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8 15:32: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乡村旅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前景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在**规划开局之年,国家旅游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战略部署,确定**年我国旅游主题为“中国乡村游”,发挥旅游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村容村貌改善、农村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并且提出了“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倡导新体验、树立新风尚”的口号。1月1日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了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乡村旅游”年的序幕,春节期间总书记、总理到农家过节日,与农民共同做年夜饭、看社火,不仅是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的美好祝福和问候,也为“乡村旅游”年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在国内的一些地区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国家旅游局举办“**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是对我国已开展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乡村旅游产品拓展、旅游产业延伸的政策导向,通过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推出更多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动全国乡村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布尔津县是一个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县,旅游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39.5%,同时布尔津也是一个农牧业大县,有70%的农村人口和90%以上的农村土地,找准旅游与农村的结合点,做好乡村旅游这篇文章显得更为重要。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指依托于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以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田园风光、村寨文化特色、地方民族习俗等为吸引物,以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及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创新策划、规划设计、开发组合成旅游产品,提供城市居民和旅游者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学习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由于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决定了旅游业对产业融合的基础作用和产业层次的提升作用。旅游产品的演绎是无限的,农业做为基础产业要为旅游业服务的同时,自身要成为旅游的景点或要素,乡村旅游把旅游与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丰富旅游产品和扩大旅游容量,而且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布尔津县提出乡村旅游的背景

查看全文

乡村振兴背景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东北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呈现出融合发展态势,促进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以及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为小南河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小南河村结合本村落特色,积极探索推出乡村民俗旅游项目,探索我国东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东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标志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2]。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例如: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通过开展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生态旅游,使整个乡村呈现出蓬勃生机[4];婺源县将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效结合,带领更多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共享旅游红利,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稳定脱贫致富[5]。由此可见,乡村旅游的开展在推动农村产业兴旺、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70、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蓬勃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6]。乡村旅游在开展过程中可以起到促进资源与效益的转化、保护农村民俗旅游资源、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及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仍不成熟,相比于其他旅游产品仍然存在着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不完善、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科学的开发手段、旅游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具备条件的乡村实现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7]。

一、小南河村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小南河村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境内,村内共有226户村民,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前全村以种植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一直处于看天吃饭的状态,村民也长期处于贫困之中。自2015年起,小南河村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依托大顶子山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东北农村民俗等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服务链。共发展出“农家乐”16家,关东民俗老屋7处;创新设计出以二月二“开耕节”为代表的集观赏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特色民俗活动;推出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南河“六大盆”农家美食旅游项目。截至2017年,小南河村共接待省内外游客1万余人,带动旅游服务及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收入70余万元,实现了整村脱贫的质变[8],曾经蜷缩在大山之中的贫困村落,由此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小南河村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查看全文

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旅游发展路

摘要:白银市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升“民生三感”(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白银市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景点。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未来白银市将继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的龙头景区和优势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生三感”;环境治理;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由之前满足于温饱的生理层面的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性能源环境危机事件的高发频发、世界环保运动的兴起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清新的空气、干净的饮水、优美的环境等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乡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乡村旅游也快速发展起来。白银市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近年来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白银市在发展中始终注重拧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开关,坚守底线,大力发展十大生态产业,打造了白银市主城区周边多个乡村旅游点,如黄湾村、平堡乡、顾家善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旅游爱好者的喜爱。

1新形势下白银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坚持生态环境保护

白银市周边有黄河大峡、白银黄河湿地公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北武当山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但白银市作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采矿行为也留下了一些环境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环境是乡村地区开发旅游的资本,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白银市始终非常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白银市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一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白银市紧抓企业达标排放、燃煤锅炉整治、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等工作,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据统计,2020年,白银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4天[1],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25%。二是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白银市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要求,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综合运用工程、管理、监察等手段,推进对工业污水的处理、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水环境综合防治水平不断提高。白银市还大力推进祖厉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编制《祖厉河水体达标方案》并印发实施,设置监测点位,与定西市开展跨界联合执法[2]。同时,对乌金峡水电站和大峡水电站生态流量完成实时在线监测,结果显示: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均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良好,达标率100%。三是土壤环境质量稳定。白银市耕地土壤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全市所有监测点位中除聂家窑村、白茨滩村的污染等级为“尚清洁”外,其余各监测点污染等级均为“清洁”。四是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19年,白银市5个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点位SO2、NO2均达到国家一级日标准限值,PM10和PM2.5除个别天数超过二级标准,其余天数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特点

