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8 05:05: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县城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县城经济

县城经济发展论文

一、统筹城乡发展与市场取向改革

现阶段中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实质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劳动生产率问题和城镇化问题.20世纪40年代末,我国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85%,目前已降至15%以下,但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从1949年的85%降至目前的61%。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之所以无法得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的﹁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的数量不能随着农业产值占GDP比重的下降而相应减少,从而严重地制约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人都担心我国农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固然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由此需要农民脱离农业的速度跟不上,使农民蒙受难以预料的损失。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致使我国农业领域里沉淀了过量的劳动力,这是农民依靠农业增收困难的深层原因。与此相联系,由于我国农业的就业份额过高,导致农业与非农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从1990年的4倍,扩大到2002年的5.3倍。这表明这段时间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

那么,应当如何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农民纯收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时,几乎都谈到物化劳动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在于:活劳动的份额减少,过去劳动的份额增加,但结果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总量减少,因而,所减少的活劳动要大于所增加的过去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90页),在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客观上存在着投资报酬递减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往往因为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而趋于递减。如果多余的劳动力未能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则必然造成潜在的待业农业劳动力的增加。如果把所有的农业劳动力都投在数量固定甚至日趋减少的土地上,则必然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这种因为农业活劳动投入量过多而造成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偏低,实际上是属于不充分就业。这就说明了,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业部门中,仅仅节约劳动时间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才有可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农业生产要素(诸如土地、劳力、资金)的配置起着调节作用。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假设土地的边际效益递减了,就会有资金(技术装备的货币形态)来替代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在于优化要素配置,但就我国农村当前的实际情况看,相对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劳动力价格甚为低廉,而其他相对稀缺的要素价格则是较为昂贵的,从而使得劳动力要素很难被替代出去。由于土地(包含耕地)是不可能增加的,而劳动力则随着人口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近年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趋于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连社会平均利润率都产生不了,资金也就很难进入农业领域,在农业中物化劳动替代活劳动,资金替代劳动力的机制,也就很难形成。

本来,在难以改变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通过转移剩余农业劳动力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重新调整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让留在农业领域的劳动力拥有足够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土地。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城乡非农业部门的扩张,还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将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这就很难在短时间内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与此同时,我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地关系相当紧张,对于大多数地区的农民来说,除了土地,还没有其他稳定的生活保障手段。土地既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进一步说,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耕地所承担的农民福利保障功能,远远“超越”了耕地所承担的生产要素功能。在耕地福利化趋势下,公平原则必然高于效率原则。这就必然极大地限制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要素的流动不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由于市场取向改革目标还汉有到位,市场体系发育还很不完善,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使得农村严重过剩的生产要素(主要指劳动力)流不出去,农村甚为稀缺的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和人才)流不进来,一句话,正常的生产要素流动严重受阻。这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趋于缓慢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不快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格局,真正地把自主权、平等权和发展权还给农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中国农村必须经历三次深刻改革,才有可能引导农民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第一次是从僵化的农村体制下解放出来,把生产经营启主权还给农民;第二次是从极其有限的土地中解放出来,在农村地区发展二、三产业。这两次变革已经基本上完成,现在正经历着第三次变革,即从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实现城乡一体化,使农民同市民一样,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查看全文

县城经济总结会上干部讲话

同志们:

总结交流“十五”时期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这次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十一五”及今年县域经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强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上午,大家实地考察了郧县的工业园区和一批骨干企业,亲身感受了郧县在烟厂、纸厂等骨干企业被相继政策性关停的情况下,迎难而上,负重奋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业强县,突出产业培植,突出招商引资,突出创优环境,县域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会上丹江、郧县、竹溪等县市还将交流发展经验。书记将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先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努力保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十五”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一主三化”方针,认真落实省、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县域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县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年,六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17.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1%,比“九五”增速提高了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10.9亿元,年均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42.7亿元,年均增长26.2%;农民人均纯收入1949元,比年增加462元,年均增长5.6%;存款余额127亿元,年均增长22.7%。在年全省76个县市区综合发展考核评价中,各县市位次均有所前移,其中比2002年前移36位,郧西前移15位,竹溪前移13位。

