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8 22:19: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项目驱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的营销探索
1.课程教学现状
市场营销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非常广泛,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市场营销课堂上虽然引用了多媒体教学,但讲授内容任然侧重理论,一味的讲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就像纸上谈兵,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且受环境限制,缺乏实际营销项目的锻炼,学生往往认为市场营销课程缺乏实用性,学习积极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高校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不同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使得学生对营销方面的了解和认知能力相差甚远,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学习能力有很大差别;学生动手能力差,课堂教学时间大部分放在基本概念和原理上,案例设计陈旧,大量学生毕业后只知道几个基本概念、原理,并没有真正掌握市场营销的精髓,更不具备软件项目实际开发中所需要的各种综合能力,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基于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的提出
针对上述问题,在市场营销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充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要对以往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改革。教学案例和模拟项目的选取与设计是基于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它们将决定教学改革仅仅是形式,还是真实有效的,为了使教学案例和模拟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和项目的选取和设计要注意几个方面:1.案例和项目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和连续性,要与课程教学大纲紧密结合,能覆盖学生应该掌握的全部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认识,同时要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现有文化知识、兴趣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2.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利用学生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以学生的本能为出发点,选取一些生动、形象、实际的案例和项目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由于案例是对单一的知识点、技能的实践,而项目是整体知识体系的对应,所以案例和项目在类型、规模、知识点的覆盖度上要一致,但不是重复,而是项目的难度和复杂度,相对于案例要进一步升华,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
3.教学方法的组织实施
这种基于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思想是运用大量的典型的具体案例对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每个单元章节最后结合实际项目模拟。那么具体的教学过程我们设置为四个阶段。1.精心备课、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在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各章节单元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查询、收集开发项目的资料,选取素材;再根据单一知识点或技术要求,将案例融入到相应知识教学中,并根据各个知识点,在案例中提出问题、以问题驱动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时要以项目开发形式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也就是与营销的生命周期一致,将教学划分为五个单元顺序组织教学:需求捕获、分析与设计、实现、测试、运行维护,以覆盖和贯穿整个知识体系。2.结合案例讲解阶段;此阶段通过教师提出案例,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提出案例中出现问题,再由教师根据讲授内容,针对各个知识点,结合案例,分析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讲授过程中引发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案例和理论的合理结合,控制好讲授节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发散思维能力。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则可以引用多个相关案例进行反复引导、讨论、讲解,让学生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掌握市场营销课程的精髓。3.项目模拟实践阶段;该阶段主要放置在每个章节单元结束复习时,主要以课堂讨论,课下具体实践方式进行。学生根据学期初选定的项目题目,根据本章节单元内容对应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模拟。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做,进行分析、思考、讨论,课下再根据讨论结果查阅资料,整理,并按市场营销标准书写文档。与教学同步的模拟使学生及时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主动地去学习,解决问题,并在实际的模拟过程中,极大的扩充了知识面,全面提高了今后进行市场营销具备的各项综合能力。4.考核、评价阶段;该阶段,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不再在局限于期末的笔试,应贯穿到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中,可以在项目模拟的各个阶段中,综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收集材料的多样性、完整性,项目各个阶段的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项目驱动型企业项目管理论文
摘要:项目管理能力是项目驱动型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成为影响企业战略风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分析项目管理能力与项目驱动型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项目群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影响并产生战略风险的机理。
关键词:项目管理能力;项目驱动型企业;战略风险
组织在微观层面上或者是由市场、工程驱动的,或者是由生产方式驱动的;但在宏观层面,组织则或者由项目驱动或者由非项目驱动。项目驱动型公司的实践与传统的产品企业有着较大的区别,它需要高度的专业化,以及在市场、技术、职员操作方面规范的团队力量和客户的大量参与。对于项目驱动型企业而言,其收益来源于项目的完成,风险受制于项目本身的属性以及外界多变的环境,面临着很大的战略风险,其中项目管理能力就是产生战略风险的重要原因,本文将研究项目管理能力如何影响项目驱动型企业战略风险形成,为深刻认识和进行战略风险管理提供基础。
一、项目管理能力与项目驱动型企业战略管理
1.项目驱动型企业项目管理能力
对于项目驱动型企业而言,项目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项目驱动型企业多项目管理环境下,除了需要很强的一般项目管理能力以外,如何平衡多项目的关系,实现企业项目目标的总体最优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管理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这就是项目群管理与项目组合管理能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养老PPP项目落地率驱动因素研究
摘要:探索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养老PPP项目落地率,有助于向国际社会贡献养老服务领域的中国智慧。基于PEST理论建立驱动因素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以14个“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为样本,试图探讨多种组合路径如何驱动养老PPP项目高落地率。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信誉、民营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养老需求、项目投资风险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单一嵌入均不能产生高落地率。存在3条驱动高落地率的路径:抵御风险能力主导型、地方政府信誉—项目投资风险驱动型、地方政府信誉—社会养老需求—抵御风险能力驱动型。因此,养老PPP项目的发展要重视以抵御风险能力为核心条件的组态路径,努力激活养老内需市场,扩融政府资金储备进而提高项目落地率。
