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21:57: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业管理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物业管理转型升级带来的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亟须探索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然后结合福建江夏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办学的实践,提出了以行业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建议。
关键词:物业管理专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
党的报告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物业管理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技术进步、消费升级和资本四辆马车的拉动下,加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势必导致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一、物业管理转型升级产生新的人才需求
2014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在《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课题报告中指出,物业管理的转型升级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物业管理[1]。现代物业管理要求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要求以业主需求为中心,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要求改善物业服务企业运作模式,创造较高的产业附加值。基于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未来对中高层管理人才、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及懂资产运营的服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呈上升趋势。(一)中高层管理人才。教育部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物业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类目。目前物业管理专业办学层次仍以高职和专科为主,本科层次主要是二类本科院校。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从现有人才队伍来看,中高层管理者绝大多数非科班出身,是从别的行业转行而来。甚至一些高级人才只是以物业行业为跳板,旨在往建筑业、房地产行业、酒店管理等其他行业发展,人才流动性高。因此行业亟须拥有自己培养出来的、真正热爱物业服务行业的,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二)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工成本一般占到总成本的50%以上。受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物业费限价机制的影响,物业服务企业生存压力逐年增大。如长城物业、彩生活、绿城物业等百强企业,已纷纷引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降低人力成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运作模式的变革、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对物业服务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需要掌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三)懂资产运营的服务创新型人才。近几年,物业服务企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挖掘物业服务的附加值和边际效益,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增值服务品类和内容,既拓展了自己的盈利空间,也满足业主消费升级的需求。从现有行业收入构成来看,基础服务费收入比例逐年降低,非物业管理费收入比例正在逐年加大,房屋中介、案场服务、信息咨询、居家养老、电子商务等新的盈利模式正在改变着行业格局。商业模式的升级和优化需要更多能够深层次挖掘客户需求、懂资产运营的服务创新型人才。
二、转型升级背景下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物业管理专业个人实践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在管理处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物业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物业管理理论,探求物业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
我所实习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集团。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近1500人,在深圳、厦门、福州、上海、武汉、鞍山、北京、大连、长沙等大中城市均有物业管理的项目。管理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管理项目类别有大型住宅区、高层商住大厦、商场、公寓、别墅、酒店、高等院校等物业。花园是其所管辖的物业管理项目之一。花园由2栋19层高的塔楼组合而成,小区面积约29000平方米,居住270户,居住人口近一千人,管理处员工26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花园管理处的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管理处开展物业管理有关工作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管理处的设施管理、事务管理、保安管理有了初步了解。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严把员工招聘关。物业在招聘管理人员须毕业于物业管理专业;招聘维修人员须具备相关技术条件的多面手,并持有《上岗证》;招聘安保人员须属退伍军人,对其身高、体能、知识、品格、心理素质等都进行严格考核挑选。
做好员工的入职、在职培训工作。物业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相关培训工作,使员工对小区的基本情况、应开展的工作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对在职员工提供各类专业性的培训机会。物业提倡“工作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创新”,每位员工都争做“学习型、创新型”员工,员工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比帮赶超的竞争氛围。从而,使员工个人素质得以提高,管理处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得以提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物业管理专业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点,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有效地满足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引导、学习的任务。当前在学术界和业界对于高素质优质毕业生要求逐渐提高的呼声下,如何创新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基于企业模拟下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因为其新颖灵活等优势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的教学窘境。
