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8 00:26: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证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我国物证制度中物证技术发展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人类对于物证的认识总是伴随着物证技术的发展而进步,物证技术的发展从理论上拓宽了物证的范围,同时也为司法机关运用形形色色的物证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反过来,物证制度发展给物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着重论述物证技术的发展对于物证概念、物证分类产生的历史性影响,并展望将来的影响。
【关键词】物证技术物证
引言
自人类出现了审判活动,证据自然就在其中得到应用,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证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讲究证据的证明能力与证明力。而证据分为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由于物证本身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所以物证具有较高的证明价值,故人们对它有更大的信任,在当代审判活动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它的应用。正如美国著名法庭科学家赫伯特•卖克唐奈所言:“物证不怕恫吓。物证不会遗忘。物证不会像人那样受外界影响而情绪激动,物证总是耐心地等待着真正的识货的人士去发现和提取,然后再接受内行人的检验与诉断,这就是物证的性格。……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会说谎,证人会说谎,辩护律师和检察官会说谎,甚至法官也会说谎,惟有物证不会说谎。”
但是实物证据是不会说话的,其中的内涵必须要通过人们自己去发掘。在人类早期,各个地域都出现过神判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物证技术不够发达,导致审判者只好借助神灵的名义,听从“神的指示”,来证明其审判的公正。
后来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物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物证的要求高了,自然对物证技术的要求就高了,物证技术发展进步了,就大大促进了物证制度的发展。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物证技术的发展,并分析对物证概念、物证分类的影响,并展望一下物证技术学的研究深入对物证制度的影响。
物证制度的概念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人类对于物证的认识总是伴随着物证技术的发展而进步,物证技术的发展从理论上拓宽了物证的范围,同时也为司法机关运用形形色色的物证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反过来,物证制度发展给物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着重论述物证技术的发展对于物证概念、物证分类产生的历史性影响,并展望将来的影响。
【关键词】物证技术物证
引言
自人类出现了审判活动,证据自然就在其中得到应用,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证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讲究证据的证明能力与证明力。而证据分为实物证据与言词证据,由于物证本身的客观性和稳定性,所以物证具有较高的证明价值,故人们对它有更大的信任,在当代审判活动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它的应用。正如美国著名法庭科学家赫伯特•卖克唐奈所言:“物证不怕恫吓。物证不会遗忘。物证不会像人那样受外界影响而情绪激动,物证总是耐心地等待着真正的识货的人士去发现和提取,然后再接受内行人的检验与诉断,这就是物证的性格。……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会说谎,证人会说谎,辩护律师和检察官会说谎,甚至法官也会说谎,惟有物证不会说谎。”
但是实物证据是不会说话的,其中的内涵必须要通过人们自己去发掘。在人类早期,各个地域都出现过神判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物证技术不够发达,导致审判者只好借助神灵的名义,听从“神的指示”,来证明其审判的公正。
后来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物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物证的要求高了,自然对物证技术的要求就高了,物证技术发展进步了,就大大促进了物证制度的发展。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物证技术的发展,并分析对物证概念、物证分类的影响,并展望一下物证技术学的研究深入对物证制度的影响。
物证技术侦查研究管理论文
一、1997年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物证技术学研究的回顾
纵观1997年物证技术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物证技术研究领域。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对为法律服务的物证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刑事犯罪案件逐年增多,暴力化、技巧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有组织的犯罪增多,犯罪手段的现代化程度提高”,〔1〕对物证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而且民事诉讼案件中,要保证准确地执法,也越来越多的要求对案件中的各种物证进行科学鉴定。鉴于“常规的手印、足迹等痕迹物证在现场上的提取率越来越低。”〔2〕因此,广泛发现、提取、
鉴定其他微量物证就显得格外重要。如爆炸残留物、纤维、毛发、油脂、泥土、涂料以及塑料、金属屑等。
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物证检验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起来,各种新兴的网络技术不断地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当中,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日益活跃的网络犯罪活动对信息安全和社会和谐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的阻止和打击网络犯罪分子,对于潜在的计算机犯罪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电子物证检验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侦查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关键词:犯罪;缺陷;措施
