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11:47: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五年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五年制汽车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五年制汽车营销实务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经济的需求人才之间出现了错位现象,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素质不能匹配企业的特定岗位,造成培养人才的闲置与企业职位空缺的冲突。从五年制汽车营销实务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提出五年制汽车营销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并对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反思,以期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五年制;汽车营销实务;教学改革

五年制汽车营销实务需要培养的是技术型、应用型及实践型合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要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素质要能够与企业的岗位相互匹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来促进五年制汽车营销实务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一、五年制汽车营销实务教学改革的背景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也出现了增长的势头,这与高等教育相比仍处于劣势方面,并且由于五年制高职自身发展的弱势、社会的压力及人们的偏见,造成高职教育的发展陷入停滞期,亟须通过教学改革来促进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以外显质量为评价标准,缺乏内涵式的评价方式,造成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导致培养人才的模式化,因此,要建立多元的人才评价机制,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促进不同专业的长远发展。五年制营销实务教学改革在适应现代市场发展要求的同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人才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五年制汽车营销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

查看全文

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校2009级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和2008级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应届毕业生。

1.2研究工具

以《标准》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框架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包含受试对象一般情况,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达到基本要求情况,即毕业生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情况、知识和技能情况。每项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非常同意”计5分,“同意”计4分,“不确定”计3分,“不同意”计2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由受试对象自填问卷。

1.3调查方法与统计学方法

查看全文

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存在很多问题。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从商务英语课程的特性和教学目标出发,具体的应对策略有:以商务英语课程实施为载体,修改完善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标准;商务英语课程以培养通晓商务知识,能完成日常商务英语交际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全国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凸显评价方法、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实施;实施策略

一、时代背景

近年来,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典范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起来。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商务英语不可忽视。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实施特点是商务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国际商务和英语语言两个要素,传授建立在国际商务基本知识基础上,通过英语“听、说、读、写、译”这些手段,开展商务领域专业工作的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2009年全国商务英语教学研讨会专家指出,现今的商务英语涉及多个学科,即语言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到目前为止,在商务英语课程实施方面,国内对此问题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却主要关注集中在大学本科。

二、现实矛盾

(一)教学方法单一

查看全文

五年制高职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人才业务规格的着眼点。根据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关于五年制高职公共课、专门课开发的指导性意见,结合几年来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职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须重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

一、课程结构

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形成优化的课程体系是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前提条件。这可从两个层面作探讨:一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合理配置,形成优化的课程体系;二是围绕专业能力子要素或子模块实现知识与能力渗透的构想,即各门课程的建设问题。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既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又要赋予其新的内涵。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素质为目标。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也有别于较低层次的中等专业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强调对受教育者个性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因而其课程体系的构建须以此教育目标为依据。五年制高职教育实施的是初中后的职业教育,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加强其基础文化,人文精神等诸方面的教育是必须的,这就是课程设置中的公共课。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不同于普通教育中的文化课,它必须具有三项功能,即:文化教育的功能,一般职业能力培养和为专门课服务的功能。同时,必须具有落实各项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这就是专门课。专门课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应用性特征,它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但又不苛求理论的完整性,而是突出知识形态的技术应用,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构建这样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从培养岗位能力着眼重新安排知识点的有机衔接,既要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又要考虑课程的衔接性,既要考虑知识面总体的“宽”也要注重某些关键能力的“专”,即课程体系既具逻辑性又富有弹性。课程的模块化是现代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符合课程优化的内在要求。进行模块化课程的开发可借鉴DACUM方法,将若干专项能力所需知识综合为一个模块,实现知识的有机融合。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还必须认真研究实现当前专业教育目标与未来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之间的关系。21世纪,世界将步入知识经济发展时期,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岗位职责将由单一职能向综合职能发展。未来的劳动者仅有一项或几项技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具备包括跨岗位和跨职业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仅要考虑职业的针对性,以满足企业的现实要求,而且还应考虑未来发展问题,为受教育者在理论体系上和专业能力上作合理的铺垫,力求使他们的智力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进行课程的内部建设时,可依据专业人才业务规格所制订的专业能力要素表(DACUM表),及由此层层分解而成的一个个能力子要素,筛选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再按课程规律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构建成课程模块。构建课程模块时,应认真考虑如下诸因素: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的选择与组合;要求的深与浅、繁与简、宽与专;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教学的组织与安排等。模块课程具有实现单一功能或专项能力要素的独立性,也具有实现多项能力要素的综合性。