关键词:企业模拟;物业管理;教学模式
一、传统物业管理教学模式概述
传统的物业管理教学模式主要按照管理知识理论与物业技能两部分开展教学工作。在管理知识的授课中,教师主要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系统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理论知识的概念。这种模式首先在理论教学方面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对知识点全面清晰的认识,但是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对于现实过程中理论的深入运用并没有一个详尽的概念。而在物业管理技能方面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使用一些对于具体技术、技巧的实践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将管理技能技巧模块化教学的处理方式虽然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实践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具体应用能力,但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割裂情况严重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只能片面的对单个技巧进行学习,不能系统的在整个物业管理行业里掌握相关具体的问题。所以说传统的物业管理授课模式虽然对于各种理论知识、实践应用都有所涉及,但是教学方式落后使得整体教学内容并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一一对应,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结构不完整,相关能力素养不健全的现象。
二、基于企业模拟的教学模式概述
为了应对这种请看看,学术界特变针对物业管理学科特点与实际工作性质,突破性地提出了基于企业模拟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多种先进的拟态教学方法,按照现实物业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行流程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通过对企业的模拟来将理论、实际技能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一个较为真实的环境中对物业管理学科进行系统全面应用性的学习。基于企业模拟在传统物业管理课程对能力实践模块化的基础上,将现有的知识体系按照企业的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整合,形成了多个知识点与技能点集群式的课程形态。利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模拟企业运营的具体过程中深刻地理解相关学习内容、锻炼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物业管理项目经理专业素质研究论文
对一个物业管理项目而言,选择一位合适的项目经理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讲,项目经理选好了,管理好项目就有了50%以上的信心。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物业管理企业不断加大外地市场的拓展力度,承接的外委项目也就越来越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项目经理供需矛盾也日益凸现,尤其是像深圳市的一些国家一级资质企业,有时甚至出现了派不出满意的项目经理的尴尬局面,为此,培养和选择合格的项目经理已经成为物业管理企业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training.
项目管理论坛
作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任职条件和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以外,从事物业管理的时间(一般为三年)和独立运作过一定规模(约10万左右的高层物业)的物业项目,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只有满足了这些在实践中必备的条件,项目经理才能在运作项目时体现出下面三个方面的专业素养。
一、及时有效做好前期介入工作,以期达到为开发商节约资金和减少日后管理麻烦之目的。项目管理论坛
目前,成熟、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已非常注重项目的物业管理前期介入工作,虽然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介入暂时仍存在较大难度,但在项目施工阶段介入已经不是问题,良好的物业管理品牌效应,在物业管理前期介入后已显现出其独特的作用:①促进房屋销售;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日后管理麻烦;③使业主正式入住之前对未来的物业管理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同时,物业管理企业也抓住这一机遇展示了自我,为今后的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为此,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组能否在前期介入阶段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是成功的关键一步。t
(一)高度关注,密切配合项目的开盘日和一系列促销活动,展示物业管理公司的良好形象和专业素质。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一、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
1.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有大的发展,这将直接拉动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占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七分之一。我国又处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期,对房地产的总量需求每年都在增加。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对房地产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总体上看,入世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入世有利于加速我国房地产业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扩大外商对房地产业的投资规模,扩大房地产的融资渠道,从而带给我国房地产市场难得的发展机遇。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美元以前,住宅业将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申奥成功后我国房价再次火爆,预示着在我国新一轮逐步形成的消费浪头中,房地产市场将持续升温。物业管理行业作为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而这个发展需要大量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2.我国的物业建筑面积呈不断增长之势,物业管理行业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物业管理人才。