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电子设备逐渐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军事、金融、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也为电子信息犯罪活动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计算机犯罪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作为新兴的侦查技术手段的电子物证检验技术逐渐成为我国公安、安全、司法、军队、科研等机构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行为的有效方式,并且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我国电子物证检验处于2002年正式成立,并且在2006年3月正式成为公安部门开展的检验鉴定项目。目前,国内已有100多个电子物证检验实验室,并且其检验技术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计算机犯罪中电子物证检验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机关公安部计算机管理检查司定义的计算机犯罪是指:信息活动当中,以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信息知识为手段,或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国家、个人或团体造成危害的依法应当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而所谓电子物证检验是指相关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识别、发现、提取、保存、恢复、展示、分析和鉴定电子设备内的存储信息的,并出具检验结果的全过程。由于电子证据和传统证据赖以存在的存储介质是不同的,因此,电子物证检验的原理和原则与传统物证检验相似。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电子物证检验具备自身特有的诸多特点。第一,检验对象种类繁多。日常的公安检验活动中,电子物证检验的检验对象是最多的,而且涉及范围也比较广,比如一个单位的计算机网络、个人的手机存储以及家庭的影音播放器、数码相机等大多数的电子产品和存储介质。种类的繁多直接导致了检验操作方式的各不相同,因此延长了电子物证检验的时间,增大了检验的难度。第二,电子物证检验对象存储介质差异大。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中存储介质的理论结构和技术标准捡的差异以及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差异。第三,检验设备要求高、差异大。电子物证检查对检验设备要求很高,同时,由于各种电子信息都存储于不同种的存储介质当中,所以必须要求在检验的过程当中借助必要的电子设备。
二、目前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物证检验工作的不足
刑侦大队创建二级技术室情况汇报
×年以来,我局技术室在分局党委和刑侦大队的领导下,以“宜昌会议”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大力推动基层刑事科学技术装备和队伍建设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科技工作的决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以创建二级达标技术室为目标,着力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工作规范化管理。技术室利用现场痕迹物证直接认定破获了一批故意杀人、绑架、抢劫、强奸等重特大暴力恶性刑事案件,使我区的刑事科学技术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创建二级技术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把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置于公安科技优先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的战略地位。
分局党委始终把刑事科学技术建设摆在科技强警战略的首位,把加强刑事技术工作作为改革和加强刑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推进刑侦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推进刑事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年初,分局党委把刑事技术工作建设纳入科技强警示和公安科技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局提出的“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刑事技术建设”的要求,把“刑事科学技术室创等级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明确提出创建二级技术室的奋斗目标。按照上述的奋斗目标,参照公安部制定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技术管理与工作实绩”等四个方面的标准,刑侦大队全面加强技术室的硬件与软件工作。创建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硬件不达标。分局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反复讨论、论证,决定从派出所所址划出多平方米作为技术室办公地点,先期投入了余万元资金,按标准紧张筹建。至××年底,技术室办公用房全面峻工,技术中队搬迁至新的办公地点投入正常运作。当前刑侦技术室硬件设施已经具备创建一级技术室的条件,将刑侦技术硬件设施在全市处较落后的面貌一举改变,为实现更高的创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因地制宜,保障投入,下力气解决硬件装备问题。