查看全文

临床五年制本科症状学课程分析

症状学是研究症状的识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在诊断中的作用的一门医学必学课程,属诊断学范畴之一。其同时也是物理诊断学中问诊的主要内容,是各科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主要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是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力军,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一所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成败,也映射出国家对医学教育改革的成败。所以,一直以来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对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当然也有一些问题需继续解决。本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临床本科五年制教学方法改革,在症状学学习前提前安排内、外科的学习,将症状学授课安排靠后,充分考虑到症状学这门课程的连续性、交叉性和重要性。本研究在临床五年制本科症状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了Sandwich教学法,并进行了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探索新医学未知点方面的能力。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强化了带教教师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1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1∶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人。1.2方法。1.2.1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Sandwich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组学生均由同等资质的带教教师按相同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版出版的供临床医学五年制用《症状学》作为教科书,选取本学期所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章节,如胸痛、贫血、血尿及蛋白尿、关节痛、意识障碍等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授课。2组学生均由本院内科教研室团队负责教学和指导,教师均为具有3年以上临床实践教学经验的讲师及以上级别者,要求需熟练掌握运用Sandwich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1.2.2评价指标。课程结束后对2组学生采用相同试卷进行笔试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基础理论知识占70分,病例分析占30分。所有考试题均由2名教师按统一标准进行阅卷评分,且取2名教师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考试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查看全文

五年制高职德育困境分析

一、师生之间的地位影响德育效果

首先,地位的不平等影响师生的交流。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应是以双方平等和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建立在从属关系上的双方交流,无疑会使一方骄横,另一方有所忌惮,此等情境下的交流必然不充分、不完全。其次,交流不畅使师生之间缺乏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能了解老师,对老师的所作所为就不理解;教师对学生的个人信息不掌握,也就难以做出针对其实际情况的道德教育。最后,失去针对性,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德育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差异,德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一刀切,将会导致德育失去针对性。

二、网络文化对德育课程的影响

1.对德育职能地位的影响。信息时代背景下,多种价值观、多元化的思想意识不断向学校渗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网络文化给德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德育职能弱化的现象。2.对德育课堂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是目前德育理论教学的主要方式。网络文化给校园带来了奢靡浮华的娱乐旋风。面对网络文化的强大攻势,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看电影,听音乐的大有人在,严重影响到德育课堂教学。3.对德育课程资源的影响。德育实施的质量直接受制于课程资源多少和优劣。传统德育教学往往注重校内资源,忽视校外资源。

三、高职德育实效性不强

1.德育的“立德树人”的目标模糊。五年制德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五年制德育教学目标也不够精准、醒目。“德育优先,立德树人”似乎成了一句不引人注意的口号,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崇高理想褪变成了“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熟练”生产目标。2.德育培养手段还不完善。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德育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部分高职院校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学生在内心加深和强化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达到对道德的“识”的认同,却不能提供系统的德育实践活动,难以形成对德育知识的自觉践行,而道德的自觉践行才是德育的最终目的。3.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反馈体系。没有明确的德育教学目标和缺少德育实践教学,现行的德育教学评价也就相应失去了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德育教学评价中,侧重考查学生德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将德育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和效果,则无法进行评价。

查看全文

高职五年制化学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愈加广泛,高职院校在对化学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过程中也尝试探索信息化教学手段,力求能够借助信息化教学逐步改善教学现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化学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将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五年制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对具体教学应用方式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和研究,力求能够为高职院校五年制化学教学提供重要的参照。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教育;五年制;化学教学

在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日渐受到重视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也提出应该逐步加强对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视,并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活动的创新,争取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化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强化,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结合高职五年制教育实际情况可以尝试引入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1高职五年制化学教学要求

五年制高职化学教学提出应该对现有化学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训练作为基础,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强化提供坚实的保障。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中,认为只有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强化作为教学组织活动的核心,才能够真正突出实用型人才培养效果,彰显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毕业竞争力的强化,确保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探寻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因此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方向,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借助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化学实践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化学实践技能的增强提供坚实的保障。

