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15:17: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五台山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影视媒介与旅游文化传播研究

摘要:五台山是我国的佛教圣地之一,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是五台山地区的支柱产业。新媒体时代,利用媒介提升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影视媒介与新媒体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分析旅游文化与媒介传播的契合点,为提升五台山旅游文化的辐射力提供参照。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媒介;五台山旅游文化

一、影视媒体对五台山的文化传播

旅游文化作为地方竞争与发展的重要资产,必然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塑造和传播。五台山在宣传其文化时,就充分利用了影视媒体对地方形象进行塑造。笔者从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纪录片、文化宣传片和新闻报道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影视剧对五台山的文化传播。1.电影对五台山的嵌入式传播有关五台山的电影是以片段性的影像描述,号召受众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其形成共识,要求受众结合自身的宗教认知、地域认知、人物认知和文化认知,最终形成关于五台山地方文化的视觉认知。《五台山奇情》、《康熙大闹五台山》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其隐性的对外宣传五台山文化功不可没。电影使用柔性的内隐式传播措施,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将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嵌入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美轮美奂的镜头画面中,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受众对五台山文化的感知。2.电视剧对五台山的内隐式传播最受观众青睐的电视节目形式,莫过于情节丰富的电视剧了。在电视剧中植入五台山文化,以五台山固有的人文自然景观为背景,就地取材,使五台山潜移默化地被受众吸收,提高五台山的知名度。电视剧《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女尼排》取自于五台山僧尼勇敢抗日的真实故事,另外一部电视剧《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和尚连》也是以此为题材,表现了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五台山僧侣保家卫国的英勇抉择。这两部剧塑造了五台山佛教僧尼的正面形象,渲染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人文精神,增强了受众对五台山佛教的情感认同。《康熙遗妃五台山》取材于五台山民间传说,讲述了康熙与梅妃的爱情故事,情节跌宕,使观众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与剧中情景相融合,从而引发观众对五台山地方文化的认同与期待。(二)纪录片对五台山的文化传播。真实感人是纪录片的核心,五台山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规模宏大,是纪录片最佳的拍摄对象。《三晋风韵》、《四大佛教圣地———金色世界五台山》、《祈愿》、《五台山之旅》、《登五台智慧之旅》都是围绕五台山所拍摄的优秀纪录片。这些纪录片通过讲述佛教在五台山的创立、传播和发展,凸显五台山在世界佛教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成为持续1600余年的文殊佛教信奉中心。对五台山寺庙建筑、自然风光、佛教传承、人文风俗进行全方位解读,用真实生动的视角,将五台山佛教文化展现于银幕,人们通过大众传媒接受并建构了一个美好的地方文化形象。(三)宣传片对五台山的文化传播。文化宣传片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是地方软实力的展现,它以短小精致的形式声画并茂地彰显地方独特的文化魅力。宣传片的主诉方式是印象式与片段式的结合。五台山宣传片以最为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概括性地展示了本地的地理地貌、佛教价值、人文精神、文化底蕴,有效地避开同质化,使受众对五台山文化产生良好印象,较短时期内就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又见五台山》在概述地理地势的情况下,侧重于突出佛教特色文化,从精神文化层面进行宣传,以避免在宣传片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被受众选择性地忽视。在不同层次的电视台投放,带来了不同的传播效果。首先选择在权威的央视播放,由于受众基础广泛达到良好的效果;其次省级和地市级电视台的受众具有地域性,该片播放后效果也相当突出。宣传片在不同媒体播放,可以广泛宣传其文化特色,提高景区美誉度,提升民众自豪感,巩固佛教圣地的文化形象。(四)新闻报道对五台山的文化传播新闻报道对地方形象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正面的报道以其权威性更能赢得人们对该地文化形象的肯定,负面报道则不利于其文化形象的构建。例如,兵团卫视《聊天斋下》栏目2013年5月18日报道了“五台山法会庆祝文殊菩萨圣诞日”的新闻,既普及了文殊菩萨的诞辰,加强了对佛教文化的传播,也使五台山佛教活动的行为识别,在广大受众的头脑中加深了印象。负面的新闻报道也会使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形象传播受阻。2015年4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的新闻“五台山5A级景区被警告”,揭露了作为佛教圣地的旅游区,在利益面前所表现的不当行为。该新闻的播出,使得受众对五台山的文化形象大打折扣,不利于五台山佛教文化的传播发展。