关键词:“一带一路”;养老PPP;高落地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合力优化养老服务需求是国家紧抓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根基[1]。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服务及医疗卫生等养老领域得到显著发展。然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利益主体之间最优选择等原因,其相对拮据的公共养老资金难以满足老龄趋势下养老服务建设的资金需求[2]。党的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借此背景下,政府凭借金融性政策工具,盘活资金补给需求,创新与社会资本展开合作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这对提高我国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与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截至2021年2月,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针对养老PPP项目的建设共计36个,项目库总占比0.36%,其中落地项目25个,落地率低且仅为69%①。因此,运用组态视角跨越单一案例研究“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影响因素,既可打破各因素之间的关联藩篱,也可协调区域间养老PPP项目落地,寻求项目间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PPP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筹资模式、主体关系与发展前景等。其中,邓忠齐、温来成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大,应尽快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与方案,并辅之模式创新与安全保障[3-4]。就主体关系而言,Sanog、仇娟东等区分了高低级别政府偏好,并认为低级别政府偏好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贴合使用者,私人部门对其也更具吸引力[5-6]。王威以“经济走出去”为视角,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市场资源丰厚,可为我国资本“走出去”提供平台保障,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如何正确评估投资环境,将是未来需进一步探讨的关键点[7]。近年来,养老PPP项目在我国发展受多重条件制约,融资难、周期长、收益低等问题持续阻碍着项目的高落地率。已有研究中,对其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归纳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就内部因素而言,马恩涛认为民营企业参与度不高,深度激发民营企业参与养老PPP项目活力,可破解落地难困境[8]。谈婕认为目前我国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测量没有统一判定标准。官方数据中落地率看似上涨,但其统计口径并不一致,进而无法准确的横向对比[9]。就外部因素而言,王岭等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发现,地方财政约束程度越大,越影响养老PPP项目落地率,并具有一定区域差异特征[10]。王冠、霍伟东等认为养老类PPP项目积极融入新型社会资本、构建金融支持体系、组织环境保障等措施是促成高落地率的重要基石[11-12]。目前,学术界关于PPP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诸多突破。但区域间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研究仍存在些许不足值得探索。首先,现有文献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项目进行的研究,鲜有针对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养老PPP项目落地率进行研究。其次,现有研究多基于定性归纳或者定量运算,侧重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但该问题本身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各因素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产生多条等效路径,故碎片化、单因素的结论阐释则略显单薄[13]。鉴于此,本文在运用PEST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影响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组态分析框架,采用14个案例作为样本,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来挖掘多种组合推动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驱动因素。
二、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下英语论文写作能力锻炼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仅限于经贸领域,而且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包括学术领域。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已经成为科学技术最前沿信息的载体。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来说,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一、早在1999年,语言学家Flowerdew就指出:“在全球化时代,用英语以外的任何语言发表文章都是一方面把自己隔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另一方面为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利。”[1]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将建设国际性知名大学视为发展目标,“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成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动力,也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2]在国际刊物上,特别是在诸如SCI、Ei等国际检索刊物上的多寡已经成为衡量各高校学术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精英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推向世界,实现专业学术信息的国际交流。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05年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明确指出: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一定要“以需为本”。“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3]为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国内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其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被视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选修课课时相对较少,大班授课,同班学生专业差异大,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全堂讲解模式,教材较为陈旧,学生无法充分体会授课内容和自己专业的关联性,因此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大,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现在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很多研究生已经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着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作为高层次学术精英,他们也拥有相当量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如果课堂上仍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仅仅强调对语言的讲解,就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要尊重研究生的认知特点,探索一种能够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学习、总结,在实践中更新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形下,目前国外较为盛行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项目驱动教学及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式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围绕某一项目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4]项目驱动教学目前在西方国家颇为流行,不仅用于语言教学,还广泛地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该模式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注重语言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协作、讨论,亲自操作,积极探索,主动研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在将来的工作中顺利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项目驱动下的机械设计论文