二是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年,县域一、二、三产业结构由年的33.1:31.3:35.6优化调整到29.4:32.6:38,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3.7个百分点。县域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实现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年均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3亿元,年均增长90.8%。城乡消费市场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年均增长9.6%。特色经济发展迅速,八大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300多万亩,其中连片基地180多万亩,多种经营产值占比有了明显提高。

查看全文

县城林业经济合作发展途径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领导,政策推动尤溪县把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件大事来抓。下发了《中共尤溪县委、尤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把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乡镇及县级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做到与农业、农村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检查,树立起“扶持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就是扶持林业、扶持林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观念,把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有效抓手。2005年10月,尤溪县又在全省率先批准组建林业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会,作为服务尤溪农业、农村、农民的群众团体,专门负责本县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规划、宏观协调和管理服务,促进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2把握原则,试点示范一是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以林农为主体,充分尊重林农意愿,由林农自主决定、自主选择,政府部门只是更多的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推动、扶持和引导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二是坚持依法成立的原则。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每个林业经济合作组织至少有5名以上成员,其中农民至少占到成员总数的80%,要求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自由选择发展模式,鼓励成立以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四是坚持典型示范的原则。推广先进经验,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扩大影响面。3落实优惠,促进发展尤溪县在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一是将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各类支农项目及资金的重点扶持对象,对于扶持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资金,县、乡财政做到及时、足额安排到位,不准截留,并对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督管理。对运作规范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县财政给予10000元的补助。二是结合“林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入户工程”,将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纳入全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范围,将林业新科技、新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到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三是对经营山林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实行林木采伐指标单列。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林业服务体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验等中介机构建设,为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提供简便、快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4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为了保障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稳步发展,必须完善机制,进行规范管理。一是摸清家底。县林业局组织有关部门把全县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产业资源、成员构成、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等详细情况登记造册,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二是调整目标。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由注重数量的扩张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并制定相应的目标考核办法,促进全县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提高运行质量,向规范化发展。三是规范管理。帮助和指导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制订完善章程,建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使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逐步走上合理化、规范化轨道。5企业带动,通力协作在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尤溪县还注重发挥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一是提倡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与发展特色林业和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加入各种类型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组织开展成员培训工作。近年来尤溪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举办了多期毛竹、油茶林丰产栽培技术培训班。三是通过各种途径,在加入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龙头企业中建立示范基地,运用新科技提高经营水平,为林业经济合作组织起了表率作用。沈郎食用油有限公司建立起了3万多亩的油茶生产基地,带动周边农户1450户科学栽培油茶。四是龙头企业加入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后,通过稳步提升林产品原料价格,使林农分享到加工环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尤溪县十寸毛竹价格从原来的10元/根提高到19元/根;4cm杉木从360元/m3提高到1100元/m3等,都与龙头企业所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覆盖率低,作用发挥有限,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起步较晚,尤溪县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层次相对较低,参与农户的覆盖率还很低。截至2011年底,会员和带动农户分别仅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5.2%和35.9%。另一方面,合作组织的发展还带有明显的封闭性,现阶段尤溪县绝大多数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在一个村或者一个乡的范围内几十户农户组织起来的,跨省、县甚至跨乡的经济合作组织并不多见。规模小,经济、综合实力不强,自我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2运行机制不规范不健全尽管绝大多数林业经济合作组织都在其章程中规定了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理事及理事长的职责等内容,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组织内的责权利并不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最高和最终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少数“能人”手中,成员大会多流于形式,而专事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则成为摆设甚至有的根本就不设置。3部分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不够规范2007年7月国家正式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在这之前成立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由于成立时无法界定它属于哪种性质和类型的经济组织,相同类型的合作组织,有的被注册为工商企业,有的被注册为社会团体,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注册登记,导致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整体不够规范。