一、引言

乡村生态旅游的本质是它的乡村性和生态性。就其乡村性而言,乡村生态旅游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它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有着积极带动作用,并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就其生态性而言,其是现代生态旅游新趋向,在满足现代游客新需求和促进整个旅游业发展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究竟什么是乡村生态旅游,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具有哪些特点,如何进行开发以及面临什么样的困境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上述内容对我国近十年来的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整理,期望为后续研究的延续有所帮助。

二、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

乡村旅游活动的大力开展和生态旅游概念提出以来,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关研究就逐渐得到广大学者的热忱关注。尽管已有很多研究对乡村生态旅游概念进行了较完善的界定和解释,但由于各个学者研究出发点有差异,国内目前还没有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做出一个准确的界定。但各界习惯用乡村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等名词来描述其相关内涵。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界定有很多种,例如中国旅游协会区域开发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文昌教授认为,乡村生态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将田园生态景观、农事活动、农俗文化的深层次开发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具有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环保等多种功能的旅游形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寇明婷博士认为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以大自然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以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导向,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文化的同时,有着明确的了解和学习自然和文化的目的,并负有保护责任,同时不乏促进目的地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当然还有很多研究人员给出了乡村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对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很有意义。何晓芳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区域,以乡村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态环境、朴素的乡土文化与人情、娴静的田园风情为基础,用景观生态及生态美原理与方法为游客建立起一个欣赏乡村景观、认知自然、培养与体验生态的旅游环境,充分展现乡村旅游的景观美学价值、乡村居住的宜人价值、乡村文化的追忆价值与乡村生态的教育价值,并最终使得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对近年来有关乡村生态旅游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发现,尽管研究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界定,但笔者认为何晓芳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并从规划角度,生态发展角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对乡村生态旅游做了很好的阐述。该表述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界定科学合理,体现出乡村生态旅游的本质。

三、乡村生态旅游的类型和特点

(一)乡村生态旅游类型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联动研究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扶贫重点由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变,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化程度。因此,构建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机制成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虽然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却具备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这为贫困地区通过旅游开发实现脱贫致富提供可能。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等优势成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但现行的旅游扶贫方式粗放,以“灌水式”、“输血式”扶贫模式为主,扶贫精准度不高,效果不显著。因此,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精准化程度,探索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联动路径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1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内涵解读

1.1乡村旅游

世界旅游合作组织(1997)在《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中将乡村旅游定义为“旅游者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Lane(1994)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乡村旅游概念,并描述了乡村旅游的5个核心特性:①地处乡村;②旅游活动是乡村的,活动内容与传统乡村的生产、生活以及乡村自然紧密相联;③小规模化;④旅游活动受当地乡村社区控制;⑤乡村地域的复杂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类型的多元化。国内学者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为依托,以乡村特有的自然风光、生态形态、乡村居所、民俗风情和乡村文化为对象,将娱乐、观光、休闲和购物融合为一体的旅游形式。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融合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形式。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乡村旅游的阐释,乡村旅游可以界定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特有的地域空间和资源为载体,以乡土为特性,以吸引城市居民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旅游形式。

1.2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对以往粗放式扶贫工作的纠正与提升,是带领我国700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战略决策,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提高资源边际效率的需要。习在2014年10月首次提出扶贫要“注重精准发力”,并要求做好“六个精准”,这一科学体系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即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管理、创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等。由于我国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乡村地域,因此,加快推进乡村地域经济发展是提高扶贫精准度的重要途径。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一、“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特征