1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
1.1项目驱动教学的指导思想
1.1.1课程标准———注重职业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首先是知识目标:指学生学基本的力学知识,通用零件的结构分析和常用机构的设计方法、;其次能力目标:指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机械设备维护、改进和设计能力,及相应职业素养能力等。
1.1.2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任务
项目和任务的工作应该以职业岗位工作为背景,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某项具体工作的全过程,应来源于生产实践。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能力的训练、系统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养成。由于学生参与了完成任务的每个环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主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对项目中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恰巧为学生设置了多重障碍,既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又迅速提高了动手能力,从此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彻底被改变。
项目驱动多元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本文提出以项目驱动为主线,利用超星泛雅网上教学平台建设“异步SPOC”课程资源。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利用MATLAB及LabView软件实现项目驱动式教学,具体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式、教师引导学习式、翻转课堂讨论式等多种举措相结合。此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研究表明该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项目驱动;异步SPOC;翻转课堂
1引言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要求掌握自动化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强调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际[1]。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概念抽象、公式多且复杂[2]。传统的教学活动以课堂讲授为主,与实际应用脱节,课程知识点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简化理论推导,化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亟待探索与研究的课题。基于问题学习,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本课程的教学,引入学习通和超星泛雅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异步SPOC课程资源。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集中讲解疑难知识点和项目的实现,采用团队式和翻转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易于掌握控制工程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技能[3-4]。
2贯穿式项目教学法
2.1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意义。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将知识点分解融合到项目中,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并提高实践技能。该教学法为以学生为中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数学公式和定理推导复杂等特点[6],学生在学习时不易把握全局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理论和实际联系困难。建立一套以项目驱动为主线,实践带动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和项目实施过程,将课程内容分成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系统性能的分析和系统性能的校正三大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中,循序渐进地强化基本理论知识。2.2贯穿式项目教学的设计2.2.1教学内容的设计。广东工业大学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过程重视系统物理意义的理解,淡化数学公式的推导。如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复杂且费时费力,教学中可不进行推导演算,直接得出结论。此外,还可借助MATLAB仿真软件,搭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直接从仿真结果图上读出系统的时域及频域性能指标。对于内容陈旧且工程实际中较少使用的知识点从教学内容中删除,如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多且计算量大,实用价值低。2.2.2贯穿式项目设计。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中,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都围绕项目展开。将工程项目实例分为基本、中级、高级三个环节,采用“应用理论应用”的教学方式,由“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现以“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为例,说明贯穿式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这一项目设计过程中,串连《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知识点。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各部分功能模块与课程各个章节知识的关系如图1所示。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由五个子任务功能模块构成,每个子任务功能模块都对应课程的知识点,整个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涵盖了课程全部章节的重点内容。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从简单的开环控制单闭环控制双闭环控制系统,其层层递进的控制系统关系如图2所示。在每一级别的控制系统中,均穿插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根据实验室条件和学生基础,还可列出多个典型的控制系统实例,如磁盘驱动器读取系统、电热水壶水温控制系统、水箱水位控制系统等。其他贯穿式项目的实施过程与直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类似。在课程开始前,编制项目驱动大纲和任务书。
基于项目驱动法的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体系构成
1.项目内容构建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位”,教学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项目驱动法”打破原教学结构框架,将单片机课程的核心技术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并通过具体实例来体现。一个项目需要用不同的知识点去组合和搭建,每一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任务,项目的完成是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依据电气工程专业单片机教学内容要求,构建“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内容及任务描述如表1所示。对单片机教学内容点进行整理分解为三大部分:基础、技能、综合。基础部分教学内容有单片机组成、实验教学平台使用、单片机输入输出口、数码管显示技术等;技能部分教学内容有:定时器/计数器、中断、串口通信、电机控制等;综合训练教学内容有:数字电压表设计和路灯控制系统等。每部分教学内容对应具体项目任务,如输入输出口对应信号灯控制实验;中断系统对应秒表系统设计等。2.教学体系构建应用项目驱动法设计单片机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形式带学生进入实验状态,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平台使用方法和常用的编程软硬件。单片机教学网站可以利用设备厂商的论坛和单片机技术论坛开设的专门版面来讨论技术问题。完成一个训练部分则写一个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不是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项目内容、实验方法和结论。项目报告是检测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通过项目报告,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项目难易程度。基础训练阶段完毕进入技能训练环节。这个环节设置与基础训练一致。教师先讲后演示,学生在项目结束后,撰写项目报告并由教师据此进行教学评估。综合训练环节不再设置讲解环节,教师布置题目后,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点评项目报告。最后的环节是提升,部分优秀同学可以加入电子科技大赛来提高水平。这种课程体系设计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每个环节教师起领开头,点评结局;依据阶段成果,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小组的项目难度和进度;该体系即能覆盖全面,又能起选拔人才作用。