三、促进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加快合作组织发展一是政府在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时,要尊重林农意愿,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不应过多行政干预。二是政府应在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科技和采伐指标等方面给予支持,出台规范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示范章程,明确其法人地位及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加强对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管理人员及其他成员的培训教育,抓好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试点示范工作,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三是应将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纳入政府农村经济政策目标的组织体系中,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等方面优先选择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实施载体,以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合作组织。2发挥示范推广作用以稳步推进合作组织发展一是大力培植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典型。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为全县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树立榜样。二是组织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经常“走出去”,到组织化程度较高、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的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三是鼓励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兴办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允许林业技术人员牵头组建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挥技术优势。四是制订实施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教育培训计划,由财政部门拨出专款作为互助合作基金,用于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人才培养,并依托各林业院校,建立教育培训基地,使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人才培养制度化、长期化。3加强规范化建设以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一是指导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依法设立机构,依法办理注册登记。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充分保障全体成员在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实现自我组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宗旨。二是指导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依章办事,结合实际制定好章程,贯彻执行好章程的各项约定。三是指导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良好的内部积累和风险保障机制,保持资产运行状况良好,最大程度地增加成员收入。4加强组织化建设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是引导、鼓励和支持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突破单一的技术、信息服务或销售服务,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销售利润,拓展服务内容,提高合作水平。二是引导产品和业务相近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购买、加工、运输、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产业化经营的最佳规模效益,形成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三是引导同一区域或相邻的有实力、有需求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或跨行业联合,进一步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5加强标准化建设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引导、鼓励和支持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的原则,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统一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种子,统一产品和基地认证认定,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和准入制度。对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广泛开展林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相关技术规程的培训,加强生产信息监管,使合作组织成员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6实施人才带动战略以增强组织吸引能力以各级林业和经管部门为依托,着力加强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业务辅导员和经营管理者两支队伍的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能奉献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一支法律政策水平高、业务工作本领强、热心合作事业的辅导员队伍,为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鼓励林业技术人员与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结成帮扶对子,为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提供科技支撑。7实施品牌拉动战略以增强组织竞争能力引导、鼓励和支持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拥有自主、独立注册的商标,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和地理标志产品等相关认证。支持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生鲜产品直接进入大型超市活动,支持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建立各种产销关系,在城市建立连锁店、直销点,参与有关林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逐步提高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扩大主产品销售半径,提升林一合作组织的市场定价能力。鼓励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主动参与国际林产品市场竞争。

查看全文

县城经济发展安排工作意见

开好头、起好步,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至关重要。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件大事”四大战略”五个重庆”六个”为统揽,围绕城镇化、工业化、旅游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四轮驱动”大力实施“358工程,以投资大增长带动工业大提升、城市大扩张、旅游大发展、商贸大繁荣、农业大提效、民生大改善,确保实现“大变样”。

今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72亿元,增长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增长22%;

——工业总产值67亿元,增长4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增长25%;

查看全文

大力实施县城优先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县城优先发展战略

近年来,##县通过实施县城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县城建设同发展产业相结合,同聚焦生产要素相结合,同改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断增强县城的竞争力,县城经济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达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效果。