1.旅游信息在线化、移动化。信息是互联网的强项,互联网可以最大程度解决过去旅游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伴随移动4G网络和WIFI的普及,游客出行依靠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程度越来越大,许多实证研究都得出网络已成为游客获取旅游信息的首选媒介。在“互联网+”时代,游客不仅能便捷地从互联网获取大量旅游信息,还可以随时随地分享海量信息,互联网改变了旅游信息的传播格局。游客出游前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行程信息,还可以查询大量旅游点评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游决策;在旅游过程中通过移动互联网,只需要一部手机游客就可以进行旅途导航、导游、导吃到导购,还可以分享旅游体验;行程结束后,游客还可以在网络上点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投诉也可直接在互联网上完成。另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积极融入“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自建网站或与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合作的方式,主动旅游产品和服务信息,随时随地的为潜在旅游者提供服务,实现旅游信息的在线化、移动化。2.乡村旅游需求精众化。旅游者的旅游偏好受到旅游者知识集的影响,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较低的信息收集成本改变了人的知识集,也改变了旅游者的旅游偏好。[2]在“互联网+”背景下,大部分旅游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大众化消费者,也不再简单地追求单一的旅游体验,传统的农家乐、采摘园等乡村旅游产品已无法满足当前乡村旅游者的需要。乡村旅游者更注重自身的体验和兴趣爱好,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小众化,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体验要求更高、参与性更强,自助、个性和休闲成为当前乡村旅游需求的特征,乡村旅游消费呈现出精众化的特征。3.经营管理数字化、平台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使旅游企业从市场调研、设计产品到市场营销,从接待服务、行程调控到安全监控,从客户管理、财物管理、人力管理到绩效管理,全部实现了旅游商务经营数字化,旅游业已经开启经营管理数字化的时代。旅游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可以准确记录游客的消费纪录,并对游客的消费需求、购买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消费特征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旅游供应商可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旅游产品的供应,生产出形态多样的、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定制旅游成为可能。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出行人次达到2.99亿人次,在线旅游市场规模达6621.8亿元,在线旅游在整体旅游市场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传统旅游企业通过自建网络平台或与大型在线旅行服务商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实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在线分销。因此,在乡村旅游领域,一批互联网企业进军乡村旅游市场,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网络平台,争夺O2O市场,以“线上+线下+融合”的视角重塑乡村旅游新生态。4.旅游营销智慧化。在互联网时代,旅游营销渠道更加多样化、细分化,除了传统的媒体,搜索引擎及垂直搜索引擎、垂直旅游社区、垂直旅游媒体带来了更多的旅游营销变化。搜索引擎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社区营销、病毒式营销、网络视频营销、口碑营销、事件营销等网络营销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旅游业,并取得了优于传统营销方式的效果。网络营销具有全球性、经济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旅游企业可以与消费者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多种信息手段进行实时双向互动沟通,使旅游消费者全程参与到营销管理中,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旅游产品,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动机得到了尊重和满足。与此同时,旅游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旅行体验生成旅游信息并通过在线媒体分享传播,用户生成内容信息开放性较高、用户信任度高,能够影响其他游客的出游决策,游客也可以作为旅游营销者。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是旅游营销的主要渠道,游客可以全程参与到旅游营销中,旅游营销进入智慧化阶段。

