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8 15:22: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乡村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村经济

乡村经济在乡村振兴的作用

摘要:“三农”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将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该战略是乡村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其最终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与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增收,使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为了达成这一愿想须从多方面着手努力,从唯物主义角度看,物质决定意识,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起关键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决定乡村振兴程度。基于此背景,文章对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腾飞阶段,不断的改革加速了城镇化发展,推动了信息化与现代化进程,改善了城市公共设施,优化了人民居住环境。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大量的农村资源涌向城市,乡村空壳化、老龄化程度严重,公共设施、教育环境、医疗资源远落后于城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期望通过阶段性的努力彻底解决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现状,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与各项措施的实施下帮助农村提高产业发展,规范产业类型,让农村变样、农民受惠,并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

二、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

(一)高质量经济发展能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俗话说“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盛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前提,在当前特殊时期,社会矛盾转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上,推动农村产业兴旺,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同时要兼顾乡风文明、美丽乡村的政策,让健全的乡村经济发展机制与政府政策相连接,这样才能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不同于传统小农经济,它的融会贯通要求农村产业发展兼顾生态、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融合其他各色产业,在协同条件下相互运营。由此可见,高质量经济发展绝不是单一的进步,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乡村振兴。从实践角度上思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与绿色导向,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农民种养都应该在绿色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另外最好联合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村特色小镇等,积极践行所有现代化产业,使农村具有发展新动能。把单一的经济发展方向放射性扩散到关联产业,更能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渡阶段,这些现实情况的转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都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在本次战略提出前,我国就提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改善了乡村基础设备与公共服务,农村的休闲娱乐与教育医疗较之前有所提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几年,我们能明显发现,农村的产业投资机会越来越多,对比城镇而言其发展优势逐渐凸显,乡村经济发展走势不再单纯为农耕饲养,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这得力于领导层的认知,也得力于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价值已得到共识,像休闲农业、乡村电商等新产业层出不穷,这些新型产业的繁荣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乡村增强了内生发展动力,改善了乡村的外部环境,推动了不同的新动能产生。(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特色乡村产业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我国疆土辽阔,各方经济实力、风土人情大有差异,不同地域的乡村发展情况也不可同日而语。地域间的差异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因地制宜,下达的决策必定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改变原先单一的农村经济模式,在现有条件下拓展产业空间,集合人力智慧与物质基础创新产业形态,让乡村发展有特色。在振兴改变的进程中,要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现代人对食物的需求早已摆脱了填饱肚子这一基本标准,大众期待看到健康、美味、艺术的食物,因此发展高质量经济就要发展优质、高效、无害的种植业,在生态养殖业中突出特色农土产品。将农业的散养式与个体式经营规模化,组建集成式农业,提升农产品的优质特色。第二、探究乡村独有的资源优势,在不同地域内形成不同的生产格局,为本地特色农产赋予新的内涵,让农产品的文化商标走向更广阔舞台,推动乡村特色经济的建设。第三、建设特色小镇,在小镇中开发休闲旅游功能,在吸纳投资中增加就业,拉动农村内需,激发农村青年人的创业热情,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以此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使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更多元的发展,全面开启乡村城市生活时代。第四、借助互联网与网络通信的力量拓展不同的农业产业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方位建设农村,利用基础经济拓展农村的现代物流,使产品能走出去也能引进来。第五,在高质量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打造农村创业园,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吸引农民、城市退休人员回农村服务,并与高校搭建大学生服务平台,活跃农村的人才市场。(三)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增加农村创新创业的动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也是核心目的,在实现该目的的同时,其他的乡村问题也会得到解决。针对目前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现在亟需解决的是人口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在农业种养中推广新科技,加速农业创新,培养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农民。首先,优化升级现有的农业经营制度,积极践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就要拓展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更大规模的农业发展层次,在创新中营造良好的乡村氛围。其次,用优厚的条件吸纳更多人才主动投身于乡村建设,长期以来优质人才盘踞城区,说明农村没有人才吸引力,高质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为作用,改革用人待遇也是发展的重点。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经济增长研究