实际教学体会
1.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任务比较繁重。教师除了正常教授知识点外,还需要详细介绍天煌单片机教学实验平台的硬件资源和WAVE仿真软件使用操作方法。学生初次使用平台和软件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种技能的提高。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兼顾。只有通过优秀组和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才能把大家带入项目训练状态。项目报告的撰写不同于实验报告,不是每个项目都需要撰写,只是训练环节结束后,学生就某个熟悉项目撰写报告。优秀学生给同学汇报项目报告,教师点评学生报告,给以信心和鼓励。2.技能训练阶段学生熟悉了平台使用后,进入提高阶段。每个目标任务都是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如秒表设计要用定时器中断技术和调用LED外部硬件资源。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失败经历,教师要鼓励学生面对挫折,寻找科学调试方法。3.综合训练阶段学生学会组织分工和联合调试。如交通灯控制,学生首先了解交通灯控制流程,设计交通灯相位控制核心内容,把时序控制、显示、输入、故障处理各个部分分配到人。以上子项目都涉及传感器、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等,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使得“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成为一门综合应用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得到了创新锻炼。在2012年上海市电子科技大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二等奖好成绩。
以项目驱动法为理论重树单片机课程教学体系,梳理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教学反馈环节,各种软硬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辅导,使得项目驱动法取得很好教学成果,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本文作者:赵永熹黄云峰工作单位:上海电力学院
项目驱动的市场营销教学论文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内涵
项目驱动教学法最初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职业教育,以项目引导形式呈现;它以工作过程的探究式方式,然后再由老师将所学知识隐含到一个或者多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明确项目包含的各种知识结构,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就能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完成项目以实现知识传授。另外,应用项目驱动,不仅能确保实训,同时也是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法。从项目驱动教学安排来看,项目是课程教学的核心,通过介绍项目、学习课程、讲解项目、实施项目与项目总结这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它能快速将项目实施、概况以及掌握的项目、知识综合的呈现给学生。同时,这也是满足学生学习特点、认知规律的方法,它能切实把握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深入。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差异
(一)从老师为中心转变成学生为中心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项目驱动教学从传统的老师为中心转变成学生中心,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启发与激励学生的学习效应,不断增强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项目式驱动教学中,通过整合各个项目的设计、操作,更好的完成各个课程以及论文编写、答辩模拟与PPT制作,进而培养出学生设备操作、实验规划、文献探究、论文写作等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对塑造人文素养也有很大作用,通过加强与项目以及他人的合作,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独立、人际交往能力,对锻炼学生取长补短、虚心求教等品质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通过强化项目开展进程,不仅能有助于学生接受新事物,还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运用资料进行文档输入、数据处理以及资料检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在学习力循序发展的过程中,达到实用性人才需求。
(二)从课本为中心转化成项目为中心
校企合作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探究
[摘要]针对目前工科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缺乏真实实践环节等问题,提出了结合校企各自优势的项目案例教学法,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几个不同的项目案例教学实践及产生的教学效果,以期能进一步丰富工科学生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物联网工程;项目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新型教学模式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物联网掀起了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国家急需大量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2010年7月,教育部批准了30多所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后期又陆续有更多的高校申报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现在已基本形成了物联网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标准。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产业之一,迫切需要大批理论扎实、实践技能高强的物联网专业人才。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外,也加入了很多新颖的实践环节、研究环节。每个高校都根据自身的特色和条件实施了各具风格的物联网实践教学。西安理工大学也在原有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其中采用了校企合作的项目式案例教学法,旨在企业真实项目驱动下,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技能,以主动参与的方式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商学院(HBS)首创的管理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本质上案例是提出一种特定问题但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和激励者,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则是这种教学法的主体参与者,通过积极参与、寻找不同的解决思路并开展深层次讨论,最后找到解决方案。我们实施的项目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案例法框架,联合相关企业,以企业的真实项目需求为目标,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合作设立项目案例目标、分项模式和评价体系,使项目案例式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达到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独立开拓等综合能力的目的。项目案例教学法相关研究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注重教与学双方的双向交流,最初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目前已扩展到其他学科应用中。