一、坚持产业兴镇,为县城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城镇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是提高城镇竞争力的基础,没有城镇产业的壮大,城镇的土地、资金、基础设施就不可能发挥最佳效益,难以形成城镇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根据##县城的实际,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强县城的产业建设。一是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坚持“产业关联,特色立园”的方针,在县城东区创建了桃花江民营创业园,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主动接纳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园区采取“零收费”、“低地价”、全程服务等优惠政策,边建设边招商、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该园自去年11月挂牌组建以来,已有7家企业入园动工建厂,其中6家为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2.2亿元。预计在3-5年内,园区企业可发展到30家,将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二是加大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近年来,我们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采取兼并联合、股份制或股份制合作改造、租赁经营、分块搞活、“两个置换”等办法,引进外来和民间资本改造和提升了传统产业。对国有、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已有新兴管件、力威制药、纸厂等工业企业和几家上规模的商业零售企业重现生机,产销两旺,安置劳动力3000余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使县城的三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确立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三产业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县城总的定位是“留山水风光,建旅游新城”,以桃花江竹海为龙头,突出“美女和竹”两大特色,把县城的各景点有机结合,建设生态旅游城,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去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26万人次,其中县城20万人次。另一方面是搞活商贸流通。在县城建成了4个投资超过500万元的综合性超市和7个市场,发展个体工商户2664户,去年,县城的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二、扩大城镇规模,为县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一是精心做好县城规划。规划是县城建设的灵魂,决定县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是突出特色编制规划。围绕“打造江南名镇,创建花园城市”的目标,将县城定位于建设融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新城,把我县独有的天问台、桃花江竹海、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等自然、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县城规划,并以此来开展对县城的基础设施、各功能区及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确定县城的发展方针为“西改东建,以建为主”。县城东区的规划面积为13.8平方公里,根据以人为本、适度超前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分设四个功能区,即民营创业园区、文化艺术园区、生态旅游园区和住宅服务园区;县城西区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建成为商业贸易区。另一方面是高质量编制县城规划。对县城的整体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详规,聘请省内外专家进行编制。东区的整体规划和四个园区的详规,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编制;对县城内旅游景区的规划聘请湖南师大旅游学院的教授进行编制,现已通过专家中期评审;各小区严格按照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绿化用地3个三分之一的要求规划。同时,严格规划管理,成立了高规格的县级规划审查委员会,实行二级规划例会制度,全面审查方案的建筑造型、高低、颜色等内容,坚持“一支笔审批,一张图到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把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县城堤防、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投入7000多万元修好了7.5公里的高标准城市防洪大堤;投入5000余万元修建了桃益一级公路,拉近了##同外界的距离,使县城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为发展县城的聚集拉动效应,通过多方努力争取了总投资6500万元的资江大桥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使县城以北的7个乡镇20余万人口受益;硬化了县城6条主干道,城区的道路骨架建设已全面启动。去年,县城道路总长度已达70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6%,人均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米,电话入户率达73.68%。三是多方筹集县城建设资金。通过采取运作土地资本、盘活国有资产、拍卖出租车经营权和广告经营权等措施,对县城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用市场手段进行经营,引导银行和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筹集县城建设资金。近三年来,在县城的建设中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其中政府在没有动用财政预算资金的情况下投入6528万元。四是取消入学、就业、入伍、社会保障等城镇限制性政策障碍,降低农民“进城”门槛。敞开城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经济能人进城落户兴业。近三年来,县城新增人口1.8万人,总人口已达近10万人(不含流动人口)。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改善人居环境,为县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一是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为目标,以“建文明小区、创文明单位、兴文明家庭、做文明市民”为主线,点面结合,层层推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立了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机构,专门抓县城的创建工作;着眼市民素质提高,扎实开展了“建文明城,做文明人”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设立市民学校,在干部职工、经营业主中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市民守则》培训,在中小学校开设文明教育课,在居民户中开展创“五星级”文明户活动,开办有线电视专题节目进行系列报道等一系列举措,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大大增强,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二是以县城秩序整顿为重点,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突出抓了县城的基建和治安秩序的整顿,对阻工、扰工、强行参工参运、强买、强卖等影响基建秩序,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打击;建立健全治安网络系统,加大社会治安环境的整治力度,在县城设立了两个派出所,实行警长分片负责制,建立了群防群治队伍,实行24小时巡逻防护,使工作、生活在县城的投资者和居民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县城环境质量。近年来,我们把县城的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围绕提高县城环境质量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对县城的污染源进行全面摸底,开展专门整治。对工厂和服务业的污水、锅炉烟气、噪声、油烟污染和建筑工地、医疗单位的污染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工业设备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不予批准立项,对可批项目,在审批前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由环保部门指导选址并要求采用最新的治污技术。我们还根据县城执法部门集中、对辖区内事物的管理力度相对较大的特点,着重抓了“行风评议”工作,避免因部门过多干预而阻碍县城经济发展。将建设、国土、交通、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环保、林业、公安、法院、检察、教育、电力、卫生等15个部门的执法行为作为行风评议的重点,每年由县委牵头组织,纪检、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对这些部门优化软环境工作进行一次公开点评,好坏典型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接受群众监督。