摘要:乡村旅游业发展有利于美化城镇环境,也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区域经济的增长。以河南省嵩县为例,利用协整方法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都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且乡村旅游业发展拉动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效应比新型城镇化的拉动效应要大,同时,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更加明显,而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较明显。今后嵩县应着力于促进乡村旅游业开发,注重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促进三大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以推动嵩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嵩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

乡村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规模大、发展快、关联广的特点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很多相匹配的地方,新型城镇化在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就业吸纳力强,对吸引城镇人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新型城镇化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又能加快城镇开发,美化城镇环境,巩固新型城镇化水平,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空间创造提供更多有利条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关注点和热点,而推进乡村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共同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入,让其形成较大的产出,以促进地区经济稳步持续增长[2]。可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科学引导新型城镇化,与地区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间内在关联与影响效应到底如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命题。本研究结合河南省嵩县实际,探讨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影响。

1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地处豫西伏牛山生态核心区,位于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总面积3009km2,辖16个乡镇322个行政村,人口62万,其中农村人口53万,人均耕地不足0.8亩,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自然景观秀丽,人文景观独特。山岳奇石景观方面,有白云山、玉皇顶等;森林景观方面,有唐代银杏林、高山杜鹃、原始森林等;潭瀑水域景观,有高山天池、陆浑水库、九龙瀑、双龙瀑布等;物候气象景观方面,春有鲜花、夏有绿萌、秋有红叶、冬有雪韵。这些自然景观天然而成,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而在人文景观方面,有以两程故里、伊尹祠、庆安禅寺、万氏佳城等。近几年,嵩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之路,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要抓手,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载体,通过景区带动、公司合作、社会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搬迁等方式,让嵩县的发展因旅游而富,让乡村因旅游而美,让贫困县因旅游而兴,形成了“旅游带动、脱贫加快”的良性发展局面。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37.6亿元,旅游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例达68%,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8.46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4.67万人,嵩县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旅游带动城镇开发以及经济发展新路子。近年来,嵩县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践路径主要是:以白云山、木札岭、天池山景区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通过旅游的带动功能发挥,推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商业全面协同开发,实现当地居民就地就业,推动就地城镇化。如2014年9月,瑞贝卡集团入驻白云山景区,建设白云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涵盖车村、白河两镇,面积近600km2,形成了四大旅游综合体,既连通了景区,也开发了当地的城镇,还发展了地方经济。木札岭景区的龙王村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原来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农家宾馆150多家,标准化床位超过6800张,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目前,农家宾馆已经遍布周边5个行政村,当地农民逐步向商业零售、旅游客运、旅游工程等行业延伸,实现了旅游服务与乡村开发以及城镇化进程加速的有效对接。嵩县县政府也加大对景区投资开发的力度,在景区建设、乡村旅游住宿与商品生产等领域进行扶持或奖励。带动了这些区域的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以及一些旅游新兴业态的产生,也带动了一些项目的建设与完善,如天桥沟自驾游营地、滑雪场、木札岭漂流等建成开业,初步形成了“白河-天桥沟-木札岭”旅游住宿一条线。直接带动了白云山和木扎岭景区当地农民的就业,初步统计约500多人实现就地就业。而整个乡村旅游的发展,大致解决了当地农民就地就业1万余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