2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五年制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查看全文

五年制高师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一、五年制高师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几乎每个五年制高师都会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成绩和建设方式。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五年制高师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点:

1.内容单一、流于形式。当前很多五年制高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为主体建筑、办公室、教室墙体上的标语和口号,如将学校的校训、核心理念等张贴在学校的主体建筑上,在教室内外张贴一些名人名言等。如前所述,校园文化分为几个层面,然而在今天的五年制高师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的内容还是过于单一,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内容还是大多停留在墙体上、标语中,缺乏能够使之内化的制度保证。

2.重复雷同、缺乏特色。如今学校和学校越来越相似。由中师升级时间不久的五年制高师也是如此:偌大的校园、崭新的楼群、现代的教具、似曾相识的校园景观……甚至学校的校训、教风、学风都有很大程度的类似性。纵观江苏省五年制高师学校,“勤奋”、“求实”、“创新”之类的字眼高频率地出现在各五年制高师学校的校训中,“敬业”、“爱生”也是很多学校教风的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五年制高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缺少异质化的特色,呈现出面目雷同的现象。

3.区分度小、五年制高师特色不明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五年制高师学校自身的特点不是很明显,呈现出和普通高中或大学类似的内容。比如校园的建筑设计和格局和很多普通高中比较相似,在教师和学生管理方面也十分相似,尤其是对学生的住校、生活、卫生、纪律等方面和高中生管理的区分度非常小。还有诸如“厚德”、“至善”这样被不止一家高校引为校训的词语也出现在很多五年制高师学校的校训中,让人不禁望而疑惑,对这样学校的认识也随之模糊起来。五年制高师的关键词是“初中后”、“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而在许多五年制高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这样的特色非常淡薄。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五年制高师学校出现的以上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缺乏足够的理论探讨和长远规划。自五年制高等师范教育在我国开设以来,有关五年制高等师范的课程开发、专业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相关论述,然而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这方面的讨论和引起的关注度却相对较少。相应地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显得仓促、凌乱,也因此出现了上述的这些问题。

二、五年制高师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查看全文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引言

五年制高职院校,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它的学生年龄多在15岁左右,这些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较明显,他们好奇心较重、贪玩、认知程度低、自制力低下等。在这一特殊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显得尤其困难,如何在当今教育事业倡导的理念下更好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因此,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彰显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理念,根据自身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语文课程的整体上的改革,从而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它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多种方面做起,全面改革,以顺应时代潮流。

二、我国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改革的必要性

1.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

(1)对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我国多数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对文化基础课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在这样一所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学校里,往往被忽视不见。此外,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老师的能力水平不足,往往以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高职的教学,这就不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缺乏高职院校的特点。

(2)教学内容的落后。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改革和变动,增加了写作以及口语方面的练习,但是它的内容仍然是基础理论为主。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仍然坚持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选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没有相联系,这就很大方面制约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查看全文

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论文

一五年制高职班级实施过程量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过程量化管理契合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校时年龄大多在14-15岁之间,年龄普遍都比较小,是非观念、纪律观念不强,自我中心意识、青春叛逆效应较强,组织纪律意识淡薄;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欠佳和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得到的肯定太少,否定太多,对学习的信心不足;五年制高职学生在读初中时,大部分都是走读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自立能力较弱,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人际协作意识,群体认同、班集体意识弱。班级量化过程量化管理,通过班级目标、学生发展目标制定,过程量化与控制,过程评价与运用等手段,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逐步转化学生思想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二)过程量化管理弥补了终结性评价的短板。过去,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和评议方法重结果、轻过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新时代的这个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和评价必须体现全方面性、全过程性,但采用终期评语式、总结鉴定式等形式的传统考核和评价大都作定性描述,这样的考核和评价趋于概念化,主观性强,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学生的综合表现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考核和评价的激励、制约和教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在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过程量化管理,对全过程、全方位了解学生,对其实施即时引导,激发并拓展其内在潜能,使其按教育要求和行为规范完善自己有着明显的优势,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我效能、自我改善、自我超越,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三)过程量化管理解决了学校规章落实的难题。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办学条件参差,五年制高职往往和三年制高职混合管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仅仅依靠完善学校层面的统一的规章制度以及督促规章制度的落地实施,不仅是在理论上面临着诸多难题,而且在操作上也难以实现。这就导致一些条例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难以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而班级量化管理能够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体细化的班级量化管理条例,考核和评价的全方位、全过程性和针对性明显增强。既可以减少教育主体的主观随意性,避免规章制度难以落实、难以延续、难以常态化;又能使学生的问题与差距具体“可视”、及时反馈,强化学生自我效能,激发他们努力向上,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可以根据五年制学生问题较多,甚至有些问题还比较顽固的特点,分步实施、分步推进、先易后难、先主后次,使规章制度实施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二五年制高职班级过程量化管理的原则