查看全文

关于安徽县域贫穷回旋的经济发展

[内容提要]安徽是个发展落后的农业大省,县域经济覆盖面广。形成独具特色的“块状经济”。安徽可以据据这一经济特征,走“以面促点,点面结合”的发展模式。但是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始终不能摆脱“贫困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成为发展安徽县域经济,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贫困恶性循环”论,县域经济发展,以面促点,点面结合

1、“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研究

美国发展经济法学家纳克斯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长期贫困,主要是因为存在着“贫困恶性循环”,这种“贫困恶性循环”表现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从供给方面看,资本形成存在着一个恶性循环:人均收入水平低导致储蓄水平低,而低储蓄能力又会导致资本稀缺,进而影响生产效率,再次进入低收入水平,从需求方面看,资本形成也存在着一个恶性循环:低收入意味着购买力低下,低购买力又会导致投资引诱不足,产生资本不足影响产生规模扩大的问题,从而又进入低收入水平,综合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恶性循环可用图1表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资本不足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就要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促进资本形成。

2、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理论解释

查看全文

县委书记在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海波同志认真回顾总结了我县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情况,并对下段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会上,电力公司、电力局等8个单位先后作了表态发言,听了很受鼓舞。希望同志们深刻领会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搞好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统一对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思想认识。大家必须知道,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是整个农网建设与改造的重点,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输血工程、亮化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长远、为民造福的大好事、大实事。但必须看到,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同农网改造相比,情况更复杂,工作更艰难,任务更艰巨。因此,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必须从统一思想入手,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的重要性认识。一是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文件要求。近几年来,为搞好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继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并明确指出,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是降低城乡电价、减轻群众负担,发展城乡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电气化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强调,搞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对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讲政治、讲全局、讲发展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统一对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的重要性认识,从而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市委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抓出成效来。二是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是改善县城供电现状的必然选择。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能动力和基础条件。目前,我县县城的电力设施大都陈旧老化,进城主干线大都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架设的,低压线路大都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架设的,线径小、使用时间长、超期限超负荷运行。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县城供电电压不稳、停电、断电的现象屡屡发生,特别是随着城镇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供电不正常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了外商投资,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果任其下去,我们要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xx就是一句空话。大家必须清楚,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是国家下达投资计划,电力企业贷款的一项重点工程建设。可以说,这是继一、二期农网改造以来的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争取国家的贷款投入,尽快改善县城供电现状,为推进县城及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是打造xx形象的客观需要。县城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她的形象就是xx的形象,就是xx人民的形象。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供电线路布局不合理、私拉乱接、五花八门等,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城镇建设的要求进行电网建设与改造,切实净化、美化、亮化市容市貌,打造好xx形象,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县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严格执行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各项政策。同志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按政策办事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对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在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国家和省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规范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行为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精神,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一是要严格执行工程质量和材料管理的政策。国家发改委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质量的管理,先后下发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质量办法》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质量管理补充规定》两个文件,并对农网建设与改造的工程设计管理、监督检查等作了详细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县城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中,一定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和审定的方案进行改造,严把施工技术、器材质量和工程监理及安全管理关,争创省优、部优工程。二是要严格执行优惠政策。这里必须指出,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是农网建设与改造的重点工程项目、样板工程。在项目审批、工程报建、土地征用、税费征缴等方面享受国家和省政府重点工程项目优惠政策。因此,相关各镇及城建、国土、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要特事特办,切实做到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路障。尤其是在税费收缴上,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优惠政策,该减的要坚决减,该免的要坚决免。县委、县政府要求,在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凡是怂勇阻碍施工,干扰和破坏施工队伍正常施工秩序的,要坚决予以打击;凡部门受到利益驱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造“四乱”或放任下属制造“四乱”的,要坚决追究纪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查处,绝不纵容姑息,努力为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三是要精心组织施工。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是一项投资大、标准高、要求严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电力企业一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认真履行职责,作为自己份内的工作来抓。要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挑选优秀的施工队伍,精心组织施工,确保资金按时到位,器材及时供给,加快工程进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