×年以来,我局在刑事科学技术室装备建设方面共投入多万元,先后购进指纹远程自动识别查询系统、多波段光源、紫外观察照相系统、立体显微镜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彻底改变了过去“两把刷子扫天下”的落后状况,技术装备达到了公安部的县市、区一级技术室装备配备标准。××年又调整了技术室的办公场所,使技术室的用房从原来的间、面积平方米增加到间、面积平方米,健全了各类刑事技术专业实验室、物证室、值班备勤室、会议室等,极大地改善了技术室的办公环境。××年技术室又购置了一批电脑,做到技术员人手一台,实现了现场照片数码化,现场勘查材料及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报告制作电脑化,技术管理信息化,为提高技术室的现场勘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及技术管理的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以人为本,内部挖潜,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非法物证规则排除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考察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发现其直接来源于宪法第四修正案,原初意义仅指非法物证的排除,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该规则逐渐适用于其它非法证据的排除。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非法物证排除规则是最彻底的,也充分体现了对隐私的保护之周密。
关键字:非法物证;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第四修正案
一、“证据排除规则”词义探索
证据排除规则(exclusionaryrule),又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从字面意义及汉语用语习惯理解,应指一切不合法的证据都不能用作法庭裁判的依据。中国学者在“非法”与“证据”的含义上有不同的见解。对于“非法”,一种观点认为包括证据内容不合法、证据形式不合法、取证手段或程序不合法、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主体不合法四个方面。[1]另一种观点认为其仅指特定人员(侦查人员)违反法定程序或方法而获取证据。[2]联系证据排除规则理解,它是一种法定证据规则,规定的是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侦查人员取证手段违法最容易侵犯公民的权利,因而获得的证据法律应明确规定予以排除。至于形式不合法和主体不合法的证据,并未直接侵犯公民权利,可由法官自由心证,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我国绝大多数学者在谈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都将“非法”视为取证手段违法。[3]
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含义的最大分歧在“证据”方面。其所指的究竟是包括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在内的一切证据,还是仅指实物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产生于美国,考察其产生的历史对于准确把握其含义至关重要,“一页历史就抵得上一卷逻辑”。[4]在北美13州处于英国殖民地时代,英国议会为了减少在美国殖民地的走私活动,了司法人员召集令,其没有受到司法审查,也没有正当性的声明,允许搜查的范围是无限的。拥有这项令状的官员可以完全不受限制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搜查,引起了当地人民极大憎恨。[5]这是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的一个原因。1812年后,美国完全摆脱了英国的统治,美国建国初期一些捍卫自由和针对外来压迫的规定,如《权利法案》第4条,从针对英国人的非法搜查的规定,转变为限制美国政府尤其是警察的非法搜查和扣押的法律依据。证据排除规则起源于对第四修正案的理解,是为了实现第四修正案、禁止不合法搜查与扣押而设计,是通过一系列判例逐渐确立的。1914年威克斯诉美国一案确立了证据排除规则作为联邦法院的规则,但各州有权拒绝适用该规则。1961年联邦法院通过马普太太一案,将该规则统一适用于各州,最终在美国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从该规则确立和发展的一系列判决看,该规则主要针对非法搜查和扣押问题,排除的是因此而获取的实物证据。在美国理论界,部分学者据此将“证据”仅理解为物证,[6]我国也有大量学者持相同见解。[7]对于“证据”包括的范围,仅仅将其限定为实物证据是不科学的。单从语义上看就有概念不周延的缺陷,而且也不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之后,随着进一步发展它的范围也扩大了。有美国学者认为该规则不仅适用于第四修正案,还适用于第五、第六修正案,即排除范围还包括言词证据。[8]从我国现行的刑事法规来看,仅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刑讯逼供一直是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导致我国理论界在提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都把非法言词证据当作重点排除对象。[9]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和美国学者都赋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广、狭两种含义,但美国学者侧重于非法实物证据的探讨。可以说,早期的证据排除规则就是针对非法搜查和扣押的实物证据。后来法院将通过第四修正案发展而来的证据排除规则也适用于其他修正案(notonlytoviolationsoftheFourthAmendment,buttoevidenceobtainedincontraventionoftheFifth,Sixth,andFourteenthAmendmentaswell)。有美国学者区分为第四修正案排除规则(theFourthAmendmentexclusionaryrule)和第五、第六修正案排除规则。[10]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对非法物证的排除是非常关注的,以至部分学者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仅指向非法物证的排除。
二、美国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精典片段选译及简析
刑侦大队创建二级技术室工作汇报