(一)管理目标的导向性原则。过程量化管理工作应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在过程量化管理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既要将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前面发展学生的的基本要求放在首位,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达到管理目标引领,管理过程引导的效果。(二)量化内容的科学性原则。制定过程量化班级管理条例,必须符合和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要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情况,量化的结果要有较高的可信度。整个条例应力求具体化、细化、可操作性强。每一个具体的条款的要求和表述都应明确科学,便于量化处理和科学分析判断。同时,过程量化管理条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具有可行性和预测性,可以通过过程量化管理中的记录和数据,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只有同时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过程量化班级管理工作才可能顺利实施,才可能效果明显,才可能全面推广。(三)量化管理循序渐进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心理特点、行为习惯也是各不相同。尤其是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明显,问题突出顽固,因此,制定过程量化班级管理条例就要有一定的柔性和弹性,过程量化管理需循序渐进。如果班主任一开头就把布袋口抓死了!学生产生逆反,师生、生生关系紧张,矛盾突出!最终往往适得其反。由此在强化对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分步推进,以一个过程的结束作为另一过程的开始。体现在制度制定上,必要时可宏观些,然后逐步细化,及时评估实施效果,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从而达到效果。否则,制度难以持续,最终将成为一纸空文。(四)管理过程家校共管原则。新时代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学生层次多元化,班主任的威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力量受到各方的掣肘,个人力量有限,他必须力争家长的协作、学校和班科任老师的大力支持、班团干部的积极参与,并和他们保持沟通交流的畅通,要充分调动所有教育因素的积极性,协同配合。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展开,卓有成效。(五)量化管理即时评价原则。所谓“即时评价”这并不完全等同于“立即”评价。一是评价要及时,如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睡觉、讲小话等行为,应当当堂评价,及时纠正。事后算账、秋后算账,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二是定时评价,当天的事当天评价,当周的事当周评价,做到评价周周清。时间久了,问题积累就多了,决解的难度就更大,甚至是积重难返。三是抓住好的评价时机,评价时老师要一定要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要思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怎样的方式、怎样的语气进行评价,只有评价的最佳契机把握住了,“即时评价”才能照顾学生的面子,顾及学生心里,才能使及时开展自我效能,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口中信服、心里明白、行动上有所改变,从而推动学生朝积极的方面发展。