二、新媒体对五台山旅游文化的传播

网络新媒体传播五台山文化的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一)贴吧及相关的论坛互联网的交互性,使群众可以广泛地参与和深刻地体验。网民不仅作为受众,而且作为传播者信息传达意见。百度贴吧中的五台山吧,月活跃用户6219人,累计发贴9万条;五台山旅游吧月活跃用户307人,累计发贴2546条。在这些贴吧论坛中有着不少关于佛教文化的碎片化信息,它们为当下忙碌的人群进行浅阅读提供方便,人们还可以在闲暇时刻以交流的方式获取信息。传播者以普通人的身份进行小群体传播,增加了受众亲切度,其传播的信息也更容易被认同。(二)官方及门户型网站很多省市都将当地的官方网站看作地方的重要宣传载体,将权威准确的信息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生动丰富地展现出来。政府门户网站主要功能有信息、资源整合和网上服务等。有效的资源整合是展示五台山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吸引旅游者和投资者。《五台山网》是政府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所创建的,为大众提供各种便捷服务。五台山网页面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以“佛教圣地五台山”作为地方标语,简洁清晰地阐明文化特色。以“人文五台山”、“国际五台山”、“休闲五台山”、“风光五台山”、“会展五台山”为首栏,以“一日禅”、“景区动态”、“自然五台山”、“文化五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为二栏,在栏目的设置中融入了当地佛教文化特征。该网站不仅地方动态,还通过这些有特色的栏目进行文化推广与宣传。图片、视频等直观的信息,容易对浏览者造成视觉冲击,吸引游客来访。五台山作为旅游景区,不仅要在国内宣传,也以“国际五台山”积极与世界接轨。除了地方门户网站外,还有五台山佛教文化促进会、五台山佛教在线、五台山旅游网、山西佛教网等,也对提高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及影响力有重大推动作用。(三)微博与相应自媒体微博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属于公共领域。如五台山黛螺顶官方微博“五台山黛螺顶”、五台山佛教协会官方微博“五台山佛教协会”等。也有属于私人空间的,如五台山“如瑞法师”、“梦参老和尚法语”等人的互相交会。互动式的模式能够加强交流,增加对五台山特有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相互启发彼此促进。“五台山佛教协会”等官方微博的建设,是五台山佛教品牌建设的重要部分,它在普及传播五台山佛教知识的同时,也为其地方文化进行良好的形象塑造。同时相关微博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不仅拉近了传受双方的距离,更有利于意见和建议的反馈。微博有利于个人意见的表达,但信息较为分散,其中的搜索栏目,正是对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的功能,方便无目的随意浏览的受众,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五台山相关信息。(四)手机媒体及相关APP受众可按自身兴趣下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载关于五台山的软件。如APP“五台山”,该软件有语音导游、景区特色、旅游攻略、美图欣赏等功能,对五台山佛教寺庙进行专业播音详细解说,使受众体验身临其境的愉悦感,提高五台山佛教的对外吸引力。另一款软件“行走五台山”是旅行软件,其“游记分享”、“攻略达人”、“美图欣赏”等功能更注重受众的沟通,通过旅行者的经历分享进行人际传播,更能增加游客的主动接受度,增加信任感,以此提高五台山佛教文化知名度。相关APP还有“五台山旅游”、“亿旅汇———五台”、“忻州五台山———导游助手”、“佛教文化简史”等。这些手机软件,详细地介绍了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五台山文化的深度传播。

查看全文

我市饮食文化及餐饮业发展调研报告

××地处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在孕育了历史悠久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从偏关博物馆收藏的石磨盘、石磨棒,这些作为中国上古时代自然采集向农业耕作过渡最早见证实物,证明了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的人们是华夏古国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人群。文物考古发现,忻定盆地出土的盖、豆、壶,定襄中霍和原平峙峪出土的鼎,都带有明显的中原晋饮食文化特征,而一些豆形器、环首削、铜部等制品则属于北方游牧民族戎狄青铜文化。以上说明,作为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融带,××早在青铜时代,已经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域文明特征。而饮食文化又是这多元文化中璀璨的一支。