相对于注重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LBL(LectureBased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ProjectBasedLearning)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由美国Barrows教授首创,将学习设置在复杂、真实的问题场景之中,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与探究中理解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逐步培养由半独立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部分文献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陈旧、课程内容联系实际不强的问题,以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PBL项目设计、计划制订、活动实施、成果交流与活动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案例类课程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还有一些文献对“影视作品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互补教学模式及其理论适存性进行了研究,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教学,而把项目教学法用于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基于两种教学模式的整合模式会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产生“1+1>2”的教学效果。文献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方式,从教与学双视角对我国MBA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现状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从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知、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学案例的选择及匹配性、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我国MBA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和建议。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意见提出推广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综合性项目训练。目前还有很多文献都提到了案例教学和项目案例教学,尽管不同文献的侧重点不同,应用学科也不同,但总体思想类似。共同要求一: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要使其通过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运用案例的目的必须明确,应选择那些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考。共同要求二: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围绕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能够使学生做到知识迁移,让他们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有关雪域高原的真实案例,那么,很多学生就会产生深入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欲望。其间,并不需要教师过多评论和分析,而是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感悟。共同要求三:案例要具有启发性。案例教学法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寻找答案,而是要关注他们探索的过程。案例要具有启发性,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共同要求四:案例要注重互动性。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员参与。物联网工程专业项目案例教学实践结合我们提出的项目案例教学法,我们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引入了企业真实项目。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合作把企业来源项目按照项目大小和难易程度分成不同的子项目模块,3~5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小组承担其中一个子项目模块,小组再分工或合作完成分析、设计等,最后统一验收。
1.配合智能驾驶中V2X通信,设计通信功能模块和调试验证
对于智能驾驶中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项目要求针对客户提供的OBU(OnboardUnit)采集信息,一方面进行消息调制和封装,形成内部消息格式,提供给内部相应单元实现相应的功能;另一方面需要将内部消息命令进行解析,发送给OBU进行相应功能实现;最后需要调试验证设计性能。我们把整个项目分成三个子项目:消息调制和封装模块、内部消息命令进行解析模块、调试验证模块。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模块,每小组5人(由于设备数量限制,组员人数略多),5位学生共同分析设计任务,最后明确分配每人承担的不同内容,分头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解决方法:由于不同的OBU采集信息格式不同,有的是一整段字符串,有的是cJSON格式的数据包,并且传来的数据信息很多,需要提取内部相应单元所需的特定信息,最后选用cJSON来进行数据解析和封装。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易于人们阅读、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有效地提升了网络的传输效率。而cJSON是c语言的一种JSON解析器。对V2X应用中OBU接收到的前向碰撞预警、前方拥堵提醒、信号灯信息感知和车速引导等各种预警信息设计新的消息转换格式。OBU将信息发送给V2X模块,V2X将获取的数据包进行解析、提取、再封装形成内部消息格式的数据包存放在Buffer上供内部其他单元使用。设计中对预警内容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
2.车联网中的数据压缩算法
软件工程项目驱动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存在脱节问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较为薄弱,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为能够提高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对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对的软件工程教学的措施,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知识点,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辅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在课下,教师提供必要的项目案例,学生多借鉴和吸收实际项目开发经验;通过慕课、在线课堂等,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实践课学生选择项目,利用项目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利用所掌握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与将来参加竞赛、毕业设计等有一定关系。通过项目的深入持续的开发,不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实践证明了提出的应对措施和实施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软件工程素质。
关键词:案例教学;软件工程;项目驱动;案例实施
软件工程是一门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1],2002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教育部把软件工程列为新增专业[2],而市场对软件开发人员持续的需要,软件工程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就业好、薪资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随着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对软件人才的需求继续扩大。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是围绕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内容设置的,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胜任软件开发和维护。而软件开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计算机知识,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2]。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知识的传播,而是知识的运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容易造成学生无法继续坚持学习。《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类的核心课程,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更是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课程是理论和实践都要并重的课程,受课时的限制、课程的难度、学生基础等因素,往往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标。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弥补课时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缺少实践练习等缺陷。为了更好掌握《软件工程》课程中的知识,本文通过对目前《软件工程》课程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给出详细的实施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项目实践练习中,结合后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竞赛及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目标,进行长期一致性规划设计,减少学生的重复劳动,使学生的实践项目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与市场需求的软件尽量接轨,为学生就业上岗打好基础。