三、要切实加强对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领导。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相关各镇及县直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要广泛宣传发动。这次会议后,县政府还将发表电视讲话。浯溪镇、白水镇、黎家坪镇及其居委会和有关村、县直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开好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落实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同时,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手段,大造宣传声势。县电视台要加强对县城电网与改造的政策宣传,大力表扬积极支持和参与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大胆曝光阻碍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的人和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居民充分认识电网建设与改造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方针政策,进而积极配合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二是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指挥机构。为确保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县里已调整充实了农村(县城)电力“两改一同价”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领导、实施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日常工作,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县农改办要具体做好“组织、协调、监督、服务”工作,特别是要会同有关单位认真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和具体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浯溪镇、白水镇、黎家坪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一名事业心强,能力强的领导主管和2—3人专抓。县直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把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一名领导主管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负责协调处理好本单位施工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本单位干部职工带头实行购电制。三是要搞好部门配合。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涉及方方面面,相关各镇及县直各部门必须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协调作战,积极主动参与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作,确保不出现干扰阻碍施工的现象。各有关职能部门、经济杠杆部门、执法执纪部门要为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排扰解难,营造宽松环境。计划部门要努力为电网建设与改造争取资金和做好资金监督使用工作。税务、城建、国土、工商、质监、环卫、公路、林业等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优惠政策。纪检、监察部门要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故意设置障碍,影响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有关单位、有关责任人和党员干部。司法部门要为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保驾护航,依法惩处强行干扰阻碍施工甚至侮辱殴打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不法行为,确保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顺利进行。

同志们,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精心组织,团结协作,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各项任务作出积极应有的贡献。

查看全文

推进县城工业化必须坚持四个重点

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载体,工业化则是县城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加快县城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工业化总揽经济工作全局,推进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推进县城工业化,关键要坚持产业集群化、产权民有化、产地园区化、产品品牌化四个重点。

一、推进工业化,必须坚持产业集群化

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指出:“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集群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是县城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衡量县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快县城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必须提升产业集群化程度。一要科学规划引导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是通过县城特有的生产要素吸引、凝聚全国甚至于全球流动的生产要素,形成产业空间的优化组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要坚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把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县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县城的资源禀赋特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形成规律,选择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调整优化产业集群布局。如我市立足传统优势产业及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制造、服装制鞋、农产品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作为今后产业集群发展主攻方向。二要培育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企业,其实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集群的发展水平。骨干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领头羊”,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此,要依托县城传统产业、资源资本等优势,扶持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优势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自我扩张,延伸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股、合作等各种经营方式,整合同行业、同类型企业优势,组建大型集团化公司,构筑特色产业板块,推动产业创新、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提升集群的产业能级。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骨干龙头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链甘当配角,完善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协作体系,建立产业带动力强、发展空间大、产业成长快的产业集群。三要创造环境引伸产业集群。在激烈的产业经济竞争中,环境越来越成为集群发展的决定因素。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关键是要当好裁判员、保安员、监督员、服务员、协调员,为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支持,帮助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风险融资、中介服务、产学研协作、信息支持、产业空间布局、劳动力培训、市场体系建设等各种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组织行业关键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建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基金,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政策手段,引导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引导和推动集群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企业家协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共同规范市场秩序,制止无序竞争,提高产业集群发展质量。

二、推进工业化,必须坚持产权民有化

发展县城经济,实质就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市场机制,而明确产权主体是市场机制启动和运行的前提。实现产权民有化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核心,只有产权民有化,才能使非公有制经济真正成为县城经济主体。一要加快国企改制步伐,全面实现产权民有化。县域国有企业基本上集中在县城,都是中小型企业,都处于一般竞争领域,都属于“退”的范畴。要大力推进产权民有化,加快国企改制,坚持一企一策,把债务处理、资产变现、人员安置分开进行,推进国有资产向民营骨干企业集中,向优势产业集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实现产权民有化。坚持国企改制与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鼓励民营企业收购、兼并或参股、控股国有企业。引进外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组合产业构成,建立以民有化为主的产权多元化格局。二要激发民众创业激情,形成全民创业热潮。全民创业是县城经济发展内在的无可替代的动力源泉。要激发民众创业激情,关键在于培育有利于全民投资发展的创业理念和浓厚氛围,坚定民众创业信心。要出台有利于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培育创业典型,鼓励国家公职人员带薪离职,带资金带技术带头创办工业企业,以带动全民创业。引导已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家,破除小富即安思想,加大投入二次创业,不断做大做强企业。三要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招商引资。坚持不懈地狠抓经济发展环境,不遗余力地狠抓招商引资,引导外地企业、投资者来本地投资,增强县城经济可持续发展力。