众所周知,××是一个特产丰富的地方,从东到西,花样百出,河曲的“开河鲤鱼”、保德天桥的“石花鱼”闻名遐尔,唐代柳宗元在《晋问》中就曾这样写过“河鱼之大,上迎清波”,指的就是黄河鲤鱼。该鲤鱼曾被指为贡品上贡朝廷。此外,久负盛名的土特产,如:繁峙的黄花菜,五寨的茴子白、土豆,樊家野的萝卜,崖底富的胡萝卜,岢岚的蕨菜,五台山的香蕈、天花,管涔山的银盘蘑菇,建安的莲藕,保德的油枣,楼板寨的核桃,孙家湾的香椿,神池的蚕豆,静乐的莜麦,保德的荞麦,岢岚的红芸豆,代县的黄米,忻、定、原的玉米、高粱、小米,岢岚的柏子羊肉,偏关的山羊肉。另外调味植物性原料:代县的辣椒,蘑头的大蒜,岗上的大葱,五台的黄金椒,神池的胡麻油;还有台参、黄芪、诸石、半夏、牛黄、蜂蜜等名贵药材。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丰富的物产,为古老的××餐饮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回顾历史,我们不能不为××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可遗憾的是,千百年来××饮食文化像××其它无数珍宝一样,没有受到世人关注,更谈不上登上大雅之堂。究其原因:首先是受封闭保守观念影响,××纵然有数千年的烹饪历史和饮食文化,从东到西,风味小吃数不胜数,风格迥异,却很少有人去挖掘、整理,因此只能流传于较小的区域和范围,而不能被世人共享和应用。加之××人自古以来受封建社会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思想的制约,厨师历来被认为是侍候人的下等行业,因此学厨的人多数是念不起书的农家子弟,于是纵有千般手艺,也只能言传身教,不能汇集成书,这就使得××饮食文化很多精华藏于民间,而未能发扬光大。

笔者认为,为了适应××文化强市战略,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建设和谐××、文明××,整合××文化资源,应把××饮食文化作为××多元文化中一支,因为这是关系到提高全市300万人民生活质量的大问题。“民以食为天”吗?下面我从四方面作一浅说:

一、应把餐饮业当做绿色产业牵引车来抓

我市农业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各县市都在积极建设生态农业和畜牧业。以优质小杂粮、畜产品优势,绿色有机食品为特色,发展绿色产业。尤其在提倡环保、关注绿色的今天,定襄县已将12种绿色产品进行了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有的还将自己加工的山野菜、食用菌、甜糯玉米小杂粮和羊肉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我们要充分认识当今国内外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认识××这方面的黄金宝地位置,为自己的绿色食品寻找出路。这就得弘扬××饮食文化,开发××杂粮美食;打造以五台山斋菜为主的素食文化,用本地生长的绿色原料,加工具有××特色的菜点,供应××、全国乃至海外消费者,从而形成公司(店)+基地+农户的产业链。也就是用一个国民经济中比重很小的菜系力拔千斤,创新出一种新菜点,引导人们在全新的养生需求下去消费它,餐饮业要在指导原料生产和开发,农业初级生产产品为餐饮业再生产服务,形成了供应、运输、销售、物流,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绿色产业链在市场规律下运行,这必将兴全市餐饮业、带各县市经济、富一方百姓、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查看全文

名著读后感:《水浒传》

名著读后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虽然说现在仍离内行很远,不料却也看出一点门道。

鲁达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话说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况象鲁达这样有命案在身凶犯?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刹的大和尚,不细心看还未必看得明白。

查看全文

林区天然林经营模式探讨

【摘要】五台山林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林资源,林相整齐,林木生长速度快,材质优良。介绍了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白桦等天然纯林或混交林的经营模式,以期为该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五台山林区;天然林;经营模式

五台山林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五台山脉和恒山支脉区域,气候处于暖温带和温带的交界地带,地貌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区内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亚高山草甸为主,主要树种包括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侧柏、山杨、白桦等,其中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主要集中分布于五台山北坡东段的繁峙县南山一带,林相整齐,林木生长状况良好,材质优良。森林经营,是一项贯穿整个林木生长周期的保护和培育工作。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有助于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提高森林生态效益,改善、优化林分结构。在此,笔者主要介绍五台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山杨、白桦等天然林的经营模式,以期为今后该林区发挥持续稳定的森林生态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1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经营模式