我国的物业建筑面积呈不断增长之势。以北京、上海为例,有关部门统计:从1991年到2000年,北京共新建住宅9687.1万平方米,年均新建住宅968.7万平方米,到2000年年底,全市住宅总量将近1.9亿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6.2平方米。据了解,按照1990年开始编写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到2010年每年的房屋建筑量按1000万平方米计算,其中住宅675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525万平方米,这样,预计今后20年可新建住宅1.05亿平方米,前10年新建5300万平方米,到2000年时常住城市人口为750万人,住宅总量1.39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可达9.6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14.4平方米;后10年再新建5200万平方米,到2010年北京常住人口达到850万人,住宅总量达到1.9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1.18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16.76平方米。单看上海的商品房这一项,就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上海新建商品房年销售面积在1997年686万平万米;1998年1151万平万米,比上年增长68%;1999年13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2000年1397万平方米(快报),比上年增长5%;2001年1-2月商品房销售131.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88%这么广大的物业市场不能再走旧式的房屋管理老路,要发挥,提升其价值,必须与现代物业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相结合,走这条路,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这就需要大量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研讨论文
摘要:物业管理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虽然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提高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层次,明确高校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物业管理教学新体系是物业管理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以及房地产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房屋商品化的推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尽管物业管理在我国兴起颇晚,但发展很快,并且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物业管理取得长足发展。迄今为止,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已超过2万多家,物业管理人员达250万人,至2010年将增至400万人。然而,物业管理人员多半为半路转行,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导致服务水平低是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人才成为瓶颈,是物业管理这一朝阳产业所面临的尴尬和困境,因此,我国高校开设物业管理专业培育物业管理专门人才,是新时期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
1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
1.1人才需求的层次性
物业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从房屋设备维修养护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及物业管理的理论研究都在其范围之内,这就是物业管理对人才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从物业管理公司的构架上来看,物业管理公司的用人需求包括二个层次:管理层和操作层。管理层包括管理人才、策划人才和首脑人才;操作层包括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同时,从专业教师培育和学科发展研究角度上看,物业管理人才还需要有学术人才,即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人才,这就形成了物业管理的学术层。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探析
1当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国需要培养一大部分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作为产业升级的有力保证,增强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而目前我国的城镇就业人员中,技能型人才约占三分之一,离市场的缺口有较大出入。就物业管理专业而讲,全国普遍的思想已逐渐统一,就是要进行教学改革,要培养能动手,能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动型”毕业生,进行产学合作是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改革重点,在这个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比如“实训-科研-就业”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订单式”模式,“2+1”模式等等。总的来讲,强调产和学的统一与协调,弱化研,强调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是各方共识。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在2006年—2013年期间也按照这个思维深入扎实的开展了产学合作的教学改革,并对将近5年的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发现传统的弱化研究,强调产学的方法在毕业生初期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作,上手快,但是后期的提升环节上明显动力不足,特别是在职业进行到3-5年之后,毕业生在向高级职位晋升的构建产学研平台深化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探析文/严勇万科物业拥抱互联网,开发试运行“睿服务”,建立网络平台,业主可以在该app上完成一系列的服务需求,并可以全程跟踪,诊断,评价服务质量。物业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而重庆本土的物业企业在面对这一变化时明显缓慢与脱节,作为物业管理教学研究单位应主动承担职责,研究分析这一趋势和变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拓展物业管理产学研的宽度,广度及灵活度,同时也可以满足教师的课题需求与培养学生的需求。摘要环节上受到很多制约。由此我们发现,高职的教育并不是不强调研究,而是要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强调研究的方向要实践化,实际化。所以构建产学研的平台,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技能,一方面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学生职业提升期的基础就尤为重要。