三五年制高职班级过程量化管理的实施

(一)管理目标制定。目标明确动力才会强劲,班主任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办学特色和理念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拟定自己在“知”“行”“意”“能”等方面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然后综合学生的目标共同制定了班级过程量化管理目标,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首先,目标的制定必须切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新班级组建后,第一个月是学生的适应期,也是班级的观察期,入学后学生的问题逐渐显现。有些是普遍问题,有些是个别问题;有些是常规问题,有些是非典型问题;有些是行为习惯问题,有些是思想态度问题,有些甚至是心理情感的问题。班主任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并分类,理清问题的轻重主次缓急。其次,目标制定要远近兼顾,既要有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短距离目标,又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专业技术协同发展的长期目标。如学习行为目标设置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基本级目标,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讲小话。这一层学生只要有基本的认识,稍作努力就能做到。第二层级发展级目标,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第三层级高级目标,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课余时间广泛阅读,积极探索。三层级目标,逐步推进,将一个目标的基本实现作为下一个目标的推进的基本依据和良好的开端,从行为矫正开始,逐步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最终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二)管理过程量化。管理过程量化就是在确定班级过程量化管理目标后,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各方面及其要求,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和分数,以便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逐一量化打分,进行过程量化考核。班级管理的过程量化可分为一次量化、二次量化。一次量化又称类别量化,即把量化对象的各种表现情况分门别类,如考勤、早操、早自习、课堂表现、晚自习、就寝、卫生、社会实践等;二次量化又称程度量化,即把一次量化的结果按数量等级、程度轻重等进行量化打分,如规定迟到早退相应扣班级量化考核分1分,旷课一节则扣2分,影响课堂秩序的的扣5分,获市、院、系级奖励分别加10、6、4分,获国家、省级奖另行奖励等。(三)管理团队建设。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怎样,班团干部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一支领导力强的班团干部队伍是过程量化管理的重要一环。首先,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物色主要的班干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同学们的初步认可。然后,经本班学生民主选举,选出在具有较高思想认识,有一定信任度和威望的,愿意为班级和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团干部。这样当选的干部才能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在纪律上才能以身作则,在学习上才能率先垂范,班团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第三,班团干部分工要明确,要求各班团干部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他们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又应互相协作,共同做好班级事务。第四,每周召开班干部例会,加强班干部思想教育、作风建设,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推进班务工作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防止一阵风、两头热的管理。尤其加强核心班干部的管理,如负责全面的班长、负责考勤纪律的副班长、负责卫生的劳动委员、负责学习的学习委员等,班级的常规工作主要由他们来抓,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比较大,他们的思想认识能不能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班主任的治班思想保持一致,对班级管理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班团队伍建设,尤其是核心成员管理搞好了,班级管理才能更好。(四)过程评定与评价过程量化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过程量化班级管理的阶段性评价与运用是逐步实现管理目标的有力的推手,可以说目标能不能实现每阶段过程的评定、评价很重要。过程量化管理将每位学生的月总分值定为100分,每个月按4周算,每周25分。每周按五级评定,25分以上(含25分)为优秀,20分以上(含20分)为良好,15分以上(含15分)为合格,10分以上(含10分)为不合格,10分以下为较差。周周根据班级过程量化管理的细则统计分数,评定周单项和综合表现,周日公布上周的结果。4周评定一次月表现,年终对学生学期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五)过程评价结果的运用。周过程评价是对过去的一周的表现的评价,过去的事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对过去的评价更大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惩前毖后,鼓励先进,勉励后进,过程评价结果的运用的作用远大于结果的本身,也是过程量化管理的关键。首先,运用过程评价,树立先进,奖励先进,宣传先进。每周星期日晚自习,对被评定为优秀的同学表扬,在家校交流的微信群公告。我们就是要根据过程量化管理公开、公正、透明评定的结果,推选出一批大家有目共睹的、公认的表现优秀的学生,形成班集体优秀学生团队。这样有利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同,从而固化优秀行为,增强自我的约束力和自觉性。有利于班集体优秀学生团队的形成,有利于班集体榜样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正能量的传播。其次,运用过程评价,发现后进、了解后进、转化后进。批评有据,批评有度,转化有序。根据过程量化管理,可以发现后进生落后的具体表现,如旷课、迟到、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等;有利于对后进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有理有据的教育,如学生哪一天、哪个时段、有何违纪行为都一目了然;俗话说“法不责众”,“事有缓急”,根据过程量化管理,区分各类问题,先急后缓,先个别再普遍,逐步推进,逐项推进,逐个转化,避免矛盾集中,难以落实,难以持续。第三,运用过程评价,树立正确的导向。将学生在过程量化班级及管理中的考核成绩与评优选好、评奖助学金、入党培训甚至实习分配,毕业推荐紧密挂钩,运用考核成绩评选优秀寝室、优秀小组促进形成优秀小团队。树立正确的导向,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发挥优秀团队的“净化”作用和榜样作用,同时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到了深化与提高。第四,运用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潜能,营造你追我赶的气氛。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运用考核成绩每周每月评选优秀个人和团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各类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从而达到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的目标。第五,运用过程评价,加强家校沟通。将评定评价结果,在家校交流群中公布,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让家长参与到学生在校的管理中来。班级过程量化管理弥补了班级目标管理的缺陷,管理的重点由目标转向过程,强调对教育全程的全面把握和对学生培养关键点的监督,更加适应教育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柔性化管理的需要。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应用过程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

查看全文