1.2变量选取与方法,在分析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一方面研究旅游与城镇化关系的相关文献。如舒小林,刘东强,齐培潇[3]利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1988—2012年之间的城市化率和旅游收入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得出城市化率在30%左右,城市化率和旅游业发展之间有一些差别,他们得出城市化率在30%之后,旅游业对城市化率的作用效果会更加明显。王兆峰,龙丽羽[4]以凤凰县为例,分析了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指出旅游业在政策制度的外部环境下,通过宏观动力——旅游经济效应、中观动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差异化布局,以及微观动力——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需求和交通可达性的动力机制系统,驱动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唐鸿,刘雨婧,麻学锋[5]在新型城镇化内涵、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生成周期视角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旅游业的就业及收入效应表现较好,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方面表现突出。另一方面分析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如赵磊[6]采用多种精细前沿性计量经济方法对1999—2009年之间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并归纳了旅游业通过作用于城镇化,有效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得出旅游业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徐春红,丁镭,董鸿安,苏攀达[7]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2000—2015年的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和面板计量回归方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率时空演化格局,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浙江省及11个地市的旅游业发展在前一段时期内与经济增长率总体都呈现递进上升趋势,但经济增长率在后面一段时期却出现降低的趋势,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蒋韬[8]基于生态足迹的视野,计算出了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两方面的综合得分和两者的协同度。实证发现,西部地区生态旅游消费需求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呈现勉强协同或者不协同的状态。此外也有少数文章研究了旅游与城镇化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刘佳,杜亚楠,张广海[9]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序演化和空间差异特征,探讨了在城镇化进程中沿海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业、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黄震方,陆林,苏勤[10]指出要通过深化理论研究和强化实践应用,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尤其要将乡村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加大投入,实现城乡旅游业互补和协调发展,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现有研究至少还有两个方面的研究空间可以弥补:一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以分析旅游业与城镇化两者关系的文章居多,比较缺乏对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对于某个具体区域实证或案例的研究比较缺乏,如对县域方面的具体研究几乎没有。而乡村旅游的重点和核心正好都在县域,县域有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各城镇都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因此,解剖县域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发展新阶段深化旅游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助推河南省嵩县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试做初探。有鉴于此,笔者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指标选取、研究方法上的一些经验做法,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衡量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情况的指标(记为DQSCZZ),选取人口城镇化率作为衡量河南省嵩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指标(记为XXCZH),选取乡村旅游业增加值与旅游业总值的比值作为衡量河南省嵩县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指标(记为XCLY),在数据收集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查找《河南省嵩县统计年鉴》两条途径来收集,以河南省嵩县2000—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为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限于篇幅,不再对具体数据一一列出),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对河南省嵩县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消除直接回归带来的系数过大现象,通过取对数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对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DQSCZZ、lnXXCZH、lnXCLY,用dlnDQSCZZ、dlnXXCZH、dlnXCLY分别表示各变量的一阶差分。运用Eviews8.0计量软件进行协整分析。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思考

摘要:我国正处于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时期,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坚守在纯农业土地种植方面,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来改善当地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本文中我就以蓬溪县为例,剖析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并就如何合理的、科学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经济;问题剖析;策略探究

2017年以来,我国提出了一项重点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即乡村振兴战略,其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构思。因为,从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呈现腾飞趋势,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地飙升,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同时也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出现。一方面从全国经济发展来看,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借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东风以及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实现了短时间内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西部以及内陆地区则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起步较晚,速度相对较慢;而另一方面从地区经济发展来看,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甚至造成城乡经济两极化现象的产生。这两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均衡性和健康性,以至于最终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均衡性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缩减极端化的贫富差距,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我们所探究的问题是以蓬溪县为例的乡村地区,如何通过旅游等第三产业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先从乡村旅游产业说起,近年来我国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在解决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问题方面,传遍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农村经济振兴的主要策略之一。再从蓬溪县来看,蓬溪县是革命老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四川省,虽然历史文化较为悠久,且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出色的旅游资源,DNA就如同我上文中弄个所述,地理位置、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等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蓬溪县为代表的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加大政策扶持,而蓬溪县也准确定位旅游资源开发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在经济建设方面把农村和旅游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从而在促进蓬溪县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发展乡村经济,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但从当前蓬溪县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来看也存在很多误区和问题,那么本文中我就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从蓬溪县乡村旅游发展实践出发,剖析误区,并提出几点实际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的误区