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次生林,是五台山林区分布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天然林,主要经营模式为择伐作业法,包括单株择伐作业和块状择伐作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培育目标及林木的自然生长特性等选择最佳的经营措施。华北落叶松、云杉目标树培育,密度每公顷100株~120株,目标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抚育措施各不相同。华北落叶松、云杉平均高度小于2.50m时,为幼龄林形成阶段,可实施封山育林等措施,避免幼树遭受牲畜啃食及人为破坏;同时,要进行定株,定株后树间距1.0m~1.50m,林下采取割除杂灌、杂草等抚育措施,促进目标树种正常生长。不同目标树种密度较低的地块,要进行补植相应的目标树种。目标树种高度达到2.50m~6.0m时,是幼龄林高速生长期,主要抚育措施为割除影响目标树种生长的非目标树种、杂灌和杂草,保留天然更新的混交树种。目标树种高度达到6.0m~10m时,抚育目标是促进优势个体快速生长,对生长势旺盛的目标树和辅助树进行标记;当林分开始分化时,每3年疏伐1次,剔除枯死木并剪除枯死枝,修枝高度为3.50m以下。通过2次~3次疏伐,使目标树密度达到每公顷200株~250株,整体林分密度400株~800株,阔叶树种株数不低于30%。目标树种高度10m~18m时,抚育目标是采伐干扰树,促进优势个体生长和结实,混交林整体质量提升,期间每5年针对每株目标树伐除1株~2株干扰树,保留下木和下层木,保留密度每公顷320株~380株,疏伐后目标树种树干6.0m以下的部位进行修枝;每年沿等高线清理枯枝落叶层,促进林木天然更新,也可在林下补植云杉及刺槐、山杨等落叶树种,密度每公顷1000株;对于天然更新的目标树种要疏苗,选择第二代目标树。目标树种高度达到18m~26m,抚育目标是促进优势个体高度和胸径的生长,提高林下目标树和辅助树幼树的数量和质量。根据株行距≥20倍胸径的标准,对目标树进行疏伐,疏伐后目标树密度每公120株~150株;进行生长伐,每10年针对目标树伐除干扰树,为下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主林层密度保持在每公顷200株左右。目标树种高度大于26m时,抚育目标为培育第二代目标树,并维持森林稳定的生态功能;目标树种胸径达到50cm以上时,进行单株择伐,采伐后形成稳定的华北落叶松、云杉与阔叶树种混交林。

2油松天然次生林经营模式

查看全文

木建筑历史文化论文

一、大唐佛教寺院建筑特点

唐代寺庙建筑的基本特点是:(1)寺庙的屋顶平缓,而屋檐延伸深远,柱子比较粗壮,斗拱的比例大。寺庙使用板门、真棂窗的地方比较多。单体建筑呈现出来的是庄重朴实、美观大方的风格。(2)木质建筑是唐代佛教寺院艺术加工和结构统一的结果。唐代寺院木建筑的特点是气势宏大,规整而统一。(3)唐代佛教寺院的柱子、斗拱结构、梁木等构件,其承载压力的状态与构建存在内在联系,从而达到了力与美的高度融合。(4)寺庙的色调简洁明快,屋顶四角舒展、平远,门窗的设计效果朴实无华,整体呈现出来的是庄重大方的形象。