二、“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路径

1.产品升级。鉴于“互联网+”时代游客需求的变化,传统的乡村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当前游客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管理者要保持创新意识,积极融合新技术,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第一,融入创意旅游思维,开发新业态类型产品。挖掘乡村旅游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农业文化,并进行提炼、解析和延伸,[3]创造性转化这些文化,去深度创意乡村旅游产品,拓展与开发原乡休闲、国家农业公园、乡村营地、乡村庄园、休闲农场、乡村博物馆、市民农园、民宿等新业态产品,使旅游者在享受乡村田园风光的同时,获得发掘创造潜能的机会,学习并体验乡村旅游地文化、艺术、传统及生活方式,实现乡村旅游由农家乐、采摘园向乡村休闲度假的跨越。第二,融入在线旅游市场,开发乡村定制旅游产品。传统的乡村旅游企业应积极融入在线旅游市场,改变以往出售单一旅游产品的方式,将满足不同旅游的个性化需求为核心,开发乡村定制旅游产品。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如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平台,乡村旅游经营者可以与每一位客户进行沟通,深度了解客户诉求、明确旅游目的和预算,让旅游者参与到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以此设计出符合旅游者需求的高品质乡村旅游方案,客户满意度得到提高,乡村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得到良性发展。此外,乡村旅游企业还需要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来详细记录每一位客户的旅游偏好和个人信息,同时,客户定制的旅行记录也应该被保留,如遇到旅游需求类似的游客,可以做为参考,并作适当调整形成新的定制旅游产品,由此可以实现乡村定制旅游产品的规模化管理。2.经营管理模式升级。在“互联网+”时代,为应对经营管理数字化、平台化的变化趋势,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应从智慧旅游管理和线上+线下+融合两方面来进行升级转变。首先,推进乡村智慧旅游管理,将信息技术积极应用于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中。鼓励乡村旅游企业使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信息技术产品,通过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乡村旅游从客户管理、财物管理、人力管理到绩效管理,从市场调研、设计产品、接待服务到安全监控全都可以实现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乡村旅游管理效率,有效配置资源,更好的满足游客需求,为游客提供便捷、人性化的旅游体验,还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在乡村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共享。其次,积极融入线上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高效管理模式。随着在线旅游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融入线上经营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自建区域性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区域内的乡村景点、农家乐、民宿、特产等,使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乡村旅游形象的展示平台,同时实现乡村旅游产品和农产品的在线展示与预订;也可以选择与成熟的大型在线旅行服务商(如:携程网、途牛网等)合作,以这些网站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展示和预订平台,同时借助平台的影响力,还可与游客进行在线互动,开展精准的在线营销活动;乡村旅游目的地还可以在淘宝上开设旅游旗舰店,旅游旗舰店不仅是乡村旅游的销售展示平台,还可以作为当地农产品、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展示平台。乡村旅游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完成乡村旅游信息展示、营销、互动、预订、支付等游前服务,再到线下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乡村旅游服务,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O2O闭环过程。3.营销模式升级。“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业已进入智慧营销阶段,乡村旅游经营者应具备网络营销思维,在做好线下营销的同时,积极运用网络营销方法和工具,构建乡村旅游智慧营销体系,加大线上营销的力度。第一,注重整合营销和品牌营销。“互联网+”背景下各自为战式的营销已无法达到营销效果的,乡村旅游应注重整合区域性的乡村旅游资源,统一包装形象、统一整合产品、统一规划线路,打造村庄整体的“乡村旅游名片”,或是区域性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感知,[4]塑造乡村旅游品牌。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形象整合和市场一体化基础上的整体化营销。第二,构建乡村旅游智慧营销体系。乡村旅游智慧营销体系的构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其一,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乡村旅游信息渠道,建立专业乡村旅游网站,开发乡村旅游APP,也可以在知名OTA网站设立专门网页,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推送乡村旅游资讯、推荐产品,让潜在的游客可以第一时间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旅游信息,也能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得到帮助,并在咨询、投诉等方面给游客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其二,合理使用网络营销工具,乡村旅游适当运用搜索引擎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社区营销、病毒式营销、网络视频营销、口碑营销、事件营销、网络广告等网络营销方式来以较低的成本达到定向精准、深度实效的营销目的;其三,自媒体运营,乡村旅游经营中每个从事具体工作的部门都推出各自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建立乡村旅游微博矩阵、微信矩阵,形成群发优势,可以有效地推送乡村旅游信息、传播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并与游客进行线上互动。自媒体运营需要精心策划宣传创意,精确实施自媒体的系列活动,精诚维护社交媒体粉丝关系。在新媒体营销中可融入新兴科技成果,如小游戏、真人秀、网络直播等,通过旅游达人、旅游网红进行旅行直播,随时与广大网友互动交流,吸引网友参与直播互动。第三,重视用户生成内容,提高游客的网络在线分享率。当下,人们已习惯于将自己的心情和所见所闻用手机记录下来,随时随地将这些内容通过自媒体或专业的旅游分享平台传递给他人,这也就形成了对当地旅游的二次营销。与主流媒体网站的信息相比,互联网用户生成内容具有分享精神、信息开放性、双向交流、用户信任度较高等特点,用户在即时在线媒体生成内容中更能体验到满足感。因此,乡村旅游地应注重提供乡村旅游产品的实时动态分享,提高游客的网络在线分享率,实现化客体消费为主体宣传。4.保障体系升级。首先,应加强建设和完善智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重点加强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绿化建设、基础网络建设和餐饮、住宿、娱乐、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其次,整合乡村公共信息咨询平台,公共服务信息,分析乡村旅游相关数据,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乡村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乡村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乡村旅游产业数据整合、客流实时监测、景区景点远程视频监控及网上观景、旅游车辆GPS定位管理、住宿接待情况实时统计、旅游运行监管、旅游安全应急管理、从业人员网络培训等智慧功能。乡村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的建立以及新一代智能识别和智能传感信息技术,可为旅游者提供智慧化导游、导航、导览、导购服务,实现智能化升级。最后,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建立乡村旅游人才智库。乡村旅游的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民,农民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在乡村旅游企业中既懂旅游行业、又懂数据软件操作和互联网经营的人才严重缺乏。建立乡村旅游人才智库可以有效解决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人才,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乡村旅游企业就业,年轻人群体接触新生事物快,具备互联网思维,熟悉电商的操作流程,网络营销、自媒体营销等各种信息化的应用,对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项培训基金,与相关企业或高校合作,对经营乡村旅游的农户或企业开展信息技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政府还可以有意识地培训一些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人员,让他们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的市场主体。

三、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呈现旅游信息在线化和移动化、旅游需求精众化、经营管理数字化和平台化、旅游营销智慧化的发展特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产品、经营管理、营销模式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路径。但是,在乡村旅游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障碍因素,还需学界和业界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对策,以促进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