三、推进工业化,必须坚持产地园区化

查看全文

县长在新县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建设新县城的历史使命感

以省政府批准同意筹备建设朝阳县新县城为标志,我县新县城建设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是朝阳县乃至朝阳市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朝阳县“有县无城”的历史即将结束,朝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及广大干部群众多年的渴盼即将成为现实。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县城建设对于朝阳县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搞好新县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推进新县城建设。

第一,建设新县城,是加快改变我县贫穷落后面貌的必然历史选择。朝阳县的建制已有200多年历史,过去一度在全省有大县之称,特别是工业经济曾经取得过令人引以为傲的辉煌。1970年我县工业总产值曾居全市第一位,上世纪80年代初我县曾获得省政府“发展县营工业先进县”的表彰,涌现了被称为县营工业八小龙的八户重点企业。但目前,我县主要经济指标都已经滑落到了全市乃至全省的末位行列。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就是“有县无城”。由于“有县无城”,致使我县二、三产业发展没有空间,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无法实现联动,尤其是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比其他任何县(市)都更加突出,要实现持续的大发展、快发展,进而实现县域崛起目标,后劲明显不足。也是由于“有县无城”,致使我县第一产业同二、三产业无法实施协调互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始终居于全市靠后位置,县域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发挥严重受限,导致群众增收渠道窄,收入增长极其缓慢,生活水平较低。还是由于“有县无城”,致使我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十分落后,管理分散,功能不全,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发展水平严重不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是由于“有县无城”,致使我县城镇化水平十分低下,城镇化率仅为7%,比全国全省全市城镇化平均水平分别低35、48和2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有县无城是制约我县发展的最大瓶颈,不建设新县城,朝阳县将永无出路。所以,我们要谋求更大更新更快发展,迅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加快建设新县城。

第二,建设新县城,是加速推动县域崛起的重大历史机遇。新县城建设过程本身,就是朝阳县不断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县级财力不断壮大的过程,就是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们已经完成了朝阳县县城建设的审批工作,并开始正式启动建设。这为加速县域崛起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一方面,新县城建设为县域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省政府对我县新县城建设给予批复后,我县必然会享受到县城建设的相关政策,省政府也必然会加大对我县新县城建设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也提出,要在朝阳县新县城建设上给予特殊支持,举全市之力支持朝阳县县城搬迁,并制定出台了《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朝阳县县城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积极帮助我们争取省里政策。这必将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通过抢抓政策机遇,借助向上争取政策,依托新县城的强力拉动,可以把我县的工业园区打造成朝阳最具竞争力的园区,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县第二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县城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平台。项目建设是统揽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方略。长期以来,我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工业项目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关键就是缺乏载体和平台。而新县城建设,不仅本身就是最大的项目,而且也是我县项目建设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有了新县城,不仅可以促进工业项目快速向园区集聚,而且还可以迅速生成社会事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服务业项目等一大批项目,从而带动全县各项产业迅猛发展,拉动全县经济急剧膨胀,并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强大集聚效应,形成稳固的四化互动格局,进而实现县域全面崛起。因此,我们必须把新县城建设作为天字号工程,以突破性思维、战略性眼光和超常规举措,举全县之力扎扎实实予以全面推进。