二、两座仅存的唐朝寺院建筑文化分析

佛教历经规模庞大的灭法运动,多达四次,此后,中国的佛教艺术和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也因此走向没落。在悠远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里,人们很难再看到唐朝以前的地面建筑了,也许是自然灾害、灭法、战乱和木建筑寿命短等原因,导致唐代异常辉煌的佛教建筑永远消失。然而,就在1937年的一个夏日,清末建筑学家、思想家梁思成抵达五台县城,他没有去台怀镇参观五台山寺庙集中的地方,而是北上,潜入那些偏僻的荒山野岭,在达豆村镇附近发现了佛光寺。这里就是梁思成曾经考察过的敦煌石窟第61窟图中呈现出来的唐代五台山“大佛光之寺”。过了若干年以后,梁思成在回忆起这次经历时,讲到自己在黄昏的时候来到豆村,在附近见到佛光寺时,他惊喜若狂,他说“:我们一向所抱着的国内殿宇还必有唐构的信念,在此得到一个证实了。”[3]1.五台山遗迹佛光寺的建筑文化。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也即471年至499年间。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在隋、唐时期,佛光寺的游客很多,香火兴旺,长安、敦煌等地的人慕名而来。佛光寺在日本、东南亚等地区的影响力也颇大。唐武宗曾下令消灭佛法,佛光寺因此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此后,唐宣宗于大中十一年重新建造东大殿,现存的殿内壁画、塑像、石刻,以及殿外的经幢、墓塔均为唐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此外,佛光寺内还有唐代壁画、石幢、塑像、墓塔、汉白玉雕像等建筑物流传后世。两座石幢为平面八角形,一座位于东大殿前,是唐大中十一年前重造的;另一座石幢的位置在东大殿的前院中,却是唐乾符四年(877)重新建造的。佛光寺在寺内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则是群山环绕,松柏苍翠,景色秀丽。佛光寺最大的特点是因势造寺,寺院的西面开阔,一走进寺院,展眼望去,能观望到层层升高的屋檐,13米高的台基上是东大殿。大殿有七间房那么大,里面的深度占据四间的距离,环境清幽。单檐,无廊顶。前檐的五间设有板门,两间安置了直棂窗,另外的三间以厚壁围起来,错落有致,和谐而不单调。大殿内设置檐柱和内柱各一周,柱础为宝装莲瓣的石雕,十分精美,且罕见。后檐柱和后槽金柱因地制宜,巧妙地设置在了所开凿的山崖位置上。内外柱头上和柱与柱中间设置了硕大的斗拱以支撑梁枋在柱头上的压力,且承载屋檐的重力。大殿的柱头斗拱分担着大梁上面的负荷,后尾压在四袱椽两端的下面,作用不小。大殿内供着“华严三圣”等37尊形象生动的彩塑,大殿内的拱眼壁上和佛座背面还有少量精美唐代壁画,壁画、板门和立颊背面的唐人题记,被后人称作“唐代四绝”。佛光寺的东大殿占据七间大小,东大殿内部的结构布局显得比较精巧,但从外看去,则是稳健壮观。大殿内的塑像、壁画有不少是唐代时期所作,这些塑像、壁画与建筑设计结合,浑然一体了。唐代的佛塔不在寺院中心,而在院外,但佛塔仍是寺院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光寺外形呈现出来的是朴实的特点,比如寺庙的柱子、门窗、斗拱、墙壁等,并没有什么艳丽的色彩,而是涂成了土红色,符合佛教自身不张扬的特征。佛光寺的大殿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佛光寺出色的设计,打破了日本学者“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的断言,给后世留下一道建筑的风景。2.五台山遗迹南禅寺的建筑文化。南禅寺位于五台县李家庄西侧,名气颇大,寺院却不大,由东、西两院组成。就位置而言,东院给僧人居住,安静深旷;西院则是由菩萨殿、观音殿、十王殿和大佛殿这四座院舍组成的四合院落。大佛殿重建于唐建中三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又是历经千年烽火而保存下来的一座罕见古寺。从结构上看,大佛殿的面较宽,深三间。大殿建在了一米来高的台基上,殿前有近似方形的月台,这种建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较为罕见的形制。大佛殿为标准的唐代寺院建筑,有单檐歇山式屋顶,前檐明间设板门两扇,两次间安破子棂窗。大殿由12根檐柱撑起屋顶,墙其实不受力,只是起了阻隔防护的作用。西山墙有三根抹楞方柱,其余为九根轮廓秀丽的圆柱。大殿古老的方柱为创建时的原物,圆柱却是后来重建时的替代物。檐柱上面的斗拱使殿堂的空间显得开阔、疏朗。斗拱硕大、雄壮,这也是唐代寺庙建筑风格的一大特色。大殿内的17尊佛像,秀眉善目,体态丰满,仪态端庄,很有亲切自然的风范。尤其是色彩的搭配,和谐自然。顶梁架的转角处,大角梁通内外,檐头翼角微微挑起,不是很明显,给人感觉平缓古雅,大气和谐,这是古代遗留下的建筑方法。南禅寺大佛殿距今1200余年,历史悠久,它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为我们研究唐代建筑的结构、形制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三、大唐佛教寺院建筑的研究价值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极盛时期,佛教寺院文化也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佛光寺和南禅寺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仅有的少数唐代寺庙建筑的其中两座,为后世研究大唐寺院建筑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佛光寺内藏有不少珍稀的佛教文物,因此,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亚洲佛光”之美誉。寺中的唐代建筑、雕塑、壁画、唐代题记,被人们称为“四绝”,这些罕见的建筑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南禅寺和佛光寺的建筑风格,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唐寺院建筑设计所独具的民族特点,也深刻理解了彼时寺庙建筑的环境和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