查看全文

直播+乡村旅游模式营销策略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环境美化的重要产业力量,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下沉,农村信息工程的推进,农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直播+旅游”的模式成为乡村旅游探索发展的新方式。本文通过阐述直播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分析长沙市望城区运用“直播+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探究其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探索“直播+乡村旅游”模式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直播;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现代营销XIANDAIYINGXIAO营销《2020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旅游用户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达到12.07亿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925亿元。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的新趋势,据2021年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88亿,农村网民规模达3.09亿,直播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方向。推进直播与乡村旅游的结合,有助于深入推进长沙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城市。本文将以长沙市望城区为例,探索“直播+乡村旅游”模式营销策略。

一、“直播+乡村旅游”发展概述

通过文献搜索发现,许多学者研究网络营销在旅游中的应用,并从2016年开始出现了直播营销的应用研究,但面向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在直播发展较快速的背景下,高琳(2019)认为,网络直播通过良好的互动,成为借助用户流量构建乡村旅游网络营销的新入口。蒋丹、王红豆等(2020)初步搭建乡村旅游网络直播营销LUSA模型,分析直播营销应用在乡村旅游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史庆滨(2020)借助直播助力文化旅游打造营销新模式。方英(2021)通过“直播+电商、教育、旅游”的产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是“直播+旅游”的发展元年,直播已然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新方式,“直播+乡村旅游”的融合,打破空间限制,打破传统旅游场景,给游客带来了新的体验,带动地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二、长沙市望城区“直播+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客源索取研讨

摘要: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有着很好的经济基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相当的丰富。乡村旅游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南京已经有了对乡村旅游的开发。一方面如何以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另一方要想从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的中分一杯羹,就必须很好的调查研究,开发有吸引力的产品。本人通过对去南京乡村旅游的游客进行的200份的问卷调查,得出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南京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市场依据,进一步对此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并重点对南京乡村旅游客源需求市场进行分析,对将来南京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提出依据。

关键词:南京;乡村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分析

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了已经近十年,在这近十年里,乡村旅游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

随着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村[2],这些年也有很多的专家和学者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很多的研究。通过在中国期刊网上的搜索发现:从2004年到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文献共有225篇,其中在学校的学报上发表的有75篇,占到33.33%;在“旅游学刊”上发表的共有26篇,达到总量的11.56%。之前六年1997-2003年间发表的有关“旅游”方面的文章约有9000多篇,而有关“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章则只有60篇。在这60篇文章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以及相关旅游方面期刊上的文章则只有42篇,占所有旅游论文的0.46%。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乡村旅游已经被学者,专家们所看重,而所重视,并加以研究分析。可见乡村旅游在旅游行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然而在这些关于乡村旅游的文章中,都是一些先讲乡村旅游的定义,再从大的方面叙述乡村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没有做大量的实地的考察,调查。

由于政策的支持,经济的发展,加之乡村旅游理论的指导,南京的乡村旅游业有了较大起色。南京旅游资源非常地丰富,仅仅四A级的景区就有七个之多,一方面可以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依托,另一方面南京的乡村旅游要想从蓬勃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分一杯羹,就要开发具有自身特色,能够吸引旅游者的乡村旅游资源,旅游开发的前提就要做好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的概述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探究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应加强对乡村旅游营销模式的综合建设管理。应结合实际需求,调整乡村旅游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乡村旅游营销特色进行分析,完善互联网营销特色模式,从而加强对互联网时代下旅游营销模式的构建。

一、互联网下的乡村旅游模式构建

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市场需求影响,随着城市污染影响的加重,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城镇为了有效地避免高强度劳作,降低污染的纷扰,不断促进乡间交通发展,加强完善乡村设施。在乡村旅游发展建设过程中,人们要结合实际发展需求,逐步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前景良好,但是现阶段发展水平较低,国内外还缺少相关的明确的概念。发展乡村旅游是以有效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为核心,加强乡村小规模企业的经营模式构建,及时开展经营,促进发展,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服务。

二、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基本含义

人们应依照互联网时展的基本概念,加强移动产业互联网的建设。移动互联网相关工作人员需实施新的准入制度,及时调整互联网技术准入标准,加强营销产业模式的建设,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互联网营销模式标准。依照传统营销模式,建立良好的产业质量管控,加强品牌效应营销,完善互联网信息传播,调整传播范围和传播模式,加强互联网营销模式下的综合建设。从产品、产业传播范围入手,推进互联网时代下的虚拟营销,落实虚拟营销,实施双向的共享信息和流转,实现共赢、供需、共管,完善互联网综合模式的管理。

三、互联网综合营销模式特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