第三,建设新县城,是我们必须切实担负起的巨大历史使命。每一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有重要使命,但不一定都属于历史使命。一个时期以来,几届县委、县政府班子本着为发展创平台、为人民谋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县城搬迁上做了大量工作,正是因为这种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我们的县城搬迁工作才能够得以顺利启动实施。我们所要进行的新县城建设,是事关全县人民福祉的大事,是事关全县未来长远发展的壮举,无疑将成为永载朝阳县发展史册的浓重笔墨。这就决定了我们肩上担负的,是一项光荣而艰巨且异常重大的历史使命。这种历史使命感应该表现在:一是要把县城建设作为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切实将其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举全县之力而为之,使全县人民既成为这一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更成为这一历史发展的主人。二是要有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动性,以积极进取精神推动县城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义无反顾地完成这一名垂千古的历史任务。三是以“创业、创新、创先、创优”精神指导县城建设,使县城建设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四是要以时代精神搞好县城建设,主要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搞好县城建设,用艰苦奋斗精神建设好县城,在县城建成之时,也形成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查看全文

新县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既是专题研究推进新县城建设的一次工作会议,同时也是一次动员会议。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县县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县城建设上来,举全县之力予以快速推进。刚才,国刚同志传达了全市推进*县县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财政局等五家单位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建设新县城的历史使命感

以省政府批准同意筹备建设*县新县城为标志,我县新县城建设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是*县乃至*市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县“有县无城”的历史即将结束,*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及广大干部群众多年的渴盼即将成为现实。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县城建设对于*县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搞好新县城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推进新县城建设。

第一,建设新县城,是加快改变我县贫穷落后面貌的必然历史选择。*县的建制已有200多年历史,过去一度在全省有大县之称,特别是工业经济曾经取得过令人引以为傲的辉煌。1970年我县工业总产值曾居全市第一位,上世纪80年代初我县曾获得省政府“发展县营工业先进县”的表彰,涌现了被称为县营工业八小龙的八户重点企业。但目前,我县主要经济指标都已经滑落到了全市乃至全省的末位行列。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就是“有县无城”。由于“有县无城”,致使我县二、三产业发展没有空间,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无法实现联动,尤其是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比其他任何县(市)都更加突出,要实现持续的大发展、快发展,进而实现县域崛起目标,后劲明显不足。也是由于“有县无城”,致使我县第一产业同二、三产业无法实施协调互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始终居于全市靠后位置,县域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发挥严重受限,导致群众增收渠道窄,收入增长极其缓慢,生活水平较低。还是由于“有县无城”,致使我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十分落后,管理分散,功能不全,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发展水平严重不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是由于“有县无城”,致使我县城镇化水平十分低下,城镇化率仅为7%,比全国全省全市城镇化平均水平分别低35、48和2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有县无城是制约我县发展的最大瓶颈,不建设新县城,*县将永无出路。所以,我们要谋求更大更新更快发展,迅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加快建设新县城。

第二,建设新县城,是加速推动县域崛起的重大历史机遇。新县城建设过程本身,就是*县不断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县级财力不断壮大的过程,就是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们已经完成了*县县城建设的审批工作,并开始正式启动建设。这为加速县域崛起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一方面,新县城建设为县域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省政府对我县新县城建设给予批复后,我县必然会享受到县城建设的相关政策,省政府也必然会加大对我县新县城建设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也提出,要在*县新县城建设上给予特殊支持,举全市之力支持*县县城搬迁,并制定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县县城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积极帮助我们争取省里政策。这必将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通过抢抓政策机遇,借助向上争取政策,依托新县城的强力拉动,可以把我县的工业园区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园区,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县第二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县城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平台。项目建设是统揽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方略。长期以来,我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工业项目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关键就是缺乏载体和平台。而新县城建设,不仅本身就是最大的项目,而且也是我县项目建设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有了新县城,不仅可以促进工业项目快速向园区集聚,而且还可以迅速生成社会事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服务业项目等一大批项目,从而带动全县各项产业迅猛发展,拉动全县经济急剧膨胀,并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强大集聚效应,形成稳固的四化互动格局,进而实现县域全面崛起。因此,我们必须把新县城建设作为天字号工程,以突破性思维、战略性眼光和超常规举措,举全县之力扎扎实实予以全面推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