平时细心敏感的观察,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存储,就不可能有丰富的音乐想象力。想象源于生活,与实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要教育和启发学生培养对平时生活中客观事物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把对生活的体验同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想象与自己的情感、理智等感性因素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音乐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歌唱富于生命力和表现力。
艺术想象在竹笛教学的表现
【摘要】笛子教学中发挥艺术想象力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其综合素质,使之更具艺术欣赏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以此为基础,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保证教学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笛子教学过程中音乐艺术想象力的表现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以及思考。
【关键词】艺术想象;笛子;教学;活动;表现
所谓的音乐艺术想象力指的就是在充分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经过重塑、分解所形成的音乐艺术形象,这一过程常被称作音乐艺术想象。竹笛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主要从创造思维培养、音乐主题表现以及音乐意境拓展等各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从而提高笛子教学效率。
一、音乐主题表现在主题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极其抽象,作曲家在乐曲谱写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特定的音乐逻辑,并对其进行有效组织,形成完整的乐曲内容。教师在竹笛课堂教学环节,有必要对这些特殊的符号进行解释,利用笛子乐器将其转换为音响,使学生意识到竹笛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并学会运用竹笛,将特定符号有效组织,从而生成动听的音乐。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每个音乐符号的细节进行把控,并融化致音乐曲目中,对于音乐主题烘托具有重要作用,也利于学生掌握并消化音乐乐曲的含义。艺术并非是教学,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美的情感,同时也是触发人们心灵的重要因素。文学主题与音乐主题两者间具有极大差异,音乐主题的作品高潮体现了人心灵深处最美的向往以及希望。教师在表达音乐主题时,通常均会发挥其自身的音乐想象力,通过不断的想象、创造,逐步形成演奏技巧,吹奏高昂飞扬的笛子乐曲,表达乐曲主旨[1,2]。比如在笛子教学课堂之中,教授《小河淌水》这一乐曲时,14-16小节可谓是音乐的高潮部分,此时教师需要发挥其自身的艺术想象力,充分的联想、创造,对歌词中所提及的三个“哥啊”所组成的排比句进行深度理解,首先意识到以上三个声音是发自内心的呼喊,体现了情感的繁杂性,声音层层递进,体现了对情歌深切的思念,从而表达乐曲主旨。如若长笛吹奏过程中,再有效利用花舌、揉纸以及打指等技巧,烘托良好的意境,还将升华乐曲主题,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逐步掌握主力演奏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二、竹笛教学过程中发挥艺术想象拓展音乐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