查看全文

粮豆产销衔接会讲话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省粮食局对*年中国五台山杂粮豆产销衔接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粮食工作,组织本次会议的*市政府,有关单位和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及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应该感受到,人们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同30年前比有了很大不同。就膳食来讲,人们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单一的饱腹功能向健康化、营养化、安全化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吃杂粮的好处,杂粮豆以其丰富的营养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已成为一种健康观念和营养时尚。杂粮不仅是*的优势品种,也是*的优势粮食品种。*人有种植小杂粮的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主要是由于特有的地理气候和传统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省小杂粮播种面积2000万亩左右,产量在40亿斤左右,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杂粮生产主要分布在晋北、晋西北、晋东南的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小杂粮品种多、质量好、营养高、无污染,商品量也比较大,约在35亿斤左右。现在,不仅*省内保持了良好的杂粮消费习惯,而且在东南沿海,大中城市的宾馆、饭店的餐桌上到处都有*的小杂粮,甚至远销到日本、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市政府在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饮食健康普遍引起人们关注,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举办这样一个规模宏大、规格很高的产销衔接会议,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虽然不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市,但却是粮油品种最丰富的市。这次会议不仅发挥了*的比较优势,也为*和全国杂粮界的朋友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共谋发展的良好平台,必将对地方经济发展、杂粮产业发展和杂粮豆加快流通,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进一步提高我省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衷心希望参加这次产销衔接会的有关企业、人员能抓住机遇,广泛深入地进行交流接触,在杂粮豆购销贸易、精深加工、订单农业、产销加一体化、优良品种引进、杂粮知名品牌培养,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合作方面达成广泛的、一致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做大做强小杂粮产业、打造*小杂粮品牌,实现新的突破。*省粮食局在这方面给予全力的支持和帮助。

*省不仅是煤炭大省,也是旅游大省,所以,也希望来*参加会议的同志们除了在*考察以外,也到*其它地市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的美好风光。*人杰地灵,民风纯朴,历史上出过许多名人,比如:*也出自*。*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除五台山外,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榆次老城;晋南有黄河根祖文化,洪洞大槐树、解州关帝庙,颧鹊楼、黄河壶口大瀑布等等,非常值得一看。希望把*的美好印象带回去,介绍给你的同事、家人、朋友,希望再有机会相聚在*,我们也好再尽地主之谊。

查看全文

浅谈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

摘要:大多数人一听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可能会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但实际上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的城市,街道,老房子,这些都是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一部分。在现代化生活的今天,虽然高楼林立,道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但是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依然会让我们感受到地域文化对当今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区域性;地域性;公共艺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公共艺术,不是能一概而论的。因此,在分析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上,我们要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从公正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这一基础上,去探讨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一、自然条件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有很深的影响。以山西为例,山西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因此山西的名胜古迹中很多都是名山大川,有五台山、绵山等,所以整个山西地区呈现出它特有的区域性。山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又雨水多,冬季寒冷又干燥。因此,要想在山西看到像“小桥流水人家”那种风景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山西的房子修建的时候大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和保暖,因此山西的民居墙皮都很厚。再加上山西人大部分都是聚族而居,所以在民居建筑中就出现很多著名的大院,最具代表性的应属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了,这两处古建筑集中体现了山西民居建筑的特点。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山西地区的公共艺术展示出浓浓的地域魅力,在很多游客来山西旅游的过程中,必带的山西特产就是山西老陈醋了。因为山西的水土较硬,醋能帮助人们消化,所以山西人对醋情有独钟,因此出现了很多优秀了手工作坊。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山西的公共艺术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二、社会条件的影响

查看全文

精神疾病现状及医疗保障制度分析

【摘要】目的为探索复退军人精神疾病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各项保障措施有效落实。方法通过对全省113个县(市区)复退军人精神疾病情况及其分布状况的研究分析。结果复退军人精神疾病评定残疾者共计2045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631例(79.76%)、情感性精神障碍219例(10.7%)、其他精神疾病195例(9.54%)农村患病数1661人(81.22%)、城市患病数384(18.78%)。结论建立全省复退军人精神疾病一体化防治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有效提高复退军人精神疾病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复退军人;精神疾病;医疗保障

精神疾病即精神障碍[1],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2]。患者往往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自杀等异常行为,给家人、朋友和照料者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造成家庭成员间、邻里间的冲突或引起婚姻破裂,导致正常生活中断,严重威胁身心健康,精神卫生日益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3]。为复退军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稳定、全面、全程和有效的医疗保障,是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持。

1复退军人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现状

1.1自2008年2月至7月,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按原民政厅党委要求,组成伤残评定小组,依据《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的相关规定,为在部队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的全省复退军人评定伤残等级并由专家组审核。见表1。1.22009年1月至2020年6月底期间,伤残评定小组主要针对2008年统一评残过程中未能提供在部队患精神疾病的档案、后期找到材料的复退军人,经原民政厅同意予以补评残,以及每年在部队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的退役士兵、转业士官等给予残情鉴定和经系统治疗后病情较前加重的复退军人精神疾病患者予以重新评定,调整残疾等级。见表2。复退军人精神疾病评定残疾者共计2045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631例(79.76%)、情感性精神障碍219例(10.7%)、其他精神疾病195例(9.54%);农村患病数1661人(81.22%),城市患病数384(18.78%)。由表1示:六级伤残470例、五级伤残759例、四级伤残202例、三级伤残21例、二级伤残3例,年龄为50.14±16.82,范围23-90岁。在评定残疾的总人数中,南通地区占比最高,为24.47%,其次是盐城地区,为13.06%。有992例复退军人因材料不全,不符合评残规定。表2示:十级伤残4例、八级伤残3例、六级伤残381例、五级伤残182例、四级伤残133例、三级伤残6例、二级伤残1例、带病回乡51例,年龄为33.92土10.11,范围20-87岁,其中,调整残疾等级者171例。在新增评定残疾的总人数中,盐城地区占比最高,为18.31%,其次是徐州地区,为15.25%。