2改革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我校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几经修改与调整,逐渐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抓手的培养模式,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注重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即满足物业管理岗位的基本能力;二是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及职业素质的培养,满足学生将来转岗的需要;三是注重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将来职业转换的需要。方案的设计是考虑了方方面面的意见的,综合了企业,教师,学生等各方的需求,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困境:2.1物业管理专业教材脱离实践,可操作性差。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很明显,高职专业的教材的编写与内容不能脱离这个目标,尤其是物业管理专业,这类综合性强,专业门类多的复杂型专业的教材编写是极其复杂的。由于这个专业涉及到的管理学、建筑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本身是成熟的,而且各自在其专业领域都有教成熟的教材体系,所以大部分物业专业的教材都是在这类成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调,问题就出在这里,物业管理专业对系统理论知识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反而对实践性的,操作性的知识要求较高,我校科研人员将传统教材与企业的培训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各有利弊,但市面上缺乏将两者结合较好的教材,甚至某些课程,例如《房屋装饰装修管理》、《保洁管理》等课程还无法在市面上找到相应的教材。2.2教师缺乏教学方法改革动力,学生缺乏改革方向。近年来,高校的教学改革是层出不穷,有些院校是每年都要换个改革的方向,教师与学生都疲于奔命,因此教改往往成为了领导的实验田,政绩田,教师与学生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认可教改的意义。再加上高校的评价体制往往是以科研成果为主导,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及教师心理也造成教改成果大打折扣。2.3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落实,流于形式。重理论,轻实践,有些课程的实践实训设施更新慢,有些实践需要大规模的组织校外进行,存在安全风险,有些实践仅仅是将学生拉到企业或实训室走走过场,或者是本该学生亲手操作的流程,确仅仅是在实训室听教师讲解一遍即结束,那是换了个场合上的理论课,并非真正的实训实践。更加实际的是,现在的高职教育大多为大班教学,一个班60余人是正常现象,教师也无法做到像小班教学那样的投入。2.4教师实践知识缺乏,深入企业挂职流于形式,缺乏深入调研行业、企业的平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各院校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将教师培养成又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养,又有工程师的专业技能。但是,工程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及需要时间精力投入的过程,我们的教师缺乏这样的时间投入,往往挂职几个月就完成了行业的修为,我们的企业也缺乏培养教师成为工程师的动力,因为企业的逐利性导致了它的目标短浅性。甚至有些企业将挂职的教师作为宣传机器及观光客,参观及浏览成为了挂职的主题,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师名义上完成了挂职的学习,实际上并没有深入到行业与企业,并不完全具备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物业管理行业在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过程中,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这个过程得不到夯实,找不到一个解决各方困境的方法,我们教改将是无本之木,无法行远,教改的目标也会无法实现。
3物业管理产学研中心的构建设想及机制建立
综合分析了近年来高职物业管理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笔者罗列出以下几个层面的矛盾:一是教师层面,对教改的紧迫性与必然性,教师是深有感触的,我校物业管理教研室的12名教师均认为是非改不可的事件,但是目前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科研,虽然各类院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也日益增强,但教师评职晋升确主要是依托科研,更有甚者,青年教师还面临经济压力,更需要科研来解燃煤之急。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一个平台或机制,既解决了教学改革的问题,又能解决科研问题;二是学生层面,前文已提到,高职教学目前大力推崇的产学教育,有一定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根据我们的跟踪发现,学生缺乏了研究的能力,在职业晋升期面临较大的压力,长期从事低水平的职业降低了学生的就业质量,据初步测算,毕业5年后还未在物业管理领域有较大发展的潜力的学生跳槽及转行率高达60%。由此可见,学生不仅需要一个既提高就业能力,还能提高就业质量与潜力的平台或机制;三是企业层面,企业的需求由于其自身的盈利性质及生存压力,普遍存在短视性,市场经济的变化迅速,导致企业对学生的素质需求也是逐年变化。随着人口红利的逐年消失,企业面临招工难,我们竟然发现物业管理企业的基层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竟发生了倒退现象,我们培养的高职大学生一方面要解决企业的用工难,还要能作为企业的后备干部,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核心竞争力。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提出建立一个基于科研,学习及产业的创新平台,构建一系列的机制保障平台的运行,满足以上各方的需求点,实现多赢化的局面:3.1构建物业管理产学研工作中心,为行业发展及教学改革提供平台。2013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正式提出,中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要向现代服务业全面转型升级,随着中国房地产形式的复杂局面的变化,制造业及智能业的升级与转型,中国老年化的到来,人口红利的减少及消失,物业管理行业正在面临重大改革与转型。深圳的万科地产,花样年地产等龙头公司针对目前出现的局面都已经开始在进行智能化,社区化,服务化的转型,国内商业地产龙头万达公司甚至已经宣布自己不再是地产公司,而是服务型的商业公司。在物业管理的领域里,传统的盈利模式及态型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将会对该行业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可以预见的是我们的物业管理行业,教学单位,企业,学生都应该携手去参与这波改革的浪潮,都需要有一个实用研究型的平台,探索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案,探索新型物业管理的教学与研究。3.2拓展物业管理产学研广度、深度和灵活度。当前,物业企业从管理服务向社区服务在转型,花样年物业已经上市,该企业的核心盈利模式是靠社区盈利性服务,不再是单纯的物业费。万科物业拥抱互联网,开发试运行“睿服务”,建立网络平台,业主可以在该app上完成一系列的服务需求,并可以全程跟踪,诊断,评价服务质量。物业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而重庆本土的物业企业在面对这一变化时明显缓慢与脱节,作为物业管理教学研究单位应主动承担职责,研究分析这一趋势和变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拓展物业管理产学研的宽度,广度及灵活度,同时也可以满足教师的课题需求与培养学生的需求。3.3紧跟行业领头羊,深入全行业开展产学研协作,深化教学改革。前文已提到,由于企业的自身盈利属性的压力,大部分企业具有短视性,所以我们在建立这个产学研平台的时候,落脚点就是紧跟行业龙头与协会,初步是与南岸区物业协会会长单位建立战略协议,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广泛的展开,行业培训,热点分析,组织调查,趋势分析等等工作。