2004年以来,我局技术室在分局党委和刑侦大队的领导下,以“宜昌会议”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大力推动基层刑事科学技术装备和队伍建设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科技工作的决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以创建二级达标技术室为目标,着力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工作规范化管理。技术室利用现场痕迹物证直接认定破获了一批故意杀人、绑架、抢劫、强奸等重特大暴力恶性刑事案件,使我区的刑事科学技术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创建二级技术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把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置于公安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分局党委始终把刑事科学技术建设摆在"科技强警"战略的首位,把加强刑事技术工作作为改革和加强刑侦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推进刑侦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大力推进刑事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2004年初,分局党委把刑事技术工作建设纳入科技强警示和公安科技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局提出的“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刑事技术建设”的要求,把“刑事科学技术室创等级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明确提出创建二级技术室的奋斗目标。按照上述的奋斗目标,参照公安部制定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技术管理与工作实绩”等四个方面的标准,刑侦大队全面加强技术室的硬件与软件工作。创建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硬件不达标。分局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反复讨论、论证,决定从派出所所址划出200多平方米作为技术室办公地点,先期投入了10余万元资金,按标准紧张筹建。至2004年底,技术室办公用房全面峻工,技术中队搬迁至新的办公地点投入正常运作。当前刑侦技术室硬件设施已经具备创建一级技术室的条件,将刑侦技术硬件设施在全市处较落后的面貌一举改变,为实现更高的创建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因地制宜,保障投入,下力气解决硬件装备问题。
2003年以来,我局在刑事科学技术室装备建设方面共投入120多万元,先后购进指纹远程自动识别查询系统、多波段光源、紫外观察照相系统、立体显微镜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彻底改变了过去“两把刷子扫天下”的落后状况,技术装备达到了公安部的县(市、区)一级技术室装备配备标准。2004年又调整了技术室的办公场所,使技术室的用房从原来的5间、面积80平方米增加到16间、面积260平方米,健全了各类刑事技术专业实验室、物证室、值班备勤室、会议室等,极大地改善了技术室的办公环境。2005年技术室又购置了一批电脑,做到技术员人手一台,实现了现场照片数码化,现场勘查材料及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报告制作电脑化,技术管理信息化,为提高技术室的现场勘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及技术管理的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以人为本,内部挖潜,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非法物证排除规则论文
内容提要:考察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发现其直接来源于宪法第四修正案,原初意义仅指非法物证的排除,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该规则逐渐适用于其它非法证据的排除。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非法物证排除规则是最彻底的,也充分体现了对隐私的保护之周密。
关键字:非法物证;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第四修正案
一、“证据排除规则”词义探索
证据排除规则(exclusionaryrule),又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从字面意义及汉语用语习惯理解,应指一切不合法的证据都不能用作法庭裁判的依据。中国学者在“非法”与“证据”的含义上有不同的见解。对于“非法”,一种观点认为包括证据内容不合法、证据形式不合法、取证手段或程序不合法、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主体不合法四个方面。[1]另一种观点认为其仅指特定人员(侦查人员)违反法定程序或方法而获取证据。[2]联系证据排除规则理解,它是一种法定证据规则,规定的是证据的可采性问题。侦查人员取证手段违法最容易侵犯公民的权利,因而获得的证据法律应明确规定予以排除。至于形式不合法和主体不合法的证据,并未直接侵犯公民权利,可由法官自由心证,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我国绝大多数学者在谈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都将“非法”视为取证手段违法。[3]
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含义的最大分歧在“证据”方面。其所指的究竟是包括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在内的一切证据,还是仅指实物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产生于美国,考察其产生的历史对于准确把握其含义至关重要,“一页历史就抵得上一卷逻辑”。[4]在北美13州处于英国殖民地时代,英国议会为了减少在美国殖民地的走私活动,了司法人员召集令,其没有受到司法审查,也没有正当性的声明,允许搜查的范围是无限的。拥有这项令状的官员可以完全不受限制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搜查,引起了当地人民极大憎恨。[5]这是美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的一个原因。1812年后,美国完全摆脱了英国的统治,美国建国初期一些捍卫自由和针对外来压迫的规定,如《权利法案》第4条,从针对英国人的非法搜查的规定,转变为限制美国政府尤其是警察的非法搜查和扣押的法律依据。证据排除规则起源于对第四修正案的理解,是为了实现第四修正案、禁止不合法搜查与扣押而设计,是通过一系列判例逐渐确立的。1914年威克斯诉美国一案确立了证据排除规则作为联邦法院的规则,但各州有权拒绝适用该规则。