2复退军人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情况

查看全文

社会主流意识视野下翻译文学

20世纪7o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开启了“文化转向”运动,从前期立足于美学或语言学的翻译批评论上升到文化的反思。欧洲“翻译研究派”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和苏珊•巴斯内特在合著的《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中指出:“翻译研究现在也意味着研究与翻译有任何关系的任何东西。”[’〕翻译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勒氏认为翻译研究“远远不止于探究两种文本在语言形式对不对等或怎么对等的问题,……即使是对具体翻译技巧和策略问题、翻译中的对等问题的研究,也需要从社会文化的范围去考虑”川。勒氏的“改写理论”便以此为基础研究翻译与社会意识形态、主流诗学、赞助人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基于此,本文拟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方面来探讨《红楼梦》杨宪益译本中所体现的社会意识形态对译者的影响,同时以大卫•霍克斯的译文本为参照,探讨社会主流意识对翻译过程的制约性,提倡在翻译研究中应当结合译者所处历史环境的意识形态因素来看待翻译文学。

一、意识形态之策略导向

翻译文学的译本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分析,然而翻译策略的选取有时并不以译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受到社会主流意识和赞助人的制约。1964年,杨宪益在领导要求下开始为中国外文局翻译《红楼梦》,翻译工作本身是在赞助人的要求下发起的。当时中国建国不过十几年,国力尚弱,与欧美国家相比处于绝对文化弱势。因此当时中国外文出版社致力于系统地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其目的在于传递中国文化理念,如实展现中国文化特色。对于代表党和政府主流意识的赞助人的委托,译者毫无选择的余地。同时杨宪益夫妇翻译《红楼梦》期间经历了席卷全国的运动,译者遭受了牢狱之灾、丧子之痛,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更促使了译者对于社会主流意识的导向亦步亦趋,不敢有丝毫差池。这双重因素—阶级斗争为主题的动荡社会背景、重视源文本文化传递的赞助人—决定了杨宪益翻译《红楼梦》的目的是再现原著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价值,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交流。相应的,在确定翻译策略时,杨宪益以源文本而非译文读者为首要考虑,悟守原文,选择了以语义翻译为主的翻译手法。尤其是在文化词的处理方式上,对涉及丰富中国文化处往往采用直译加注或直译加释义的方法。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王熙凤对贾母说:“……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杨译:“…丈旧k,aren’tallOfyourehildren?15Bao一yutheonlyonewhowillean下youasanimmortalonhisheadtoMountWutai(l)!”[’〕(l)MountWutaiwasaholyBuddhistmountain.霍译:“…Youfo卿t,whenyou即toheavenyoungBao-州won’tbetheonlyonewho’11walkaheadofthehearse,you即tothergrandehildrentoo,don’tfor.get!”[4〕汉语黑体部分指旧俗出殡时,“孝子”在灵前头顶铭旗,持蟠领路,称作顶灵。此处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死后送至五台山隐含着“死后成佛”的意思。杨译洛守原文,保留“onhi。head,’(“顶灵”)及“MounlWutai”,所涉及的文化要素采用脚注的形式加以注解,采用语义翻译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读者的困惑:为何要“can了onhead”?但避免了把原文的不透明式文体(叩aquestyle)转换成透明式文体(transparentstvle);而霍译采用了交际翻译的手法,把中国传统佛教中成佛的理想归化为西方人死后灵魂升人天堂的基督教观念。同样这一翻译策略是霍克斯所处的译人语社会主流意识下产生的必然结果,霍克斯是英国人,在英国翻译《红楼梦》,所以他首先会受英语文化中的翻译规范的制约。英语文化是当今最强势的文化,除了以汉语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外,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或出于好奇想了解外国文化,浅嗜辄止;或根本不在乎外国文化。因此,通顺、透明成为重要的翻译规范,交际翻译理所当然地成为翻译策略的首选。在《红楼梦》译本分析中,诸多人推崇霍克斯所采取的归化手法,认为交际翻译更自然流畅地再现了原著,而杨译中过多文化因素的介绍显得累赘臃肿,且易令人困惑,甚至出现呆板的死译现象,如文中多处将“娥眉”译为“mo间ikeeyebn〕ws”,毫无美感。但翻译策略的选择是在社会主流意识的主导下完成的,在评论译本优劣时,不能单纯地从译本出发分析其翻译策略的恰当与否,而要考虑到其中社会主流意识的导向因素,因为译本不仅是译者的文学成果,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这一点在下文杨译《红楼梦》回目的分析中更可见一斑。