教师、学生、企业精英共同组建团队,着力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目前已组织教师在该企业针对行业中常见的痛点进行了十余场的专题汇报与研究,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细分为若干个任务,针对任务建立课题子任务,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特点申请课题任务,并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企业,行业协会,政府进行调查,收集问卷,提出解决思路及对策,同时学生也用此机会深入到一线岗位,扎实了解难点与痛点,与教师,企业共同思考解决的方法与思路,借此机会更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3.4建立导师制,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产学研。根据现代化教学特点,利用网络,建立任务群,群主为教师,每个任务未结束前,群里的学生均是徒弟,教师是主导师,企业人员是副导师,导师负责回答与解决群里徒弟提出的专业问题与困惑,负责建立联系与工作机制,负责分配任务与奖惩,负责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成长。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也充分与其在各课题任务中的表现有关,不再是简单的通过考试试卷来评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大幅度增强,学生在完成各任务的过程中,充分的与行业人士进行了交流,建立了关系网络,更有利于就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基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模式[1]。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设定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各种任务。因此,任务型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为任务教学法。这种课堂教学的目的十分明确、教学内容具体真实、教学效果显著。任务型教学是活动教学观在语言教学领域的一种实践。首先,任务型教学以活动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其次,任务型教学遵循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广义知识观有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划分的理论。最后,任务型教学把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任务型教学表现出三大优势:体现了新的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并落实在具体教学环节上。与此同时,合作学习、共同协商在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的同时也使学习者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其意义远远超越了语言学习活动本身。Willis把任务型教学过程分成任务前、任务轮和语言聚焦[2]三阶段:任务前阶段是任务的起始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益的输入,帮助他们熟悉话题,识别新词和短语。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突出任务主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任务轮阶段是学生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充当监控者的角色。在这一阶段的初期,学生结对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表达自我;教师监控并帮助学生用目标语交流。教师不为纠正错误而打断学生的交谈,学生有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任务只求可交际,不求准确的语言使用。到中期,学生要计划如何汇报完成任务的经过和最终结果,此时从关注流畅性自然过渡到关注准确性。到后期,每组学生的代表要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向全班汇报他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换书面报告,比较讨论结果[3]。语言聚焦阶段即语言点教学。这个阶段有两个特点:教师解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中相对重要或困难的语言点;解释和应用的基本方式是采用归纳法,较少使用演绎法。
二、任务型教学在物业英语课堂的应用
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灵魂。创设语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关键。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和拓展性等特点[4]。任务设计要以物业管理专业的知识为主线,围绕相关概念创设专业语言的实践环境。教学过程包括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点三个阶段[5]。我们以“写字楼管理”一课为例,详细阐述其实施过程。
1.前任务阶段
前任务阶段分三步:听课文录音、分段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在听课文录音、分段阅读课文之后,提出思考问题:“关于写字楼管理,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教师在听和读之后提示与话题密切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但不做讲解。这个阶段任务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熟悉话题,激活相关背景知识,从而减轻学生认知加工的难度。
探讨物业管理区域内各专业管理部门维修范围的界定
物业管理区域内各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维修范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早在1994年颁发的沈政发(35)号《沈阳市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界定了住宅小区内各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物业小区各种设施设备的不断增加,随着各专业管理部门体制及管理职能的变化,以前界定的管理维修范围,己适应不了物业管理飞速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责任不清,维修范围不清。各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扯皮之事,推诿之事,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业主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由于管理责任不清,维修范围不清,严重地影响了物业公司的正常工作,将本不应属于物业单位管理和维修的,全让物业管理单位来承担.由于部分业主对物业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以为只要我们的小区或花园实行了物业管理,缴纳了物业服务费。所有的问题就应该由物业管理单位来负责。殊不知,物业管理单位,既不是行政管理部门,又不是行政执法部门,物业管理单位就是一个企业,而且只是一个服务型企业,他的职责范围,就是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来进行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超出《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就不应该由物业管理单位来负责。决不能以为,我们居住的小区或花园实行了物业管理,就一切问题全由物业管理单位来负责,只要我们按时交纳了物业管理服务费,一切损坏就全由物业管理单位来维修。