对于蓬溪县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来看,大方向上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并且有一定的发展定位,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心态过急、迎合市场、特色挖掘不够等误区。(一)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破坏了当地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乡村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乡村的发展问题并致力与乡村的发展问题,对乡村有极大好处;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还可以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帮助农村的青壮年回流,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对农民也有很多益处;总而言之,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有利影响。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有的乡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认识有限,会进入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了当地环境的误区,这个当地环境,既指的是自然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首先,是自然环境方面。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一方面是许多乡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对游客的监管不到位。许多游客在乡村旅游的时候,对乡村的秀美环境大为赞叹但却不注意保护乡村的山清水秀,乱扔垃圾,甚至在易燃的场地进行烧烤。旅游过后,游客们所到之地狼藉一片,需要专门安排人员进行清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给村民们增加了很多负担,严重破坏了村民的生活环境。甚至有的游客随手不经意的动作还能引发森林大火,严重破坏了乡村环境,不仅损失巨大还容易让乡村旅游的名誉受损,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开办成本,起不到帮助村民致富的原本目的。其次,是文化环境方面。有的乡村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后,确实让更多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农村经济获得了发展。但在村民的物质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如果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还没有跟上,那对乡村的文化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物质丰富的基础上,如果缺乏对农民精神上的正确引导,反而会很容易造成思想腐败、不事生产,盲目追逐“潮流”的情况,而一旦农村的文化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的经济发展可能就会逐渐止步。并且伴随着城市游客和资金流的到来,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不断冲击,城市的种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融入的同时,也会让一些堕落腐败的文化也逐渐流入乡村,乡村原本淳朴、平淡的文化环境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二)一味迎合游客需求,缺乏当地特色。首先,许多乡村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是为了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更好地保留本地的乡村文化,但由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方法不够恰当,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作用。有的乡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存在盲目跟风的问题,一味迎合游客的需求,追求所谓的“时髦”和“网红”的乡村旅游形式,什么火来什么,如果没有就强行模仿,进而导致旅游产业缺乏创新,反而事倍功半。其次,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定位,没有融入当地特色优势,不接当地的“地气”。进而导致旅游产业形式单一,脱离地方大环境,造成文化和氛围上的“脱轨”。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反而还会因为过多追逐外来文化而失去本地的文化特色,让本地的乡村文化因无人继承而逐渐没落。如果某个地区的乡村旅游形式单一,在这里能看到的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而且还不一定出色,游客为何要来参观呢?乡村旅游一定要找好自己本地的文化定位,发展好有自己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要保留好自己本地的乡村文化,不愁没有游客来欣赏和参观。

二、走出乡村旅游误区的策略

查看全文

乡村旅游经济开发思索

人们在劳累的工作之余,喜欢到悠闲的环境中放松。一些投资商看准商机,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乡村旅游日渐兴旺的发展趋势,已经渐渐成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主力。当今社会倡导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呢?

1乡村旅游的有关问题

1.1乡村旅游的含义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与其他的旅游形式不相同,它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等,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休闲、观光、度假、健身以及购物的旅游活动。它可以使游客在休闲、游乐中学习到一些乡村生活方式及民俗,村民亦能从这种旅游中获得经济收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1.2乡村旅游对游客的供需关系

为什么乡村旅游大受欢迎?它与风光的独特魅力,生活方式有关的休闲,这也体现了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要。最吸引游客的就是乡野农村的美丽风光,悠闲地生活方式,宁静的生活空间,清新的生活空气,朴素的生活活动。这些乡村特点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需要。在大都市这座“钢铁丛林”中生活久了,就会对复杂的、商业化的、高强度的都市生活方式产生厌烦,而有别于都市生活方式的小型乡村的独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就会对这些都市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人类都有怀旧情结,特别是具有历史气息的古旧乡村更是城市居民旅游的首选。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行为动机,人们往往会选择保持了乡野气息的乡村来放松。同时,对于长期居住在都市的儿童少年来说,到乡村旅游,可以达到扩大知识视野,了解大自然,了解农村,了解农事,陶冶情操的目的。

查看全文

乡村经济发展调查思考

一、**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有15个乡镇102个村、388个村民小组。全县村集体总资产1689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664万元,货币资金1087万元,固定资产10962万元。农村集体经济负责4973万元,债权4260万元。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10个,占9.8%;5-10万元的村19个,占18.6%;2-5万元的村27个,占25.2%;1-2万元的村26个,占25.5%;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13个,占12.7%;集体无收益的村7个,占6.8%。