二、意识形态之文字闪现

杨宪益幼学诗书,后留学牛津,译著等身,其对于汉英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语言大家、译界泰斗在《红楼梦》的回目译文中却留下一处疑点,令人费解:红楼梦的回目中有十二回都提到了“死亡”的概念,译文却有九处都采用了“die’’一词以蔽之:贾夫人仙逝扬州城(第二回)l月dyJiaDicSintheCityOfYangZhou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第十三回)KeqingDicSandaCaptainOftheIm伴rialGuard15Ap四inted林如海捐馆扬州城(第十四回)UnRuhaiDicSinYan罗hou死金丹独艳理亲丧(第六十三回)JiaJingDicsOfanElixirandMadamYuManagestheFuneralSingle一Handed觉大限吞生金自逝(第六十九回)AndSeeondSisterSwallowsC汤ldandDics俏丫哭抱屈夭风流(第七十七回)APrettyMaidWronglyAeeusedDicsanUntimelyDeath人亡物在公子填词(第八十九回)AMementoOfaDeadMaidLeadsBaoyutoWtiteaPoem因讹成实元妃掩逝(第九十五回)ARumourComesTrueandtheImPerialConsortYuanehunDics鸳鸯女殉主登太虚(第一百十一回)YuanyangDic3forHerMistressandAseendstotheGreatVoid原文有丫握之死、夫人之逝、太君驾鹤、元妃亮逝,根据死亡人物的身份、导致死亡的事件等因素采取了多种表达方式,然而译文却“简洁”得出人意料,既无人物尊卑之分,又无词汇之推敲提炼,实有失原文之彩。而反观霍译,采用了“endsherd即s,’“卯sthumously”“eonveyedtohislastresting-place”“death”“funeral”“takeherlife”“kills”“takesalastleave”“depart”“passesaway,’“spiritre-turnstotheRealmOfSeparation”“rendersafinalsery-ice’’来一一对应原文,用词多变,切情切景。诚然,英语是霍克斯的母语,在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上势必略胜一筹,然而以杨宪益对译界的贡献而言,他对中英双语的驾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更追论他身后还站着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夫人!因此,在杨译本《红楼梦》回目翻译中出现的这一异常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排除了杨宪益客观上无力提供更好的译文这一因素,笔者大胆推测这是他有意为之!杨宪益、戴乃迭夫妇19M年受外文局委托翻译《红楼梦》,19肠年“”席卷全国,l%8年杨宪益和戴乃迭被怀疑是英国间谍而被捕人狱。整整四年以后,两人才相继释放,直到70年代后期,他们才又开始继续翻译《红楼梦》。然而这段时间中生活的跌宕起伏在两人的思想意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翻译过程。杨先生外甥女曾回忆,他曾翻译一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文作者效法前苏联的《联共党史》,在每一章结尾都整篇整段地引用的话。杨宪益认为这种写法不符合国外读者需要,在征得编辑同意后把语录删了。虽然此处彰显了杨宪益的译者风骨,但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社会意识主流却可以由此略见一斑。因此,在当时无产阶级意识极度高昂,反封反资反修统领一切的年代里,杨宪益为了规避社会底层人物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差异,显现对贾府统治阶级的藐视,而特地在译文的选取上采用中性词“die”“kill”,而避免了霍译中出现的“Passesaway”“ren-dersafinalservice”等体现阶级地位的用词。如果这一解释不能圆满地说明他为何也规避了“endsherd即s”“欧e,。lastleave”“depart”等中性色彩词,更大胆的推测是赞助人未经同意擅自改动了译文,目的在于规避阶级差异,却在英文造诣上远不能跟上翻译大家的脚步。这些推测仅属臆测,尚待考证,却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使译界更关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的主流意识对翻译文学的影响。

三、结语

查看全文

广播操比赛主持人串词

主持人串词

××省××实验中学首届广播操大赛主持人串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男:盛开的鲜花点缀了靓丽的五月,

女:苍翠的树木装扮了迷人的实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