根据建住房字[1998]213号《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共用设施设备是指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干线、照明、锅炉、暖气干线、煤气线路、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非经营性车场车库、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以上设施设备涉及供电部门、供水部门、供暖部门、供气部门、房产部门、消防部门、市政部门等。在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有如此之多的专业管理部门,若不对其管理责任和维修范围进界定,势必会影响到管理和维修,影响到业主和使用人的正常生活。虽然沈政发[1994]35号《沈阳市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对物业管理企业与各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责,做过分工和划分,可是该文件已经宣布作废,又没有相应的配套文件出台。现在对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只是凭各专业管理部门的“行规”来进行管理和维修,没有一个统一的“法规”进行规范和界定,尽管物业管理单位在与业主委员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其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已经写进合同条款,可是由于其管理界限不清,在实际运作中,有些问题很难界定,因此有必要对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的管理责任和维修范围的界定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把物业管理工作搞的更好。
一、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共用部位管理与维修范围的界定
根据建住房字[1998]213号《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房屋的共用部位是指住宅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厅门、楼梯间、走廊通道等”的规定。对以上部位的管理和维修,应该属物业管理单位。因为物业管理的基础是物业,而物业是指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类建筑物及其场地,作为物业管理单位,绝不能脱离物业这个基础,而去从事其它的经营与管理,那只能是专业公司,而不是物业公司,尽管现在有的物业公司是由原房管所和企事业单位下属的房管科改制的;有的是开发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有的是社会物业公司,但其管理的基础都应是各类建筑物。所以房屋共用部位的管理和维修责任应该是物业管理单位,而不是其它专业管理单位。其维修费用,在进行物业服务费成本构成测算的时候,应将其共用部位的小修养护(小修工程的平均费用一般为房屋现时造价1%以下)维修成本计入物业管理成本之中。当需要小修养护时,应从物业服务费中支付;当房屋共用部位需要中大修以上维修时,应由物业管理单位向业主委员会提交物业维修申请报告、开发建设单位《住宅质量保证书》、工程预算书、维修资金分摊情况说明等材料,经业主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书面决议,向市区房产局申报使用专项维修资金。物业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房屋共用部位的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勘查,发现有损坏的及时修复,以免因小修养护不及时而影响广大业主的正常使用;以免因小修养护不及时造成中大修工程。
二、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设施设备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根据建住房字[1998]213号《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以下设施设备属园区共用设施设备:
1供电线路与设备设施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质量保障研究
摘要:只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实训基地建设质量,才能够使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促进应用型人才教育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保障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的可行之策。
关键词:高职实训基地;质量;问题;对策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岗位技能的重要场所。只有切实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确保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才能使实训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以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健康发展。基于此,物业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从保障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入手推进实训教学改革步伐。
1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做法
在上级领导和学院的关心指导下,物业管理专业以省示范实训中心为依托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步伐,积极探索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实训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训教学新基地。主要做法是:①基于物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实训应用的需要,不断改革实训教学内容,重视基础型实训,增加与应用紧密结合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供配电和照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内容。不断引进仪器设备,创建一批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先进的高水平实训室。②加强实训室信息化建设,提高实训室的开放水平。建立实训中心独立的教学网站,将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实训教学与管理,建设现代化、高效、科学的实训教学管理机制。③按照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逐步完善软、硬件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④建立一套适应市场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基础实验、验证实验、控究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形式的教学,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四年的建设,从实训基地的使用效果看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明显。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但满足了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学院承担社会培训任务提供物质上的保证。
2高质量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