(二)乡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

1、加大土地开发力度,提高集体地的利用率。各乡(镇)通过项目开发、股份合作、划拨机动地等方式,增加了乡、村集体地的面积。目前,全县共有乡村集体土地842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为提高集体土地的利用率,大部分乡、村采取公开招标承包的办法,提高土地的承包费,增加了集体收入。

2、采取滚动发展的管理方式,增加集体畜数量。一些乡镇、村集体充分利用集体余留的集体畜,采取“铁畜”代牧的办法,实现了集体畜从无到有。即将集体畜承包给本乡、村信誉较好的农牧民代牧,代牧母畜总数不变,当年生产的小畜采取个人和集体分成的办法,实现了集体畜的滚动发展。截止**年底,全县集体牲畜共有39653头(只)。

查看全文

乡村社会经济调查计划

全面了解、监测农村社区的发展、变迁过程,准确把握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满足各级政府制定农村社会经济政策及农村社区发展战略的决策需要,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

本调查制度包括两部分内容:《农村社区基本情况调查制度》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方案》。《农村社区基本情况调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村基本情况、乡村劳动力及转移情况、农业社会化服务副业情况。《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户与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农户建房投资情况。

本制度中的统计报表报告期别分为三年、年报和季报,乡和村基本情况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其他内容为年报和定期报表。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调查范围:乡镇一级在全国所有乡、建制镇进行调查;社区基本情况的村一级范围为全国所有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村一级范围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村网点;农户在全部农村抽样调查户中进行;非农户单位在现有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乡、村网点内进行。

数据收集方法:在调查乡(镇)、村建立乡村社会经济情况登记台帐,定期登记调查期内有关指标的变动情况。乡(镇)、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状况,通过登记台帐和其他业务报表取得资料;农户固定资产情况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整理、推算;乡村劳动力情况采用年底对调查户一次性访问调查方式取得样本资料,进行推算;农村社会化服务事业调查,要求对调查乡、调查村范围内所有的农业服务单位逐一调查。

本调查制度属于国家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综合要求。

本调查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和指标编码。

查看全文

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乡西北边,属半农半牧村,距县城50公里,地处打更沟草地和乡交界处,属丘状高原山地和草甸地形,平均海拔3060米,为典型高原寒带湿润气候。全村耕地面积2676亩,林地面积10708亩,草地面积38799亩。人口842人,户数160户。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3名,占党员总数的15%,党员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6名,党员平均年龄46岁,年龄在45岁以下的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2人。

二、发展现状

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现已成立运行的“乡村高原优质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雏形成立于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级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乡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该村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村高原优质油菜种植加工合作社,并于2012年建成了榨油厂。2012年,合作社通过加工销售菜籽油,使村民的每斤油菜籽售价提高了0.8元,有效增加了油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2013年,乡、村两级又向上争取资金,对榨油厂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经过四年的运营完善,本社现已拥有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并成功申请注册“菜籽油”的商标。专业合作社运作按照合作社章程通过收取会费、管理费、争取国家和社会赞助,合作社财务管理依章程进行,受各社员监督。目前合作社主要由村村长索科为主要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和会计协助其工作。通过对油菜籽的改良,对菜油的加工及包装的改进,现在村的菜籽油销量非常可观。据统计,目前,该村每亩可收油菜籽260斤,2015年共种植1478亩,油菜总产量近38.428万斤,以100斤油菜籽可榨30斤菜籽油计算,全村可榨油11.53万斤,按照2012年每斤18元的市价出售,今年全村菜籽油收入可达207.51多万元。

三、成功经验

村油菜合作社可以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也离不开广大村民的团结一心和辛苦劳动。再者,村的自然条件是其自身优势,独特的高原气候非常适合油菜生长,菜油无污染、光照充足的特点符合了现代市场消费者的要求。合作社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客户的理念,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最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2年,村干部到青海、甘肃等地购买优质青杂7号油菜种子3640斤进行试种,为提高油菜的的产量打好了第一战。村村两委会认真作好科学种植宣传和技术指导,在压榨、加工及品牌包装上进一步完善改进,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进行宣传。

