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8 04:40: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现场急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群众现场急救培训意见
各村、居委、企事业单位:
根据市政府年实事项目――群众性现场急救培训、普及工作(以下简称现场急救培训)的要求,现就我镇年现场急救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以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避险逃生为内容的现场急救培训,是降低人类意外伤害程度、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因此,做好这件利国利民的实事,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一些先进国家已在现场急救培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掌握和了解现场急救技术、知识的人越来越多,现场急救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趋显现。
各村、居、公司、企事业单位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镇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加强对本单位现场急救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市政府实事项目在我镇得到全面落实。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患者现场急救护理论文
【关键词】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min,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的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1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等。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在2~3min内出车。
2现场评估
(1)护士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进一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3)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
区县落实群现场急救培训工作意见
根据市政府**年实事项目——群众性现场急救培训、普及工作(以下简称现场急救培训)的要求,现就我区**年开展现场急救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现场急救是降低人类意外伤害程度、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各街道、镇、**城市工业园(以下简称工业园区),要加强对本地区现场急救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市政府实事项目在我区得到全面落实。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根据市里对我区下达的工作任务指标(按各区县户籍人口数分配),**年内,**区要完成2028名救护员的培训和16259名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对象的任务。依照市里目标分解的办法,上述工作任务按各地区户籍人口数,分解到各街道、镇、工业园区,具体任务安排见一览表。
区红十字会是本区此项工作的组织牵头责任单位;各街道、镇、工业园区是其本地区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责任单位。
现场急救情景教学在医师培训的应用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些年由于环境的变化,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患病率逐年提高,加大了医院急诊工作量[2]。由于患者的特殊性,也加大了临床医疗教学的困难度,因此还需要提高临床急诊教学质量[3]。综合以上认识,笔者探讨现场急救情景教学在急诊住培学员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对55名急诊科住培学员进行现场急救情景教学,对照组55名急诊科住培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10名急诊科住培学员为研究对象,将本组急诊科住培学员根据不同教学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急诊科住培学员采用现场急救情景教学法带教,其中男8名,女47名;年龄18~24岁,平均(19.25±1.77)岁;26名研究生、29名本科。对照组55名急诊科住培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其中男7名,女48名;年龄18~25岁,平均(20.14±1.24)岁;24名研究生、31名本科。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观察组55名急诊科住培学员采用现场急救情景教学法带教:在进行常规制度学习和知识培训后,将急诊科住培学员带入急诊室,利用高仿真模拟人,根据制定的“现场急救情景”模拟方案演练急诊抢救,先由老师现场示范,以高仿真模拟人作为抢救对象,讲解其中的注意事项和要点,然后由急诊科住培学员自主根据模拟方案演练,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评价,然后再由老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错误之处,进行全面的总结,再根据上一次不足和错误之处进行改进,每周进行2~3项训练[4]。对照组55名急诊科住培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学习,由同一个教学团队教学,让急诊科住培学员熟悉药品摆放、急诊设施配置、急诊环境、规章制度,每周进行考核测评,不足之处由老师指导改进[5]。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急诊科住培学员理论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学优良率。于3个月后评价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实施百分制,即理论和实践能力分别30分,综合测试40分,教学优良率根据测试得分评价,分为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不合格<60分,合格60~79分,优秀80~100分[6]。1.4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诊科住培学员理论和实践能力成绩对比。观察组急诊科住培学员操作技能成绩、理论知识成绩、综合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急诊科住培学员教学优良率对比。观察组急诊科住培学员总优良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创伤患者现场急救护理论文
【关键词】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min,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的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1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等。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在2~3min内出车。
2现场评估
(1)护士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进一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3)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
探析现场急救教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特征
【关键词】战(现)场急救;教练一体化
【摘要】战(现)场急救技术是平、战时军事行动中对负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的基本技术项目,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基础生命支持等六大技术。为了使卫生士官适应部队任职需要,我们在2004级护理专业和2005级应急卫生员培训中,对战(现)场急救技术率先开展了教与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收到良好效果。
一、教与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与练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把军事医学卫生勤务的战(现)场急救技术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野外现场教学模式。教员边讲授理论、边操作示范,学员边听讲、边练习,在组织练习过程中,教员及时纠正学员不规范的操作与手法,并围绕教练要点加以归纳与小结,最终达到教与练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教与练一体化教学的准备工作
教与练一体化教学需要安排在野外战术综合训练场进行,教学环境的设置与准备,对提高该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范文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17号令)、《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区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包括:危险化学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泄漏、环境污染等,造成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全的事故灾难。
1.3工作原则
医疗局救护培训工作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的救护培训工作,根据《*区20*—2010年红十字救护工作规划》要求,以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区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的通知》(金府办〔10*〕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救护培训工作的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和目标
(一)目的:社区红十字现场初级急救培训是非专(职)业人员的群众性普及培训,通过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初级救生技能的培训,提高社区居民个人及组织在突发灾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二)目标:20*--2010年全区需完成50名师资、4100名初级急救员的培训任务,实现常住人口每130人中有1人取得初级急救员证书;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初级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率要达到常住人口的6%,完成普及培训3.5万人次(包括救护员)。
二、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脊柱损伤患者危机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管理对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前(2018年1—4月)收治的多发伤伴脊柱损伤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后(2018年5—8月)我院收治的同类伤者38例作为观察组,2组分别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处置与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处置,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接受不同急救护理模式处置后,在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与急救护理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实施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急救护理效果。
[关键词]脊柱损伤;多发伤;危机管理;风险预控;护理多发伤
在各类意外伤害事件中对伤者的生命威胁程度居于首位[1-2],病情危重复杂故救治时间要求极为紧迫[3],未获正确及时全面诊疗护理者预后极差[4],受多发伤高发生率、高致残致死率的影响,使其成为主要的急需攻克的社会卫生公共难题[5],调查数据提示,我国多发伤伤者在死亡及残疾率方面均较发达国家为高,原因之一在于急救过程中所固有的一些缺陷与问题[6]。部分伤者因伴发脊柱损伤而致伤残风险更高,同时亦增加了急救护理难度[7],这决定了各类护理危机事件在该类伤者急救过程中的高发频发性,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是一种监测护理服务全过程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护理意外事件、并发症、护理投诉事件等各类护理不安全事件风险进行分析,即对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和产生风险事件的过程进行分析,进行危机风险的系统管理,为医护人员解决风险提供相关依据[8]。本研究将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伤伴脊柱损伤护理对象之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将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前(2018年1—4月)我院收治的多发伤伴脊柱损伤病例38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5.18±8.52)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重物砸伤、利器损伤、高空坠落者分别为25例、4例、6例和3例,损伤节段位于颈、胸、腰、骶椎者各为10例、8例、17例和3例,应用后(2018年5—8月)我院收治的同类伤者38例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5.87±8.20)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重物砸伤、利器损伤、高空坠落者分别为24例、5例、5例和4例,损伤节段位于颈、胸、腰、骶椎者各为11例、7例、18例和2例,2组伤者在损伤节段分布与年龄、性别与致伤原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安全生产灾难事故处置方案
1总则
1.1目的
为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响应程序,明确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安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镇政府、园区管委会应急救援职责,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资源共享、平战结合、反应灵敏的应急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的危害。
(2)统一指挥,分级、分类管理。在区应急委、区安委会统一领导下,各镇政府、园区管委会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