1961年联邦法院通过马普太太一案,将该规则统一适用于各州,最终在美国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从该规则确立和发展的一系列判决看,该规则主要针对非法搜查和扣押问题,排除的是因此而获取的实物证据。在美国理论界,部分学者据此将“证据”仅理解为物证,[6]我国也有大量学者持相同见解。[7]对于“证据”包括的范围,仅仅将其限定为实物证据是不科学的。单从语义上看就有概念不周延的缺陷,而且也不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证据排除规则确立之后,随着进一步发展它的范围也扩大了。有美国学者认为该规则不仅适用于第四修正案,还适用于第五、第六修正案,即排除范围还包括言词证据。[8]从我国现行的刑事法规来看,仅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刑讯逼供一直是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导致我国理论界在提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都把非法言词证据当作重点排除对象。[9]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和美国学者都赋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广、狭两种含义,但美国学者侧重于非法实物证据的探讨。可以说,早期的证据排除规则就是针对非法搜查和扣押的实物证据。后来法院将通过第四修正案发展而来的证据排除规则也适用于其他修正案(notonlytoviolationsoftheFourthAmendment,buttoevidenceobtainedincontraventionoftheFifth,Sixth,andFourteenthAmendmentaswell)。有美国学者区分为第四修正案排除规则(theFourthAmendmentexclusionaryrule)和第五、第六修正案排除规则。[10]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对非法物证的排除是非常关注的,以至部分学者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仅指向非法物证的排除。
二、美国非法物证排除规则精典片段选译及简析
犯罪勘查见证制度思索
2O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规定”),这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深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标志。但随着“两个规定”的实施和庭审制度的改革完善,犯罪现场勘查程序是否合法、提取物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逐渐成为庭审关注的焦点,也使当前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难以适应庭审改革需要的弊端体现出来。因此,对当前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进行反思与重建,就显得尤为紧迫。解析
一、对当前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的
(一)法律依据
我国现行法律对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规定得较为简略。《刑事诉讼法》第10l条规定:“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第l06条规定:“勘验、检查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98条规定:“……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笔录,由参加检查的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第28条规定:“……勘验、检查现场时,应当邀请一至二名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见证人。”第38条规定:“……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笔录,由参加检查的侦查人员、检查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第48条规定:“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结尾部分……见证人签名。”第59条规定:“现场勘验、检查中需要扣押物品、文件的,……应当有见证人在场。”第61条规定:“扣押物品、文件时,……由扣押经办人、见证人和物品、文件持有人分别签名或者盖章。”《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67条规定:“勘验时,人民检察院应当邀请两名与案件无关的见证人在场。”
(二)见证模式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其主要内容是规定见证人要在勘查笔录中签名或盖章。由此可见,当前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的基本模式是侦查机关邀请与案件无关的公民参与现场勘查,见证人以观察勘验检查行为和在勘验检查笔录上签名或盖章的形式证明现场勘查的过程和结果。
诉讼制度中司法鉴定分析论文
一、司法鉴定的历史
(一)以“神证”为主的司法证明所谓“神证”,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神证”的方法包括“神誓法”和“神判法”。
1.“神誓法”在古代社会中,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司法官员在裁断案情的时候往往要求助于神灵的力量,“神誓法”即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神誓法”,就是当诉讼双方的陈述相互冲突时,裁判者便要求双方分别对神灵发誓,以证明其陈述的真实性。如果哪一方不敢对神发誓,或者在发誓过程中神态慌乱及显示出某种神灵报应的迹象,裁判者就可以认定其说的是假话并判其败诉。
2.“神判法”古代司法活动中广泛使用的另一种“神证”方法是“神判法”,即通过让当事人接受某种肉体折磨或考验来查明案件事实的方法。在“神明裁判”的情况下,法官的基本职能并不是查明案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适用法律,而只是扮演仲裁仪式主持人的角色。
虽然在现代人的眼中,古代各种“神明裁判”方法都是荒唐滑稽的,但是这些早期的司法证明手段实际上比现代人所理解的更有效力。“神证法”的基础是当时人们对神的无可争议的信仰和崇拜,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诉讼被视为私人之间的争斗,人们对司法活动的控制主要表现为防止当事人把法律握在个人手中作为复仇的工具。因此,权威性的判决显然比合理性的判决更为重要,“神证法”提高了人类司法判决的权威性。
(二)以“人证”为主的司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