查看全文

乡村经济财务审计状况及策略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集体经济的效益,更关系到农村干部的廉政勤政、党群干群关系乃至农村集体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的农业主管部门开始探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的审计监督,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农业部等部门的推动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开始建立和施行。至今主要有三种审计模式,即,第一,乡镇经管站或其内设审计部门的模式;第二,乡镇政府内单独设置审计机构的模式;第三,农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模式。由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农村审计未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本文针对河北省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状况进行调查,寻求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调查数据描述

本次问卷实际发放500份,收回416份,剔除26份无效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90份。其中有169份反映存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活动,占总数的43.33%。本文以169份反映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活动的问卷为基础进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现状的统计分析。

(一)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模式在被调查的河北省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活动的农村中,由农经站进行审计的最为普遍,占总体的42.60%,其次是由乡镇政府自行组织的审计机构和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的审计,均占总体的28.99%,由县审计局派出的审计机构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较少,占总体的15.98%,只有个别被调查农村的审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占总体的4.73%。这些数据表明,在河北省农村中,对农村财务问题进行审计主要还是由农经站、乡镇政府自行组织的审计机构以及村民理财小组这三个组织执行的,而且有的农村实行的是农经站与村民理财小组先进行审计,然后交由乡镇政府的审计机构进行再次审计,或由多个审计主体交叉执行审计,因此在合计栏未予统计合计数。

(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过程中,审计工作受乡镇政府干预的比重较大,占总体的59.17%,不受乡镇政府干预的占40.83%。由此可以看出,在河北省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中,执行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来自乡镇政府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涉及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方法甚至是审计结果的执行,但是无论涉及哪方面,这都将严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三)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中信息透明度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中,有62.13%的人能够了解到所在农村的财务审计结果,而37.87%的人无法了解到其所在农村的财务审计结果。由此可以得出,在河北省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过程中,信息在大部份情况下是透明的,而在有些村,财务审计的结果并不那么透明。

查看全文

乡村经济发展经验交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当前,全县上下正掀起解放思想大评论的高潮。作为一名乡村干部,在新情势下应如何解放思想,完成乡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动手。

一、明确科学内在。

依照邓小平的观念,所谓解放思想,就是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客观实践相符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气权力和主观成见的约束,研讨新状况、处理新问题。从基本上说,解放思想是两个“统一”:一是解放思想与脚踏实地的统一,即思想和实践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二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与思想实践创新的统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办法和废除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教层次解相统一、保卫马克思主义基本道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相统一。

1、解放思想是新情势发展的需求。新情势下,我们面临的时机史无前例,面临的应战也史无前例。国际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向日趋加深,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剧烈,兴旺国家在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日趋增强。国内经济体系体例深入革新,社会构造深入变化,好处转变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入转变。只要解放思想,才干准确面临新趋向和新潮水,科学应对新时机和新应战,准确处置新课题和新矛盾。新情势下,追求新的发展思绪,启动新的发展实践,发明新的发展经历,都必需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求。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心指导集体关于发展的主要思想的承继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办法论的集中表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实践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实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需坚持和贯彻的严重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期间,我们解说放思想,就是要把思想解放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当时和今后一个期间,持续解放思想,要紧紧围绕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这个中间来进行,要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调和服务。这是持续解放思想的基本目标。在必然意义上说,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就是不时解放思想的进程。持续解放思想要贯串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进程和各方面,切实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调和,创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场面。

二、坚持五种观念

查看全文

乡村振兴下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都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内容。想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就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到位。就目前来看,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比较严峻,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产业、行业经济活力大幅度收缩。要突出“三农”工作地位,持续进行改革与创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乡村地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的目的。要以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乡村地区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一方面,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加快文明建设和农村富裕的实现,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不再局限于种植和销售农产品,其生活水平和质量将会显著提高,也有助于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新常态,要实现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就应以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作为重要导向。此外,还可改善农业生产现状,引入特色化产业,或是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当地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乡村振兴战略模式的相关计划进行调整与优化,明确乡村经济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健全预防性策略,以免出现盲目建设、随意发展等问题。

二、乡村振兴与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关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全面推广和实施的背景下,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乡村振兴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融合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载体: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