1《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课程理论知识是从软件开发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软件开发初学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初学者能够快速地掌握软件开发,少走弯路,把别人的经验变为自己的经验,因此学习《软件工程》课程,能使初学者更好地掌握软件开发知识,并获得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软件开发是为用户服务的,而用户对软件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从功能、性能、硬件环境等方面,对软件开发具有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因此开发出来的软件常常需要进行维护。在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需求不明确,开发的软件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软件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即软件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让软件开发尽可能摆脱软件危机,在成本、效率、质量等方面都满足用户和开发者的要求。而在《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1理论教学抽象。《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是从软件开发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被证明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而很多学生刚接触这些理论知识,没有编程的经验,无法理解书中所讲述的知识,没有引起共鸣。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非常抽象。面对如此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3]。另外,教材中的案例,多数是从国外教材中翻译过来,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符,学生无法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案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1.2基础课程多。《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学习前期课程[3],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学生对前期课程掌握程度差异性较大,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前期的课程进行复习,打好基础。另外,学生掌握的前期课程,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练习较少,大多数表现在知识的掌握上。开发软件系统需要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知识,这给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3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前期的课程教学中,往往都是小程序的练习,这与软件系统开发的要求相比,差距非常大。学生还不具有软件开发经验,从未在软件开发上进行专门的训练[4],对软件开发就是编写程序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因此,软件工程教学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实践练习,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软件,对知识的掌握提出更高的要求。1.4缺乏必要案例学习。软件工程教材中出现的案例,一般都是为了解释理论知识的,个别案例是从国外的教材中翻译过来的,并不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挑选合适的案例进行讲述。目前网络资源比较丰富,通过课下整理案例,相信可以挑选出合适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外,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挑选一些完整的案例,让学生学习和阅读,这些案例中的程序能够运行,学生根据案例的文档和资料,理解软件工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5]。1.5缺乏较为直接的视频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简单的语言介绍,并不能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含义,需要动手演示软件开发过程。对于课时限制的教学来说,课堂现场展示软件开发过程并不现实。因此教师需要提供一些视频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课下观看[6]。1.6学生缺乏学习毅力。软件开发是脑力劳动,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软件开发不同于现实中的硬件制作过程,无法触摸到实际的产品,软件开发是逻辑产品,制作过程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无法解决,学生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势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坚持一段时间后,主动选择了放弃;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办法,另一方面,没有专家的指导,自己遇到困难一时无法解决,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有时候并不愿意去请教教师或同学,或者去找资料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软件开发一段时间后,当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或感觉学习非常吃力的时候,选择了放弃。其实刚开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不放弃,学习方法不对的时候,请教老师调整学习方法,就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另外,学生要多交流,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1.7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软件开发需要老师指导,如果教师的软件开发水平较高,就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然而,高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比较看重学历,对教师的软件开发水平并未做过多的考核。即使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开发人员,如果想在高校从事教学,而学历较低,不予录用。其实,目前高校中比较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需要提升教师的软件开发能力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7]。当前,移动手持设备开发,例如Android、IOS开发等,都需要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软件开发。当前市场上软件开发人员工资普遍较高,高校的薪酬很难招到水平较高的软件开发人员。1.8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软件工程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和期末的考试为主,并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过程的考核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对课程考核进行改进。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过程考核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花费足够的时间学习。
2软件工程课程项目驱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